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緩存機制有多種,如瀏覽器緩存、CDN緩存、DNS緩存、代理伺服器緩存等。
CDN全稱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內容分發網路。CDN的原理是將資源存放在各地的緩存伺服器上,當用戶請求資源時,從就近的伺服器上返回緩存的資源,而不需要每次都從源伺服器獲取,減輕源伺服器的壓力,又能提升用戶的訪問速度。
瀏覽器可以將用戶請求的資源進行緩存,存放在本地。瀏覽器緩存一般通過請求頭來設置。
與瀏覽器緩存有關的頭部有:
瀏覽器會將伺服器的域名與IP地址的映射緩存在本地,這樣用戶在訪問網站時,不用每次都去查詢DNS映射表。
在瀏覽器和伺服器之間架設的一個伺服器 ,這個代理伺服器會幫助瀏覽器去請求頁面,然後將頁面進行處理和壓縮(例如壓縮圖片和文件),使頁面變小,再傳輸給瀏覽器。大部分代理伺服器都有緩存的功能,如果瀏覽器所請求的文件在它本機中存在且是最新的,就不需要再從源伺服器請求數據,提高了瀏覽速度。
在瀏覽某個頁面時,瀏覽器會判斷頁面的關聯內容,進行預載入。用戶在瀏覽A頁面時,就載入好B頁面,這樣當用戶去訪問B頁面時,B頁面很快就出來,提升了用戶體驗。但這個機制有一定的缺陷,就是預判不一定準確,可能會造成流量和資源的浪費。
㈡ 基於redis做緩存分頁
在實際業務中我們會將一些熱空兄數據緩存到redis裡面,這時候數據量比較大的話,我們就要對這些熱數據進行分頁,分頁的方式有2種:
第一:從redis拿出所有數據後,再做內存分頁(不推薦),熱點數據小的時候可以這樣做,性能相差不是很大,但是當數據量大的時候,分頁期間就會佔用大量內存,或撐爆;
第二:基於redis的數據結構做緩存分頁,這里又分2種
①:基於redis的list數據結構,直接通過list的數據結構,用range方法可以進行分頁,在數據量大的時候,性能也很可觀,但是當存在介面高並發訪問時,這個list可能會無限延長,且裡面的數據會存在很多重復,這就會影響到正常的業務(不是很推薦);
②:基於redis的ZSet數據結構,通過Zset這個有序集合我們也可以做分頁,同樣也是用range方法,但是這里比較麻煩的是在初始化數據的時候Zset必須存放TypedTuple類型的數據,這個類型是一個value和score的鍵值對,具體可以查網路,這個score的生成比較麻煩我這邊測試時用的是當前數據在這個list的位置,然後Zset是根據這個score值來排序的,默認是從小到大;用這個的好處是,即使在高並發情況下Zset中也不會存在重復數據從而影響正常的業務;而且分頁效率也和list結構差不多;
③:用hash和Zset來一起實現;這個是問了一個朋友和得知的,Zset中存儲有序灶高的id欄位,通過分頁後拿到id,然後再用id去hash中取,感覺應該效率相差不大的,只是中間多了層從hash結構取,還需要維護又一個hash;(為何這樣做我也不清楚);
貼一張我斗辯襲測試list和ZSet的結果圖
㈢ WebCache web的緩存機制
1.webcache的簡單介紹
web緩存,是一種 緩存技術 ,用於臨時存儲(緩存)的網頁文件,如HTML頁面和圖像等靜態資源,減少帶寬以及後端伺服器的壓力,通常一個WebCache也是一個 反向代理軟體 ,既可以通過緩存響應用戶的請求,當本地沒有緩存時,可以代理用戶請求至後端主機。
WebCache分為正向和反向之分,一般正向WebCache不常用,這次主要以反向WebCache為主。
2.webcache的由來
1)由於程序具有局部性,而局部性分為: 時間局部性和空間局部性
A.時間局部性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大部分用戶訪問的數據只是熱點數據(熱點數據指經常被訪問的數據)
B.空間局部性是指:某新聞網站突然出來一個重大新聞,此新聞會被被反復訪問。
3.webcache的變化性
WebCache的新鮮度監測機制 :數據都是可變的,所以緩存中的內容要做新鮮度檢測.
