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前後端分離需要數據緩存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前後端分離需要數據緩存

發布時間: 2022-12-18 03:47:26

⑴ 談談前後端分離、模板引擎

答:有兩種方式。
       前後端分離:也就是後端服務化,客戶端先拿到的是靜態的html,然後再通過Ajax請求向spring boot後端介面獲取JSON數據,然後再在前端渲染html。
       伺服器端渲染:客戶端發起請求,後端servlet接收請求,交給對應請求路徑的controller執行對應方法,方法返回ModelAndView給模板引擎,引擎再根據View找到模板(靜態html)並將Model(一般是map集合)渲染到模板中,再把渲染好的模板寫入響應,這是一個完整的MVC流程。此時客戶端拿到的是已經渲染好的視圖(也就是注入了模板數據的html)。

⑵ Web 前後端為什麼需要分離

我理解的前端就是負責所有和用戶交互有關的模塊都可以視為前端,他就像餐館裡面的前台服務生直接和客戶打交道的人。

後端就是負責處理用戶的請求,進行數據的處理,用戶幾乎所有操作都可以抽象為對數據的增刪改查,就像餐館裡面的廚師接收服務生告訴他要炒哪些菜,廚師把菜處理好再給服務生(後端處理數據返回給前端表現層)服務生最後輸出給客戶。

但是目前由於很多情況下業務比較簡單,比如說一個內容發布系統 CMS ,用戶交互,請求查看文章和管理員新增文章都是很簡單的業務邏輯,所以前後端都用 php 這門主要用於表現層的語言來實現,而本身在用 MVC 模式把用戶交互部分( V 和 C )以及數據處理(主要是 M ),否則的話就得用 java 等非腳本語言來實現保證效率,甚至高並發環境下還要用到消息隊列,緩存等等。

⑶ 前後端分離,用偽靜態還有意義嗎

比如點擊獲取更多這種ajax 前後端分離完善的話 偽靜態就沒意義,但是有些框架前後端分離不完善的比如yii 這些的話還是使用偽靜態的好,既然都考慮偽靜態了,為什麼不讓後端做緩存呢?

⑷ 如何使用webpack,proxy實現前後端分離,並且方便後期前後端聯調

分離的痛點是分離後,介面提供不及時,文檔不完善,模擬數據不方便等。說一下我們的解決辦法:
1)webpack設置proxy,這個通過webpack文檔或GOOGLE一下可以解決。
2)第二步就是需要在後端提供介面及數據和介面文檔,而因為前後端很可能是並行開發的,所以在真實介面出來之前需要前端模擬介面及數據,及數據文檔然後在真實介面出來後,切換到真實介面調試,我們之前也遇到過此問題,所以抽時間自己做了個mocksever 系統,功能包括:
支持可視化編輯JSON介面數據及介面文檔

支持GET、POST、PUT、DELETE請求類型

支持指定返回狀態碼,默認200

支持延時返回數據

支持mockjs

支持單個介面代理到真實伺服器(開發過程中某個介面使用模擬數據,當此介面已開發完成後,可將指定介面,通過此服務指向到真實介面上)

⑸ 基於Docker-Compose 部署前後端分離單體項目(一)

1.單體項目是否需要採用docker進行部署?
2.如果採用docker部署是否有必要採用docker-compose進行服務編排?

答案是也許有必要,也許沒必要,docker的優勢很多,但是對於垂直架構的項目優勢未必那麼明顯,總之一句你需要根據自己的項目情況去考慮。筆者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大概率是基於省事的目的去部署一些小的項目。同時也是提供一種前後端分離的項目的部署方案(但絕對不是最有方案),以及在這種模式下的docker如何去工作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然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偷懶,省事。讓前後端分離項目的部署方式變的簡單。就也許在這種模式下,你只需要5分鍾就可以實現部署,或許吧,不妨把這個當作一個目標。

本文目標:

上圖將部署流程分為三部分,本地開發環境,阿里雲容器鏡像服務,以及linux伺服器。下面分成三個部分對上圖進行說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行說明,後面才能對每部分做的工作比較清晰。

本地開發環境分成三個項目

先解釋一下圖中的相關名詞

容器鏡像服務,分門別類的存儲我們的鏡像 。這個是鏡像服務的唯一用途,就相當於maven的倉庫是一樣的。

我們也可以搭建自己的私服倉庫,例如開源的harbor等,都非常好用,在企業中用私服會比較多。

首先我們需要在linux伺服器上搭建Docker環境,也就是我們在linux上有一個docker。再將我們的鏡像運行在docker上。

從上圖我們發現在docker上運行這很多容器,mysql,redis,nginx,pitaya-java,pitaya-admin,pitaya-h5.

