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磁碟訪問時間由哪幾部分組成每部分時間應如何計算
1.尋道時間,啟動磁臂的時間s與磁頭移動n條磁軌所花費的時間之和
t=m*n+s(一般磁碟,m=0.2,高速磁碟,m<=0.1)
2.旋轉延遲時間,是指定扇區移動到磁頭下面所經歷的時間
3.傳輸時間
,指把數據從磁碟讀出或向磁碟寫入數據所經歷的時間
若每次讀/寫的位元組數為b,磁碟每秒鍾的轉速為r,一條磁軌上的位元組數為N
t=b/(rN)
㈡ 硬碟的讀取時間大於多少毫秒算是比較嚴重的
大於150毫秒就算比較嚴重,時間越長越嚴重。
㈢ 硬碟響應時間正常是多少
響應時間在10ms以內。
這部分佔比應該是最大,否則磁碟很慢,超過150ms就是有問題的磁軌,即將成為壞道。平均響應時間如果只是windows系統的任務管理器顯示的硬碟響應時間的話,那麼都是正常的一樣反應,因為默認開啟了磁碟的緩存,所以響應會延遲,但是系統依然計算了這經過緩存的一個時間。
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是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Latency),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腦硬碟
㈣ 聯想y460,硬碟的讀取時間一般是多少
你這個我不懂,這個對你有什麼影響嗎?
㈤ 怎麼查看硬碟讀寫次數及使用時間
硬碟的使用次數:電腦開機的次數相同,因為電腦開機需要啟動硬碟,這個次數就是硬碟的使用次數;硬碟等累計時間:電腦硬碟進行讀寫的時間總和。查看硬碟使用次數和時間的方法:1,現在驅動精靈、魯大師等軟體;2,雙擊運行軟體(以魯大師為例),點擊「硬體檢測」;3,在「硬碟信息」中即可查看。
㈥ 一般硬碟讀取速度和寫入速度是多少
硬碟的讀取速度沒多大用處,一般機械硬碟用專業軟體測得的讀取速度在60-120MB/s。但這個數值沒多大用處,正常使用中是達不到這個速度的。
好比用U盤向電腦傳輸一部電影,若電腦USB介面是2.0的,U盤也是2.0的,那麼速度也就是10MB/S。若U盤是3.0的,那麼速度可達到25MB/S,當電腦和U盤介面都是3.0的,那麼速度更快,可到達45MB/S以上。以上數值本人親測。至於固態硬碟,就一句話,那是相當快。一般都在200MB/S以上。所以說硬碟讀取速度只能當參考。介面、文件類型等因素都會影響硬碟速度。
再說內存,平時所說的內存速度是指它的的存取速度,一般用存儲器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來表示。存儲器存取時間(memory access time)又稱存儲器訪問時間,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器操作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存儲周期(memory cycle time)指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例如連續兩次讀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通常,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取時間,其差別與主存器的物理實現細節有關。
內存的速度一般用存取時間衡量,即每次與CPU間數據處理耗費的時間,以納秒(ns)為單位。目前大多數SDRAM內存晶元的存取時間為5、6、7、8或10ns。可以這么說,內存主頻越高,內存的速度越快。
㈦ 硬碟的平均存取時間
平均存取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平均存取時間是指磁頭找到指定數據的平均時間,通常它是硬碟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時間之和。平均存取時間最能代表硬碟找到某一數據所用的時間,數值越小越好。
隨著硬碟儲存數據越來越大,存取時間會有所延長,這是正常的,建議進行磁碟碎片整理。
希捷ST3160815AS介面標准S-ATA II ,你用HD Tune檢測出硬碟的平均存取時間是19ms,是在正常范圍內。
㈧ 現在的機械硬碟一般的讀寫速度分別是多少呀,那固態硬碟呢
存取時間14ms(1ms=100000ns希捷新酷魚3TB硬碟的持續讀寫速度分別為155,一般的7200轉的台式機硬碟來說讀取110M寫入90M;秒和152,讀取220M固態硬碟,速度在200~500不等.01ms(1ms=100000ns)固態硬碟都是2,固態硬碟的隨機讀寫是機械硬碟的數千乃至數萬倍機械硬碟.5寸及PCI-E介面的,PCI-E介面的速度在450~3500不等,以主流的O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