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緩存的緩存映射
根據E的數值,高速緩存可以被分為不用的類,包括直接映射緩存,組相聯緩存和全相聯緩存。 在組相聯緩存里,E大於1,就是說一個組裡面有多個cacheline。E等於多少,就叫有多少路,所以叫E路組相聯。
組相聯的行匹配就要復雜一些了,因為要檢查多個行的標記位和有效位。如果最終找到了,還好。當然,找不到會從下一級存儲器中取出包含所需求數據的行來替換,但一個組裡面這么多行,替換哪個行。如果有一個空行,自然就是替換空行,如果沒有空行,那就引發了一些其他的替換策略了。除了剛才介紹過的隨機策略,還有最不常使用策略,最近最少使用策略。這些策略本身是需要一定開銷的,但要知道,不命中的開銷是很大的,所以為了保證命中率,採取一些相對復雜的策略是值得的。 所謂全相聯,就是由一個包含所有緩存行的組組成的緩存。由於只有一個組,所以組選擇特別簡單,此時地址就沒有組索引了,只有標記和偏移,也就是t部分和b部分。其他的步驟,行匹配和數據選擇,和組相聯原理是一樣的,只是規模大得多了。如果說上面關於這三種映射方法的描述非常抽象,為了能理解得更加透徹,把存儲器比作一家大超市,超市裡面的東西就是一個個位元組或者數據。為了讓好吃好玩受歡迎的東西能夠容易被看到,超市可以將這些東西集中在一塊放在一個專門的推薦櫃台中,這個櫃台就是緩存。如果僅僅是把這些貨物放在櫃台中即完事,那麼這種就是完全關聯的方式。
可是如果想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還得在這些推薦貨物中尋找,而且由於位置不定,甚至可能把整個推薦櫃台尋找個遍,這樣的效率無疑還是不高的。於是超市老總決定採用另一種方式,即將所有推薦貨物分為許多類別,如「果醬餅干」,「巧克力餅干」,「核桃牛奶」等,櫃台的每一層存放一種貨物。這就是直接關聯的訪問原理。這樣的好處是容易讓顧客有的放矢,尋找更快捷,更有效。
但這種方法還是有其缺點,那就是如果需要果醬餅乾的顧客很多,需要巧克力餅乾的顧客相對較少,顯然對果醬餅乾的需求量會遠多於對巧克力餅乾的需求量,可是放置兩種餅乾的空間是一樣大的,於是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存放的果醬餅乾的空間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數量,而巧克力餅乾的存放空間卻被閑置。為了克服這個弊病,老闆決定改進存貨方法:還是將貨物分類存放,不過分類方法有所變化,按「餅干」,「牛奶」,「果汁」等類別存貨,也就是說,無論是什麼餅干都能存入「 餅干」所用空間中,這種方法顯然提高了空間利用的充分性,讓存儲以及查找方法更有彈性。
❷ Java緩存問題 Ehcache 報錯,時間一長就報異常,讀資料庫是映射的資料庫表 高手進
第一個注釋掉,看是不是沖突,如果注釋掉第二個正常就是沖突,不是的話,就是路徑不對吧。
❸ win7下如何清除網路映射的緩存
win7下清除網路映射的緩存方法:
首先,點擊「開始菜單」,選擇「附件」,打開「系統工具」選項。
接下來,打開「磁碟清理程序」,然後選擇需要清理的磁碟,這里點擊「C盤」。
接下來,要選擇一些程序的臨時文件,以及軟體推薦進行清理的項目即可,然後點擊「確定」。
然後程序自動開始進行磁碟清理的操作,只需要等待即可,系統磁碟清理的過程比較緩慢,需要等待的時間較長。
清理IE緩存文件:
除了一些常見的磁碟緩存文件的清理,還需要進行IE緩存文件的清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首先,打開IE瀏覽器,選擇「Internet 選項」。
然後在IE選項中,會看到IE臨時文件的選項,然後點擊「刪除」。
在刪除選項中,按照軟體默認選擇推薦清理的項目即可,然後點擊「刪除」,最後IE瀏覽器會提醒已經成功清理IE緩存文件。
❹ Mysql緩存
mysql 開啟查詢緩存可以有兩種方法來開啟一種是使用set命令來進行開啟,另一種是直接修改my.ini文件來直接設置都是非常的簡單的哦。
開啟緩存,設置緩存大小,具體實施如下:
windows下是my.ini,linux下是my.cnf;
在配置文件的最後追加上:
需要重啟mysql生效;
b) 開啟緩存,兩種方式:
