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把硬碟上數據傳送到計算機內存中去的操作稱為
把硬碟上數據傳送到計算機內存中去的操作稱為「讀取」。在計算機系統中,當需要使用硬碟上的數據時,通常會先將其從磁碟驅動器讀取到內存中。這個過程也被稱為「載入」或「裝載」。
在進行讀亂前取操作時,攔陪圓計算機首先要確定所需數據在硬碟上的位置,並且通過磁頭等設備將其讀入緩簡塌沖區。然後再將緩沖區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相應的地址空間。
② 怎樣把硬碟數據轉移到另一個硬碟
可以藉助免費的分區助手軟體復制硬碟數據另一個硬碟,詳細步驟如下:
1、下載免費的分區助手,安裝並運行。
③ 兩塊硬碟如何進行數據傳輸
兩個硬碟互傳數據有以下三種方法:
1、將兩個硬碟同時裝到電腦裡面,一個設置為MASTER模式,一個設置為SLAVE模式,硬體間互傳數據跟一個硬碟的分區間
方法相同。
2、將硬碟裝到移動硬碟盒裡面,作為移動硬碟插入到USB,此時硬碟就成為了移動硬碟。
3、關機,取出機箱將光碟機的電源線和消禪數據線,連接好小硬碟,而後開機,打開拿頃塵桌面上的「我的電腦」可見兩個硬碟的各個分乎仔區
盤,復制小硬碟的文件到大硬碟里,完成復制後關機,取下小硬碟,恢復光碟機。
④ 「把硬碟上的數據傳送到計算機內存中」的操作稱為什麼
將內存中的數據傳孫鍵廳送到計算機硬碟的,稱為寫盤將硬碟中的數據傳送到內存,稱亮告為讀盤。
讀盤就是將U盤,光碟,或者軟盤之類放入電腦可以被識別出來,並將裡面的數據(比如影片,音樂,圖片,文檔)播放出來。
FPGA作為數據預處理器,完成並行數據到串列數據的轉換等數據預處理任務;DSP讀取FPGA處理後的數據並完成數據壓縮的任務;ARM作為中央處理控制器,主要完成從DSP系統中讀取已經編碼好的數據並通過乙太網口完成與上位機的實時通信任務。
上位機按照數據傳輸協議、產品的數據遙測協議解調出各類物理變數,記錄並存儲。測試人員通過上位機完成工作狀態的遠程式控制制與各種信息交互任務。
(4)硬碟數據傳輸擴展閱讀:
大多數傳輸信道是帶通型特性,基帶信號通不過。採用調制方法把基帶信號調制到信道帶寬范圍內進行傳輸,接收端通過解調方法再還原出基帶信號的方式,稱為頻帶傳輸。這種方式可實現遠距離的數據通信,例如利用電話網可實現全國或全球范圍的數據通信。
數據傳送速率是衡量MO磁光碟機性能的重要參數。越高的數據傳送速率意味著該MO磁光碟機的性能也就越高。數據傳送速率又可分為脈沖傳輸率和持續傳輸率,其中,持續傳輸率才真正反映了該MO磁光則隱盤機的實際性能。目前主流產品的數據傳送速率在4MB/s-10MB/s之間。
⑤ 如何實現多個硬碟同步數據傳輸
同時讓多個硬碟輕松同步數據傳輸,為了保護重要數據的安全,我們往往會給自己的計算機同時安裝兩塊或兩塊以上的硬碟,然後藉助Windows2000Server或Windows2003Server系統內置的Raid功能,來對兩塊硬碟或多塊硬碟同時進行寫入數據操作,從而實現同步硬碟數據的目的。不過考慮到要啟用伺服器系統的Raid功能,必須事先要進行一些煩瑣的系統設置操作,普通的用戶幾乎都不會進行這項設置。那麼有沒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等「菜鳥」級別的用戶,可以在轉瞬之間就能對多塊硬碟中的數據進行同步操作的目的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賀漏殲們不妨藉助一款名為Ghostfiles的工具,在該工具的幫助下我們就能輕松對多塊硬碟中的數據進行同步操作。不信的話,就請各位一起來看看本文下面的內容吧!
