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緩存機技術服務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緩存機技術服務

發布時間: 2023-02-28 18:31:15

Ⅰ 方案:因目前web伺服器的訪問量過大一台伺服器無法滿足需求

你錯了,訪問伺服器的速度直接關繫到
影響用戶的訪問速度,主要是由於從伺服器的帶寬能力。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網路速度不斷提高骨幹網帶寬的不斷擴大,用戶將越來越大。網路速度的影響將集中於在接入距離和伺服器的負載承受能力的主要瓶頸。電子商務,貿易,內容供應商(ICP),門戶網站,大型機構和私人網路,網路託管服務提供商,為網站訪問量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和用戶的期望,不斷提高網站的響應速度,單擊「載入」所需的量,以提供更快的訪問速度和承受較大負荷,這些是取決於Web伺服器上的基礎結構,有必要不斷擴大。

的Cache緩存伺服器技術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來解決接入距離和提高源伺服器的容量,而且還經濟,簡便,快速的實施方案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到鏡像伺服器。面對訪問量的增加速度和用戶的要求越來越高,延長伺服器的當然是一個基本的解決方案,延長伺服器的操作和維護也帶來了大量的運營成本,利用高速緩存伺服器,您可以減少網站的伺服器中的內容傳遞的負載,並提高用戶的響應的速度,這是由於設計的Web伺服器的設計和更高效的高速緩存伺服器的性能。 Netshine ICS緩存伺服器,最大處理能力可達到約95%的整個網站的頁面訪問量,減輕伺服器的壓力,並提高網站的性能和可伸縮性。緩存安裝的網路伺服器前結束,直接作為一個「前端」接受用戶的要求,Web伺服器,並可以自動同步更新,免維護,所以只要你保持良好的源伺服器作為集中的網站一個復制。

的緩存部署圖如下:<a href="http://www.chinaitbank.com/ads/other/20060217154049889.gif" http://www.chinaitbank.com /廣告/ other/20060217154049889.gif中

增加了50%-80%的網路響應速度,可擴展到10倍提高負載能力的Web訪問的網路用戶使用Cache伺服器,你不需要Web伺服器,由於響應速度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吸引更多的忠實客戶,業務量也已開發,並顯著節省投資和運行維護成本,系統變得可擴展。

Cache伺服器,加快Web伺服器,根據安裝位置和使用下列用途:

加速單一的Web伺服器,最簡單的方法是緩存橋梁系列與Web伺服器,訪問伺服器的流量會自動處理由高速緩存,緩存提供給消費者的流量最大為95%。

緩存可以部署在前端的Web伺服器或異地的虛擬主機模式,域名,IP地址解析緩存緩存是相當於到Web伺服器。一些政府企業,Web伺服器是不是在IDC,並放置在機房內部,Web伺服器置於防火牆內的伺服器放置在防火牆之外,緩存,緩存伺服器作為一個Web主機,增加安全性,但也提高了響應速度。緩存安全級別相對想出了很多的Web伺服器,可以抵禦DoS攻擊,用戶的訪問到源伺服器的隔離,有效地提高了安全性,以確保正常運轉的關鍵地點。

3。 IDC緩存做,以加快服務,加快多個Web伺服器,緩存部署在IDC機房,一般通過層4個開關透明截取交通,Web伺服器緩存提供的內容,涵蓋了95%的訪問量,提高反應率的50%-80%。

4異地智能鏡像高速緩存伺服器是相當於場外鏡像伺服器自動同步與源伺服器上,免維護,使用Cache伺服器分配一個主機名,URL解析緩存在主站點上引導用戶最近訪問靠近用戶的邊緣周圍的鏡像站點,標志著將得到更快的響應。

5智能CDN網路,緩存部署和遠程鏡像放置在遠程多個緩存DNS全局負載均衡調度的每個節點,透明引導用戶到最近的訪問,由於中央派遣衛生,交通這樣做,網路響應速度支票緩存更加智能化,以確保流量均勻分配更高的響應速度和高可用性。

