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未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未來

發布時間: 2022-03-03 11:29:08

『壹』 未來 電腦 的硬碟,有沒有可能被類似U盤原理的存儲器取代

固態硬碟可以取代傳統硬碟
但是有壽命短 、容量小的缺點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IDE FLASH DISK)是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32GB),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
優點:
啟動快
沒有電機加速旋轉的過程。
快捷
讀取延遲小
不用磁頭,快速隨機讀取,讀延遲極小。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固態硬碟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
輕量
碎片不影響讀取時間
相對固定的讀取時間。由於定址時間與數據存儲位置無關,因此磁碟碎片不會影響讀取時間。
寫入速度快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寫入速度極快。
耐震
無噪音
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裝有風扇,因此仍會產生噪音。
發熱量較低
低容量的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不會發生機械故障
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
省電
動。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工作溫度范圍更大
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工作,一些工業級的固態硬碟還可在-40~85℃,甚至更大的溫度范圍下工作(e.g: RunCore軍工級產品溫度為-55~135℃)。
體積小重量輕
低容量的固態硬碟比同容量硬碟體積小、重量輕。但這一優勢隨容量增大而逐漸減弱。直至256GB,固態硬碟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碟輕。
===============================================================
固態硬碟的缺點

固態硬碟與傳統硬碟比較,擁有以下缺點:
成本高
每單位容量價格是傳統硬碟的5~10倍(基於快閃記憶體),甚至200~300倍(基於DRAM)。
容量低
目前固態硬碟最大容量遠低於傳統硬碟。(Apple已提供256GB固態硬碟。)傳統硬碟的容量仍在迅速增長,據稱IBM已測試過4TB的傳統硬碟。
易受外界影響
由於不像傳統硬碟那樣屏蔽於法拉第籠中,固態硬碟更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如斷電(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尤甚)、磁場干擾、靜電等。
寫入壽命有限
寫入壽命有限(基於快閃記憶體)。一般快閃記憶體寫入壽命為1萬到10萬次,特製的可達100萬到500萬次,然而整台計算機壽命期內文件系統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寫入次數仍將超過這一極限。特製的文件系統或者固件可以分擔寫入的位置,使固態硬碟的整體壽命達到20年以上。
數據難以恢復
數據損壞後難以恢復。一旦在硬體上發生損壞,如果是傳統的磁碟或者磁帶存儲方式,通過數據恢復也許還能挽救一部分數據。但是如果是固態存儲,一但晶元發生損壞,要想在碎成幾瓣或者被電流擊穿的晶元中找回數據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當然這種不足也是可以犧牲存儲空間來彌補的,主要用RAID 1來實現的備份,和傳統的存儲的備份原理相同。由於目前SSD的成本較高,採用這種方式備份還是價格不菲。
電池航程較短
根據實際測試,使用固態硬碟的筆記本電腦在空閑或低負荷運行下,電池航程短於使用5400RPM的2.5英寸傳統硬碟。
能耗較高
基於DRAM的固態硬碟在任何時候的能耗都高於傳統硬碟,尤其是關閉時仍需供電,否則數據丟失。
Windows XP系統下運行會機率性出現假死現象
據用戶反映,使用MLC的固態硬碟在Windows XP系統下運行會機率性出現假死現象。這是由於Windows XP系統的文件系統機制不適於固態硬碟。而在Windows 7則為固態硬碟進行了優化,禁用了SuperFetch、ReadyBoost以及啟動和程序預取等傳統硬碟機制,可更好的發揮固態硬碟的性能。

『貳』 現在硬碟最大有多大未來幾年的硬碟又有多大

新華網深圳1月17日電 (記者 王傳真)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日前在深圳宣布,該公司已推出一款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超級硬碟——TB(兆兆位元組)級硬碟,可存儲100萬本電子圖書、25萬首MP3歌曲、500部標准清晰電影,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在未來2年內將把TB硬碟全部轉移到深圳工廠來生產。