認識外力Ghostfiles工具
Ghostfiles工具是一款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數據鏡像與數據同步軟體,它可以隨時查看各種源位置數據中的變化,並能對其中的數據進行各種編輯操作,例如可以移動、復制文件夾數據,也可以刪除、新建文件夾數據,還能重命名或修改文件夾數據,此外它還會讓目標位置處的數據內容發生相同的變化。Ghostfiles工具不但會支持通過移動硬碟、網路映射伺服器、快閃記憶體檔以及共享文件夾來對數據進行同步操作,而且它在為我們提供「服務」時只佔用系統很有限的空間資源,有了Ghostfiles工具在身旁,我們就能讓兩塊或多塊硬碟同時寫入相同的數據內容。
借用外力進行同步操作
要想利用Ghostfiles工具的數據同步與數據鏡像功能,我們首先需要從網上將Ghostfiles工具下載到操作系統所在的硬碟中,然後按照常規方法將該工具軟體安裝好,之後從「開始」/「程序」/「LowrieAssociatesLtd」/「Ghostfiles」菜單中執行相關命令來順利地啟動好Ghostfiles應用程序,一旦該程序啟動成功後,它就會自動退回到系統後台為我們默默地提供數據同步服務,同時將它的程序控制圖標隱藏到系統任務欄的右下角。
用滑鼠右鍵單擊系統托盤區域處的Ghostfiles程序控制圖標,從隨後出現的右鍵菜單中執行「Maintain
Settings」命令,打開如圖1所示的主程序設置窗口,單擊該窗口中的「New」按鈕,打開一個標題為添加任務的對話框;在該對話框的「Entry」文本框中,為剛剛創建的新任務輸入一個合適的名稱,例如我們在這里可以輸入「同步硬碟數據」。
接下來在該對話框的禪沖「Source」設置項處,單擊右邊的瀏覽按鈕,打開文件夾選擇對話框,從中將需要參與數據同步的源文件夾選中並導入進來;假設本地計算機中安裝有兩塊容量完全相同的硬碟,每一塊硬碟都有相同的兩個磁碟分區,而且我們假設第一塊硬碟中的第一分區盤符為「E:」,第二分區盤符為「F:」,第二塊硬碟中的第一分區盤符為「G:」,第二分區搜讓盤符為「H:」。那麼在同步這兩塊硬碟中的數據內容時,我們就應該先在「Source」設置項處將「E:」選中並導入進來,接著在「Destination」設置項處將「G:」選中並導入進來(如圖2所示),然後單擊該對話框中的「OK」按鈕,隨後Ghostfiles程序會自動進入到下一個同步向導設置界面,檢查該界面中的「Mirror
Sub-Directories」項目是否處於選中狀態,要是還沒有被選中的話,我們必須及時將它重新選中,這樣Ghostfiles程序就能在執行數據同步操作時自動對目標分區下面的子文件夾內容也進行同步操作;如此一來,日後當我們嘗試在第一塊硬碟的第一分區中進行文件的刪除、移動、復制、重命名等操作時,第二塊硬碟的第一分區中也會自動進行相應的文件刪除、移動、復制、重命名等操作,那樣的話兩塊硬碟第一分區中的數據內容就能始終處於完全相同的狀態。
一旦完成好所有的參數設置操作後,我們只要繼續單擊數據同步向導界面中的「Apply」按鈕,那樣的話Ghostfiles程序就能按照我們事先進行的設置,來正式對目標硬碟中的數據執行同步與鏡像操作;在同步的過程中,我們只要用滑鼠雙擊系統托盤區域處的Ghostfiles程序控制圖標,就能打開數據同步的狀態顯示界面,從該界面中我們能清楚地看到目標磁碟分區與源磁碟分區中的數據變化結果。
同樣地,按照前面的操作步驟,我們還可以再打開一個標題為添加任務的對話框,來重新創建另外一個數據同步任務,將第一塊硬碟中的第二分區與第二塊硬碟中的第二分區設置成同步,這樣一來一旦第一塊硬碟在工作過程中遇到意外發生數據丟失時,我們就可以嘗試到第二塊硬碟中去尋找丟失的數據了。
藉助Ghostfiles工具的數據同步與數據鏡像功能,我們還能非常輕松地將單位計算機硬碟中的數據內容同步到移動硬碟中,等下班回到家中之後,我們再把移動硬碟中的數據內容拷貝到家庭計算機硬碟中,這么一來就能間接地保證單位計算機與家庭計算機中的數據內容始終保持完全一致了。更難能可貴的是,Ghostfiles程序還能把本地源文件夾中的數據內容同步到區域網共享文件夾中,從而實現網路自動備份數據的目的。
移動硬碟使用注意事項
首先不要用質量很次的假IBM、VAIO還有假三星,這幾樣大約20~30元提貨,零售價50~60元,有賣過,硬碟盒一定要選質量好的,至少批發60元左右,零售一般在80元以上的一般就不錯,基本能保證穩定供電,傷害硬碟的可能性低了很多。
移動硬碟怕摔,這個有很大偶然性,經驗並不可靠,並不是這回你親眼看到別人摔地上沒事,下回你的摔了也能沒事兒。必須輕拿輕放,除了這玩意兒本身價值幾百元錢,有時候裡面的數據更值錢吧?優盤和mp3等移動存儲,也一樣需要小心輕放。
移動硬碟,優盤,mp3這些嬌貴東西很怕磁場和輻射,所以你必須保持它們遠離手機、音箱等等強磁場強輻射的東西,必須遠離,否則不定哪天你會發現它們的容量顯示變得很古怪,文件可能永遠丟失。***最重要***的注意事項,
