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永信達購物點進商城怎麼樣退出來
永信達購物點進商城只需進入個人中心即可退出,另外如果需要退出,一般關閉網頁即可。
圳市永信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研發SMT周邊自動化設備的公司,成立於2006年,廠房面積6000平方,現有員工100餘人,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上下板機、緩存機、移載機、翻板機、疊板機、治具上板機、智能冷卻緩存機等。
② 最大的SMT周邊設備廠家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加快了發展步伐,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整體規模連續三年居全球第2位。隨著中國電子製造業的高速發展,中國的SMT技術及產業也同步迅猛發展,整體規模也居世界前列。第一階段(1960—1975):小型化,混合集成電路<計算器、石英錶>第二階段(1976—1980):減小體積,增強電路功能<攝像機、錄像機、數碼相機>第三階段(1980—1995):降低成本,大力發展生產設備,提高產品性價比<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現階段(1995—至今):微組裝、高密度組裝、立體組裝技術現狀:據國外資料報道,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採用通孔組裝技術的電子產品正以年ll%的速度下降,而採用SMT的電子產品正以8%的速度遞增。到目前為止,日、美等國已有80%以上的電子產品採用了SMT。 SMT/EMS產業三足鼎立 中國SMT/EMS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天津、北京以及遼寧等省市SMT/EMS的總量佔全國80%以上。按地區分,以珠三角及周邊地區最強,長三角地區次之,環渤海地區第三。環渤海地區SMT/EMS總量雖與珠三角和長三角相比有較大差距,但增長潛力巨大,發展勢頭更強。例如位於北京地區的某外資公司工廠2005年購買貼片機總額達1500萬美元。國家有關部門公布,位於天津的濱海新區繼深圳、上海浦東之後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不久的將來,我國SMT/EMS產業必然形成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三足鼎立之勢。 中國SMT/EMS產業之所以出現如此大好形勢,主要是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發展,制定了良好的發展政策、引進政策。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如美、日、韓、歐洲和我國台灣地區,把電子製造業往中國內地轉移是其重要因素。以在SMT/EMS領域排名世界前10名的企業為例,像FOXCONN、FLEXTRONICS、SOLECTRON等一批企業均進入中國內地設廠。其中以富士康(FOXCONN)公司最為成功,其在深圳、蘇州、北京、天津、煙台等地均建有非常大的工廠,就業人員數以萬計。 從國際大環境看,雖然印度、越南、東歐地區SMT/EMS產業會有所發展,但近期不會對世界電子製造大國的地位造成很大威脅。總之,今後幾年內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SMT/EMS市場。 五大要素制約SMT/EMS發展 雖然中國SMT/EMS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客觀來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規模小。中國內地SMT/EMS企業和國外及我國港台同類企業相比規模較小,絕大多數屬中小企業。據國際某著名研究機構公布的2004年全球最大100家EMS企業的調查資料,沒有一家中國內地SMT/EMS企業入圍。美國佔半數以上,中國台灣和香港各有7家入圍。反觀中國內地SMT/EMS企業,最大企業銷售額也只有幾億元人民幣,大多數企業也只有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之間。中國內地SMT/EMS企業,每個企業的生產線最多也就20幾條到30幾條,大多數企業也就幾條,甚至一兩條。而國外及我國港台企業SMT生產線從幾十條到幾百條的很多。 第二,技術含量水平不高。大多數中國內地SMT/EMS企業,由於缺乏高水平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所加工的產品多為中低檔產品,以一般消費類產品居多,主要靠勞動力資本賺錢,而不是靠知識資本。以北京手機生產為例,據信息產業部統計,2005年北京生產手機8949.4萬部,其主板絕大多數是諾基亞、索愛及其代工廠艾科泰、富士康生產的。北京幾十家SMT/EMS企業基本加工的是中低檔低附加值產品。 第三,能力不全面。在全球50家EMS企業的統計中,能力分為前端(設計)、製造和裝配;後端售後服務。其中,大多數企業均具有上述所有能力。中國內地SMT/EMS企業大部分只有貼片能力,缺乏設計、測試和一流的物流和供應鏈能力。 第四,缺乏團隊精神及行業自律。中國內地SMT/EMS企業和國外及我國港台同類企業相比,處於弱勢地位。但即使是這樣,內地SMT/EMS企業也不願意發揮團結協作精神,實行行業自律,一致對外,而且相互壓價,相互貶低,甚至低於合理成本接單打擊對方,搞不正當競爭。其結果是大家都掙不到錢,陷入惡性循環。 第五,政府有關部門支持力度不夠。政府有關部門大力支持自主創新,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的政策是對的,但絕不能忽視製造技術的開發。現在好多科研成果還只能停留在樣品試制階段,不能形成產品化、商品化的根本原因是製造技術不過關。中國是電子產品製造大國,但不是電子產品製造強國。就拿手機為例,中國手機產量世界第一,可國產手機製造質量普遍低於國外著名品牌手機製造質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SMT水平的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甚至某些主管科技的官員對SMT/EMS一無所知,不認為SMT技術是高科技,因而很難得到像其他高科技企業所能得到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SMT技術引進步入平穩期 2004年-2005年中國連續兩年引進量近9000台,佔全球同期貼片機產量的40%以上。從2004年-2005年中國共引進貼片機35400餘台,再加上上世紀的保有量,全國現有貼片機保有量應在4萬台左右。其中80%是近5年所買,短期內不可能大量更新。所以預計2006年貼片機的引進規模不可能大幅增長,引進總量基本保持在2004年-2005年的水平。作為SMT生產線的龍頭設備,印刷機年采購量應在4500台-5000台之間,其中80%是采購進口產品。 作為SMT生產線後道設備的迴流焊機,預計2006年的采購量會比2005年有較高幅度增長,預計在6000台-7000台左右。主要原因是,2006年7月1日起歐盟開始實施RoHS指令和2007年3月1日起國家七部委頒布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將施行,在迴流爐增購總量中,很大一部分是采購無鉛迴流焊爐以取代舊式迴流爐。總之,中國SMT技術引進已進入了平穩發展期。 相關鏈接 中國技術SMT發展歷史 中國的電子科技人員從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開始跟蹤國外STM技術的發展,並在小范圍內應用SMT技術。中國最早規模化引進SMT生產線起於上世紀80年代初、中期。其背景是中國彩色電視機工業技術開始引進。為其配套的彩電調諧器,如松下彩電調諧器由A型轉向B型電子調諧器,而新型調諧器大量採用片式元器件。在當時的計劃經濟指導下,國內彩電調諧器廠開始引進SMT生產線,引進的機型有松下、三洋、TESCON、TDK等。 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中國錄像機生產線的引進掀起了另一次SMT引進高潮。以松下錄像機為例,從L15開始大量採用片式元器件。這一期間大連華錄、北京電視設備廠、上海錄音器材廠、南京714廠、夏新等一批錄像機生產廠家開始引進SMT生產線。據國外某調查機構統計,至1997年底為止,中國貼片機的保有量為3700台,SMT生產線總數為1500條-2000條之間。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SMT引進步伐大大加快。我國海關公布貼片機引進數據起始於2000年,當年公布的貼片機年引進量為1370台,以後平均每年遞增率達50%以上,2005年引進貼片機達8992台,中國貼片機保有量在30000台以上、SMT生產線在15000條左右。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SMT市場。
③ 簡述smt迴流焊過程及各周邊設備作用
迴流焊就是完成融化表面貼裝錫膏,完成固化的一種設備,周邊設備有接駁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