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肩一線品牌SSD的致鈦PC005 Active裝機評測
致鈦是新近崛起的存儲大廠長江存儲旗下的消費級固態硬碟品牌,在長江存儲技術與經驗的加持下,致鈦固態硬碟在硬體設計和性能表現方面都有明顯優勢。
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正面是普通的參數貼紙,沒有加入金屬散熱片或是石墨烯散熱片,需要用戶自行准備外置散熱片。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採用了長江存儲Xtacking架構的快閃記憶體顆粒,Xtacking架構本質上是長江存儲對3D NAND存儲結構創新升級,它是通過在兩片獨立的晶圓上分開加工符合I/O傳輸與記憶單元的電路,再通過Xtacking工藝將晶圓合二為一,從而讓NAND可以獲得更高的I/O傳輸速度、更高密度以及更小的晶元面積,從而在保持產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產品容量。
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碟主控為慧榮SM2262EN主控, 這是慧榮 科技 在2018年6月推出的第二代PCIe SSD系列主控晶元,支持PCIe G3 4通道和全新的NVMe 1.3規范、8個NAND通道設計,具備高效能低功耗的特性,最大循序讀取速度高達3.5GB/s,循序寫入速度達3.0GB/s。
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碟外置南亞512MB緩存。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為標准M.2 2280規格設計,支持PCIe3.0*4和NVMe1.3協議,有256G、512G和1T三種規格供用戶選擇,這三種規格的連續讀取速度已經達到了PCIe3.0天花板的3500MB/s,高於某些同規格SSD,可以滿足大部分人的安裝使用需求。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均提供了5年質保服務,但區別在於連續寫入速度和TBW,其中512G最大連續寫入速度為2500MB/s,最大寫入量為320TBW。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沒有隨包裝提供專用設計的金屬散熱片,需要用戶自行准備或是搭配主板自帶的散熱片使用。
下面我們直接裝機測試,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搭配的主板是支持PCIe 4.0的ROG Strix X570-F Gaming,直接將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安裝在第一個槽位,搭配主板自帶的金屬散熱片安裝使用。
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默認安裝後需要手動進行格式化,這里將磁碟分區設置為了GPT(GUID分區表),實際顯示的可用空間為476.94GB。
下面我來搭配幾款軟體對進行測試。
在HD Tune Pro的文件基準測試下,這里直接將文件長度設定為200G。對於HD Tune Pro的測試結果,這里總共測量三次,取平均速率最高的一組測試數據。致鈦PC005 Active的順序讀寫性能分別為2700798 KB/s(2637.5MB/s)和570158KB/s(556.79 MB/s)。
Crystal Disk Mark下,參數的部分選擇了4G,4K部分已經對齊,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碟順序讀寫性能上分別達到了3509.87MB/s、2386.23MB/s,順序讀取性能達標但順序寫入性能略低於官方測試數據,不過整體而言表現比較出色。
當參數選擇16G後,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碟順序讀寫性能上分別達到了3505.32MB/s、1259.14MB/s,順序讀取性能沒有出現大的下降,順序寫入下降比較明顯,但結合HDTune來看,測試結果正常。
在搭配AS SSD Benchmark軟體測試時,這里分別選擇了1G和5G參數。對比來看,讀寫性能差異明顯的地方就是對應4K 64Thrd的部分,順序讀寫和4K所對應的結果差異並不大,其中致鈦PC005 Active順序讀寫性能分別穩定在了3000MB/s、2300MB/s以上,性能表現穩定。
從ATTO Disk Benchmarks結果來看,對於0.5KB的小文件讀寫,致鈦PC005 Active能達到68MB/s以上的速度,明顯高於部分同類型同規格SSD。致鈦PC005 Active在32K以後,寫入速度穩定在2240MB/s以上,讀取速度從2700MB/s穩定在了3000MB/s。
從以上可以看到,致鈦PC005 Active固態硬碟雖然與一線品牌的高性能SSD相比還有一些差距,但整體性能表現上比較穩定,可以滿足大部分人日常 游戲 、辦公的使用需求。五年有限質保也免去了用戶的後顧之憂,同時TBW也比部分同規格的SSD大上許多,加上價格優勢讓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更具性價比。
對於追求性能但預算有限又感覺512G容量偏小的用戶,如果你的電腦支持RAID模式,建議直接選擇兩塊512G或是1T 的致鈦PC005 Active 固態硬碟來組建RAID0,這樣既可以獲得硬碟性能的巨大提升,也能實現擴容的目的。但需要留意的是RAID0在數據安全性上比較低,並不適合用來存儲重要數據。
最後希望隨包裝提供專用金屬散熱片,同時盡快上架官方驅動YMTC SSD smart Tool。
最後附上主機的硬體配置。
機箱採用的是安鈦克風行者DF700 Flux,一款自帶HUB、支持360水冷和自帶五把風扇的中塔機箱,其中五把風扇裡麵包含了3個幻彩ARGB風扇和1個反向風扇。自帶的燈光與供電二合一的集線器,可以同時外接5個幻彩ARGB風扇,還可以直接連接主板實現燈光同步。
安鈦克目前有多款FLUX機箱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風行者DF700 Flux就是其中一款,這也是優於同類型機箱的地方。風行者DF700 Flux前頂支持雙360水冷,前方同時支持三明治水冷安裝。風行者DF700 Flux在拆裝方面比較方便,在內部的空間容量可以滿足容納下當前絕大部分顯卡、電源、風冷等,開孔數量和位置上可以滿足日常走線的需求。
CPU為銳龍7 5800X,全新的Zen3架構加持,基於7nm+工藝的銳龍5000系列 CPU 對比現有的Zen2架構產品在IPC方面提升了19%,且擁有2倍大的L3緩存。銳龍7 5800X擁有8核心和16線程,默頻3.8GHz,最高可加速至4.7GHz,支持PCIe 4.0,L2+L3總共緩存為36MB,TDP 105W。