移動硬碟並不能隨意移動,移動硬碟和主機連接線一般至少幾十厘米,很多人竟然一邊拷貝數據,一邊拿在手裡,這是諸位最常見的錯誤,經驗並不可靠,可能你這樣魯莽的行為累計有十次,三十次,從來都沒當場出事情,但很有可能突然某一天硬碟就提前掛了,正常情況硬碟壽命應該不止三五年,好象廣告上面寫的有平均無故障時間,據說幾萬個小時,我記不大清楚,總之這玩意兒高速運轉的時候必須放置在一個穩定的平台上。
補充以下,另有專業人士指教我,移動硬碟即便不通電,也不能劇烈晃動,因為硬碟裡面的盤體就像陀螺一樣,四周懸浮,只有中間有個固定軸,猛烈晃動可能會導致意想不到後果。還有一點也***相當重要***
無論什麼牌子什麼型號,都有可能偶爾在某台機子xp系統下,不能安全刪除硬體,你沒辦法從右下角的usb設備圖標點選安全刪除,它總是提示設備正在使用中,正確的解決辦法,可能只有關閉計算機,然後當然能拔掉了。
如何降低硬碟噪音?
問:在夜深人靜的晚上使用電腦時感覺硬碟讀取數據時伴隨著明顯雜訊,請問有沒有方法降低硬碟噪音?
答:由於硬碟屬精密配件,沒有任何用戶有條件對其「手術」,所以我們只能採用軟體降噪的方法。為了讓降噪效果更加有效,針對性地選用各硬碟廠商獨立開發的硬碟降噪軟體是最理想的。
例如,Maxtor硬碟可使用Maxtor
Acoustic
Management工具,在DOS狀態下進入軟體所在目錄,輸入amset.exe
/quiet命令即可切換到安靜模式;IBM和日立硬碟可使用Feature
Tool工具包,可開啟IBM和日立硬碟的Automatic
Acoustic
Management(自動聲音管理)功能,降低工作噪音;三星硬碟則可使用專用的尋道聲音切
西部數據硬碟型號識別方法揭曉
西部數據的編號標注形式因產品系列而異,編號方式顯得簡潔明了,由12個數字或者字母所組成。在12個編號中,前6個編號為主編號,後面的6個編號為附加編號。其桌面市場的主打系列魚子醬的.標注方式為「廠商代號+容量+轉速,緩存+介面類型」。
簡單的表示為WD「XXXX,X,X-XX,X,X,XX」,可以分為七個部分。
「WD」是「Western
Digital」的簡稱,表示其為西部數據公司的產品。
前6位主編號:
第一部分的四個「X」表示為硬碟容量,通常由3到4位數字組成,單位為GB。其標識和希捷是一樣的,如4位的「1200」代表120GB,3位的「800」則代表80GB。
第二部分的「X」表示為硬碟轉速及緩存容量。
「A」表示轉速為5400
RPM/分的魚子醬硬碟
「B」表示轉速是7200
RPM/分的魚子醬硬碟
「E」表示轉速是5400
RPM/分的Protege系列硬碟
「J」表示轉速為72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的高端魚子醬硬碟
「G」表示為轉速擁有100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的最高端桌面硬碟Raptor系列
第三部分的「X」表示介面的類型。
「A」表示為Ultra
ATA/66或者更早期的介面類型
「B」表示為Ultra
ATA/100
「W」表示應用於A/V(數碼影音)領域的硬碟
「D」表示為Serial
ATA150介面
後六位附加編號:
對於後面的六位附加編號,筆者很抱歉,找不到相關於Serial
ATA150介面規范的硬碟附加編號資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第四部分的兩個「X」表示為OEM客戶標志。如今西數面向零售市場的產品,其兩個編號都是為數字「00」。如果作為其它字元的話,則為OEM客戶的代碼,不同的編號對應不同OEM客戶,而這種編號的硬碟通常是不面向零售市場的。
第五部分的「X」代表硬碟單碟容量,單位是GB。「C」代表硬碟單碟容量為40GB,「D」代表66GB,「E」代表83GB。
第六部分的「X」表示同系列硬碟的版本代碼,該代碼隨著不同系列而變。
「A」表示7200轉/分,Ultra
ATA100介面的BB系列;
「B」表示5400轉/分,Ultra
ATA66介面的AB系列;
「P」表示5400轉/分,Ultra
ATA100介面的EB系列;
「R」表示7200轉/分,Ultra
ATA100介面,具有8MB緩存的JB系列。
而在單碟66GB和83GB的產品中,還出現了「U」,「V」等其他字母,分別對應JB系列和BB系列產品。
最後部分的兩個「X」表示為硬碟的Firmware版本。我們目前常見的一般都是「A0」。
我們以「WD2500JB-00EVA0」的硬碟編號作例子,我們從主編號可以知道這是一塊西部數據公司出品的容量為250GB、7200轉/分並且具有8MB緩存的硬碟。從後面的附加編號我們還可以看出這是西部數據面向零售市場,單碟容量為83GB的產品。其實,我認為對一般消費者來說,買西數硬碟看前面的6位主編號就可以得知性能了,加上了後面的6位附加編號反而還會增加了難度。
對於現在西數公司新出的Serial
