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硬碟跳線有那些規律啊
跳線就是主板上的一個個小開關,(其它板卡上也有),用來手動完成一些軟體不能實現的操作,比如手動清空BIOS,超頻等。
如果主板上的跳線跳接得不正確,大多情況下都可能引起沒有顯示的故障。有些情況下,雖然也顯示,但將由此誘發一些問題,例如:機器自檢失敗、軟碟機不能啟動、機器工作不穩定等。極少情況下也可能暫時沒有異常表現,但是卻因此留下了嚴重的隱患,日久可能導致主板、處理器或內存的損壞。因此,我們一定要根據機器的配置首先將主板的跳線跳接正確。 操作要點: (1)根據所使用的處理器類型、處理器上標注的工作電壓、外頻、倍頻等,將主板上的對應跳線跳接正確。 (2)觀察主板上是否有功能未知的跳線,如有的話,一定要將它的作用搞清楚,並正確跳接。 (3)如果您的內存是168線的,那麼要搞清楚它是EDO的還是SD的,因為這兩種內存所需的工作電壓不同。 常見的由於主板跳線不對而引發的故障實例: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開機不顯示,機箱喇叭無報警的聲音。該電腦採用旗艦8STB主板,CY233MX處理器,32MB SDRAM,S364V+顯卡。排查主板跳線時發現:清除CMOS內容的跳線器處於清除CMOS的狀態,將其更改為NORMAL狀態後,恢復正常顯示。 很多主板的清除CMOS內容的跳線如果跳接錯誤都會引起不顯示。少數主板的此跳線即使跳錯,也會正常顯示,但會提示您重新設置CMOS參數。 其他可能引起不顯示故障的跳線錯誤,常見的還有: 1�奔騰系列處理器的類型(P55C/P54C)設置不正確 常見的處理器中,以下應該按照P55C類型來設置:INTEL公司多能奔騰系列處理器,AMD公司K6、K6-2及後綴字母第二個為H、J、K字母的K5系列處理器,CYRIX公司MⅡ系列、後綴為字母L的6X86系列處理器,IBM公司MX系列處理器。 而以下處理器應該按照P54C類型來設置:INTEL公司奔騰系列處理器,AMD公司後綴字母中的第二個為B、C、F的K5系列處理器,CYRIX公司不帶字母後綴L的6X86系列處理器,IDT公司的C6系列處理器。 比如一款AMD的處理器上的標注為AMD-K5-PR100ABQ,由於後綴字母中的第二個為B,故應按P54C來跳接。P54C和P55C處理器的本質差別在於處理器內部和外部的工作電壓是否一樣。 2�處理器的工作電壓未設置正確 此處的工作電壓主要指處理器內部的工作電壓。常見的處理器的內部工作電壓為: INTEL公司的多能奔騰系列處理器為2.8V,奔騰系列處理器為3.5V。CYRIX公司MⅡ系列和IBM公司的MX系列處理器為2.9V,後綴為字母L的6X86處理器為2.8V,6X86處理器為3.5V。 IDT公司的C6系列處理器為3.5V。 AMD公司的K6-2系列處理器以及K6處理器中的K6/300、K6/266處理器為2.2V;K6系列處理器中的K6/166、K6/200為2.9V;K6/233處理器較特殊,它有3.2V和2.2V兩個版本,具體要看處理器上的標注;K5系列處理器中後綴字母第二個為K的電壓為2.5V,字母為J的電壓為2.7V,字母為H的電壓為2.9V,後綴字母為B、C、F的電壓為3.3V。 3�處理器的基頻和倍頻設置不正確(如將不支持100基頻的處理器設置成100基頻) 常見的處理器中,INTEL公司SLOT1架構的賽揚系列處理器,PⅡ/350檔次以下的處理器以及SOCKET7架構的多能奔騰、奔騰系列處理器均使用66MHz基頻。 其他公司採用SOCKET7/SUPER 7結構的處理器中,IDT公司的C6/225採用75MHz的基頻,AMD公司的K6-2/300檔次以上的處理器採用100MHz基頻(K6-2/300處理器的某些版本採用66MHz的基頻,具體應觀察處理器上的標注),K6-2/333採用95MHz的基頻,CYRIX/IBM公司的6X86PR200+、6X86LPR200+、6X86MX(MⅡ)PR200、6X86MX(MⅡ)PR233處理器中的某些版本採用75MHz的基頻(具體應觀察處理器上的標注),6X86MX(MⅡ)PR266、6X86MX(MⅡ)PR333處理器中的某些版本採用83MHz的基頻以外(具體應觀察處理器上的標注),其餘的處理器都是採用的66MHz的基頻。 需要提請初學者注意的是,CYRIX和IBM公司的處理器上面標注的是「表現值」(英語為「PERFORMANCE-RATING」,簡稱PR值),而不是處理器實際的工作頻率。例如MⅡ233處理器的實際工作頻率為200MHz,而不是233MHz。這點,大家在跳線時千萬要注意。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開機不顯示,機箱喇叭無報警的聲音。該電腦採用金鷹VP3主板,CY233MX處理器,32MB SDRAM,S364V+顯卡。檢查主板上清除CMOS以及有關處理器類型、基頻、倍頻、工作電壓的跳線設置,均未發現任何問題。後來,逐個檢查主板上的跳線,發現在主板大約正中心的位置有一個功能未知的跳線。 查找主板手冊,發現機器使用的是AT電源,但跳線卻處於ATX狀態。將跳線正確設置後,故障消失。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開機提示內存錯誤。該故障的原因一般為內存本身存在質量問題,此時應該更換內存。少數情況下,如果內存的工作電壓跳接不對的話,機器也會報告內存錯誤。大家知道,168線的內存有EDO和SD之分,前者的工作電壓為5V,後者的工作電壓為3.3V,大多數主板上都有對應的跳線來選擇內存使用的電壓。如果跳線不正確的話,會損壞內存或者機器報告錯誤。此例為SDRAM的工作電壓誤跳成5V所致。