然而我們的容器是需要通信的,例如:大家都知道pitaya-java是一個springboot的項目,他需要訪問mysql進行數據存儲服務,需要訪問redis緩存我們的令牌信息等。

也就是說,我們運行的這些容器之間是要相互能通信的。所以我們在docker上創建了一個內部網路叫做pitaya-network,他在172.2.0.0這個網段,我們需要我們的容器都加入pitaya-network這個網路,並且分配固定的IP地址,指定固定埠。

為什麼需要分配固定IP地址,指定固定埠? 因為我們的容器也可能會和伺服器一樣,會掛掉,如果隨機分配的話,創建新的容器,IP地址可能會變,我們容器間不能通信,例如java服務訪問不了mysql,這樣我們的線上就無法提供客戶正常服務了。

本文我們做一個大概的概述,針對上面的結構以下問題是我們急需解決的?

其實針對java項目和vue項目製作鏡像方式不同,但是原理一樣,原理無非就是基於docker build這個命令製作鏡像,但是java的鏡像製作和推送可能更加簡單,只需要一條命令即可,因為maven提供了製作鏡像的插件。這些內容在下一篇文章都會涉及到!

想要表達清楚一鍵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通過文字,既不想廢話連篇,又想表達清楚真的很難,因為細節比較多!然而我覺得弄清楚大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然後再進行分解,希望能說的明白,我會加油的,如果寫的不好也希望大家原諒!

⑹ 如何進行前後端分離

在不使用vue ,react ,anglar這類的框架的情況下,前後端分離應該如何做?
需求是這樣:
前端寫html頁面(非單頁面應用),
index.html 首頁
about.html 關於我們
newslist.html 新聞列表
newsdetail.html 新聞詳情
proctlist.html 產品列表
proctdetail.html 產品詳情
後台只提供json數據
那麼
1、前端數據如何渲染?
2、頁面跳轉是否必須使用路由?(不想使用路由)
3、頁面間的數據傳遞如何做,比如:列表頁到詳情頁的參數傳遞如何做?

⑺ 使用 MockJs — 實現真正的前後端分離

前言: 剛剛看了下的後台,發現我技術文章中,閱讀留言最多的是關於移動端的文章,甚至還有人付費贊賞或咨詢。關於 PC 端的技術文章就顯得比較冷清了,唉,廢了好大勁寫的,沒人看。 和我想的一樣,移動端才是王道,下次找工作我也搞移動端😂

背景: 去年我寫了一篇 學習使用 json-server 和 mockjs 的文章,當時沒有仔細研究,文章只提到了 MockJs 其中一個 Random 的用法,關於 MockJs 攔截器和另一個很常用的 Mock.mock 函數都沒有提及。這次來搞一下。

唉!以前我也是經常會聽到 前後端分離 這個名詞,只模糊的知道它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大大的提升了 前端的地位。 但是平時在開發的時候,我也會想奶奶的,沒有介面這前端不就寫了一個破頁面,後期還的和後端對介面,對介面的時候花費的時間,肯定是不比前端開發的時候短,工期上最起碼一半一半吧, 這也就前後端分離 ,我這個小腦袋就不是太明白了。

不過我現在是終於搞明白這個問題了, 對於前端來講,真正的前後端分離,標志是不依賴後端的前端工作開發完成,項目基本宣告結束。 後端開發完介面,只需要提換一個 URL 就行了,這也意味著前端需要去寫一些介面。

除了帶來開發任務稍微重點外,我至少看到了兩個最大的優點:

我體會最深就是這兩點。

插曲 :對了,今天中午我撿到一個手機,我必須要用一張動圖來描述下:

