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物理替換硬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物理替換硬碟

發布時間: 2023-02-28 09:24:47

⑴ 雙硬碟物理切換

有的,一般單位保密計算機都採用物理隔離卡做內外網,那個卡插到PCI或PCIE插槽上,上面有內外網網卡卡介面和硬碟介面,有的是通過開關切換,有的通過電腦開機選擇,這種卡效果是在BIOS里都不會看到另一個硬碟,估計採取的是斷電的方式,能夠實現物理隔離,是通過國家保密局認證的,淘寶就有賣的,搜索寶貝「物理隔離卡」就能找到,大概100-200元。

⑵ 怎樣更換硬碟陣中正在運行的硬碟

看來是伺服器級別的,在磁碟陣列中更換的話一般是可以直接更換壞掉的那個磁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關注RAID(磁碟陣列)。

RAID的英文全稱為: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翻譯成中文即為獨立磁碟冗餘陣列,或簡稱磁碟陣列。由美國加州大學在1987年開發成功。

RAID的初衷主要是為大型伺服器提供高端的存儲功能和冗餘的數據安全。 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RAID是一種把多塊獨立的硬碟(物理硬碟)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個硬碟組(邏輯硬碟),從而提供比單個硬碟更高的存儲性能和提供數據冗餘的技術。組成磁碟陣列的不同方式成為RAID級別(RAID Levels)。在用戶看起來,組成的磁碟組就像是一個硬碟,用戶可以對它進行分區,格式化等等。總之,對磁碟陣列的操作與單個硬碟一模一樣。不同的是,磁碟陣列的存儲性能要比單個硬碟高很多,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較為完備的相互校檢/恢復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鏡象備份,從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統的容錯度,提高了系統的穩定冗餘性,這也是Rendant一詞的由來。

不過,所有的RAID系統最大的優點則是「熱交換」能力:用戶可以取出一個存在缺陷的驅動器,並插入一個新的予以更換。對大多數類型的RAID來說,可以利用鏡像或奇偶信息來從剩餘的驅動器重建數據不必中斷伺服器或系統,就可以自動重建某個出現故障的磁碟上的數據。這一點,對伺服器用戶以及其他高要求的用戶是至關重要的。

數據冗餘的功能指的是:在用戶數據一旦發生損壞後,利用冗餘信息可以使損壞數據得以恢復,從而保障了用戶數據的安全性。

RAID以前一直是SCSI領域獨有的產品,因為它當時的技術與成本也限制了其在低端市場的發展。今天,隨著RAID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廠商的不斷努力,我們已經能夠享受到相對成本低廉的多的IDE-RAID系統,雖然穩定與可靠性還不能與SCSI-RAID相比,但它相對於單個硬碟的性能優勢對廣大玩家是一個不小的誘惑。隨著相關設備的擁有成本和使用成本不斷下降,這項技術也已獲得一般電腦用戶的青睞。

RAID技術是一種工業標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各主要RAID級別做一個大致的了解。

RAID 0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中譯為集帶工作方式。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系統傳輸來的數據,經過RAID控制器通常是平均分配到幾個磁碟中,而這一切對於系統來說是完全不用干預的,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我們可以這樣簡單的認為:N個硬碟是一個容量為N個硬碟容量之和的「大」硬碟。RAID0的主要工作目的是獲得更大的「單個」磁碟容量。另一方面就是多個硬碟同時讀取,從而獲得更高的存取速度。例如一個由兩個硬碟組成的Raid系統中,系統向兩個磁碟組成的邏輯硬碟(RADI 0 磁碟組)發出的I/O數據請求被轉化為2項操作,其中的每一項操作都對應於一塊物理硬碟。通過建立RAID 0,原先順序的數據請求被分散到所有的兩塊硬碟中同時執行。從理論上講,兩塊硬碟的並行操作使同一時間內磁碟讀寫速度提升了2倍。雖然由於匯流排帶寬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實際的提升速率肯定會低於理論值。但是,大量數據並行傳輸與串列傳輸比較,提速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RAID 0最大的缺點是不提供數據冗餘,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構成陣列的任何一塊硬碟的損壞都將帶來災難性的數據損失。

RAID 0具有的特點,使其不適用於關鍵任務環境,但是,它卻非常適合於特別適用於對性能要求較高的視頻生產和編輯或圖像編輯領域。對個人用戶,RAID 0也是提高硬碟存儲性能的絕佳選擇。

