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超融合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為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顫銀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型旅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茄租宴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超融合架構圖
『貳』 分布式存儲最佳緩存比
作者:深入細節的 SmartX 一線技術團隊
近日,VMware 發布了 vSAN 8,對存儲架構進行了重大更新。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即引入了新的 Express Storage Architecture(ESA)架構:用「存儲池」替代了原存儲架構(OSA)中的「磁碟組」,並不再需要專用 SSD 承擔緩存加速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了 8.0 之前版本中的專用緩存檔利用率低、易發生緩存擊穿等問題。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 vSAN 大版本更新之前,SmartX 即通過統一緩存空間和智能冷熱數據管理優化了分布式存儲緩存機制,有效規避了上述問題。本文將通過重點解讀 vSAN(以 vSAN 7 為例)和 SmartX 分布式塊存儲組件 ZBS* 緩存機制的原理,並測試對比兩種緩存機制下虛擬機性能表現,讓讀者更好地了解兩種技術實現機制的區別對業務可能帶來的實際影響。
* ZBS 內置於 SmartX 超融合軟體 SMTX OS,可與 SmartX 原生虛擬化 ELF 搭配提供服務。
本文重點
vSAN 7 採用劃分讀寫緩存空間的機制,將緩存磁碟按照容量佔比劃分為寫緩沖區(30%)和讀緩存區(70%)。這種方式可能出現緩存利用率低、在訪問數據量過大時導致緩存擊穿,進而引起性能下降等問題。
ZBS 採用統一緩存空間的機制,並通過 2 級 LRU 演算法對冷熱數據進行管理,在充分利用緩存容量的同時避免了因訪問量激增導致虛擬機性能下降的情況。
本文基於相同的硬體配置和 I/O 讀寫場景,分別測試 VMware 超融合(vSphere 虛擬化 + vSAN 分布式存儲)寫入 300 GB 數據、SMTX OS(ELF + ZBS)寫入 500 GB 數據時虛擬機的性能表現。結果顯示,vSAN 7 難以充分利用緩存介質,發生緩存擊穿,導致存儲性能下降;而 SMTX OS 即便在寫入更多數據的情況下也未發生緩存擊穿,虛擬機性能保持穩定。
場景問題
混閃配置是超融合或分布式存儲現階段的主流落地模式。混閃配置是指機器中的磁碟使用 SSD + HDD 混合組成,其中 SSD 磁碟作為數據緩存層,而 HDD 磁碟作為數據容量層。以該模式構建的分布式存儲池通過軟體演算法進行冷熱數據自動判斷,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時,還可獲得較大的存儲容量,進而提升資源利用率,獲得相對全快閃記憶體儲更高的性價比。
在將 SSD 磁碟用作數據緩存層時,部分超融合產品會將緩存容量(Cache)劃分為讀和寫各自獨立的兩部分。例如,vSAN 7 及更早版本會將每個磁碟組(Disk Group)中的緩存磁碟,按照容量佔比劃分為寫緩沖區(30%)和讀緩存區(70%),當讀取數據未命中緩存或者寫緩存已滿,將會直接從容量層進行讀寫。
『叄』 三節點超融合能跑一百個erp嗎
我們通常講的「超融合」雲平台是一種雲平台的架構模式圓兄態。這種模式不需要專用的存儲設備,它採用分布式存儲軟體,利用每台計算節點上的本地硬碟構成存儲集群。這樣計算節點即有高可用的計算能力,又有高可用的存儲能力。目前,超融合是多種雲平台各種架構中綜合性能最強、可用性最高、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架構模式。
