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二級緩存提升並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二級緩存提升並發

發布時間: 2023-08-10 04:44:34

A. CPU的二級緩存大有什麼好處,在什麼應用中體現出優勢

緩存是數據由內存通往cpu的橋梁。它的速度比內存快得多。
假設cpu是一名「老師」,她現在的任務就是要盡快在一幢「教學樓」(內存)中找到眾多「學生」(數據)中的一個。當她可能要找的「學生」(數據)都提前被安排進一間「教室」(一級緩存)中的時候,cpu「老師」找起來自然就快多了。如果很不幸「教室」(一級緩存)中找不到那名「學生」(數據),她會再去「小禮堂」(二級緩存)中找找看,都找不到的話,最後再去碩大的「教學樓」(內存)中慢慢搜索。
其實,二級緩存容量對性能的影響是漸漸減弱的,當二級緩存從沒有增長到128kb時,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能是直線上升的。但是當它從2mb增長到4mb的時候,可能使用者甚至感覺不到性能的提升。
這是因為在當前cpu所處理數據的過程中,幾乎無時不刻需要用到128kb以下的緩存,但是需要用到1mb以上緩存的時候很少(2%左右)。因此雖然二級緩存越漲越大,實際上對cpu性能的影響卻是越來越小的。
因此你說對了:cpu二級緩存越大
哪裡體現優勢
游戲、圖像、視頻處理。
所以,完全不必要盲目追求二級緩存的高容量,夠用就好。

B. CPU的2級緩存是起什麼作用

分類: 電腦/網路 >> 硬體
問題描述:

CPU的2級緩存是起什麼作用?

解析: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扒喊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 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 緩存的出現使得租此襲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弊兄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現在的台式機CPU二級緩存大多在256KB到2MB,但是對於准備裝機的朋友來說,256KB還是小了些,選擇512KB是一個比較不的選擇,因為其價格不貴,但是性能不錯,1MB的就是貴了一些,如果不太考慮錢的問題的話,當然是越大越好!

C. 二級緩存是什麼意思顯卡的含義是什麼

分類: 無分類
解析:

二級緩存(L2 CACHE)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它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

由於一級緩存容量的限制,為了再次提高CPU的運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儲器,即二級緩存。

二級緩存工作主頻比較靈活,氏笑伍可與CPU同頻,也可不同。CPU在讀取數據時,先在一級緩存中尋找,再從二級緩存尋找,然後是內存,在後是外存儲器。所以二級緩存對系統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大量使用二級緩存帶來的結果是處理器運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價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

舉例來說:伺服器上用的至強處理殲或器和普通的P4處理器其內核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二級緩存不同。至強的二級緩存是2MB~16MB,P4的二級緩存是512KB,於是最便宜的至強也比最貴的P4貴,原因就在二升此級緩存不同。

顯卡又稱顯示器適配卡,現在的顯卡都是3D圖形加速卡。它是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現在也有一些主板是集成顯卡的。

D. CPU二級緩存有什麼用,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緩存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緩存,提高緩存的利用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E. CPU的一些參數(如一級緩存、二級緩存)有何作用

分類: 無分類
解析:

一級緩存:

高速緩存分為一級緩存(即L1 Cache)和二級緩存(即L2Cache)。CPU在運行時首先從一級緩存讀取數據,然後從二級緩存讀取數據,然後從內存和虛擬內存讀取數據,因此高速緩存的容量和速度直接影響到CPU的工作性能。 一級緩存都內置在CPU內部並與CPU同速運行,可以有效的提高CPU的運行效率。一級緩存越大,CPU的運行效率越高,但受到CPU內部結構的限制,一級緩存的容量都很小。 二級緩存對CPU運行效率的影響也很大,現在的二級緩存一般都集成在中,但有分為晶元內部和外部兩種,集成在晶元內部的二級緩存與CPU同頻率二級緩存(即全速二級緩存),而集成在晶元外部的二級緩存的運行頻率 是CPU的運行頻率的一半(即半速二級緩存),因此運行效率較低。 但是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的大,它究竟有多少好處呢?你得告訴我們經銷商,實際上你得用最普通的話跟他講。所以我們給他們打個比方,說這個就好比你開汽車的時候,後備箱是整個的一級緩存,假如說扶手裡面有一個小箱子,那是你的二級緩存。二級緩存大好在哪裡呢?就是你隨時開車的時候,隨時在裡面都可以取東西了。假如你二級緩存小的話,你還得把車停下來,到後備箱里取東西。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一級緩存。目前所有主流處理器大都具有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少數高端處理器還集成了三級緩存。其中,一級緩存可分為一級指令緩存和一級數據緩存。一級指令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各類運算指令;一級數據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運算所需數據,這就是一級緩存的作用(如果大家對上述文字理解困難的話,可參照下圖所示)。

那麼,二級緩存的作用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二級緩存就是一級緩存的緩沖器:一級緩存製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級緩存的作用就是存儲那些CPU處理時需要用到、一級緩存又無法存儲的數據。同樣道理,三級緩存和內存可以看作是二級緩存的緩沖器,它們的容量遞增,但單位製造成本卻遞減。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二級緩存、三級緩存還是內存都不能存儲處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這些指令只能存儲在CPU的一級指令緩存中,而餘下的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和內存僅用於存儲CPU所需數據。

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主流處理器所採用的一級數據緩存又可以分為實數據讀寫緩存和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2種,它們分別被AMD和Intel所採用。不同的一級數據緩存設計對於二級緩存容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兩種一級數據緩存設計的不同之處。

一、AMD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AMD採用的一級緩存設計屬於傳統的「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基於該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主要用於存儲CPU最先讀取的數據;而更多的讀取數據則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做個簡單的假設,假如處理器需要讀取「AMD ATHLON 64 3000+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首先要被讀取的「AMDATHL」將被存儲在一級數據緩存中,而餘下的「ON643000+ISGOOD」則被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假設只是對AMD處理器一級數據緩存的一個抽象描述,一級數據緩存和二級緩存所能存儲的數據長度完全由緩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而絕非以上假設中的幾個位元組。「實數據讀寫緩存」的優點是數據讀取直接快速,但這也需要一級數據緩存具有一定的容量,增加了處理器的製造難度(一級數據緩存的單位製造成本較二級緩存高)。

二、Intel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自P4時代開始,Intel開始採用全新的「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基於這種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的數據,而是存儲這些數據在二級緩存中的指令代碼(即數據在二級緩存中存儲的起始地址)。假設處理器需要讀取「INTEL P4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所有數據將被存儲在二級緩存中,而一級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需要存儲的僅僅是上述數據的起始地址(如下圖所示)。

由於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數據,因此「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能夠極大地降CPU對一級數據緩存容量的要求,降低處理器的生產難度。但這種設計的弊端在於數據讀取效率較「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低,而且對二級緩存容量的依賴性非常大。

在了解了一級緩存、二級緩存的大致作用及其分類以後,下面我們來回答以下硬體一菜鳥網友提出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二級緩存越大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但這並不是說二級緩存容量加倍就能夠處理器帶來成倍的性能增長。目前CPU處理的絕大部分數據的大小都在0-256KB之間,小部分數據的大小在256KB-512KB之間,只有極少數數據的大小超過512KB。所以只要處理器可用的一級、二級緩存容量達到256KB以上,那就能夠應付正常的應用;512KB容量的二級緩存已經足夠滿足絕大多數應用的需求。

這其中,對於採用「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的AMD Athlon 64、Sempron處理器而言,由於它們已經具備了64KB一級指令緩存和64KB一級數據緩存,只要處理器的二級緩存容量大於等於128KB就能夠存儲足夠的數據和指令,因此它們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並不大。這就是為什麼主頻同為1.8GHz的Socket 754 Sempron 3000+(128KB二級緩存)、Sempron 3100+(256KB二級緩存)以及Athlon 64 2800+(512KB二級緩存)在大多數評測中性能非常接近的主要原因。所以對於普通用戶而言754 Sempron 2600+是值得考慮的。