RAID 1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中譯為鏡像方式。這種工作方式的出現完全是為了數據安全考慮的,因為在整個鏡像的過程中,只有一半的磁碟容量是有效的,因為另一半用來存放同這一半完全一樣的數據,也就是數據的冗餘了。同RAID0相比,它是另一個極端。RAID0首要考慮的是磁碟的速度和容量,忽略安全;而RAID1首要考慮的是數據的安全性,容量可以減半、速度可以不變。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當讀取數據時,系統先從RAID 0的源盤讀取數據,如果讀取數據成功,則系統不去管備份盤上的數據;如果讀取源盤數據失敗,則系統自動轉而讀取備份盤上的數據,不會造成用戶工作任務的中斷。當然,我們應當及時地更換損壞的硬碟並利用備份數據重新建立Mirror,避免備份盤在發生損壞時,造成不可挽回的數據損失。 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Mirror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RAID 0+1

正如其名字一樣RAID 0+1是RAID 0和RAID 1的組合形式,也稱為RAID 10。它的出現就是為了達到既高速又安全目的, RAID10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兩個分別由多個磁碟組成的 RAID0陣列再進行鏡像;其實反過來理解也沒有錯。

以四個磁碟組成的RAID 0+1為例,RAID 0+1是存儲性能和數據安全兼顧的方案。它在提供與RAID 1一樣的數據安全保障的同時,也提供了與RAID 0近似的存儲性能。

由於RAID 0+1也通過數據的100%備份提供數據安全保障,因此RAID 0+1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與RAID 1相同,存儲成本高。

構建RAID 0+1陣列的成本投入大,數據空間利用率低。不是種經濟高效的磁碟陣列解決方案。但特別適用於既有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的領域,如銀行、金融、商業超市、政府各種檔案管理等。

RAID 3

RAID 3 採用的是一種較為簡單的校驗實現方式。將數據做XOR 運算,產生Parity Data後,在將數據和Parity Data以並行存取模式寫入一個專門的存放所有校驗數據的磁碟中,而在剩餘的磁碟中創建帶區集分散數據的讀寫操作。因此具備並行存取模式的優點和缺點。RAID 3所存在的最大一個不足同時也是導致RAID 3很少被人們採用的原因就是校驗盤很容易成為整個系統的瓶頸。我們已經知道RAID 3會把數據的寫入操作分散到多個磁碟上進行,然而不管是向哪一個數據盤寫入數據,都需要同時重寫校驗盤中的相關信息。因此,對於那些經常需要執行大量寫入操作的應用來說,校驗盤的負載將會很大,無法滿足程序的運行速度,從而導致整個RAID系統性能的下降。RAID 3的並行存取模式,需要RAID 控制器特別功能的支持,才能達到磁碟驅動器同步控制,而且上述寫入性能的優點,以目前的Caching 技術,都可以將其取而代之,因此一般認為RAID 3的應用,將逐漸淡出市場。

RAID 4

RAID 4 是採取獨立存取模式,它的每一筆傳輸[Strip]資料較長,而且可以執行Overlapped I/O,因此其讀取的性能很好。但是由於使用單一專屬的Parity Disk 來存放Parity Data,因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就會造成系統很大的瓶頸。RAID 4在商業應用中很少使用.

RAID 5

RAID 5 是一種存儲性能、數據安全和存儲成本兼顧的存儲解決方案。

RAID 5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RAID技術。各塊獨立硬碟進行條帶化分割,相同的條帶區進行奇偶校驗(異或運算),校驗數據平均分布在每塊硬碟上。以n塊硬碟構建的RAID 5陣列可以有n-1塊硬碟的容量,存儲空間利用率非常高。RAID 5不對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而是把數據和相對應的奇偶校驗信息存儲到組成RAID5的各個磁碟上,並且奇偶校驗信息和相對應的數據分別存儲於不同的磁碟上。當RAID5的任何一塊硬碟上的數據丟失,均可以通過校驗數據推算出來它和RAI D 3最大的區別在於校驗數據是否平均分布到各塊硬碟上。RAID 5具有數據安全、讀寫速度快,空間利用率高等優點,應用非常廣泛,但不足之處是如果1塊硬碟出現故障以後,整個系統的性能將大大降低。RAID 5可以為系統提供數據安全保障,但保障程度要比Mirror低而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Mirror高。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數據讀取速度,只是多了一個奇偶校驗信息,寫入數據的速度比對單個磁碟進行寫入操作稍慢。同時由於多個數據對應一個奇偶校驗信息,RAID 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儲成本相對較低。