摘要:緩存Web伺服器加速度模式,接近接近客戶發展到Web伺服器。部署高速緩存伺服器的Web伺服器在同一房間內,降低伺服器負載,並提高響應速度的高速緩存的高速性能,部署在不同的地方加速,帶寬,距離,提升伺服器能力的三個方面改善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是由客觀條件的限制。

Ⅱ 什麼是Java緩存技術Cache

java緩存技術

一、什麼是緩存

1、Cache是高速緩沖存儲器 一種特殊的存儲器子系統,其中復制了頻繁使用的數據以利於快速訪問

2、凡是位於速度相差較大的兩種硬體/軟體之間的,用於協調兩者數據傳輸速度差異的結構,均可稱之為 Cache

二、緩存的分類

1、基於web應用的系統架構圖

2、在系統架構的不同層級之間,為了加快訪問速度,都可以存在緩存

操作系統磁碟緩存->減少磁碟機械操作

資料庫緩存->減少文件系統I/O

應用程序緩存->減少對資料庫的查詢

Web伺服器緩存->減少應用伺服器請求

客戶端瀏覽器緩存->減少對網站的訪問。

Ⅲ 常用的緩存技術

第一章 常用的緩存技術
1、常見的兩種緩存

本地緩存:不需要序列化,速度快,緩存的數量與大小受限於本機內存
分布式緩存:需要序列化,速度相較於本地緩存較慢,但是理論上緩存的數量與大小無限(因為緩存機器可以不斷擴展)
2、本地緩存

Google guava cache:當下最好用的本地緩存
Ehcache:spring默認集成的一個緩存,以spring cache的底層緩存實現類形式去操作緩存的話,非常方便,但是欠缺靈活,如果想要靈活使用,還是要單獨使用Ehcache
Oscache:最經典簡單的頁面緩存
3、分布式緩存

memcached:分布式緩存的標配
Redis:新一代的分布式緩存,有替代memcached的趨勢
3.1、memcached

經典的一致性hash演算法
基於slab的內存模型有效防止內存碎片的產生(但同時也需要估計好啟動參數,否則會浪費很多的內存)
集群中機器之間互不通信(相較於Jboss cache等集群中機器之間的相互通信的緩存,速度更快<--因為少了同步更新緩存的開銷,且更適合於大型分布式系統中使用)
使用方便(這一點是相較於Redis在構建客戶端的時候而言的,盡管redis的使用也不困難)
很專一(專做緩存,這一點也是相較於Redis而言的)
3.2、Redis

可以存儲復雜的數據結構(5種)
strings-->即簡單的key-value,就是memcached可以存儲的唯一的一種形式,接下來的四種是memcached不能直接存儲的四種格式(當然理論上可以先將下面的一些數據結構中的東西封裝成對象,然後存入memcached,但是不推薦將大對象存入memcached,因為memcached的單一value的最大存儲為1M,可能即使採用了壓縮演算法也不夠,即使夠,可能存取的效率也不高,而redis的value最大為1G)
hashs-->看做hashTable
lists-->看做LinkedList
sets-->看做hashSet,事實上底層是一個hashTable
sorted sets-->底層是一個skipList
有兩種方式可以對緩存數據進行持久化
RDB
AOF
事件調度
發布訂閱等
4、集成緩存

專指spring cache,spring cache自己繼承了ehcache作為了緩存的實現類,我們也可以使用guava cache、memcached、redis自己來實現spring cache的底層。當然,spring cache可以根據實現類來將緩存存在本地還是存在遠程機器上。

5、頁面緩存

在使用jsp的時候,我們會將一些復雜的頁面使用Oscache進行頁面緩存,使用非常簡單,就是幾個標簽的事兒;但是,現在一般的企業,前台都會使用velocity、freemaker這兩種模板引擎,本身速度就已經很快了,頁面緩存使用的也就很少了。