反觀Intel目前主推的P4、賽揚系列處理器,它們都採用了「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其中Prescott內核的一級緩存中只包含了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16KB一級數據緩存,而Northwood內核更是只有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8KB一級數據緩存。所以P4、賽揚系列處理器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賽揚D 320(256KB二級緩存)與賽揚 2.4GHz(128KB二級緩存)性能上的巨大差距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而賽揚D和P4 E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同樣十分明顯。

最後,如果您是狂熱的游戲發燒友或者從事多媒體製作的專業用戶,那麼具有1MB二級緩存的P4處理器和具有512KB/1MB二級緩存的Athlon 64處理器才是您理想的選擇。因為在高負荷的運算下,CPU的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近乎「爆滿」,在這個時候大容量的二級緩存能夠為處理器帶來5%-10%左右的性能提升,這對於那些要求苛刻的用戶來說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級緩存: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級緩存帶來的結果是處理器運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價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舉個例子,伺服器上用的至強處理器和普通的P4處理器其內核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二級緩存不同。至強的二級緩存是2MB~16MB,P4的二級緩存是512KB,於是最便宜的至強也比最貴的P4貴,原因就在二級緩存不同。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級緩存帶來的結果是處理器運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價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舉個例子,伺服器上用的至強處理器和普通的P4處理器其內核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二級緩存不同。至強的二級緩存是2MB~16MB,P4的二級緩存是512KB,於是最便宜的至強也比最貴的P4貴,原因就在二級緩存不同。

F. 二級緩存容量為什麼如此重要它對CPU性能有什麼樣的影響

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CPU二級緩存作為一級緩存的「後備倉庫」,用於為一級緩存存儲更多的數據,減少CPU直接訪問內存
的次數。理論上,CPU訪問並調用緩存的數據所佔的比重越大,則CPU訪問並調用內存的數據所佔的比重就越小,那麼因訪問內存而耽誤的時間
就越少。所以緩存的容量越大,CPU的實際效率也就越高,性能就越強。
性能方面來看,緩存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其結構與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簡單地講,緩存就是用來存儲一些常用或即將用到的數據或指令,當需要這些數據或指令的時候直接從緩存中讀取,這樣比到內存甚至硬碟中讀取要快得多,能夠大幅度提升CPU的處理速度。

G. cpuL2緩存對cpu性能有什麼影響

肯定有影響!
cpu二級緩存現代桌面級PC的CPU二級緩存容量大多數在64KB到2MB之間。因為CPU二級緩存容量對CPU性能有不小的影響,所以低端CPU和中高端CPU在物理結構上的差異主要就是二級緩存容量的大小。那麼二級緩存容量為什麼如此重要?它對CPU性能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CPU二級緩存作為一級緩存的「後備倉庫」,用於為一級緩存存儲更多的數據,減少CPU直接訪問內存 的次數。理論上,CPU訪問並調用緩存的數據所佔的比重越大,則CPU訪問並調用內存的數據所佔的比重就越小,那麼因訪問內存而耽誤的時間 就越少。所以緩存的容量越大,CPU的實際效率也就越高,性能就越強。
實際上,現在Intel和AMD處理器在一級緩存的邏輯結構設計上有所不同,所以二級緩存對CPU性能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為CPU讀取的 數據(包括指令)中有80%的數據來自一級緩存,所以一級緩存的邏輯結構決定了CPU二級緩存容量對CPU性能的影響。Intel的Pentium 4及Celeron系列處理器的一級數據緩存被稱為「數據代碼指令追蹤(讀寫)緩存」;AMD的Athlon 64/Athlon XP/Sempron/Duron系列處理器 的一級數據緩存叫作「實數據讀寫緩存」。
這兩類CPU一級緩存不同的邏輯結構有什麼不同?下面,用一個例子來描述。
假設有一個運算任務,要從「1」一直遞加到「999999」。在傳統的「實數據讀寫緩存」架構下,這一系列數據中最先用到的數據(如 「1、2……449、450」)將存儲在CPU一級數據緩存中,更多的數據(如「451、452……899999、900000」)存儲在CPU二級緩存中,其餘的數 據(如「900001、999002……999998、999999」)暫存在內存中,CPU將按照一級數據緩存、二級緩存和內存的順序讀取這些數據。