主板為ROG Strix X570-F Gaming,規格為ATX版型,注意這款主板沒有集成無線網卡。它配備了三個全長的PCIe 4.0 x16主板插槽+兩個帶散熱片的PCIe 4.0 M.2 插槽+八個SATA 插槽+四個 DDR4 內存插槽。擴展方面,ROG Strix X570-F Gaming 配備了Supreme FX S1220 HD音效卡,同時提供了3個USB 3.1 Type-A+1個USB 3.1 Gen2 Type-C+ 4個USB 3.1 Gen1 Type-A介面。
安裝的這套內存條是宇瞻NOX暗黑女神DDR4 3600 8G*2套條,馬甲採用主流常見的無螺絲鋁合金外殼設計,整體造型簡潔美觀。宇瞻NOX暗黑女神支持與技嘉、華碩、微星和華擎四大主板廠商燈光同步,燈光帶設計和實際的燈光顯示效果較為出色,提供了終身質保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選購這套內存的玩家在軟體端看到都是三星Bdie,包括自己這一套,默認時序C18-22-22-39。
電源來自於已經成立35周年的老品牌安鈦克,安裝的這款電源是全模組、全日系電容的850W安鈦克NE850金牌,售後上提供了7年免費換新服務。
安鈦克NE850作為一款ATX標准電源,採用主流的全黑化外殼設計,搭配噴塗磨砂工藝處理,具備防滑耐磨耐臟的特性,做工上較為精細。短機身設計佔用電源倉的空間更少,免去了考慮中塔機箱電源倉空間大小的麻煩,也比較有利於散熱。與同類的中高端電源一樣,安鈦克NE850設計有獨立的電源開關,位於電源交流輸出介面上方,獨立電源按鍵的設計很實用也易於操作,免去了直接拔電源線或是關閉電源插座的麻煩。
安鈦克NE850採用了主流高端電源上常見、具備同步整流技術的全橋式LLC、DC-DC架構、主動式PFC設計,在50%負載條件下可以達到93%的超白金轉換效率。安鈦克NE850支持的輸入電壓為全幅100~240V,比被動式PFC性能要好也更加節能。
安鈦克NE850底部採用了一個智能溫控靜音風扇,會根據高溫高負載的實際使用情況來自動啟動風扇,低負載低溫的狀態下電源風扇會進入停轉狀態,從而將運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顧了高效散熱與低噪音的特性。
顯卡為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版,它採用了三個主要風扇設計,支持智能風扇啟停技術,與大部分RTX顯卡不同,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顯卡自帶了一個RGB 3D STORM背板小風扇來提升核心區域的散熱性能,設計上很有創意,除了用來提升散熱效果外,也增加了燈光顯示面積。值得一提的上,索泰RTX2070SUPER至尊PLUS OC顯卡提供了兩個背板小風扇介面,所以自己有另購了一個小風扇。
散熱器為鑫谷冰封360水冷,支持intel和AMD雙平台,即同時支持Intel LGA 115X/1700/ 2011/2011-V 3/2066(支持12代CPU)和AMD AM4/ TR4(支持AMD線程撕裂者)。鑫谷冰封360水冷冷頭正面採用玻璃面鏡設計,內置高清顯示屏,內部設計有鑫谷logo。冷頭頂部的燈光色彩清晰漂亮,燈光切換流暢自然。冷頭外殼非金屬材質而是塑料材質,冷頭一端的水冷管一端採用了L型設計,可以進行旋轉調節,同時水冷管的防漏夜設計也有效提升了使用安全。
鑫谷冰封360水冷採用紅銅底座設計,大面積設計的底座可以完整覆蓋CPU。底座表面較為平整光滑,搭配0.15毫米微距水道技術提高了與水冷液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大幅提升了導熱效果。
鑫谷冰封360水冷冷排採用全鋁材質,做工精細,很薄的鰭片整齊且均勻分布,鰭片間隙略大,可以確保冷排更容易被風扇大面積吹到,從而有利於熱量的快速導出。FEP高分子水冷管長度為48厘米,具備柔軟耐折的特性,可以滿足全塔機箱前置、側裝或是頂部安裝需求。水冷管外部包裹一層編織網,用料扎實,防磨損防劃傷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冷液的蒸發率以及使用壽命。
以上就是此次體驗的部分,感謝各位觀看。
2. 2242最好不裝固態硬碟
400萬+工程師在用
打開APP
打開APP
M.2SSD2242和2280哪個最好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0-11 09:50:00
39度創意研究所
+關注
一、引
手裡有一台技嘉 BRIX NUC,這台支持2280規格的M.2 SSD。以前有一片2242規格的M.2 SSD,由於2242規格的產品,長度不足,無法安裝完成安裝。今年雙11入手2280規格的SSD,完成安裝測試任務,想知道2280規格的SSD到底有多厲害。
M.2SSD2242和2280哪個最好
M.2SSD2242和2280哪個最好
M.2SSD2242和2280哪個最好
二、2242與2280
其實從根本上說,2242與2280隻是代表了尺寸的長短,2242的具體規格為22×42(mm),2280的具體規格為22×80(mm),2242與2280之間還有一個2260規格,22×60(mm)。2280是最長的規格。22mm是統一的寬度,42、60、80代表了不同的長度。
NGFF有兩種介面:Socket 2和Socket 3,前者支持SATA、PCI-E x2介面的SSD、WWAN及其他非存儲設備。Socket 3支持專為高性能存儲設計,可支持PCI-E x4介面,體積更小的同時帶寬高達4GB/s。
寬度相同,長度不同,用途也就不同,60、80規格主要是台式機主板用的,42規格主要是筆記本使用。當然對於一些ITX主板,一般也是以2242規格為主。
寬度相同,長度不同,性能也會受到影響,一般來說長度長的性能好,因為每片存儲顆粒的通道數是一定的,長度長的因為容納的顆粒多,通道數量多,總體吞吐量就大。其實,我個人認為,長度長的條件下,可以將顆粒合理布局,減小產品的發熱量。現在身邊的朋友已經出現了多例M.2 SSD因為散熱不佳出現掉速、掉盤、甚至損壞的情況。
M7V 2242 2280
在SSD領域,一直對浦特特的產品比較喜歡,就是因為浦科特穩定的顆粒質量、優秀的固件演算法和產品性能、讓人無憂的RMA政策。
M7V 2242 2280包裝上的風格非常接近,但是產品標簽的布局是不同的,兩款SSD不僅在容量上不同,在讀寫速度上也有差異。
M7V 2242 2280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長度不同,翻過背面,發現顆粒的布局也是大不相同的。
M7VG 2280
M7VG 2280晶元布局比較分散,這樣可以避免顆粒集中產生熱量。主控為Marvell88SS1074,支持Marvell的第三代NANDEdge糾錯技術、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技術,支持DEVSLP低功耗技術,支持AES-256加密技術,最大的特點是支持TLC快閃記憶體顆粒。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壽命、錯誤率問題必須有更好的主控、軟體管理來配合。Marvell 88SS1074應運而生,採用28nm工藝製造,支持SLC/MLC/TLC快閃記憶體。