RAID 5模式適合多人多任務的存取頻繁,數據量不是很大的環境,例如企業檔案伺服器、WEB 伺服器、在線交易系統、電子商務等等。

RAID 6

RAID 6 與RAID 5相比,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但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RAID 6 的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復雜的實施使得RAID 6很少使用。

⑶ 固態硬碟修復方法

SSD故障類型

SSD固態硬碟大家肯定都已非常熟悉,總的來說SSD故障主要有物理故障和固件故障兩大類。

物理故障包括:介面破壞、電路破壞、異常發熱,造成數據丟失的原因包括電路板變形、電路斷裂、晶元組異常高溫等。固件故障主要指:固化在硬體上的軟體發生了損壞,包括有壞塊、讀錯誤、模塊丟失、邏輯壞道和校驗出錯等。SSD修復的方法主要有:固件修復、晶元數據重組、介面轉換、物理替換的等方法。針對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技術方案。

針對不同故障的數據修復方法

針對不同的SSD故障,可採取以下不同的修復方案:1、針對無法通過固件修復和替換法處理的固態硬碟。可以採取晶元拆卸,編程器讀取的方案處理。

1)在取晶元讀取之前首先要清楚的了解是否支持本晶元存儲的數據重組;

2)確認支持數據重組後,首先塗抹助焊劑在晶元周圍;

3)然後使用熱風槍,將溫度調整到拆卸適宜溫度220度左右,對晶元進行吹焊;

4)將吹焊的晶元放入編程器進行數據讀取;

5)使用專業的數據重組設備對晶元提取數據進行布局分析,進行邏輯數據重組;

6)最後,提取重組後的邏輯數據。

2、針對出現壞塊、讀錯誤、模塊無法訪問、狀態異常和狀態丟失的固態硬碟,採取固件修復的方案處理。

1)首先使用專業設備讀取固態硬碟系統和晶元信息,獲取主要信息包括晶元個數、通道個數、通道塊數、塊大小、頁大小等參數;

2)通過獲取的參數信息,在晶元的各個通道內掃描服務區;

3)從獲取的服務區中過濾重要的固件信息;

4)從重要的固件中提取新的解碼表;

5)通過新的解碼表,進行邏輯數據鏡像提取。

3、針對復雜多樣的固態硬碟介面。

1)先從內部了解它們使用的協議和外部介面形態,目前主要的固態硬碟介面有7個大類;

2)需要注意它們採用的是什麼協議,採用這種協議的數據傳輸走的什麼通道傳輸;

3)AHCI協議走的SATA匯流排,就需要使用對應的SATA轉接介面;

4)如果是NVME協議走的PCI-E匯流排或者AHCI協議走的PCI-E匯流排,都需要使用對應的PCI-E轉接卡轉接;

5)對於U.2介面的硬碟,我們需要提前准備高配硬體通過專門主板介面轉接訪問固態硬碟數據。

4、針對介面破壞和元件損壞且存儲顆粒不多的固態硬碟,可以採取物理替換的方式,因為雖然介面破壞和元件損壞但是主控晶元和存儲顆粒是好的。

1)首先介面破壞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原電路板型號准備一個型號和電路板號一致的空板子;

2)使用助焊劑和熱風槍將主控晶元和存儲晶元一起吹下;

3)將主控晶元和存儲晶元逐一焊接到新的電路板上;

4)等待溫度冷卻,使用萬用表測量主控和存儲是否短路;

5)連接設備讀取固態硬碟數據即可;

6)針對元件損壞的情況,采購同型號電路板直接摘取完好元件使用熱風槍和電烙鐵更換即可。5、針對電路劃傷的固態硬碟,可以採取電路還原的方式處理,一定程度上的劃傷和破壞可以將電路還原。

1)首先准備好敷銅線、錫線和電烙鐵;

2)在放大鏡的幫助下重新在電路劃傷處放入長度合適的敷銅線;

3)使用錫線和電烙鐵將敷銅線兩端連接回原始電路上;

4)逐一還原各處其他有錫點脫落的地方;

5)用萬用表測量電路通路和主要的晶元數據通道;

6)連接設備讀取固態硬碟數據即可。

⑷ thinkpad e460 可以加固態硬碟嗎

這個型號筆記本可以加裝固態硬碟。


聯想Thinkpad E460筆記本配置了六代I5 6200U低壓版雙核CPU,硬碟標配有兩種,一種是搭配了192GB容量的三星CM871固態硬碟,一種是標配500G或者1TB 5400轉筆記本機械硬碟。


如果你筆記本是普通機械硬碟改換固態硬碟,可以買一個普通sata3.0介面固態硬碟更換上,更換方法:

  1. 打開筆記本底部的硬碟倉蓋板,露出硬碟,取下機械硬碟硬碟。



  2. 把買到的sata介面固態硬碟,接到在圖片sata3.0介面上,替換掉舊的機械硬碟位置。

  3. 合上硬碟倉蓋。

    物理替換安裝固態硬碟就安裝完成了。


⑸ 急啊!固態硬碟用轉換線連接電腦後顯示沒有初始化,這樣怎麼導出裡面的文件呢

這種情況要麼是連接線的問題,要麼是固態硬碟自身問題,換條轉接線試試,最好直接連接到機箱中的硬碟位置就行文件導出,外置的出現問題也不少見。

⑹ 固態硬碟修復方法

SSD故障類型

SSD固態硬碟大家肯定都已非常熟悉,總的來說SSD故障主要有物理故障和固件故障兩大類。

物理故障包括:介面破壞、電路破壞、異常發熱,造成數據丟失的原因包括電路板變形、電路斷裂、晶元組異常高溫等。固件故障主要指:固化在硬體上的軟體發生了損壞,包括有壞塊、讀錯誤、模塊丟失、邏輯壞道和校驗出錯等。SSD修復的方法主要有:固件修復、晶元數據重組、介面轉換、物理替換的等方法。針對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技術方案。

針對不同故障的數據修復方法

針對不同的SSD故障,可採取以下不同的修復方案:1、針對無法通過固件修復和替換法處理的固態硬碟。可以採取晶元拆卸,編程器讀取的方案處理。

1)在取晶元讀取之前首先要清楚的了解是否支持本晶元存儲的數據重組;

2)確認支持數據重組後,首先塗抹助焊劑在晶元周圍;

3)然後使用熱風槍,將溫度調整到拆卸適宜溫度220度左右,對晶元進行吹焊;

4)將吹焊的晶元放入編程器進行數據讀取;

5)使用專業的數據重組設備對晶元提取數據進行布局分析,進行邏輯數據重組;

6)最後,提取重組後的邏輯數據。

2、針對出現壞塊、讀錯誤、模塊無法訪問、狀態異常和狀態丟失的固態硬碟,採取固件修復的方案處理。

1)首先使用專業設備讀取固態硬碟系統和晶元信息,獲取主要信息包括晶元個數、通道個數、通道塊數、塊大小、頁大小等參數;

2)通過獲取的參數信息,在晶元的各個通道內掃描服務區;

3)從獲取的服務區中過濾重要的固件信息;

4)從重要的固件中提取新的解碼表;

5)通過新的解碼表,進行邏輯數據鏡像提取。

3、針對復雜多樣的固態硬碟介面。

1)先從內部了解它們使用的協議和外部介面形態,目前主要的固態硬碟介面有7個大類;

2)需要注意它們採用的是什麼協議,採用這種協議的數據傳輸走的什麼通道傳輸;

3)AHCI協議走的SATA匯流排,就需要使用對應的SATA轉接介面;

4)如果是NVME協議走的PCI-E匯流排或者AHCI協議走的PCI-E匯流排,都需要使用對應的PCI-E轉接卡轉接;

5)對於U.2介面的硬碟,我們需要提前准備高配硬體通過專門主板介面轉接訪問固態硬碟數據。

4、針對介面破壞和元件損壞且存儲顆粒不多的固態硬碟,可以採取物理替換的方式,因為雖然介面破壞和元件損壞但是主控晶元和存儲顆粒是好的。

1)首先介面破壞的情況下需要根據原電路板型號准備一個型號和電路板號一致的空板子;

2)使用助焊劑和熱風槍將主控晶元和存儲晶元一起吹下;

3)將主控晶元和存儲晶元逐一焊接到新的電路板上;

4)等待溫度冷卻,使用萬用表測量主控和存儲是否短路;

5)連接設備讀取固態硬碟數據即可;

6)針對元件損壞的情況,采購同型號電路板直接摘取完好元件使用熱風槍和電烙鐵更換即可。5、針對電路劃傷的固態硬碟,可以採取電路還原的方式處理,一定程度上的劃傷和破壞可以將電路還原。

1)首先准備好敷銅線、錫線和電烙鐵;

2)在放大鏡的幫助下重新在電路劃傷處放入長度合適的敷銅線;

3)使用錫線和電烙鐵將敷銅線兩端連接回原始電路上;

4)逐一還原各處其他有錫點脫落的地方;

5)用萬用表測量電路通路和主要的晶元數據通道;

6)連接設備讀取固態硬碟數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