總結: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通常會使用guava cache做本地緩存+redis做分布式緩存+spring cache就集成緩存(底層使用redis來實現)的形式
guava cache使用在更快的獲取緩存數據,同時緩存的數據量並不大的情況
spring cache集成緩存是為了簡單便捷的去使用緩存(以註解的方式即可),使用redis做其實現類是為了可以存更多的數據在機器上
redis緩存單獨使用是為了彌補spring cache集成緩存的不靈活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需要使用分布式緩存,那麼首先redis是必選的,因為在實際開發中,我們會緩存各種各樣的數據類型,在使用了redis的同時,memcached就完全可以舍棄了,但是現在還有很多公司在同時使用memcached和redis兩種緩存。

Ⅳ 想了解緩存的概念

緩存
緩存就是指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它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因此速度極快,所以又被稱為高速緩存。與處理器相關的緩存一般分為兩種——L1緩存,也稱內部緩存;和L2緩存,也稱外部緩存。例如Pentium4「Willamette」內核產品採用了423的針腳架構,具備400MHz的前端匯流排,擁有256KB全速二級緩存,8KB一級追蹤緩存,SSE2指令集。
內部緩存(L1 Cache)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L1緩存越大,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L2緩存和內存間交換數據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L1緩存的容量單位一般為KB。
外部緩存(L2 Cache)
CPU外部的高速緩存,外部緩存成本昂貴,所以Pentium 4 Willamette核心為外部緩存256K,但同樣核心的賽揚4代只有128K。

硬碟緩存越高,讀取速度越快

Ⅳ linux怎麼配置dns緩存伺服器和主從伺服器

BIND安裝

軟體下載地址:http://www.isc.org/software/bind,目前最新版本是BIND 9.8.1-P1。
安裝依賴:

yum -y install gcc openssl-devel

開始安裝bind.

wget ftp://ftp.isc.org/isc/bind9/9.8.1-P1/bind-9.8.1-P1.tar.gz
tar xzf bind-9.8.1-P1.tar.gz
cd bind-9.8.1-P1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bind
make && make install

執行完成後,bind已經安裝到了/usr/local/bind目錄。

配置主dns伺服器

配置bind主要是兩種文件,一是主配置文件named.conf,二是區域文件zone(包括正解析,反解析)。
在下面的配置中,我們的主dns伺服器是ns1.qbtop.com 23.19.81.191,從dns伺服器是ns2.qbtop.com 23.19.81.194(這兩個dns都已經在godaddy注冊好了)。
下面操作僅在主dns伺服器23.19.81.191執行。

主配置文件named.conf

首先執行rndc-confgen -a生成/etc/rndc.key密鑰文件。

/usr/local/bind/sbin/rndc-confgen -a

vi /usr/local/bind/etc/named.conf

寫入如下內容:

include "/usr/local/bind/etc/rndc.key";
controls { inet 127.0.0.1 port 953 allow { 127.0.0.1; } keys { "rndckey"; }; };
logging {
channel default_syslog { syslog local2; severity notice; };
channel audit_log { file "/var/log/bind.log"; severity notice; print-time yes; };
category default {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general {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security { audit_log;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config {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resolver { audit_log; };
category xfer-in { audit_log; };
category xfer-out { audit_log; };
category notify { audit_log; };
category client { audit_log; };
category network { audit_log; };
category update { audit_log; };
category queries { audit_log; };
category lame-servers { audit_log; };
};
options {
directory "/usr/local/bind/etc";
pid-file "/usr/local/bind/var/run/bind.pid";
transfer-format many-answers;
interface-interval 0;
allow-query { any; };
};
zone "qbtop.com" {
type master;
file "qbtop.com.zone";
allow-transfer { 23.19.81.194; };
};
zone "81.19.23.in-addr.arpa" {
type master;
file "81.19.23.in-addr.arpa";
allow-transfer { 23.19.81.194; };
};