日立公司發布的這款1TB硬碟採用了行業最可靠的垂直磁記錄技術。據介紹,世界第一個1GB硬碟於1991年誕生。如今的1TB硬碟的存儲容量比1GB增加了1000倍,尺寸也更小。

該產品將於今年第一季度投放零售市場,建議零售價為399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120元。而目前市場上200GB的硬碟價約為千元左右。

『叄』 求硬碟技術發展趨勢

以後硬碟的發展趨勢是向固態硬碟方向發展(是你要具體點的,我只好也學他們瘋狂粘貼了,見諒):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是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組成,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16GB),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包括3.5",2.5",1.8"多種類型。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碟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通俗點講:目前的硬碟(ATA 或 SATA)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就儲存在磁碟扇區里。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顆粒(flash disk)製作而成(即目前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外觀上和傳統硬碟沒有區別。固態硬碟是未來硬碟發展的趨勢。目前,三星等廠商已經發布過多款固態硬碟,其中宇瞻公司最新發布的新產品,使用單一控制晶元開發的高速SATA固態硬碟,其連續存取速度最高達200MB/sec,容量可達128GB,相較於目前市面上連續存取速度約50~60MB/sec的SATA介面的SSD,Apacer目前可是足足快了2~3倍!不過目前固態硬碟價格還高高在上,尚未普及到DIY市場。
分類1.基於快閃記憶體的SSD,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優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2.基於DRAM的SSD: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
走入固態硬碟世界 固態硬碟是近來存儲業界的一大焦點,不過我們平常見到的要麼是封閉起來的一整塊硬碟,要麼就是一顆顆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想不想看看固態硬碟內部長什麼模樣?
專業固態硬碟廠商BitMicro Networks就在CES 2008上給了我們這么一個機會:
看起來很壯觀吧。這是BitMicro的一款專業級固態硬碟產品,採用SCSI介面,一塊PCB電路板上密集而又整齊地排列著32顆TSOP封裝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事實上由於架構上的支持,PCB電路板可以不止一塊,也就是把64顆晶元放在一起也不成問題。
可惜的是,我們只知道這些NAND快閃記憶體晶元來自東芝,卻不知道具體容量,所以也不了解整塊固態硬碟到底有多大。
不過BitMicro透露了一點兒價格方面的消息,就是平均每GB要10美元左右,是主流機械硬碟的大概5倍。
SSD的存儲介質的優點SSD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使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可以被廣泛應用到筆記本硬碟、存儲卡、U盤等。另外一種就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的SSD,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採用FLASH晶元作為固態存儲器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SSD固態存儲器在以下幾點優點:

首先,數據存取速度快。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SSD固態存儲器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其次,防震抗摔是SSD的一個特點之一,因為全部採用了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SSD固態存儲器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三,固態存儲器工作時靜音(固態存儲器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發熱量小、散熱快。第四,固態存儲器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減少的重量有利於移動設備的攜帶。
SSD固態存儲器的不足 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固態存儲器不足之處在於數據的可恢復性,一旦在硬體上發生損壞,如果是傳統的磁碟或者磁帶存儲方式,通過數據恢復也許還能挽救一部分數據。但是如果是固態存儲,一但晶元發生損壞,要想在碎成幾瓣或者被電流擊穿的晶元中找回數據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當然這種不足也是可以犧牲存儲空間來彌補的,主要用RAID 1來實現的備份,和傳統的存儲的備份原理相同。由於目前SSD的成本較高,採用這種方式備份還是價格不菲。

