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

發布時間: 2022-02-23 06:28:04

硬碟是什麼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盤,新式硬碟內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而m.2固態又有nvme的m.2和sata的m.2)、機械硬碟(HDD傳統硬碟內有3.5寸、2.5寸的,還有5400轉和7200轉)

❷ 硬碟是什麼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主要分為固態硬碟、機械硬碟、混合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主要分為固態硬碟(SSD)(SSD 盤,新式硬碟內)、機械硬碟(HDD)、混合硬碟(HHD );固態硬碟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

(2)硬碟擴展閱讀:

硬碟保養維護:

1、保持電腦工作環境清潔

硬碟已帶有超精過濾紙的呼吸孔與外界相通,它可以在普通無凈化裝置的室內環境中使用,若在灰塵嚴重的環境下,會被吸附到PCBA的表面、主軸電機的內部以及堵塞呼吸過濾器,因此必須防塵。

2、養成正確關機的習慣

硬碟在工作時突然關閉電源,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碟,還會使磁頭不能正確復位而造成硬碟的劃傷。

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麵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當硬碟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碟結束讀寫後方可關機。

3、正確移動硬碟,注意防震

移動硬碟時最好等待關機十幾秒硬碟完全停轉後再進行。在開機時硬碟高速轉動,輕輕的震動都可能碟片與讀寫頭相互磨擦而產生磁片壞軌或讀寫頭毀損。

參考資料:網路-硬碟

❸ 磁碟和硬碟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1、磁碟:利用磁記錄技術存儲數據的存儲器。

2、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

二、范圍不同

1、磁碟:是計算機主要的存儲介質,包括軟盤跟硬碟。

2、硬碟:屬於磁碟的一種,採用溫徹斯特式結構。


三、發展不同

1、磁碟:軟盤已經被淘汰,磁碟也正在被固態硬碟所取代。

2、硬碟:發展為固態硬碟跟機械硬碟相結合。


❹ 硬碟,硬碟!

移動硬碟稍微貴點,經濟型的話你可以嘗試買個大容量台式硬碟加個硬碟盒(加在一起就等於個移動硬碟,方便攜帶。連接。存儲。也是USB連接~ ,我自己存資料等等用的是個2T(2000G)的硬碟

❺ 什麼是硬碟,什麼是磁碟,硬碟是磁碟嗎

磁碟分為兩類,一類是硬碟,一類是軟盤。

  1. 軟盤又有3種,一種為3.25英寸,容量為1.44MB,一種為5.25英寸,容量有360KB,及720KB,還有一種為最早期的8英寸軟盤,這可謂是軟盤的鼻祖.其中5.25英寸軟盤因不方便攜帶等原因早已淘汰.目前3.25英寸軟盤也已逐漸淡化出我們的視線.

  2. 硬碟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外存儲器,它好比是數據的外部倉庫一樣。硬碟又叫固定盤,由金屬材料塗上磁性物質的碟片與碟片讀寫裝置組成。這些碟片與讀寫裝置(驅動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碟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類硬碟還可以通過並行口連接,作為一種方便移動的硬碟。

  3. 硬碟的存儲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來表示,1GB=1024MB。目前,家用電腦的硬碟的大小有60GB、80GB、120GB等

❻ 什麼是硬碟

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簡稱HDD 全名溫徹斯特式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碟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碟里 (除了一個過濾孔,用來平衡空氣壓力)。

(6)硬碟擴展閱讀

硬碟介面:

1、ATA

全稱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外部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空間,不利計算機散熱,將逐漸被SATA所取代。

2、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俗稱PATA並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電腦硬碟