named.conf文件說明:
上面的named.conf文件包括三部分:key,controls,logging,options,zone。

logging:設置日誌伺服器和日誌信息的發送地。
options:控制伺服器的全局配置選項和為其它語句設置默認值
zone:定義一個域,比如正解析域和反解析域。
logging是定義日誌的,不需要深究,主要是options和zone。
在options中:
directory "/usr/local/bind/etc":定義bind的工作目錄為/usr/local/bind/etc,配置文件中所有使用的相對路徑,指的都是在這里配置的目錄下。
pid-file "/usr/local/bind/var/run/bind.pid":把bind程序運行的pid寫入文件bind.pid。
transfer-format many-answers:使用更加有效的域傳輸格式many-answers。
allow-query { any; }:允許所有用戶查詢dns。
在zone中:
這里定義了兩個zone,一個是正解析zone qbtop.com,一個是反解析zone 81.19.23.in-addr.arpa。
他們的參數基本相同:
type master:定義dns伺服器為主dns。
file "qbtop.com.zone":定義此zone的文件名。
allow-transfer { 23.19.81.194; }:允許向從dns 23.19.81.194傳輸dns數據。
唯一不同的是zone名稱的定義,正解析zone名稱的定義是受權的域名,可以是頂級域名,也可以是二級域名,或多級。反解析zone名稱定義規定前部分ip倒著寫。如ip 192.168.1.2,名稱定義為1.168.192.in-addr.arpa。

正解析qbtop.com.zone

vi /usr/local/bind/etc/qbtop.com.zone

寫入如下內容:

$TTL 3600
@ IN SOA ns1.qbtop.com. hostmaster.qbtop.com. (
2012022301 ; Serial
3600 ; Refresh
900 ; Retry
3600000 ; Expire
3600 ) ; Minimum
@ IN NS ns1.qbtop.com.
@ IN NS ns2.qbtop.com.
ns1 IN A 23.19.81.191
ns2 IN A 23.19.81.194
aaa IN A 23.19.81.191
bbb IN A 23.19.81.191

文件說明:
$TTL 3600:指示為每個沒有特殊TTL設置的RR給出了一個默認的TTL。
@ IN SOA ns1.qbtop.com. hostmaster.qbtop.com. (

2012022301 ; Serial

3600 ; Refresh

900 ; Retry

3600000 ; Expire

3600 ) ; Minimum

定義SOA記錄,包括Zone的名字,一個技術聯系人和各種不同的超時值。
@ IN NS ns1.qbtop.com.
@ IN NS ns2.qbtop.com.
設置兩個ns記錄ns1.qbtop.com和ns2.qbtop.com。
ns1 IN A 23.19.81.191
ns2 IN A 23.19.81.194
aaa IN A 23.19.81.191
bbb IN A 23.19.81.191
設置主機為ns1,ns2,aaa和bbb的A記錄。

反解析文件81.19.23.in-addr.arpa

反解析zone可以不設置。

vi /usr/local/bind/etc/81.19.23.in-addr.arpa

寫入如下內容:

$TTL 3600
@ IN SOA ns1.qbtop.com. hostmaster.qbtop.com. (
2012022301 ; Serial
3600 ; Refresh
900 ; Retry
3600000 ; Expire
3600 ) ; Minimum
@ IN NS ns1.qbtop.com.
@ IN NS ns2.qbtop.com.
191 IN PTR ns1.qbtop.com.
194 IN PTR ns2.qbtop.com.

說明:
上部分是定義SOA記錄,下部分是設置IP反解析。
如設置IP 23.19.81.191反解析成ns1.qbtop.com,23.19.81.194反解析成ns2.qbtop.com。

配置從DNS伺服器

下面我們來配置從DNS伺服器。配置從DNS伺服器只需要配置主配置文件named.conf,zone文件不需配置,因為這是從主DNS伺服器獲取的。
首先建立目錄slaves用來存放從主dns獲取的zone文件。

mkdir /usr/local/bind/etc/slaves

寫入如下內容:

logging {
channel default_syslog { syslog local2; severity notice; };
channel audit_log { file "/var/log/bind.log"; severity notice; print-time yes; };
category default {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general {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security { audit_log;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config { default_syslog; };
category resolver { audit_log; };
category xfer-in { audit_log; };
category xfer-out { audit_log; };
category notify { audit_log; };
category client { audit_log; };
category network { audit_log; };
category update { audit_log; };
category queries { audit_log; };
category lame-servers { audit_log; };
};
options {
directory "/usr/local/bind/etc";
pid-file "/usr/local/bind/var/run/bind.pid";
transfer-format many-answers;
interface-interval 0;
allow-query { any; };
};
zone "qbtop.com" {
type slave;
file "slaves/qbtop.com.zone";
masters { 23.19.81.191; };
};
zone "81.19.23.in-addr.arpa" {
type slave;
file "slaves/81.19.23.in-addr.arpa";
masters { 23.19.81.191; };
};

