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機內存不足怎麼解決了有什麼好辦法么
若使用的是vivo手機,可參考以下方法:
一、清理運行內存:
1、調出後台運行軟體,一鍵加速清理後台;
2、卸載不常用的軟體(軟體的進程、插件等會佔用運行內存);
註:卸載軟體前,請提前備份好數據,以免丟失重要數據。
3、進入設置--應用與許可權/更多設置--許可權管理--許可權--自啟動--關閉不必要的軟體;
4、進入設置--運存與存儲空間--運行內存--開啟內存融合,將RAM和ROM融合擴展;若有應用內存壓縮選項,也可開啟;
註:「清除所有數據」會將手機恢復至初始狀態,刪除手機系統空間中的所有數據,包括帳號、系統及應用數據和設置、已安裝的應用,請在操作前備份好手機端的重要數據。
㈡ 關於硬碟問題
C盤在外圈。
以前的硬碟技術,內圈外圈每個次到的扇區數是相同的,所以速度都是一樣的。
現在硬碟都普遍採用了ZDR技術。ZDR(Zone
Data
Recording),即區域數據記錄技術。由於硬碟的主軸的工作方式都是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恆定角速度)。而碟片最外圈的周長比最內圈的周長要長很多,磁頭在最外圈時,雖然旋轉的角度與最內圈時一樣,但走過的距離就長多了。這樣,如果最內圈與最外圈磁軌的扇區數相同,必將造成極大的存儲空間的浪費。為此,硬碟廠商們開發了ZDR技術,即從磁碟的最外圈到最內圈劃分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內的每磁軌扇區數一致,但靠內的區域比外側的區域的每磁軌扇區數要少,從而可以根據不同的磁軌長度來合理設定扇區數量,以達到充分利用磁碟的存儲空間的目的。但設置多少個區域,每個區域的扇區數設定也都是有講究的,否則會在向內跨區域讀寫時造成傳輸率下降過大而影響整體性能。大多數產品劃分了16個區域,最外圈的每磁軌扇區數正好是最內圈的一倍,與持續傳輸率的變化基本成比例。
所以磁碟旋轉的時候,越在外圈的線速度越大,讀取的扇區數就越多,傳輸率就越高
,按照一般的分區方法,C盤是在碟片的最外圈的
硬碟起始在外圈,不信用Sissoft
Sandra測一下磁碟速度,C盤絕對最快
㈢ 極空間zos系統能安裝別的nas上嗎
可以。
極空間產品由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兩部分組成。硬體設備主要由處理器,內存,硬碟等組成,類似一台小型伺服器。軟體服務包括手機,電腦,電視終端的APP應用及網頁,軟體通過互聯網連接到硬體設備,把設備上的照片,視頻等文件上傳備份,同時可以隨時查看裡面的內容。
注冊後,會需要我們設置備份方式,這個就是NAS里幾乎都有的功能,組陣列了。極空間的操作系統,取名為ZOS系統:打破傳統,告別繁瑣:極空間Z4J4125四盤位NAS體驗測評。最適合國人使用的NAS。這個系統,最大的特色功能,就是提供了全新的數據備份機制,ZDR動態雙備份功能。除了常用的RAID5以及RAID1模式,ZDR動態雙備份模式,會更節約空間。它是將所有硬碟的容量加在一起,後續我們可以再設置某些文件夾,進行雙備份的功能。對比RAID5和RAID1,在硬碟利用率上最高效,非常適合家用。
㈣ DVD-RAM和DVD-RW光碟機有什麼區別DVD-RW中打不開在DVD-RAM中能打開是盤的質量有問題還是光碟機的問題
使用技術DVD-RAM所使用的技術源於松下自己的PD(Phase-change Dual,雙相變)光碟技術。並結合了硬碟、MO(Magneto-Optical,磁光碟)的部分存儲技術,針對於數據存儲應用而開發。在那個時候(DVD剛正式推出),對於刻錄與DVD-ROM相兼容的視頻光碟的需求並不迫切,所以可錄式DVD更多的是被看作為數據存儲媒體,並以MO為潛在的替代目標。而在當時,對於大容量光存儲也的確有不小的需求。這樣,DVD-RAM在設計當初就沒有過多地考慮與那時已經出現的DVD-ROM驅動器或DVD播放機進行兼容,即使修改它的BookType也沒有用,因為它的記錄方式與DVD-ROM完全不一樣。
兼容