a)使用mysql命令:
如果報錯:
Query cache is disabled; restart the server with query_cache_type=1 to enable it,還是老老實實的該配置文件,然後重啟吧,原因如下:
查看是否設置成功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 查看是否設置成功:
當然如果你的數據表有更新怎麼辦,沒關系mysql默認會和這個表有關系的緩存刪掉,下次查詢的時候會直接讀表然後再緩存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以上的相關內容就是對mysql緩存查詢和設置的介紹,望你能有所收獲。
一般,我們會把 query_cache_type 設置為 ON,默認情況下應該是ON
query_cache_type有3個值 0代表關閉查詢緩存OFF,1代表開啟ON,2(DEMAND)代表當sql語句中有SQL_CACHE關鍵詞時才緩存,如:
這樣 當我們執行 select id,name from tableName; 這樣就會用到查詢緩存。
①在 query_cache_type 打開的情況下,如果你不想使用緩存,需要指明
select sql_no_cache id,name from tableName;
②當sql中用到mysql函數,也不會緩存
當然也可以禁用查詢緩存: mysql> set session query_cache_type=off;
上面的顯示,表示設置查詢緩存是可用的。
表示查詢緩存大小,也就是分配內存大小給查詢緩存,如果你分配大小為0,
那麼 第一步 和 第二步 起不到作用,還是沒有任何效果。
上面是 mysql6.0設置默認的,之前的版本好像默認是0的,那麼就要自己設置下。
設置
這里是設置1M左右,900多K。
再次查看下:
顯示我們設置新的大小,表示設置成功。
例如: 如果查詢結果很大, 也緩存????這個明顯是不可能的。
MySql 可以設置一個最大的緩存值,當你查詢緩存數結果數據超過這個值就不會
進行緩存。預設為1M,也就是超過了1M查詢結果就不會緩存。
這個是默認的數值,如果需要修改,就像設置緩存大小一樣設置,使用set
重新指定大小。
好了,通過4個步驟就可以 打開了查詢緩存,具體值的大小和查詢的方式 這個因不同
的情況來指定了。
mysql查詢緩存相關變數
MySQL 提供了一系列的 Global Status 來記錄 Query Cache 的當前狀態,具體如下:
Qcache_free_blocks:目前還處於空閑狀態的 Query Cache 中內存 Block 數目
Qcache_free_memory:目前還處於空閑狀態的 Query Cache 內存總量
Qcache_hits:Query Cache 命中次數
Qcache_inserts:向 Query Cache 中插入新的 Query Cache 的次數,也就是沒有命中的次數
Qcache_lowmem_prunes:當 Query Cache 內存容量不夠,需要從中刪除老的 Query Cache 以給新的 Cache 對象使用的次數
Qcache_not_cached:沒有被 Cache 的 SQL 數,包括無法被 Cache 的 SQL 以及由於 query_cache_type 設置的不會被 Cache 的 SQL
Qcache_queries_in_cache:目前在 Query Cache 中的 SQL 數量
Qcache_total_blocks:Query Cache 中總的 Block 數量
檢查是否從查詢緩存中受益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檢查緩存命中率
當伺服器收到SELECT 語句的時候,Qcache_hits 和Com_select 這兩個變數會根據查詢緩存
的情況進行遞增
查詢緩存命中率的計算公式是:Qcache_hits/(Qcache_hits + Com_select)。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的配置是一柄」雙刃劍」,默認是4KB,設置值大對大數據查詢有好處,但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 查詢,就容易造成內存碎片和浪費。
