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用於設置表緩存大小的參數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用於設置表緩存大小的參數是

發布時間: 2023-01-24 23:34:48

㈠ 怎樣設置緩存

在選項-磁碟緩存中,最好把磁碟緩存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設成一樣,你內存較小,為給其他程序多留點內存,設成16M就夠了,「減少緩存當空閑物理內存低於多少」是為了在可用物理內存較少時,把分給磁碟緩存的內存拿出來給其他程序用,而不影響其他程序的運行。

------------------
虛擬緩存的設置方法可以在system.ini中設置。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如何在 system.ini中操作。首先在「開始」中「運行」system.ini。然後在文件中查找「[vcache]」,然後鍵入以下信息:
MinFileCache=...
MaxFileCache=...
Chunksize=...
NameCache=...
DirectoryCache=...
第1行和第2行是設置了最大的和最小的磁碟緩存的大小,它會直接影響到用於轉換用途的內存。「Chunksize」設置的是塊的大小,就好像是FAT16與FAT32一樣,它是磁碟緩存的最小單位,如果設得過大就會浪費空間,而過小又會使佔用的塊過多,降低工作效率,所以最好取個適合的值一般推薦512。「NameCache」設定了一個Windows系統所能跟蹤的文件數上限。「DirectoryCache」設定了一個Windows系統所能跟蹤的目錄數上限。

㈡ 想做個 網站 ,求一段PHP編程代碼,PHP的MYsql緩存怎麼實現 最好舉個例子。

//以下是緩存類:
<?php
class cache {
//緩存目錄
var $cacheRoot = "./cache/";
//緩存更新時間秒數,0為不緩存
var $cacheLimitTime = 0;
//緩存文件名
var $cacheFileName = "";
//緩存擴展名
var $cacheFileExt = "html";

/*
* 構造函數
* int $cacheLimitTime 緩存更新時間
*/
function cache( $cacheLimitTime ) {
if( intval( $cacheLimitTime ) )
$this->cacheLimitTime = $cacheLimitTime;
$this->cacheFileName = $this->getCacheFileName();
//echo $this->cacheFileName;
ob_start();
}

/*
* 檢查緩存文件是否在設置更新時間之內
* 返回:如果在更新時間之內則返迴文件內容,反之則返回失敗
*/
function cacheCheck(){
if( file_exists( $this->cacheFileName ) ) {
$cTime = $this->getFileCreateTime( $this->cacheFileName );
if( $cTime + $this->cacheLimitTime > time() ) {
echo file_get_contents( $this->cacheFileName );
ob_end_flush();
exit;
}
}
return false;
}

/*
* 緩存文件或者輸出靜態
* string $staticFileName 靜態文件名(含相對路徑)
*/
function caching( $staticFileName = "" ){
if( $this->cacheFileName ) {
$cacheContent = ob_get_contents();
//echo $cacheContent;
ob_end_flush();

if( $staticFileName ) {
$this->saveFile( $staticFileName, $cacheContent );
}

if( $this->cacheLimitTime )
$this->saveFile( $this->cacheFileName, $cacheContent );
}
}

/*
* 清除緩存文件
* string $fileName 指定文件名(含函數)或者all(全部)
* 返回:清除成功返回true,反之返回false
*/
function clearCache( $fileName = "all" ) {

if( $fileName != "all" ) {

$fileName = $this->cacheRoot . strtoupper(md5($fileName)).".".$this->cacheFileExt;
if( file_exists( $fileName ) ) {
//echo $fileName;
//die();
return @unlink( $fileName );
}else return false;
}
if ( is_dir( $this->cacheRoot ) ) {
if ( $dir = @opendir( $this->cacheRoot ) ) {
while ( $file = @readdir( $dir ) ) {
$check = is_dir( $file );
if ( !$check )
@unlink( $this->cacheRoot . $file );
}
@closedir( $dir );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else{
return false;
}
}

/*
* 根據當前動態文件生成緩存文件名
*/
function getCacheFileName() {
return $this->cacheRoot . strtoupper(md5($_SERVER["REQUEST_URI"])).".".$this->cacheFileExt;
}

/*
* 緩存文件建立時間
* string $fileName 緩存文件名(含相對路徑)
* 返回:文件生成時間秒數,文件不存在返回0
*/
function getFileCreateTime( $fileName ) {
if( ! trim($fileName) ) return 0;

if( file_exists( $fileName ) ) {
return intval(filemtime( $fileName ));
}else return 0;
}

