A. Linux如何命名我的硬碟
Linux對硬碟的處理,與DOS系統基本上是一樣的,先做分區,然後再做格式化。分區的命令是不同的,DOS下,每一個分區是用一個英文字母來表示,而在Linux下則更加靈活,它通過字母和數字的組合來標識硬碟分區。
如「hda1」,hd是一個部分,代表IDE硬碟,如果是SCSI硬碟的話,為sa;a代表IDE1口的主硬碟(2代表IDE1口從硬碟、3代表IDE2口主硬碟、4代表IDE2口從硬碟);最後的數字代表在該設備上的分區順序,前四個分區(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用1-4表示,軟邏輯分區從5開始。
B. linux系統下對磁碟的命名原則是什麼
ide介面的硬碟用hd開頭,其他介面用SD開頭。第一塊硬碟用a表示,第二塊用b表示,以此類推。硬碟的第一個分區用1表示,第二個用2表示,第三個用3表示,以此類推。比如,sda1,表示sata介面上第一個硬碟的第一個分區。
C. linux 查看硬碟名稱
准確來講是查看硬碟的設備路徑吧,用fdisk -l,就可以了。如果硬碟還沒有分區,就只能看到一條數據,如果已經分區,則也可以看到各個分區數據。
D. linux系統下地磁碟命名原則是什麼啊
在Linux下對IDE的設備是以hd命名的,一般主板上有兩個IDE介面,一共可以安裝四個IDE設備。主IDE上的主從兩個設備分別為hda和hdb,第二個IDE口上的兩個設備分別為hdc和hdd。一般硬碟安裝在主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a 。
SCSI介面設備是用sd命名的,第一個設備是sda,第二個是sdb。依此類推 。
分區是用設備名稱加數字命名的。要完全了解Linux硬碟分區名稱的規則,你必須先了解主分區、擴展分區、邏輯分區的概念和他們的關系。一個硬碟最多可以分4個主分區;因此硬碟可以被分為1-3個主分區加一個擴展分區,或者僅有1-4個主分區。對於擴展分區,可以繼續對他進行劃分,分成若干個邏輯分區,也就是說擴展分區只不過是邏輯分區的「容器」。主分區的名稱分別是hda1、hda2、hda3和hda4 ,其中擴展分區也佔用一個主分區的名稱。邏輯分區的名稱一定是從hda5開始,每增加一個分區,分區名稱的數字就加1,如hda6代表第二個邏輯分區等等。
SCSI介面的硬碟與此類似。
要了解自己硬碟的windows下的D、E、F分區在Linux下是什麼名稱,就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硬碟是怎麼分區的。是主分區還是邏輯分區,是第幾個主分區(邏輯分區)。
只能分配4個主分區的原因:MBR(Master Boot Record)只有存放4個分區信息的空間(64位元組)。
MBR(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導記錄,位於整個硬碟的0磁軌0柱面1扇區。不過,在總共512位元組的主引導扇區中,MBR只佔用了其中的 446個位元組(偏移0--偏移1BDH),另外的64個位元組(偏移1BEH--偏移1FDH)交給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碟分區表),最後兩個位元組"55,AA"(偏移1FEH- 偏移1FFH)是分區的結束標志。這個整體構成了硬碟的主引導扇區。
E. Linux系統怎麼修改磁碟參數(名稱,盤符等等
1.mknod
用法:mknod設備名稱【bcp】【Major】【Minor】
設備種類,
b:設置設備名稱為外部的外部的存儲設備文件eg:硬碟
c:設置設備名稱為外部輸入設備文件eg:鍵盤/滑鼠
P:設置設備名稱為FIFO文件
Major:主要設備名稱代碼
Minor:次要設備代碼
eg:【~~~】#mknod/dev/hda10310
註:3和10隻有特殊意義的,不可隨意的設置
在linux系統中,所有的設備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來表示的,也就是通過文件的主與次來表示的,硬碟的主與次如下所示:
硬碟代號主【Major】次【Minor】
/dev/sda30~63
/dev/sdb364~127
/dev/sdc220~63
/dev/sdd2264~127
2.e2label
【~~~~~~】#e2label設備名稱新的Label名稱
【~~~~~~】#e2label/dev/sda1sda1
【~~~~~~】#mpe2fs-h/dev/sda1
該命令的主要的主要作用是用來修改「磁碟的表頭數據」,即磁碟的卷標。但是請注意,如果你剛好有兩個硬碟,如果你修改了卷標,剛好和另外的有個分區有相同的卷標,系統就無法判斷哪個分區是正確的。
這些命令都是不算是特別常用的,常用的命令你可以學習下這里。第2章 新手必須掌握的Linux命令。www.linuxprobe.com/chapter-02.html,最後我覺得還算是寫干貨,對於新手很適合。
