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硬碟的傳輸速度快 有什麼好出~~~
緩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目的地;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2MB和8MB緩存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
內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是指硬碟磁頭與緩存之間的數據傳輸率,簡單的說就是硬碟將數據從碟片上讀取出來,然後存儲在緩存內的速度。內部傳輸率可以明確表現出硬碟的讀寫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評價一個硬碟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因素,它是衡量硬碟性能的真正標准。有效地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才能對磁碟子系統的性能有最直接、最明顯的提升。目前各硬碟生產廠家努力提高硬碟的內部傳輸率,除了改進信號處理技術、提高轉速以外,最主要的就是不斷的提高單碟容量以提高線性密度。由於單碟容量越大的硬碟線性密度越高,磁頭的尋道頻率與移動距離可以相應的減少,從而減少了平均尋道時間,內部傳輸速率也就提高了。雖然硬碟技術發展的很快,但內部數據傳輸率還是在一個比較低(相對)的層次上,內部數據傳輸率低已經成為硬碟性能的最大瓶頸。目前主流的家用級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基本還停留在70~90 MB/s左右,而且在連續工作時,這個數據會降到更低。
數據傳輸率的單位一般採用MB/s或Mbit/s,尤其在內部數據傳輸率上官方數據中更多的採用Mbit/s為單位。此處有必要講解一下兩個單位二者之間的差異:
MB/s的含義是兆位元組每秒,Mbit/s的含義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傳輸的位元組數量,後者是指每秒傳輸的比特位數。MB/s中的B字母是Byte的含義,雖然與Mbit/s中的bit翻譯一樣,都是比特,也都是數據量度單位,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Byte是位元組數,bit是位數,在計算機中每八位為一位元組,也就是1Byte=8bit,是1:8的對應關系。因此1MB/s等於8Mbit/s。因此在在書寫單位時一定要注意B字母的大小寫,尤其有些人還把Mbit/s簡寫為Mb/s,此時B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稱為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上面這是一般情況下MB/s與Mbit/s的對應關系,但在硬碟的數據傳輸率上二者就不能用一般的MB和Mbit的換算關系(1B=8bit)來進行換算。比如某款產品官方標稱的內部數據傳輸率為683Mbit/s,此時不能簡單的認為683除以8得到85.375,就認為85MB/s是該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率。因為在683Mbit中還包含有許多bit(位)的輔助信息,不完全是硬碟傳輸的數據,簡單的用8來換算,將無法得到真實的內部數據傳輸率數值。
=============================================
外部數據傳輸率
硬碟數據傳輸率的英文拼寫為Data Transfer Rate,簡稱DTR。硬碟數據傳輸率表現出硬碟工作時數據傳輸速度,是硬碟工作性能的具體表現,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工作的具體情況而變化的。在讀取硬碟不同磁軌、不同扇區的數據;數據存放的是否連續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硬碟數據傳輸率。因為這個數據的不確定性,所以廠商在標示硬碟參數時,更多是採用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和內部數據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外部數據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一般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或介面傳輸率。是指硬碟緩存和電腦系統之間的數據傳輸率,也就是計算機通過硬碟介面從緩存中將數據讀出交給相應的控制器的速率。平常硬碟所採用的ATA66、ATA100、ATA133等介面,就是以硬碟的理論最大外部數據傳輸率來表示的。ATA100中的100就代表著這塊硬碟的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最大值是100MB/s;ATA133則代表外部數據傳輸率理論最大值是133MB/s;而SATA介面的硬碟外部理論數據最大傳輸率可達150MB/s。這些只是硬碟理論上最大的外部數據傳輸率,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是無法達到這個數值的。
=================================================
轉速