ATA150介面的硬碟,如主6位編號為「WD2500JD」,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是轉速為72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採用介面為Serial
ATA150介面的硬碟。還有對於西數公司最高端桌面硬碟Raptor(猛禽)系列,其主編號「WD740GD」亦代表了大部分的信息,其「容量為74GB,轉速擁有10000
RPM/分,數據緩存為8MB,採用Serial
ATA150介面」這些信息我們也可以輕易的看出來。
開機後硬碟無法引導
問:我的電腦在開機後屏幕上出現如下提示信息:Device
error,隨後又顯示: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此時硬碟無法引導。用啟動軟盤啟動電腦後,在出現A:>後鍵入C:並按回車鍵,屏幕上出現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字樣,系統無法轉到硬碟中。請問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答:出現這個故障很可能是主板CMOS中硬碟設置參數丟失或硬碟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解決方法是:開機後按Del鍵進入CMOS,檢查硬碟設置參數是否丟失或硬碟類型設置是否錯誤,如果是則可以進行手工輸入恢復,如果記不住硬碟參數了,可選擇HDD
AUTO
DETECTION項進行自動檢測。有些主板CMOS由於版本陳舊可能沒有這個選項或無法自動檢測出硬碟參數,這時只有打開機箱,查看硬碟表面標簽上的硬碟參數來填寫了。
硬碟分區時分出整數容量的空間
大家分區的都會輸入數字,比如你想得到一個2G的分區,你也許會輸入2000M或者2048M。其實你輸入的這些數字所分出來的區在Windows下面都不會被認為整數的2G,而是1.9XG,想要得到Windows下的整數G分區,你必須知道一個公式。
通過這個公式算出的值就是被Windows認為整數G的值。整數G計算公式:(X-1)*4+1024*X=Y
說明:以上「*」表示相乘,其中X就是你想要得到的整數分區的數值,單位是G,Y是你分區時應該輸入的數字,單位是M,例如:我想得到3G整數空間,那麼我分區時就應該輸入(3-1)*4+1024*3=3080,那麼我們應該在分區時輸入3080M作為分區的大小;同理欲分出10G的空間則應該是(10-1)*4+1024*10=10276,輸入10276M將會得到10G的整數空間。
下面是其他一些常用分區數值例:
(30-1)*4+1024*30=30836
30G
(15-1)*4+1024*15=15416
15G
(10-1)*4+1024*10=10276
10G
(5-1)*4+1024*5=5136
5G
⑥ 硬碟傳輸模式顯示sata/300|sata/600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是sata/600或是sata/300,應該是SATA3.0或2.0介面
SATA 3G/S 就是SATA 2.0介面的硬碟,6G/S 是SATA3.0介面的硬碟,它們的傳輸速度差一倍。sata/600 的硬碟 一定要接在 SATA3.0的介面並用 6G/S的數據線才好發揮,sata/300的硬碟接到2.0介面就可以櫻廳了。
圖中所示的硬碟是希捷1TB的,是完全支持SATA3.0 介面的 6GB/S的,只有接到3.0介面上才能發揮它最好的性能。
(6)硬碟數據傳輸擴展閱讀
硬碟數據傳輸模式分類:
PIO模式
PIO的英文拼寫是「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PIO模式是一種通過CPU執行I/O埠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的數據交換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碟數據傳輸模式,數據傳輸速率低下,CPU佔有率也很高,大量傳輸數據時會因為佔用過多的CPU資源而導脊敏隱致系統停頓,無法進行其它的操作。
PIO數據傳輸模式又分為PIO mode 0、PIO mode 1、PIO mode 2、PIO mode 3、PIO mode 4幾種模式,數據傳輸速率從3.3MB/s到16.6MB/s不等。受限於傳輸速率低下和極高的CPU佔有率,這種數據傳輸模式很快就被淘汰拿旁。
DMA模式