文件說明:
從dns跟主dns主要的區別是zone的定義,type slave定義此dns伺服器為從dns,masters { 23.19.81.191; }定義主dns的IP。

啟動BIND

1、在啟動BIND之前,我們需要執行/usr/local/bind/sbin/named-checkconf檢查named.conf配置文
件,和執行/usr/local/bind/sbin/named-checkzone zone名稱
zone文件名,如/usr/local/bind/sbin/named-checkzone qbtop.com
/usr/local/bind/etc/qbtop.com.zone。
然後調試模式啟動bind,/usr/local/bind/sbin/named -g,g參數的意思是前台執行bind,這會輸出啟動的信息,發現沒有嚴重的錯誤後,再把g參數刪除重新以/usr/local/bind/sbin/named方式後台啟動bind。
2、設置開機啟動,在/etc/rc.d/rc.local中加入/usr/local/bind/sbin/named。

手動添加記錄

1、直接添加刪除或修改zone文件里的記錄
2、執行rndc reload zone名稱重載,如rndc reload qbtop.com

Ⅵ 緩存的技術指標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緩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其結構與大小對CPU速率的影響非常大。簡單地講,緩存就是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據或指令,當需要這些數據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緩存中讀取,這樣比到內存甚至硬碟中讀取要快得多,能夠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率。所謂處理器緩存,通常指的是二級高速緩存,或外部高速緩存。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和主存儲器dram(dynamic ram)之間的規模較小的但速率很高的存儲器,通常由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組成。用來存放那些被cpu頻繁使用的數據,以便使cpu不必依賴於速率較慢的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l2高速緩存一直都屬於速率極快而價格也相當昂貴的一類內存,稱為sram(靜態ram),sram(static ram)是靜態存儲器的英文縮寫。由於sram採用了與製作cpu相同的半導體工藝,因此與動態存儲器dram比較,sram的存取速率快,但體積較大,價格很高。
處理器緩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為cpu與dram存儲系統之間的緩沖區,即cache系統。80486以及更高檔微處理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處理器晶元內集成了sram作為cache,由於這些cache裝在晶元內,因此稱為片內cache。486晶元內cache的容量通常為8k。高檔晶元如pentium為16kb,power pc可達32kb。pentium微處理器進一步改進片內cache,採用數據和雙通道cache技術,相對而言,片內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靈活、方便,極大地提高了微處理器的性能。片內cache也稱為一級cache。由於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時鍾頻率很高,一旦出現一級cache未命中的情況,性能將明顯惡化。在這種情況下採用的辦法是在處理器晶元之外再加cache,稱為二級cache。二級cache實際上是cpu和主存之間的真正緩沖。由於系統板上的響應時間遠低於cpu的速率,沒有二級cache就不可能達到486,586等高檔處理器的理想速率。二級cache的容量通常應比一級cache大一個數量級以上。在系統設置中,常要求用戶確定二級cache是否安裝及尺寸大小等。二級cache的大小一般為128kb、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檔次的微機中,普遍採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謂同步是指cache和cpu採用了相同的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率同步工作。相對於非同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pc及其伺服器系統的發展趨勢之一是cpu主頻越做越高,系統架構越做越先進,而主存dram的結構和存取時間改進較慢。因此,緩存(cache)技術愈顯重要,在pc系統中cache越做越大。廣大用戶已把cache做為評價和選購pc系統的一個重要指標。