緩存為南亞科技製造,型號NT5CC256M160P,容量256MB。
存儲顆粒來自東芝,型號TH58TFT0UHLBAEF,15nm TLC,BGA封裝,容量128GB,共有兩顆。
M7VS 2242
M7VS 2242由於長度有限,晶元布局很緊湊。主控同樣為Marvell88SS1074。
緩存為三星科技製造,型號K4B2G1646Q,容量256MB。
存儲顆粒來自東芝,型號TH58TFT9UHLBADF,15nm TLC,BGA封裝,容量64GB,共有兩顆。
三、性能實測
將M7VS 2242掛為從盤, 4K對齊,進行性能測試。
AS SSD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s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置為46%壓縮數據進行測試。
TXBench
將M7VG 2280掛為從盤, 4K對齊,進行性能測試。
AS SSD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s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置為46%壓縮數據進行測試。
TXBench
最後,附上M7VC的性能測試成績,方便大家作對比。
AS SSD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s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置為46%壓縮數據進行測試。
TXBench
四、總結
針對SSD掉速解決方案的深度,到此小結如下:
1、2242、2260、2280三種規格的SSD,選購之前要看清自己手裡的硬體支持哪種規格,按需購買,不可貪大或貪小。
2、M.2 NGFF有兩種介面:Socket 2和Socket 3,購買前要看清主板的支持情況。有的主板都可以支持,有的只支持一種。像本人平台的EVGA X99 MICRO2主板M.2介面只支持Socket 3,Socket 2的產品無法識別。
3、M.2長度不同,性能不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長度長的,存儲顆粒多的,這樣性能會好一些。
4、M.2的SSD是個大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忽視了,身邊朋友出現了多例M.2 SSD因為散熱不佳出現掉速、掉盤、甚至損壞的情況。馬雲家某些商家自己開始模,製造的M.2 SSD散熱片熱銷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贊
收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系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電子發燒友網
收聽電子行業動態,搶先知曉半導體行業
評論(0)
載入更多評論
登錄 後參與評論
3. 固態硬碟512和256區別
固態硬碟512和256區別
相信玩SSD固態硬碟的玩家都知道,同樣主控,同樣型號,不同容量的固態硬碟性能是不一樣的,一般性能和容量成正比,容量越大,性能越高,為什麼呢?因為顆粒的數量更多,由更多顆快閃記憶體晶元構成的大容量SSD可以實現更多的通道數,從而獲得更出色的寫入性能.另外每顆顆粒的P/E次數是一定的,2000次或更多,所以如果顆粒數量更多,那麼也就是壽命會更長。所以大容量SSD肯定是有優勢的。
當然上面的經驗是通過SATA匯流排的2.5英寸SSD總結出來的,那麼M.2介面PCI匯流排的固盤呢?還會遵循這個邏輯不呢?另外目前M.2的盤也不便宜,有沒有必要多花這些預算來上512GB呢? 正好拿到了影馳的鎧甲戰將M.2固態盤,容量也正好有256GB和512GB兩塊盤,就給大家對比下兩個盤的性能區別吧。
256G的鎧甲戰將,採用了4顆顆粒,每顆容量64GB,
另外主控為Marvell,可以清晰的看到編號為88SS9183-BNP2。而緩存則來自南亞的DDR3顆粒,編號NT5CB256M16CP-DI,容量為512MB
再來看看512GB的鎧甲戰將,和256GB的PCB板都一樣,都是2280規格
主控同樣是Marvell 88SS9183-BNP2,緩存則更換為鎂光的DDR3顆粒,型號為4EE11 D9QNS,容量高達1GB
另外最大的區別就是快閃記憶體顆粒數目增加了,擴展到8顆,正反面各4顆。
一句話總結,兩個盤都是影馳鎧甲戰將系列,都是M.2介面,都走PCI匯流排,容量分別為256GB和512GB
相同的是規格,都是2280,寬22MM,長80MM,主控和快閃記憶體顆粒型號都相同
不同的是緩存容量和品牌,一個512MB,一個1GB。另外就是快閃記憶體的數量,一個4顆,一個8顆。
這樣說,大家就更清晰了吧。
好吧,看完外觀對比,我們來對比下性能,都用一模一樣的平台,分別測試兩個盤的性能表現。
下面的所有對比都按組進行,第一個測試都是256GB的.成績,第二個都是512GB的成績,方便大家更直觀的對比,
另外我就不一一啰嗦了,都按這個過濾,第一個256,第二個512哈
第一組 AS SSD BENCHMARK測試
第二組,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
第三組 CRYTALDISKMARK測試
第四組測試,TXBENCH
第五組測試:ANVIL'S
好吧,再來總結下,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兩個盤的性能都非常不錯,都有著很高的讀寫速度。
再對比這兩個容量的盤,發現5組測試,無一例外的證明了容量更大的512GB盤性能更高。特別是寫入速度,還是提升非常明顯的。
所以如果新攢機,不差錢還是建議盡量上更大的盤,如果預算有限,再考慮小一點的盤吧。不過M.2的性能確實很強大,這個倒是毫無意外的! ;
4. 向7500MB/s進軍!首款全國產PCIe 4.0 SSD深度測試
相信各位讀者這段時間已經看過了不少新一代PCIe 4.0 SSD的評測,這些新產品最大的特色是藉助升級的主控晶元、快閃記憶體晶元,SSD的最大傳輸速度逼近或達到7000MB/s,較去年在5000MB/s左右徘徊的第一代PCIe 4.0 SSD有了很大的提升,有一些廠商甚至用7000這個數字來作為自己產品的型號。不過現在來看將7000作為彰顯SSD優越性能的數字似乎還低了一點,因為近期一款新型PCIe 4.0 SSD的標稱最高速度達到了7500MB/s,而且其主控晶元、快閃記憶體晶元、內存顆粒還全都採用了國產產品,是第一款全國產的PCIe 4.0 SSD。它就是來自嘉合勁威旗下的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那麼這款國產PCIe 4.0 SSD為何擁有優於同類產品的最高傳輸速度,它的綜合性能表現到底如何?
