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硬碟5400轉和7200轉有什麼區別
轉速決定硬碟的速度。而常見的鍵盤轉速只有兩種,分別為5400轉和7200轉,而5400轉和7200轉區別是什麼呢?小編就詳細分享給大家。
我們對電腦是非常熟悉的,而電腦的重要硬體之一硬碟,我想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而硬碟主要是用於存儲計算機程序和文件的地方。
大部分人對硬碟的衡量只通過大小,這個判斷是不全面的,而對於硬碟判斷的指標除了自身的容量外就是其內部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我們平日俗稱的硬碟轉速。
硬碟轉速5400和7200區別:
硬碟轉速是決定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用戶的日常數據儲存。所以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意味著傳輸速度越快。
更加透徹的來說,目前大部分筆記本電腦所採用的機械式硬碟均是依靠主軸的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以產生浮力,使磁頭漂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數據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從而也就意味了高效率的工作。
一般來說7200轉比5400轉硬碟肯定在不同程度提高了電腦的性能,硬碟工作時運行的速度越快,耗功方面則會越大,散熱也會比較低轉速的要高出不少。同配置筆記本,7200轉的硬碟的溫度要比5400轉的要高,讀寫速度也比較快。7200轉硬碟相比5400轉硬碟,在傳輸速率上可以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
一個7200(轉/每分鍾)的硬碟,每旋轉一周所需時間為60×1000÷7200=8.33毫秒,則平均旋轉延遲時間為8.33÷2=4.17毫秒(平均情況下,需要旋轉半圈)。
按照同樣的計算方法,一個5400(轉/每分鍾)的硬碟,平均旋轉延遲時間為60×1000÷5400÷2=5.56毫秒。二者相比,7200轉理論上比5400轉快15%,但是實際速度只比後者提高了不到百分之十,離很多人預想的三分之一相距甚遠。
硬碟轉速如何定義:
1、在這里"轉"指的是轉速,是硬碟每分鍾的轉速;用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鍾的轉速表示。
2、一般筆記本轉速為:4200RPM、5400RPM、有時候也有7200RPM,一般台式機轉速為:7200RPM。
3、高轉速的意義:轉速大的硬碟有著傳輸速度快的優點,檔次高的硬碟一般都有較高的轉速。
4、轉速高的缺點主要有,聲音較大、壽命較短、熱量較高。
㈡ 電腦硬碟的發展簡史
從第一塊硬碟RAMAC的產生到單碟容量高達666.7GB的硬碟,硬碟經歷了以下幾代的發展歷史:
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存儲容量只有5MB。
1973年IBM 3340問世,他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30MB的存儲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被確立。
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台式機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存儲密度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1991年,IBM應用該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碟
1970年到1991年,硬碟碟片的存儲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從1991年開始增長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從1997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存儲密度
1989年 世界上第一款固態硬碟出現
1995年,為了配合Intel的LX晶元組,昆騰(Quantum)與Intel攜手發布UDMA33介面——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馬達。所謂的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發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1996年,希捷收購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1998年2月,UDMA 66規格面世
2000年10月,邁拓(Maxtor)收購昆騰
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億美元的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2005年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布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存儲空間
2005年12月21日, 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收購邁拓(Maxtor)
2007年1月,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宣布將會發售全球首隻1Terabyte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硬碟的售價為399美元,平均每美分可以購得27.5MB硬碟空間。
2007年11月,Maxtor硬碟出廠的預先格式化的硬碟,被發現已植入會盜取在線游戲的帳號與密碼的木馬
㈢ 技術翻倍僅一年 希捷單碟容量發展史
【IT168 評測】在以前的時候,衡量硬碟是否高性能,人們主要看硬碟的容量、轉速、緩存這些指標,而現在衡量硬碟的性能,人們就加入了單碟容量這個新指標。作為存儲大廠的希捷,在硬碟單碟容量方面究竟為消費者帶來什麼的體現呢?以下就讓IT168為大家回顧這一年來希捷在硬碟單碟容量上的發展情況。
"2008年初,希捷單碟250G硬碟初嘗甜頭,消費者對硬碟性能指標有新的認識........