這個經典的 GIF ,來自鄭伊健的恐怖電影「第一誡」,清涼一冬,絕對值得一看,雖然劇情有很大的 bug ,但是港片就這點好,它有很抓人的地方,讓你覺得特別好看。

正文由此開始:

待續~~~

上面三種方案都可以,但你要知道介面很多,需要支持批量引入,所以 使用 Axios 響應攔截器 就不太可取,只能在這簡單的造些假數據。

著名開源項目 vue-element-admin 開發環境下模擬假介面使用的是 在 webpack-dev-server 的 before 處攔截。生產環境下是在項目入口文件( index,js )使用 Mock.mock 模擬的。

攔截請求的步驟如下,根據 devserverbefore 配置的栗子🌰:

可知道 before 接收一個函數,函數的第一個參數一般叫 app ,因為它的作用和 express 的 app 是等效的。也就是說這個 app 自帶路由, 正好解決介面批量引入的問題。

在項目中,一般都是這么寫,把邏輯提出去:

./mock/mock-server.js 文件的內容為:

./mock/index.js 文件的內容為:

mockXHR 不用看,因為這是給線上環境用的,所以可以簡單的改寫為:

隨便找一個,例如 user 看下介面怎麼寫的:

完美,到此結束。

我想你一定對更改文件的時候,為什麼要 清路由和清緩存感興趣。

如果熟悉 express 框架,看到 app._router.stack 你就知道了。不知道也沒關,我演示給你看,新建一個JS 文件,文件內容為:

執行結束,看在 test.js 文件的內容:

發現沒,重復被添加的路由,不是覆蓋而是擴展。

這個涉及到 CJS 模塊的運行機制, 記住 require 的文件會被加到 require.cache 裡面,當文件改變讀的是緩存,而不是最新更改的文件。

項目結構過大,如果只在 mock 文件夾裡面管理有點麻煩,我就想在頁面所在目錄直接寫介面,怎麼辦?沒錯使用 require.context 來批量引入。但是 NodeJs 是沒有批量引入的 API 的。找遍了 npm 也沒發現一個 package 和 require.context 長得像的。

難道沒辦法了嗎?當然不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依照 vue-cli 插件的命名規范,我給寫的 package 取名 node-plugin-require-context ,簡單講下實現原理:

其實還有一個缺點,如果你看過 Antd-Pro 項目,你就會發現它模擬數據,模塊化採用的是 ESMole ,而不是 CJS。保持編碼模塊化風格一致確實也是需要優化的一個地方,不管了,反正我不幹。

官網本來就是中文的,我在使用中發現寫的賊好,我就不用畫蛇添足了。建議每次使用前:

⑻ 前後端分離方案以及技術選型

作者:關開發

一.什麼是前後端分離?

理解前後端分離大概可以從3個方面理解:

1. 交互形式

2. 代碼組織形式

3. 開發模式與流程

1.1 交互形式

前後端不分離

後端將數據和頁面組裝、渲染好了之後,向瀏覽器輸出最終的html;瀏覽器接收到後會解析html,解析引入的css、執行js腳本,完成最終的頁面展示。

前後端分離

後端只需要和前端約定好接收以及返回的數據格式(一般用JSON格式),向前端提供API介面。前端就可以通過HTTP請求調用API的方式進行交互。前端獲取到數據後,進行頁面組裝、渲染,最終在瀏覽器呈現。

1.2 代碼組織形式

前後端不分離

在web應用早期的時候,前端頁面以及後台業務數據處理的代碼都放在一個工程下,甚至放在同一目錄下,前端頁面夾雜著後端代碼。前、後端開發工程師都需要把整套代碼導入開發工具才能開發。此階段下前後端代碼以及工作耦合度太高,前端不能獨立開發和測試,後端人員也要依賴前端完成頁面後才能完成開發。最糟糕的情況是前端工程師需要會後端模板技術(jsp),後端工程師還要會點前端技術,需要口頭說明頁面數據介面,才能配合完成開發。否則前端只能當一個「切圖仔」,只輸出HTML、CSS、以及很少量與業務邏輯無關的js;然後由後端轉化為後端jsp,並且還要寫業務的js代碼。