/*
* 保存文件
* string $fileName 文件名(含相對路徑)
* string $text文件內容
* 返回:成功返回ture,失敗返回false
*/
function saveFile($fileName, $text) {
if( ! $fileName || ! $text ) return false;

if( $this->makeDir( dirname( $fileName ) ) ) {
if( $fp = fopen( $fileName, "w" ) ) {
if( @fwrite( $fp, $text ) ) {
fclose($fp);
return true;
}else {
fclose($fp);
return false;
}
}
}
return false;
}

/*
* 連續建目錄
* string $dir 目錄字元串
* int $mode 許可權數字
* 返回:順利創建或者全部已建返回true,其它方式返回false
*/
function makeDir( $dir, $mode = "0777" ) {
if( ! $dir ) return 0;
$dir = str_replace( "\\", "/", $dir );

$mdir = "";
foreach( explode( "/", $dir ) as $val ) {
$mdir .= $val."/";
if( $val == ".." || $val == "." || trim( $val ) == "" ) continue;

if( ! file_exists( $mdir ) ) {
if(!@mkdir( $mdir, $mode )){
return false;
}
}
}
return true;
}
}

?>

//以下是調用方法:

$cache = new cache(3600);
$cache->cacheCheck();
//你的網頁內容
$cache->caching();

㈢ 如何設置合理的mysql的參數

[client]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mysqld]
port = 3306
socket = /tmp/mysql.sock

basedir = /usr/local/mysql
datadir = /data/mysql
pid-file = /data/mysql/mysql.pid
user = mysql
bind-address = 0.0.0.0
server-id = 1 #表示是本機的序號為1,一般來講就是master的意思

skip-name-resolve
# 禁止MySQL對外部連接進行DNS解析,使用這一選項可以消除MySQL進行DNS解析的時間。但需要注意,如果開啟該選項,
# 則所有遠程主機連接授權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則MySQL將無法正常處理連接請求

#skip-networking

back_log = 600
# MySQL能有的連接數量。當主要MySQL線程在一個很短時間內得到非常多的連接請求,這就起作用,
# 然後主線程花些時間(盡管很短)檢查連接並且啟動一個新線程。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暫時停止回答新請求之前的短時間內多少個請求可以被存在堆棧中。
# 如果期望在一個短時間內有很多連接,你需要增加它。也就是說,如果MySQL的連接數據達到max_connections時,新來的請求將會被存在堆棧中,
# 以等待某一連接釋放資源,該堆棧的數量即back_log,如果等待連接的數量超過back_log,將不被授予連接資源。
# 另外,這值(back_log)限於您的操作系統對到來的TCP/IP連接的偵聽隊列的大小。
# 你的操作系統在這個隊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可以檢查你的OS文檔找出這個變數的最大值),試圖設定back_log高於你的操作系統的限制將是無效的。

max_connections = 1000
#
MySQL的最大連接數,如果伺服器的並發連接請求量比較大,建議調高此值,以增加並行連接數量,當然這建立在機器能支撐的情況下,因為如果連接數越多,
介於MySQL會為每個連接提供連接緩沖區,就會開銷越多的內存,所以要適當調整該值,不能盲目提高設值。可以過'conn%'通配符查看當前狀態的連接
數量,以定奪該值的大小。

max_connect_errors = 6000
# 對於同一主機,如果有超出該參數值個數的中斷錯誤連接,則該主機將被禁止連接。如需對該主機進行解禁,執行:FLUSH HOST。

open_files_limit = 65535
# MySQL打開的文件描述符限制,默認最小1024;當open_files_limit沒有被配置的時候,比較max_connections*5和ulimit -n的值,哪個大用哪個,
# 當open_file_limit被配置的時候,比較open_files_limit和max_connections*5的值,哪個大用哪個。

table_open_cache = 128
# MySQL每打開一個表,都會讀入一些數據到table_open_cache緩存中,當MySQL在這個緩存中找不到相應信息時,才會去磁碟上讀取。默認值64
# 假定系統有200個並發連接,則需將此參數設置為200*N(N為每個連接所需的文件描述符數目);
# 當把table_open_cache設置為很大時,如果系統處理不了那麼多文件描述符,那麼就會出現客戶端失效,連接不上

