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固態硬碟壽命怎麼算
固態硬碟的壽命主要是指它的寫入壽命。讀取是不消耗固態硬碟的壽命的,目前壽命最長的固態硬碟是slc固態硬碟,寫入次數能夠達到10萬次。其次是mlc固態硬碟,寫入次數也可以達到3000到5000次。壽命比較短的是tlc固態硬碟,寫入次數從800到1000多次之間。這個寫入指的是全盤的擦除寫入。
❷ 固態硬碟壽命多長時間
固態硬碟一般擦寫次數普遍為3000次左右,按照使用情況,一般可以使用20年以上的時間。
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SSD一般的壽命是擦寫3000次,以120G內存的硬碟為例,需要儲存120G的內存,才算一次P/E,如果每兩天完成一次PE,也需要3000*2/365=16.44年,但是一般每天的寫入量到不了50G,因此使用時間還要更長。
基本結構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是固態硬碟的主要類別,其內部構造十分簡單,固態硬碟內主體其實就是一塊PCB板,而這塊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晶元,緩存晶元(部分低端硬碟無緩存晶元)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
❸ 固態硬碟壽命多長時間
壽命較長,根據不同的快閃記憶體介質有所不同。SLC快閃記憶體普遍達到上萬次的PE,MLC可達到3000次以上,TLC也達到了1000次左右,最新的QLC也能確保300次的壽命,普通用戶一年的寫入量不超過硬碟的50倍總尺寸,即便最廉價的QLC快閃記憶體,也能提供6年的寫入壽命。
可靠性很高,高品質的家用固態硬碟可輕松達到普通家用機械硬碟十分之一的故障率。
由於快閃記憶體上每一個電閘都有一定的寫入次數限制,壽命結束後會無法寫入變成只讀狀態;而且隨著使用的快閃記憶體從SLC架構到MLC、TLC;
若電閘的質量不變,理論上電閘壽命呈現6:3:2的衰退(因為其原理是在同一個電閘上記錄1、2或3個比特,記錄越多比特,被寫入的機會就越高),因此成為大眾接受固態硬碟的另一個障礙。
另一方面,隨著固態硬碟主控晶元的改進,能將寫入地址依照電閘使用率更平均地分散,使只讀狀態不會太快到來;而固態硬碟容量的增大也有助於拉低電閘平均使用率,因為一般使用習慣上,會經常改寫的文件只佔全部資料的一小部分。
優秀的廠商通常會用軟體演算法進一步延長一倍以上的壽命,使固態硬碟能經歷極大量使用,甚至比電腦其它硬體還長久耐用,給予用戶足夠的緩沖時間將資料轉移和備份。而最新的3D-nand技術則可以在降低成本、增加容量的同時避免寫入壽命過低。
在2015年技術製造主要為MLC的 240-256GB SSD實測中,即使每天寫入100GB數據到固態硬碟上也要連續19年才會耗盡其壽命,所以物理壽命問題已經遠離一般家用用戶的領域。
優點
和機械硬碟相比讀寫速度遠遠勝出,尤其是隨機讀寫,這也是其最主要的優點。還具有無噪音、抗震動,在一般使用情境下平均功耗、熱量會比較低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延長靠電池供電的電腦設備運轉時間,並且更適合用在行動式設備。
例如三星電子於2006年3月推出的容量為32GB的固態硬碟,採用和傳統微硬碟相同的1.8吋規格。其耗電量只有機械硬碟的5%,寫入速度是1.5倍,讀取速度是3倍,並且沒有任何噪音。
三星2015在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上發表容量高達16TB的2.5吋固態硬碟PM1633a(V-NAND),其存儲容量甚至高過於傳統硬碟。固態硬碟的表現與傳統硬碟互有勝負,一般在容量、速度、價錢、性價比等作出比較。
最初的固態硬碟容量少、價錢高,性價比遠不及傳統的機械式硬碟。但隨著固態硬碟的不斷發展,固態硬碟的容量已有實用性,價錢明顯下滑之下,已為傳統硬碟市場製造危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態硬碟
❹ 固態硬碟有壽命嗎
有壽命,實際壽命主要看寫入量,和通電時間,一般情況下,快閃記憶體顆粒不容易壞,先壞的都是主控或者其他元件,長時間通電和頻繁大量寫入都會嚴重影響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正常家用的話用個十年八年的都不會壞。
❺ 一般電腦硬碟壽命是多久
不存在你所謂的「一般」,個人電腦上的機械硬碟的壽命極限一般是50萬通電工作小時,伺服器硬碟可以到100萬甚至200萬小時。但這要求完全無塵、恆低溫、恆乾燥環境,超級穩定的供電,超級穩定低頻率的使用。那麼放寬這里的任何一個條件,都會增加機械硬碟報廢的概率——對的,硬碟是概率性損壞的,並不是工作環境變差它就立即趴窩的,有些使用條件很差的硬碟也能靠著高超的運氣用很久。
所以說上面每一個人的估計都是正確的,因為每一個人使用硬碟的習慣和環境是基本固定的,剩下的就是純概率了,所以具體到個人才有這個「一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