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硬碟發出異響怎麼辦
硬碟咔咔響 可以修嗎?
‘硬碟咔咔響’的注意了:
硬碟‘咔咔’響預示要壞請立即拷貝出來重要數據
硬碟‘咔咔’響預示要壞,100%這個硬碟沒救了,趁它還能讀盤第一反應是搶救重要的數據。保不齊還能讀出幾次了就會掛了。
聞硬碟咔咔響,說明已經發生了不正常情況,咔咔響的出現才提醒了用戶,平時平靜的硬碟忽然有出現可聞咔咔聲離壞很近了,或者說已經壞了。
這種情況解決方案有兩個
如果硬碟中存有很重要的資料,可以去找硬碟數據恢復花錢去把你的數據保留下來,花錢相對較多,一般都要上千元,因為硬碟運行時出現了聲響,那說明硬碟十有八九已經報廢。
如果硬碟出現了聲響,建議把硬碟卸下,因為可能對電腦其他硬體有一定影響,壞掉的硬碟可以拿去找收壞硬碟的店家賣掉,西部數據或希捷硬碟或許可以賣幾十塊。
相關閱讀推薦:
RAID的優點
傳輸速率高。在部分RAID模式中,可以讓很多磁碟驅動器同時傳輸數據,而這些磁碟驅動器在邏輯上又是一個磁碟驅動器,所以使用RAID可以達到單個的磁碟驅動器幾倍的速率。因為CPU的速度增長很快,而磁碟驅動器的數據傳輸速率無法大幅提高,所以需要有一種方案解決二者之間的矛盾。 2. 更高的安全性。相較於普通磁碟驅動器很多RAID模式都提供了多種數據修復功能,當RAID中的`某一磁碟驅動器出現嚴重故障無法使用時,可以通過RAID中的其他磁碟驅動器來恢復此驅動器中的數據,而普通磁碟驅動器無法實現,這是使用RAID的第二個原因
SATA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
SATA Ⅱ
SATA Ⅱ是晶元巨頭Intel英特爾與硬碟巨頭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主要特徵是外部傳輸率從SATA的150MB/s進一步提高到了300MB/s,此外還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隊列)、埠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錯啟動(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術特徵。但是並非所有的SATA硬碟都可以使用NCQ技術,除了硬碟本身要支持NCQ之外,也要求主板晶元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
⑵ 拆卸硬碟的注意事項
拆卸硬碟的注意事項
在所有的計算機設備中,許多人會說CPU是最重要的!其實硬碟才是最重要的!假設電腦或伺服器的CPU壞掉,更換新CPU或升級到主流產品對數據影響並不大。但是硬碟就不同,如果硬碟壞掉,損失不只是一塊硬碟,重要的是連帶硬碟中的'數據及應用文件都會丟失,甚至給企業或個人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所以,保養好自己的硬碟尤為重要。
灰塵對硬碟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因為硬碟很容易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當灰塵長期積累在盤腔內的電路元器件上時,將會阻礙電路元器件的熱量散發,使其溫度不斷升高,有可能會引發漏電或元件燒毀的情況。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含塵量。
如果硬碟的灰塵特別多的話,就需要我們要拆卸硬碟進行清理了。不過,這個拆卸硬碟可要小心了。裡面大有學問。
1、不能用手隨便地觸摸硬碟背面的電路板,因為在氣候乾燥時,人的手上可能會帶有靜電,這種情況下用手觸摸硬碟背面的電路板,「靜電」就有可能損壞硬碟上的電子元件,導致硬碟出現故障。
2、用手拿硬碟時應該抓住硬碟兩側;輕拿輕放,避免震動和受到外力的撞擊,杜絕硬碟在工作時移動電腦;拆裝硬碟注意不要把密封簽弄破,否則外部的灰塵有可能會進入盤腔,造成硬碟磁頭損壞。