其實,按照MHT的想法,現在即使不兼容,只要讓後期推出的DVD-ROM與播放機去兼容DVD-RAM也完全可以,而且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事實上以MHT的在業界的實力和影響力,做到這點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在那時,MHT的理念得到了DVD論壇大部分會員的贊同,1996年松下公司開發出第一個DVD-RAM樣品,並最終在1997年7月公布了DVD-RAM Ver1.0規范,成為了DVD刻錄世界的開路先鋒。到了1999年公布了DVD-RAM Ver2.0規范,在2000年又對第二版進行了少量改進(主體規格沒有變化)並推出了DVD-RAM Ver2.1規范。在DVD-RAM的開發中,MHT還得到了歐洲電子計算機工業會(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幫助,並以ECMA標準的形式發布了相關版本的DVD-RAM碟片規范。
DVD-RAM在誕生之初就沒想到兼容,也沒想以視頻刻錄為其主要目的,而是一開始就打出了數據存儲的旗號。由於DVD-RAM在數據存儲方式上與硬碟極為相似(透明式操作),並且可重寫次數遠高於DVD-RW和DVD+RW,所以,只要不考慮與傳統驅動和播放機的兼容問題,它是非常理想的數據存儲與備份手段。事實也是如此,現在的專業光存儲市場幾乎被DVD-RAM所獨占(這也符合當初MHT的設想)。要知道這一市場的空間同樣巨大,利潤也是民用市場無法比擬的。在這個市場上引領風騷的廠商大多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所以對民用級用戶來說,DVD-RAM就好像滅亡一樣,可事實上就廠商所得到的利潤來說,沒准它們正私下偷著樂呢。
碟片結構
DVD-RAM的碟片與現有的其他光碟很不一樣,浮雕式首標(EH,Embossed Header)信息與MO如出一轍,DVD-RAM Ver1.0的光碟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出由EH組成的圖案,與MO很類似。DVD-RAM使用了ZCLV(Zoned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區域恆定線速度)旋轉模式,在光碟的碟片上劃分出多個數據區,每個數據區含有基本等量的存儲軌道,每個轉道扇區數量一致,在這一區域內光碟的轉速是恆定的(因為是CLV方式,所以越外圈轉速越低),而處於內圈的數據區的轉速要高於處於外圈的數據區轉速,這一點與硬碟的ZDR(Zoned Data Recording,區域數據記錄)方式有幾分相似,不過DVD-RAM是從最內圈開始寫入的。
在碟片結構方面,DVD-RAM也是目前所有DVD刻錄盤中最復雜的,在0.6mm的厚度里一共有8層材料。
DVD-RAM從Ver1.0開始就制定的雙面碟片的規范,像DVD-10一樣背靠背將兩張0.6mm的碟片壓合(俗稱Bonding),如果要使用另一面進行存儲,就必須將光碟取出翻個面才行。
由於EH是DVD-RAM得以工作的重要保證(它是存儲著扇區的ID),所以為了保護光碟不被無謂的磨損,DVD-RAM從Ver1.0開始就規定了光碟匣(Cartridge)的設計規范。共有三大系列9種類型(Type),在平時它就像是光碟盒一樣保護著碟片,在使用時直接放入驅動器中即可。
密封式光碟匣連同光碟一塊出售,碟片被封死在盤匣內,不能拆卸。可移除式光碟匣雖也連同DVD-RAM一塊出售,但可以拆卸,單獨使用裡面的光碟,比如放到其他可以讀取DVD-RAM的驅動器中進行數據共享(DVD-RAM驅動器也支持不帶光碟匣使用DVD-RAM)。空光碟匣則有點像光碟盒,如果購買散裝的DVD-RAM碟片或原有的盤匣損壞,可以購買它來保護光碟。
碟片與驅動器的規格
DVD-RAM Ver2.0與Ver1.0在碟片的規格上有著很大不同,首先就是容量的變化,並且有了8CM碟片的規范。而由於容量的不同也必然造成相關的設計產生了變化,如存儲區數量、軌道間距、記錄點的長度等等,其次是刻錄速度的提高。不過DVD-RAM規范是向下兼容的,支持最新Ver2.1的DVD-RAM驅動器仍可以使用Ver1.0的碟片。
存儲方式
在CD-R與CD-RW光碟上都有已經設置好的存儲軌道,這個軌道是特意製作的溝槽(Groove),DVD刻錄在這一點上與之大同小異,但DVD-RAM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種設計。
