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碟中SATA是什麼
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列高級技術附件,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列硬體驅動器介面),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介面規范。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
SATA支持熱插拔,傳輸速度快,執行效率高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串口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很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最快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SATA的物理設計,可說是以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作為藍本,所以採用四芯接線;需求的電壓則大幅度減低至250mV(最高500mV),較傳統並行ATA介面的5V少上20倍!因此,廠商可以給Serial ATA硬碟附加上高級的硬碟功能,如熱插拔(Hot Swapping)等。更重要的是,在連接形式上,除了傳統的點對點(Point-to-Point)形式外,SATA還支持「星形」連接,這樣就可以給RAID這樣的高級應用提供設計上的便利;在實際的使用中,SATA的主機匯流排適配器(HBA,Host Bus Adapter)就好像網路上的交換機一樣,可以實現以通道的形式和單獨的每個硬碟通訊,即每個SATA硬碟都獨佔一個傳輸通道,所以不存在象並行ATA那樣的主/從控制的問題。
Ⅱ 請問SSD硬碟和SATA硬碟的區別
SATA機械硬碟:
優點:容量大,價格低,技術成熟,存儲可靠。
缺點:速度相對於固態較慢,介質越到邊緣速度越慢,安全性不高(發生斷電、碰撞容易壞),讀取數據有輕微響聲。
SSD固體硬碟:
優點:無噪音,體積小,速度快,更省電 ,重量輕 ,發熱小。
缺點:容量相對小 ,價格昂貴。
(2)硬碟sata擴展閱讀
如何延長SSD硬碟使用壽命:
1. 不要在SSD硬碟上設置虛擬內存。
2. 注意不要把下載軟體和網路視頻軟體的緩存目錄放在SSD上。
3. 盡量少用磁碟性能測試軟體對SSD進行測試,每次測試都會大量寫入數據。
4.安裝系統時,盡量使用系統安裝程序的分區工具進行分區,並保留Windows默認的隱藏分區,實現4K扇區對齊。
5.分區時盡量少分區。
6.不要讓SSD硬碟滿載。因為滿載下的固態硬碟會更容易出現崩潰的可能性。最好預留10%的容量。
Ⅲ 硬碟sata就是sata1介面嗎
這不一定,硬碟sata介面,有sata1\sata2\sata3,目前主流sata硬碟都是sata3的。
Ⅳ sata硬碟是什麼意思
Serial ATA即串列ATA,它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是由APT Technologies、DELL、IBM、Intel、Maxtor、Quantum,Seagate等公司合作開發用於取代並行ATA介面技術。
目前主流硬碟多採用IDE介面,即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TA)所制定的標准,所以也稱IDE/ATA介面,最初速度為33MB/s,現在已經發展到133MB/s。
SATA以連續串列方式傳送數據,使連接電纜數目減少,效率提高,同時還能降低系統能耗,減小系統復雜性,S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ATA 1.0 數據傳輸率是150MB/s,SATA 2.0數據傳輸率是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傳輸率。
ATA(或IDE介面)硬碟,採用的是40針或80針的扁平硬碟線作為傳輸數據的通道,而SATA硬碟是採用7芯的數據線,採用點對點傳輸協議,使用兩根數據線進行信號傳送,這樣就不會受到機箱內各種頻率的干擾,使盤緩存中的數據順利傳到內存中進行處理
Ⅳ SATA硬碟
介面不同。
普通的ATA,是PATA。IDE介面是用80針或者40針的線,一條數據線上可以使用兩個IDE設備,80線的數據線上40根線是接地,剩下來的是傳遞數據的線,傳輸方式並行,數據線長不超過60cm,不可以熱插拔。
SATA就串列方式的,介面是L型,7根金手指線,沒有針腳,方便插拔,以後微軟操作系統支持熱插拔硬碟,長度可達1.5m,一條數據線只可以使用一個設備,不需要設置master/slaver。
IDE介面的是並口的硬碟連接方式,速度標準是ATA33.66.100,(ATA133是邁拓自己搞出來的,不是標準的ATA速度);
SATA是串口的硬碟連接方式,速度標準是150,就是理論內部傳輸速度是150M/S!
現在的系統瓶頸實際上是在硬碟,所以SATA技術非常有必要,建議如果有可能,一定要上SATA,當然如果還能上RAID的話,就更好了!你會感覺速度可以趕上SCSI硬碟了!