轉速(Rotationl Speed),是硬碟內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也就是硬碟碟片在一分鍾內所能完成的最大轉數。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也是現在台式機用戶的首選;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72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伺服器用戶對硬碟性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但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溫度升高、電機主軸磨損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負面影響。筆記本硬碟轉速低於台式機硬碟,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這個因素的影響。筆記本內部空間狹小,筆記本硬碟的尺寸(2.5寸)也被設計的比台式機硬碟(3.5寸)小,轉速提高造成的溫度上升,對筆記本本身的散熱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噪音變大,又必須採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這些都對筆記本硬碟製造技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時轉速的提高,而其它的維持不變,則意味著電機的功耗將增大,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就越多,電池的工作時間縮短,這樣筆記本的便攜性就受到影響。所以筆記本硬碟一般都採用相對較低轉速的4200rpm硬碟。
轉速是隨著硬碟電機的提高而改變的,現在液態軸承馬達(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已全面代替了傳統的滾珠軸承馬達。液態軸承馬達通常是應用於精密機械工業上,它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軸承,以油膜代替滾珠。這樣可以避免金屬面的直接磨擦,將雜訊及溫度被減至最低;同時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動,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更可減少磨損,提高壽命。
===============================================
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的英文拼寫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硬碟性能至關重要的參數之一。它是指硬碟在接收到系統指令後,磁頭從開始移動到移動至數據所在的磁軌所花費時間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體現硬碟讀取數據的能力,是影響硬碟內部數據傳輸率的重要參數,單位為毫秒(ms)。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其平均尋道時間也不一樣,但這個時間越低,則產品越好,現今主流的硬碟產品平均尋道時間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尋道時間實際上是由轉速、單碟容量等多個因素綜合決定的一個參數。一般來說,硬碟的轉速越高,其平均尋道時間就越低;單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尋道時間就越低。當單碟片容量增大時,磁頭的尋道動作和移動距離減少,從而使平均尋道時間減少,加快硬碟速度。當然處於市場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慮,廠商也會人為的調整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
在硬碟上數據是分磁軌、分簇存儲的,經常的讀寫操作後,往往數據並不是連續排列在同一磁軌上,所以磁頭在讀取數據時往往需要在磁軌之間反復移動,因此平均尋道時間在數據傳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讀寫大量的小文件時,平均尋道時間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讀寫大文件或連續存儲的大量數據時,平均尋道時間的優勢則得不到體現,此時單碟容量的大小、轉速、緩存就是較為重要的因素。
==========================================
磁頭數
硬碟磁頭是硬碟讀取數據的關鍵部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存儲在硬碟碟片上的磁信息轉化為電信號向外傳輸,而它的工作原理則是利用特殊材料的電阻值會隨著磁場變化的原理來讀寫碟片上的數據,磁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硬碟碟片的存儲密度。目前比較常用的是GMR(Giant Magneto Resisive)巨磁阻磁頭,GMR磁頭的使用了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這比以前的傳統磁頭和MR(Magneto Resisive)磁阻磁頭更為敏感,相對的磁場變化能引起來大的電阻值變化,從而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
磁頭是硬碟中對碟片進行讀寫工作的工具,是硬碟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磁頭是用線圈纏繞在磁芯上製成的。硬碟在工作時,磁頭通過感應旋轉的碟片上磁場的變化來讀取數據;通過改變碟片上的磁場來寫入數據。為避免磁頭和碟片的磨損,在工作狀態時,磁頭懸浮在高速轉動的碟片上方,而不與碟片直接接觸,只有在電源關閉之後,磁頭會自動回到在碟片上的固定位置(稱為著陸區,此處碟片並不存儲數據,是碟片的起始位置)。
由於磁頭工作的性質,對其磁感應敏感度和精密度的要求都非常高。早先的磁頭採用鐵磁性物質,在磁感應敏感度上不是很理想,因此早期的硬碟單碟容量都比較低,單碟容量大則碟片上磁軌密度大,磁頭感應程度不夠,就無法准確讀出數據。這就造成早期的硬碟容量都很有限。隨著技術的發展,磁頭在磁感應敏感度和精密度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最初磁頭是讀、寫功能一起的,這對磁頭的製造工藝、技術都要求很高,而對於個人電腦來說,在與硬碟交換數據的過程中,讀取數據遠遠快於寫入數據,讀、寫操作二者的特性也完全不同,這也就導致了讀、寫分離的磁頭,二者分別工作、各不幹擾。
