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制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制式

發布時間: 2023-02-08 05:41:25

⑴ 電腦硬碟ATA與SATA有什麼區別

SATA與ATA的區別與傳統的IDE不同,串列 ATA數據傳輸僅通過一根四線電纜與設備相連接來代替傳統的硬碟數據排線,電纜的第1針供電,第2針接地,第3針作為數據發送端,第4針充當數據接收端,由於串列ATA使用點對點傳輸協議,所以不存在主/從盤的問題,免去用戶設置硬碟主從跳線的麻煩。點對點傳輸協議還有一個優點,串列系統將不再限於單通道只能連接兩塊硬碟,它可同時連接很多硬碟,而且每個硬碟都是獨享數據帶寬,這一點是傳統的ATA介面所無法媲美的。同時它不單支持硬碟,也支持DVD、CD-R/W設備。
串列ATA在傳輸速度方面已經超過了現有的最快的ATA133,串列ATA 第一代標准允許數據傳輸的最大速率約為150MB/s,而將要發布的串列ATA二代介面的最大傳輸速度會比目前的串列ATA高一倍,達到了300MB/s,未來的串列ATA第三代的傳輸速度將會達到600MB/s。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串列ATA的優點有這么多,為什麼它的標准發布這么久還沒有真正的產品上市呢?原因很簡單,以前很少廠家願意為它投入金錢與時間。不過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在剛閉幕的IDF上,已經有多個實力派的廠家在技術上支持串列ATA的推行。其中以出品SICI/RAID控制晶元聞名的Adaptec公司將會成為生產串列ATA控制晶元的主力廠家。推出ATA133介面的Maxtor公司也投入了串列ATA的懷抱,還有希捷公司也推出它們的串列ATA介面的硬碟,它們的獨特設計將串列ATA技術設定進硬碟的板載晶元中,不需要借用一些協議進行轉換。其它的公司還有Promise、Silicon Image、NEC、Molex,當然還少不了Intel這位老大咯。^_^
連接串列ATA介面的電纜相比我們現在的硬碟數據線有很多的區別,一般的ATA100使用80針的接線,而串列ATA只需要使用一根4線的電纜,而且長度可以長達一米。所以用戶安裝方便,同時也減少佔用了機箱空間,有利於機箱內部空氣流動。
串列ATA介面的硬碟使用的電壓比傳統的ATA硬碟使用的電壓低。現在除了Intel的ICH4南橋晶元支持使用串列ATA介面硬碟外,其它的晶元還沒能支持串列ATA,所以在現有的主板上使用串列ATA介面硬碟就需要PCI-to-SATA 轉接卡,或者是使用SATA-to-Parallel ATA轉接卡。
在上面的圖片大家終於可以看到串列ATA介面硬碟的廬山真面目了,上面給大家看到的只是串列ATA一代介面的產品。在IDF上已經宣布了串列ATA介面二代的發展計劃。第二代的串列ATA將會分兩個階段來完成從研究室到市場。第一階段是在今年的下半年將會完成串列ATA ii在伺服器與網路貯存方面的應用開發,首款產品將會在2003年展現在世人面前;第二階段在2003年的下半年將會進一步提高介面的傳輸速度,新的產品在2004年的下半年推出。另外串列ATA二代能兼容串列ATA一代,串列ATA二代的產品將會在今年的第二季度推向市場。串列ATA的風頭已經直逼傳統的ATA介面。
不久的將來,串列ATA將會是我們硬碟介面的首選,無論從它非一般高的傳輸率所能帶來的系統性能提高還是從簡化系統復雜程度與未來的可拓展性方面考慮,串列ATA都是力壓傳統的ATA,看來並行ATA轉移到串列ATA已是大勢所趨。
附註:ATA是什麼東西?