在數據區中,DVD-RAM不僅在溝槽處記錄數據,也在岸台(Land)記錄數據,因此DVD-RAM的基本存儲方式被稱為「岸/溝」式存儲(Land/ Groove)。還有一個地址區是DVD-RAM之所以能實現隨機存儲的重要保證,它為每一個存儲扇區都設立了一個唯一的標識(ID),4個ID信息就組成了前文講到的首標(Header),之所以稱它為浮雕式,是因為它是以凹坑的形式壓制(類似於CD-ROM的製作方法)在非激光刻錄的介質上。它就相當於硬碟上的伺服信息,不會在寫入時被破壞。這種通過首標進行定址的方式就是互補定位信息凹坑地址(CAPA,Complementary Allocated Pit Address)。
首標中的4個ID信息,兩兩一組(ID1/ID2、ID3/ID4),每個ID中包含有同步信息、物理扇區地址、地址錯誤檢測信息等,分別對應位於其身後的處在岸台和溝槽的扇區。這里需要指出的是,DVD-RAM與CD-R一樣,使用的也是一條螺旋形軌道,因此在每一圈中都要進行岸/溝之間的轉換,ID1/2與ID3/4的位置也會隨之改變。而所有的這一切(首標的信息,各ID的位置,岸/溝轉換)在DVD-RAM碟片生產過程中就預制好了,無需用戶操心。
DVD-RAM碟片上首標的組成,ID1/2對應後面的岸台扇區,ID3/4對應後面的溝槽扇區,在經過岸/溝轉換後,ID1/2與ID3/4的位置也會改變,保持相應扇區的對應位置
軌道是呈波浪形抖動的。在CD-R與CD-RW光碟上的軌道也是「抖動」的,業界稱之為Wobble。這個設計在於更好的對軌道進行跟蹤,保持應有方向,配合上文講到的岸/溝式存儲技術,可以得到很高的跟蹤精度。DVD-RAM將這種技術定義為的抖動岸/溝式軌道(Wobbled Land and Groove Tracks)
當光學感測器識別經過首標時,一個推挽式(PP,Push-Pull)式軌道跟蹤探測器將開始工作,此時帶通濾波器(Band Pass Filter)與判別電路(Discrimination Circuit)來獲得並識別首標與軌道的信號,同時藉助於PLL(Phase-Locked-Loop,鎖相迴路)生成與抖動信號同步的時鍾信號,從而保證軌道的跟蹤精度。
軌道抖動的頻率是固定的(在Ver2.0版中,抖動的頻率為141KHz),能給驅動器提供一個恆定的時間信息。因此,這個固定的抖動頻率可以幫助讀取頭在連續讀取扇區但讀取下一個首標失敗時,仍可以通過計算抖動周期找到下一個扇區的位置。松下公司聲稱這個技術可以將定址的錯誤率降低到10-20以下。不過,大家不要誤會激光頭的刻錄也是在抖動中進行,抖動只是為了更好地跟蹤軌道(之所以軌道不是正規的圓形,是因為有規律的變動更容易識別並跟蹤,如果是平直的一條線反而不容易判斷),數據的記錄仍是沿軌道的中線進行,在讀取時,驅動器是不理會抖動信息的,這也是其他光刻錄技術所慣用的手段,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異。
DVD-RAM的扇區格式與文件系統
DVD-RAM的扇區數據容量為2048位元組(2KB,不含糾錯碼),在數據糾錯方面與DVD-ROM一樣,使用了著名的理德-所羅門糾錯編碼技術,但糾錯的單位並不是一個扇區,而是一個糾錯塊(ECCB,ECC Block),一個糾錯塊包含16個物理扇區中的數據區,共32KB,這個糾錯塊中的每個扇區的糾錯碼分布存儲在其他15個扇區中。這也是DVD和所有DVD刻錄技術的通用設計。
DVD-RAM的標准文件系統與DVD一樣,使用統一磁碟文件系統(UDF,Universal Disc Format),這也是DVD其他DVD刻錄技術所使用的標准文件系統。UDF是光學存儲技術協會(OSTA,Optical Storage Technology Association,官方網址:)開發的文件系統,目的在於解決ISO9600文件系統給光存儲發展帶來的限制,讓光存儲系統有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文件管理平台。其文件扇區的容量為2048位元組,是硬碟所規定扇區的4倍,這也是DVD所使用的規格。而UDF通過完整的封包寫入(PW,Packet Writing,封包是UDF中一個寫入單位,它允許在一個軌道上進行多個文件的集中寫入操作,有助於提高寫入效率,一般是以64KB為一單位)功能與虛擬分配表(VAT,Virtual Allocation Table)給予了DVD強有力的支持。不過,為了向下實現更好兼容性,DVD-ROM使用的是ISO9660與UDF相結合的文件系統,也稱UDF Bridge。windows xp 系統默認可以支持的UDF最高版本為2.01。而windows Vista 和windows 7均可支持到2.50。目前UDF的最高版本是2.60,由於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在此不再詳述,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參閱相關文檔。
