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hison是什麼牌子
演示機型:華為MateBook X 系統版本:win10 phison是群聯品牌為主控晶元生產的固態硬碟。phison是提供全球首顆單晶元USB快閃記憶體隨身碟控制晶元起家,PHISON已經成為USB隨身碟、SD記憶卡、eMMC、PATA與SATA固態磁碟等控制晶元領域的領頭者。
固態硬碟:因為台灣英語里把固體電容稱為賀嘩Solid而得名。SSD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中拍模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基本與普通硬碟一致(新興的U.2,M.2等形式的固態硬碟尺寸和外形與SATA機械硬碟完全不同)。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設備等諸多領域。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大,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是正在普及至DIY市場。由於固態硬碟的技術與傳統硬碟的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存儲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顆粒,再配適當的控制晶元,編寫主控制賣緩器代碼,就製造了固態硬碟。
② 什麼是單片硬碟,什麼是雙片硬碟,怎樣區分兩者有什麼不同哪種不容易壞應該選擇哪種
指磁碟和磁頭有幾個。
單碟就代表只有一個磁碟一個磁頭。雙就都兩個。碟片越多越容易壞。
區分看總容量多少 單碟容量多大。
比如總容量是500G單碟也是500G。
雙碟就是2個250G單碟組成。
③ 工藝最先進的國產SSD主控即將問世:12nm
昨天我們報道過在存儲晶元市場上,DRAM、NAND兩大晶元的國產率都是0,也就是國內基本沒有大規模量產存儲晶元。對SSD來說,除了NAND快閃記憶體,SSD主控也不可少,這方面占據主導地位的也是美國、台灣等公司。不過國內不少公司也在研發SSD主控,而且會上最先進的12nm工藝。
根據南通台辦官網消息,江蘇華存電子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月,總投資約1億元人民幣。看準大陸繁榮的晶元市場以及成熟的政策配套,這支由30多名台灣高 科技 青年人才組成的團隊決心紮根南通搞研發。其研發的40納米工業級嵌入式存儲「中國芯」,在短短一年之內迅速孵化,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打破了由三星、海力思等國際主流廠商在該領域的壟斷。
目前華存已圍繞存儲器主控設計申請了184項專利,有10項已經獲得授權,其中美國專利8項。工信部公布2018年工業強基工程名單,存儲主控晶元設計示範項目,華存成為全國唯一實施單位。
當前,華存團隊正集結研發精銳竭力攻關12納米SSD主控,這支設計業界闖出的南通「黑馬」,已然成為南通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上游晶元設計領域實現超越和騰飛的加速度。
從報道來看,官方這篇文章並沒有介紹華存的12nm工藝的SSD主控的具體規格,但是在SSD主控晶元領域內,40nm工藝一般用於中低端產品,主流產品依然是28nm工藝居多,極少數高端PCIe主控用上了16nm工藝,而華存的12nm工藝不論是台積電的12nm還是中芯國際的12nm工藝,都要比16nm工藝再先進半代,這也意味著華存的12nm主控會是一款高端產品,否則上這么先進工藝的成本是劃不來的。