SanDisk 64GB固態硬碟 2007年一月,SanDisk公司發布了自己的1.8寸32GB固態硬碟產品,3月又繼續發布了2.5寸32GB型號。和許多廠商對於固態硬碟的紙面發布政策不同,隨後在4月份,Dell就在Latitude D420和D620 ATG的筆記本配置選擇中增加了SanDisk UATA 5000系列1.8寸固態硬碟。
SanDisk繼續向前邁進,將兩款固態硬碟的容量翻倍,分別推出了1.8寸 UATA 5000和2.5寸 SATA 5000系列的64GB容量產品。兩款固態硬碟的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達到了200萬小時,平均讀取速度67MB/s,待機/運行功率僅0.4/1.0W。
SanDisk的這兩款新品將於第三季度開始提供工程樣品,年底前投入量產。
Transcend SSD固態硬碟 著名的存儲產品製造商創見(Transcend)近日推出了幾款全新的SSD固態硬碟,這幾款SSD固態硬碟既有2.5英寸的標准規格設計,也有ExpressCard/34介面設計的,這樣主要是為了滿足不用用戶的需求。新款的創見SSD固態硬碟的設計非常不錯,採用了高韌性低重量的外部保護盒,而且容量達到了主流的32GB,當然超低的功耗也是它們的賣點之一。
既然是新款的SSD固態硬碟,那麼在性能上肯定是具有優勢的,創見新款SSD固態硬碟的數據讀取速度達到了30MB每秒,數據延遲響應時間也比普通SSD固態硬碟低得多,而且還加入了ECC內存糾錯技術,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創見表示,這幾款SSD固態硬碟都提供了長達兩年的質量保證,而且更大的容量的64GB版本也會很快與我們見面。
隨著各大廠商的積極參與,SSD固態硬碟在2008年的普及速度將會有所加快,不過距離真正的全面普及仍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畢竟桌面級HDD硬碟目前的容量已經突破了1TB,而且價格也非常合理,SSD固態硬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只會出現在高端本本上,以及成為某些發燒級玩家手中的玩具。
憶正 SSD 固態硬碟 隨著中國第一款自主知識產權的固態硬碟的亮相,其生產廠商憶正存儲技術有限公司浮出水面。面對這樣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其生產的固態硬碟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他們申請的十多項世界級專利技術,對其產品的性能有何種提升呢?
憶正在2006年初就開始了SSD開發之徵途,並且一開始就把SSD定位為傳統機械式硬碟(HDD)的取代產品,所以起步就提出了技術目標要求,連續讀寫速度一定要大於HDD。憶正自主研發的專利多維NAND快閃記憶體陣列控制技術,能使固態硬碟同時獲得高帶寬與高IO處理能力,並藉助16Mbytes DRAM 緩存,及針對NAND 快閃記憶體優化的緩存策略,提高了憶正高速固態硬碟的寫操作性能與效率,真正實現性能、可靠度、壽命等各方面對硬碟的全面超越。
在糾錯、電源管理、壞塊管理方面,憶正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保證了憶正固態硬碟糾錯能力強,數據存儲安全、耗電量低、使用壽命長的特點。
由此可見,憶正高速SSD不但能解決傳統機電式HDD的問題,更能強化系統的各項功能指標。
目前憶正的高速SSD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開發,其SSD產品已經具備了非常高的性能,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且已經開始銷售。(大多宣稱有高速SSD的公司多部分產品還在實驗室中)
憶正目前的產品研發生產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採用的FLASH規格是SLC(Single Layer Cell)
第二階段產品主要是採用MLC(Multi-Layer Cell) FLASH作為介質,目前SLC比MLC要貴4倍左右,所以採用MLC做SSD則是未來商用的主流,而MLC比SLC在性能及可靠性方面要差很多,這對新的SSD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目前憶正使用MLC FLASH的SSD速度可以達到讀寫80M/S,產品化的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第三階段主要是開發IC,目前已經在准備各種資料,預計到2008年將研發生產,IC研發出來後,在耗電,成本,體積上將有更大優勢。
第四階段將IC應用不同的領域或開發出不同的應用功能,以至開發出一些
特製性產品。
作為一家2006年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憶正將滿腔的熱情投入到SSD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中,希望能領先世界先進水平,為中國的存儲事業作出一份貢獻。SSD技術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憶正人將會肩負起這份重擔,不斷努力,將SSD技術領先到底。
我們期待著它能研發速度更高的SSD。
以快閃記憶體每年價格下滑幅度高達五成來計算,到了2010年,固態硬碟就可望取代傳統硬碟,成為儲存數據的媒介,廠商表示。