前後端分離

前後端代碼放在不同的工程下,前端代碼可以獨立開發,通過mock/easy-mock技術模擬後端API服務可以獨立運行、測試;後端代碼也可以獨立開發,運行、測試,通過swagger技術能自動生成API文檔供前端閱讀,還可以進行自動化介面測試,保證API的可用性,降低集成風險。

1.3 開發模式與流程

前後端不分離

在項目開發階段,前端根據原型和UI設計稿,編寫HTML、CSS以及少量與業務無關的js(純效果那些),完成後交給後台人員,後台人員將HTML轉為jsp,並通過JSP的模板語法進行數據綁定以及一些邏輯操作。後台完成後,將全部代碼打包,包含前端代碼、後端代碼打成一個war,然後部署到同一台伺服器運行。頂多做一下動靜分離,也就是把圖片、css、js分開部署到nginx。

具體開發流程如下:圖略

前後端分離

實現前後端分離之後,前端根據原型和UI設計稿編寫HTML、CSS以及少量與業務無關的js(純效果那些),後端也同時根據原型進行API設計,並與前端協定API數據規范。等到後台API完成,或僅僅是API數據規范設定完成之後。前端即可通過HTTP調用API,或通過mock數據完成數據組裝以及業務邏輯編寫。前後端可以並行,或者前端先行於後端開發了。

具體開發流程如下:圖略

二、前後端分離的好處與壞處。

從上面3個方面對比了之後,前後端分離架構和傳統的web架構相比,有很大的變化,看起來好處多多。到底是分還是不分,我們還是要理性分析是否值得才去做。

從目前應用軟體開發的發展趨勢來看,主要有兩方面需要注意:

· 越來越注重用戶體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開始多終端化。

· 大型應用架構模式正在向雲化、微服務化發展。

我們主要通過前後端分離架構,為我們帶來以下四個方面的提升:

· 為優質產品打造精益團隊

通過將開發團隊前後端分離化,讓前後端工程師只需要專注於前端或後端的開發工作,是的前後端工程師實現自治,培養其獨特的技術特性,然後構建出一個全棧式的精益開發團隊。

· 提升開發效率

前後端分離以後,可以實現前後端代碼的解耦,只要前後端溝通約定好應用所需介面以及介面參數,便可以開始並行開發,無需等待對方的開發工作結束。與此同時,即使需求發生變更,只要介面與數據格式不變,後端開發人員就不需要修改代碼,只要前端進行變動即可。如此一來整個應用的開發效率必然會有質的提升。

· 完美應對復雜多變的前端需求

如果開發團隊能完成前後端分離的轉型,打造優秀的前後端團隊,開發獨立化,讓開發人員做到專注專精,開發能力必然會有所提升,能夠完美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前端需求。

· 增強代碼可維護性

前後端分離後,應用的代碼不再是前後端混合,只有在運行期才會有調用依賴關系。應用代碼將會變得整潔清晰,不論是代碼閱讀還是代碼維護都會比以前輕松。

那麼前後端分離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我目前是沒有想到,除非你說會增加前端團隊的配備,後端工程師會變的不全能。。。

二、前後端分離架構方案。

實現前後端分離,主要是前端的技術架構變化較大,後端主要變為restfull 風格API,然後加上Swagger技術自動生成在線介面文檔就差不多了。

對於目前用於前後端分離方案的前端技術架構主要有兩種:

· 傳統SPA

· 服務端渲染SSR

2.1 傳統SPA

傳統SPA指的是單頁面應用,也就是整個網站只有一個頁面,所有功能都通過這一個頁面來呈現。因為一個人的肉眼,某一個時間點看一個頁面,既然如此何必要不同功能做多個頁面呢?只保留一個頁面作為模板,然後通過路由跳轉來更新這個模板頁面的內容不就可以了嗎?確實如此,現在通過reac全家桶、tvue全家桶,模塊化、路由、wabpack等技術輕而易舉就能實現一個單頁面應用。