目前SSD主控中性能最強的也就是群聯在台北電腦展上發布的PS5016-E16主控,它採用28nm工藝製造,支持最新的96層3D TLC/QLC快閃記憶體,八個通道,最大容量8TB,集成第四代RAID ECC、LDPC糾錯引擎,擁有獨家專利的硬體加速器設計,理論讀寫速度最高分別可達5GB/s、4.4GB/s。
值得一提的是慧榮 科技 於台北國際電腦展發布其最新款USB外接式固態硬碟(SSD)主控晶元解決方案SM3282。該方案採用單晶元USB 3.2 Gen1界面,可為新一代可攜式SSD硬碟提供高性能和低功耗的高性價比需求。
目前巿場上可攜式SSD均採用橋接晶元設計,將原SATA或PCIe介面轉接為USB介面。SM3282為單晶元USB 3.2 Gen 1介面設計,提供完整的單晶元硬體及軟體解決方案,並支持UASP協議。
此外,SM3282採用雙通道設計,支持最新一代96層QLC NAND,其容量最高可達2TB;同時,由於採用低功耗設計,毋須外部電源IC即可自行運作,降低物料(BOM)成本。
下半年後,相信SSD市場會越來越精彩!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④ 現在市場上流行固態硬碟,單你知道固態硬碟里晶元的類型么 查詢下SLC MLC TLC QLC的區
固態硬碟共有三種快閃記憶體類型,分別為SLC、MLC以及TLC;
SLC全稱為Single-LevelCell,單層單元快閃記憶體。SLC為NAND快閃記憶體架構,其每一個單元儲存一位數據,但是SLC生產成本較高,晶片可重復寫入十萬次。SLC的特點是成本高、容量小、速度快
MLC全稱為Multi-Level Cell,多層單元快閃記憶體,MLC通過使用大量的電壓等級,每一個單元儲存兩位數據,數據密度比較高。MLC的特點是容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相較於SLC更慢。
TLC全稱為Triple-cell-per-bit,由於採用三層存儲單元,因此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更大的容量。現主流的SSD多數都採用最新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堆疊技術,基於該技術可打造出存儲容量比同類NAND技術高達數倍的存儲設備。該技術可支持在更小的空間內容納更高存儲容量,進而帶來很大的成本節約、能耗降低,以及大幅的性能提升。東芝已研發96層3D BiCS FLASH存儲單元。
為什麼SLC速度快壽命更長呢?SLC架構由於每Cell僅存放1bit數據,故只有高和低2種電平狀態。而MLC架構每Cell需要存放2個bit,即電平至少要被分為4檔,TLC則為8檔,QLC則為16檔。
SLC每Cell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非常穩定,就算其中一個Cell損壞,對整體的性能也不會有影響。而MLC有四種狀態,意味著MLC存儲時要更精確地控制每個存儲單元的充電電壓,讀寫時就需要更長的充電時間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而且一旦出現錯誤,就會導致2倍及以上的數據損壞。
而SLC價格更貴的原因在於SLC的一個Cell只存1bit數據,MLC、TLC、QLC的一個Cell卻能存2bit或者更多的bit數據,但晶元的體積並沒增加,等於壓縮存儲了數據,這樣的結果就是相同的一塊晶元存儲的容量變大,因此,MLC、TLC、QLC的自然價格就便宜了。
目前,SLC在消費電子領域幾乎絕跡,MLC也越來越少,TLC已經成為主流。Intel發布QLC快閃記憶體的660P SSD,則吹響了QLC進攻的號角。
⑤ 固態晶元和固態硬碟的區別
晶元硬碟和固態硬碟
抱緊我吧y
應答時長 10分鍾
提問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2-10-27
晶元硬碟和固態硬碟