❼ 什麼叫硬碟,硬碟里都有什麼、、

硬碟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外存儲器,它好比是數據的外部倉庫一樣。電腦除了要有「工作間」,還要有專門存儲東西的倉庫。硬碟又叫固定盤,由金屬材料塗上磁性物質的碟片與碟片讀寫裝置組成。這些碟片與讀寫裝置(驅動器)是密封在一起的。硬碟的尺寸有5.25英寸、3.5英寸和1.8英寸等。有一類硬碟還可以通過並行口連接,作為一種方便移動的硬碟。硬碟的存儲速度比起內存來說要慢,但存儲量要大得多,存儲容量可用兆(MB)或吉(GB)來表示,1GB=1024MB。目前,家用電腦的硬碟的大小有60GB、80GB、120GB等。
硬碟的性能指標解析:

1.硬碟的轉速(Spindle Speed)

硬碟轉速就是指硬碟主軸電機的轉動速度,一般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RpM),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等待時間也就越短。隨著硬碟容量的不斷增大,硬碟的轉速也在不斷提高。然而,轉速的提高也帶來了磨損加劇、溫度升高、雜訊增大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2.硬碟的數據傳輸率(DAtA TRAnsfeRRAte) DTR(DAtA TRAnsfeRRAte)

數據傳輸率,它又包括了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TRAnsfeR RAte,又稱突發傳輸速率)和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兩種,我們常常說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著這塊硬碟的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值是100MB/s,指的是電腦通過數據匯流排從硬碟內部緩存區中所讀取數據的最高速率。而內部數據傳輸率可能並不被大家所熟知,但它才是一塊硬碟性能好壞的重要指標,它指的是磁頭至硬碟緩存間的數據傳輸率,具體如何分析一個硬碟的DTR曲線我們會在後文的測試過程中進行說明。

註:在一些官方資料中大家常常會發現兩種不同的單位,一種是MB/s,一種是MBit/s,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換算關系(1B=8Bit)來進行換算,比如說文檔中說明內部數據傳輸率為570MBit/s,這里就不能把570簡單的除以8來進行換算,因為這個570MBit中有很多Bit是一些輔助信息,簡單的除以8得出的數值和其真實性能並不能等同。當然,持續數據傳輸率更需要我們去關注,也就是上圖中的「27 to 44」這部分數據,不過並不是每一個硬碟廠家都會給出這項數據,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測試來分析了。

3.硬碟緩存

緩存是硬碟與外部匯流排交換數據的場所。硬碟讀數據的過程是將要讀取的資料存入緩存,等緩存中填充滿數據或者要讀取的數據全部讀完後再從緩存中以外部傳輸率傳向硬碟外的數據匯流排。可以說它起到了內部和外部數據傳輸的平衡作用。可見,緩存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目前主流硬碟的緩存主要有8MB和2MB兩種。一般以SDRAM為主。根據寫入方式的不同,有寫通式和回寫式兩種。現在的多數硬碟都是採用的回寫式。

4.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

平均尋道時間指的是從硬碟接到相應指令開始到磁頭移到指定磁軌為止所用的平均時間。單位為毫秒(Ms),這是硬碟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和後面要談到的平均訪問時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5.柱面切換時間(也稱磁軌切換時間,CylindeR Switch TiMe或者TRAck to TRAck TiMe)

它指的是兩個相鄰的柱面進行切換所用的時間,具體到磁軌上是指磁頭從當前磁軌上方移動到相鄰的磁軌上方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6. 全程尋道時間(Full StRoke seek TiMe) 指的是磁頭從最外圈磁軌上方移動到最內圈磁軌上方(或者從最內圈磁軌上方移動到最外圈磁軌上方)所用的時間,單位為毫秒(Ms)。

7. 平均潛伏期(AveRAGe LAtency TiMe) 它指的是磁頭移動到指定磁軌後,還需要多少時間指定的(即要讀取或者寫入的)扇區才會轉到磁頭下進行讀取或者寫入的相關操作,很明顯這個時間和碟片的轉速有關,平均潛伏期一般指碟片旋轉一周所用時間的一半,單位為毫秒(Ms)。這樣我們就可以很輕松地換算出硬碟轉速和平均潛伏期的一一對應關系。