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工作正常,但是插接上鍵盤以後,機器不認鍵盤。該機主板採用華碩公司的TX97-LE主板,檢查發現該主板鍵盤介面處有一個標注為「KB PWR」的跳線,改變它的狀態後,鍵盤功能恢復正常。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工作正常,接上軟碟機、硬碟後不認軟碟機,但是可以識別硬碟。排查時發現同時機器也不認滑鼠。該機主板採用的是華碩公司的TX97-E的主板,檢查發現在主板的左上角有一個標注為「ONBOARD I/O SEL」的跳線,其狀態目前處於「DIS」,改變它的狀態使其處於「EN」後,問題消失。 某些主板上有一些特殊用途的跳線,比如此例中控制板上I/O晶元組是否有效的跳線、前文提到的選擇AT/ATX電源的跳線和控制鍵盤介面電源的跳線,這些跳線在其他主板上一般都沒有,所以容易被忽視。因此,建議大家在給主板跳線時,最好逐個將主板上的所有跳線都研究一遍,搞清楚它們的意義,以免疏漏。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顯示正常,接上軟碟機後,發現軟碟機不能啟動。經檢查,該機採用的是32MB EDO內存,該內存的工作電壓為5V。但是主板上的跳線卻選擇的是3.3V的電壓。改正後,軟碟機啟動正常。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顯示正常,接上軟碟機後,發現軟碟機不能啟動。該機採用金鷹VP3主板,INTEL P5/200MMX處理器,32MB SDRAM,同維9970顯卡。經查,內存工作電壓無誤;換軟盤、軟碟機、軟碟機線、機箱電源無效;換內存和處理器,問題仍存在。仔細研究主板的跳線,發現其中有一個是用來控制處理器外部電壓(匯流排電壓)的。該跳線當前處於CLOSE狀態,I/O匯流排電壓為3.3V。將該跳線去掉,使其處於3.5V狀態,試機發現故障消失。 常見的處理器中,使用3.5V外部電壓的有:INTEL公司的奔騰處理器、多能奔騰處理器;CYRIX/IBM的6X86(不帶字母L後綴)處理器;AMD公司後綴字母第二個為B、C、F的K5處理器,K6/166、K6/200、K6/233處理器;IDT公司C6處理器。 使用3.3V外部電壓的有:CYRIX/IBM公司6X86L、6X86MX(MⅡ)處理器;AMD後綴字母第二個為K、J、H的K5及內部電壓為2.2V的K6處理器。您的主板上如果有選擇該電壓的跳線,您就要正確跳接。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顯示正常,接上軟碟機後,發現軟碟機不能啟動。該機的配置基本同前例,只不過處理器為CYRIX公司的MⅡ/233。檢查發現,該處理器標注的跳線方式為66MHz×3,而當前主板的實際跳線為75MHz×2.5(後經詢問,原來這是攢機者按照主板說明書的方法跳接的)。將處理器的基頻改為66MHz後,故障排除。 提請大家注意,在主板上跳接有關處理器的跳線時,如果主板的標注和處理器上的標注不一致,那麼應該按照處理器上的標注來跳接。 一台電腦的基本五組件插接好以後,顯示正常,接上軟碟機後,發現軟碟機不能啟動。使用硬碟啟動時,啟動到出現WIN98的藍天白雲畫面後,重新啟動。檢查發現該機採用的是賽揚333的處理器,本應採用66MHz的基頻,但是現在超頻使用了100MHz的基頻。通過主板上的跳線,將處理器的基頻恢復為66MHz以後,故障排除。另請大家注意,某些處理器的基頻如果跳接不正確,還可能引起主機不顯示。
硬碟跳線設置
跳線設置
邁拓硬碟有三種跳線A、B和C型,請對照您的硬碟設置跳線。假設左邊是數據線介面,右邊是電源線介面。
A型(星鑽和金鑽系列除金鑽七代都屬此類型)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 o — o o o o — o
|
o o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B型(美鑽系列)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 o o —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C型(只有金鑽七代)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DS CS PK AC DS CS PK AC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DS CS PK AC DS CS PK AC
限制容量的跳線
硬碟容量超過主板BIOS可以支持的范圍時,機器可能無法正常啟動。此時邁拓硬碟可以設置限制容量的跳線,然後運行Maxblast軟體分區格式化硬碟。設置後,大於33G的硬碟被限制在33G。若取消限制,只需將跳線器從該位置移去。老主板不支持大硬碟的問題也可以用升級主板BIOS或用相應的PCI控制卡來解決。
數據線
40針80線的數據線已經成為一種工業標准。數據線的藍色連接器連主板,黑色的連主盤,灰色的連從盤。
數據線選擇跳線(Cable select)
數據線上的兩塊硬碟都設置為數據線選擇跳線時,機器可以根據連接位置確定主從盤。
『貳』 急!硬碟跳線
主板有點老,但SATA介面在那,就可以掛SATA硬碟,這點沒問題,串口單硬碟跳線從沒在意過,應該不是問題。並口雙硬碟分主從盤,才用到跳線。這種電腦啟動本身就比較慢,開機自檢是個「漫長」的過程。在自檢過程中,按了重啟,有可能會損壞系統引導文件。BIOS重新設置啟動項再試試,不行就重裝系統。
『叄』 硬碟的跳線方式