另外, DVD-RAM還可以使用FAT16/32文件系統(使用FAT16時,容量則只有2GB),在WindowsXP系統上,更可以直接對其進行FAT32格式化,並可在Windows 98和2000中讀取(後者需要SP3),在三個刻錄標准中,這是它獨一無二的功能,非常實用。
DVD-RAM的缺陷管理系統
我們知道在硬碟上,都有缺陷管理功能(Defect Management),在出廠時對磁碟進行掃描,將有缺陷的扇區(Bad Sector)的地址重定向到磁碟上備用的扇區(磁碟上除了標準的可正常定址的數據區外,還有備用存儲區以便替換有缺陷的扇區),並生成主缺陷列表(PDL,Primary Defect List,又稱P-List),這個列表記錄著缺陷扇區的地址和所重定向扇區的地址,在出廠後,也可以通過自身或專用的軟體檢查新產生的缺陷扇區並寫入成長缺陷列表(GDL,Grown Defect List,又稱G-List)。它們被存放在硬碟的上專用存儲器中(可能是存儲Firmware用的Flash ROM,也可能是主控制器中的EPROM),供定址時進行即時查詢和轉換。
雖然UDF從1.5版之後也提供了缺陷管理的功能,但出於可靠性和工作效率的考慮,DVD-RAM採用了與硬碟類似的方式——硬體實現缺陷管理。但由於光碟的可更換性,所以PDL與次級缺陷列表(SDL,Secondary Defect List)都存放在光碟而不是驅動器上。SDL並不是GDL,而是對PDL的一個補充,PDL用滿後自動使用SDL。為了保存這兩個缺陷列表,在DVD-RAM的導入區(Lead-In Area)和導出區(Lead-Out Area)分別設立了4個缺陷管理區(DMA,Defect Management Area),每一個DMA包含32個扇區(兩個ECCB),第一個ECCB存放著PDL,第二個ECCB存放著SDL。
既然要替換有缺陷的扇區,那麼就肯定要有備用的存儲區。為此,DVD-RAM在碟片最內圈的數據區(Zone 0)固定劃分出了12800個備用扇區,容量為25MB。我們稱之為主備用區(PSA、Primary Spare Area),而在碟片的最外圈數據區(Zone 34)則動態劃分出輔助備用區(SSA,Supplementary Spare Area)。只有在PSA用滿後才開始用SSA。SSA的扇區數最少為0,最多為97792個,容量191MB。也就是說可以用來替換的扇區總數為110592個,容量216MB,基本可以保證其100000次擦寫操作的扇區的實際數量。
DVD-RAM光碟在出廠時就已經做過了檢測(Certification)並生成缺陷列表,在使用後期,用戶也可以再進行檢測操作,此時驅動會自動進行缺陷檢查並更新缺陷列表。在每次DVD-RAM工作時,驅動器會讀取PDL和SDL並暫時保留在相應的存儲器中以供定址時使用。
缺陷管理是DVD-RAM驅動器本身的功能,無需第三方軟體參與,也是其得以自豪的一個重要優勢。它借鑒了硬碟在這方面的經驗與設計,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數據安全可靠地被存儲。不過,由於備用區的存在以及格式化操作,使DVD-RAM的實際存儲容量並不能達到標稱的4.7GB。事實上,DVD-RAM的單面總存儲容量是5GB,但導入和導出區佔用了幾百兆的空間,再刨去PSA、SSA佔用的空間,實際可用的最大容量約為4.52GB。
DVD-RAM的優點
格式化時間很短,不足1分鍾,格式化好的光碟不需特殊的軟體就可進行寫入和擦寫,也就是說可以像軟盤一樣輕松使用,而且價格便宜,但只供有相關驅動器的電腦專用。從這一點看,與其他DVD刻錄機相比,DVD-RAM更像MO一類的專用、高性能產品。
要支持DVD-RAM格式的DVD光碟機才能讀寫!
DVD-RAM--儲存之王
在很多場合,DVDRAM已經不再是像去年那樣高高在上了。如果在2000年,DVDROM和可得到廣泛的流行,那DVDRAM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雖然可寫式DVD的標准一直沒有確定,DVD-R、DVD-RW與DVDRAM一直在爭奪的不可開交,但明顯DVDRAM佔得了很大的上風。
不要忘記,第三代DVD-ROM的一個很大的標志就是可以兼容DVD-R、DVD-RW和DVDRAM,既然讀取沒有任何問題,那為什麼要懷疑它流行的可能性呢?