max_allowed_packet = 4M
# 接受的數據包大小;增加該變數的值十分安全,這是因為僅當需要時才會分配額外內存。例如,僅當你發出長查詢或MySQLd必須返回大的結果行時MySQLd才會分配更多內存。
# 該變數之所以取較小默認值是一種預防措施,以捕獲客戶端和伺服器之間的錯誤信息包,並確保不會因偶然使用大的信息包而導致內存溢出。

binlog_cache_size = 1M
# 一個事務,在沒有提交的時候,產生的日誌,記錄到Cache中;等到事務提交需要提交的時候,則把日誌持久化到磁碟。默認binlog_cache_size大小32K

max_heap_table_size = 8M
# 定義了用戶可以創建的內存表(memory table)的大小。這個值用來計算內存表的最大行數值。這個變數支持動態改變

tmp_table_size = 16M
# MySQL的heap(堆積)表緩沖大小。所有聯合在一個DML指令內完成,並且大多數聯合甚至可以不用臨時表即可以完成。
# 大多數臨時表是基於內存的(HEAP)表。具有大的記錄長度的臨時表 (所有列的長度的和)或包含BLOB列的表存儲硬碟上。
#

如果某個內部heap(堆積)表大小超過tmp_table_size,MySQL可以根據需要自動將內存中的heap表改為基於硬碟的MyISAM表。
還可以通過設置tmp_table_size選項來增加臨時表的大小。也就是說,如果調高該值,MySQL同時將增加heap表的大小,可達到提高聯接查
詢速度的效果

read_buffer_size = 2M
# MySQL讀入緩沖區大小。對表進行順序掃描的請求將分配一個讀入緩沖區,MySQL會為它分配一段內存緩沖區。read_buffer_size變數控制這一緩沖區的大小。
# 如果對表的順序掃描請求非常頻繁,並且你認為頻繁掃描進行得太慢,可以通過增加該變數值以及內存緩沖區大小提高其性能

read_rnd_buffer_size = 8M
# MySQL的隨機讀緩沖區大小。當按任意順序讀取行時(例如,按照排序順序),將分配一個隨機讀緩存區。進行排序查詢時,
# MySQL會首先掃描一遍該緩沖,以避免磁碟搜索,提高查詢速度,如果需要排序大量數據,可適當調高該值。但MySQL會為每個客戶連接發放該緩沖空間,所以應盡量適當設置該值,以避免內存開銷過大

sort_buffer_size = 8M
# MySQL執行排序使用的緩沖大小。如果想要增加ORDER BY的速度,首先看是否可以讓MySQL使用索引而不是額外的排序階段。
# 如果不能,可以嘗試增加sort_buffer_size變數的大小

join_buffer_size = 8M
# 聯合查詢操作所能使用的緩沖區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樣,該參數對應的分配內存也是每連接獨享

thread_cache_size = 8
# 這個值(默認8)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緩存中線程的數量,當斷開連接時如果緩存中還有空間,那麼客戶端的線程將被放到緩存中,
# 如果線程重新被請求,那麼請求將從緩存中讀取,如果緩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請求,那麼這個線程將被重新創建,如果有很多新的線程,
# 增加這個值可以改善系統性能.通過比較Connections和Threads_created狀態的變數,可以看到這個變數的作用。(–>表示要調整的值)
# 根據物理內存設置規則如下:
# 1G —> 8
# 2G —> 16
# 3G —> 32
# 大於3G —> 64

query_cache_size = 8M
#MySQL的查詢緩沖大小(從4.0.1開始,MySQL提供了查詢緩沖機制)使用查詢緩沖,MySQL將SELECT語句和查詢結果存放在緩沖區中,
# 今後對於同樣的SELECT語句(區分大小寫),將直接從緩沖區中讀取結果。根據MySQL用戶手冊,使用查詢緩沖最多可以達到238%的效率。
# 通過檢查狀態值'Qcache_%',可以知道query_cache_size設置是否合理: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則表明經常出現緩沖不夠的情況,
# 如果Qcache_hits的值也非常大,則表明查詢緩沖使用非常頻繁,此時需要增加緩沖大小;如果Qcache_hits的值不大,則表明你的查詢重復率很低,
# 這種情況下使用查詢緩沖反而會影響效率,那麼可以考慮不用查詢緩沖。此外,在SELECT語句中加入SQL_NO_CACHE可以明確表示不使用查詢緩沖