今天為大家介紹怎樣用3台伺服器搭建超融合雲平台。本文將採用StarVCenter雲平台軟體來演示部署的具體過程,雖然我們只用了3台伺服器節點,它卻支持擴充更多的計算節點,不斷提升集群的計算和存儲能力。
目錄
1 准備工作 1-2
1.1 獲取安裝鏡像 1-2
1.2 准備硬體 1-2
2 安裝操作系統 2-3
2.1 開啟虛擬化支持 2-3
2.2 選擇安裝類型 2-3
2.3 選擇系統磁碟 2-4
2.4 配置主機名、IP 2-5
3 部署集群 3-6
3.1 配置分布式存儲 3-7
3.2 指定網卡用途 3-8
3.3 配置輔存 3-8
3.4 配置資料庫集群 3-9
3.5 配置管控集群 3-10
3.6 一鍵部署 3-10
3.7 驗證安裝結果 3-11
4 資源初始化 4-12
4.1 初始化IP地址池 4-12
4.2 初始化模板庫 4-12
5 創建虛擬機 5-14
5.1 創建虛擬機(克隆) 5-14
5.2 遷移虛擬機 5-16
6 附錄 6-17
6.1 刻錄安裝U盤方法 6-17
6.2 擴充計算節點方法 6-18
1. 准備工作
1.1 獲取安裝鏡像
從StarVCenter官網(www.starvcs.com)下載starve4-x86_64-StarVCenter-mini-xxx.iso
驗證其md5碼以確保文件沒損壞,然後刻錄成光碟或U盤,如果只是體驗安裝過程,你可以選擇用在虛擬機中安裝StarVCetner,也就不需要刻錄了。本文也是採用3台虛擬機來代替3台伺服器節點的,。
刻錄U盤方法,見附錄:刻錄安裝U盤方法。
1.2 准備硬體
准備3台伺服器,配置如下表:
設備 最小規格 推薦規格 說明
CPU >=8核 >=16核 支持虛擬化VT
內存 >=16GB >=68GB
網卡 >=1塊 >=1塊(>=1Gb/s,2網口),伺服器與交換機之間的連接線傳輸速率>=1Gb/s(不低於6類線標准),交換機的交換容量不低於128Gb/s 准備5個同網段的IP地址;3台伺服器各配1個IP(192.168.12.6-8),集群管理額外需要2個IP(192.168.12.9-10)。
磁碟 >=2塊,單塊容量>=300GB >=5塊SAS磁碟,單塊容量>=1TB;額外配置一塊>=600GB的SSD磁碟更佳 1塊機械磁碟做系統盤;1塊SSD磁碟做緩存磁碟(可選);其它磁碟用作分布式存儲的數據盤。
本文實際採用的伺服器配置規格如下:
CPU:10核;內存:20GB;網卡:1塊千兆;磁碟:1塊300GB + 3塊500GB。(實際需要更高的配置)
將3台伺服器的網卡連接到交換機上,確保3台伺服器配置IP後能互通。
超融合架構中的硬體規劃原則:
(1)每節點硬體配置盡量保持一致;
(2)單個超融合集群節點數越多性能越好;
(3)數據磁碟數越多性能越好,CPU和內存配置隨磁碟數量和容量遞增;
(4)緩存磁碟容量規劃原則:每塊數據磁碟+100GB,可由多塊SSD磁碟構成,預留夠後期擴展空間。
(5)緩存磁碟和數據磁碟無須做raid,因此使用raid直通或單盤raid0即可。
(6)配備獨立萬兆網路作橘源為存儲網(建議不上連至匯聚交換機),隨節點數增加,存儲網交換機的交換容量越大性能越好。
2. 安裝操作系統
下面我們使用之前刻錄的安裝盤,分別在3台伺服器上進行引導安裝。
2.1 開啟虛擬化支持塵喊
用於部署StarVCenter的伺服器需要開啟CPU虛擬化支持(在bios中設置,同時選擇從U盤啟動)。
若在Vmware workstation虛擬機中體驗安裝本系統(實際使用時,請在物理伺服器上安裝),則創建虛擬機時須在 「處理器」中勾選「虛擬化」支持。
進入系統安裝引導界面後,選擇「Install StarVE」,按回車鍵。
注意:若在ESXI的虛擬機中體驗安裝本系統,請允許「混雜模式」和「MAC地址修改」,否則IP將無法訪問。
2.2 選擇安裝類型
點擊【SOFTWARE SELECTION】進入軟體選擇界面:
(說明:部署節點安裝完成後,可通過瀏覽器打開「http://部署節點ip:9000」,從部署界面添加多台『Basic節點』,並將這些節點以「多管控節點集群」的模式批量部署)。
我們將第一台伺服器作為部署節點,選擇「Deployment node」類型,第二、三台節點,都選擇「Basic node」類型。
第一台節點選擇,如下圖:
第二、三台節點選擇,如下圖:
點擊【Done】銨鈕確認選擇。
2.3 選擇系統磁碟
點擊【INSTALLATION DESTINATION】選項,選擇第一塊磁碟作為系盤,點擊【Done】按鈕確認選擇,如下圖:
2.4 配置主機名、IP
1.配置主機名
我們將三台伺服器的主機名配置為starve001、starve002、starve003。
點擊【NETWORK & HOSTNAME】,打開配置界面,在「Host name」欄輸入主機名。
2.配置IP地址
(提示:這里配置1個IP即可。集群部署期間,此IP將被默認識別為管理網IP,自動移植到管理網網橋『br-mgmt』上。)
我們將三台伺服器的IP配置為192.168.12.6、192.168.12.7、192.168.12.8。
(1)點擊【Configure】按鈕,選擇【IPv4 Settings】,將「Method」設置為【Manual】。
(2)點擊【add】,輸入IP、掩碼、網關,點擊【Save】,如下圖:
點擊【Done】按鈕回到主頁面,點擊「Begin Installation」按鈕開始部署。
點擊「ROOT PASSWORD」,設置root賬戶密碼。
約需要10分鍾完成安裝,安裝完成後,點擊「reboot」重啟系統。
按照上述方法完成所有伺服器的操作系統安裝,並確保所有伺服器之間IP互通。
3. 部署集群
集群的部署過程很簡單,基本每一步直接點擊「確認」即可。
通過瀏覽器(推薦Google Chrome)打開WEB部署界面,訪問地址為:
http://部署節點IP地址:9000,實際為:http://192.168.12.6:9000,如下圖:
點擊【開始】進入「添加主機」頁面,我們將3台伺服器都加進來,輸入起始IP為192.168.12.6,結束IP為192.168.12.8,如下圖:
說明:確認所有伺服器之間IP地址互通,再添加主機。
請將所有伺服器添加至部署界面,並且確保「管理網IP」欄中所有節點狀態均為在線(圖標為綠色),如下圖:
3.1 配置分布式存儲
在頂部導航欄中點擊【配置分布式存儲】,進入配置界面,如下圖:
說明:系統檢測到添加的節點滿足分布式存儲部署條件時,將自動選擇最優的分布式存儲配置方式。點擊「確定」即可。
3.2 指定網卡用途
在頂部導航欄中點擊【指定網卡用途】,進入配置界面,系統將自動選擇最簡單的網路配置,直接點擊「確定」即可,如下圖:
3.3 配置輔存
在頂部導航欄中點擊【配置輔存】進入輔存配置界面。
系統將自動選中默認配置,直接點擊「確定」按鈕即可,如下圖:
3.4 配置資料庫集群
在頂部導航欄中點擊【配置資料庫集群】,進入配置界面。
系統將自動選中資料庫集群的默認配置,此處需要輸入資料庫集群浮動IP地址(此IP必須與資料庫主、備節點IP互通),此處為192.168.12.9,然後點擊「確定」按鈕即可,如下圖:
3.5 配置管控集群
點擊頂部導航欄中【配置管控集群】,進入配置界面:
系統將自動選擇管控集群節點,此處需要輸入管控集群浮動IP地址(此IP必須與所有管控集群節點IP互通),此處為192.168.12.10,之後點擊「確定」按鈕即可,如下圖:
3.6 一鍵部署
點擊頂部導航欄中「一鍵部署」,進入部署界面,點擊「開始一鍵部署」按鈕開始執行部署,如下圖:
等待部署完成後,界面將顯示系統的訪問地址,如下圖:
3.7 驗證安裝結果
在部署完成界面點擊「訪問鏈接地址」打開管理界面(推薦Google Chrome),如下圖:
默認業務操作員賬號為:user/user
默認系統管理員賬號為:admin/admin
通過默認賬號密碼user/user登錄進入系統,在「資源管理」>「存儲」菜單中能看到已構建完成的CEPH存儲,如下圖:
4. 資源初始化
4.1 初始化IP地址池