查詢緩存碎片率 = Qcache_free_blocks / Qcache_total_blocks * 100%
如果查詢緩存碎片率超過20%,可以用FLUSH QUERY CACHE整理緩存碎片,或者試試減小query_cache_min_res_unit,如果你的查詢都是小數據量的話。
查詢緩存利用率 = (query_cache_size - Qcache_free_memory) / query_cache_size * 100%
查詢緩存利用率在25%以下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設置的過大,可適當減小;查詢緩存利用率在80%以上而且 Qcache_lowmem_prunes > 50的話說明query_cache_size可能有點小,要不就是碎片太多。
查詢緩存命中率 = (Qcache_hits - Qcache_inserts) / Qcache_hits * 100%
示例伺服器 查詢緩存碎片率 = 20.46%,查詢緩存利用率 = 62.26%,查詢緩存命中率 = 1.94%,命中率很差,可能寫操作比較頻繁吧,而且可能有些碎片。
查詢緩存可以看做是SQL文本和查詢結果的映射。如果第二次查詢的SQL和第一次查詢的SQL完全相同(注意必須是完全相同,即使多一個空格或者大小寫不同都認為不同)且開啟了查詢緩存,那麼第二次查詢就直接從查詢緩存中取結果,可以通過下面的SQL來查看緩存命中次數(是個累加值):
另外即使完全相同的SQL,如果使用不同的字元集、不同的協議等也會被認為是不同的查詢而分別進行緩存。
在表的結構或數據發生改變時,查詢緩存中的數據不再有效。有這些INSERT、UPDATE、 DELETE、TRUNCATE、ALTER TABLE、DROP TABLE或DROP DATABASE會導致緩存數據失效。所以查詢緩存適合有大量相同查詢的應用,不適合有大量數據更新的應用。
可以使用下面三個SQL來清理查詢緩存:
1、FLUSH QUERY CACHE; // 清理查詢緩存內存碎片。
2、RESET QUERY CACHE; // 從查詢緩存中移出所有查詢。
3、FLUSH TABLES; //關閉所有打開的表,同時該操作將會清空查詢緩存中的內容。
Query Cache是MySQL Server層的一個非常好的特性,對於小數據集或訪問量非常集中的應用場景,有非常好的性能提升,但是Query Cache引入了一些新的問題,而且大部分場景下比較雞肋,官方打算棄用了
參考:
https://www.cnblogs.com/wangzhuxing/p/5223881.html
https://www.cnblogs.com/lixiuran/archive/2014/03/08/3588654.html
❺ 資料庫緩存機制是什麼緩存是如何作用資料庫
緩存的介質一般是內存,所以讀寫速度很快。但如果緩存中存放的數據量非常大時,也會用硬碟作為緩存介質。緩存的實現不僅僅要考慮存儲的介質,還要考慮到管理緩存的並發訪問和緩存數據的生命周期。
❻ mybatis的緩存有幾種
1、一級緩存
MyBatis默認開啟了一級緩存,一級緩存是在SqlSession 層面進行緩存的。即,同一個SqlSession ,多次調用同一個Mapper和同一個方法的同一個參數,只會進行一次資料庫查詢,然後把數據緩存到緩沖中,以後直接先從緩存中取出數據,不會直接去查資料庫。
但是不同的SqlSession對象,因為不用的SqlSession都是相互隔離的,所以相同的Mapper、參數和方法,他還是會再次發送到SQL到資料庫去執行,返回結果。
2、二級緩存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需要開啟二級緩存,是的緩存zaiSqlSessionFactory層面給各個SqlSession 對象共享。默認二級緩存是不開啟的,需要手動進行配置。
<cache/>
如果這樣配置的話,很多其他的配置就會被默認進行,如:
映射文件所有的select 語句會被緩存
映射文件的所有的insert、update和delete語句會刷新緩存
緩存會使用默認的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原則)的演算法來回收緩存空間