產品規格
介面:PCIe 4.0 x4
主控:英韌IG5236
快閃記憶體:長江存儲128層3D NAND TLC
緩存:1GB(1TB)
可選容量:1TB
板型:M.2 2280
耐久度:700TBW(1TB)
質保時間:5年
參考價格:999元
與其他PCIe 4.0 SSD相比,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更高的連續讀寫速度。其標稱讀取速度可達最高7500MB/s,連續寫入速度最高可達5500MB/s。而目前即便是新一代PCIe 4.0 SSD,其最高標稱傳輸速度一般也只有7000MB/s。廠商之所以敢為這款產品標出如此高的數值,原因就在於它採用了最新的國產主控與國產晶元。
當然由於PCIe 4.0 SSD的發熱量很大,首先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配備了厚重的鋁合金散熱器,並通過雙面導熱設計,將SSD正反兩面都密封在散熱器中。同時SSD散熱器的內部配備兩片導熱系數達39W/(m·K)的矽硅脂與SSD正反兩面的各類晶元緊密接觸,從而高效地導出廢熱。為了提升散熱效率,這款散熱器配備了散熱面積為8cm²的大面積散熱片,輔以獨特的階梯式通風管道設計,可以有效降低固態硬碟的工作溫度。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由正反兩塊散熱片、一塊M.2 2280板型的SSD組成,散熱片上都配備了導熱系數達39W/(m·K)的矽硅脂,可與晶元緊密接觸。
優秀的散熱設計也使得阿斯加特AN4可以配備高性能的國產PCIe 4.0主控晶元——英韌IG5236。英韌IG5236由英韌 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為半導體晶元設計公司打造,從傳統主控廠商來看,英韌似乎是個新面孔。畢竟說到SSD主控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群聯、SMI慧榮、英特爾、MARVELL等廠商。而且SSD主控的研發難度並不低,其內部實質上是一顆架構復雜的處理器,那麼英韌是如何突然「冒」出來的?我們也對英韌 科技 的管理層進行了一番了解。
原來英韌 科技 的創始人吳子寧博士在創立英韌 科技 之前,就是Marvell美滿電子 科技 的全球首席技術官(CTO),而英韌 科技 的聯合創始人賴的是先生此前也曾任東芝美國高級研發總監、美滿 科技 高級研發經理。此外其他幾位副總裁也均來自業內知名的存儲公司,並曾擔任要職。所以雖然在SSD主控領域,英韌 科技 是個新品牌,但在技術實力上,顯然英韌 科技 並不弱,就如這款英韌IG5236。
該主控採用先進的12nm FinFET CMOS製造工藝,支持PCIe 4.0 x4、NVMe 1.4等最新技術規格,可管理容量最高達8TB的快閃記憶體。同時IG5236支持獨立緩存,可使用數據匯流排位寬為(32+8)位或32位的DDR SDRAM。性能規格上,英韌IG5236支持8通道讀寫,可通過ONFI 4.2或Toggle 2.0/3.0/4.0介面,支持MLC、TLC和QLC NAND等各類快閃記憶體。
英韌IG5236 PCIe 4.0x4 8通道主控晶元,支持PCIe 4.0 x4、NVMe 1.4等最新技術規格。
安全性方面,英韌IG5236採用包括AES、國密標准SM2/3/4、SHA、RSA、ECC、CRC和端到端數據保護在內的多種數據加密和保護機制,實現了高級別的數據安全規格。同時英韌特有的ECC技術則可以大幅改善數據持久保存的能力,為SSD解決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更高的性能。
當然僅僅只有主控晶元是遠遠不夠的,相對於以往採用長江存儲64層堆疊顆粒的國產SSD,阿斯加特AN4的另一大升級是採用了長江存儲生產的Xtacking 2.0架構128層3D NAND TLC顆粒,這款顆粒的編號為X2-9060。與64層堆疊顆粒相比,它大幅提升了存儲密度,每顆裸晶元的存儲容量達到512Gb,而64層堆疊顆粒每顆裸晶元的存儲容量只有256Gb。在本次測試的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產品上,它總共板載了四顆X2-9060顆粒,單顆容量為256GB。
長江存儲生產的Xtacking 2.0架構128層3D NAND TLC顆粒,快閃記憶體的IO介面速度從800MT/s大幅提升到1.6GT/s,性能獲得了明顯升級。
更值得一提的是,X2-9060顆粒的理論性能也實現了成倍的提升,其快閃記憶體介面從64層堆疊顆粒的ONFI 4.0升級到了ONFI 4.2,這也讓快閃記憶體的IO介面速度從800MT/s大幅提升到1.6GT/s。這個介面速度不僅遠超上代國產64層顆粒,與其他第二代PCIe 4.0 SSD相比也毫不遜色。目前其他品牌的第二代PCIe 4.0 SSD多採用96層堆疊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其IO介面速度大多隻有1.2GT/s。這也是阿斯加特AN4標稱最高速度可達7500MB/s,而其他第二代PCIe 4.0 SSD標稱最高速度只有7000MB/s的關鍵原因。
緩存方面,我們此次測試的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產品按1 1000的比例配置緩存,即1GB容量對應1MB緩存,所以這款SSD板載了兩顆共1GB容量的南亞DDR4 2666內存顆粒作緩存,用於存放記錄數據位置的FTL映射表。目前作為全國產PCIe 4.0 SSD首發產品,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暫時只有1TB容量供用戶選擇。
採用南亞DDR4 2666內存顆粒作緩存
質保方面,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擁有5年質保加可寫容量的質保政策(以先到為准),其1TB容量產品的質保可寫容量為700TB,而常見的普通1TB TLC SSD的質保可寫容量只有約600TB左右,甚至更低,說明廠商對長江存儲顆粒的品質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擁有一顆英韌IG5236 PCIe 4.0主控晶元,四顆長江存儲128層堆疊TLC快閃記憶體晶元、兩顆南亞內存顆粒(用於緩存)。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主要技術特性
我們如何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銳龍 9 5950X
內存:DDR4 3600 16GB雙通道
主板: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
電源:ROG THOR 1200W
SSD: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
接下來我們首先採用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等基準軟體測試了SSD在軟體默認設置下的性能,同時我們還會使用軟體所能設置的最大測試容量,以測試SSD在大容量文件傳輸時是否會出現掉速現象。此外我們還會搭配支持PCIe 4.0技術的WD_BLACK SN850 1TB進行文件傳輸,考察SSD實際的文件讀寫性能。程序應用性能上,我們則會通過模擬實際應用的PCMark 8、PCMark 10存儲性能測試,以及三款 游戲 的啟動時間進行考察。最後,我們還會採用HD TUNE PRO進行全盤讀寫測試,考察SSD在長時間寫入後的性能衰減情況。
默認1GB容量測試