進入「資源管理」>「網路」菜單,選擇「IP地址池」選項,點擊「新增IP」按鈕,在「默認子網」中錄入一段可用的IP地址(後續創建虛擬機時,所需IP將從IP池中分配),如下圖:
4.2 初始化模板庫
StarVCenter的官網提供通用的虛擬機模板鏡像供用戶下載,如下圖:
我們可以將需要用到的虛擬機模板下載下來,上傳到自己的StarVCenter中。這里先下載centos76mini-x68-template.qcow2,在StarVCetner管理界面進入「虛擬機管理」>「虛擬機模板」菜單,點擊「上傳模板」按鈕,選擇剛才下載的模板文件,選擇對應操作系統,點擊「確定」按鈕開始上傳,如下圖:
『肆』 【理論研究】漫談雲計算IT基礎設施05-超融合技術
其實超融合這一塊,放在雲計算IT基礎設施裡面,不算是完全合適。你說它是分布式存儲,但是它同時又是硬體伺服器與存儲;你說它算硬體,但是它又離不開分布式存儲軟體。
傳統的IT基礎設施架構,主要分為網路、計算、存儲三層架構。但隨著雲計算與分布式存儲技術的發展以及x86伺服器的標准化,逐漸出現了一種將計算、存儲節點融合在一起的架構--超融合架構。超融合將三層的IT基礎設施架構縮小變成了兩層。
2019年11月的Gartner超融合產品魔力象限中,領導者象限有5家:Nutanix、DELL、VMware、CISCO、HPE。(其中DELL vxRail一體機裡面用的分布式存儲軟體也是VMware的VSAN,而VMware提供的則是VSAN純軟體的解決方案)
Nutanix能夠成為超融合領導者中的領導者,自然是經過市場的充分驗證,得到市場的認可。而且由於其公開資料(Nutanix 聖經)比較齊備,因此我們可以通過Nutanix一窺超融合的究竟。
這邊就不搬運了,可以直接搜索引擎搜索「Nutanix聖經」或「Nutanix-Bible」,可以找到相應的官方文檔。
引用自NUTANIX聖經 -「Nutanix解決方案是一個融合了存儲和計算資源於一體的解決方案。該方案是一個軟硬體一體化平台,在2U空間中提供2或4個節點。
每個節點運行著hypervisor(支持ESXi, KVM, Hyper-V)和Nutanix控制器虛機(CVM)。Nutanix CVM中運行著Nutanix核心軟體,服務於所有虛機和虛機對應的I/O操作。
得益於Intel VT-d(VM直接通路)技術,對於運行著VMware vSphere的Nutanix單元,SCSI控制(管理SSD和HDD設備)被直接傳遞到CVM。」
個人總結: 從以上官方文檔可知,2U的空間可以安裝2~4個Nutanix節點(每個節點相當於1台物理伺服器),所以設備裝機密度非常高。每個節點都安裝著虛擬化軟體,並且在虛擬化層之上再運行著一台Nutanix的控制虛機(CVM),該虛機主要負責不同的Nutanix節點之間控制平面的通信。單個節點中配置有SSD硬碟與HDD硬碟,替代磁碟陣列作為存儲使用,單個節點有獨立的CPU與內存,作為計算節點使用。
1、基礎架構
以3個Nutanix節點為例,每個節點安裝有Hypervisor,在Hypervisor之上運行著客戶虛擬機,並且每個節點有一台Nutanix控制器虛機Controller VM,配置有2塊SSD與4塊HDD,通過SCSI Controller作讀寫。
2、數據保護
Nuntanix與傳統磁碟陣列通過Raid、LVM等方式作數據保護不同,而是與一般的分布式存儲一樣,通過為數據建立副本,拷貝到其他Nutanix節點存放,來對數據進行保護,Nutanix將副本的數量稱作RF(一般RF為2~3)。
當客戶虛機寫入數據「見圖上1a)流程」,數據先寫入到本地Nutanix節點的SSD硬碟中劃分出來的OpLog邏輯區域(相當於Cache的作用),然後執行「1b)」流程,本地節點的CVM將數據從本地的SSD的OpLog拷貝到其他節點的SSD的OpLog,拷貝份數視RF而定。當其他節點CVM確定數據寫入完成,會執行「1c」流程,給出應答寫入完成。通過數據副本實現對數據的保護。
數據從SSD中的OpLog寫入到SSD以及HDD的Extent Store區域,是按照一定的規則非同步進行的,具體詳見下面的部分。
3、存儲分層
