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cpu一級緩存有多快
CPU一級緩存是相對於二級緩存來命名的,它是直接與CPU數據匯流排相連,傳輸速度接近於CPU處理速度,I7-2640M的DMI匯流排能達到5 GT/s。
『貳』 L1cache和L2cache誰的速度快
L1Cache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對會提高不少,所以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爭加大L1級高速緩沖存儲器容量的原因。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由於內存和CPU之間的運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叄』 cpuL1數據緩存,cpuL1指令緩存和L1高速緩存的關系詳解
2、CPU Level 1 Cache/Internal Cache(中央處理器一級緩存/內部緩存)
選項:Enabled,Disabled
此設置用於控制CPU的主緩存開啟/關閉,L1 Cache對機器的整體性能有很大影響,關閉以後系統的性能會下降幾個數量級。在超頻的時候,一級緩存往往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比如你不能超到500MHz,並不代表CPU不能上500MHz,很可能是L1 Cache無法達到,所以關閉一級緩存可以提升超頻的成功率。
3、CPU Level 2 Cache/External Cache(中央處理器二級緩存/外部緩存)
選項:Enabled,Disabled
此設置用於控制CPU的主緩存開啟/關閉,它對系統和超頻的影響如同一級緩存,關閉L2 Cache也能夠超頻的成功率。
4、CPU L2 Cache ECC Checking(CPU二級緩存ECC校驗)
選項:Enabled,Disabled
系統可以啟用CPU內部L2Cache進行ECC(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錯誤檢查修正)檢測,默認值是Enable,它可以偵察並糾正單位信號錯誤保持資料的准確性,對超頻的穩定性有幫助,但不能偵察雙位信號錯誤。這里要注意的是,啟用ECC檢測將會延遲系統自檢的時間和降低機器的性能,而且必須內存支持才能開啟此特性。
L1高速緩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高速緩存。它對讀和寫*作均有可提供緩存。而採用寫通(Write-through)結構的高速緩存,僅對讀*作有效。在486以上的計算機中基本採用了回寫式高速緩存。在目前流行的處理器中,奔騰Ⅲ和Celeron處理器擁有32KB的L1高速緩存,奔騰4為8KB,而AMD的Duron和Athlon處理器的L1高速緩存高達128KB。
L2高速緩存,指CPU第二層的高速緩存,第一個採用L2高速緩存的是奔騰 Pro處理器,它的L2高速緩存和CPU運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但成本昂貴,市場生命很短,所以其後奔騰 II的L2高速緩存運行在相當於CPU頻率一半下的。接下來的Celeron處理器又使用了和CPU同速運行的L2高速緩存,現在流行的CPU,無論是AthlonXP和奔騰4,其L2高速緩存都是和CPU同速運行的。除了速度以外,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1MB-3MB。
cpuL1緩存首先是CPU的內部結構決定,CPU是由硅晶原片切割而成的,一塊晶原片切割的CPU塊有限,所以一個CPU的結構要非常合理地搭配L1,L2緩存大小,P4640比P4630高頻,所以內部結構有所不同。而L1緩存的作用是數據交換的「超高速」通道,所以其大小不是重點,內部參數才是關鍵,只要參數(CL值,延遲等)夠快,完全可以彌補大小的差距,像P-M 1。7G的CPU由於L1緩存的參數夠高,雖然容量有不足,但在性能測試上L1緩存的速度比P4 630快的多。所以不必刻意要求L1緩存大小。(另外,CPU的緩存速度比一般內存快的多,大概快幾十倍)
高速緩存英文是cache。一種特殊的存儲器子系統,其中復制了頻繁使用的數據,以利於CPU快速訪問。存儲器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了頻繁訪問的 RAM 位置的內容及這些數據項的存儲地址。當處理器引用存儲器中的某地址時,高速緩沖存儲器便檢查是否存有該地址。如果存有該地址,則將數據返回處理器;如果沒有保存該地址,則進行常規的存儲器訪問。因為高速緩沖存儲器總是比主RAM 存儲器速度快,所以當 RAM 的訪問速度低於微處理器的速度時,常使用高速緩沖存儲器。
『肆』 cpu的l1,l2,l3速度各是多少比內存快多少
L1\L2\L3採用靜態RAM,內存是動態RAM,具體快多少我忘記了,但就基本原理的理論上來講快很多很多,這個速度應該在10倍以上
『伍』 cpu的l1,l2,l3速度各是多少比內存快多少
你說的是緩存把 L1 L2 L3 一級緩存 二級緩存 三級緩存 理所當然 的確要比內存快上很多 而且是集成在CPU裡面的 以下是復制的 讓你更好的理解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緩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緩存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緩存後內存。
最早先的CPU緩存是個整體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爾公司從Pentium時代開始把緩存進行了分類。當時集成在CPU內核中的緩存已不足以滿足 CPU的需求,而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緩存的容量。因此出現了集成在與CPU同一塊電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緩存,此時就把 CPU內核集成的緩存稱為一級緩存,而外部的稱為二級緩存。一級緩存中還分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英特爾公司在推出Pentium 4處理器時,用新增的一種一級追蹤緩存替代指令緩存,容量為12KμOps,表示能存儲12K條微指令。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發展,二級緩存也能輕易的集成在CPU內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現在再用集成在CPU內部與否來定義一、二級緩存,已不確切。而且隨著二級緩存被集成入CPU內核中,以往二級緩存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情況也被改變,此時其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可以為CPU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 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緩存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緩存,提高緩存的利用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簡單點說,電腦讀取數據的時候先在CPU一級緩存裡面尋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最後才到內存中尋找
因為它們的速度關系是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
而製造價格也是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
『陸』 cpuL1數據緩存,cpuL1指令緩存和L1高速緩存的關系詳解
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l2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結構較復雜。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l2高速緩存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1mb-3mb,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
『柒』 CPU一級緩存速度是多少
一級緩存是直接與CPU數據匯流排相連,傳輸速度接近於CPU處理速度,所以傳輸速度的大小要看處理器的處理速度,I7-2640M的DMI匯流排能達到5 GT/s,所以性能方面你可以直接忽略。
『捌』 L1緩存和L2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晶元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256-1MB,有的高達2MB或者3MB。
所以下面2級緩存大的好一點
『玖』 CPU的L1 CacheL,2 CacheL,3 Cache各有什麼用
l1最快,內存最慢,l2l3速度在它們之間
由於高速的緩存很多都是靜態存儲器,價格很高,所以不能做太大,會嚴重提高cpu的售價
很久之前,l2/l3緩存有些是在主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