650MB對於一般用戶來說,確實是夠用,但對於每天擁有上G數據需要備份的使用者來說,DVDRAM就顯得很親切了,無論是單面的2.6G還是雙面的5.2G,用起來都堪稱是巨無霸,完全媲美磁帶機。
而且近期許多廠商也都推出了他們最新的DVDRAM機型,除了最早的創新,Panasonic、Hitahi、Toshiba、Aopen都已經擁有了相應的產品,目前比較主流的是採用SCSI-2介面界面,可以讀DVD,DVD-R,DVD-RAM,CD,CD-R,CD-RW,速度為DVD-ROM 2X,CD-ROM 20X,DVDRAM 1速(1385KB/Second)。
結構上採用雙光頭和雙透鏡相互切換的機制,垂直擺放使用也沒有任何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DVDRAM不僅可以讀寫DVD-RAM碟片,對於上一代的PD碟片,也可以進行讀寫,好比是一款PD的DRIVER一樣,功能很有吸引力。
此外,由於其寫盤時為DVD的1速,相當於CDRW的9速多,刻寫一張單面單層的2.6G的DVDRAM碟片只要60多分鍾,時間和刻CDR差不多。
由於DVDRAM的數據流量很大,穩定性要求很高,因此無一例外的採用了SCSI-2的模式,相信即使在2000年為了廉價低成本考慮換成IDE介面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也許只有Ultra DMA 100才能令人放心。
而且為了防塵,目前的DVDRAM沒有採用目前比較普通的Tray(托盤)的進盤方式,也不是Pioneer在DVDROM上慣用的Disc的插盤口,而是採取了卡閘形式的放盤方式,這與最早期的RICHO的一些2倍速的光碟刻錄機倒有些相似,這說明目前的DVDRAM在穩定性上的重視程度相當高,畢竟它的成本和高負荷決定了它很艱苦的工作環境,為了延長工作壽命,必須處處斟酌。
至於DVDRAM的價格,目前新款的2M cache的DVDRAM售價雖高,但600美金的價格與其超高的容量相抵,也完全可以接受。
國內現在Aopen已經有了驅動器的銷售,但碟片國內肯定還沒有生產,價格也是未知數。DVD-RAM光碟一般以 UDF格式存儲數據,需特定的軟體進行刻錄擦寫,就象普通光碟一樣方便攜帶,每位元組存儲成本是目前所有存儲設備中最低的,並可反復存儲十萬次以上。
對於超大數據容量的使用者來說,確實是一款前衛但即將流行的產品。
以上抄自網路。
總而言之,DVD-RAM是一種過時的技術,目前市場上使用的都是DVD-ROM和DVD-RW,跟DVD-RAM不兼容,也就是說DVD-RAM刻出的盤只能用DVD-RAM讀取,而DVD-ROM和DVD-RW是互相兼容的,RW刻出的盤可以用DVD-ROM讀取。
㈤ 硬碟分區的c盤在外圈還是內圈
按照一般的分區方法,C盤是在碟片的最外圈的。
現在硬碟都普遍採用了ZDR技術,即從磁碟的最外圈到最內圈劃分出若干個區域。大多數產品劃分了16個區域,最外圈的每磁軌扇區數正好是最內圈的一倍,與持續傳輸率的變化基本成比例。
所以磁碟旋轉的時候,越在外圈的線速度越大,讀取的扇區數就越多,傳輸率就越高
,所以,按照一般的分區方法,C盤是在碟片的最外圈。
㈥ 硬碟分區的c盤在外圈還是內圈
是的,C盤就在外圈。
以前的硬碟技術,內圈外圈每個次到的扇區數是相同的,所以速度都是一樣的。
現在硬碟都普遍採用了ZDR技術。ZDR(Zone
Data
Recording),即區域數據記錄技術。由於硬碟的主軸的工作方式都是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恆定角速度)。而碟片最外圈的周長比最內圈的周長要長很多,磁頭在最外圈時,雖然旋轉的角度與最內圈時一樣,但走過的距離就長多了。這樣,如果最內圈與最外圈磁軌的扇區數相同,必將造成極大的存儲空間的浪費。為此,硬碟廠商們開發了ZDR技術,即從磁碟的最外圈到最內圈劃分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內的每磁軌扇區數一致,但靠內的區域比外側的區域的每磁軌扇區數要少,從而可以根據不同的磁軌長度來合理設定扇區數量,以達到充分利用磁碟的存儲空間的目的。但設置多少個區域,每個區域的扇區數設定也都是有講究的,否則會在向內跨區域讀寫時造成傳輸率下降過大而影響整體性能。大多數產品劃分了16個區域,最外圈的每磁軌扇區數正好是最內圈的一倍,與持續傳輸率的變化基本成比例。
所以磁碟旋轉的時候,越在外圈的線速度越大,讀取的扇區數就越多,傳輸率就越高
,按照一般的分區方法,C盤是在碟片的最外圈的
是的。C盤最外邊,D,E,F.....盤依次向內圈靠。
㈦ 硬碟分區,c盤是在硬碟的外圈么
C盤是在碟片的最外圈的。
現在硬碟都普遍採用了ZDR技術,即從磁碟的最外圈到最內圈劃分出若干個區域
C盤在最外圈,速度是最快的,一般分區C盤占硬碟的15%左右用來安裝系統和軟體是最合理的。
㈧ 不同磁軌的扇區存儲大小一樣
如你所說,不同磁軌的扇區是一樣大.