換算公式為:(60/硬碟轉速×2)×1000=平均潛伏期

可以計算出來,5400轉 5.556Ms,7200轉 4.167Ms和10000轉 3Ms

8.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

這項指標在官方技術文檔中一般不會出現,它指的是從相應的讀或者寫指令發出開始到有指定的扇區轉到磁頭下等待進行讀取或者寫入(也有的稱為從讀/寫指令發出到第一筆數據讀/寫所用的時間)為止的這段時間。一般情況下,平均訪問時間約等於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期之和(嚴格定義中還包括一些指令處理時間,但一般忽略不計)。其單位也為毫秒(Ms),它的值我們可以利用HdtAch 2.61和WinBench 99v2.0測試出來

❽ 磁碟與硬碟的區別

磁碟軟盤和硬碟

1、磁碟的概念、軟盤和硬碟

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咱們上一課里用記事本寫的文章都存放在哪了?

要記住一點,我們用電腦處理的信息都是保存在磁碟里的。

那您知道在磁碟上的什麼地方嗎?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從頭說起。前面說過,計算機的存儲器有兩類,一類是內部存儲器,一斷電就會把記住的東西忘光,一類是外部存儲器,斷了電也能記住。

這兩種存儲器各有利弊,內部存儲器嘛,就是內存,它的速度快,但是裡面的信息一斷電就被沒有了,什麼也剩不下;

◎ 內存:存儲信息速度快,斷電後存儲內容全部丟失。

外部存儲器呢,主要是磁碟,它所存儲的信息不受斷電的影響,但是它的速度相對於內存就慢得多了。

◎ 磁碟:存儲信息不受斷電的影響,存取速度相對於內存慢得多了。

磁碟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硬碟,一類是軟盤。硬碟?軟盤?它們都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區別呢?

硬碟的容量比較大,也就是說它能記錄的信息比較多,而且一般都裝在機箱裡面。軟盤的容量就相對比較小了,一般放在機箱外面。

計算機上有個特殊的地方叫做軟盤驅動器,要用軟盤的時候就把它放進這個地方,不用的時候可以很方便地拿出來帶走。打個比方說,計算機像一個工廠,硬碟就是倉庫,可以放很多東西,但是倉庫是不能隨便搬走的;軟盤呢,就是卡車,裝的東西雖然不多,但是搬運起來很方便。

硬碟在機箱裡面負責儲存數據,而軟盤用來搬運數據,硬碟的容量大,軟盤的容量小,這就是它們的區別,另外硬碟的存取速度比軟盤快得多。

存取速度,就是我們向磁碟儲存數據和從磁碟上得到數據的快慢,這個速度越快,我們等待的時間就越少。那硬碟和內存相比,哪個更快呢?

硬碟是外部存儲器,速度再快也比不上內存,否則計算機就用不著內存了。

◎ 記住: 硬碟存取速度快於軟盤,而內存存取信息的速度又遠遠的快於硬碟。

我們上節課用記事本寫的文章是存在硬碟上的。一般說來,我們保存文件都是保存在硬碟上,只有在特殊需要的時候才會存到軟盤上。而硬碟有很多種大小不同的型號,一般說來,硬碟的容量大約是軟盤的幾百到幾萬倍。

2、光碟的概念

因為軟盤的容量太小,所以用得越來越少了,近幾年用得比較多的是光碟。平時我們用的音樂CD、VCD影碟都是光碟,電腦上用的軟體光碟和它們外表看起來是一樣的,而且CD和VCD都可以在電腦上使用。

現在一般的硬碟容量在3GB到20多GB之間,軟盤的容量為1.44MB多,光碟的最大容量大約是650MB,(DVD碟片單面4.7GB)。

我們剛提到的MB和GB是什麼意思呢?這是電腦里對信息的一種計量單位,後面我們會專門講到。現在您只需要記住1GB大約等於1000MB就行了。

那光碟的容量是比軟盤大多了。那人們為什麼還要使用軟盤呢?光碟是有很多好處,但是它有一個最大的缺點,一般的光碟都是只能讀不能寫的。存儲在磁碟或光碟上的信息,計算機把它取出來就叫讀,我們保存自己的文件或者要修改盤上的信息,這種操作就叫做寫。