測試點評: 從基準測試來看,長江存儲128層堆疊的TLC快閃記憶體顆粒憑借1600MT/s的介面速度顯然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雖然沒有達到標稱的7500MB/s,但其7479.28MB/s的連續讀取速度也鮮有對手能夠匹敵,這也是目前《微型計算機》評測室所測過連續讀取速度最高的產品。在我們之前的測試中三星980 PRO的最高傳輸速度還不到7000MB/s,WD_BLACK SN850的最高傳輸速度也不到7100MB/s。新型國產主控與國產快閃記憶體的結合令國產PCIe 4.0 SSD有了不小的突破,在一些指標上已經擁有領先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而在其他性能測試上,它的連續寫入性能與三星980 PRO、WD_BLACK SN850相比還略有優勢。這兩款國外品牌PCIe 4.0 SSD的最高寫入速度都難以達到5500MB/s的水平。
不過在隨機讀寫性能上,包括高隊列深度、多線程環境下的隨機4K性能,以及低隊列深度、單線程環境下的隨機4K性能,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與國外同類產品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三星980 PRO在AS SSD Benchmark中的隨機4K讀取性能可達21370 IOPS,而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在該項測試中的性能為17899IOPS。在CrystalDiskMark隨機4KQ1T1讀取性能測試中,WD_BLACK SN850的成績在87MB/s左右,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成績則低了約8MB/s。
基準軟體最大容量測試
測試點評: 接下來我們還在基準軟體可設置的最大容量下對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 1TB進行了測試,在AS SSD Benchmark中測試容量為10GB,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測試容量為32GB,在CrystalDiskMark中,測試容量為64GB。
值得稱贊的是,在基準軟體可設置的最大容量測試中,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顯示出在執行大容量讀寫任務時,其讀寫速度不會出現大幅下降。如在AS SSD Benchmark 10GB容量測試中,其8610的測試總分相對默認1GB容量測試下的成績還略有提升。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中,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總分僅小幅下降100餘分,其測試成績仍突破了24000分,各項寫入性能都沒出現大幅下降。而在CrystalDiskMark的64GB容量測試中,它的連續讀取速度仍保持在7479MB/s的高水平,各項寫入性能也只有非常輕微的下降。
PCMark 8存儲性能測試成績細節
PCMark 10存儲性能測試成績
測試點評: 在程序應用中,憑借不錯的連續與隨機讀寫性能,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也給用戶帶來了較好的使用體驗。首先在PCMark8存儲性能測試中,它的綜合成績為5076分,達到了高端SSD的水準。原因就在於這款SSD能高速地完成Adobe Photoshop、Adobe InDesign、Illustrator等各類應用的數據載入任務。
在PCMark 10存儲性能測試中,它的總分更高達3387分,根據我們的測試來看,這個成績明顯優於群聯PS5018-E18搭配美光96層堆疊顆粒的PCIe 4.0 SSD,後者的PCMark 10存儲性能一般不到3000分。與採用群聯PS5018-E18搭配美光176層堆疊顆粒的希捷酷玩530固態硬碟相比,其性能也只落後了約100分,其在PCMark 10中的整體表現與三星980 Pro相當,後者的分數也在3300分左右。
在 游戲 啟動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也有不錯的表現,能快速地啟動各類 游戲 大作,其表現與其他國外品牌PCIe 4.0 SSD在銳龍9 5950X平台上的表現類似,沒有明顯差異。如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啟動《奇點灰燼:擴展版》的耗時為19.66s,WD_BLACK SN850 SSD的耗時為19.65s;在啟動數據量較大的《全面戰爭:特洛伊》時,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耗時為38.74s,WD_BLACK SN850 SSD的耗時則為38.18s。雖然在基準測試的隨機性能測試項目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與國外產品相比有小幅差距,但在實際應用體驗中其實這些SSD的表現非常接近,沒有明顯區別。
測試點評: 由於測試所用X570主板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擁有多個PCIe 4.0 M.2介面,因此接下來我們也在由X570晶元組提供的M.2介面上安裝了支持PCIe 4.0技術的WD_BLACK SN850 1TB SSD,並與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進行了文件傳輸測試。從文件傳輸速度來看,在傳輸214GB ISO大文件時,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表現出了優秀的寫入性能,在如此大容量的文件寫入中,不僅沒有出現掉速現象,SSD之間的互傳速度更突破5000MB/s,只需43.3秒就能完成任務,可謂神速。而在我們之前的測試中,如果WD_BLACK SN850向SATA SSD寫入僅僅146GB ISO文件就需要耗時5分鍾以上,可以說PCIe 4.0的到來極大地改善了在文件傳輸上的用戶體驗。
讓人稍感遺憾的是,可能由於連接WD_BLACK SN850的PCIe 4.0 M.2介面由主板晶元組提供或是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主板優化不到位的緣故,該介面不能像由處理器提供的PCIe 4.0 M.2介面那樣,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出SSD的性能,WD_BLACK SN850在這個介面上的寫入速度受到較大影響(註: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最高只有約3300MB/s),所以它不能很好地發揮出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讀取性能,其文件讀取速度要低一些,只有2748MB/s。如果用戶想體驗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最高性能,不僅需要主板上配置有幾個由處理器提供的M.2 SSD介面,還需要再購買一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這樣的高性能產品。
在體現小文件讀寫性能的《英雄聯盟》安裝文件傳輸測試上,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也有較好的表現。與群聯PS5018-E18搭配美光96層堆疊顆粒的方案相比,它的寫入性能要強一些,平均寫入速度達到 896.7MB/s,而前者的寫入速度為790MB/s。但在讀取性能的表現上則要稍弱一些,其平均讀取速度為724.5MB/s,而前者的平均速度可達874MB/s左右,總體來看是互有勝負。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擁有一個容量約350GB的SLC Cache,可以滿足普通用戶的寫入需求,超過這個容量後,寫入速度會出現掉速。
