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redis緩存節點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redis緩存節點

發布時間: 2023-08-17 01:13:38

㈠ 該怎麼解決 Redis 緩存穿透和緩存雪崩問題

緩存雪崩: 由於緩存層承載著大量請求,有效地 保護了存儲層,但是如果緩存層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提供服務,比如 Redis 節點掛掉了,熱點 key 全部失效了,在這些情況下,所有的請求都會直接請求到資料庫,可能會造成資料庫宕機的情況。
預防和解決緩存雪崩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著手:
1、使用 Redis 高可用架構:使用 Redis 集群來保證 Redis 服務不會掛掉
2、緩存時間不一致: 給緩存的失效時間,加上一個隨機值,避免集體失效
3、限流降級策略:有一定的備案,比如個性推薦服務不可用了,換成熱點數據推薦服務
緩存穿透: 緩存穿透是指查詢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數據,這樣的數據肯定不在緩存中,這會導致請求全部落到資料庫上,有可能出現資料庫宕機的情況。
預防和解決緩存穿透問題,可以考慮以下兩種方法:
1、緩存空對象: 將空值緩存起來,但是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大量無效的空值將佔用空間,非常浪費。
2、布隆過濾器攔截: 將所有可能的查詢key 先映射到布隆過濾器中,查詢時先判斷key是否存在布隆過濾器中,存在才繼續向下執行,如果不存在,則直接返回。布隆過濾器有一定的誤判,所以需要你的業務允許一定的容錯性。

㈡ 高性能高並發網站架構,教你搭建Redis5緩存集群

一、Redis集群介紹

Redis真的是一個優秀的技術,它是一種key-value形式的Nosql內存資料庫,由ANSI C編寫,遵守BSD協議、支持網路、可基於內存亦可持久化的日誌型、Key-Value資料庫,並提供多種語言的API。 Redis最大的特性是它會將所有數據都放在內存中,所以讀寫速度性能非常好。Redis是基於內存進行操作的,性能較高,可以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網站一瞬間的並發量,例如商品搶購秒殺等活動。

網站承受高並發訪問壓力的同時,還需要從海量數據中查詢出滿足條件的數據,需要快速響應,前端發送請求、後端和mysql資料庫交互,進行sql查詢操作,讀寫比較慢,這時候引入Redis ,把從mysql 的數據緩存到Redis 中,下次讀取時候性能就會提高;當然,它也支持將內存中的數據以快照和日誌的形式持久化到硬碟,這樣即使在斷電、機器故障等異常情況發生時數據也不會丟失,Redis能從硬碟中恢復快照數據到內存中。

Redis 發布了穩定版本的 5.0 版本,放棄 Ruby的集群方式,改用 C語言編寫的 redis-cli的方式,是集群的構建方式復雜度大大降低。Redis-Cluster集群採用無中心結構,每個節點保存數據和整個集群狀態,每個節點都和其他所有節點連接。

為了保證數據的高可用性,加入了主從模式,一個主節點對應一個或多個從節點,主節點提供數據存取,從節點則是從主節點拉取數據備份,當這個主節點掛掉後,就會有這個從節點選取一個來充當主節點,從而保證集群不會掛掉。

redis-cluster投票:容錯,投票過程是集群中所有master參與,如果半數以上master節點與master節點通信超過(cluster-node-timeout),認為當前master節點掛掉。

集群中至少應該有奇數個節點,所以至少有三個節點,每個節點至少有一個備份節點,所以下面使用6節點(主節點、備份節點由redis-cluster集群確定)。6個節點分布在一台機器上,採用三主三從的模式。實際應用中,最好用多台機器,比如說6個節點分布到3台機器上,redis在建立集群時為自動的將主從節點進行不同機器的分配。

二、單機redis模式

下載源碼redis5.0並解壓編譯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0.tar.gz

tar xzf redis-5.0.0.tar.gz

cd redis-5.0.0

make

redis前端啟動需要改成後台啟動.