根據時間表,比如No Flush Interval,(CNFI,沒有刷新間隔),緩存不會以任何時間順序來刷新
緩存會存儲列表集合或對象(無論查詢方法返回什麼)的1024個引用
緩存會被視為是read/write(可讀/可寫)的緩存,意味著對象檢索不是共享的,而且可以很安全的被調用者修改,不幹擾其他調用者或縣城所作的潛在修改
- <cache eviction="LRU" flushInterval="100000" size="1024" readOnly="true"/>
eviction:緩存回收策略
- LRU:最少使用原則,移除最長時間不使用的對象
- FIFO:先進先出原則,按照對象進入緩存順序進行回收
- SOFT:軟引用,移除基於垃圾回收器狀態和軟引用規則的對象
- WEAK:弱引用,更積極的移除移除基於垃圾回收器狀態和弱引用規則的對象flushInterval:刷新時間間隔,單位為毫秒,這里配置的100毫秒。如果不配置,那麼只有在進行資料庫修改操作才會被動刷新緩存區
size:引用額數目,代表緩存最多可以存儲的對象個數
readOnly:是否只讀,如果為true,則所有相同的sql語句返回的是同一個對象(有助於提高性能,但並發操作同一條數據時,可能不安全),如果設置為false,則相同的sql,後面訪問的是cache的clone副本。
useCache配置
如果一條語句每次都需要最新的數據,就意味著每次都需要從資料庫中查詢數據,可以把這個屬性設置為false,如:
- <select id="selectAll" resultMap="BaseResultMap" useCache="false">
刷新緩存(就是清空緩存)
二級緩存默認會在insert、update、delete操作後刷新緩存,可以手動配置不更新緩存,如下:
- <update id="updateById" parameterType="User" flushCache="false" />
可以在開啟二級緩存時候,手動配置一些屬性
各個屬性意義如下:
可以在Mapper的具體方法下設置對二級緩存的訪問意願:
3、自定義緩存
自定義緩存對象,該對象必須實現 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 介面
每次查詢資料庫前,MyBatis都會先在緩存中查找是否有該緩存對象。只有當調用了commit() 方法,MyBatis才會往緩存中寫入數據,數據記錄的鍵為數字編號+Mapper名+方法名+SQL語句+參數格式,值為返回的對象值。
❼ 資料庫緩存機制是什麼就是緩存是如何作用資料庫的越詳細越好。要對的。
緩存的介質一般是內存,所以讀寫速度很快。但如果緩存中存放的數據量非常大時,也會用硬碟作為緩存介質。緩存的實現不僅僅要考慮存儲的介質,還要考慮到管理緩存的並發訪問和緩存數據的生命周期。
❽ 緩存與主存的直接映射怎樣簡單理解
Cache與主存之間可採取多種地址映射方式,直接映射方式是其中的一種。在這種映射方式下,主存中的每一頁只能復制到某一固定的Cache頁中。由於Cache塊(頁)的大小為16B,而Cache容量為16KB。因此,此Cache可分為1024頁。可以看到,Cache的頁內地址只需4位即可表示;而Cache的頁號需用10位二進制數來表示;在映射時,是將主存地址直接復制,現主存地址為1234E8F8(十六進制),則最低4位為Cache的頁內地址,即1000,中間10位為Cache的頁號,即1010001111。Cache的容量為16KB決定用這14位編碼即可表示。題中所需求的Cache的地址為10100011111000。
❾ Java中怎麼把資料庫中的表做成定時任務,存入緩存,減輕頻繁直查資料庫時,資料庫的壓力
根據你的想法,建議將兩種方式整合下,建議如下設置:
接根據業務層的需要,把頻繁使用的多個表數據進行整合,並利用視圖的方式進行訪問,這樣既能減少數據表的壓力,也能保持數據的准確性;
根據向系統設定場景,將經常使用到的數據存放在緩存中,緩存建議使用radis等非關系型資料庫;
根據數據量確定,數據量比較大的,可以使用中間表等方式,如果數據量小而多的,放在緩存中最好,提高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