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AMD公司的CPU二級緩存都這么小,只有512KB
因為AMD和Intel在cpu設計上的不同,導致了處理器對L2的要求不同,因此不能直接比較L2的大小,基本上來說:
AMD
256K
L2和Intel
1M
L2相當;
AMD
512k和2M
intel
L2相當。
AMD處理器處理器數據時採用有續處理,處理器一個接一個的處理,不是隨機的。每個數據幾乎都直接來自於L2,因為L2的大小是有限的,當單個數據的大小超過L2的時候,只有訪問內存,或者是上一個數據關聯的數據在內存中的時候,AMD才需要訪問內存。
舉例說明:
AMD的的處理方式像從倉庫搬東西,L2是個小倉庫,內存是大倉庫,從小倉庫L2中搬東西的速度最快,處理器每次訪問數據都直接從小倉庫中版,但是偶爾也回遇到些情況,就是要搬的東西實在太大了,小倉庫裝不了,那麼只有從大倉庫搬了。
由於AMD的有續處理方式,對L2的需求只需要看單個數據的大小。當L2能滿足大多數單個數據的時候,提升L2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cpu要處理的單個數據中0-64kb佔50%,64-128kb的佔25%,128-256kb佔15%,256-512佔8%,剩下的2%才是大於512kb的。
當512kb就能滿足絕大多說要求的時候,沒有必要為了提升很小的性能,來增加很多的成本,所以512k就夠了。
而Intel在處理器上設計的時候是採取亂處理模式的,意思是,intel的處理器在要處理一個數據的時候是隨機選擇一個數據來處理,當這個數據在L2中的時候,則直接從L2中讀取,不在L2中的時候,則需要訪問內存。要知道L2的速度比內存快很多,因此,intel很需要增大L2的容量,來提高cpu整體能力。
舉例說明:
intel的處理器像一個人在投飛標,紅心就是L2,其他地方是內存,飛標是隨便投的,投到每個地方的幾率相同。要想投中高速的紅心面積的幾率增加,那麼最直接的好辦法就是增加紅心的面積,就是增大L2。因此intel的處理器顯得特別要大的L2。
⑵ CPU二級緩存是2*512kb好,還是1024kb好
肯定是越大越好,不過INTEL的一般都是1M,AMD的一般都是512KB
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 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 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級緩存帶來的結果是處理器運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價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舉個例子,伺服器上用的至強處理器和普通的P4處理器其內核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二級緩存不同。至強的二級緩存是2MB~16MB,P4的二級緩存是512KB,於是最便宜的至強也比最貴的P4貴,原因就在二級緩存不同。
即L2 Cache。由於L1級高速緩存容量的限制,為了再次提高CPU的運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儲器,即二級緩存。工作主頻比較靈活,可與CPU同頻,也可不同。CPU在讀取數據時,先在L1中尋找,再從L2尋找,然後是內存,在後是外存儲器。所以L2對系統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緩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緩存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緩存後內存。
最早先的CPU緩存是個整體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爾公司從Pentium時代開始把緩存進行了分類。當時集成在CPU內核中的緩存已不足以滿足CPU的需求,而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緩存的容量。因此出現了集成在與CPU同一塊電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緩存,此時就把 CPU內核集成的緩存稱為一級緩存,而外部的稱為二級緩存。一級緩存中還分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英特爾公司在推出Pentium 4處理器時,用新增的一種一級追蹤緩存替代指令緩存,容量為12KμOps,表示能存儲12K條微指令。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發展,二級緩存也能輕易的集成在CPU內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現在再用集成在CPU內部與否來定義一、二級緩存,已不確切。而且隨著二級緩存被集成入CPU內核中,以往二級緩存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情況也被改變,此時其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可以為CPU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緩存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緩存,提高緩存的利用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緩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其結構與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簡單地講,緩存就是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據或指令,當需要這些數據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緩存中讀取,這樣比到內存甚至硬碟中讀取要快得多,能夠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度。