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全盤平均連續讀取速度可以達到6470.1MB/s
測試點評: 最後我們還通過HD TUNE PRO全盤讀寫測試,考察了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在讀寫大容量數據時的性能一致性表現,以及發熱量情況。首先從全盤讀取性能來看,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讀取性能表現相當不錯,其平均讀取速度可以達到6470.1MB/s,明顯高於不少PCIe 4.0 SSD,其他產品在這個測試中的速度一般難以達到6400MB/s,大多在6000MB/s左右。這也體現出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確具備優秀的連續讀取性能。
在全盤寫入性能上,我們也從測試中得到了為什麼在之前寫入214GB大容量文件時,SSD也不會出現掉速的原因。原來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擁有一個容量約350GB的SLC Cache,在這個容量范圍內寫入連續型數據,SSD就能保持5000MB/s以上的高速。顯然這個容量對於大部分一次性寫入數據容量不到200GB的普通用戶完全夠用了。
與其他PCIe 4.0 SSD類似,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發熱量較高,用戶在使用時需要做好機箱內的通風、散熱。
當然如果寫入容量超入這個范圍,SSD也會出現幾次大幅掉速,速度最低會下降到約370.9MB/s左右。不過由於初始階段寫入速度在5000MB/s以上,因此其全盤平均連續寫入速度還是能達到2293.4MB/s。發熱量方面,與其他PCIe 4.0主控類似,英韌IG5236的發熱量也很大,目前CrystalDiskInfo並不能有效偵測其工作溫度,但通過FLIR熱成像儀觀察,其在完成全盤寫入測試後,SSD散熱器靠近M.2 SSD介面附近的最高溫度達到了77.2 ,散熱片表面多個測量點的溫度也都達到了63 以上,有明顯燙手的觸感。因此用戶在使用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時需要做好機箱內的通風、散熱。
「與處理器、GPU不同,在存儲領域,國產產品與國外解決方案相比的差距很小,甚至部分領先。」從對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測試來看,我們在很早之前對國產存儲產品測試後的總結現在依然適用—明顯領先的連續傳輸速度,差距很小的隨機讀寫性能,較好的性能一致性表現,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與國外同類PCIe 4.0 SSD在實際測試、體驗中沒有明顯差別。
更關鍵的是,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售價也很便宜,其1TB產品首發上市價只有999元,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了約500元,性價比十足。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款產品的產能似乎不足,在短期上市後就銷售一空,遲遲未能補貨。所以我們也希望嘉合勁威能盡快提高阿斯加特AN4 PCIe 4.0 SSD的產能,讓用戶既能用到高性價比的PCIe 4.0 SSD,也能支持國產存儲行業。
5. 固態硬碟和內存的顆粒是怎麼回事
一、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以及緩存單元組成。機械硬碟由磁碟、磁頭等機械部件構成,整個固態硬碟結構無機械裝置,全部是由電子晶元及電路板組成,為同機械硬碟區別,命名為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具有速度快、耐用、抗震、防摔、靜音、體積小、重量輕等優點;但相對普通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容量小價格高,目前使用的人並不是很多。
內存顆粒是內存條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存顆粒將直接關繫到內存容量的大小和內存體制的好壞。一個好的內存必須有良好的內存顆粒作保證。不同廠商生產的內存顆粒體制、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常見的內存顆粒廠商有鎂光、英飛凌、三星、現代、南亞、茂矽等。
6. 用致鈦固態硬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相信不少人在為電腦選擇固態硬碟時,必然是優先選擇M.2介面的NVMe固態硬碟,因為其傳輸速度遠高於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另一方面,盡管最新的PCIe 4.0固態硬碟傳輸速度可達7000MB/s,各大品牌也推出了支持PCIe 4.0的固態硬碟,不過價格普遍都很昂貴,性價比並不高,因此PCIe 3.0固態硬碟依然是性價比的選擇。
致鈦PC005 Active作為長江存儲首款消費級M.2固態硬碟產品,在技術規格上,支持PCIe 3.0×4匯流排通道,NVMe 1.3協議,官方標稱讀取速度可達3500MB/s,而最讓小酥關注的是長江存儲自主研發的Xtacking架構快閃記憶體顆粒,具體的讀寫性能表現處於哪個水平,主控發熱以及讀寫穩定性到底如何,可否媲美其它品牌的同級別固態硬碟產品,接下來小酥通過實際測試告訴大家。
從包裝盒上信息可知,固態硬碟搭載的是長江存儲Xtacking架構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以及讀取速度可達3500MB/s,容量版本貼側面的封條上,背面印有快閃記憶體顆粒的一些簡要介紹,五年質保等信息。
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為標准M.2 2280尺寸規格,並採用單面顆粒布局設計,讓其有著廣泛的適用性,有利於輕薄筆記本電腦升級或者擴展存儲空間,正面是產品型號的貼紙,在貼紙下方是主控晶元、緩存顆粒以及快閃記憶體顆粒。
這系列的固態硬碟目前共有256GB、512GB、1T三種容量可供選擇,個人認為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選擇大容量的版本,可以減少後期升級或維護的麻煩。
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支持NVMe 1.3標准協議,走PCIe 3.0×4匯流排通道,官方標稱固態硬碟的持續讀寫速度分別可達3500MB/s與2500MB/s,1TB容量版的寫入速度更高,可達2900MB/s,至於實際的讀寫性能,等下會有詳細的測試。
接下來看看這款固態硬碟的內部用料,撕下正面的貼紙後即可看到PCB板上晶元,從上面的元件分布來看,由一顆主控晶元、一顆緩存晶元與兩顆快閃記憶體晶元組成,這款固態硬碟的質保期是五年,質保寫入量是320TBW(512GB版),因此不建議撕掉表面的標簽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後續的保修等服務。
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所搭載的主控是慧榮的SM2262EN,支持PCIe 3.0 x4傳輸通道以及NVMe 1.3協議,屬於比較常見的高端PCIe 3.0固態硬碟主控晶元,並搭載了一顆DDR4緩存晶元,型號是南亞的NT5AD256M16D4-HR,運行頻率為2666MHz,單顆容量為512MB。
終於到了小酥最為關心的快閃記憶體晶元部分,固態硬碟搭載的是長江存儲自家基於Xtacking架構的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屬於長江存儲的第二代3D快閃記憶體晶元,型號為YMN08TE1B3LC3B,單個快閃記憶體顆粒容量為256GB,共兩顆組成512GB容量。
