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筆記本高速緩存越大越好嗎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筆記本高速緩存越大越好嗎

發布時間: 2023-01-14 01:07:52

1. 硬碟緩存是越大越好嗎准備買個電腦玩游戲,處理器顯卡就按著推薦配置買,硬碟不知道怎麼辦

理論上硬碟緩存是越大越好的,但是有個條件,就是緩存的速度要快。就我個人了解的那些硬碟緩存產品當中,容量大、存儲速度又快的就是傲騰智能緩存了。主流是64MB或者256MB,而傲騰智能緩存最小是16g,給機械硬碟的提速效果堪比ssd固態硬碟,但是價格又比固態硬碟低很多,可以試試。

2. 硬碟緩存有什麼用,越高越好嗎

1、並不是這樣的,硬碟的好壞主要在匯流排、緩存、緩存I/O速度、轉速。但是轉速並不影響什麼,不起決定作用,它只是d發熱量的問題。匯流排目前最好的是Solo 8GB/S。
2、只是伺服器硬碟。但是費用不是一般家庭承擔的起。緩存的容量越大在寫入或讀取時就可以有更大的吞吐量,但是要注意I/O速度必須快,吞吐量才能大,也就是說這兩個相互扶持,相互影響。轉速在普通電腦里談不上什麼。
3、因為這只是發熱量的問題,7200與5400在桌面電腦沒有可比性,因為在硬碟使用時,如果兩個緩存、匯流排、I/O一樣的前提下,僅僅差1.8MB/S(全速),但是在移動平台上就有區別了,這兩個的速度相差8.79MB/S,這里就不解釋為什麼了,簡單說收到其他硬體已經本身的影響,比較復雜,涉及到微電子。有些商家用什麼高速7200硬碟來蒙騙顧客,只注重轉速,而且更可惡的是,用5400轉去說是7200的,這是桌面電腦。因為差距不大,但是移動平台就不敢亂說。

3. 硬碟緩存是越大越好嗎

一般來說,硬碟緩存容量越大越好,並且大緩存硬碟壽命也要更好一些,因此在選擇硬碟的時候,優先選擇大容量硬碟緩存。不過緩存容量並不是決定硬碟性能的唯一參數,還有介面、轉速等等決定。
硬碟緩存提升不是一個萬能的技術,它只能在某些應用上提高硬碟的讀寫能力,比如游戲的時候,BT軟體下載的時候,高速反復讀寫數據的時候。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預讀取 、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 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 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 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 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 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 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所以16M和8M的緩存是有差異的, 但效果是否明顯要看你如何應用你的計算機。

4. 高速緩存是不是越大越好,原因

是的,因為緩存大的話容納數據的地方就大,所以處理程序的速度就快

5. 緩存的特點

緩存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率很快。L1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率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機CPU的L2緩存一般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筆記本、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最高可達1MB-3MB。
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率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6. 什麼是cache越大越好嗎如果大,電腦會變快嗎

Cache」是什麼
Cache(即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Memory),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詞了。在老鳥們眼中,這個詞或許已沒有再談的必要,因為他們對Cache從設計的必要性到工作原理、工作過程等等都已了如指掌了;而對菜鳥朋友們而言,這些未必就很清楚。那麼,它們到底是指的什麼呢?不用急,下面就請隨筆者一起來全面認識Cache。

為什麼要設計Cache
我們知道,電腦的內存是以系統匯流排的時鍾頻率工作的,這個頻率通常也就是CPU的外頻(對於雷鳥、毒龍系列的處理器,由於在設計採用了DDR技術,CPU工作的外頻為系統匯流排頻率的兩倍)。但是,CPU的工作頻率(主頻)是外頻與倍頻因子的乘積。這樣一來,內存的工作頻率就遠低於CPU的工作頻率了。這樣造成的直接結果是:CPU在執行完一條指令後,常常需要「等待」一些時間才能再次訪問內存,極大降了CPU工作效率。在這樣一種情況下,Cache就應運而生了!