◎ 取出磁碟中的信息叫做「讀」;向磁碟中放入數據稱為「寫」。

其實當我們聽錄音帶時,是在讀出磁帶上的信息,而用磁帶錄音樂的時候,就是在往磁帶里寫入信息,磁碟和磁帶的存儲原理差不多,所以磁碟上的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改寫。

而光碟的存儲原理比較特殊,裡面存儲的信息不能被輕易地改變。也就是說我們常見的光碟生產出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就一直是那樣了那我們有沒有辦法把自己寫的文章存在光碟上呢?

有一種特殊的光碟CD-R是可以寫的,但需要使用「光碟刻錄機」才能把文章寫到CD-R光碟上。

說到這里,我們來想一下,光碟是屬於內存儲器還是外存儲器呢?要記住,我們所說的內部存儲器就是內存,而外部存儲器都是可以電腦中拆卸下來的。常見的外部存儲器有硬碟、光碟、軟盤。

在外部存儲器中,只有硬碟是裝在機箱裡面的,而且是最常用的,我們平時使用電腦主要是與硬碟上的各種信息打交道。

我們可以運行的各種程序都在硬碟上,比如記事本,還有用記事本寫的文章等等。它們都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硬碟上的。

❾ 如何找到硬碟

如果是查看分區信息的話你可以右擊「我的電腦」-「管理」-「磁碟管理」
在那裡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硬碟分了幾個區,沒個區的是多大的是什麼格式的。
用的多少還有多少。
也可以進入「我的電腦」查看,列如:右擊「C盤」-「屬性」-「常規」
在裡面可以看到你「C盤」的信息,也可以看到「C盤」的大小,用了多少,還有多少,是什麼格式的。
進入「我的電腦」查看,列如:右擊「C盤」-「屬性」-「硬體」
在裡面可以看硬碟是什麼牌子的它的運行狀態是否下常。
2.若是設置硬碟啟動:將游標移動到【左邊第二項:AdvancedBIOSFear
你要做什麼?安裝新硬碟還是設置硬碟啟動?
開機按下del鍵,在剛剛進入BIOS畫面的時候後,按方向鍵的下鍵:
1.若是安裝新硬碟,請將新硬碟(DIE並口硬碟,sata為串口硬碟)的數據線和電源線先接好後,將游標移到【左邊第一項:StandardCMOSFeatures--設定時間、日期、軟盤和硬碟,以及顯示器】的位置(紅色)按Enter進入。按回車進入;繼續按方向鍵移動游標到【左邊第二項:IDE(sata)PrimaryMaster/IDESecondaryMaster--第一/第二IDE(sata)設備參數的設定】的位置,按Enter進入進入後可看到【None關閉Auto自動選擇Manual使用者設置】,一般你不熟悉設置請選擇:Auto自動選擇。
2.若是設置硬碟啟動:將游標移動到【左邊第二項:AdvancedBIOSFearures--高級的基本輸出輸入設置】的位置(紅色)按Enter進入。按回車進入;繼續按方向鍵移動游標到【左邊第一項:FirstBootDevice--第一啟動設置】的位置,按Enter進入(此行為在啟動時首先要讀取的驅動器類型),按回車進入;進入後可看到【Floppy-軟碟機啟動;HardDisk(或HDD-0)-硬碟啟動;CDROM-光碟機啟動】按方向鍵將方框移動到HardDisk(或HDD-0)(硬碟啟動)後面按下回車,此時FirstBootDevice後面已經變成了HardDisk,按F10――Y:保存並退出CMOS設置。此時重新啟動電腦就會先硬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