薄膜感應(TEI)磁頭
在1990年至1995年間,硬碟採用TFI讀/寫技術。TFI磁頭實際上是繞線的磁芯。碟片在繞線的磁芯下通過時會在磁頭上產生感應電壓。TFI讀磁頭之所以會達到它的能力極限,是因為在提高磁靈敏度的同時,它的寫能力卻減弱了。
各向異性磁阻(AMR)磁頭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90年代中期,希捷公司推出了使用AMR磁頭的硬碟。AMR磁頭使用TFI磁頭來完成寫操作,但用薄條的磁性材料來作為讀元件。在有磁場存在的情況下,薄條的電阻會隨磁場而變化,進而產生很強的信號。硬碟譯解由於磁場極性變化而引起的薄條電阻變化,提高了讀靈敏度。AMR磁頭進一步提高了面密度,而且減少了元器件數量。由於AMR薄膜的電阻變化量有一定的限度,AMR技術最大可以支持3.3GB/平方英寸的記錄密度,所以AMR磁頭的靈敏度也存在極限。這導致了GMR磁頭的研發。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
GMR磁頭繼承了TFI磁頭和AMR磁頭中採用的讀/寫技術。但它的讀磁頭對於磁碟上的磁性變化表現出更高的靈敏度。GMR磁頭是由4層導電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構成的:一個感測層、一個非導電中介層、一個磁性的栓層和一個交換層。GMR感測器的靈敏度比AMR磁頭大3倍,所以能夠提高碟片的密度和性能。
硬碟的磁頭數取決於硬碟中的碟片數,碟片正反兩面都存儲著數據,所以一個碟片對應兩個磁頭才能正常工作。比如總容量80GB的硬碟,採用單碟容量80GB的碟片,那隻有一張碟片,該碟片正反面都有數據,則對應兩個磁頭;而同樣總容量120GB的硬碟,採用二張碟片,則只有三個磁頭,其中一張碟片的一面沒有磁頭。
=============================================
硬碟及磁碟陣列常用技術術語
B. 1GB等於多少MB
1GB 等於 1024MB 。
1GB簡稱1G 。1G=1024MB,1MB=1024KB,1KB=1024位元組,各個單位都是 1024 的數量級關系。在生活中,一張圖片的大小差不多就是幾個 MB 左右,而一部電影則差不多在 2GB 左右。不同的數據和文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儲單位來描述。
GB是存儲單位,指的是數據在計算機內部當中所佔用空間的大小描述,可以將存儲單位比喻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倉庫,倉庫一般可以用面積即平方米、立方米來描述,平方米和立方米實際上就是倉庫的存儲單位。
在計算機中,任何用來計算或者處理的數據都必須存儲在計算機上,這樣處理器才能夠處理這些數據的信息,並對計算機的操作發生相關指令。計算機的空間越大,它能夠存儲的數據也就越多。
(2)千里緩存書擴展閱讀:
計算機在運行的時候,內部的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二進制之上的,二進制是一個獨特的計數方式,它只有1和0兩個數字,能夠表達邏輯判斷,計算機當中所有的數據都以二進制方式來運行。為了表達這些數據的大小和存儲空間,計算機界制定了存儲單位,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比特,英文為bit,一 bit等於一個二進制數,但比特不會作為常用的描述存儲的單位存在。
為了更好地描述存儲單位,使人們能夠更容易理解計算機的空間,計算機行業又制定了比比特更大的單位,這個單位就是位元組,英文描述為byte,簡寫為字母B,它是常用的基本單位。隨著計算機數據的不斷擴大,KB又出現了,它和byte的換算關系就是1個KB等於1024B,然後又是MB,1MB等於1024KB。
接下來的就是非常常見的GB,1GB等於1024MB ,再往上就是TB,1TB 等於1024GB ,各個單位都是1024的數量級關系。在生活中,一張圖片的大小差不多就是幾個MB左右,而一部電影則差不多在2GB左右。不同的數據和文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存儲單位來描述。
具體的換算為:
1G=2×2×2×2×2×2×2×2×2×2=1024MB
從而得出其他單位的換算:
1TB=2×2×2×2×2×2×2×2×2×2=1024GB
1MB=2×2×2×2×2×2×2×2×2×2=1024KB
1KB=2×2×2×2×2×2×2×2×2×2=1024B
C. 「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是誰說的
1、這首詩是清朝時期張英的一首七言絕句,詩名叫《觀家書一封只緣牆事聊有所寄》。
2、張英(1637—1708年),字敦復,又字夢敦,號樂圃,又號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先祖世居江西。清朝大臣,張廷玉之父。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3、寫詩緣由: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
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
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3)千里緩存書擴展閱讀:
1、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2、2006年11月21日,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參觀六尺巷後,題辭:「桐城六尺巷,和諧名城揚」。2007年4月,「桐城文廟-六尺巷」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D.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本題考查的屬於教材基礎知識,也是重點內容,學生在准確把握設問的前提下,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即可.