你說的讀取速度一樣, 是指旋轉時間(延遲時間)一樣。
實際上磁碟塊的訪問時間由 尋道時間 + 旋轉時間 +數據傳送時間 三個部分組成
㈨ 手機拍照zdr是什麼功能
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每天需要拍攝很多照片或視頻,基本上都是幾十G,這樣一個月下來就是好幾T的數據,那麼如何才能保障存儲的安全呢?無論是對於客戶還是攝影師,一旦泄漏,後果將不堪設想。同時,還要保證電腦、手機、平板的兼容性,能夠實現數據的快速傳輸。而NAS產品絕對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攝影師的最佳選擇,不過由於價格昂貴一直讓我望而卻步。最近,朋友向我推薦了極空間最新的私有雲新Z4,功能強大,性價比也非常不錯,於是果斷入手,接下來給大家聊聊它的使用心得。
關於極空間,相信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該品牌雖然2019年才創立,但它的產品憑借簡單易上手的操作、時尚的設計以及適中的價格成功地切入市場之中,並在2021年逐漸站穩腳跟,取得不錯的銷量及關注度。正是因為它的穩扎穩打,得到了圈內極客的一致好評。新Z4是2022年推出的最新款,也是一款集大成者。
【第一部分:外觀圖賞】
▼從外觀上說,極空間新Z4的設計感滿滿,採用了Z字形的方案,兩條平行線給人很強的遐想空間。灰色的主色調,讓這款產品看上去頗有科技感。實際上這個外殼採用了航空級5052鎂鋁合金外殼,表面做了噴砂、陽極氧化工藝的處理,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良好的手感,還能夠保證不留指紋,使用起來更加放心。這里還必須說一句,整個機身充分考慮到極客的需求,採用了分體式設計,也就是說用戶可以打開下半部分,然後加裝SSD。
▼機身正面採用了目前主推的磁吸式硬碟倉前蓋,相比上一代的卡扣式更為方便。親測吸力還是很大的,完全不用擔心會掉下來。不過設計師為了呈現產品的一體化理念,前蓋並沒有把隱藏在裡面的USB介面展露出來,這就是意味著使用的時候會帶來一定的不便。雖然後面也有一個USB介面,但是個人還是感覺前面的更好一些,廠家完全可以把USB口露出,這樣更為實用一些。
▼打開前蓋,可以看到極空間新Z4採用了NAS產品四盤位的設計,支持2.5/3.5英寸SATA介面的硬碟,單個硬碟的容量最高為20TB,總容量高達80TB,完全可以滿足各種用戶的使用需求。此外,還支持ZDR模式,也就是極空間動態雙備份模式,該模式下會將用戶設備雙備份的內容在兩塊硬碟上同步存儲,以保證數據安全,稍後我們再介紹。
▼硬碟區域下方還有兩個USB介面,一個是USB-C介面,一個是USB-A介面。相比其他品牌來說,極空間新Z4配備的USB-C介面很主流,必須給點個贊,畢竟現在很多設備都是USB-C介面的,這樣就大大方便了數據讀取的便利性。另外,這個USB-A介面為USB 3.0,傳輸速度也是杠杠的。
▼機身左側為電源按鍵和硬碟指示燈,這個按鍵也是整個主機唯一的按鍵,輕觸就能夠實現開關機的功能。這里共有4個指示燈,每個燈對應一個硬碟。當然,不同的工作狀態會顯示不同的顏色,硬碟指示燈綠色表示正常,紅色快閃表示在格式化,紅色快閃表示硬碟故障,紅色常亮表示正在等待處理中。比如,我現在的狀態就是正在等待處理中。
▼機身背後布滿了大面積的排風口,用於及時排出機器內部的熱量,保證NAS運行的效率更高。裡面是一個大尺寸的14cm風扇,70cfm大風量,配合自研的導軌式通路型風道,保證高負載下的良好散熱。經過實際測試,這個風扇的聲音並沒有很大,無需擔心聲音過大影響工作。
▼在風扇的下方集中了大部分功能介面,包括1個USB 2.0介面、2個2.5Gbps網口和1個電源插口。為什麼會有兩個網線介面呢?原來他們兩個可以通過網路鏈路聚合,達到最高5Gbps的連接速度,滿足用戶對速度的需求。還需要注意一下,這里的USB介面為2.0,而前面的是3.0。
【第二部分:上手體驗】