query_cache_limit = 2M
#指定單個查詢能夠使用的緩沖區大小,默認1M

key_buffer_size = 4M
#指定用於索引的緩沖區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處理的索引(對所有讀和多重寫),到你能負擔得起那樣多。如果你使它太大,
# 系統將開始換頁並且真的變慢了。對於內存在4GB左右的伺服器該參數可設置為384M或512M。通過檢查狀態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
# 可以知道key_buffer_size設置是否合理。比例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應該盡可能的低,
# 至少是1:100,1:1000更好(上述狀態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獲得)。注意:該參數值設置的過大反而會是伺服器整體效率降低

ft_min_word_len = 4
# 分詞詞彙最小長度,默認4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PEATABLE-READ
# MySQL支持4種事務隔離級別,他們分別是:
# READ-UNCOMMITTED, READ-COMMITTED, REPEATABLE-READ, SERIALIZABLE.
# 如沒有指定,MySQL默認採用的是REPEATABLE-READ,ORACLE默認的是READ-COMMITTED

log_bin = mysql-bin
binlog_format = mixed
expire_logs_days = 30 #超過30天的binlog刪除

log_error = /data/mysql/mysql-error.log #錯誤日誌路徑
slow_query_log = 1
long_query_time = 1 #慢查詢時間 超過1秒則為慢查詢
slow_query_log_file = /data/mysql/mysql-slow.log

performance_schema = 0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 #不區分大小寫

skip-external-locking #MySQL選項以避免外部鎖定。該選項默認開啟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默認存儲引擎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 InnoDB為獨立表空間模式,每個資料庫的每個表都會生成一個數據空間
# 獨立表空間優點:
# 1.每個表都有自已獨立的表空間。
# 2.每個表的數據和索引都會存在自已的表空間中。
# 3.可以實現單表在不同的資料庫中移動。
# 4.空間可以回收(除drop table操作處,表空不能自已回收)
# 缺點:
# 單表增加過大,如超過100G
# 結論:
# 共享表空間在Insert操作上少有優勢。其它都沒獨立表空間表現好。當啟用獨立表空間時,請合理調整:innodb_open_files

innodb_open_files = 500
# 限制Innodb能打開的表的數據,如果庫里的表特別多的情況,請增加這個。這個值默認是300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64M
# InnoDB使用一個緩沖池來保存索引和原始數據, 不像MyISAM.
# 這里你設置越大,你在存取表裡面數據時所需要的磁碟I/O越少.
# 在一個獨立使用的資料庫伺服器上,你可以設置這個變數到伺服器物理內存大小的80%
# 不要設置過大,否則,由於物理內存的競爭可能導致操作系統的換頁顛簸.
# 注意在32位系統上你每個進程可能被限制在 2-3.5G 用戶層面內存限制,
# 所以不要設置的太高.

innodb_write_io_threads = 4
innodb_read_io_threads = 4
# innodb使用後台線程處理數據頁上的讀寫 I/O(輸入輸出)請求,根據你的 CPU 核數來更改,默認是4
# 注:這兩個參數不支持動態改變,需要把該參數加入到my.cnf里,修改完後重啟MySQL服務,允許值的范圍從 1-64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0
# 默認設置為 0,表示不限制並發數,這里推薦設置為0,更好去發揮CPU多核處理能力,提高並發量