故答案為:
①在交往中,要學會換位思考;②與人為善、和諧相處;③搞好人際關系,讓心靈充滿陽光;④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彼此包容;⑤寬厚處世,大度待人;⑥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人與人之間真誠交往的潤滑劑;等等.(答出2-3點,語言流暢即可(6分);如果只答男女生交往的原則與藝術,最多給2分)
E. 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怎麼不見秦始皇。是誰寫的。
這詩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寫的。留下美傳:六尺巷。
據史料記載:張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與葉氏鄰,葉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詩於後寄歸,雲:「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葉氏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這里的張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學士桐城人張英(清代名臣張廷玉的父親)。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葉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寄回老家,便是這首膾炙人口的打油詩。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葉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張英的寬容曠達讓六尺巷的故事被廣泛傳誦,至今依然帶給人不盡的思索與啟示。
典故出處
據《桐城縣志》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葉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一筆糊塗賬。想佔便宜的人是不怕算糊塗賬的,他們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鐵算盤。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由於牽涉到尚書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願沾惹是非,糾紛越鬧越大,張家人只好把這件事告訴張英。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葉家。
張英大人閱過來信,只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面面相覷,莫名其妙。只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裡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後來一合計,確實也只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房地產是很可貴的家產,但爭之不來,不如讓三尺看看。於是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贊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張英的行為正應了那句古話:「宰相肚裡能撐船。」尚書一家的忍讓行為,感動得鄰居一家人熱淚盈眶,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圍牆向後退三尺。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有六尺寬,有張家的一半,也有葉家的一半,這條幾十丈長的巷子雖短,留給人們的思索卻很長。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寬六尺的巷子。村民們可以由此自由通過。六尺巷由此得名。
F. 千里捎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出自何處何人所寫。
清代宰相張英
具體:
清代有兩戶人家,一家姓李,仗著叔叔是地方知府(相當於現在的市長)做起生意,生意不錯,家產萬貫;另一家姓王,祖祖輩輩是富貴人家,舅舅便是當朝宰相張英,享受人間天倫之樂。兩家便是鄰牆鄰居。 有一次李、王兩家因為一堵牆爭執不休,都想往別人院子里多壘三尺牆,誰也不讓步,就這樣兩家近幾年不得安寧。王家的家人飛書京城,讓舅舅——當朝宰相張英打招呼「擺平」李家。宰相張英接到外甥的家信過目後,在房間里來回走了幾圈,便回信一封派人速交家中外甥。信的內容是一首詩: 「千里捎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書,突然明白信中之意,悟出其中奧秘,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李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巷」因此而成,李王兩家的故事流傳至今。啟示:退一步海闊天空!包容忍讓、平等待人,作為一種美德,在我們古代已經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心胸寬廣、放眼遠處、恭謙禮讓的人無論在何時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慾橫流、錢、權當頭的今天,提倡這種美德,似乎更為必要。
有感於5月9日青島山公寓兩鄰居為點雞毛蒜皮吵架進而大打出手.一樓鄰居因牆壁漏雨做了一半尺遮陽棚.二樓鄰居為此吵鬧不休.進而大打出手.筆者認為鄰居之間是絕對不可以為點小事而結下三代之仇.