國內存儲裝置廠商宇瞻(Apacer)日前與國際內存大廠三星(Samsung)聯袂發表固態硬碟(SSD, Solid State Disk)的發展趨勢,表示不論就省電、效能等項目來看,固態硬碟的表現都優於傳統硬碟,前者之所以還未在儲存媒體市場大放異彩症結僅在於成本,三星資深經理Do Geun Kim表示。但是預計到了2009年末、2010年初,固態硬碟即可望吃掉60GB以下容量的硬碟市場。

雖然60GB在筆記型計算機市場已經是入門的儲存容量,但是三星認為除此以外的市場還大有可為,例如UMPC、百元計算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等。根據三星的預計,固態硬碟在行動裝置的市場滲透率,將從目前的1.32%,至2009年成長至18.82%。數量從840萬個成長至32億5600萬個。

原因即在於成本下滑,宇瞻科技產品經理林志亮表示。他指出目前固態硬碟1GB的價格約12塊美金;但在快閃記憶體每年儲存密度以兩倍速度提升、價格每年下滑50%的趨勢下,屆時60GB的固態硬碟單價即可望趨近於同樣容量的傳統硬碟,也就是每1GB價格1塊美金。

「傳統硬碟的售價雖然每年都會下滑,但是硬碟價格再怎麼跌,都會有固定成本,」林志亮說。

不過硬碟廠商可不同意快閃記憶體陣營的看法。日立技術支持協理蔡正平即指正,在一寸硬碟市場中,快閃記憶體的確來勢洶洶。但是電腦使用者追求的是大容量。「至少五年之內,固態硬碟不會取代傳統硬碟,」蔡正平說。

固態硬碟俗稱快閃記憶體式硬碟,顧名思義是以NAND Flash為基礎,模擬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基本的存取模式,可以達到數據隨機存取的高速傳輸。簡單來說,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高達每秒53 MB,寫入速度則為每秒28 MB,分別較標准硬碟快300%及150%。節電效益則為10%到20%。

雖然擁有如是優點,但在快閃記憶體單位價格仍居高不下,加上目前控制晶元和內存顆粒之間的搭配性、高速傳輸等能力尚達不到商品化階段,因此雖然包括了宇瞻、三星(Samsung)、升碟(SanDisk)、創見(Transcend)等數間業者,預計在六月初、也就是從今年第二季開始,量產上市容量達32GB的固態硬碟,今年底以前,市場也可望現身容量達64GB、128GB的固態硬碟,但是以市場接受度而言,仍以4GB、8GB的固態硬碟為主,林志亮說。而在此階段,固態硬碟也不被視為儲存媒介,而是類似於微軟和英特爾的內存加速技術Ready Boost、Turbo Memory等。

不過市場業已對固態硬碟的未來樂觀以待。SanDisk引述Gartner的預測,顯示家用與商用筆記本內建固態硬碟的全球消耗量,將從2007年的4百萬左右,於2010年迅速攀升至3千2百萬 。

繼續粘貼(見諒):
伴隨著快閃記憶體產品的越來越便宜,快閃記憶體技術的越來越進步,SSD固態硬碟從原先高高在上的位置逐漸走入了我們生活中。華碩Eee PC、蘋果MacBook air、Thinkpad X300等筆記本的推出更是加強了固態硬碟的逐步流行。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固態硬碟呢?