4.緩存相關的HTTP首部:
HTTP協議提供了多個首部用以實現 頁面緩存及緩存失效 的相關功能,這其中最常用的有:
1)Expires:HTTP/1.0,用於指定某web對象的過期日期/時間,通常為GMT格式;一般不應該將此設定過長的時間,一年的長度對大多場景來說足矣;其常用於為 純靜態內容 如JavaScripts樣式表或圖片指定緩存周期;
(2)Cache-Control:為了解決HTTP/1.0中對於新鮮度控制的策略而生,通過相對時間來控制緩存使用期限;
(3)Etag:響應首部,用於在 響應報文中為某web資源定義版本標識符 ;
(4)Last-Mofified:響應首部,用於回應客戶端關於Last-Modified-Since或If-None-Match首部的請求,以通知客戶端其請求的web對象最近的修改時間;
(5)If-Modified-Since:條件式請求首部,基於 請求內容的時間戳作驗正 ,如果後端伺服器數據的時間戳未發生改變則繼續使用,反之亦然.
(6)If-None-Match:條件式請求首部; 通過Etag來跟後端伺服器進行匹配 ,如果數據的Etag未發生改變,既不匹配,則響應新數據,否則繼續使用當前數據.
(7)Vary:響應首部,原始伺服器根據請求來源的不同響應的可能會有所不同的首部,最常用的是 Vary: Accept-Encoding,用於通知緩存機制其內容看起來可能不同於用戶請求時 Accept-Encoding-header首部標識的編碼格式;
(8)Age:緩存伺服器可以發送的一個額外的響應首部,用於指定響應的有效期限;瀏覽器通常根據此 首部決定內容的緩存時長;如果響應報文首部還使用了max-age指令,那麼緩存的有效時長為 「max-age減去Age」的結果;
㈣ asp分頁設計中,查詢結果緩存如何設計
對於WEB地理信息系統來說,一個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系統的響應速度,有許多方法來提高系統的速度,我們今天要提到的是利用緩存來提高系統的速度。例如在執行查詢時,如果前後多次所查詢的得到結果都相同,我們可以將第一次查詢的結果放到內存中緩存中去,第二或第二次調用時,我們可以直接返回緩存的信息,節省了從地圖伺服器中查詢的時間,從而提高了響應的效率。ASP.NET提供了強大的、便於使用的緩存機制,用於將需要大量伺服器資源來創建的對象存儲在內存中。緩存這些類型的資源會大大改進應用程序的性能。緩存是由Cache類實現的,緩存程序是每個應用程序專用的。緩存生存期依賴於應用程序的生存期,重新啟動應用程序後,將重新創建Cache對象。設計Cache類是為了便於使用。可以將項放置在Cache中,並在以後使用簡單的鍵/值對來檢索這些項。Cache類提供了強大的功能,允許自定義如何緩存項以及將他們緩存多長時間。例如,當缺乏系統內存時,緩存會自動移除很少使用的或優先順序較低的項以釋放內存。該技術也成為清理,這是緩存確保過期數據不使用寶貴的伺服器資源的方式之一。當執行清理時,可以只是Cache給予某些項比其他項更高的優先順序。若要指示項的重要性,可以在使用Add或Insert方法添加項時,指定一個CacheItemPritory枚舉值。當使用Add或Insert方法將項添加到緩存時,您還可以建立項的過期策略。可以通過使用DateTime值指定項的確切過期時間(絕對過期時間),來定義項的生存期。也可以使用TimeSpan值指定一個彈性過期時間,彈性過期時間允許根據項的上次訪問時間來指定該項過期之前的運行時間。一旦項過期,便將它從緩存中移除。試圖檢索它的值的行為將返回null,除非該項被重新添加到緩存中。此為,ASP.NET允許根據外部文件、目錄(文件依賴項)或另一個緩存項(鍵依賴項)來定義緩存項的有效性。