Nutanix數據寫入以本地落盤為主要寫入原則(核心原則)。
當客戶虛機寫入數據是,優先考慮寫入本地SSD(如果SSD已用容量未達到閥值),如果本地SSD滿了,會將本地SSD的最冷的數據,遷移到集群中其他節點的SSD,騰出本地SSD的空間,寫入數據。本地落盤的原則,是為了盡量提高虛機訪問存儲數據的速度,使本地虛機不需要跨節點訪問存儲數據。(這點應該是與VSAN與其他分布式文件系統最大原理性區別)
當整個集群的SSD已用容量達到閥值(一般是75%),才會將每個節點的SSD數據遷移到該節點的HDD硬碟中。
SSD遷移數據到HDD,並非將所有數據全部遷移到HDD,而是對數據進行訪問度冷熱的排序,並且將訪問較少的冷數據優先遷移到HDD硬碟中。
如SSD容量達到95%的利用率,則遷移20%的冷數據到HDD;如SSD容量達到80%,則默認遷移15%的冷數據到HDD。
4、數據讀取與遷移
Nutanix聖經引用-「 <u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grey;">I/O和數據的本地化(data locality),是Nutanix超融合平台強勁性能的關鍵所在。所有的讀、寫I/O請求都藉由VM的所在節點的本地CVM所響應處理。所以基本上不會出現虛機在一個節點,而需要訪問的存儲數據在另外一個物理節點的情況,VM的數據都將由本地的CVM及其所管理的本地磁碟提供服務。</u>
<u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grey;">當VM由一個節點遷移至另一個節點時(或者發生HA切換),此VM的數據又將由現在所在節點中的本地CVM提供服務。當讀取舊的數據(存儲在之前節點的CVM中)時,I/O請求將通過本地CVM轉發至遠端CVM。所有的寫I/O都將在本地CVM中完成。DFS檢測到I/O請求落在其他節點時,將在後台自動將數據移動到本地節點中,從而讓所有的讀I/O由本地提供服務。數據僅在被讀取到才進行搬遷,進而避免過大的網路壓力。</u> 」
個人總結: 即一般虛機讀寫數據都是讀本地節點的硬碟,如果本地節點硬碟沒有該數據,會從其他節點先拷貝過來本地節點硬碟,再為本地虛機提供訪問,而不是虛機直接訪問其他節點。即要貫徹本地落盤的核心思想。
5、Nutanix解決方案的優缺點
Nutanix方案優點:
1) 本地落盤策略,確保虛機訪問存儲速度:虛機寫入的數據都在本物理節點的磁碟上,避免跨節點存儲訪問,確保訪問速度,減輕網路壓力。
2) 採用SSD磁碟作為數據緩存,大幅提升IO性能:
見上表數據,從隨機的讀寫來看,SSD的IO及帶寬性能比SATA的性能提升了約1000倍。而結合Nutanix的本地落盤策略,虛機數據寫入,僅有本地的2塊SSD硬碟作為數據緩存負責寫入數據。
但由於單塊SSD硬碟的IO比傳統陣列的SATA高出1000倍,IO性能大幅提升。(相當於要超過2000塊SATA硬碟做Raid,才能提供近似的IO性能)。
3)永遠優先寫入SSD,確保高IO性能
數據寫入HDD不參與,即使本地SSD容量滿了會將冷數據遷移到集群其他節點SSD,然後還是SSD進行讀寫,確保高IO。後續非同步將SSD冷數據遷移到HDD。
4)數據冷熱分層存儲
冷數據存放在HDD,熱數據保留在SSD,確保熱點數據高IO讀取。
5)設備密度高,節省機房機架空間
2U可以配置4個節點,包含了存儲與計算,比以往機架式/刀片伺服器與磁碟陣列的解決方案節省了大量的空間。
Nutanix方案缺點:
1)本地落盤及SSD緩存方案確保了高IO,但是硬碟的帶寬得不到保證。
傳統磁碟陣列,多塊SATA/SAS硬碟加入Raid組,數據寫入的時候,將文件拆分為多個block,分布到各個硬碟中,同個Raid組的硬碟同時參與該文件的block的讀寫。通過多塊硬碟的並行讀寫,從而提升IO與帶寬性能。
而Nutanix的解決方案中,單個文件的讀寫遵循本地落盤的策略,因此不再對文件拆分到多塊硬碟進行並行讀寫,而只有本地節點的SSD硬碟會對該文件進行寫入。
雖然SSD硬碟的IO與帶寬都是SATA/SAS的數百上千倍,但是SSD對比SATA/SAS硬碟在帶寬上面只有2~3倍的速率提升,而傳統Raid的方式,多塊硬碟並行讀寫,雖然IO比不上SSD,但是帶寬則比單塊/兩塊SSD帶寬高出很多。