希捷在2008年初的時候大舉推廣單碟250G容量產品,其中希捷7200.12 250G系列更是在市場上出現脫銷情況,下面就讓大家看看希捷最高性能的單碟250G產品——ST3250410AS 7200.10 250G。這款硬碟首先出現在國外市場,而國外的玩家多對這款硬碟贊譽有加,其中讀取性能出色是網友對這款硬碟評價最多的評語。
"相關評測
:“20元換來30%性能提升!16M希捷250G測試
”,“便宜貨性能更強!邁拓250G斗希捷250G
”
神秘而高性能的
希捷
ST3250410AS 250G硬碟"如果說希捷7200.10 250G是單碟250G的普及先鋒,那麼針對企業級的希捷Barracuda ES.2 250G就是希捷單碟250G的王者產品,它可以說一款神秘的高性能單碟250G硬碟產品。
"相關文章
:“比7200.11還猛!32M緩存希捷250G簡測
”當時市場上熱賣的希捷桌面型硬碟是希捷7200.10 250G、希捷7200.11 500G,其中前者憑借著出色的性能以及平易近人的價格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而後者由於在性能方面較為突出,也成為當前中高端玩家的首選。既然桌面型的7200.10 250G(註:16M緩存版本的希捷7200.10 250G性能更加猛,大家可參閱本站評測報告“
20元換來30%性能提升!16M希捷250G測試
”)性能如此強大,那麼針對企業級用戶的Barracuda ES.2系列自然更加令人期待。根據最新消息介紹,針對主流市場的Barracuda ES.2 ST3250310NS 250G即將登陸中國國內市場,而這款硬碟最大賣點在於超大32M緩存、媲美7200.11系列的傳輸性能、非常誘人的價格。
希捷在單碟250G容量方面嘗到甜頭之後,就加緊在單碟容量方面進行提升,在2008年4月初的時候,希捷竟然出乎意料之位地推出單碟320G硬碟產品——希捷7200.11系列。這一系列可以算是希捷硬碟發展史上,最具爭議性的產品。時至今日,希捷7200.11系列依舊是人們談論的對象,只不過談論的內容卻是希捷始料不及的.....
"相關文章
:“硬碟終極之王!希捷單碟320G首發測試
”
ST3320613AS 7200.11 320G
憑借著完整的產品線,雄厚的技術背景,再加上收購了邁拓的等等因素,如今的希捷(特指3.5英寸硬碟市場)越來越像Intel,譬如說它們都在各自的市場占據了統治地位。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希捷的優勢在於產品涵括的群體非常廣,無論低端用戶、主流用戶、高端玩家,甚至企業級用戶,希捷都在一一提供了相對應的產品。更讓對手頭痛的是,希捷在每一條產品線當中,都會拿出數款產品來對抗對手,這種產品集團優勢慢慢讓希捷硬碟成為市場的壟斷者......
就在對手還在單碟容量333G身上努力的時候,希捷已經超前地將單碟容量放在500G身上,而在09年1月份的時候,希捷就搶先在中國推出了單碟500G容量硬碟——希捷7200.12系列。最令人意外的是,希捷這一新系列硬碟的最初登場者並非是針對高端市場的TB容量產品,而是主攻主流市場的500G產品。這一新單碟500G硬碟的出現,引發了消費者對希捷的討論.....
"相關文章
:“單碟500G!希捷7200.12硬碟全球首測
”
希捷7200.12 500G是09年初希捷給消費者的禮物
就在人們習慣使用單碟333G/375G硬碟的時候,希捷悄然將單碟容量提升至500G,而首先推出市場的產品就是全新的希捷Barracuda 7200.12系列,而該系列500G/1TB產品也是同步出現在市場上。究竟單碟提升至500G的7200.12系列能否如人們想像那樣,具備極其出色的性價比?鑒於上一代同樣具備高單碟容易希捷7200.11系列並未讓消費者很滿意,所以這一全新單碟500G設計的7200.12系列就值得人們期待,以下的測試報告就讓大家從多角度了解7200.12系列硬碟........
單碟500G為希捷帶來眾多正面的贊譽報道,但同時希捷7200.11系列的負面報道也讓這款單碟500G 1TB陷入尷尬的局面。還好的是,希捷7200.12系列終究沒有讓希捷失望,它的超強性能和平易近人的價格讓原本希捷不感冒的消費者重新投回希捷的懷抱........