ATA技術的發展歷史:

ATA(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從最早的ATA-1開始,已經經歷了從ATA-1(IDE)、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Ultra 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到Ultra ATA/100的發展歷程。就目前的產品狀況來看,前面的幾種類型已經基本上被淘汰了,用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Ultra ATA/33、Ultra ATA/66和Ultra ATA/100這幾種類型的產品。其中從Ultra ATA/66開始,硬碟介面電纜便由原來的40線增加到了80線(增加了40根地線),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小電纜之間的電磁干擾(信號串擾),以增強數據在高速傳輸過程中的穩定性。

ATA/100是目前市面上占據主流地位的IDE硬碟介面,它也是ATA/66的後續類型,其硬碟介面電纜與 ATA/66相同,也是80線的介面電纜。ATA/100支持的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的理論值為 100MB/s。

從ATA-1到Ultra ATA/100,一直以來採用的都是並行傳輸模式(並行ATA),但是在並行傳輸模式下線路之間存在著信號串擾,卻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尤其是在高速數據傳輸過程中,信號間的互相干擾對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會嚴重降低系統的運行效率。這也就是為什麼在ATA/66推出時要將硬碟介面電纜從40線增加到80線的原因,實際上增加的是40根屏蔽地線,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小信號間的互相干擾。
ATA/133是完全延續原來並行 ATA的技術特徵,它可以說與現在廣泛採用的ATA/100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將硬碟介面帶寬拓寬到了133MB/s,更大的帶寬使系統能支持更高的傳輸率。由於此種介面類型是由邁拓公司獨立設立,所以邁拓所謂的Fast Drive其實也就是 ATA/133的技術核心。從理論上講,ATA/133能給系統帶來一定的系統性能提升,但在目前硬碟內部傳輸率還不及 66.7MB/s的前提下,帶寬由100MB/s拓寬到133MB/s究竟會對系統有多少影響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大部分人對ATA133都只抱有消極的思想。

編者按:文章中有一處沒有說清楚,就是ATA是一種傳輸協議,而不是硬碟介面類型,即便是SATA,也還屬於IDE硬碟。目前已有的介面類型有兩種:SCSI和IDE,前者屬於小型工作站或伺服器的高級應用,相關產品非常昂貴。IDE的介紹見下文:

IDE介面是由Western Digital與COMPAQ Computer兩家公司所共同發展出來的介面。因為技術不斷改進,新一代Enhanced IDE(加強型IDE,簡稱為EIDE)最高傳輸速度可高達100MB/秒(Ultra ATA/100)。
IDE介面有兩大優點:易於使用與價格低廉,問世後成為最為普及的磁碟介面。但是隨著CPU速度的增快以及應用軟體與環境的日趨復雜,IDE的缺點也開始慢慢顯現出來。Enhanced IDE就是Westem Digital公司針對傳統IDE介面的缺點加以改進之後所推出的新介面。Enhanced IDE使用擴充CHS(Cylinder-Head-Sector)或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定址的方式,突破528MB的容量限制,可以順利地使使用容量達到數十GB等級的IDE硬碟。
附註2:DMA又是什麼?

打開硬碟的DMA傳輸模式不僅能提高傳輸速率,其讀起盤來也不會老是要響上一陣了,而且還會讓硬碟的CPU佔用率降得很低。雖然不能達到SCSI硬碟那麼低的CPU佔用率,但比未打開之前可要強得多了,CPU還會因此而有一些加速效果。我們通常只要把主板的驅動程序安裝好就可以自動打開DMA傳輸模式了,當然,如果沒有自動打開的話,在您確定BIOS設置正確無誤的情況下您可在「設備管理器」中手動將其打開。