晶元硬碟和固態硬碟您好,親固態硬碟晶元分基於NAND技術快閃記憶體顆粒晶元和數據盤控晶元以及供電控制晶元。不洞姿同的晶元控制固態硬碟的各個組成部分。固態硬碟晶元分快閃記憶體顆粒晶元又分敗顫櫻SLC、MLC、察叢TLC及QLC快閃記憶體技術製程顆粒,其實就是「硬堆3d縱層」,這就好比原來一個人住一個大房子裡面設施齊全;結果同樣的大房子里一起擠進64個人,設施不變的道理一樣。一塊快閃記憶體顆粒里硬塞出64NAND層……製造成本單顆SLC最高,壽命也最長而容量最小;而單顆QLC最低,壽命也最短而容量提升
⑥ 要如何辨識,才能買到質量好的移動硬碟呢
目前硬碟盒市場混亂,各種品牌多如牛毛,仿硬碟廠商的盒子也是滿天飛,消費者如何挑選一款質優價廉的移動硬碟盒子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移動硬碟盒一般由:外殼,主板,晶元,堵頭,配件這些部分所組成,如何看一個硬碟盒子好壞,自然也就從這幾個方面去評定. 一,外殼 對於外殼的挑選,應該把堅固耐用放在第一位,市面有很多很花俏的盒子,但輕輕一摔就裂,硬碟也跟著報銷,雖然現在很多硬碟都是三年保,但是裡面的數據沒了,這就會要了很多人的老命,所以,盡量挑鋁鎂合金外殼,有可能的話,還可以給你的硬碟加多一個硅膠套,如果盒子外殼都是鋁鎂合金的,那怎麼挑,很簡單,手裡掂掂,挑重的,一樣重的話,看結構,好的盒子裡面會加銅柱支撐,盒體不會變形,而很多盒體的中間會向內傾,這種就是比較差的,用久了盒子就變形了。 二,線路板 線路板躲在盒子裡面,所以很多人就把它忽略了,就象電腦菜鳥只關心CPU,內存,硬碟一樣,其實主板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移動硬碟的壽命,為什麼這么說,現在電腦主板行業競爭很激烈,很多主板商都是在偷工減料,USB口供電不足是很常見的問題,電量不足對移動硬碟的危害是巨大,所以好的移動硬碟盒子線路板上都會給你配上一個DC座,讓你可以加額外的電源,保證移動硬碟供電正常,而那些仿三星,仿IBM的二十來塊的硬盒子呢?對不起,一律欠奉,你的硬碟壽命長短,就看運氣吧。另外硬碟盒子的IDE/SATA介面也是廉價硬碟盒子的軟肋,如果你的工作環境,悶熱潮濕的話,使用廉價硬碟盒子的你會發現,移動硬碟非常容易出現認不到的情況,甚至還會短路燒壞硬碟,為什麼呢,這是因為IDE/SATA介面里的針腳非常容易氧化,好的硬碟盒子都會給你作防氧化處理,廉價硬碟盒子是肯定沒有的。 三,晶元 硬碟盒子採用什麼樣的晶元,就足以影響他三分之一的價格了。 好的硬碟盒子採用的多是美國塞普拉斯CY68300晶元,這晶元是目前公認的移動硬碟晶元中的高端產品。突出的特點在於採用64針腳,穩定明蠢性和兼容性強,但價格就是一個字,貴!單單晶元的價格就要十來塊,你想想二十來塊錢的硬碟盒子能給你裝這個嗎? 另豎消外一種比較好的晶元是奇岩的M110晶元採用48針腳,余槐知雖穩定性和兼容性稍劣CY68300,但仍比低端的GL811高出一大截。它的特點在於兼容功能強大,可以兼容一鍵備份恢復,軟硬體加密,性價比高,也不失為一款檔次較高的產品。 另外JM20339是專門用於SATA串口硬碟盒的晶元,單價在人民幣10元以上,是高端的型號。許多國內的大品牌都是使用這款晶元,小牌子很少有出SATA介面的移動硬碟盒子,因為成本太高,所以目前市面上的SATA介面的硬碟盒子還很少,但是SATA介面是將來的一個趨勢。 四,堵頭 堵頭是術語,就是堵住硬碟盒子兩頭的空,一些盒子有,一些盒子沒有,這個沒啥講究,只是一些廉價盒子的模具開得不好,堵頭的螺絲孔與盒體上的老是對不上,導致螺絲擰得很麻煩。 五,配件 配件跟盒子的好壞沒多大關系,但是評定一個品牌是否負責任的標准,好的品牌一般來講會給你配上以下配件:小螺絲批,備用小螺絲,膠墊,裝硬碟盒的袋子,驅動光碟,說明書,最重要的保修卡。 到最後,我想說的就是移動硬碟盒子並不象你認為的就是一個盒子那麼簡單,如果你的數據很重要,建議你還是花多一點錢買一個質量好一些的硬碟盒子,起碼多一些安心
⑦ 西數硬碟的分辨!
