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既往的經驗看,肯定是硬碟的壽命要比光碟更長一些,最起碼遇到故障之後,可恢復數據的可能性較高,方便性來看,光碟機日漸淘汰,話說數據量不大的情況(不到1T)可以選擇雲存儲平台
這位朋友問《硬碟和光碟存儲數據哪個時間更長》,答案一定是光碟。
下面那位朋友回答硬碟的存儲時間比光碟長,這個是有誤的,光碟並不是靠磁存儲數據的,很多朋友都知道磁性會隨著時間增加而減弱的,等到磁性減弱到閾值,硬碟的數據就不復存在了。
現在大型的數據中心備份用的存儲介質就是光碟或磁帶,一張光碟的容量達到上百GB,存儲的最大時間50年左右,期間光碟只要數據層不損壞,能正常反光,數據就還在,非常安全。
下面是一些數據中心服務商信息,都是使用光碟存儲數據。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下面是我給出的答案,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個人覺得受很多因素影響,不能單一判斷使用的時長。下面是我個人理解分析(以機械硬碟為例):
光碟:光碟有個受塗層保護的記錄層,是燒錄時刻錄信號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塗抹上專用的有機染料,以供激光記錄信息。由於燒錄前後的反射率不同,經由激光讀取不同長度的信號時,通過反射率的變化形成0與1信號,藉以讀取信息。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可重復擦寫的CD-RW而言,所塗抹的就不是有機染料,而是某種碳性物質,當激光在燒錄時,就不是燒成一個接一個的"坑",而是改變碳性物質的極性,通過改變碳性物質的極性,來形成特定的"0"、"1"代碼序列。這種碳性物質的極性是可以重復改變的,這也就表示此光碟可以重復擦寫。
硬碟:硬碟光碟上有一圈圈細小的磁軌,由磁性物質覆蓋而成。磁碟上的磁性物質被寫入觸頭磁化了就表示1,未被磁化就表示0。因為磁性在斷電後不會喪失,所以磁碟斷電後依然能保存數據。
從保存環境分析:平常民用環境,大多數是溫濕度變化大的環境。溫度變化和濕度加持,容易對金屬產品造成銹蝕、氧化現象。
硬碟基本組成為金屬,長時間在溫濕度變化大的地方使用,必定會對本體造成氧化或修飾現象,影響壽命。如在高粉塵情況下使用,愈加加速壽命減短。
光碟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花菁(Cyanine)、酞菁(Phthalocyanine) 及偶氮(AZO)等無機物。在30年內極少幾率會造成氧化、銹蝕。但受強光影響壽命長短較大,最好在在保護套內,在陰涼地方存放。
從使用頻率分析在同等使用時間內,受寫入讀取量影響,在設備質量不同的情況下,極可能對光碟面或硬碟光碟盤表面造成損害。一是要看讀取工具質量,二是要看存儲本體的質量。如果光碟機質量差,讀寫時會造成光碟表面劃損,造成數據損失。硬碟電機和磁頭質量差或受電腦系統故障影響,也會對光碟表面造成劃損。
所以,個人建議:
如果是想保存重要數據的,在選擇合適容量的載體時。不要只保存一份,最好做到N-1≥1的效果。人品差時,多好的載體都會丟失會突然壞掉!
硬碟保存時間更久,而且不怕外界影響,只要不潮濕,不重摔,絕對不可能出現問題。以下是硬碟原理。
硬碟數據存儲原理
硬碟是一種採用磁介質的數據存儲設備,數據存儲在密封於潔凈的硬碟驅動器內腔的若干個磁碟片上。這些碟片一般是在以鋁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塗上磁性介質所形成,在磁碟片的每一面上,以轉動軸為軸心、以一定的磁密度為間隔的若干個同心圓就被劃分成磁軌(track),每個磁軌又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sector),數據就按扇區存放在硬碟上。在每一面上都相應地有一個讀寫磁頭(head),所以不同磁頭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軌就構成了所謂的柱面(cylinder)。
傳統的硬碟讀寫都是以柱面、磁頭、扇區為定址方式的(CHS定址)。硬碟在上電後保持高速旋轉(5400轉/min以上),位於磁頭臂上的磁頭懸浮在磁碟表面,可以通過步進電機在不同柱面之間移動,對不同的柱面進行讀寫。所以在上電期間如果硬碟受到劇烈振盪,磁碟表面就容易被劃傷,磁頭也容易損壞,這都將給盤上存儲的數據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光碟
⑵ 硬碟單碟和雙碟的區別哪種好
相同的容量上,單碟的速度要比雙碟快不少,因為單位的密度大,讀寫數據就快得多。
硬碟單碟
單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是硬碟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檔次高低。硬碟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的,而單碟容量就是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硬碟廠商在增加硬碟容量時,可以通過兩種手段:一個是增加存儲碟片的數量,但受到硬碟整體體積和生產成本的限制,碟片數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內;而另一個辦法就是增加單碟容量。
雙碟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拓展資料
舉個例子來說,單碟容量為60GB的是希捷酷魚五系列和單碟容量為80GB的希捷7200.7系列,如果都用2個碟片那麼總容量將有40GB的差異,可見單碟容量對硬碟容量的影響。
同時,硬碟單碟容量的增加不僅僅可以帶來硬碟總容量的提升,而且也有利於生產成本的控制,提高硬碟工作的穩定性。單碟容量的增加意味著廠商要在同樣大小的碟片上建立更多的磁軌數(數據存儲在碟片的磁軌中),雖然這在技術難度上對廠商要求很高,但碟片磁軌密度(單位面積上的磁軌數)提高,代表著數據密度的提高,這樣在硬碟工作時碟片每轉動一周,磁頭所能讀出的數據就越多,所以在相同轉速的情況下,硬碟單碟容量越大其內部數據傳輸速率就越快。
另外單碟容量的提高使單位面積上的磁軌條數也有所提高,這樣硬碟尋道時間也會有所下降。