Cache是什麼
Cache是一種特殊的存儲器,它由Cache 存儲部件和Cache控制部件組成。Cache 存儲部件一般採用與CPU同類型的半導體存儲器件,存取速度比內存快幾倍甚至十幾倍。而Cache 控制器部件包括主存地址寄存器、Cache 地址寄存器,主存—Cache地址變換部件及替換控制部件等。至於它們各自又是怎樣工作的、有何作用等等,我想我們就沒有必要做進一步的研究,知道一般Cache分為L1 Cache(其中又分為數據Cache、代碼Cache)、L2 Cache就行了。

Cache是怎樣工作的
我們知道,CPU運行程序是一條指令一條指令地執行的,而且指令地址往往是連續的,意思就是說CPU在訪問內存時,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往往集中於某個局部,這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需要反復調用的子程序。電腦在工作時,把這些活躍的子程序存入比內存快得多的Cache 中。CPU在訪問內存時,首先判斷所要訪問的內容是否在Cache中,如果在,就稱為「命中」,此時CPU直接從Cache中調用該內容;否則,就稱為「不命中」,CPU只好去內存中調用所需的子程序或指令了。CPU不但可以直接從Cache中讀出內容,也可以直接往其中寫入內容。由於Cache的存取速率相當快,使得CPU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進而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得以提升。

Cache的應用
早在486時代,主板上就設計了Cache插槽,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配置Cache;586級的CPU晶元中已集成了部分Cache,同時還保留了Cache插槽供用戶擴充,而到了Pentium Ⅱ時代後,Cache已全部集成到了CPU晶元中,主板上再也沒有Cache插槽。現在比較流行的CPU晶元中一般集成了至少16KB的代碼Cache 和16KB的數據Cache(作為L1 Cache),以及至少64KB的L2 Cache。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既然Cache的作用如此重要,那為么不把電腦的全部內存都變為Cache,那樣不是更好嗎?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撇開價格因素,單就其實用性而言也是沒有必要的,畢竟,電腦在執任務時,那種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子程序或指令不是很多的,因此那些使用頻率不太高的內容只須保存在速度相對較低的內存中就可以了!

在實際應用中,Cache,尤其是L2Cache對系統的性能,特別是對浮點運算能力有較大的影響。而我們知道,大部分游戲的流暢運行需要頻繁的浮點運算。因此,CPU運行游戲的性能的好壞與L2Cache的容量與速度有很大關系。

7. 硬碟的緩存容量越大越好嗎

不好。

由於緩存機制和演算法的限制,如果硬碟採用容量更大的緩存,性能不但不能提高,反而可能會降低硬碟讀取數據的命中率,導致硬碟讀取速度不穩定。

此外,緩存容量大了在高低速之間交換數據的快速性就不會這么明顯了。

加之大容量緩存還會帶來安全隱患,遇到突然斷電時,緩存里的大量數據無法完全寫入到硬碟上,從而導致部分數據丟失。

硬碟緩存不僅可以加快硬碟的讀寫速度,同時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硬碟。

當需要進行大量零散數據交換時,緩存可以起到臨時存儲的作用,減少硬碟尋道以及機械磨損,從而降低噪音延長硬碟壽命。

(7)筆記本高速緩存越大越好嗎擴展閱讀:

基本參數:

1、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

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但硬碟廠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統,就依舊以「GB」字樣來表示「GiB」單位(1024換算的),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

一般情況下硬碟容量越大,單位位元組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碟略微例外。

在我們買硬碟的時候說是500G的,但實際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為廠家是按1MB=1000KB來換算的,所以我們買新硬碟,比買時候實際用量要小點的。

2、轉速: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

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

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也是台式機用戶的首選;

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100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

伺服器用戶對硬碟性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但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溫度升高、電機主軸磨損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負面影響。

3、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4、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Fast ATA介面硬碟的最大外部傳輸率為16.6MB/s,而Ultra ATA介面的硬碟則達到33.3MB/s。2012年12月,兩80後研製出傳輸速度每秒1.5GB的固態硬碟。

5、緩存:

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