當然是KS的好,這兩種型號,就是緩存大小不一樣,JS是8M,KS是16M,16M的好,16M緩存也是為了能帶給我最快的速度,我了解到這個硬碟的型號是WD2500KS,它的尋道時間只有8.9ms,非常的快,並且帶有SoftSeek靜音技術,在使用我也感覺到硬碟讀寫數據的時候,在機箱完全關好的時候是幾乎聽不到尋道時咯咯的響聲的。我晚上經常開著電腦掛機,在睡覺時候也聽不到硬碟的任何聲音,而只能聽到風扇呼呼的聲音,總之,這款WD2500KS硬碟根本不會吵到我睡覺的。另外我很喜歡WD2500KS的一個設計是,我的電源還是早期的P4電源,因此電源上沒有提供串列硬碟的電源連接線,而西部數據這個硬碟WD2500KS它除了帶標準的串列電源口以外還多提供了一個以前標準的IDE硬碟/光碟機電源介面,這樣我就不用升級電源也不用去買轉接頭了,對於我這種升級用戶十分的方便,西部數據想的真是很周到。
除了對容量很滿意以外,我對它的速度印象更是深刻,感覺用起他來簡直跟我以前用的2M緩存的6OG硬碟沒法同日而語,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在進入天堂II游戲的時候,以前我算過選擇人物以後到畫面完全出現,大概要35秒左右,而現在換了這個新硬碟WD2500KS,進入游戲的時間只要20秒了,沒想到從ATA-100到SATA-II的300MB/s傳輸速度差異在使用中能感受到的那麼明顯。此外在奇岩城鎮這個擺攤最多的地方,以前我從廣場的南門跑到北門,中間要卡三四次,一次短的時間有兩三秒,長的時間恐怕要七八秒,而在用WD2500KS硬碟以後感覺卡的時間明顯縮短了,大多數時候幾秒鍾的卡變成了瞬間的停頓,然後立刻就恢復正常了。
我腦海里不禁對這款西數CaviarSE SATA II 250G硬碟刮目相看,同時我有了個想法就是想測測這塊硬碟, 看看它到底在性能上與其他硬碟有什麼不同,是超大緩存,是SATA II ,還是......不管怎麼樣我是測它沒商量。
雖然WD2500KS是7200RPM轉速的主流產品,具有16MB的超大容量緩存,前帆胡平均讀取搜尋時間也只有8.9毫秒,支持300GB/s的傳輸速度,比SATA-I快了一倍,但是遺憾的是WD2500KS不支持NCQ技術。這樣不支持NCQ技術的硬碟靠什麼達到高性能呢?這更讓我對這塊「神秘」硬碟產生了興趣。小編後來從WD官方獲悉,未來推出存儲容量400GB的系列才會支持NCQ技術,那是因為WD方面認為NCQ技術在伺服器系統上的性能提高較為明顯,而對於單一任務環境下的普通PC用戶性能提高並不大,因此WD方面並沒有在這款產品中加入這個技術。
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隊列,其實就是一項對硬碟的指令執行順序進行優化的技術。擁有該技術的硬碟不會像舊硬碟一樣,死板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後順序移動磁頭搜尋數據,相反,它們在接收到系統傳送來的命令轎余後,首先會對接收到的命令進行排序,排序後硬碟的磁頭將會以更加高效率的順序進行定址,從而避免了磁頭來回移動的時間損耗,也有效降低了磁頭的磨損幾率,延長硬碟壽命。NCQ技術除了需要硬碟的支持外還需要相對應的SATA控制器支持。INTEL的910,915,925帶有ICH6(I/O Controller Hub 6)晶元和NVIDIA最新的nForce4晶元組的主板,以及VT8251南橋均支持該技術。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只有Intel ICH7和nVIDIA nForce4系列主板支持SATA-II傳輸規范,還有Promise Fastrack2300、慧攔Promise Fastrack4300、LSI Logic 300-8x、Silicon Image 3124-2等控制器能支持SATA-II。因此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並不是買到了SATA-II硬碟就能實現300MB/s的傳輸速度的。
⑧ 剛買的32GSSD,沒有品牌,打開後只有一個晶元(如圖)請問這是SSD嗎
是的,SSD分的4種介面的,這個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為硬碟大小的原因,所以這個板子可大可小的...