一、設置硬碟跳線的方法 掛接雙硬碟前,首先要設置好硬碟跳線,硬碟的跳線方法可參考硬碟說明書,不同的硬碟,跳線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數據線上只接唯一的一個IDE設備(例如硬碟、光碟機、ZIP或MO等),就不需要對這個唯一的IDE設備設置跳線,系統會自動識別這個IDE設備(例如硬碟)的身份。
一般都是將性能好的新硬碟(第一硬碟)設為主盤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個IDE介面(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於舊硬碟(第二硬碟),有幾種接法:
兩個硬碟接在同一根硬碟數據線上,則第二硬碟應設為從盤SL(Slave Device)。第二硬碟接在第二個IDE介面(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該介面的數據線上只有一個硬碟,也沒接光碟機,那麼,第二硬碟就不用跳線;如果這根數據線上還掛有光碟機,一般將第二硬碟和光碟機的其中一個設為Master Device,另一個設為Slave Device,這由你自己決定。 二、選擇CS跳線區分主次盤 你可別忘了,在硬碟或光碟機上,除了MA、SL跳線外,還有一個CS(Cable Select,電纜選擇)跳線。如果跳線選擇為CS有效,該IDE設備的主、從身份就由硬碟數據線決定。
一般來說,連接在硬碟數據線中間插頭上的盤是主盤,連接在硬碟數據線末端插頭上的盤是從盤。但是,光有CS跳線還不行,還需要對普通的40芯硬碟數據線進行改造,即:從帶顏色的一邊數起,把在兩個主、從盤插頭之間的第28根線切斷,注意一定不要切斷其它線,這樣就可以配合CS跳線作為一條專用硬碟數據線。當需要交換主、從盤身份時,只要把這條硬碟數據線接硬碟的兩個插頭對調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碟拆卸下來重新跳線。
這對於雙硬碟接在同一根數據線上、需要變換硬碟主、從設置的朋友來說,是很方便的。 三、避免「盤符交錯」的措施 安裝雙硬碟,不能不說「盤符交錯」問題。什麼是「盤符交錯」呢?舉個例子吧。假設你的第一硬碟原來有C、D、E三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1、D1、E1,第二硬碟有C、D兩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2、D2。一般情況下,安裝雙硬碟後,硬碟分區的順序將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來第一硬碟的D、E分區變成了E、F盤,在C、E盤之間嵌入了第二硬碟的C分區,這就是「盤符交錯」。「盤符交錯」會引起安裝雙硬碟以前原有的軟體、鏈接等因路徑錯誤而無法正常工作。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避免「盤符交錯」。 措施1、屏蔽法
對於兩塊都有主分區的硬碟來說,可在BIOS設置中將主硬碟設置為AUTO,將從硬碟設置為None。在Windows或Linux系統中就會按IDE介面的先後順序依次分配盤符,從而避免「盤符交錯」,而且也不會破壞硬碟數據。
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如果在兩塊硬碟的主DOS分區分別裝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可以通過改變CMOS設置激活其中的一個硬碟,屏蔽另一個硬碟,從而啟動相應的操作系統。缺點是:在純DOS就是在單一的DOS模式下將無法找到在BIOS中屏蔽掉的硬碟,也就無法對其進行讀寫操作了。 措施2、分區法
只在第一硬碟上建立主DOS分區(當然還可以有其它邏輯分區),而將第二硬碟全部劃分為擴展分區,然後再在其中劃分邏輯分區,就可以徹底避免「盤符交錯」了。
當然,對第二硬碟分區前,要備份好你的數據!可以先用方法1安裝好雙硬碟,再把重要數據備份到第一硬碟上,最後對第二硬碟重新分區。 請注意硬碟分為IDE硬碟和SATA硬碟,跳線是有區別的。IDE硬碟跳線: 硬碟跳線分三種設置:master(主盤)、slave(從盤)、cable select(根據在數據線上的位置決定主從)。 一個IDE介面最多可以接兩個IDE設備,這就是說,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碟數最多也只能是4個;一個IDE介面能夠通過一根數據線同時掛上兩個硬碟,這就有了跳線問題,為了區分這兩個硬碟,必須要給他們做上「標記」,我們能夠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線;一般在硬碟體上面都有說明,跳線要如何設置才能夠讓系統正常啟動;
如果是系統硬碟的話當然要把它設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當作主硬碟,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個IDE介面上,當然接到第二個IDE介面上也不會出現什麼嚴重問題,只是可能每次系統會彈出選擇框要你選擇從哪個盤啟動;所以這個習慣上一般是先把第一個IDE介面的位置占滿之後再掛到第二個IDE介面上,另外一個習慣就是光碟機一般接到第二個IDE介面上。所以現在我們假設第一個IDE介面上已經接了一個跳線設為Master模式的硬碟,你現在還想在這個介面上通過同一根數據線再接一個硬碟的話,那麼你必須要把這個後來掛上去的硬碟的跳線設為Slave模式,即從盤模式。如果你把兩個都設為Master的話,系統肯定不能啟動!