3、硬碟內部的碟片上面有磁粉,硬碟就是靠磁性保存信息數據的,有的PC喇叭磁性很強,需要朋友在安裝的時候注意。還有就是在電腦主機附近盡量不要放置磁性很強的家電設備,也不要靠近有大電流通過的輸電線地方。 ;
⑶ 現在電腦硬碟要多大合適500G夠用嗎
500G硬碟裝大型網路游戲可以。但是首先看電腦的配置啊。
一般網吧裡面的電腦硬碟都是在1T空間、玩大型網路游戲1T硬碟空間。
CPU在四核和八核之間、內存在8G以上才可以玩大型網路游戲。再加上顯卡等配置。
辦公電腦最大支持160G~320G硬碟空間。呵呵。因為辦公電腦只是辦公用、裝一些殺毒軟體、做一些表格、文字類、裝些辦公軟體、瀏覽器、QQ、音樂軟體這些占不了多少空間。我認為辦公電腦不需要多大的硬碟。單核電腦已經過時了。
現在常見的硬碟只有500G、2T、4T硬碟。但是還有160G~320G硬碟辦公老式電腦只要是CPU雙核、內存在2G以上(含4G)辦公用電腦。硬碟空間在160G-320G辦公電腦足以帶的起來辦公電腦呵呵。
500G電腦硬碟按正常的是夠用的。除非你裝大型網路游戲、做平面圖和其他高端科技圖的電腦500G硬碟是不夠用的。如今的電腦系統都是W10系統電腦硬碟、內存正常都是1TB內存硬碟、內存8G。
我更正一下。第一句話500G電腦裝大型網路游戲可以。我說有些錯誤。500G裝大型網路游戲是可以但是大型網路游戲在500G硬碟加上沒有液態硬碟的華電腦上運行有些吃力?裝大型網路游戲裝機械硬碟是無法帶動大型陽網路游戲的,必須裝液態硬碟才能帶動大型網路游戲。
我原來在我的辦公電腦裝過大型網路游戲《逆戰》和《使命召喚》都是騰訊類網路游戲可是比起在網吧玩的感受不一樣。在網吧玩《逆戰》和《使命召喚》這兩個游戲不卡很流暢。但是在我自己的辦公電腦雖然我自己買了一個獨立顯卡裝上去,但是《逆戰》和《使命召喚》在我的辦公電腦運行起來非常吃力卡、慢、在游戲里角色根本走不動。對了玩大型網路游戲也和網路有些關系。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500G硬碟的電腦夠用了裝個W7系統32位、XP系統夠用了。我建議電腦最好不要第三方殺毒軟體。電腦裸奔既可。但是保持一個良好個人上網習慣就行。
⑷ 新硬碟怎麼用先要確定什麼
1 .新硬碟啟用時,用戶先要確定用MBR還是GPT分區表格式,然後再確定使用FAT32或NTFS等硬碟格式並4K對齊 。
如果你的硬碟容量超過2TB,應該選擇GUID分區表(GPT)分區方案,以便可以利用所有存儲空間。
如果計算機上的主板較新,支持UEFI固件,則可以選擇GPT。
如果你的主板較舊,仍然使用舊版的BIOS系統,則應該選擇MBR。因為這種舊式BIOS很可能不支持GPT分區卷。
2 .現在常用的硬碟可分為:
固態硬碟(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儲存;
機械硬碟(HDD),
3 .常用硬碟格式可分為:
windows下硬碟格式主要有FAT16、FAT32、NTFS 等,最新格式為exFAT。
4 .磁碟分區表格式可分為:
MBR(主引導記錄)和GPT(GUID分區表)
MBR分區是和Legacy BIOS一起搭配的。GPT分區是搭配UEFI BIOS的。
UEFI BIOS用於取代老舊的Legacy BIOS,而GPT則取代老舊的MBR。
MBR分區:最大支持2TB磁碟,最多4個主分區,理論支持安裝windows所有版本的系統。
GPT分區:允許每個磁碟有多達128個主分區,支持超過2TB的磁碟,理論僅支持win8以上的操作系統。
5 . 4K對齊就是符合4K扇區定義格式化過的硬碟,並且按照4K 扇區的規則寫入數據。
⑸ 硬碟性能指標有哪些
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 Disk Drive,簡稱HDD全名溫徹斯特式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那麼硬碟性能指標有哪些?