"相關文章
:“單碟500G!希捷7200.12硬碟全球首測
”、“單碟500G之王!希捷7200.12 1TB震撼到貨
”
希捷
7200.12 1TB再度提前上市希捷
7200.12系列的最大賣點是單碟500G容量設計、更加強大的讀取寫入性能。不過在市場上,消費者能買到的希捷
7200.12系列只有500G。在TB容量硬碟
價格如同大白菜的今天,光有性能而沒有容量的希捷
7200.12 500G顯得低不成高不就。希捷
7200.12 1TB的及時出現恰好滿足人們對高性能大容量硬碟的購買需求,難怪有不少玩家刻意不選購希捷
7200.12 500G,而等待希捷
7200.12 1/1.5TB的到來。由於
希捷
7200.12 500G的高性能表現實在讓人印象深刻,所以不少人對希捷
7200.12 1TB期望值很高。究竟它是否如同門兄弟希捷
7200.12 500G一樣表現強悍,還是虛有其表呢?以下IT168就為大家帶來最詳盡的希捷
7200.12 1TB ST31000528AS測試......從單碟250G到單碟500G,希捷僅僅用一年的時間,而這一年時間當中,消費者切實感受到單碟容量帶來的好處。在單碟500G容量已經熱賣了數個月時間之後,有消費者開始關心下一代單碟容量硬碟究竟在什麼時候到來。究竟是單碟640G,還是單碟750G,還是單碟1TB呢?各位硬碟玩家,不妨發揮你的想像,猜猜下一代單碟硬碟的容量大小。
單碟500G說不定很快就給新單碟容量硬碟取代
觀點:希捷的發展計劃經常變化,最新的單碟容量硬碟說不定很快就出現在大家面前。究竟下一代單碟容量硬碟會是怎麼樣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希捷的表現......
㈣ 日立和西部數據的硬碟哪個更好
現在日立已經被西部數據收購了,已經是一家了,還是建議選擇西部數據的硬碟,做工和質量更好些。
日立環球存儲科技公司創立於2003年,它是基於IBM和日立就存儲科技業務進行戰略性整合而創建的。存儲業務是日立的五項核心業務之一,引進先進的技術及雄厚的資金是其業務發展及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
2011年3月8日,西部數據宣布以總價值大約43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日立的硬碟業務(在第三個季度完成),從而宣布硬碟市場三足鼎立的時代結束。目前希捷的市值大約在63.2億美元,西數收購日立之前是84.1億美元,收購後將遠超希捷成為硬碟廠商中的「一哥」。
西數硬碟(WD)是美國西部數據公司生產的硬碟。西部數據公司(Western Digital Corp)全球知名的硬碟廠商。公司始創於1970年,並於1988年開始設計和生產硬碟。總部在美國加州Lake Forest,是歷史最悠久的硬碟廠商之一,也是IDE介面的創始者之一。
㈤ 最常見的硬碟品牌有哪些!
硬碟品牌 日立*(世界上最好的筆記本硬碟) 【常見】 IBM是硬碟的發明者也是創造者,擁有許多專利技術。但後來的玻璃盤遭遇到極高的返修率,加之其他種種原因,迫使風靡一時IBM硬碟退出了市場。而日立公司便收購了IBM的存儲事業部,並在2003年1月正式推出全新的硬碟品牌,也就是今天的日立硬碟。雖然日立硬碟目前在國內市場表現一般,但誰也不能忽視它的背景與實力。日立目前主要有沿用IBM硬碟編號的180GXP系列和全新推出的7K250系列。兩個系列均採用了鋁合金碟片、GMR磁頭和液態軸承馬達,區別在於180GXP採用單碟容量60G的碟片,而7K250系列採用了單碟容量80G的碟片。 希捷(世界上最好的台式機硬碟) 【常見】 希捷公司於1979年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州Scotts Valley,2000年希捷主動從股市退出,成為私人公司,產品主要包括SCSI與IDE硬碟、磁帶機與網路存儲設備。在今年第四財季報表中,收入高達到27.4億美元,是無可非議的硬碟業界老大。希捷公司對技術的開發相當看重,今年研發費用高達9億美元。不過,與其他公司一樣,其特有技術主要針對於硬碟的保護與噪音的抑制。 西部數據(WD)(世界上最穩定最暢銷的台式機/筆記本硬碟) 【常見】 WD公司始創於1970年,總部在美國加州Lake Forest,是歷史最悠久的硬碟廠商之一,也是IDE介面的創始者之一。WD公司在1999年退出SCSI市場後主攻IDE領域,2001年下半年6個月銷售額為10.15億美元,並且保持著3300萬美元的盈利。WD公司是一個不擅於宣傳的公司,讓人能記得住的特有技術屈指可數,其實WD的技術實力是不容小看的,其硬碟性能長期處於高水平肯定有先進技術的支持。 東芝(TOSHIBA)(世界上最小、最先進的硬碟) 世界硬碟產業內,傳統的希捷、邁拓。西數、三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專注於筆記本用途的2.5英寸以下尺寸的硬碟廠商東芝來說,許多DIY玩家可能只聽過名字而比較少接觸。其實,東芝在小尺寸硬碟方面無可爭議的屬於領導者的地位,從2.5英寸。1.8英寸到0.85英寸硬碟的推出,時期在小尺寸硬碟在筆記本電腦與消費電子方面業績非常不錯。 富士通FUJITSU 作為全球幾大硬碟製造廠商之一的富士通(Fujitsu),其產品雖然不像希捷和邁拓那樣為人所熟知,但它在硬碟領域的地位一直以來都十分穩固。 