那麼第二個IDE介面你也要掛兩個硬碟的話,不管其中一個硬碟是不是系統盤,你都要把他們的主從分開,依照上面的設置行事;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主從硬碟自動選擇功能(98年以前的主板可能沒有這種功能),所以你只要把你所要掛到機器上所有的硬碟的跳線設置為cable select(根據在數據線上的位置決定主從)就可以了! SATA硬碟跳線: 兩塊ST盤,無主從之分,直接把跳線都拔掉即可,如果是不同牌子的盤且要接在同一條數據線上的話,主從跳法在硬碟標上能找到,數據線那邊是這樣的「遠主近從」 。 案例分析一:安裝硬碟之前是否進行設置問:安裝硬碟之前是否要對硬碟主從盤的跳線進行設置? 電腦軟硬體應用網答:硬碟製造廠商在硬碟出廠時一般就已經將跳線設置在了主盤(即Master)位置上了,所以如果您只裝一個硬碟,則無需進行跳線設置(如果將光碟機與硬碟掛接在同一條數據線上,應設置光碟機為從盤)。如果您將兩塊硬碟同時連接在一根數據線上,則應該根據需要將其中一塊硬碟後面的主從盤跳線設置為從盤。一般來說,在硬碟表面上會有硬碟跳線設置圖,或者在硬碟主從跳線器邊上會有Master(主)、Slave(從)及CableSelect(線纜自動選擇)的標識。您可以參考這些信息,對硬碟進行相應的跳線設置。如果沒有這些信息,也只能是查閱相關用戶手冊或者到廠商的官方網站上查找該款硬碟的跳線方法即可! 案例分析二:串列硬碟如何設置主從盤問:最近購買了塊酷魚7200.10的250G硬碟,為什麼這款串列硬碟還有跳線呢?我的主板有兩個IDE介面,我可否分別接兩個光碟機,且都設為主盤? 電腦軟硬體應用網答:希捷7200.10 250G SATA2硬碟的跳線並不是主盤從盤跳線,而是切換SATA 150和SATA 300的跳線。這個跳線的作用還是比較大的,雖然理論上SATA 150和SATA 300可以互相兼容,但是事實上某些只支持SATA 150的南橋或者第三方晶元卻不能很好地識別SATA 300硬碟,這時就可以通過硬碟的跳線將其介面強制設定為SATA 150,設備就可以正常地使用了。至於光碟機和硬碟的接法,兩個光碟機分別接在兩組IDE介面上是沒有問題的,跳線怎麼設都可以。SATA硬碟不存在著主盤和從盤的說法,您只要在BIOS中把第一啟動項設置為掛載硬碟的SATA介面便可。 光碟機跳線 光碟機跳線與硬碟跳線很類似,其跳線位置多在光碟機後面,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如光碟機後面跳線圖。一般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很少有其它情況,各個品牌的光碟機幾乎都是這樣,相對來說很是規范,使得設置比較簡單。
小提示:如果光碟機和硬碟共用一根IDE數據線,光碟機跳線通常選擇為Slave,硬碟則設為Master。如果光碟機是獨立連接的IDE線,則可以大大方方地跳成Master。 PATA硬碟和SATA硬碟以及光碟機之間的組合主從關系(1)雙PATA硬碟+1個光碟機
建議將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碟設置為主盤,接在IDE 1介面的數據線上;將另外一個硬碟設置為主盤,光碟機設置為從盤,兩者一起接在IDE 2介面的數據線上。
小提示:系統啟動時搜索啟動盤的順序是先IDE 1,後IDE 2。將高速硬碟設置成主盤接在IDE 1上作為系統盤,可以提高系統的性能。 (2)雙PATA硬碟+雙光碟機
與上面的連接方式相似,建議在IDE 1上除了接那個高速硬碟作為主盤外,再接一個光碟機(從盤)。同時IDE 2上也是一個硬碟加一個光碟機。小注:
從上面的主從關系規劃可以看出,不論是雙PATA硬碟加一個光碟機,還是雙PATA硬碟加兩個光碟機,硬碟都是「主盤」,光碟機都是「從盤」。因此,必須將硬碟及光碟機的跳線按此要求進行設置。在IDE設備的跳線設置中,一般用「Master」表示「主盤」,「Slave」表示「從盤」。硬碟出廠時一般默認就是「主盤」,而光碟機出廠時的跳線一般默認是「從盤」。在安裝硬碟與光碟機時,要仔細查看該設備的主/從盤的跳線設置。
然後進入BIOS查看硬碟是否工作正常了:啟動電腦,進入BIOS中的「Standard CMOS Setup」(標准CMOS設定)。將硬碟的「Type(類型)」和「Mode(模式)」設為「Auto」,讓BIOS自動檢測硬碟。也可以通過主菜單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選項來自動檢測硬碟。如今的主板都具備自動檢測功能,只要沒有物理故障,一般都能檢測出來,此時就可以看到BIOS中4個IDE埠上的設備了。