單頁面應用的運行流程

1.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站url

2.單頁面的html文件(index.html)被下載到瀏覽器,接著下載html裡面引用的css,js。

3.css,js下載到瀏覽器完成之後,瀏覽器開始解析執行js向後端服務非同步請求數據。

4.請求數據完成後,進行數據綁定、渲染,最終在用戶瀏覽器呈現完整的頁面。

2.2 服務端渲染

服務端渲染的方案指的是數據綁定,渲染等工作都放在服務端完成,服務端向瀏覽器輸出最終的html。大家看完這個是不是有個疑問,這不是又回到了前後端不分離的時代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里的服務端是用來執行前端數據綁定、渲染的,也就是把瀏覽器的一部分工作分擔到了服務端。而目前具備這只種能力的服務端是NodeJs服務端。

它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瀏覽器與前端代碼中間插入了一個NodeJs服務端。瀏覽器請求前端頁面時,會先經過NodeJS服務端,由NodeJs去讀取前端頁面,並執行非同步後端API,獲取到數據後進行頁面數據綁定,渲染等工作,完成一個最終的html然後返回瀏覽器,最後瀏覽器進行展示。

服務端渲染應用的運行流程:

1.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站url

2.NodeJS服務端接收到請求,讀取到對應的前端html,css,js。

3.NodeJS解析執行js向後端API非同步請求數據。

4.NodeJs請求數據完成之後,進行數據綁定、渲染,得到一個最終的html。

5.NodeJs向瀏覽器輸出html,瀏覽器進行展示。

PS:其實本質就是把前端編寫成一個nodeJs的服務端web應用。實施服務端渲染後,我們最終運行的是一個Nodejs服務端應用。而單頁面應用是把靜態頁面部署到靜態資源伺服器進行運行。

看到這里,你是否又有疑問,為什麼要這么麻煩搞服務端渲染呢?

2.3 SPA與服務端渲染方案對比

SPA的優點是開發簡單,部署簡單;缺點是首次載入較慢,需要較好的網路,不友好的SEO。

so,以下就是使用服務端渲染的理由了(摘取vue官方說法):

與傳統 SPA (單頁應用程序 (Single-Page Application)) 相比,伺服器端渲染 (SSR) 的優勢主要在於:

· 更好的 SEO,由於搜索引擎爬蟲抓取工具可以直接查看完全渲染的頁面。

請注意,截至目前,Google 和 Bing 可以很好對同步 JavaScript 應用程序進行索引。在這里,同步是關鍵。如果你的應用程序初始展示 loading 菊花圖,然後通過 Ajax 獲取內容,抓取工具並不會等待非同步完成後再行抓取頁面內容。也就是說,如果 SEO 對你的站點至關重要,而你的頁面又是非同步獲取內容,則你可能需要伺服器端渲染(SSR)解決此問題。

· 更快的內容到達時間 (time-to-content),特別是對於緩慢的網路情況或運行緩慢的設備。

無需等待所有的 JavaScript 都完成下載並執行,才顯示伺服器渲染的標記,所以你的用戶將會更快速地看到完整渲染的頁面。通常可以產生更好的用戶體驗,並且對於那些「內容到達時間(time-to-content) 與轉化率直接相關」的應用程序而言,伺服器端渲染 (SSR) 至關重要。

使用伺服器端渲染 (SSR) 時還需要有一些權衡之處:

· 開發條件所限。瀏覽器特定的代碼,只能在某些生命周期鉤子函數 (lifecycle hook) 中使用;一些外部擴展庫 (external library) 可能需要特殊處理,才能在伺服器渲染應用程序中運行。

· 涉及構建設置和部署的更多要求。與可以部署在任何靜態文件伺服器上的完全靜態單頁面應用程序 (SPA) 不同,伺服器渲染應用程序,需要處於 Node.js server 運行環境。

· 更多的伺服器端負載。在 Node.js 中渲染完整的應用程序,顯然會比僅僅提供靜態文件的 server 更加大量佔用 CPU 資源 (CPU-intensive - CPU 密集),因此如果你預料在高流量環境 (high traffic) 下使用,請准備相應的伺服器負載,並明智地採用緩存策略。