IDE硬碟介面的幾種傳輸模式有明顯區別。IDE介面硬碟的傳輸模式,經歷過三個不同的技術變化,由PIO(Programmed I/O)模式,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直至現今的Ultra DMA模式(簡稱UDMA)。
PIO(Programmed I/O)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耗用極大量的中央處理器資源,在以前還未有DMA模式光碟機的時候,光碟機都是以PIO模式運行。大家可能還記得,當時用光碟機播放VCD光碟,再配以軟體解壓,就算使用Pentium 166,其流暢度也不理想,這就是處理器被長期大量佔用的緣故。以PIO模式運行的IDE介面,數據傳輸率達3.3MB/秒(PIO mode 0)至16.MB/秒(PIO mode 4)不等。
後來隨著Fast ATA/DMA模式的出現,IDE介面及裝置都開始有了DMA的支持,DMA模式分為Single-Word DMA及Multi - Word DMA兩種,跟PIO模式的最大區別是:DMA模式並不用過分依賴CPU的指令而運行,可達到節省處理器運行資源的效果。不過,後來由於Ultra DMA模式的出現和決速普及。這兩個模式也只會是曇花一現,不久即被UDMA所取代。Single-Word DMA模式的最高傳輸率達8.33MB/秒,Multi-Word DMA(Double Word)則可達16.66MB/秒。
由於Ultra DMA模式(Ultr ATA制式下所引用的一個標准)的普及,UDMA模式就全以16-bit Multi-Word DMA模式作為基準。UDMA其中一個優點是它除已擁有DMA模式的優點外,更應用了CRC(Cyclic Rendancy Check)技術,加強了資料在傳送過程中偵錯及除錯方面的效能。在最初UATA/33規格制定時,為了保留IDE系統的最高兼容性,所以在硬體的設計上並沒做出太大的修改,不僅能完全向下兼容舊式ATA裝置,也無需硬體生產商改變接頭及訊號聯接的設計。自Ultra ATA標准推行以來,其介面便應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 )技術將傳輸的速度提升了一倍,目前已發展到Ultra ATA/100了,其傳輸速度高達100MB/秒。
Ultra DMA/66/100專用的硬碟連接線和一般的40芯連接線有所不同。Quantum在制定Ultra ATA/66的同時,在舊有IDE排線的規格上略作修改。除沿用40芯的IDE接頭外,排線更換成80芯,在原有40芯排線的每條線芯之間,都多加一條線來相隔,並將這40條新線跟原先40芯排線之中原有的7條地線相連,把構成Crosstalk現象的電磁波濾走而增加了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在高速的電子訊號傳輸時,當一大堆帶著高頻訊號的電線互相靠近一起的時候,訊號線上發出的電磁波便會互相干擾,這就是所謂的「Crosstalk」現象)。Ultra ATA/66/100排線的基本規格是徘線全長不超過18英寸。也就是說要真正發揮Ultra DMA/66的高速傳輸是需硬碟、排線的配合的,當然如果搭配一般的40芯排線,Ultra DMA/66介面的硬碟依然能夠以向下兼容的方式工作,只不過無法使用Ultra DMA/66罷了。
硬碟的傳輸模式進入UltraATA/100的時代。目前,硬碟的傳輸模式已由最早的PIO Mode 4(傳輸速率為16.6 MB/秒)進入UltraATA/100的時代。提醒DIY朋友注意,所選購的硬碟不僅要本身支持Ultra ATA/100,而所選購的主板的晶元組也要支持Ultr ATA/100,這樣才能真正達到100MB/秒的傳輸速度。如果你現在使用的主板不支持Ultra ATA/1OO,只要購買一塊i815E的主板或支持Ultra ATA/100的硬碟控制卡就行了。
目前,在硬碟介面技術上還有一個與Enhanced IDE很相近的介面稱為Fast ATA。Fast ATA是另一硬碟大廠Seagate的技術。基本上,Fast ATA與Enhanced IDE都相同地遵循ATA Timing Extension for Local Bus attachment的規范,一般功能也很相近。不過EIDE可以延伸到非硬碟裝置的功能,Fast-ATA卻無法提供。
編者按:請注意,現在我們用於光碟機的數據傳輸線就是40芯的,故而若把硬碟接在光碟機線上雖然也能工作,但並不能打開DMA傳輸模式,數據吞吐較大時很容易影響機器反應性能(CPU佔用過多)。

⑵ 硬碟PAPA制式與SATA制有什麼區別

PATA與SATA的區分

PATA的全稱是Parallel ATA,就是並行ATA硬碟介面規范,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硬碟介面規范了。PATA硬碟介面規模已經具有相當的輝煌的歷史了,而且從ATA33/66一直發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而SATA硬碟全稱則是Serial ATA,即串列ATA硬碟介面規范。目前PATA100硬碟的一般寫入速度為65MB/s,而第一代SATA硬碟的寫入速度為150MB/s,第二代SATA硬碟的寫入速度則高達300MB/s,整整比第一代的速度提高了一倍。SATA硬碟介面規范的出現其實就要取代PATA,就和DDR取代SDRAM一樣。