3.tune2fs
【~~~~~~~】#tune2fs【-jlL】設備號
-j:將ext2的文件系統轉換為ext3的文件系統
-l:將超級快內的數據度出來,該功能類似於mpe2fs-h的功能
-L:修改文件系統的卷標,類似於e2label的功能
eg:【~~~~~~】#tune2fs-l/dev/sda1
更多的功能請參考mantune2fs
4.hdparm
如硬碟有DMA模式的功能,系統卻沒有啟動它,那麼,硬碟的讀取性能可能會降低一半以上,就可以使用該命令來啟動DMA模式的功能。該命令有很多的高級的參數設置值,所以不建議隨便的修改,否則容易造成硬碟崩潰,使用這個命令,最多的就是啟動DMA功能,並測試硬碟的訪問性能就可以了。
【~~~~~~~】#hdparm【-icdmXTt】設備名稱
-i:將系統啟動過程中使用的本身的核心的驅動程序來測試硬碟的測試值取出來,但是這些值不一定是正確的
-d:設置是否啟用dma模式,-d1為啟動,-d0為取消。
F. Linux中對硬碟如何表示
linux下設備都是以文件的方式來管理的,設備文件的位置為"/dev/"下
硬碟應該類似於這樣的/dev/hda1或/dev/sda1表示
文件名的前兩位為設備類型如並口硬碟為hd,串口硬碟或SCSI硬碟為sd
文件名的第三位為該類型設備的順序號為abc……,如IDE1口(並口硬碟)的主盤為hda,從盤為hdb;SATA(串口硬碟)第一個設備為sda,第二個設備為sdb,依次類推
文件名的第四位為該硬碟的分區號1~4,為主分區或擴展分區,從5以後為邏輯分區,如IDE1口的C:為hda1,D:(D盤為該磁碟的第一個邏輯分區)為hda5,依次類推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G. linux下怎麼給u盤和移動硬碟重命名
1、在插入U盤或硬碟之前,在命令行窗口運行:fdisk -l 命令,系統將顯示目前所能識別到的硬體存儲設備;內容如:sdasda1sda2sdbsdb1sdb2等信息,其中,sda與sdb表示目前系統有兩個硬碟,後面帶有數字表示各個硬碟下的各區目錄;硬碟或存儲設備一般都是以sd開頭。
2、插入U盤或硬碟,再次運行fdisk -l 命令,系統將再次顯示目前所能識別到的硬體存儲設備,比較兩次輸出的不各,將發現第二次運行時會增加一些內容。
系統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顯示:sdc,等內容,表示新插入的U盤或移動硬碟是掛靠在系統的sdc下。
3、運行mount,如:
#mkdir /mnt/usb
#mount /dev/sdc /mnt/usb
4、運行完畢,可以直接在/mnt/usb目錄下對U盤或移動硬碟的數據進行訪問或操作。5、想斷開U盤或移動硬碟之前,運行umount命令,保證數據不會造成丟失,命令如下:
H. linux下,第二塊sata/scsi硬碟的文件名稱是
/dev/sdb。在Linux中,不同硬碟的命名規則如下:第一塊SCSI介面類型硬碟:dev/sda 第二塊SCSI介面類型硬碟:/dev/sdb。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I. Linux系統下用什麼對磁碟命名
在Linux下對IDE的設備是以hd命名的,第一個ide設備是hda,第二個是hdb。依此類推
一般主板上有兩個IDE介面,一共可以安裝四個IDE設備。主IDE上的兩個設備分別對應hda和hdb,第二個IDE口上的兩個設備對應hdc和hdd。
一般硬碟安裝在主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a
光碟機一般安裝在第二個IDE的主介面上,所以是hdc(應為hdb是用來命名主IDE上的從介面)
SCSI介面設備是用sd命名的,第一個設備是sda,第二個是sdb。依此類推
分區是用設備名稱加數字命名的。例如hda1代表hda這個硬碟設備上的第一個分區。
每個硬碟可以最多有四個主分區,作用是1-4命名硬碟的主分區。邏輯分區是從5開始的,每多一個分區,數字加以就可以。
比如一般的系統都有一個主分區用來引導系統,這個分區對應大家常說的C區,在linux下命名是hda1。後面我們分三個邏輯分區對應常說的D、E、F,在linux下命名是hda5、hda6、hda7
J. SATA硬碟,SCSI硬碟,IDE硬碟在Linux系統中的設備名分別叫什麼
ide是俗稱的並口,sata是俗稱的串口,這兩種硬碟是個人電腦和低端伺服器常見的硬碟。
scsi是"小型計算機系統專用介面"的簡稱,scsi硬碟就是採用這種介面的硬碟。sas就是串口的scsi介面。一般伺服器硬碟採用這兩類介面,其性能比上述兩種硬碟要高,穩定性更強,但是價格高,容量小,噪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