秦皇當年有知,爭一時短長、一世霸業復有何用?所以,小肚雞腸不如寬宏大量,爭強好勝不如謙恭禮讓,倒可賺得萬古流芳。
G. 常聽人說「千里不捎書」,千里不捎書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一封信雖輕,但要攜帶千里之遠,對於千里跋涉的人來說在精神、體力上都是負擔。是說東西雖然很輕,但走的路程遠,也會覺得沉重。
「千里不捎書」是一句古代民間俗語,全句是「千里不捎書,萬里沒輕擔」。
一封信雖輕,但要攜帶千里之遠,對於千里跋涉的人來說在精神、體力上都是負擔,輕擔遠路也是重負擔。千里不捎書,就喻指請人幫忙要量他人之力而行,不要讓他人為難。
在古代的歲月當中,交通是一個最大的麻煩。古代平民是不享用國家的郵政系統的,信件一般都是托回家的同鄉,順路的旅人捎帶回去。
古時出自鄉間的讀書人進京趕考,山路崎嶇,所有的交通工具加在一塊無外乎就是自己的雙腳、坐船,還富裕點的就是騎驢騎馬,離得遠的沒有幾個月甚至半年根本到不了。
讀書人輕身上路,帶著的只有自己的學識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說那時的出門在外的商人與農民了。
(7)千里緩存書擴展閱讀
古代書信傳遞的典故
1、鴻雁傳書
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凶奴被鞮侯單於扣留,他英勇不屈,單於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牧羊。19年後,漢昭帝繼位,漢凶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來凶,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於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
後來,漢昭帝又派使節到凶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凶奴並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並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於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隻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
漢使聽後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於。單於聽後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2、魚傳尺素
在我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並用「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作為書信的代稱。
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沒有現在的信封,寫有書信的竹簡、木牘或尺素是夾在兩塊木板里的,而這兩塊木板被刻成了鯉魚的形狀,兩塊鯉魚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繩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線槽內捆繞三圈,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在打結的地方用極細的粘土封好,然後在粘土上蓋上璽印,就成了「封泥」,這樣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
3、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
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4、紙鳶飛空
紙鳶即風箏,紙鳶飛空說的是風箏用於戰爭。
相傳在春秋時代,魯班就曾削竹為鵲,精巧得能飛上天空,三天不落。戰國時代,墨翟曾用3年時間,製成木鳶,會在天空飛翔。南北朝時代,梁武帝被河南王侯景叛兵圍困在京城建業(今南京)內的台城,武帝之子簡文用紙鳶飛空求救。
H.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是什麼意思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意思是:千里之外寫信只是為了一堵牆,讓他三尺又能怎麼樣。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是清朝的一代賢臣張英寫的一首「讓牆詩」,原文: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年秦始皇。
譯文:
千里之外寫信只是為了一堵牆,讓他三尺又能怎麼樣。萬里長城今天還在呢,但是當初命令修建長城的秦始皇早已不在了。
這首「讓牆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史料記載:張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於都,公批書於後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六尺巷,位於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於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