修改redis.conf文件,將daemonize no -> daemonize yes

vim redis.conf

啟動redis

/www/server/redis/src/redis-server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查看redis是否在運行

ps aux|grep redis

現在是單機redis模式完成。

三、redis集群模式:

1.創建6個Redis配置文件

cd /usr/local/

mkdir redis_cluster //創建集群目錄

cd redis_cluster

mkdir 7000 7001 7002 7003 7004 7005//分別代表6個節點

其對應埠 7000 7001 7002 70037004 7005

2.復制配置文件到各個目錄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0/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1/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2/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3/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4/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5/

3.分別修改配置文件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0/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1/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2/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3/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4/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5/redis.conf

如下

port 7000 #埠

cluster-enabled yes #啟用集群模式

cluster-config-file nodes_7000.conf #集群的配置 配置文件首次啟動自動生成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超時時間 5秒

appendonly yes #aof日誌開啟 它會每次寫操作都記錄一條日誌

daemonize yes #後台運行

protected-mode no #非保護模式

pidfile /var/run/redis_7000.pid

//下面可以不寫

#若設置密碼,master和slave需同時配置下面兩個參數:

masterauth "jijiji" #連接master的密碼

requirepass "jijiji" #自己的密碼

cluster-config-file,port,pidfile對應數字

4.啟動節點

cd /www/server/redis/src/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0/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1/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2/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3/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4/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5/redis.conf

查看redis運行

ps aux|grep redis

5.啟動集群

/www/server/redis/src/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7000 127.0.0.1:7001 127.0.0.1:7002 127.0.0.1:7003 127.0.0.1:7004 127.0.0.1:7005 --cluster-replicas 1

這里使用的命令是create,因為我們要創建一個新的集群。 該選項--cluster-replicas 1意味著我們希望每個創建的主伺服器都有一個從服。

輸入yes

至此,Reids5 集群搭建完成。

6.檢查Reids5集群狀態

可以執行redis-cli --cluster check host:port檢查集群狀態slots詳細分配。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7000

7.停止Reids5集群

(1).因為Redis可以妥善處理SIGTERM信號,所以直接kill -9也是可以的,可以同時kill多個,然後再依次啟動。

kill -9 PID PID PID

(2).redis5 提供了關閉集群的工具,修改文件: /www/server/redis/utils/create-cluster/create-cluster

埠PROT設置為6999,NODES為6,工具會生成 7000-7005 六個節點 用於操作。

修改後,執行如下命令關閉集群:

/www/server/redis/utils/create-cluster/create-cluster stop

重新啟動集群:

/www/server/redis/utils/create-cluster/create-cluster start

8.幫助信息

執行redis-cli --cluster help,查看更多幫助信息

redis-cli --cluster help

吉海波

㈢ 如何用Redis緩存改善資料庫查詢性能

因為Redis具有在數據存儲中快速讀寫數據的能力,所以它比關系型資料庫更具有性能優勢。但是,關鍵值數據存儲是簡單的;它們沒有一個類似於
SQL的查詢語言或者結構化的數據模型。相反,它們有一個把鍵值作為與數值相關的標識符來使用的簡單字典或哈希模式。管理員使用這些鍵來進行數值的存儲和
檢索。

鍵值存儲是簡單快速的,它可用於實現豐富數據模型和關系型資料庫查詢功能的良好匹配。但是,有時候還是使用鍵值與關系型資料庫的組合為好。此外,還有很多商業支持的鍵值資料庫,包括Redis、Riak和Areospike等。

為了運行一個優化熱門查詢性能的Redis緩存,首先應確定你希望緩存的查詢結果。其中,應重點關注最常用的和最耗時的查詢,然後確定應緩沖查詢中的數據。為簡便起見,緩存查詢返回的所有列值。

為鍵值定義一個命名約定;可以使用行主鍵和列名的組合來構造密鑰。例如,其主鍵ID為 198278的 產品描述可以『198278:descry』的鍵值進行存儲。確保你的命名規則是簡單和規則驅動的,以便於使用最少的代碼來實現鍵的程序化創建。

接下來,確定是運行Redis緩存作為自助管理服務還是運行亞馬遜的ElastiCache。運行用戶自己的Redis實例將賦予管理人員對緩存的完全控制權。而這一控制權意味著靈活性,例如當有超出容量的情況出現時,管理人員有使用現有保留實例的權力。

此外,當用戶想要把應用程序從一家雲計算供應商遷移至另一家時,他們會發現完整的管理控制許可權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用戶選擇運行一個自助管理的Redis實例,可下載伺服器。Redis的客戶端支持30種以上編程語言——從Java和Python到Prolog和Smalltalk。