詳細查看:http://www.yesky.com/market/360582725205229568/20040707/1828295.shtml

⑶ 請問硬碟的FAT32和另外一個NTFS是什麼意思,哪個制式好點

在安裝2000以及XP的過程,有一步會要求用戶選擇分區格式,即NTFS還是FAT32。
微軟建議win2000以上操作系統的用戶全部使用NTFS格式。
確實,NTFS是比FAT32更優秀的磁碟格式,唯一令普通用戶止步的應該是NTFS的兼容性。一般而言,NTFS無法被DOS以及WIN98所識別。
詳解:我們在新的硬碟上安裝操作系統的時候,首先要進行分區、格式化,然後才能安裝。在這個過程中,通常要面臨採用哪種文件系統的問題。文件系統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操作系統可以發揮的性能。
Win 2000可以同時支持FAT32和NTFS兩種文件系統,FAT32長於與Win 9X的兼容性,NTFS長於系統安全性。在滿足應用的前提下,怎樣設置文件系統才能充分發揮Win 2000的特性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FAT32和NTFS兩種文件系統各有哪些特點。
FAT32文件系統

在推出FAT32文件系統之前,通常PC機使用的文件系統是FAT16。像基於MS-DOS,Win 95等系統都採用了FAT16文件系統。在Win 9X下,FAT16支持的分區最大為2GB。我們知道計算機將信息保存在硬碟上稱為「簇」的區域內。使用的簇越小,保存信息的效率就越高。在FAT16的情況下,分區越大簇就相應的要增大,存儲效率就越低,勢必造成存儲空間的浪費。並且隨著計算機硬體和應用的不斷提高,FAT16文件系統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系統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推出了增強的文件系統FAT32。同FAT16相比,FAT32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 同FAT16相比FAT32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支持的磁碟大小達到2TB(2047GB),但是不能支持小於512MB的分區。基於FAT32的Win 2000可以支持分區最大為32GB;而基於 FAT16的Win 2000支持的分區最大為4GB。
2. 由於採用了更小的簇,FAT32文件系統可以更有效率地保存信息。如兩個分區大小都為2GB,一個分區採用了FAT16文件系統,另一個分區採用了FAT32文件系統。採用FAT16的分區的簇大小為32KB,而FAT32分區的簇只有4KB的大小。這樣FAT32就比FAT16的存儲效率要高很多,通常情況下可以提高15%。
3. FAT32文件系統可以重新定位根目錄和使用FAT的備份副本。另外FAT32分區的啟動記錄被包含在一個含有關鍵數據的結構中,減少了計算機系統崩潰的可能性。
NTFS文件系統

NTFS文件系統是一個基於安全性的文件系統,是Windows NT所採用的獨特的文件系統結構,它是建立在保護文件和目錄數據基礎上,同時照顧節省存儲資源、減少磁碟佔用量的一種先進的文件系統。使用非常廣泛的Windows NT 4.0採用的就是NTFS 4.0文件系統,相信它所帶來的強大的系統安全性一定給廣大用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Win 2000採用了更新版本的NTFS文件系統——NTFS 5.0,它的推出使得用戶不但可以像Win 9X那樣方便快捷地操作和管理計算機,同時也可享受到NTFS所帶來的系統安全性。
NTFS 5.0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NTFS可以支持的分區(如果採用動態磁碟則稱為卷)大小可以達到2TB。而Win 2000中的FAT32支持分區的大小最大為32GB。
2. NTFS是一個可恢復的文件系統。在NTFS分區上用戶很少需要運行磁碟修復程序。NTFS通過使用標準的事物處理日誌和恢復技術來保證分區的一致性。發生系統失敗事件時,NTFS使用日誌文件和檢查點信息自動恢復文件系統的一致性。
3. NTFS支持對分區、文件夾和文件的壓縮。任何基於Windows的應用程序對NTFS分區上的壓縮文件進行讀寫時不需要事先由其他程序進行解壓縮,當對文件進行讀取時,文件將自動進行解壓縮;文件關閉或保存時會自動對文件進行壓縮。
4. NTFS採用了更小的簇,可以更有效率地管理磁碟空間。在Win 2000的FAT32文件系統的情況下,分區大小在2GB~8GB時簇的大小為4KB;分區大小在8GB~16GB時簇的大小為8KB;分區大小在16GB~32GB時,簇的大小則達到了16KB。而Win 2000的NTFS文件系統,當分區的大小在2GB以下時,簇的大小都比相應的FAT32簇小;當分區的大小在2GB以上時(2GB~2TB),簇的大小都為4KB。相比之下,NTFS可以比FAT32更有效地管理磁碟空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磁碟空間的浪費。
5. 在NTFS分區上,可以為共享資源、文件夾以及文件設置訪問許可許可權。許可的設置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允許哪些組或用戶對文件夾、文件和共享資源進行訪問;二是獲得訪問許可的組或用戶可以進行什麼級別的訪問。訪問許可許可權的設置不但適用於本地計算機的用戶,同樣也應用於通過網路的共享文件夾對文件進行訪問的網路用戶。與FAT32文件系統下對文件夾或文件進行訪問相比,安全性要高得多。另外,在採用NTFS格式的Win 2000中,應用審核策略可以對文件夾、文件以及活動目錄對象進行審核,審核結果記錄在安全日誌中,通過安全日誌就可以查看哪些組或用戶對文件夾、文件或活動目錄對象進行了什麼級別的操作,從而發現系統可能面臨的非法訪問,通過採取相應的措施,將這種安全隱患減到最低。這些在FAT32文件系統下,是不能實現的。
6. 在Win 2000的NTFS文件系統下可以進行磁碟配額管理。磁碟配額就是管理員可以為用戶所能使用的磁碟空間進行配額限制,每一用戶只能使用最大配額范圍內的磁碟空間。設置磁碟配額後,可以對每一個用戶的磁碟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和控制,通過監測可以標識出超過配額報警閾值和配額限制的用戶,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磁碟配額管理功能的提供,使得管理員可以方便合理地為用戶分配存儲資源,避免由於磁碟空間使用的失控可能造成的系統崩潰,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
7. NTFS使用一個「變更」日誌來跟蹤記錄文件所發生的變更。
小提示(選取FAT32和NTFS的建議)