建議,選擇SATA硬碟,首選ST(希捷),它是真正意義上的串口技術
Ⅵ 請問什麼是硬碟SATA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家用用戶的角度出發,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兩種規格,不過他們各自具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用戶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加以選擇。 IDE介面硬碟及主板介面
IDE介面硬碟一般就是我們俗稱的並行規格的PATA硬碟,目前大多數台式存儲系統採用的都是稱為Ultra-ATA的並行匯流排介面硬碟產品,這樣的規格技術是自80年代以來一直被應用在桌上型系統作為主流的內部儲存互連技術,由於運用領域十分廣泛時間又較長,所以成熟的技術帶來的是大規模集成製造的低成本和飛速發展的大容量。
由於長時間的沒有改變,在數據的傳輸上來看,這種IDE介面硬碟顯得有一些滯後,因為目前主流的PATA硬碟僅能支持ATA/100和ATA/133兩種數據傳輸規范,傳輸速率最高只能達到 每秒100或133MB,這僅可以滿足目前一般情況下的大容量硬碟數據傳輸。另外,這類硬碟所使用的80-pin數據線在機箱內部雜而亂,它會阻礙空氣在機箱里的流動,從而影響到系統的散熱。雖然劣勢明顯,不過對於一些原來老用戶來說,由於原有的主板平台並不支持SATA介面,這種IDE介面的PATA大容量硬碟還是首選,還有一些用戶認為這類型的硬碟在技術上成熟、穩定,所以也選擇這類型的PATA硬碟。
由英特爾、戴爾、希捷、Maxtor以及APT等廠商所組成serialata.org,推出了就硬碟而言的新技術規格,Serial ATA,它為串列介面,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希捷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准,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這也是硬體新近頒布的一種的標准。
在技術特點來看,不得不承認PATA硬碟在安裝、傳輸速率及功耗、抗震、雜訊等多方面都要遜於SATA硬碟。因為SATA硬碟它具有更快的外部介面傳輸速度,數據校驗措施更為完善,SATA 1.0規范規定的標准傳輸率可以達到150MB/S,這樣可以充分發揮Serial ATA介面的性能優勢,因為ATA100的理論數值是100MB/s,即便是ATA133也最高為133MB/s。另外在安裝上首先SATA的連接線非常方便,而且SATA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熱插拔。串列SATA方式通過更好的數據校驗方式,信號電壓低可以有效的減小各種干擾,從而大大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而且新式的SATA硬碟連接線也更加有利機箱內部的散熱。
SATA並非只有優點,在缺點上也是顯而易見,由於SATA規格還不十分成熟,這種類型的硬碟對外頻要求要比並行規格硬碟高,如果用戶有超頻的情況這時一定要注意,因為它就會常常出現找不到硬碟或數據損壞的情況。目前支持SATA 2.0的硬碟也已經推出,相信不久SATA 3.0也會出現在市場中,但並非標准越高就越好,就目前而言這種SATA2.0規范的硬碟主要還是針對伺服器和網路存儲應用,如普通消費者選擇SATA 1.0規范的硬碟產品足以
一般PATA的硬碟傳輸速度有:
Ultra-ATA33
Ultra-ATA66
Ultra-ATA100
Ultra-ATA133
SATA硬碟傳輸速度有:
Ultra-ATA150
Ⅶ SATA硬碟幾種模式
SATA硬碟一共有三種模式:
1,ide是為了兼容性,將sata模擬成ide模式(比較常用)。
2,raid是磁碟陣列模式,一般人不用。(一般需要安裝多個硬碟才能實現)。
3,ahci是真正的sata模式。(要想發揮硬碟性能,建議用此模式)。
拓展資料:
現在主板支持三種硬碟工作模式:NORMAL、LBA和LARGE模式。
1、NORMAL普通模式是最早的IDE方式。在此方式下對硬碟訪問時,BIOS和IDE控制器對參數不作任何轉換。
2、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定址模式。這種模式所管理的硬碟空間突破了528KB的瓶頸,可達8.4GB。在LBA模式下,設置的柱面、磁頭、扇區等參數並不是實際硬碟的物理參數。
3、LARGE大硬碟模式。當硬碟的柱面超過1024而又不為LBA支持時可採用此種模式。LARGE模式採取的方法是把柱面數除以2,把磁頭數乘以 2,其結果總容量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