已經使用AWS環境的企業可能會想要使用ElastiCache。除了諸如託管打補丁這樣的優點之外,亞馬遜ElastiCache支持一系列高速
緩存優化的節點類型,具體包括從中型到2X的m3節點、從大型到8X的r3節點以及從微型到中型的t2節點。ElastiCache還支持一些上一代的節
點類型,例如選擇m1、m2、t1和c1節點。

ElastiCache還支持多個可用區。如果有一個節點發生故障,一個讀操作復制節點將取代故障節點。任何需要確保應用程序運行的DNS變更都是
自動完成的,同時會創建一個新的讀操作副本。ElastiCache允許基於單位時間使用率的按需定價模式,以及一年期或三年期預付費的節點使用條款。完
整定價清單可以在這里找到。

如果使用Redis緩存和亞馬遜ElastiCache,那麼就可以從AWS管理控制台啟動一個集群。除了設置Redis服務外,還需要修改應用程
序代碼以便於能夠使用緩存。一個常用的模式就是,檢查緩存中是否存在有一個鍵值,如果沒有就執行一個SQL查詢以檢索數據,然後將其存儲在緩存中。當緩沖
存滿時,可以配置Redis刪除舊數據,這樣就不需要用戶使用專門的代碼來處理緩存存滿的情況了。

㈣ 緩存-redis 三種模式搭建和運行原理

標簽: redis 緩存 主從 哨兵 集群

本文簡單的介紹redis三種模式在linux的安裝部署和數據存儲的總結,希望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升。

對於Centos7在安裝redis之前需要進行一些常用工具的安裝:

關閉防火牆

正式安裝redis

在redis進行maketest時候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有如下解決方案:

用redis-server啟動一下redis,做一些實驗沒什麼意義。

要把redis作為一個系統的daemon進程去運行的,每次系統啟動,redis進程一起啟動,操作不走如下:

RDB和AOF是redis的一種數據持久化的機制。 持久化 是為了避免系統在發生災難性的系統故障時導致的系統數據丟失。我們一般會將數據存放在本地磁碟,還會定期的將數據上傳到雲伺服器。
RDB 是redis的snapshotting,通過redis.conf中的save配置進行設置,如 save 60 1000:

AOF 是以appendonly方式進行數據的儲存的,開啟AOF模式後,所有存進redis內存的數據都會進入os cache中,然後默認1秒執行一次fsync寫入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一般我們配置redis.conf中的一下指令:

AOF和RDB模式我們一般在生產環境都會打開,一般而言,redis服務掛掉後進行重啟會優先家在aof中的文件。

當啟動一個slave node的時候,它會發送一個PSYNC命令給master node,如果這是slave node重新連接master node,那麼master node僅僅會復制給slave部分缺少的數據;否則如果是slave node第一次連接master node,那麼會觸發一次full resynchronization;
開始full resynchronization的時候,master會啟動一個後台線程,開始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同時還會將從客戶端收到的所有寫命令緩存在內存中。RDB文件生成完畢之後,master會將這個RDB發送給slave,slave會先寫入本地磁碟,然後再從本地磁碟載入到內存中。然後master會將內存中緩存的寫命令發送給slave,slave也會同步這些數據。
slave node如果跟master node有網路故障,斷開了連接,會自動重連。master如果發現有多個slave node都來重新連接,僅僅會啟動一個rdb save操作,用一份數據服務所有slave node。

從redis 2.8開始,就支持主從復制的斷點續傳,如果主從復制過程中,網路連接斷掉了,那麼可以接著上次復制的地方,繼續復制下去,而不是從頭開始復制一份。

master node會在內存中常見一個backlog,master和slave都會保存一個replica offset還有一個master id,offset就是保存在backlog中的。如果master和slave網路連接斷掉了,slave會讓master從上次的replica offset開始繼續復制,但是如果沒有找到對應的offset,那麼就會執行一次resynchronization。

master在內存中直接創建rdb,然後發送給slave,不會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碟了,可以有如下配置:

slave不會過期key,只會等待master過期key。如果master過期了一個key,或者通過LRU淘汰了一個key,那麼會模擬一條del命令發送給slave。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上面的參數代表至少需要3個slaves節點與master節點進行連接,並且master和每個slave的數據同步延遲不能超過10秒。一旦上面的設定沒有匹配上,則master不在提供相應的服務。

sdown達成的條件很簡單,如果一個哨兵ping一個master,超過了 is-master-down-after-milliseconds 指定的毫秒數之後,就主觀認為master宕機
sdown到odown轉換的條件很簡單,如果一個哨兵在指定時間內,收到了 quorum 指定數量的其他哨兵也認為那個master是sdown了,那麼就認為是odown了,客觀認為master宕機