如果具有關聯依賴項的項發生更改,緩存項便會失效並從緩存中移除。可以使用該技術在項的數據源更改時從緩存中移除這些項。以下例子代碼如何在查詢時利用ASP.NET提供的緩存機制。首先在GetCallbackResult 方法的最前面加入如下代碼,判斷是否存在某一緩存,如果存在(第二次調用相同的操作),則直接將緩存結果返回,如果不存在(首次調用),則不影響程序的執行:// 判斷是否有相應的緩存信息 string cachedResponse = Cache[callbackArg] as string; if (cachedResponse != null) { return cachedResponse; }然後在GetCallbackResult方法返回response字元串之前,加入如下代碼,用於將查詢結果保存到緩存中:TimeSpan cacheDuration = new TimeSpan(0, 0, 999999); Cache.Add(callbackArg, response, null, DateTime.Now.Add(cacheDuration), System.Web.Caching.Cache.NoSlidingExpiration, System.Web.Caching.CacheItemPriority.NotRemovable, null);上述代碼通過Cache的Add方法將查詢結果緩存起來。該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是用於引用該項的緩存鍵;第二個參數是要添加到緩存的項;第三個參數表示文件依賴項或緩存鍵依賴項,當任何依賴項更改時,該對象即無效,並從緩存中移除。如果沒有依賴項,則此參數為空引用;第四個參數是所添加對象將過期並從緩存中移除的時間。如果使用可調過期,則該參數必須為NoAbsoluteExpiration;第五個參數表示最後一次訪問所添加對象時與該對象過期時之間的時間間隔。如果該值等效於20分鍾,則該對象在最後一次被訪問20分鍾之後將過期並從緩存中移除。若果使用絕對過期,則該參數必須為NoSlidingExpiration;第六個參數是對象的相對的優先順序,由CacheItemPriority枚舉表示。緩存在退出對象時使用該值;具有較低優先順序的對象在具有較高優先順序的對象之前被從緩存移除;最後一個參數表示從緩存中移除對象時所調用的委託(如果提供)。當從緩存中刪除應用程序的對象時,可使用它來通知應用程序。
㈤ web分頁問題
簡單點說吧:
1.每次執行一次請求
優點:可以保證數據盡量最新
缺點: 如果數據量非常大的時候,資料庫查詢可能會很慢
2.只執行一次以後都調用這數據呢 這個是應用了緩存技術 和1正好是相反的
優點:減少提交的次數,減輕伺服器的壓力,
缺點:不能保證數據最新.
3.至於哪種好,第一看項目組要求,第二看項目性質要求,第三看你個人的習慣了
4.第一種實現是比較傳統的實現,至於哪種方便,這個不太好說, 本來第一種比較方便的,但是現在又ajax,jquery的插件,第二種實現起來也方便了.
5.頁面的數據只更新部分內容,是瀏覽器地址的變化呢還是頁面內容的變化?
這個不一定,無法確定"更新部分內容"...
a) 一般人情況下,第一反應是 利用的ajax局部刷新的特性,這個是地址沒有變,變的只是頁面內容
b)如果你的頁面布局是一樣的,如同樣的上面頭部和左側的菜單,那麼變化的只是中間的內容了,這個一般都是地址發生了變化,從而影響了頁面內容也發生了變化
6.網路搜索
這個不確定,只有網路的人知道....
基本的東東,我猜想你都知道,就是比較迷糊的怎麼去選擇,怎麼用,總是想問別人的意見,來形成自己的習慣,我原來也這樣,也總是問,怎麼樣實現比較好,原因是當時做的東西太少了,多做一點,就能體會其中的差別來,進而形成你自己的習慣.
祝你好遠!