因此Nutanix的解決方案適合用於高IO需求的業務類型,但是因為它的讀寫原理,則決定了它不合適低IO、高帶寬的業務類型。
三)行業競爭對手對比:
VMWARE EVO RAIL軟體包:VMware沒有涉足硬體產品,但EVO: RAIL 軟體捆綁包可供合格的 EVO: RAIL 合作夥伴使用。合作夥伴轉而將硬體與集成的 EVO: RAIL 軟體一起出售,並向客戶提供所有硬體和軟體支持。
而EVO:RAIL的核心,其實就是VSphere虛擬化軟體+VSAN軟體的打包。
但VSAN與Nutanix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不必須完全遵循Nutanix的本地落盤的策略。可以通過設置條帶系數,將本地虛機的數據讀寫設置為橫跨多個節點的硬碟,默認條帶系數為1,最大可設置為12個,即一個虛機的數據寫入,可以同時採用12個節點的SSD硬碟並行讀寫。
通過這種方式,VSAN可以一定程度的彌補了Nutanix方案不適用於帶寬要求高,IO要求低的業務類型的缺點。
但是這種橫跨物理節點的訪問流量,在虛機數量眾多的情況下,肯定會給網路帶來壓力,網路帶寬可能會成為另一個瓶頸。
其次VSAN可以集成在Hypervisor層,而不需要像Nutanix在Hypervisor上面運行一個控制虛機CVM。
再次,Nutanix支持KVM、Hyper-V、ESXI等多種Hypervisor,而VSAN僅支持自家的ESXI。
其他待補充:由於暫時未對VSAN進行實際部署測試,僅停留在對其原理的研究,因此,關於VSAN的部分待後續平台上線測試完成後繼續補充。
『伍』 超融合一體機如何實現高可用
超融合一體機的高可用主要還是來源於自身的搭載的超融合軟體,優秀的超融合系統在實現高可用的同時,必然也要保證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可擴展性等,以及運維的簡化。
通常來說,評估超融合一體機可靠性主要參考以下三個維度:
系統的冗餘度?通俗的說就是允許硬體壞多少?
出現故障後是否完全自動恢復?
恢復速度和時間?因為系統處於降級狀態下是比較危險的狀態,故障窗口越小,出現整體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
以下給出詳細的系統冗餘與恢復機制對比。
『陸』 硬碟復制速度怎麼計算(計算公式)(和緩儲大小的關系)
硬碟復制速度沒有計算公式,一般都是通過BEACHMARK等測試軟體模擬日常應用中讀取數據的方式測得的速率。硬碟的緩存越大硬碟讀寫速度當然越快了,因為物理磁頭讀寫數據的速度總是沒法與電子晶元讀寫速度比,所以緩存越大的硬行昌盤,就可以在讀寫數據時盡可能多地將數據放入緩存然後再通過磁頭讀寫,有效避免由於磁碟讀寫過慢而拖整個系統的後腿。5年前,磁檔姿扒盤緩存能達到2MB就已經冊芹是很高端的產品了,現在1TB的硬碟的緩存動歁就是32MB甚至是64MB,隨著技術的進步,硬碟配備大容量的緩存是趨勢,將來電子硬碟定會大行其道。
『柒』 oVirt超融合的設計分析(gluster和raid)
據初步分析,紅帽ovirt超融合目前的架構應該是要和raid卡配合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ovirt超融合支持raid卡的JBOD(直通模式)、raid5、raid6、raid10模式,針對每一種模式ovirt在gluster這個層面做了性能優化(具體細節還不得知),這也是為什麼ovirt超融合部署時要正確的選擇對應硬體raid卡配置的模式。
ovirt超融合支持全SSD、全HDD、HDD+SSD緩存這三種存儲配置模式,用raid卡將所有磁碟組成一個盤暴露給gluster創建成存儲卷進行管理,當然也可以建多個raid實殲正現三種模式的共存,原版默認情況下是只能啟用其中一種(我們先遵循這種方式),ovirt中是在一個盤上創建多個存儲卷。