稍有資歷的用戶相信對富士通硬碟並不會感到陌生, 因為直到富士通在幾年前宣布退出桌面市場和零售市場,富士通硬碟才開始「退居幕後」,全力充當伺服器和筆記本廠商的OEM。但對於使用筆記本電腦的用戶而言,富士通的筆記本硬碟還是隨處可見的,就連和另一筆記本硬碟廠商日立有密切關系的IBM,在ThinkPad上也會採用富士通的產品,其實力可見一斑。 三星SAMSUNG 1938年3月三星公司成立於韓國大丘,起初是一家糖業廠商後來逐步轉型為一家電子公司。2001年銷售總額達到249.66億美元,是韓國最的電子廠商之一。三星的硬碟事業起步於1989年,當時涉獵面很廣,從筆記本電腦硬碟到SCSI硬碟應有盡有,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只集中精力發展IDE硬碟。三星硬碟在業界的地位相對來說並不高,基本屬於技術採用者的角色,不過三星針對硬碟的噪音與可靠性也開發了自己的專用技術。 邁拓Maxtor Corporation 世界上信息存儲方案供應商中佼佼者,成立於1982年,總部位於加洲的Milpitas,全球員工大約6500人.Maxtor在NASDAQ上市,代號MXTR.1999年公司銷售額近25億美元,在2000年第一季度,其硬碟驅動器發貨量達660萬台,而其中大部分為三至四碟片產品.公司的快速發展,主要歸功於靈活的高聲策略、優異產品質量、強大技術實力以及令人稱心如意的客戶支持. 世界越來越數字化,存儲所有數字數據的需要也日益增長。Maxtor提供一個最廣泛的可靠存儲產品產品線去存儲這個數字化世界。Maxtor產品無論在家庭、辦公室還是大型企業都隨處可見。 Maxtor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碟存儲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 是業界磁介質產品的領導
㈥ ithink 的移動硬碟怎麼樣 性價比和 公司歷史和發展的角度來說下嘍
說實在的,個人認為不怎麼樣,雖然它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品牌,但是它的硬碟生產被邁拓收購了,後來又被西數收購了,它現在其實也只是一個組裝硬碟的品牌,賣這么貴,談何性價比 。。。。
㈦ 硬碟是什麼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盤,新式硬碟內有sata固態、m.2固態、pci-e固態,而m.2固態又有nvme的m.2和sata的m.2)、機械硬碟(HDD傳統硬碟內有3.5寸、2.5寸的,還有5400轉和7200轉)
㈧ 硬碟的發展史
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問世,它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30MB的儲存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被確立。
2、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台式機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儲存密度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1991年,IBM應用該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碟。
4、1970年到1991年,硬碟碟片的儲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從1991年開始增長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從1997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儲存密度。
5、1995年,為了配合Intel的LX晶元組,昆騰(Quantum)與Intel攜手發布UDMA 33介面——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馬達。所謂的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發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
6、1996年,希捷收購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 66規格面世 。
8、2000年10月,邁拓(Maxtor)收購昆騰。
9、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億美元的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10、2005年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布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儲存空間。
11、2005年12月21日, 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收購邁拓(Maxtor)。