1、 容量: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但硬碟廠商在標稱硬碟容量時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2、 轉速:轉速(Rotationl Speed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3、 平均訪問時間: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Latency),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4、 傳輸速率: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硬碟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硬碟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5、 緩存: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關於硬碟性能指標有哪些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⑹ 機械硬碟的使用壽命一般是多少
機械硬碟理論上可以使用3萬小時以上,按著24小時連續使用也能使用3年多,按著工組8小時使用能使用10年以上,而且超過這個時間硬碟不會直接損壞,可以繼續使用只是性能下降,直觀的感受就是數據傳輸變慢,等待響應的時間變長。固態硬碟利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反復寫入容易導致顆粒損壞無法使用,不同品牌的硬碟壽命也不相同,與價格有一定關系。大多數是按使用的總共容量計算,計算的單位是上百TB,日常使用三年肯定是沒有問題。
(6)硬碟熊要擴展閱讀:
使用壽面不但要看硬碟自身的狀態,使用者和使用環境也容易影響硬碟的壽命。硬碟在使用過程中要避免過冷或者過熱,我們常遇到的是過日的問題,也就是電腦機箱散熱的影響,定期的清灰不僅保證硬碟的壽面也能提高電腦的使用性能。硬碟使用的時候要放在平穩的地方,尤其是機械硬碟更要注意,因為一定高度的跌落就有可能導致磁頭受損。
⑺ 硬碟的性能指標有哪些
硬碟的性能指標:
一、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但硬碟廠商在標稱硬碟容量時通常取1G=1000MB,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所謂單碟容量是指硬碟單片碟片的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
二、轉速
轉速(Rotationl Speed 或Spindle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
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三、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Average Access Time)是指磁頭從起始位置到達目標磁軌位置,並且從目標磁軌上找到要讀寫的數據扇區所需的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 Seek Time)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目前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Latency),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四、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Data Transfer Rate) 硬碟的數據傳輸率是指硬碟讀寫數據的速度,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五、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7)硬碟熊要擴展閱讀
硬碟保養注意事項
1、讀寫忌斷電
硬碟的轉速大都是5400轉和7200轉,SCSI硬碟更在10000到15000轉,在進行讀寫時,整個碟片處於高速旋轉狀態中,如果忽然切斷電源,將使得磁頭與碟片猛烈磨擦,從而導致硬碟出現壞道甚至損壞,也經常會造成數據流丟失。
所以在關機時,一定要注意機箱面板上的硬碟指示燈是否沒有閃爍,即硬碟已經完成讀寫操作之後才可以按照正常的程序關閉電腦。硬碟指示燈閃爍時,一定不可切斷電源。如果是移動硬碟,最好要先執行硬體安全刪除,成功後方可拔掉。
2、保持良好的環境
硬碟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有時候嚴重集塵或是空氣濕度過大,都會造成電子元件短路或是介面氧化,從而引起硬碟性能的不穩定甚至損壞。
3、防止受震動
硬碟是十分精密的存儲設備,進行讀寫操作時,磁頭在碟片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即使在不工作的時候,磁頭與碟片也是接觸的。硬碟在工作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容易造成磁頭與資料區相撞擊,導致碟片資料區損壞或刮傷磁碟,丟失硬碟內所儲存的文件數據。
因此,在工作時或關機後主軸電機尚未停頓之前,千萬不要搬動電腦或移動硬碟,以免磁頭與碟片產生撞擊而擦傷碟片表面的磁層。此外,在硬碟的安裝、拆卸過程中也要加倍小心,防止過分搖晃或與機箱鐵板劇烈碰撞。
4、減少頻繁操作
如果長時間運行一個程序(如大型軟體或玩游戲),或是長期使用BT等下載軟體,這時就要注意了,這樣磁頭會長時間頻繁讀寫同一個硬碟位置(即程序所在的扇區),而使硬碟產生壞道。
另外,如果長時間使用一個操作系統,也會使系統文件所在的硬碟扇區(不可移動)處於長期讀取狀態,從而加快該扇區的損壞速度。當然,最好是安裝有兩個或以上的操作系統交替使用,以避免對硬碟某個扇區做長期的讀寫操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硬碟的性能指標
⑻ 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可以到多長時間
固態硬碟壽命一般是10-20年左右。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隨著SSD固件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個P/E能用20年(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更多的操作是隨機寫,而不是連續寫,所以在使用壽命內,出現壞道的機率會更高)。另外,雖然固態硬碟的每個扇區可以重復擦寫100000次(SLC),但某些應用,如操作系統的LOG記錄等,可能會對某一扇區進行多次反復讀寫,而這種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實際壽命還未經考驗。不過通過均衡演算法對存儲單元的管理,其預期壽命會延長。SLC有10萬次的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只有可憐的500-1000次。(8)硬碟熊要擴展閱讀TLC顆粒的固態硬碟,它的擦寫次數大約為1000 P/E,如果我們每天給影馳ONE 120G SSD寫入10GB的數據,那麼SSD的壽命=120GB*1000/10/365=33年通常來說,在固態硬碟徹底壞掉之前,依然有機會進入到保護模式,以防寫的狀態保全存儲在盤內的數據完整,從而讓用戶有機會進行最後的備份。下圖所示為東芝TR200的SMART信息,ID 167為SSD Protect Mode,正常原始值為零,可以讀取和寫入,當快閃記憶體壽命臨近耗盡時數值變為1,只允許讀取禁止寫入。參考資料:網路 固態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