▼關於硬體,極空間新Z4採用英特爾賽揚J4125處理器,擁有四核四線程,14nm製程工藝,主頻最高可達2.7GHZ,熱設計功耗僅為10W,並且這代產品提供了8GB的DDR4內存,並支持SSD擴展。從硬體上來說,極空間新Z4可以稱得上主流,在同價格的產品中很能打,絕對是良心的配置。
▼在開始測試之前,我們首先將兩塊2TB的西部數據紫盤插入硬碟倉,這也是我們日常監控最常用的硬碟。安裝過程比較簡單,即使是我這樣的技術小白也可以輕松搞定。用戶只要將卡扣打開然後安裝上新的硬碟即可,因為有固定邊條,也不需要螺絲固定。
▼作為一款NAS,最重要的是交互體驗。從兼容性上說,極空間新Z4基本兼容目前市面上所有常用的平台,包括Mac OS、Windows、IOS、Android等,甚至還支持智能電視的TV版和小程序,也就說全平台無縫鏈接。對於攝影師來說,客戶可以通過不同的終端進行上傳和下載數據,並且數據安全可靠,不用擔心自己的隱私被泄露,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里我們以iPhone為例給大家簡單介紹下它的功能。首先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空間」APP,然後按照指示一步一步地進行注冊,最後可以通過掃描機身二維碼或在區域網中自動搜索進行連接,整個過程比較簡單。注意,登錄之後需要對硬碟進行格式化操作,還可以設置極空間獨有的ZDR動態雙備份功能。
▼那麼,什麼是ZDR動態雙備份呢?它的全稱是Zspace Dynamic RAID,常見的RAID1是最安全的模式,也就是全盤雙備份,缺點是需要至少2塊硬碟,並且佔用硬碟空間較大。而ZDR可以單獨選擇將重要的文件備份到另外一個硬碟,大部分並不那麼重要的文件可以不用備份,這樣既保證了數據的安全,又節省了存儲空間。
▼在UI設計方面,極空間APP的界面十分簡潔,各種信息一目瞭然,因此上手也非常容易。接下來,我們選取幾個典型的應用來詳細解讀一下。
▼首先不得不說的一個功能就是手機備份。比如我的iPhone內存僅有128GB,往往安裝幾個APP內存就告急了,這個功能可以在WiFi環境下自動備份用戶需要備份的數據,包括相冊、微信文件等等,這樣一來手機的空間就可以騰出來了。即使是刪除了,也可以在備份里找到。
▼用戶可以將分散在多個終端設備的照片匯集在一起,這樣可以進行統一的管理,並且圖片可以根據拍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瀏覽相片。除此之外,還有一個AI發現的功能,會對照片進行智能識別,然後聚合到一起,更加方便用戶去尋找照片。
▼第二個必須要說的是極影視,這也是極空間特色功能之一。它可以將電影或電視劇上傳至極空間後,自動進行分類。特別是還支持智能電視,比如小米電視的應用商店中也有極空間的TV版應用,這樣我們就可以方便的在手機、電腦或電視上隨時隨地觀看保存的影片。
▼除了備份和下載功能外,極空間新Z4還擁有保險箱的功能,這也是我特別在意的功能,畢竟對於個人來說,總有一些比較隱私的內容,這個時候我只需要將文件上傳到保險箱中即可。獨立密碼,安全可靠。個人覺得,如果可以打通iPhone的人臉識別或者安卓的指紋解鎖就更加安全了。
▼對於電腦用戶來說,可以直接訪問網址zconnect.cn,進行NAS的初始化和連接,也可以下載相應的客戶端。從操作系統上來說,ZOS操作系統的邏輯性類似於windows,界面非常簡單,減少了復雜的學習時間。
▼看看這個操作界面,是不是很熟悉?左側為工具欄,中間為桌面空間。工具欄集成了大多數的快捷操作,各種功能一目瞭然。用戶還可以在應用中進行添加或刪除,以便整理桌面,希望以後可以增加更多的功能。
▼極空間不僅支持網路網盤的下載,還支持bt、磁力、pt等主流下載形式。以磁力為例,在復制了磁力鏈接之後,極空間客戶端就會自動識別,用戶可以選擇極空間自帶的下載工具或是內置的迅雷進行下載。
▼下載速度怎麼樣呢?講真的,這個速度一點都不慢,甚至超過了迅雷會員的下載速度。主要是由於使用雲端下載,網速超出想像。不管你在哪裡,不管你用什麼設備,NAS一直在等待中。下載速度達到了7.7M/S,小夥伴還滿意嗎?