12、2007年1月,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宣布將會發售全球首隻1Terabyte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硬碟的售價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購得2.75GB硬碟空間。
13、2007年11月,Maxtor硬碟出廠的預先格式化的硬碟,被發現已植入會盜取在線游戲的帳號與密碼的木馬。
未來的發展趨勢:
希捷存儲新技術:2009年出2500G硬碟。
硬碟記錄密度越大就可以實現越大的磁碟容量,希捷最近發布的160GB 5400rpm 2.5英寸垂直紀錄筆記本硬碟的紀錄密度是每平方英寸135Gbits,東芝最新展示的2.5英寸硬碟每平方英寸紀錄密度是188Gbits,而在加州矽谷的IDEMA DiSKON展會上,希捷展示了1種磁記錄設備,每平方英寸可以紀錄421Gbits數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立日前宣布,將於2010年推出5TB(5120G)硬碟,從而向新興的固態硬碟發起挑戰。 如今,固態硬碟逐漸蠶食傳統硬碟業務, 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硬碟將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硬碟專家日立的做法是,盡可能提升硬碟的存儲空間。據悉,日立計劃於2010年推出5TB 3.5英寸商用硬碟。該硬碟採用了電流正交平面垂直巨磁阻(CPP-GMR)技術,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密度達到1TB。
㈨ 硬碟發展史
1956年3月IBM推出了第一台硬碟
1973年 IBM推出了採用"溫徹斯特"技術的硬碟
1989年 IBM發明了MR磁阻技術
1991年 IBM推出了1GB容量的硬碟
1993年 GMR(巨磁阻磁頭技術)推出
㈩ 磁碟的發展歷史
在過去的50年中,磁碟驅動器走過了很長的一段路。請跟隨我們走過這段歷史,回首我們按年度列出的磁碟驅動器發展史上50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從最早推出的產品到各種新技術以及在這中間的一切。
1956年:IBM向客戶交付第一台磁碟驅動器RAMAC 305,可存儲5MB數據,每MB成本為10000美元。它有2個冰箱那樣大,使用50個24英寸碟片。
1961年:IBM發明在空氣墊上或「空氣支撐物」上「懸浮」的磁碟驅動器磁頭。
1963年:IBM推出第一個活動磁碟驅動器1311,擁有6個14英寸碟片,可存儲2.6MB數據。
1966年:IBM推出第一個使用纏繞線圈鐵氧記錄磁頭的驅動器。
1970年:通用數據公司(1971年更名為西部數據公司)在加州成立。
1973年:IBM宣布推出第一個現代「溫徹斯特」磁碟驅動器3340,使用了密封組件、潤滑主軸和小質量磁頭。
1978年:第一個RAID(冗餘陣列)驅動器誕生。
1979:磁碟製造商希捷科技公司於1979年由Al Shugart挑頭創立。
1979:IBM的3370使用了7個直徑為14英寸的碟片,存儲容量可達571MB。3370也是首款使用薄膠片磁頭的磁碟,
1979:IBM的「Piccolo」電腦磁碟使用了6個直徑為8英寸的碟片,存儲容量可達64MB。
1979:希捷科技公司研發出最早的磁碟介面——ST-506,之後便廣泛用於微型計算機中。
1980:IBM發布了當時首個存儲容量以GB為單位的磁碟,其大小和一台電冰箱大小差不多,重量為250kg,出售價格為40000美元。
1980:希捷科技公司發布首個大小為5.25英寸的磁碟。
1981:Shugart Associates聯手NCR共同研發出一個智能磁碟介面,命名為Shugart Associates Systems Interface (SASI),該介面是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的前輩。
1982: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首個單晶元「溫徹斯特」磁碟控制器——WD1010。
1983:Rodime宣布推出了當時首個3.5英寸的磁碟——RO352,它包括有兩個碟片,存儲容量可達10MB。
1984:Western Digital為IBM PC/AT製造出首個「溫徹斯特」磁碟控制卡,並成為了當時的一種工業標准。
1985:Control Data、Compaq Computer和 Western Digital共同合作,並研發出40-pin的IDE介面。IDE是Intelligent Drive Electronics(智慧電子驅動器)的縮寫。
1985:磁碟控制器首次整合到磁碟驅動當中。
1985:Quantum(昆騰)發布了Plus Hardcard磁碟,它在無需一個可用的插槽,或單獨控制卡的情況下,可再多配置一個磁碟。
1985: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首款ESDI(Enhanced Small Device Interface,增強型小型設備介面)控制板,它允許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磁碟用於電腦當中。