(8)千里緩存書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源於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清朝康熙年間,有賬、吳兩家鄰居,他們之間的院子有一條供大家出行的小路。有一天,吳家想修房子,佔用這條路,但張家人卻不同意。兩家人因為一條路翻了臉,還鬧到縣衙去了。
可縣衙忌憚兩家人的身份,不敢妄下定論。張家人一氣之下寫信給張家主人張英,要他來主持公道。張英是當時朝廷的大學士和禮部尚書,因政務繁忙常年不在家。看到家書本來很開心,卻沒想到妻子的家書竟是因為那條巷子,於是他便給妻子回信一封。
「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收到回信的張家人醒悟了,主動讓出三尺地。而吳家人也被張家人的做法感動了,也主動讓出三尺地。兩家人因此冰釋前嫌,還一不小心造出一條著名的六尺巷。後人經常用六尺巷來形容待人寬容以及和諧相處之道。
張英是清朝的一代賢臣,而他的兒子更是清朝中期非常著名的漢人大臣——張廷玉。康熙年間踏入仕途,後又輔佐了雍正皇帝。先後擔任過禮部、吏部、戶部尚書、內閣首輔、軍機大臣等要職,為清朝的統治鞠躬盡瘁。
張廷玉在朝廷的地位很高,可他卻從未居功自傲,權傾朝野,而是一生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因此張廷玉成為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I. 奧希替尼 AZD9291仿製葯有人吃過嗎效果怎麼樣
我有一個朋友是購買的泰克諾葯業紅盒的AZD9291,吃了一個療程,目前病情控制很好。據說紅盒AZD9291通過了中科院所屬實驗室的檢測,與原研葯成分相似度達到99.2%,在劑量、安全性、效力、質量、作用以及適應症上,都與原研葯接近相同,在臨床上可相互替代使用。
-
-
-
-
-
-
-
-
CPU被設計成可以傳送各種程序,數據和指令。當處理某條指令所需的數據目前無法得到時,處理器會暫時把該指令放置在一旁等候相應的處理數據,而同時繼續執行其它的程序指令。因此,CPU的速度是按照整個數據的吞吐量來確定的。當然還有好多技術性的問題、比如說:主頻、外頻、倍頻、匯流排速度等等指標。今天,我們將去粗存精的給大家講解一些在購買中最常遇到的CPU的重要參數,只要掌握好這些簡單的數據,走遍賣場,JS的花言巧語也對您束手無策。 主頻 經常聽人家說:這個計算機速度是多少?其實這個多少就是泛指的頻率,是指CPU的主頻,主頻也叫時鍾頻率,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我們所說的233、300等就是指它,它的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通常來說主頻高也就是匯流排周期短,處理速度就快。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由電腦主板提供,以前一般是66MHz,也有主板支持75或83MHz,目前Intel公司最新的晶元組BX以使用100MHz的時鍾頻率。另外VIA公司的MVP3、MVP4等一些非Intel的晶元組也開始支持100MHz的外頻。精英公司的BX主板甚至可以支持133MHz的外頻,這對於超頻者來說是首選的。 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D?D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內部緩存(L1Cache) 封閉在CPU晶元內部的高速緩存,用於暫時存儲CPU運算時的部分指令和數據,存取速度與CPU主頻一致,L1緩存的容量單位一般為KB。L1緩存越大,CPU工作時與存取速度較慢的L2緩存和內存間交換數據的次數越少,相對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提高。 外部緩存(L2Cache) CPU外部的高速緩存,PentiumPro處理器的L2和CPU運行在相同頻率下的,但成本昂貴,所以PentiumII運行在相當於CPU頻率一半以下的,容量為512K。為降低成本,Inter公司生產了一種不帶L2的CPU命為賽揚,性能也不錯,是超頻的理想。現在的CPU已經全部內置,而且是全速,也就是等於CPU的頻率,銅礦及賽揚3的L2緩存就與CPU同頻。
J. 尊敬的親戚們: 我很想知道諸葛孔明讀什麼書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夜觀天象便知天下大事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
諸葛亮懂奇門遁甲!是一種能提供宇宙統一資訊場的動態相數理模型!通過窺探、分析、洞察、推理得以趨吉避凶!奇門遁甲不僅是行軍打仗的陣法,而且可以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的大霧,赤壁之戰的東南風,諸葛亮早就通過奇門遁甲預測天氣而得知!
如閣下想讀此類書,建議看看諸葛亮的《金函玉鏡奇門遁甲秘籍大全》
望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