所謂處理器緩存,通常指的是二級高速緩存,或外部高速緩存。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和主存儲器DRAM(Dynamic RAM)之間的規模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通常由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組成。用來存放那些被CPU頻繁使用的數據,以便使CPU不必依賴於速度較慢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L2高速緩存一直都屬於速度極快而價格也相當昂貴的一類內存,稱為SRAM(靜態RAM),SRAM(Static RAM)是靜態存儲器的英文縮寫。由於SRAM採用了與製作CPU相同的半導體工藝,因此與動態存儲器DRAM比較,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體積較大,價格很高。
處理器緩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為CPU與DRAM存儲系統之間的緩沖區,即Cache系統。80486以及更高檔微處理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處理器晶元內集成了SRAM作為Cache,由於這些Cache裝在晶元內,因此稱為片內Cache。486晶元內Cache的容量通常為8K。高檔晶元如Pentium為16KB,Power PC可達32KB。Pentium微處理器進一步改進片內Cache,採用數據和雙通道Cache技術,相對而言,片內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靈活、方便,極大地提高了微處理器的性能。片內Cache也稱為一級Cache。由於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時鍾頻率很高,一旦出現一級Cache未命中的情況,性能將明顯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的辦法是在處理器晶元之外再加Cache,稱為二級Cache。二級Cache實際上是CPU和主存之間的真正緩沖。由於系統板上的響應時間遠低於CPU的速度,如果沒有二級Cache就不可能達到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理想速度。二級Cache的容量通常應比一級Cache大一個數量級以上。在系統設置中,常要求用戶確定二級Cache是否安裝及尺寸大小等。二級Cache的大小一般為128KB、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檔次的微機中,普遍採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謂同步是指Cache和CPU採用了相同的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相對於非同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
目前,PC及其伺服器系統的發展趨勢之一是CPU主頻越做越高,系統架構越做越先進,而主存DRAM的結構和存取時間改進較慢。因此,緩存(Cache)技術愈顯重要,在PC系統中Cache越做越大。廣大用戶已把Cache做為評價和選購PC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
⑶ 請問磁碟的緩存大小一般設置成多大
意思是磁碟緩存,通常設置為默認的
如果你通常是用BT下載的話,確實有必要設置一下磁碟緩存,因為在BT下載時會大量的隨機讀取硬碟,對硬碟還是有一定的傷害的。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要下載100M的文件,而該文件是被分成256K大小的塊,按最少存在原則隨機下載,而每個塊再被分成16K的片的順序請求,每次通訊就是以片為單位的。因此總的說是隨機訪問,但相鄰片的順次訪問幾率較大,因此可以以塊為單位在內存中建立緩存。大多數BT軟體在下載上傳時通過統計標簽可以看出緩存的效率:讀/寫命中率、磁碟讀寫請求頻率和實際讀寫頻率,就可以明顯地看出犧牲一小部分內存作緩存對硬碟的保護作用。
其實知道磁碟緩存是什麼東西意義不大,只要設置好緩存的大小就好了。一般Windows默認的512KB的Cache,這顯然是不夠的。具體的設置還是要看你電腦的內存大小的。只要你電腦的內存足夠大(至少256MB以上,最好是512MB以上),如果內存是在256MB以上,一般將緩存設在16~32MB效果較好。
Windows修改大師軟體的主要功能為:
1、 系統信息 。在系統信息中,Windows修改大師提供了系統硬體、軟體信息檢測功能,可以檢測包括內存、硬碟、Modem、其他設備等;
2、 我的電腦 。提供對光碟機緩存修改;縮短Ctrl+Alt+Del關閉無響應程序的等待時間;優化文件系統;加快程序運行;自動卸載DLL文件;個性化系統時間;提高軟碟機讀寫緩沖;顯示隱藏本地磁碟等。
3、 磁碟緩存 。提供磁碟最小緩存、磁碟最大緩存以及緩沖區讀寫單元大小設置;優化頁面、DMA通道的緩沖區、堆棧和斷點值;優化隊列緩沖區;協調虛擬機工作等。
4、 網路優化 。主要針對Windows的各種網路參數進行優化;較完整的網路探測模塊,允許用戶自定義添加埠;針對IE5/6的網路設置進行修改;對IE5/6的文件存取路徑的修改;較全面的IE安全設置模塊。