固態硬碟俗稱快閃記憶體式硬碟,顧名思義是以NAND Flash為基礎,模擬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基本的存取模式,可以達到數據隨機存取的高速傳輸。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16GB),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包括3.5",2.5",1.8"多種類型。

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碟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

通俗點講:目前的硬碟(ATA 或 SATA)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就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flash disk)(即目前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

目前,三星等廠商已經發布過多款固態硬碟,其中宇瞻公司最新發布的新產品,使用單一控制晶元開發的高速SATA固態硬碟,其連續存取速度最高達200MB/sec,容量可達128GB,相較於目前市面上連續存取速度約50~60MB/sec的SATA介面的SSD,Apacer目前可是足足快了2~3倍!不過目前固態硬碟價格還高高在上,尚未普及到DIY市場。

SSD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使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可以被廣泛應用到筆記本硬碟、存儲卡、U盤等。另外一種就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的SSD,目前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伺服器。採用FLASH晶元作為固態存儲器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SSD固態存儲器有以下幾點優點:

首先,數據存取速度快。根據相關測試:兩台電腦在同樣配置的電腦下,搭載SSD固態存儲器的筆記本從開機到出現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載傳統硬碟的筆記本總共用了31秒,兩者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差距。

其次,防震抗摔是SSD的一個特點之一,因為全部採用了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SSD固態存儲器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筆記本電腦發生意外掉落或與硬物碰撞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再次,固態存儲器工作時靜音(固態存儲器因為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發熱量小、散熱快。第四,固態存儲器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減少的重量有利於移動設備的攜帶。

SSD固態存儲器的不足:

固態存儲器不足之處在於數據的可恢復性,一旦在硬體上發生損壞,如果是傳統的磁碟或者磁帶存儲方式,通過數據恢復也許還能挽救一部分數據。但是如果是固態存儲,一但晶元發生損壞,要想在碎成幾瓣或者被電流擊穿的晶元中找回數據那幾乎就是不可能的。當然這種不足也是可以犧牲存儲空間來彌補的,主要用RAID 1來實現的備份,和傳統的存儲的備份原理相同。但是由於目前SSD的成本較高,採用這種方式進行備份將會進一步加強產品成本。

官方觀點:

國內存儲裝置廠商宇瞻(Apacer)日前與國際內存大廠三星(Samsung)聯袂發表固態硬碟(SSD, Solid State Disk)的發展趨勢。

三星資深經理Do Geun Kim表示:不論就省電、效能等項目來看,固態硬碟的表現都優於傳統硬碟,前者之所以還未在儲存媒體市場大放異彩症結僅在於成本。但是預計到了2009年末、2010年初,固態硬碟即可望吃掉60GB以下容量的硬碟市場。

雖然60GB在筆記型計算機市場已經是入門的儲存容量,但是三星認為除此以外的市場還大有可為,例如UMPC、百元計算機、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等。根據三星的預計,固態硬碟在行動裝置的市場滲透率,將從目前的1.32%,至2009年成長至18.82%。數量從840萬個成長至32億5600萬個。

同時,日立技術支持協理蔡正平也指出:在一寸硬碟市場中,快閃記憶體的確來勢洶洶。但是電腦使用者追求的是大容量。「至少五年之內,固態硬碟不會取代傳統硬碟。

小編觀點:

不管是傳統硬碟製造商,還是致力於發展新興SSD硬碟的廠家都不可否認的是固態硬碟在諸多方面相對於傳統碟片硬碟的優勢,相信隨著快閃記憶體產品製造成本的日漸降低,總有一天固態硬碟會完全取代現在碟片硬碟的地位。

『肆』 機械硬碟未來是否會被固態硬碟取代

要是機械硬碟還這么不思進取,單碟20T的硬碟到現在也不拿出來,被替代也怪不得誰了。

『伍』 將來硬碟會被什麼取代啊

至少2010年的計劃仍然是溫徹斯特硬碟 不過容量全面改成T了

IBM和其它有些廠家在研發晶元硬碟 已經有原型產品了 但是仍然有很多技術問題未被解決
------------------------------------------------------------
所謂的固態硬碟應該就是快閃記憶體檔 國內某品牌已經有64G的產品了 40G未夠班還