innodb_purge_threads = 1
# InnoDB中的清除操作是一類定期回收無用數據的操作。在之前的幾個版本中,清除操作是主線程的一部分,這意味著運行時它可能會堵塞其它的資料庫操作。
# 從MySQL5.5.X版本開始,該操作運行於獨立的線程中,並支持更多的並發數。用戶可通過設置innodb_purge_threads配置參數來選擇清除操作是否使用單
# 獨線程,默認情況下參數設置為0(不使用單獨線程),設置為 1 時表示使用單獨的清除線程。建議為1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 0:如果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的值為0,log buffer每秒就會被刷寫日誌文件到磁碟,提交事務的時候不做任何操作(執行是由mysql的master thread線程來執行的。
# 主線程中每秒會將重做日誌緩沖寫入磁碟的重做日誌文件(REDO LOG)中。不論事務是否已經提交)默認的日誌文件是ib_logfile0,ib_logfile1
# 1:當設為默認值1的時候,每次提交事務的時候,都會將log buffer刷寫到日誌。
# 2:如果設為2,每次提交事務都會寫日誌,但並不會執行刷的操作。每秒定時會刷到日誌文件。要注意的是,並不能保證100%每秒一定都會刷到磁碟,這要取決於進程的調度。
# 每次事務提交的時候將數據寫入事務日誌,而這里的寫入僅是調用了文件系統的寫入操作,而文件系統是有 緩存的,所以這個寫入並不能保證數據已經寫入到物理磁碟
# 默認值1是為了保證完整的ACID。當然,你可以將這個配置項設為1以外的值來換取更高的性能,但是在系統崩潰的時候,你將會丟失1秒的數據。
# 設為0的話,mysqld進程崩潰的時候,就會丟失最後1秒的事務。設為2,只有在操作系統崩潰或者斷電的時候才會丟失最後1秒的數據。InnoDB在做恢復的時候會忽略這個值。
# 總結
# 設為1當然是最安全的,但性能頁是最差的(相對其他兩個參數而言,但不是不能接受)。如果對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不高,完全可以設為2,如果只最求性能,例如高並發寫的日誌伺服器,設為0來獲得更高性能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2M
# 此參數確定些日誌文件所用的內存大小,以M為單位。緩沖區更大能提高性能,但意外的故障將會丟失數據。MySQL開發人員建議設置為1-8M之間

innodb_log_file_size = 32M
# 此參數確定數據日誌文件的大小,更大的設置可以提高性能,但也會增加恢復故障資料庫所需的時間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 為提高性能,MySQL可以以循環方式將日誌文件寫到多個文件。推薦設置為3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 innodb主線程刷新緩存池中的數據,使臟數據比例小於90%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 InnoDB事務在被回滾之前可以等待一個鎖定的超時秒數。InnoDB在它自己的鎖定表中自動檢測事務死鎖並且回滾事務。InnoDB用LOCK TABLES語句注意到鎖定設置。默認值是50秒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8M
# 批量插入緩存大小, 這個參數是針對MyISAM存儲引擎來說的。適用於在一次性插入100-1000+條記錄時, 提高效率。默認值是8M。可以針對數據量的大小,翻倍增加。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8M
# MyISAM設置恢復表之時使用的緩沖區的尺寸,當在REPAIR TABLE或用CREATE INDEX創建索引或ALTER TABLE過程中排序 MyISAM索引分配的緩沖區

myisam_max_sort_file_size = 10G
# 如果臨時文件會變得超過索引,不要使用快速排序索引方法來創建一個索引。注釋:這個參數以位元組的形式給出

myisam_repair_threads = 1
# 如果該值大於1,在Repair by sorting過程中並行創建MyISAM表索引(每個索引在自己的線程內)

interactive_timeout = 28800
# 伺服器關閉互動式連接前等待活動的秒數。互動式客戶端定義為在mysql_real_connect()中使用CLIENT_INTERACTIVE選項的客戶端。默認值:28800秒(8小時)

wait_timeout = 28800
# 伺服器關閉非交互連接之前等待活動的秒數。在線程啟動時,根據全局wait_timeout值或全局interactive_timeout值初始化會話wait_timeout值,
# 取決於客戶端類型(由mysql_real_connect()的連接選項CLIENT_INTERACTIVE定義)。參數默認值:28800秒(8小時)
# MySQL伺服器所支持的最大連接數是有上限的,因為每個連接的建立都會消耗內存,因此我們希望客戶端在連接到MySQL Server處理完相應的操作後,
# 應該斷開連接並釋放佔用的內存。如果你的MySQL Server有大量的閑置連接,他們不僅會白白消耗內存,而且如果連接一直在累加而不斷開,
# 最終肯定會達到MySQL Server的連接上限數,這會報'too many connections'的錯誤。對於wait_timeout的值設定,應該根據系統的運行情況來判斷。
# 在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可以通過show processlist命令查看當前系統的連接狀態,如果發現有大量的sleep狀態的連接進程,則說明該參數設置的過大,
# 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小些。要同時設置interactive_timeout和wait_timeout才會生效。

[mysqlmp]
quick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伺服器發送和接受的最大包長度
[myisamchk]
key_buffer_size = 8M
sort_buffer_size = 8M
read_buffer = 4M
write_buffer = 4M