5、 開機安全 。防止ESC鍵登錄;開機自動進入屏幕保護和自動桌面鎖定;啟用Word97宏病毒保護;禁止光碟自動運行;禁止使用MS-DOS方式;禁止Win2000的自動登錄功能;禁止退出系統時保存環境變數等;另外,還提供了一個系統安全掃描模塊,您可以通過軟體自帶的統一資料庫編輯器編輯自定義的木馬、病毒乃至文件數據,也就是自擴充功能,給那些需要更高級安全功能的用戶。
6、 控制面板 。提供對控制面板常見項的設置,通過相關設置,您可以鎖定相關功能,防止非法用戶設置系統。另外,您還可以通過面板的集成功能對系統進行設置。
7、 我的桌面 。個性化您的桌面系統,例如去掉快捷方式的小箭頭,去掉「快捷方式」,在桌面顯示系統版本號,對桌面文字進行透明化處理,禁用活動桌面等,您還可以創建圖標緩存。
8、 開始菜單 。修改開始菜單和菜單運行的速度;加速Windows刷新率;關閉菜單動畫效果;關閉「開始菜單」動畫提示等功能。設置開始菜單和菜單運行的速度;關閉菜單動畫效果;關閉「開始菜單」動畫提示、設置系統圖標緩存等功能;每次退出系統時自動清除歷史記錄;顯示相關的開始菜單項等。
9、 其他功能 。添加清除滑鼠右鍵菜單和新建菜單;設置顯示屬性;更改系統安裝盤的位置;對收藏夾中文件的地址進行更換,清理部分系統遺留的信息;您還可以對修改大師的系統加入密碼功能,也可以選擇設置完成後是否提示重新啟動等。
10、 系統修復 。修復輸入法圖標、音量圖標、去處IE分級密碼等。
11、 垃圾掃描 。清理您的磁碟上的垃圾文件,您還可以自定義自己的垃圾文件。
12、 軟體加速 。設置您常用的軟體,提高啟動速度。
13、 系統隱藏 。隱藏您的硬碟,您還可以隱藏文件夾。
⑷ cpu上標的3.2ghz 512kb 533 mhz fsb是什麼意思
3.2GHz的意思是指CPU的主頻,主頻越高CPU性能越好(是相對於同等級CPU而言,比如奔騰4
3.06GHz和奔騰4
2.6GHz,他們相比自然是前者好,但是若非同等級則不能比較,比如:奔騰4
3.06GHz和酷睿E6600
2.4GHz,他們本身不是同一等級,奔騰4屬於單核最後代產品,酷睿則是雙核產品,性能比奔騰4好)注:GHz意為千兆赫
512KB是指CPU的二級緩存,二級緩存越大,CPU性能更強勁,我們一般簡稱為L2
533MHZ指CPU前端匯流排同樣也是越大越好,但是一般都是根據主板來選擇的。單位是MHz,意為兆赫
⑸ 下載緩存的緩存越大越好嗎
不是。緩存的大小要根據您的實際寬頻能力而定,比如您的下載能力為512KB/秒,那麼建議您把緩存設置為8MB,這樣每16秒才會對硬碟進行一次寫操作 。還有,如果你的內存容量過小的話,也不建議把緩存設為過高,否則會增加系統的負擔。
2M的網速要多少緩存好?
一般來說,2M的網速理論上說下載速度可達250KB/s,但是,由於線路損耗等原因,2M網速真正能用的最多隻有220kb/s,還不包括你電腦的配置和網站伺服器的速度。所以,個人認為,2M的網速緩存設置為4M~16M就可以了。
⑹ 電腦CPU二級緩存512kb和1m相差大嗎
二級緩存就是CPU和內存之間工作調取的臨時存儲空間,可以提高數據響應速度,當然是越大越好了,不過各家U設計機制略有不同,具體要看什麼U型號
⑺ 光碟機的緩存容量是什麼
光碟機緩存和硬碟緩存作用差不多,都是在驅動器被高速訪問時臨時緩沖數據的吞吐。普通光碟機的緩存大概都是512KB,刻錄機的會大很多,如2-8MB。但緩存並不是越大越好。平均尋道時間是決定光碟機讀取速度的主要因素,具體有恆定角速度等三中尋道技術,平均尋道時間當然是越少越好!大概意思是這樣,還請高手指教!緩存容量:它提供一個數據緩沖,先將讀出的數據暫存起來,然後進行一次性傳送。解決與其它設備的速度匹配差距。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目的地;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2MB和8MB緩存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⑻ 一二 三 級緩存 分別都有多大啊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 二級緩存
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歷年來Intel都是通過二級緩存的大小來劃分產品線,初期只有奔騰和賽揚兩種規格,到了酷睿2時代Intel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僅僅是雙核產品就擁有512K、1M、2M、3M、4M、6M多達六個版本,四核產品也有4M、6M、8M、12M四個版本,令人眼花繚亂!而三級緩存從2MB增加到6MB!
⑼ 二級緩存 (512KB和1024KB) 差別有多大
二級緩存,就是大家常說的L2,無論是AMD還是INTEL的CPU,二級緩存都代表CPU的性能,如,INTEL高端Intel Core2 Duo E6600 主頻2.4 L2 4M,而Intel Pentium Dual Core E2140 L2隻有1M,還有很多,如老P42.0(478針)的L2是512K,而賽揚2.0的是128K,雖然主頻一樣,但是還是P4好,原因就是P4的L2大。
AMD一樣,AMD速龍64的CPU L2是 512K 而閃龍cpu L2是128K。
L2越大越好,價錢也就越高。
5000元賣本子建議賣明基或dell性價比高,比什麼國產的聯想了,清華同方等強很多。
不知道你看的是哪款本子,
CPU的二級緩存一般情況下你感覺不是很明顯。但是它的作用卻不可忽視。它是暫存CPU運算時的數據的。無論是intel還是AMD一個道理。
再說一個好理解的,AMD速龍3000+二級緩存512K AMD閃龍3000+二級緩存128K,速龍3000+比閃龍3000+的價錢貴差不多一倍,你說是不是緩存大的好。
⑽ 512的緩存可以說幾KB嗎越小越好在線看電視嗎
緩存越大計算機的速度會相對地快一些,如果只是上上網,看看電影,512K緩存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