(小提示:如果電腦檢測不到硬碟,或者檢測硬碟時死機,請考慮以下幾種情況:硬碟跳線錯誤;數據線連接錯誤;沒插電源線;主板BIOS不支持大硬碟;前面幾種情況比較容易解決,至於BIOS不支持大硬碟,可以採用升級BIOS的方法解決。當然,也可以通過第三方軟體來跳過主板BIOS限制,各硬碟生產商都免費提供) (3)1個PATA硬碟+1個SATA硬碟+1個光碟機
將SATA硬碟的數據線連接到主板的「SATA1」介面中;將PATA硬碟與光碟機通過一根IDE數據線連接起來,其中PATA硬碟的跳線設置為「主盤」,並連接到數據線的「Master」端,將光碟機的跳線設置為「從盤」,並連接到數據線的「Slave」端,最後將這根IDE數據線連接到主板的「IDE2」介面中。
將所有硬碟及光碟機的數據線按上述方法連接好之後,接下來啟動電腦進入BIOS,選擇並進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設置窗口,然後進入「OnChip IDE Device」設置畫面。在該畫面中,除了將「IDE HDD Block Mode」、「On-Chip Primary PCI IDE」、「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三個選項設置為「Enabled」外,其他8個選項全部設置為「Auto」。
再將游標移動到窗口下方的「On-Chip Serial ATA」選項上按回車鍵,然後在彈出的窗口中選中「Combined Mode」後按回車鍵;最後將游標移動到「Serial ATA Port0 Mode」上按回車鍵,在彈出的窗口中選中「Primary Master」並回車。此時「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選項的設置分別為「Combined Mode」和「Primary Master」。
按「F10」鍵保存BIOS設置,重新啟動電腦後,再次進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會發現,SATA硬碟占據了「IDE Channel 0 Master」通道,而PATA硬碟則占據了「IDE Channel 1 Master」通道,光碟機占據「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
小提示:經過以上設置後,SATA硬碟的優先順序比PATA硬碟的高,建議將操作系統安裝在SATA硬碟上(此時在DOS下SATA硬碟的第一個分區是「C」盤)。如果不想將SATA硬碟作為系統盤,而想把操作系統安裝在PATA硬碟上,則可以在BIOS中將PATA硬碟的啟動優先順序提高:進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窗口,選擇「Hard Disk Boot Priority」並進入硬碟啟動優先順序設置窗口。在該窗口中,默認是SATA硬碟排在PATA硬碟的前面,此時可以選中PATA硬碟,然後按「Page Up」鍵,使PATA硬碟排在SATA硬碟的前面。最後保存BIOS設置並重新啟動電腦,這樣PATA硬碟的第一個分區在DOS下便成了「C」盤。 (4)1個PATA硬碟+1個SATA硬碟+2個光碟機
將SATA硬碟的數據線連接到主板的「SATA1」介面中;將PATA硬碟設置為「從盤」,然後用1根IDE數據線將它連接到主板的「IDE1」介面上;將兩個光碟機分別設置為「主盤」和「從盤」,然後利用一根IDE數據線將這兩個光碟機連接到主板的「IDE2」介面上.注意,在連接硬碟及光碟機的時候,要注意數據線埠的選擇。
設備安裝好以後也要到BIOS中進行設置,具體設置方法和前面「1個PATA硬碟+1個SATA硬碟+1個光碟機」的設置方法大同小異。不同的地方是「On-Chip Serial ATA」選項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選項的設置,其中前者應設置為「Enhanced Mode」,後者須設置為「SATA0 Master」。
保存BIOS設置並重新啟動電腦,再次進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會發現,此時共有6個IDE設備通道,其中PATA硬碟占據了「IDE Channel 0 Slave」通道,而兩個光碟機分別占據了「IDE Channel 1 Master」與「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SATA硬碟占據了「IDE Channel 2 Master」通道.