▼下載完成之後,就可以在極影視中進行觀看。得益於強大的硬體支持,目前極空間新Z4支持多種視頻格式,用戶可以自由進行音軌切換、字幕搜索匹配等,相較於主流播放器毫不遜色。甚至,還支持電影海報牆,會給新加入的影片自動生成海報、簡介等信息。
▼那麼對於攝影師來說,除了娛樂之外,打交道最多的莫過於照片。之前我們也說過,極空間新Z4對於照片的整體可圈可點。對於工作室來說,大家平時會把一些素材放在公共分組裡面,然後進行歸類,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在任意終端訪問,無論是用電腦優化剛剛拍攝的照片、還是用電視瀏覽出行拍攝的視頻,都變得極為簡單。
▼不過,對於照片的操作並不多,僅支持一些簡單的放大縮小、旋轉、重命名、分享、查看參數等操作。實際上,這里可以多增加一些功能,比如打分評分、裁切、甚至於簡單的在線編輯功能等等。
▼當然,對於遠程外網訪問來說,速度就取決於網速了。我特意去咖啡廳測試了一下,使用咖啡廳的WIFI查看網盤中的圖片和視頻,還是挺快的,完全可以滿足大家的需求。這樣一來,客戶就可以在不同的場所查看自己的內容。
▼最後再說說極空間新Z4的docker功能,這個功能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功能對於普通用戶基本上用不到,但對於專業級NAS用戶來說是剛需。簡單來說,docker是一個開源的應用容器引擎,讓開發者可以打包他們的應用到一個可移植的鏡像中,然後發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統的機器上,也可以實現虛擬化,讓用戶有機會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個人觀點】
不知不覺說了這么多,極空間新Z4提供了出色的NAS平台,精緻的外觀,豐富的性能,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仔細想想,它似乎又與傳統的NAS有所不同,上手更為輕松,兼容性也十分出色,非常值得肯定。作為我的第一款NAS,極空間新Z4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個人還是很滿意的。總結一下它的優點:
1、紅點獎設計,高顏值;
2、出色的硬體,安全耐用;
3、全平台兼容,操作簡單;
4、docker擴展功能,提供進階選擇;
當然,從我的使用上來說,它也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1、前置的USB使用不便;
2、應用較少,還需要進一步豐富。
總之,個人感覺極空間新Z4是一款非常不錯的NAS,完全不輸於市面上的群暉和威聯通,還有很多超越的地方。對於近期想入手NAS的小夥伴來說,這款產品絕對值得考慮。
㈩ z2s只用移動硬碟
用移動硬碟最大的問題就是需要手動上傳才能備份,費時又費力,但是極空間Z2S會自動備份,一些忘了備份的文件也能在極空間APP里找到,微信里也不怕文件過期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手機里的照片自動備份時,極空間Z2S還會根據時間、場景、人像等自動分類,海量照片也無所畏懼,可以根據關鍵詞輕松找到想要的東西。
極空間 私有雲 Z2S
¥
2999
購買
京東月銷100
另外,針對大部分用戶擔心的數據安全問題,極空間Z2S推出了有自身特色的ZDR模式,這個模式下我們可以自主選擇哪些數據和文件要進行雙重備份,這樣重要的數據再也不怕丟失或者損壞了,安全性也得到了極大保障,與此同時,當硬碟出現問題時,極空間還支持硬碟搬家,可以做到不損壞數據更換硬碟,一個字,絕!
外網訪問和HDMI功能YYDS
用移動硬碟的時候,一天帶著硬碟來回跑,就怕丟了,極空間Z2S居然支持外網訪問,而且不用任何復雜的設置,隨時隨地都可以在外網進行訪問。例如出差在外,突然急需一份重要的文件,只要登錄上極空間APP下載到本地即可,感覺工作都減輕了一半。當然出差在酒店無聊的時候也可以在極影視裡面隨意播放大片,無需提前下載到筆記本里,只要你所在的地方網路足夠好,都可以在外網流暢播放這些高清視頻。
說到看視頻,就不得不再淺誇一下極空間Z2S的HDMI功能了,通俗地說,就是一個高清視頻介面,無需考慮網路速度和電視解碼問題,通過HDMI就可以將視頻輸出到電視、顯示屏上,不僅支持4k、264、265、HDR,還支持藍光播放,逼真還原視頻畫面,有了它再也不知道什麼是卡頓了,在家就可以擁有專屬的私人影院。
極空間Z2S不僅完美高效地解決了數據存儲問題,還針對用戶生活需求開發了各種新功能,覆蓋了用戶從工作到娛樂的種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