以vue為例,實施服務端渲染可以查看官方指南: https://ssr.vuejs.org ,或選擇Nuxt.js

2.4 預渲染技術

如果你調研伺服器端渲染 (SSR) 只是用來改善少數營銷頁面(例如 /, /about, /contact 等)的 SEO,那麼你可能需要預渲染。無需使用 web 伺服器實時動態編譯 HTML,而是使用預渲染方式,在構建時 (build time) 簡單地生成針對特定路由的靜態 HTML 文件。優點是設置預渲染更簡單,並可以將你的前端作為一個完全靜態的站點。

如果你使用 webpack,你可以使用 prerender-spa-plugin 輕松地添加預渲染。它已經被 Vue 應用程序廣泛測試 - 事實上,作者是 Vue 核心團隊的成員。

prerender-spa-plugin: https://github.com/chrisvfritz/prerender-spa-plugin

三、前後端分離技術選型

- artTemplate + bootstrap(不推薦, 不算完全前後端分離)

- vue全家桶(推薦)

- react全家桶 (推薦,生態全)

⑼ 前後端分離微服務架構如何設計

前端

前端開發人員專注業務的頁面呈現,非常注重用戶體驗度,也是與各種角色打交道最多的。

比如:

一般前端工作包括六個部分:

後端

如果前後端職責劃分很清楚的話,後端更多開發工作在於業務介面設計、業務邏輯處理以及數據的持久化存儲,並提供詳細的介面設計文檔給前端開發人員使用。

一般後端工作包括五個部分:

1、與產品經理對接需求

2、業務 API 介面開發:根據根據需求文檔進行業務介面開發

4、介面對接:與前端開發人員介面對接

5、前後端聯調測試:包括頁面展示以及介面數據

6、bug修復

前端開發技術棧

h5 、 css 、 nodejs / vue / angular / react 、 webpack 、 hbuilder / vscode 等

後端開發技術棧

SpringCloud / Springboot 、 SpringMVC 、 ORM 框架、資料庫、緩存框架( Redis , Codis , Memcached 等),大數據框架( Hadoop / Spark / hive / Hbase / Storm / ES / Kafka )等等

技術選型

最好選擇成熟穩定,易上手、開發效率高的技術,因為實際項目開發時間是有限的,開發人員沒有多少精力放在學習和深度研究技術上。

數據格式

後端開發提供介面設計文檔,詳細寫明每個介面的請求地址、請求參數、響應參數等等;一般採用 REST 風格以 JSON 格式提供數據。

介面設計

一個介面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前後端的一些溝通協調問題。

依筆者的經驗來看,如果後端介面不穩定,會導致前端開發人員反復修改頁面數據呈現。常常出現後端開發說這是前端問題,前端開發說是後端問題,來回扯皮,溝通效率低下。

介面容量問題

一個介面的業務容量大小,往往代表前後端工作量的大小。

如果一個介面的業務容量太小,前端需要分階段處理的事情就多,尤其是對多個介面 Ajax 非同步處理;

如果一個介面的業務容量太大,那麼業務耦合性高,萬一需求變更,後端程序改動大,不利於程序的擴展。

一、前後端分離的思想要轉變

不能老是按照傳統WEB( js/h5/css/ 後端代碼放在一個工程)開發思維去看待前後端分離

二、溝通成本問題

以前傳統 WEB 開發,開發人員從需求到設計到開發基本上是一個人。

而前後端分離後,前端只負責頁面呈現,後端更注重業務邏輯處理以及數據的持久化,雙發都有自己的側重點,工作量上有私心。

三、組織結構問題

康威定律

第一定律: Communication dictates design (組織溝通方式會通過系統設計表達出來)

第二定律: There is never enough time to do something right, but there is always enough time to do it over (時間再多一件事情也不可能做得美,但總有時間做完一件事情)

第三定律 : There is a homomorphism from the linear graph of a system to the linear graph of its design organization (線型系統和線型組織架構間有潛在的異質同態特性)

第四定律: The structures of large systems tend to disintegrate ring development, qualitatively more so than with small systems (大的系統組織總是比小系統更傾向於分解)