經過以上設置後,PATA硬碟的優先順序比SATA硬碟的高。如果想把SATA硬碟作為第一啟動盤,則可以在「Hard Disk Boot Priority」窗口中將SATA硬碟排在PATA硬碟的前面。
此外,在設置「On-Chip Serial ATA Setting」選項時,也可以將「On-Chip Serial ATA」設置為「Auto」,由主板自動根據設備的多少及連接位置來選擇SATA工作模式。 注:
PATA硬碟
也稱並行硬碟。它採用的是稱為Ultra ATA/DMA的並行匯流排介面(俗稱IDE介面),目前主流的並行ATA硬碟僅支持ATA/100和ATA/133兩種數據傳輸規范,外部傳輸速率最高能達到100MB/s或133MB/s。 SATA硬碟
也稱串列硬碟。由於改用線路相互之間干擾較小的串列線路進行信號傳輸,SATA硬碟數據傳輸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相比原來的並行傳輸方式,SATA的工作頻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的SATA 1.0標准工作頻率為150MB/s,未來的SATA 2.0和3.0可提升到300MB/s和600MB/s。 附:cable select (簡稱CS)=====電纜選擇當硬碟的跳線設置成「Cable Select」時,硬碟的主從關系將由其連接到數據線上的位置而決定Limits drive capacity to 32 Gbytes======限制磁碟使用32G Limit capacity of 32GB=====限制容量為32GB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個主盤,而從盤是不與ATA介面硬碟兼容的硬碟,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碟或SCSI介面硬碟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當前盤為主盤,同時存在從盤cs Enabled======CS Enabled為自動設置跳線位無跳線======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cap limit=====這個跳線是針對老主板的,有的主板不支持大容量硬碟,有的甚至不可以超過20G的硬碟,所以這個跳線是讓主板開機的時候只識別C盤
『肆』 硬碟跳線有哪幾種方法
硬碟上的跳線是比較簡單的,其跳線位置多在硬碟後面,如硬碟後面跳線圖所示。其跳線在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白色的鍵帽清晰可見。而硬碟表面和這個「之間」的位置對應的電路板的一面,都有關於跳線設置的說明,如硬碟電路板上跳線說明圖。
雖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碟跳線有所不同,但因為硬碟屬於IDE介面設備,所以一般都分為三種跳線設置,它們分別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簡稱CS)。「Master」(主)表示主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一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一個主板通常有兩個IDE設備通道,而一個通道上最多能連接兩個IDE設備,它們有主從之分。「Slave」(從)表示從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二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Cable Select」(線纜選擇)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碟數據線連接主板,跳線就決定了硬碟的主從位置。真正支持這種功能的數據線市場很少見到。80針數據線實際上已經不理睬硬碟上的任何跳線設置,其黑色一端必須接主板IDE介面,藍色端連接主設備,灰色的一端連接從設備,你的硬碟使用什麼樣的跳線都不起作用。這樣的線適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介面的硬碟。
小提示:如果硬碟跳線設置錯誤,會導致一個IDE通道上的兩個設備沖突,多不能使電腦正常引導,但不會導致硬體損傷。一般只有在一個通道上的兩個設備的設置相同時才會引起沖突,比如都設置成主盤或都設置成從盤了。同一個通道上兩個設備設置沒有沖突,一個為主,一個為從,但不兼容的事情發生的還是不多。
因為硬碟跳線還沒有統一的標准,因此我們看一下主流硬碟的具體跳線說明。通常我們可以在硬碟的電路板上、硬碟正面或IDE介面旁邊上找到跳線說明圖示。
(1)Seagate(希捷)硬碟
Seagate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長方框,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Drive is 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個主盤,而從盤是不與ATA介面硬碟兼容的硬碟,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碟或SCSI介面硬碟)、「Cable Select」(使用數據線選擇硬碟主從)、無跳線(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數據)硬碟
Western Digital硬碟的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盤體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黑色長方塊,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當前盤為主盤,同時存在從盤)、「Single or Master」(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
(3)IBM硬碟
傳統的硬碟上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跳線,個別的硬碟組合更多一點,也還是離不開這幾個概念。但IBM硬碟就是與眾不同,它的跳線特別復雜,其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可以在介面上方找到,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Device 0(Master)」(主盤)、「Device 1(Slave)」(從盤)、「Cable Select」(電纜選擇)、「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設備0強制設備1存在,如果你的從盤比較舊,不能告之系統匯流排自己的存在,就應該將主盤設置為本跳線)。