1986:官方的SCSI規格發布,而蘋果電腦公司的Mac Plus也是首台使用該規格的電腦之一。
1988:Prairie Tek宣布推出了220磁碟,這是首個2.5英寸的磁碟,主要是針對初生的筆記本電腦市場推出的。220磁碟使用了兩個碟片,存儲容量可達20MB。
1988:Connor發布了首個高為1英寸的3.5英寸磁碟,還有磁碟沿襲了這種設計。
1988:Western Digital成功收購Tandon公司,轉型為專業的磁碟製造商。
1990:Western Digital發布了其首個3.5英寸的Caviar(魚子醬) IDE磁碟。
1991:IBM向外界宣布推出了0663 Corsair,這是首款採用感應式薄膠片磁阻(MR)磁頭的磁碟。它設計有8個直徑為3.5英寸的碟片,存儲容量可達1GB。(MR磁頭早在1984年就用於IBM的磁碟驅動器。)
1991:Integral Peripherals推出了使用一個直徑為1.8英寸的碟片,存儲容量可達21MB 的1820 Mustang磁碟。
1992:希捷科技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其2.5英寸的磁碟,在當時給了人們極大的震撼。
1992:希捷科技公司成功的推出了存儲容量為2.1GB的Barracuda(酷魚),這是首個採用7200r/min轉速馬達的磁碟。
1992:惠普推出了C3013A Kitty Hawk磁碟,使用了兩個直徑為1.3英寸的碟片,存儲容量可達2.1GB。
1994:Western Digital成功研發出Enhanced IDE,這是一個改良版的磁碟介面,並打破了當時528MB存儲容量上限的束縛。EIDE同樣也允許配置光碟機和磁碟驅動器。
1996:IBM成功研發出在1個碟片上可存儲100億比特/英寸的磁碟技術。
1996:希捷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了其Cheetah(捷豹)系列磁碟,這是首個採用10000r/min轉速馬達的磁碟。
1997:IBM宣布推出了首個採用巨磁阻磁頭(GMR)的磁碟——Deskstar 16GP Titan,在三個直徑為3.5英寸的碟片上可裝配16.8GB的存儲容量。
1998:IBM宣布推出了Microdrive(微磁碟),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磁碟,一個單一的1英寸碟片的容量可達340MB。
2000:Maxtor(邁拓)成功收購了其競爭對手Quantum的磁碟業務。就當時的情況而言,Quantum是世界上第二大磁碟製造商,僅僅位於希捷技術公司之後。而成功收購了Quantum以後,Maxtor便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碟製造商。
2000:希捷科技公司發布了首款採用15000r/min轉速馬達的磁碟——Cheetah X15。
2002:希捷科技公司在磁碟歷史又獲得了一個第一的稱號,這都是因為它發布了Barracuda ATA V Serial ATA磁碟。
2002:希捷科技公司向外界演示了垂直磁性記錄技術,每英寸的密度可達100GB。
2002:其實,在2002年有很多技術值得我們去記住,但希捷科技公司成功演示的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熱輔助磁記錄,HAMR)技術卻格外耀眼,HAMR磁性記錄技術採用了激光熱輔助設計。
2003:IBM宣布把其數據存儲部門出售給日立,IBM由此也結束了在磁碟領域的輝煌歷程。
2003:Western Digital推出了首個10000r/min的 SATA磁碟——Raptor(猛禽),存儲容量為37GB。該款產品主要是為企業設計的,但是游戲玩家很快就發現,其實把該磁碟用於雙磁碟RAID配置中,使得台式電腦的性能會有很大的提升。
2004:東芝宣布推出了世界上首款0.85英寸的磁碟——MK2001MTN,在一個單一的碟片上,存儲容量可達2GB。
2005:東芝宣布推出了MK4007 GAL,該磁碟採用了直徑為1.8英寸的碟片設計,存儲容量為40GB。同時,MK4007 GAL也是首款採用垂直磁性記錄設計的磁碟。
2006:希捷科技公司成功收購了Maxtor,使得其在磁碟製造工業的競爭對手再度縮小。
2006:希捷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了Momentus 5400.3筆記本電腦磁碟,這是首款採用垂直磁性記錄設計的2.5英寸磁碟型號,其存儲容量也達到160GB。
2006:希捷科技公司發布了當今世界上存儲容量最大的磁碟——Barracuda 7200.10,存儲容量達到了750GB。
2006: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10000r/min Raptor X SATA磁碟,其存儲容量達到了150GB。不僅如此,Raptor X還採用了透明的外觀設計,用戶可以看到它運作時內部的情況。
2006:Cornice和希捷技術這兩家公司都在2006年宣布推出了1英寸磁碟,存儲容量為12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