假如是將固態硬碟安裝在筆記本電腦里,需要事前了解支持的尺寸規格、介面的協議。除了這些以外固態硬碟的安裝操作可謂是零門檻。
接下來測試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的讀寫性能,為了能最大程度的展現其讀寫性能水平,本次配合桌面平台來測試,硬體配置為英特爾十一代i5-11500處理器,內存是DDR4 3200MHz 8GB*4,搭配Z590晶元組主板,支持PCIe 4.0技術,硬體性能應該不存在瓶頸問題,系統是Windows 10 21H1。
本次使用的Z590主板共配備四個M.2插槽,其中前三個M.2插槽均支持PCIe 4.0 ×4傳輸速率,而最上面的M.2插槽直連處理器且獨享傳輸帶寬,可確保固態硬碟能獲得最大傳輸速度,因此是最為推薦使用的M.2插槽,不過主板並沒有自帶散熱模塊。
為了測試固態硬碟在覆蓋散熱模塊前後的讀寫性能對比,本次將其安裝主板的第二個M.2插槽上,因為其上方有厚實的金屬散熱模塊覆蓋,該M.2插槽與顯卡的PCI-E ×16插槽共享傳輸帶寬的,因此不存在傳輸帶寬不足的情況。
致鈦提供了YMTC Smart Tool的硬碟工具,不過功能比較有限且下載渠道單一,本次就不去展示了,從Crystal Disk Info軟體中的檢測狀態信息可見,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支持NVMe 1.3標准協議,工作在PCIe 3.0 x4通道之下,實際可用容量為476GB。
接下來是讀寫性能基準測試環節,基準測試軟體CrystalDiskMark 8.0版本,最大連續讀寫速度分別為3466MB/s與2319MB/s,單純看連續讀取速度的話,已經達到了PCIe3.0 x4通道的傳輸帶寬極限。
在AS SSD Benchmark基準性能測試中,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的持續讀取速度達到2968MB/s以上,而寫入速度為1949MB/s,讀寫延遲時間也只有0.02ms,得分為3907分,這個成績在PCIe3.0固態硬碟當中處於優異水平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基準測試軟體,所測試的項目更多而且顯示的信息更詳細直觀,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的總的分14611分,實測持續讀寫速度分別為2848MB/s和2111MB/s。
HD Tune Pro基準測試軟體,主要是測試固態硬碟的SLC緩存空間大小,以及SLC緩存空間耗盡後,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實際寫入速度,本次測試數據量達到20GB,從測試結果來說固態硬碟的SLC緩存空間約為6GB左右,在緩內可提供3GB/s的讀取速度、2.3GB/s的寫入速度,當SLC緩存空間耗盡,讀取速度依然保持不變,而寫入速度會降至500MB/s左右。
通過以上的讀寫速度基準測試,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的讀寫性能確實相當的亮眼,持續讀取速度可達3GB/s以上,而寫入速度也能有2GB/s左右,在PCIe3.0固態硬碟當中穩坐第一梯隊,接下來使用PCMark8軟體來固態硬碟進行實用性測試,實測硬碟讀寫性能單項分數為5080分,其存儲帶寬為553.9MB/s。
以上的讀寫性能測試均在空盤的狀態下,那麼接下來測試這款固態硬碟在80%的負載下的性能表現並進行對比,更貼合實際應用且參考下更強,往固態硬碟復制379GB的游戲數據文件,不得不說現在的游戲體積真的大,單個游戲已經達到100GB以上。
先來讀寫性能基準測試,在80%負載狀態下,持續讀取速度達到2929MB/s以上,而寫入速度為2267MB/s,寫入速度比空盤狀態下不降反升,而4K隨機讀寫性能在兩種負載狀態下幾乎沒變化。
接下來是HD Tune Pro基準測試軟體,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在空盤與80%負載兩種狀態下同樣沒明顯變化,持續讀取速度依然保持在3GB/s左右,而緩後寫入速度也在500MB/s左右。
PCMark8基準測試成績同樣沒有變化,最終得分為5089分,通過實際的測試結果來看,固態硬碟在塞入大量文件的狀態下讀寫性能依然非常穩定,無論是持續讀寫速度還是基準測試成績並沒有出現衰減。
最後是溫度測試環節,從HWiNFO64監測軟體中可見,固態硬碟共有三個溫度感測器,首個感測器應該是主控晶元的,其餘兩個應該是快閃記憶體顆粒的,為了貼近真實運行狀態以及不同主板環境,會在無散熱模塊與搭配主板散熱模塊兩種狀態下,測試固態硬碟的運行溫度,測試時室溫23℃左右。
先來測試實際讀寫狀態下的溫度,往固態硬碟內持續寫入379GB游戲文件數據,由於數據是從SATA固態硬碟中復制的,且游戲零碎文件比較多用時比較長,整個寫入過程接近35分鍾,平均寫入大約在200MB/s左右,在無散熱模塊下固態硬碟最高溫度約為60℃。
日常運行的溫度其實還算低了,空閑溫度只有35℃,而一般讀寫時溫度約45℃,接下來使用HD Tune Pro基準測試軟體對固態硬碟進行滿載壓力測試,在文件基準模式下,測試數據量為100GB,在無散熱模塊下固態硬碟最高溫度達到70℃,應該是觸碰到溫度牆。
在100GB文件連續讀寫的滿載壓力測試中,且在無散熱模塊輔助散熱的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寫入速度並沒有下降,而讀取速度因觸碰到溫度牆而降速,降至約1.3GB/s左右溫控結束後會恢復至3GB/s,如此循環,而在搭配主板散熱模塊使用的情況下,最高溫度只有46℃且全程壓力測試沒降速,前面的滿載壓力測試只是極端的使用狀態,日常使用狀態下基本不會出現這樣因觸碰溫度牆而限速,當然,最好還是使用散熱模塊來輔助降溫。
之前將《極限競速:地平線5》安裝SATA固態硬碟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SATA固態硬碟的讀寫性能應付這游戲是足夠的,不過保不住後台程序同時在讀寫文件,假如在游戲里長距離高速的駕駛飛馳,有時候會跑著跑著前方的地圖細節變透明了,然後游戲會提示串流帶寬不足,將游戲轉存這塊固態硬碟後就沒出現過了。
《極限競速:地平線5》的地圖數據文件確實十分龐大,很考驗固態硬碟的讀寫性能,相比於之前使用SATA固態硬碟,無論是游戲的啟動速度還是載入速度都明顯的快,等待的時間會縮短不少,同樣反映在大型應用程序啟動與項目的載入,尤其是視頻素材數量多且文件大時,能有效避免剪輯時的卡頓或等候載入的情況出現。
總評:
這款致鈦PC005 Active 512GB固態硬碟搭載慧榮的SM2262EN主控,搭配長江存儲自主研發的Xtacking架構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在讀寫性能方面確實有著突出的表現,實測固態硬碟的持續讀寫速度可達3500MB/s與2300MB/s,而緩外寫入速度全程保持在500MB/s以上。另外在容量佔用80%的情況下,無論是讀寫速度還是緩存容量都沒有變化,只是在極限壓力測試情況下,主控會有因觸碰溫度牆而降速的情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建議為其安裝散熱模塊,整體性能表現完全不比其它PCIe 3.0的高端固態硬碟差,而且擁有320TBW寫入壽命且支持五年質保時間,對用戶而言解決了後續質保的顧慮,其實更多的是廠商對自身產品的一種自信。
致鈦PC005 Active作為長江存儲首款消費級M.2固態硬碟產品,整體性能表現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長江存儲作為存儲領域的後起之秀,通過自主研發Xtacking架構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追趕上來,讀寫性能不輸其它原廠品牌的同級別產品,實屬不易。
7. 那個品牌的固態硬碟好
1.玩游戲買什麼固態硬碟?