㈣ MySQL表對象緩存

表對象緩存: 是將某個表對象的字典信息(定義內容)緩存到內存中,用來提高對表的訪問效率。某個表被訪問過一次後,只要伺服器沒有關閉且表定義沒有被修改的條件下,訪問該表,只需要從內存中找到這個已經緩存起來的對象做相應操作即可。

用戶訪問表時,表對象在緩存時: 通過HASH演算法找到TABLE_SHARE,然後每個線程構造各自的實例化TABLE即可。

用戶訪問表時,當表沒有被緩存的情況下: 第一需要打開表,首先需要從系統表中將這個表的所有信息都讀入內存中,這些信息包括表名、庫名、所有列信息、列的默認值、表的字元集、對應的frm文件路徑、所屬存儲引擎、主鍵等,將這些信息構造一個TABLE_SHARE結構體,這個結構體是表對象緩存的第一層,所有用戶共享訪問且為靜態不允許修改,它是緩存在table_def_cache(由參數table_definition_cache控制)中的。

而真正與用戶打交道的是TABLE_SHARE的衍生品,它對應結構體為TABLE,在被使用前需要將TABLE_SHARE結構體實例化TABLE才能被使用,由每個線程構造各自的實例化TABLE即可。(實例化的TABLE由table_open_cache及table_open_cache_instance控制)

注意1: DDL操作時會將所有instance鎖住,而DML操作時instance之間互不幹擾。

(DDL statements still require a lock on the entire cache, but such statements are much less frequent than DML statements.)

注意2: 一個線程中如果打開表過多,超過一個instance限制的大小時,是不能跨instance緩存的

(instance大小:table_open_cache / table_open_cache_instances)

表緩存涉及其他參數: 通過下面參數判斷table_open_cache參數設置是否合理

table_open_cache_hit:能夠從table open cache的free list中找到table則為命中,+1

table_open_cache_misses:與table_open_cache_hit相反,如果找不到則需要重新實例化則+1,通常發生在初始化第一次載入表或超過table_open_cache的設置被淘汰後需要重新實例化。