ovirt超融合的思路應該是盡可能用raid卡去管理磁碟、用gluster去管理節點,raid卡負責本機節點上的磁碟層面上的高可用,gluster利用副本負責集群中本節點的高可用,如此一來就簡單多了氏畝悔:
1、我們重點關心節點而不是每個磁碟,降低管理磁碟的復雜度,擴容盤、替換盤這些讓raid卡去干(要求raid卡要支持在線擴容,即使raid卡支持擴容還需要ovirt做對應的工作,目前是不支持的);
2、不再為磁碟個數糾結,只需要能夠滿足做raid的數量要求即可(當然要兼顧性能需求),盤數靈活;
3、數據盤可以是單塊直通、做raid0或多塊做raid5、6、10,系統盤可以是單塊直通、做raid0或用兩塊做raid1,緩存檔可以是單塊直通、做raid0或兩塊做raid1,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制定幾個推薦配置即可,比如安全要求高的就系統盤、緩存檔都做raid1,普通測試場景就可以單盤不做raid(不帶raid卡的機器也可以用);
4、ovirt超融合gluster雖然是三副本,但有一個副本是起仲裁作用,幾乎不佔空間,所以在空間佔用上是相當於兩副本(另外現在支持壓縮去重功能,存儲空間的問題能夠得耐塵到改善);
5、目前我們還是要先按官方推薦,3節點起步,3節點擴展;
6、關於磁碟狀態監測我們通過raid卡的介面來做,沒有raid卡則不支持此功能。
總體來說就是磁碟管理交給raid卡,gluster集群負責節點的高可用。
關於raid卡和JBOD:
有多種解釋和理解,我總結了下:
1、JBOD類似於raid0,可以將多塊盤組成一個,但是是順序寫入(一塊盤寫滿寫另一塊),而不是raid0的分布式寫入,所以性能上不如raid0;
2、某些raid卡中,JBOD就代表直通模式,可以每塊磁碟都配成JBOD直通使用,也可以多塊磁碟配成一個大盤直通使用。lsi的卡是這樣,但有些oem它的廠商寫的是non-raid,例如dell伺服器。non-raid也代表直通模式。一般JBOD和其它raid模式不能同時用。
3、某些raid卡中,hba模式就是直通模式,adaptec的卡是這樣,oem它的廠商例如dell也是這樣叫的,另外adaptec有的卡是支持raid和hba直通同時用的。
4、raid卡廠商主要有lsi和Adaptec(被pmc收購了)兩家,大部分伺服器廠家都是oem它們的卡或用的它們的晶元,包括超微和浪潮。
『捌』 電腦虛擬內存如何設置,其計算公式是什麼
以上的說法都是不對的。
虛擬內存的選擇和你的實際物理內存的大小和你要運行的軟體要佔的內存大小有關。
比如,你沒有談譽什麼大型軟體要運行,自然內存就足夠了,就不需要多少硬碟緩存。但是要是小軟體打開得多,也需要加大虛擬內存。
再比如,如果你的電腦裝了1G或者2G的內存,就大可把虛擬內存關掉.因為內存的速度要遠遠大於硬碟速度,如果你的內存大,就可以關掉虛擬內存來提高速度.
一般情況下,根據你對電腦的使用,可以適當設置虛擬緩存.如果你是256M內存,把虛擬緩存設置為含輪段500-1G都是沒有問題的。桐知但最好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設為相同,即不允許Windows自己調節虛擬內存大小。這樣會節省CPU資源,提高運行速度。
『玖』 Nutanix超融合和Vmware的超融合主要區別在哪
首先他們底層設計就不一樣,Nutanix超融合是從分布式存儲為出發點來進行集群設計,分布式系統設計相對沒有包袱,Vmware則是在vSphere Kernel為基礎開發的,有一些歷史包袱(核心代碼不能動);然後是集群規模,Nutanix超融合集群沒有節點數量限制,實際生產中有很多超過100節點單集群的案例,而Vmware集群最大隻允許64節點。另外在數據存儲技術上,Nutanix超融合有數據本地化的功能,SSD盤是可以既做讀寫緩存也做用於存儲數據,Vmware沒有數據本地化的概念,網路的壓力很大,SSD也只能作為緩存,容量還有限制,區別還是挺大的。。我就知道這些,滿意的話記得採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