固態硬碟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介質)組成。從存儲單元來進行區分,固態硬碟可分為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DRAM晶元兩種類型。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採用NAND Flash晶元作為存儲單元,也被廣大網友稱為「SSD」。我們日常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這種固態硬碟,其內部構造比較簡單,內部主體採用一塊PCB板,並在上面集成了控制晶元、緩存晶元(部分沒有)和用於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晶元。這種固態硬碟的優勢就是具有較高的移動性能,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多種環境,非常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參考鏈接:http://www.pcpop.com/doc/0/999/999542.shtml
⑨ 什麼是單晶元
多核,也指單晶元多處理器(Chip
Multi
Processors,簡稱CMP)。CMP最早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提出的,其思想是在一塊晶元內實現SMP(對稱多處理)架構,且並行執行不同的進程。與CMP比較,SMP架構的靈活性比較突出。但枝散或是,當半導體工藝提升至0.18微米以後,線延時已經超過猛伍了門延遲,要求微處理器的設計通過劃分許多規模更小、局部性更好的基本單元結構來進行。相比之下,由於CMP結構已經被劃分成多個處理器核來設計,每個核都比較簡單,有利於優化設計,因此更有發展前途。多核處理器可以在晶元內部共享緩存,提高緩存利用率,同時簡化並行系統設計的復雜度掘沖。
單晶元是個很籠統的概念,單晶元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單晶元電腦就是幾個U幾個顯卡一個音效卡網卡,內存、顯存、固態硬碟,集成在一個晶元里。
⑩ 東芝推出的第四代BGA SSD怎麼樣
在CES展會期間,東芝發布了新一代BG4系列M.2硬碟,這是東芝第四代BGA封裝的BG系列硬碟,這一代升級到了96層堆棧的3D TLC快閃記憶體,最大容量可達1TB,相比前代BG3系列翻倍。除了容量變大之外,BG4系列M.2硬碟的性能提升了,讀取速度可達2.2GB/s,寫入速度1.7GB/s,低功耗狀態的功者畝耗低至5mW,單晶元封裝的它體積非常小巧,適合各種移動設備。
東芝的BG系列SSD硬碟主打輕笑嫌缺薄、小巧,使用的是單晶元封裝,將主控及NAND快閃記憶體封裝在一起,所以規格也比較特殊,BG4可以是M.2 1620或者可拆分的M.2 2230規格,厚度還比BG3系列減少0.2毫米。
東芝BG4硬碟的NAND快閃記憶體升級到了最新的96層堆棧3D TLC快閃記憶體,相比64層堆棧的3D TLC快閃記憶體容量更大,所以最大容量提升到了1TB,是之前的兩倍。此外,BG4的主控也從之前的PCIe 3.0 x2通道提升到了PCIe 3.0 x4通道,性能更強,連續讀取速度2.25GB/s,連續寫碰辯入1.7GB/s,隨機讀取330K IOPS,隨機寫入190K IOPS。
除了性能跟提升,東芝還優化了BG4硬碟的功耗,讀取功耗減少20%,寫入功耗減少7%,還支持額外的低功耗狀態,功耗可低至5mW。此外,東芝還改進了BG4硬碟的HMB(Host Memory Buffer)技術,加速了讀取訪問范圍,優化了後台快閃記憶體管理。
東芝的BG4系列硬碟容量有128GB、256GB、512GB及1TB,目前已經向部分客戶提供樣品,今年晚些時候正式上市。 想了解更多有關科技、數碼、游戲、硬體等專業問答知識,歡迎右上角點擊關注我們【超能網】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