而以上這四種設置方式又可分別設置四種不同的狀態:「15 Heads」(個別系統要求系統使用15 Heads的設置,硬碟的容量保持不變)、「16 Heads」(硬碟的默認設置是16 Heads)、「2/32GB CLIP」(對於DJN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對於容量小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但硬碟在LBA模式中顯示的柱面值並不改變。對於容量大於等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與扇區數大於66055248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個扇區,管理3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32GB的硬碟使用。)、「Auto Spin Disable」(允許硬碟在等待狀態中被喚醒)。
當你的電腦不識別新的硬碟時,建議先將默認的16 Heads設置修改成「15 Heads」設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設置。
小提示:硬碟的跳線的圖示雖然明確,但分清楚哪一邊是開始端並不是很容易,解決的方法一個是從助硬碟電路板那邊的說明,另外一個是藉助開機自檢中關於硬碟的檢測信息來確定設置是否正確。
光碟機跳線
光碟機跳線與硬碟跳線很類似,其跳線位置多在光碟機後面,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如光碟機後面跳線圖。一般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種,很少有其它情況,各個品牌的光碟機幾乎都是這樣,相對來說很是規范,使得設置比較簡單。通常我們可以在IDE介面上部找到跳線說明圖示。
設置完光碟機後,也可以通過開機自檢信息進行檢查。人們一般的習慣是將光碟機設置在第二個通道的主盤位置。雖然光碟機設置在主從盤位置問題不大,但如果要加裝刻錄機或DVD光碟機,設置錯誤就不能正常開機,因此,還是掌握正確的設置方法比較好。
『伍』 硬碟跳線怎麼設置啊
硬碟跳線設置
跳線設置
邁拓硬碟有三種跳線A、B和C型,請對照您的硬碟設置跳線。假設左邊是數據線介面,右邊是電源線介面。
A型(星鑽和金鑽系列除金鑽七代都屬此類型)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 o — o o o o — o
|
o o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B型(美鑽系列)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 o o — o o o — o o o o
|
o o o o o o o o
J50 J48 J46 J44 J42 J50 J48 J46 J44 J42
C型(只有金鑽七代)
主盤跳線 主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DS CS PK AC DS CS PK AC
從盤跳線 從盤限制容量跳線
o o o o o o o o o o
| | |
o o o o o o o o
DS CS PK AC DS CS PK AC
限制容量的跳線
硬碟容量超過主板BIOS可以支持的范圍時,機器可能無法正常啟動。此時邁拓硬碟可以設置限制容量的跳線,然後運行Maxblast軟體分區格式化硬碟。設置後,大於33G的硬碟被限制在33G。若取消限制,只需將跳線器從該位置移去。老主板不支持大硬碟的問題也可以用升級主板BIOS或用相應的 PCI控制卡來解決。
數據線
40針80線的數據線已經成為一種工業標准。數據線的藍色連接器連主板,黑色的連主盤,灰色的連從盤。
數據線選擇跳線(Cable select)
數據線上的兩塊硬碟都設置為數據線選擇跳線時,機器可以根據連接位置確定主從盤。
『陸』 硬碟跳線是什麼意思,怎麼設置
硬碟跳線是對於串口硬碟(ide)硬碟而言的前提是你電腦里有倆塊硬碟此時你要對這兩塊硬碟進行設置把一個作為主盤一個作為從盤這樣才能正常使用,這就是跳線跳線方法是再硬碟介面出有相應的地方說明主盤為master另一個就是從盤
『柒』 電腦硬碟如何跳線
硬碟跳線的設置方法:
在電腦配件中,主板、硬碟、光碟機、音效卡都存在跳線,以主板跳線最為復雜,硬碟跳線相對比較簡單。
1、硬碟跳線:硬碟上的跳線是比較簡單的,其跳線位置多在硬碟後面,如硬碟後面跳線圖所示。硬碟跳線在數據線介面和電源線介面之間,白色的鍵帽清晰可見。而硬碟表面和這個「之間」的位置對應的電路板的一面,都有關於跳線設置的說明,如硬碟電路板上跳線說明圖。
不同的品牌的硬碟跳線是不相同的,但硬碟屬於IDE介面設備,所以一般都分為「Master」、「Slave」、「Cable Select」(簡稱CS)三種硬碟跳線設置。
① Master(主):表示主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一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一個主板通常有兩個IDE設備通道,而一個通道上最多能連接兩個IDE設備,它們有主從之分。
② Slave(從):表示從盤,是一個IDE通道上第二個被系統檢測的設備。
③ Cable Select(線纜選擇):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碟數據線連接主板,跳線就決定了硬碟的主從位置。
如果硬碟跳線設置錯誤,會導致一個IDE通道上的兩個設備沖突,使電腦不能正常引導,但不會導致硬體損傷。一般只有在一個通道上的兩個設備的設置相同時才會引起沖突,比如都設置成主盤或都設置成從盤了。同一個通道上兩個設備設置沒有沖突,一個為主,一個為從,不兼容的情況不多。
硬碟跳線沒有統一的標准,設置硬碟跳線必須線看主流硬碟的具體跳線說明。通常在硬碟的電路板上、硬碟正面或IDE介面旁邊上有硬碟跳線說明圖示。
1、硬碟跳線設置——Seagate(希捷)硬碟。
Seagate硬碟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在盤體的反面,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長方框,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
① 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