單碟容量的提升是隨著硬碟技術的逐漸提高的,在2000年時出現了單碟容量40GB的硬碟產品,但直到2001中旬才全面在市場中普及。到了2002年IBM、西部數據、希捷、三星都相繼推出了單碟容量60GB的硬碟產品,最早單碟60GB容量的硬碟是三星於2002年5月推出的SpinPoint V60系列硬碟,其後的一個月內西部數據、希捷就發布了酷魚V和魚子醬系列7200rpm硬碟。
⑶ 電腦硬碟裡面的碟片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電腦硬碟裡面的碟片是以堅固耐用的材料為盤基,將磁粉附著在鋁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圓碟片的表面上,表面被加工的相當平滑。
這些磁粉被劃分成稱為磁軌的若干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軌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分別代表著0和1的狀態。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隨之改變。
利用磁頭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鐵方向,使每個小磁鐵都可以用來儲存信息。硬碟是由多個碟片疊加在一起,互相之間由墊圈隔開。
(3)碟片硬碟擴展閱讀
現在的磁碟碟片多數都採用薄膜復合技術。硬碟的介質膜結構大致為:潤滑層、碳覆層、磁性層、緩沖層或底層、基板。
硬碟中一般會有多個碟片,每個碟片包含兩個面,每個碟片都對應地有一個讀/寫磁頭(Head,簡寫為H)。受到硬碟整體體積和生產成本的限制,碟片數量都受到限制,一般都在5片以內。碟片的編號自下向上從0開始,如最下邊的碟片有0面和1面,再上一個碟片就編號為2面和3面。
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⑷ 硬碟碟片是什麼材質
早期的碟片是塑料的,後來發展到了金屬的,現在主流的碟片是鋁合金的。但也有玻璃的碟片,打這種盤可是摔不得的,呵呵呵。
⑸ 固態硬碟和碟片式硬碟有何區別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稱作電子硬碟或者固態電子盤,是由控制單元和固態存儲單元(DRAM或FLASH晶元)組成的硬碟。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碟一致。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40~85攝氏度)。目前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目前由於成本較高,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
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存儲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元,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優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在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中,存儲單元又分為兩類:SLC(Single
Layer
Cell
單層單元)和MLC(Multi-Level
Cell多層單元)。SLC的特點是成本高、容量小、但是速度快,而MLC的特點是容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MLC的每個單元是2bit的,相對SLC來說整整多了一倍。不過,由於每個MLC存儲單元中存放的資料較多,結構相對復雜,出錯的幾率會增加,必須進行錯誤修正,這個動作導致其性能大幅落後於結構簡單的SLC快閃記憶體。此外,SLC快閃記憶體的優點是復寫次數高達100000次,比MLC快閃記憶體高10倍。此外,為了保證MLC的壽命,控制晶元都校驗和智能磨損平衡技術演算法,使得每個存儲單元的寫入次數可以平均分攤,達到100萬小時故障間隔時間(MTBF)。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
碟片式就是普通的磁記錄介質的硬碟。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工作時碟片高速轉動(大多是7200轉/分鍾),由與之相近的磁頭進行信號的記錄或讀取。
特點是記錄容量大,讀寫速度快,壽命較短。
⑹ 移動硬碟里的碟片可以拿出來嗎安全嗎
移動硬碟里的碟片,可以拿出去的。但是必須要在無塵室或封閉的空間拆卸,因為硬碟碟片,他的要求不能有一點點的灰塵,如果有粉塵在碟片上,就會把磁頭打壞的。
⑺ 關於硬碟的碟片是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比如一張和兩張
碟片越少越好
首先,碟片的大小是一樣的,都是3.5英寸,筆記本硬碟是2.5英寸。碟片少的話,在同容量的情況下,每張碟片的磁軌密度就會更大,這樣就省去了碟片之間尋道的時間
比方說,如果你用多碟片的硬碟。你開啟某個大型的游戲,這個游戲安裝時,正好數據介於1碟和2碟之間,這樣的話,在1碟尋道結束後,還要在切換2碟進行再次尋道,以讀取全部的數據,這樣一個間隔,就把硬碟的性能給降低了。
但是如果你使用單碟硬碟,那麼磁頭只在一張碟片上尋道讀取數據,這樣,速度會快於多碟片的硬碟。
這只是一個例子。不代表單碟硬碟的所有好處。
但是,目前硬碟的轉速仍然受限,這樣一來,在密度過大的碟片上尋道,會導致磁頭移動緩慢(硬碟是一圈一圈尋道的)。尋道的延時被增加了,雖然讀寫速度提升,但是尋道的空閑延時增加,也給硬碟帶來的一定的性能限制
總的來說,性能比較方面,還是單碟硬碟更具備性能
⑻ 硬碟單碟和雙碟的區別。
肯定是有區別的,同容量時,單牒與兩牒相比,存儲密度提高一倍,相應的,磁頭與碟片運動相同距離時,讀取(或寫入)的數據量也提高一倍,雖然差別實際上沒有這么大,但還比較明顯的,而且單牒和雙牒的價格一樣,所以推薦用單牒的。
擴展閱讀
單碟容量
單碟容量(storage per disk),是硬碟相當重要的參數之一,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的檔次高低。硬碟是由多個存儲碟片組合而成的,而單碟容量就是一個存儲碟所能存儲的最大數據量。而另一個辦法就是增加單碟容量。
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