如果一個slave跟master斷開連接已經超過了down-after-milliseconds的10倍,外加master宕機的時長,那麼slave就被認為不適合選舉為master

(down-after-milliseconds * 10) + milliseconds_since_master_is_in_SDOWN_state

每次一個哨兵要做主備切換,首先需要quorum數量的哨兵認為odown,然後選舉出一個slave來做切換,這個slave還得得到majority哨兵的授權,才能正式執行切換;

(2)SENTINEL RESET *,在所有sentinal上執行,清理所有的master狀態
(3)SENTINEL MASTER mastername,在所有sentinal上執行,查看所有sentinal對數量是否達成了一致

4.3.2 slave的永久下線

讓master摘除某個已經下線的slave:SENTINEL RESET mastername,在所有的哨兵上面執行.

redis的集群模式為了解決系統的橫向擴展以及海量數據的存儲問題,如果你的數據量很大,那麼就可以用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可以支撐N個redis master,一個master上面可以掛載多個slave,一般情況我門掛載一個到兩個slave,master在掛掉以後會主動切換到slave上面,或者當一個master上面的slave都掛掉後,集群會從其他master上面找到冗餘的slave掛載到這個master上面,達到了系統的高可用性。

2.1 redis cluster的重要配置

2.2 在三台機器上啟動6個redis實例

將上面的配置文件,在/etc/redis下放6個,分別為: 7001.conf,7002.conf,7003.conf,7004.conf,7005.conf,7006.conf

每個啟動腳本內,都修改對應的埠號

2.3 創建集群

解決辦法是 先安裝rvm,再把ruby版本提升至2.3.3

使用redis-trib.rb命令創建集群

--replicas: 表示每個master有幾個slave

redis-trib.rb check 192.168.31.187:7001 查看狀體

3.1 加入新master

以上相同配置完成後,設置啟動腳本進行啟動;然後用如下命令進行node節點添加:

3.2 reshard一些數據過去

3.3 添加node作為slave

3.4 刪除node

㈤ redis源碼解讀:單線程的redis是如何實現高速緩存的

redis可能是最近幾年最火的緩存資料庫方案了,在各個高並發領域都有應用。

這篇文章,我們將從源代碼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何如此一個高性能,高應用的緩存,會是單線程的方案,當然一個方案的高性能,高並發是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其它的因素我們將在後續解讀。後續分析主要以LINUX操作系統為基礎,這也是redis應用最廣的平台。

單線程最大的受限是什麼?就是CPU,現在伺服器一般已經是多CPU,而單線程只能使用到其中的一個核。

redis作為一個網路內存緩存資料庫,在實現高性能時,主要有4個點。

1.網路高並發,高流量的數據處理。

一個非同步,高效,且對CPU要求不高的網路模型,這個模型主要是由OS來提供的,目前在LINUX最主流使用的是EPOLL,這個網上介紹很多,主要是基於事件驅動的一個非同步模型。

2.程序內部的合理構架,調用邏輯,內存管理。

redis在採用純C實現時,整體調用邏輯很短,但在內存方面,適當的合並了一些對象和對齊,比如sds等,在底層使用了內存池,在不同情況下使用的不太一樣。

但整體處理上沒有NGINX的內池設計巧妙,當然二者不太一樣,NGINX是基於請求釋放的邏輯來設計的,因此針對請求,可以一次申請大塊,分量使用,再最後統一釋放。

3.數據復制的代價,不管是讀取數據或是寫入數據,一般都是需要有數據復制的過程。

數據復制其實就是一次內存,真正的代價是在於存在大VALUE,當value值長度超過16KB時,性能會開始下降。因為單線程的原因,如果存在一個超大VALUE,比如20MB,則會因為這個請求卡住整個線程,導致後續的請求進不來,雖然後面的請求是能快速處理的小請求。

4.redis中數據結構中演算法的代價,有些結構在大數據量時,代價是很高的。

很多時間,大家忽略了演算法的運算代碼,因為像memcached等這類是完全的KV緩存,不存在什麼演算法,除了一個KEY的查找定位HASH演算法。

而redis不一樣,提供了不少高階的數據對象,這些對象具有上層的一些演算法能力,而這些能力是需要比如GEO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