快閃記憶體檔至少從目前看來不可能取代硬碟 傳輸速度和容量都遠遠不夠 成本相對於硬碟來說也太高

雖然目前4G的快閃記憶體檔降到了300多 但是看看400人民幣能買到多大的硬碟 就明白了

『陸』 硬碟的發展史

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問世,它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30MB的儲存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被確立。
2、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台式機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儲存密度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1991年,IBM應用該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碟。
4、1970年到1991年,硬碟碟片的儲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從1991年開始增長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從1997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儲存密度。
5、1995年,為了配合Intel的LX晶元組,昆騰(Quantum)與Intel攜手發布UDMA 33介面——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馬達。所謂的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發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
6、1996年,希捷收購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 66規格面世 。
8、2000年10月,邁拓(Maxtor)收購昆騰。
9、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億美元的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10、2005年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布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儲存空間。
11、2005年12月21日, 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收購邁拓(Maxtor)。
12、2007年1月,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宣布將會發售全球首隻1Terabyte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硬碟的售價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購得2.75GB硬碟空間。
13、2007年11月,Maxtor硬碟出廠的預先格式化的硬碟,被發現已植入會盜取在線游戲的帳號與密碼的木馬。
未來的發展趨勢:
希捷存儲新技術:2009年出2500G硬碟。
硬碟記錄密度越大就可以實現越大的磁碟容量,希捷最近發布的160GB 5400rpm 2.5英寸垂直紀錄筆記本硬碟的紀錄密度是每平方英寸135Gbits,東芝最新展示的2.5英寸硬碟每平方英寸紀錄密度是188Gbits,而在加州矽谷的IDEMA DiSKON展會上,希捷展示了1種磁記錄設備,每平方英寸可以紀錄421Gbits數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立日前宣布,將於2010年推出5TB(5120G)硬碟,從而向新興的固態硬碟發起挑戰。 如今,固態硬碟逐漸蠶食傳統硬碟業務, 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硬碟將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硬碟專家日立的做法是,盡可能提升硬碟的存儲空間。據悉,日立計劃於2010年推出5TB 3.5英寸商用硬碟。該硬碟採用了電流正交平面垂直巨磁阻(CPP-GMR)技術,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密度達到1TB。