② Drive is 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
③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個主盤,而從盤是不與ATA介面硬碟兼容的硬碟,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碟或SCSI介面硬碟。
④ Cable Select:使用數據線選擇硬碟主從。
⑤ 無跳線: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
2、硬碟跳線設置——Western Digital(西部數據)硬碟。
Western Digital硬碟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在盤體的正面,短接的跳線被框上黑色長方塊,主要有三種設置方式:
① Slave:表示當前硬碟為從盤。
② 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當前盤為主盤,同時存在從盤。
③ Single or Master:表示設置硬碟為主盤或該通道上只單獨連接一個硬碟,即該硬碟獨佔一個IDE通道,這個通道上不能有從盤。
3、硬碟跳線設置——IBM硬碟。
IBM硬碟跳線特別復雜,跳線設置圖示一般在介面上方,主要有四種設置方式:
① Device 0(Master):主盤。
② Device 1(Slave):從盤。
③ Cable Select:電纜選擇。
④ 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設備0強制設備1存在,如果從盤比較舊,不能告之系統匯流排自己的存在,就應該將主盤設置為本跳線。
以上四種設置方式又可分別設置四種不同的狀態:
① 15 Heads:個別系統要求系統使用15 Heads的設置,硬碟的容量保持不變。
② 16 Heads:硬碟的默認設置是16 Heads。
③ 2/32GB CLIP:對於DJNA模式的硬碟,如果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
對於容量小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BIOS的LBA模式與柱面數大於4096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4096個柱面,管理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2GB的硬碟使用。但硬碟在LBA模式中顯示的柱面值並不改變。
對於容量大於等於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碟,如果BIOS的LBA模式與扇區數大於66055248的硬碟不兼容,本跳線將多餘的柱面忽略,讓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個扇區,管理32GB空間。也就是將大硬碟當32GB的硬碟使用。
④ Auto Spin Disable:允許硬碟在等待狀態中被喚醒。
當電腦不識別新的硬碟時,建議先將默認的「16 Heads」設置修改成「15 Heads」設置,不成功再修改成「2/32GB CLIP」設置。
(7)硬碟跳線擴展閱讀:
硬碟跳線的類型:
1、硬碟跳線——鍵帽式跳線:鍵帽式跳線是由底座和鍵帽兩部分組成。底座是向上直立的兩根或三根不連通的針,相鄰的兩根針決定一種開關功能。對跳線的操作只有短接和斷開兩種。
2、硬碟跳線——DIP式跳線:
DIP式跳線被稱作DIP組合開關,DIP開關可以單獨使用一個按鈕開關表示一種功能,也可以組合幾個DIP開關來表示更多的狀態,更多的功能。
3、硬碟跳線——軟跳線:軟跳線不需要再打開機箱,沒有實質的跳線,對CPU相關的設置是通過CMOS Setup程序進行設置的。
『捌』 硬碟跳線是什麼意思
(轉)硬碟跳線是指將硬碟上的跳線帽拔掉或更改位置來達到不同的需求。如果你是裝了雙硬碟,就應將其中的一硬碟上的跳線帽拔掉使之成為從盤。若果你是一個硬碟,只需將跳線帽對應插入Master/slave選項,這個你可以在硬碟上印的說明上看到。只有這樣才會進入系統,電腦才能正常啟動。(註:跳線帽在硬碟數據線插口和電源線插口中間那個插口上,有個小盒子,用牙簽可以輕松將其取下)
『玖』 硬碟跳線怎麼用
三種設置:master(主盤)、slave(從盤)、cable select(根據在數據線上的位置決定主從)
主板上面有兩個IDE介面,用來連接硬碟或光碟機
一個IDE介面最多可以接兩個IDE設備,這就是說,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碟數最多也只能是4個;一個IDE介面能夠通過一根數據線同時掛上兩個硬碟,這就有了跳線問題,為了區分這兩個硬碟,必須要給他們做上「標記」,我們能夠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線;
一般在硬碟體上面都有說明,跳線要如何設置才能夠讓系統正常啟動;如果是系統硬碟的話當然要把它設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當作主硬碟,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個IDE介面上,當然接到第二個IDE介面上也不會出現什麼嚴重問題,只是可能每次系統會彈出選擇框要你選擇從哪個盤啟動;所以這個習慣上一般是先把第一個IDE介面的位置占滿之後再掛到第二個IDE介面上,另外一個習慣就是光碟機一般接到第二個IDE介面上。 所以現在我們假設第一個IDE介面上已經接了一個跳線設為Master模式的硬碟,你現在還想在這個介面上通過同一根數據線再接一個硬碟的話,那麼你必須要把這個後來掛上去的硬碟的跳線設為Slave模式,即從盤模式。如果你把兩個都設為Master的話,系統肯定不能啟動!
那麼第二個IDE介面你也要掛兩個硬碟的話,不管其中一個硬碟是不是系統盤,你都要把他們的主從分開,依照上面的設置行事;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主從硬碟自動選擇功能(98年以前的主板可能沒有這種功能),所以你只要把你所要掛到機器上所有的硬碟的跳線設置為cable select(根據在數據線上的位置決定主從)就可以了!
關於硬碟跳線如何手動具體設置,一般的硬碟體上都有配圖參考說明
『拾』 硬碟如何跳線
到網站找個西數硬碟的圖。。(能看清楚跳線說明標簽的)。。然後將你的硬碟按圖中硬碟的擺放方式擺放。
根據圖中跳線設置說明對照你的硬碟跳線口設置吧!
找不到圖的話,看下面的地址:
http://www.itdoor.net/uploads/10546186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