Ⅶ JAVA幾種緩存技術介紹說明

1、TreeCache / JBossCache

JBossCache是一個復制的事務處理緩存,它允許你緩存企業級應用數據來更好的改善性能。緩存數據被自動復制,讓你輕松進行JBoss伺服器之間 的集群工作。JBossCache能夠通過JBoss應用服務或其他J2EE容器來運行一個MBean服務,當然,它也能獨立運行。

2、WhirlyCache

Whirlycache是一個快速的、可配置的、存在於內存中的對象的緩存。它能夠通過緩存對象來加快網站或應用程序的速度,否則就必須通過查詢資料庫或其他代價較高的處理程序來建立。

3、SwarmCache

SwarmCache是一個簡單且有效的分布式緩存,它使用IP multicast與同一個區域網的其他主機進行通訊,是特別為集群和數據驅動web應用程序而設計的。SwarmCache能夠讓典型的讀操作大大超過寫操作的這類應用提供更好的性能支持。

4、JCache

JCache是個開源程序,正在努力成為JSR-107開源規范,JSR-107規范已經很多年沒改變了。這個版本仍然是構建在最初的功能定義上。

5、ShiftOne

ShiftOne Java Object Cache是一個執行一系列嚴格的對象緩存策略的Java lib,就像一個輕量級的配置緩存工作狀態的框架。

Ⅷ WebCache web的緩存機制

1.webcache的簡單介紹

 web緩存,是一種 緩存技術 ,用於臨時存儲(緩存)的網頁文件,如HTML頁面和圖像等靜態資源,減少帶寬以及後端伺服器的壓力,通常一個WebCache也是一個 反向代理軟體 ,既可以通過緩存響應用戶的請求,當本地沒有緩存時,可以代理用戶請求至後端主機。

WebCache分為正向和反向之分,一般正向WebCache不常用,這次主要以反向WebCache為主。

2.webcache的由來

 1)由於程序具有局部性,而局部性分為: 時間局部性和空間局部性

A.時間局部性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大部分用戶訪問的數據只是熱點數據(熱點數據指經常被訪問的數據)

B.空間局部性是指:某新聞網站突然出來一個重大新聞,此新聞會被被反復訪問。

3.webcache的變化性

  WebCache的新鮮度監測機制 :數據都是可變的,所以緩存中的內容要做新鮮度檢測.

4.緩存相關的HTTP首部:

HTTP協議提供了多個首部用以實現 頁面緩存及緩存失效 的相關功能,這其中最常用的有:

1)Expires:HTTP/1.0,用於指定某web對象的過期日期/時間,通常為GMT格式;一般不應該將此設定過長的時間,一年的長度對大多場景來說足矣;其常用於為 純靜態內容 如JavaScripts樣式表或圖片指定緩存周期;

(2)Cache-Control:為了解決HTTP/1.0中對於新鮮度控制的策略而生,通過相對時間來控制緩存使用期限;

(3)Etag:響應首部,用於在 響應報文中為某web資源定義版本標識符 ;

(4)Last-Mofified:響應首部,用於回應客戶端關於Last-Modified-Since或If-None-Match首部的請求,以通知客戶端其請求的web對象最近的修改時間;

(5)If-Modified-Since:條件式請求首部,基於 請求內容的時間戳作驗正 ,如果後端伺服器數據的時間戳未發生改變則繼續使用,反之亦然.

(6)If-None-Match:條件式請求首部; 通過Etag來跟後端伺服器進行匹配 ,如果數據的Etag未發生改變,既不匹配,則響應新數據,否則繼續使用當前數據.

(7)Vary:響應首部,原始伺服器根據請求來源的不同響應的可能會有所不同的首部,最常用的是 Vary: Accept-Encoding,用於通知緩存機制其內容看起來可能不同於用戶請求時 Accept-Encoding-header首部標識的編碼格式;

(8)Age:緩存伺服器可以發送的一個額外的響應首部,用於指定響應的有效期限;瀏覽器通常根據此 首部決定內容的緩存時長;如果響應報文首部還使用了max-age指令,那麼緩存的有效時長為 「max-age減去Age」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