根據各種評測,對於絕大部分游戲(以單機游戲為例,如GTA5、巫師3和古墓麗影11等,網游則影響載入速度上限,因為可能需要等待其他玩家),在其它配置相同的情況下,將游戲放在SATA固態硬碟中的載入速度比將游戲放在機械硬碟中的載入速度快一倍(載入時間短一半),而NVMe固態硬碟的載入速度只比SATA固態硬碟快20%不到(視游戲而定,多數情況感覺不明顯)。原因:絕大多數固態硬碟在低隊列深度下的4K隨機性能差距不大,而且已經能較好地滿足主流游戲的需求。在預算一定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容量更大的型號。
預算有限的單機游戲玩家也可以考慮機械硬碟:如何選購機械硬碟? - 小大熊貓的回答 - 知乎
2.關於PCIe Gen4的NVMe固態硬碟
隨著PCIe Gen4平台(AMD Matisse和Vermeer,即Ryzen 3000和5000系列處理器(非APU)+X570/B550主板以及Intel Tiger Lake平台,即第十一代低功耗移動酷睿處理器)的逐漸普及,各大SSD製造商開始推出支持PCIe Gen4的NVMe固態硬碟(如三星980 PRO和西數SN850)。
但目前PCIe Gen4的NVMe固態硬碟價格較高(500GB接近1000元,1TB接近2000元),因此對於普通(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建議優先選擇性價比更高的PCIe Gen3的NVMe固態硬碟。如果想以較低成本嘗鮮,也可以選擇基於群聯E16主控的二線品牌固態硬碟。
3.哪些型號的固態硬碟比較值得購買?
2.5英寸SATA固態硬碟
性能較強但價格偏高:三星860 EVO和金士頓KC600;中規中矩:西數藍盤和閃迪至尊高速;性價比高但售後稍差:英睿達MX500和浦科特M8VC;性能一般但勝在便宜:鎧俠TC10(東芝TR200)和紫光S100。
西數SA530是SA500即紅盤的OEM型號,閃迪X600是至尊高速3D的OEM型號,僅淘寶有售。
鎧俠TC10跟東芝TR200完全相同。
除東芝TR200和紫光S100外,表格中各型號的SATA固態性能差距不大。
西數藍盤3D和三星860 EVO有M.2版,與2.5英寸版方案(性能)基本相同。
美光(英睿達)僅推薦MX500,建議在京東自營購買(店鋪售後,不支持個人送保)。
新版MX500換用了慧榮SM2259H主控,PCB設計也有變化,使用了更大容量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仍然搭配美光DDR3L-1866緩存。
浦科特M8VC性能躋身主流級,性價比較高,但是只有三年質保。
PCIe+NVMe固態硬碟
均為M.2 M Key 2280規格。
性能較強且性價比較高:浦科特M9P Plus和鎧俠RD10(東芝RD500);性能較強但價格偏高:三星970 EVO Plus;性能不錯且性價比較高:西數SN550和閃迪至尊高速。
西數SN750的主要問題在於QD1下的4K讀取速度較低(96層TLC的SN730同樣存在這個問題),與其它NVMe固態相比沒有明顯優勢。三星970 EVO Plus是970 EVO的下一代產品,從64層TLC快閃記憶體升級為92層TLC快閃記憶體,性能顯著提升。
閃迪至尊高速NVMe版是西數SN550的馬甲,產品本身完全相同。
鎧俠RC10跟東芝RC500完全相同,鎧俠RD10跟東芝RD500完全相同。
鎧俠RC10現已推出1TB版本,但是其緩存外順序寫入速度甚至低於500GB版本。推測是換用單Die容量翻倍的快閃記憶體而通道數和CE數並沒有增加導致,浦科特M9P Plus也有這個問題。
盡管西數SN550沒有外置DRAM緩存,但是與SN550相比鎧俠RC10的性能並無優勢。
西數SN750 EK版(即帶散熱片款)溢價較高,且自行拆除散熱片有風險,謹慎購買。
上面列出購買鏈接的PCIe NVMe M.2固態硬碟均採用較新的96層TLC快閃記憶體,除西數SN550和閃迪至尊高速外均搭載了外置DRAM緩存。
致鈦為長江存儲旗下品牌,採用長江存儲自主研發Xtacking架構64層3D TLC快閃記憶體,搭配慧榮SM2262EN主控和南亞緩存,作為Xtacking架構3D快閃記憶體的試水產品性能表現可圈可點。
8. 眾拾固態硬碟質量怎麼樣
眾拾國內沒有產線,全部台灣群聯原廠的,快閃記憶體全部原廠東芝的,他們有合作協議,不允許用其他牌子的快閃記憶體,開口的就山寨的先搞清楚群聯是誰,群聯不單獨賣主控,要買就買主控加東芝快閃記憶體加固件的整套方案,其實市場所有群聯的SSD,全他媽群聯出的,包括sony,宇瞻,金士頓的savaga,影馳最新的鐵甲戰將,唯一的特殊是東芝,主控是群聯改東芝標,東芝自己生產的
9. 三星PM981和海康威視C2000PRO那款固態硬碟性能好,那款更值得買呢
海康威視c2000是一個M.2介面nvme協議走PCI-E匯流排的ssd,採用的是群聯的PS5012-E12。緩存用的是南亞的DDR3L 1600顆粒,單顆容量256MB,三星PM981,緩外寫入400M/s,96層3d tlc,讀取3200 寫入1500左右,個人覺得是三星981好點,
10. 威剛xpg sx8000 這塊固態硬碟怎麼樣
在具體參數上,此款2260主控採用40nm工藝製程,最高支持8通道32PE快閃記憶體傳輸,支持NVMe1.2協議,並且自帶LDPCECC智能糾錯機制,PCIeGen3x4介面,支持ONFI4.0和Toggle2.0,同時還支持3DMLC/TLC顆粒。在絕對性能上,官方標稱最高連續讀取速度能達到2400MB/S,最高連續寫入速度則能夠超過1000MB/S。
至於緩存,自不必說,依舊南亞科技緩存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