DMA的英文拼寫是「Direct Memory Access」,漢語的意思就是直接內存訪問,是一種不經過CPU而直接從內存了存取數據的數據交換模式。PIO模式下硬碟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是由CPU來控制的;而在DMA模式下,CPU只須向DMA控制器下達指令,讓DMA控制器來處理數的傳送,數據傳送完畢再把信息反饋給CPU,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減輕了CPU資源佔有率。
DMA模式與PIO模式的區別就在於,DMA模式不過分依賴CPU,可以大大節省系統資源,二者在傳輸速度上的差異並不十分明顯。DMA模式又可以分為Single-Word DMA(單位元組DMA)和Multi-Word DMA(多位元組DMA)兩種,其中所能達到的最大傳輸速率也只有16.6MB/s。
Ultra DMA模式
Ultra DMA的英文拼寫為「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一般簡寫為UDMA,含義是高級直接內存訪問。UDMA模式採用16-bit Multi-Word DMA(16位多位元組DMA)模式為基準,可以理解為DMA模式的增強版本,它在包含了DMA模式的優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CRC(Cyclic Rendancy Check循環冗餘碼校驗)技術,提高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准確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在以往的硬碟數據傳輸模式下,一個時鍾周期只傳輸一次數據,而在UDMA模式中逐漸應用了Double Data Rate(雙倍數據傳輸)技術,因此數據傳輸速度有了極大的提高。此技術就是在時鍾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自進行一次數據傳輸,可以是數據傳輸速度成倍的增長。
在UDMA模式發展到UDMA133之後,受限於IDE介面的技術規范,無論是連接器、連接電纜、信號協議都表現出了很大的技術瓶頸,而且其支持的最高數據傳輸率也有限。同時在IDE介面傳輸率提高,也就是工作頻率的提高,IDE介面交叉干擾、地線增多、信號混亂等缺陷也給其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制約,被新一代的SATA介面取代也就在所難免了
⑦ 硬碟的內部傳輸速率是什麼意思
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簡單的說就是硬碟將數據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存儲在緩存內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禪磨姿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碟性能的真正標准。
雖然硬碟技術發展的很快,但內部數據傳輸率還是在一個比較低(相對)的層次上,內部數據傳輸率低已經成為硬碟性能的最大瓶頸。目前主流的家用級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基本還停留在600 MB/s左右,而且在連續工作時,這個數據會降到更低。
有效地提游肢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才能對磁碟子系統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顯的提升。
(7)硬碟數據傳輸擴展閱讀:
移動硬碟傳輸速率
與硬碟產品不同,硬碟的數據傳輸率強調的是內部傳輸率(硬碟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而移動硬碟則更多是其介面的數據傳輸率。因為移動硬碟是通過外部介面與系統相連接,其介面的速度就限制著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率。
雖然當前的USB1.1介面能提供12Mbps;USB 2.0介面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介面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能提供800Mbps的數據傳輸率,但在實際應用中會因為某些客觀的原因(例如存儲設備採用的主控晶元、電路板的製作質量是否優良等),減慢了在應用中的傳輸速率。
比如說同樣是USB 1.1介面的移動硬賀絕盤產品,一個可以提供1.2MB/S的讀取速度,而另一個則能提供900KB/S的讀取速度,這就是因為二者所採用的主控晶元等部件上的差異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