康威定律說明以下幾點

四、部署及監控運維

前後端分離後,拆分的服務會帶來線上部署以及如何監控運維的復雜性。

總體來說,前後分離所帶來的好處還是更明顯的。一個成熟的前後端分離的團隊,文檔化約定,前後端職責分離、介面約定都是做得比較好的

⑽ Web項目開發為何要走前後端分離模式

把前端與後端獨立起來去開發,放在兩個不同的伺服器,需要獨立部署,兩個不同的工程,兩個不同的代碼庫,不同的開發人員,前後端工程師需要約定交互介面,實現同步開發,開發結束後需要進行獨立部署,前端通過介面來調用調用後端的API,前端只需要關注頁面的樣式與動態數據的解析和渲染,而後端專注於具體業務邏輯。具體好處有以下幾點:

1.徹底解放前端

前端不再需要向後台提供模板或是後台在前端html中嵌入後台代

2.提高工作效率,分工更加明確

前後端分離的工作流程可以使前端只關注前端的事,後台只關心後台的活,兩者開發可以同時進行,在後台還沒有時間提供介面的時候,前端可以先將數據寫死或者調用本地的json文件即可,頁面的增加和路由的修改也不必再去麻煩後台,開發更加靈活。

3.局部性能提升

通過前端路由的配置,我們可以實現頁面的按需載入,無需一開始載入首頁便載入網站的所有的資源,伺服器也不再需要解析前端頁面,在頁面交互及用戶體驗上有所提升。

4.降低維護成本

通過目前主流的前端MVC框架,我們可以非常快速的定位及發現問題的所在,客戶端的問題不再需要後台人員參與及調試,代碼重構及可維護性增強。

5.實現高內聚低耦合,減少後端(應用)伺服器的並發/負載壓力。

6.即使後端服務暫時超時或者宕機了,前端頁面也會正常訪問,但無法提供數據。

7.可以使後台能更好的追求高並發,高可用,高性能;使前端能更好的追求頁面表現、速度流暢、兼容性、用戶體驗等。

我理解的前後端分離,前端是需要起伺服器的,減少學習成本,可以用node,前端也要有域名的

如果是半分離, 那麼前端提供js文件(css等)這個我也做過,前後端都用node就不說了,如果是兩種語言,

如果一個工程文件下開發,webpack下直接打包進後台語言的靜態目錄下。

如果是兩個工程,那麼前端只提供生成的js(css)文件,git pull後台項目,扔進靜態目錄,這樣又涉及到版本控制的問題,一般我會生成一個配置文件,直接讀取的,內容是xxx.hash.js這種文件名,然後document.wirte動態寫入js/css

前端起伺服器就不需要動態引入了,直接html插件生成文件,更好的控製版本

半分離 還有一個問題,例如首頁同構,如果更改xxx.blade.php文件,這就又動了php文件,甚至包括nginx反向代理啊,ssl這種緩存啊,都比較麻煩,你要是改了點啥,自己的ok了,後台的崩了,那就挺操蛋了,大公司有專門的運維還好,小公司真的是一團糟

後台我們採取全分離,nginx前端管理,至於升級nginx版本,http2,反向代理,https證書,都是前端自己弄,畢竟小公司,每個人水平都不一致,自己負責自己的比較好

但是這個跨域又要稍微處理一下,至今我這邊後台還是*,我也沒法說什麼

阿里雲這么便宜,如果把成本浪費在人力上,會變得很貴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前後端分離有助於我們更專注我們所要注重的技術點,俗話說:「術業有專攻」。

比如我們後端,前後端分離有助於我們把注意力放在java基礎,設計模式,jvm原理,spring+springmvc原理及源碼,linux,mysql事務隔離與鎖機制,mongodb,http/tcp,多線程,分布式架構(bbo,bbox,spring cloud),彈性計算架構,微服務架構(springboot+zookeeper+docker+jenkins),java性能優化,以及相關的項目管理等等。

而前端也可以集中精力在前端的展示上。

總的來說,前後端分離利大於弊。這也是越來越少用jsp的原因。

補充兩點

1.每次請求的數據量變小,也意味著更少的響應時間。

2.也不是每個應用用前後端分離都是最合適的,要根據應用規模,工期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