在系統的安全性方面,NTFS文件系統具有很多FAT32文件系統所不具備的特點,而且基於NTFS的Win 2000運行要快於基於FAT32的Win 2000;而在與Win 9X的兼容性方面,FAT32優於NTFS。所以在決定Win 2000中採用什麼樣的文件系統時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1. 計算機是單一的Win 2000系統,還是採用多啟動的Win 2000系統;

2. 本地安裝的磁碟的個數和容量;

3. 是否有安全性方面的考慮等。
基於以上的考慮,如果要在Win 2000中使用大於32GB的分區的話,那麼只能選擇NTFS格式。如果計算機作為單機使用,不需要考慮安全性方面的問題,更多地注重與Win 9X的兼容性,那麼FAT32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計算機作為網路工作站或更多的追求系統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在單一的Win 2000模式下運行,強烈建議所有的分區都採用NTFS格式;如果要兼容以前的應用,需要安裝Win 9X或其它的操作系統,建議做成多啟動系統,這就需要兩個以上的分區,一個分區採用NTFS格式,另外的分區採用FAT32格式,同時為了獲得最快的運行速度建議將Win 2000的系統文件放置在NTFS分區上,其它的個人文件則放置在FAT32分區中。

⑷ 電腦硬碟是FAT32制式的,移動硬碟是NTFS制式的。為啥不能把移動硬碟里的東西拷到電腦上呢

如果是拷大於4G的單個文件是沒辦法考的,FAT32最大支持單個文件4G。你可以用命令
convert X: /fs:ntfs將硬碟分區格式轉成ntfs的,X代表你想轉換的盤符。這個命令是不可逆的,當然肯定NTFS比FAT32好。如果不是這種情況,那就要考慮其它原因了,是許可權問題,移動硬碟的問題,要具體問題具本分析。

⑸ RAW是什麼制式的磁碟格式

RAW做為磁碟分區格式
編輯
RAW有未經處理的意思,所以RAW也指未格式化的磁碟,一些U盤中毒之後或一些誤操作,也可能是系統出些故障,都會使其文件系統變為RAW,硬碟有時由於系統的原因也可能變成這種情況。
RAW是Windows默認的一種光碟文件系統。在光碟刻錄方式中,有一種RAW方式,指讀取完整的扇區數據進行刻錄,它不但提取用戶數據,而且還提取子通道的數版據。但不是所有的刻錄機都支持RAW方式刻錄。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權上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⑹ 筆記本硬碟的介面有幾種制式

目前最常見的是SATA,這個是跟台式通用的,老一點的電腦用的是mini IDE介面的,比較老了,還有比較常見的就是mini PCI介面,一般是接小型SSD硬碟的,比如MCB air
還有一些不常見的介面就不一一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