㈥ 如何將分頁數據 放入redis
普通分頁
一般分頁做緩存都是直接查找出來,按頁放到緩存里,但是這種緩存方式有很多缺點。
如緩存不能及時更新,一旦數據有變化,所有的之前的分頁緩存都失效了。
比如像微博這樣的場景,微博下面現在有一個頂次數的排序。這個用傳統的分頁方式很難應對。
一種思路
最近想到了另一種思路。
數據以ID為key緩存到Redis里;
把數據ID和排序打分存到Redis的skip list,即zset里;
當查找數據時,先從Redis里的skip list取出對應的分頁數據,得到ID列表。
用multi get從redis上一次性把ID列表裡的所有數據都取出來。如果有缺少某些ID的數據,再從資料庫里查找,再一塊返回給用戶,並把查出來的數據按ID緩存到Redis里。
在最後一步,可以有一些小技巧:
比如在缺少一些ID數據的情況下,先直接返回給用戶,然後前端再用ajax請求缺少的ID的數據,再動態刷新。
還有一些可能用Lua腳本合並操作的優化,不過考慮到Lua腳本比較慢,可能要仔細測試。
如果是利用Lua腳本的話,可以在一個請求里完成下面的操作:
查找某頁的所有文章,返回已緩存的文章的ID及內容,還有不在緩存里的文章的ID列表。
其它的一些東東:
Lua是支持LRU模式的,即像Memcached一樣工作。但是貌似沒有見到有人這樣用,很是奇怪。
可能是用redis早就准備好把redis做存儲了,也不擔心內存的容量問題。
㈦ web開發方面會遇到哪些緩存分別如何優化
Web緩存定義:
Web緩存遊走於伺服器和客戶端之間,這個伺服器可能是源伺服器(資源所駐留的伺服器Add),數量可能是1個或多個。
Web緩存就在伺服器-客戶端之間搞監控,監控請求,並且把請求輸出的內容(例如html頁面、 圖片和文件)(統稱為副本)另存一份,然後,如果下一個請求是相同的URL,則直接請求保存的副本,而不是再次麻煩源伺服器。
Web緩存的2個主要原因:
降低延遲:緩存離客戶端更近,因此,從緩存請求內容比從源伺服器所用時間更少,呈現速度更快,網站就顯得更靈敏。
降低網路傳輸:副本被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用戶的帶寬使用,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省錢(如果流量要付費的話),同時保證了帶寬請求在一個低水平上,更容易維護了。
Web緩存的類型:
瀏覽器緩存
在任何現代瀏覽器上(如IE, FireFox, Chrome)折騰清除隱私數據的對話框,你很可能會注意到「緩存」這個設置項。代理伺服器緩存
Web代理伺服器使用同樣的緩存原理,只是規模更大。代理以同樣的方式服務千萬用戶,大公司和ISP經常在他們的防火牆或者單獨的設備(也被稱為中介(intermediaries))上架設代理緩存。網關緩存
也被稱為「反向代理緩存」或「替代緩存」。網關緩存同樣是起中介作用的,不過不是網路管理員部署的,而多半是網站管理員(公司專門的運維工程師、或UED或程序組某人Add)部署,這樣更容易擴展與維護。
㈧ 一次web請求結果存儲在哪裡
一次web請求結果存儲在在Web伺服器的內存中、在Web伺服器的磁碟上、在Web客戶端的瀏覽器緩存中、在資料庫中。
1、在Web伺服器的內存中:Web伺服器通常會將Web請求的結果存儲在內存中,以敬鉛兆便更快地響應後續請求。這種方式適用於頻繁訪問的頁面和靜態資源。
2、在Web伺服器的磁碟上:Web伺服器也可以將Web請求的結果存儲在磁碟上,以便下次請求時亮租快激答速載入。這種方式適用於動態生成的頁面和緩存的數據。
3、在Web客戶端的瀏覽器緩存中:Web瀏覽器可以將Web請求的結果緩存到本地,以便下次訪問相同的頁面時快速載入。這種方式適用於靜態資源和不經常更新的頁面。
4、在資料庫中:Web應用程序可以將Web請求的結果存儲在資料庫中,以便後續查詢和使用。這種方式適用於需要持久化存儲數據的應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