傳統的一級數據緩存的存儲方式
但是在「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的CPU中,一級數據緩存並不存儲這些最先用到的數據(「1、2……449、450」),而是將這些 數據存儲到二級緩存中,一級數據緩存僅僅存儲這些數據在二級緩存中的起止地址(又稱為:指令代碼)。例如,數據「1、2……449、450」 順序存儲在二級緩存中,數據「1」所在地址為「00001F」,數據「450」 所在地址為「00451F」,實際上一級數據緩存只需要存儲「00001F」和「00451F」這兩個地址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存儲大量的數據。

「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的存儲方式
但是由於其一級數據緩存不存儲數據,數據存儲在二級緩存中,因此對二級緩存容量的依賴非常大,所以CPU需要更大的二級緩存容量 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性能。在實際應用中,CPU處理的數據中大多數都是0KB~128KB大小的數據,128KB~256KB的數據約有10%,256KB~512KB的 數據有5%,512KB~1MB的數據僅有3%左右。所以對於這種CPU來說,二級緩存容量從0KB增加到256KB對CPU性能的提高幾乎是直線性的;增加 到512KB對CPU性能的提高稍微小一些;從512KB增加到1MB,普通用戶就很難體會到CPU性能有提高了。正因為如此,大家能感受到Pentium 4 C(512KB二級緩存)與Celeron(128KB二級緩存)的性能差異,卻很難感受到Pentium 4 C(512KB二級緩存)與Pentium 4 E(1MB二級緩存)的性能差異了。

CPU處理數據大小的概率分布圖
例如,同為2.8GHz主頻的Celeron D(256KB二級緩存)和Pentium 4 E(1MB二級緩存)運算super π 104萬位的耗時分別為56秒和48秒 ,除去外頻(前者為133MHz,後者為200MHz)的差異和超線程技術的影響,兩者的性能差距只有10%左右,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這樣的性能差距 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對CPU運算性能要求「苛刻」的玩家來說更大的二級緩存容量才是必須的。

Celeron D

Pentium 4 E
相對的,由於AMD的Athlon 64/Athlon XP/Sempron/Duron系列產品的一級數據緩存直接存儲數據,而且128KB的容量在大多數情況下就 可以承擔CPU所急需的數據,所以其二級緩存對CPU性能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主頻和外頻相同的Athlon XP(256KB或512KB二級緩存)和Duron(64KB二級緩存)雖然二級緩存容量差異巨大,但實際性能差距不大的原因。而且Athlon 64/Sempron 系列CPU在內存控制器、流水線長度、頻率、匯流排架構和擴展指令集等諸多方面與以前的產品都有差異,因此在性能上受二級緩存容量的影響就 更小了。

Sempron

Athlon 64
綜上所述,在CPU性能方面,並非只從二級緩存容量上作對比就可以得到准確的答案,實際上還要考慮到緩存的總體設計結構、一級數 據緩存容量等因素。雖然從總體上來講,二級緩存容量越大越好,但是並不是二級緩存容量提高一倍就能使CPU性能提升一倍。因此對於一般家 庭用戶來說,電腦主要是用來上網、欣賞音樂和電影以及文字處理,二級緩存為256KB的Celeron D或Sempron已經足夠了。只有對3D游戲、辦公軟體和多媒體編輯性能要求較高的用戶才需要更大二級緩存的CPU。
不知道是不是能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