『柒』 未來的筆記本硬碟是什麼樣的

TOSHIBA機王:S5205筆記本電腦各個部分的性能,現在都已經和台式電腦不相伯仲.CPU?迅馳架構的PENTIUM-M CPU在更加節電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好的性能,並不比P4要差多少.內存?台機的DDR內存在筆記本上已經廣泛應用,而且最大的已經可以支持到2G,如果有 這么大的單條內存的話,而且筆記本使用的內存要比台式電腦的內存更為小巧和節電,甚至有了MICRO-DIMM的微型內存.主板晶元組上則是幾乎和主流台 式電腦同步,855晶元組是迅馳架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顯卡?NVIDIA和ATI分別針對筆記本開發了GEFORCE4 GO 460和MOBILE RADEON9000甚至是9000GL這些高端的筆記本專用顯示晶元,顯示性能不遑多讓,完全勝任現時任何主流圖形製作軟體的工作需要.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說明,筆記本電腦已經可以代替台式電腦.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筆記本電腦的各項技術都在不斷進步,給筆記本性能帶來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惟有這個硬碟是一直沒有長足的進步,現在轉速從4200提升 到7200,而台式電腦硬碟的轉速早已經達到7200轉,甚至有超過10000轉的。容量方面,筆記本硬碟雖然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最大可以達到80G,但 是離台機硬碟的最大容量還有一定距離,已經很不容易。但是這樣的提升帶來了很多的副作用.1、筆記本的發熱量增大了,帶來了潛在的不穩定因素;2、功耗增 大了.轉速高,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電能,縮短了電池的續航時間,而且硬碟的轉速高,防震性能就要差了,如果不做些有效的保護措施,並且使用的時候加倍小心, 很容易就造成損傷,輕則數據丟失,重則完全損壞,無法使用,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筆記本電腦的最大好處就是它的便攜和移動性,所以廠商在設計的時候都力求把筆記本做得更加輕薄,便於攜帶。而這種從傳統台 機硬碟發展起來的硬碟,雖然體積已經比普通硬碟要小、薄很多,但是在厚度上還是不小的。設計筆記本的時候由於這個厚度的制約,幾乎已經沒有辦法突破厚度的 極限。為了把筆記本做得更輕更薄,廠商們使出了各種手段, 東芝(TOSHIBA) 不惜改變工業標准,重新設計了1.8寸的筆記本硬碟,代號MK2018GAH。並且把這個硬碟安裝在他們期下的PORTEGE2000系列筆記本中,終於 實現了世界最薄的目標,但是實際使用證明,這塊硬碟的性能並不好,影響了筆記本的整體性能,這個犧牲也未免太大了,有點現在女孩子為了減肥連命都不要的感 覺。而且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非標準的介面,在TOSHIBA沒有推出更大容量的該系列硬碟前,無法升級擴容的問題。從目前來看,這個設計的效果並不好。 看這張TOSHIBA小型硬碟與普通筆記本硬碟以及台式電腦硬碟的對比圖。

『捌』 未來的硬碟

現在最新的就是固態硬碟吧,700m\s,
比7200轉的硬碟快10倍,但是目前沒有大容量的,而且價格不便宜。

現在已經有15000轉的硬碟了,樓上還估計在2010年,看來最新資訊接觸得不多啊,而且我現在用的硬碟已經是2TB(兩個一T的)了,我是做非編的,對硬碟要求忒大,

『玖』 請問下電腦硬碟的未來走向

就是
轉速是限制硬碟的最大瓶頸!
我想未來的硬碟
在提高容量的同時
應該努力提高轉數
硬碟緩存就是解決轉數不夠
而誕生的!這個也是好東西!
未來的硬碟
我來幻想一下!100TB
10萬轉
1G緩存
哈哈!無敵了

『拾』 現在硬碟的介面有幾種 那種是主流 未來趨勢怎麼樣

常見的硬碟介面分為IDE、SCSI、SATA、mSATA、M.2、SATA Express、PCI-E及U.2等。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以普及。
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mSATA是新的控制器,可以讓SATA技術整合在小尺寸的裝置上。mSATA也提供了和SATA介面標准一樣的速度和可靠性。
M.2原名是NGFF介面,這是為超極本(Ultrabook)量身定做的新一代介面標准,主要用來取代mSATA介面。從規格尺寸上和傳輸性能上講,這種介面要比mSATA介面好很多。M.2介面能夠同時支持PCI-E通道以及SATA,前者在提高速度方面更輕松。如今的M.2介面全面轉向PCI-E 3.0 x4通道,理論帶寬達到了32Gbps。該介面還支持NVMe標准,和現在的AHCI比較起來,通過新的NVMe標准,在性能提升方面非常明顯。
PCI-E介面(採用和顯卡一樣的介面),PCI-E介面優勢可以說非常明顯。在這兩年,PCI-E硬碟才開始在高端消費市場流行起來。
SATA Express介面由SATA 6Gbps介面改造而來。不過從目前市場佔有率來看,該產品還有很長一段普及之路。該產品做得唯一比較明智的地方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介面。
U.2介面的別稱是SFF-8639,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規范,還能兼容SAS、SATA等規范。因此大家可以把它當作是四通道版本的SATA-Express介面,它的理論帶寬已經達到了32Gbps,與M.2介面毫無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