table_open_cache_overflow:table cache淘汰的數量,每次淘汰+1

opened_tables:已經打開的表數。如果Opened_tables很大,那麼table_open_cache的值可能太小了。

open_tables:總的instance (table cache)的總數

㈤ 計算機的緩存大小在哪設置

用戶無論使用的是哪一種瀏覽器,正確地設置瀏覽器的緩存參數將大大提高你的瀏覽效率,同時也將一定程度上改善你的瀏覽器的工作性能;但是如果使用不恰當,設置不正確那不但不會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反而還能降低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不同的瀏覽器有不同的設置方法:
A、IE4.0瀏覽器設置緩存大小的方法如下:
1、首先打開瀏覽器的操作窗口,然後用滑鼠淡季「查看」菜單中的「Internet選項」,程序會打開一個選項對話框。
2、在選項對話框中找到「INTERNET 臨時文件」欄,並用滑鼠單擊該欄右邊的「設置」按鈕,同樣地程序也會打開一個設置框。
3、在設置框中,用戶可以直接用滑鼠來移動滑動桿即可改變緩存的大小。
4、參數設置好後,單擊「應用」按鈕使上述設置生效,最後單擊「確定」按鈕,退出參數設置對話框。
B、IE5.0瀏覽器設置緩存大小的方法如下:
1、打開IE5.0操作窗口,在窗口中用滑鼠單擊「工具」菜單中的「Internet選項」,屏幕上將出現「Internet選項」對話框。
2、在選項對話框中,單擊「常規」標簽下的「Internet臨時文件」設置欄,並用滑鼠單擊該欄中的「設置」按鈕,程序將會打開一個標題為「設置」的對話框;當然,IE4.0以上版本的瀏覽器帶有自動清除磁碟緩存的功能,如果用戶想在這里節省硬碟的空間,也可以按「刪除文件」按鈕,來釋放出更多的緩存空間,這種刪除緩存內容的方式比較徹底。
3、在「設置」對話框上面有四個單選項:
「每次訪問此頁時檢查」單選項表示瀏覽器將發送一個信息給所要訪問的頁面的WEB伺服器,查問當前訪問的信息是否有變動,如沒有變動,就從硬碟緩存中直接調用,而且每次訪問都要發送信息給WEB伺服器進行驗證。
「每次啟動INTERNETEXPLORER時檢查」表示本次上網瀏覽器將只發送一次信息給WEB伺服器進行驗證,以後無論信息是否發生變動,都從硬碟緩存中直接調用所要訪問的頁面的信息。
「自動」單選項表示瀏覽器將自動檢查所要訪問的信息最新是否發生變動,如果變動的話,就從INTERNET上重新下載網頁,如果沒有變動的話,就直接從硬碟中讀取數據。
「不檢查」單選項表示對要調用的頁面信息不進行校驗,只要硬碟硬碟上有,就直接從硬碟中調用。弄清楚了上面四個選項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設定,瀏覽器默認選擇「自動」這一單選項。
4、接著用戶可以在「使用的磁碟空間處」用滑鼠直接拖動滑動桿來改變緩存的大小,或者直接在後面的文本框中輸入具體的數值。如果用戶想改變瀏覽器緩存的位置,例如用戶的C盤空間緊張時或者為了使用方便,用戶需要把緩存移到其它分區或者把緩存放到一個易操作的地方,這時就可以通過另外選擇一個文件夾來作為緩存,在這里用戶只要按下「移動文件夾」並指定要新建的文件夾名稱就行了。
5、同樣地,參數設置好後,單擊「應用」按鈕使上述設置生效,最後單擊「確定」按鈕,退出選項對話框。
C、Netscape3.0瀏覽器設置緩存大小的方法如下:
1、運行瀏覽器程序,在瀏覽窗口中用滑鼠單擊「Options」菜單下面的「Network Preference」菜單項,瀏覽器將會彈出一個參數設置窗口。
2、在該窗口中單擊「Cache」標簽,我們就會發現該標簽下提供的設置內容都是與緩存有關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計算機的硬體配置情況,在「Memory」文本欄處輸入適當的內存緩存的數值,在「Disk」文本欄處輸入需要的硬碟緩存數值。
3、在該標簽,用戶也可以單擊「Clear memory cache now」來直接清除內存緩存中的內容,通過單擊「Clear disk cache now」按鈕來清除硬碟緩存中的內容。
4、在「Disk cache」文本欄處用戶可以另外指定一個文件夾作為硬碟緩存的目錄,瀏覽器默認的緩存目錄為「Program FilesNetscapeNavigatorCache」。
5、在「Verify」驗證欄處有三個單選項,其中「Once per session」功能與「每次啟動INTERNETEXPLORER時檢查」相同,「Every time」作用與「每次訪問此頁時檢查」 相同,「Never」當然與「不檢查」相同,瀏覽器默認會選中「Once per session」選項。
6、設置好所有參數後,單擊「確定」按鈕完成設置任務。
D、Netscape4.0以上版本瀏覽器設置緩存大小的方法如下:
1、在瀏覽器操作窗口中,用滑鼠單擊菜單欄中的「EDIT」菜單項下面的「Preferences」命令,程序會彈出一個設置對話框。
2、在該對話框的目錄欄中,選擇「Advanced」下面的「Cache」命令,用戶就會發現一個與緩存有關的設置界面。
3、這個設置界面與Netscape3.0瀏覽器的緩存設置界面相似,所以下面的設置基本上就與Netscape3.0瀏覽器設置緩存大小的方法相同。
好了,到了這里相信大家對瀏覽器緩存的使用已基本熟悉了。不過,最後筆者還要提醒大家兩點的是:1、磁碟緩存如果使用不當或使用時間較長時,有時可以導致瀏覽器降低工作效率或乾脆停止工作,最為典型的現象有兩種:一是打開一個網頁時硬碟不停的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反應。這是因為緩存太長以及緩存中數據太多造成的。另外一種現象就是瀏覽器乾脆不工作,無法打開任何網頁。這是因為緩存中的數據文檔混亂或者已經破壞造成的。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是適當減小緩存尺寸或者定期及時清理緩存中的數據。2、使用緩存後網頁有可能不能自動更新,雖然在設置緩存時讓它可以自動檢測網頁是否更新,但實際使用中往往每次都是讀出的舊網頁內容,這樣網上內容更新時用戶就不能及時了解。解決上述故障的方法是必須隨時按下瀏覽器的「刷新」或「Reload」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