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x是意向鎖。
意向鎖與其說是鎖,倒不如說更像一個指示器。在SQL Server中,資源是有層次的,一個表中可以包含N個頁,而一個頁中可以包含N個行。當我們在某一個行中加了鎖時。可以理解成包含這個行的頁,和表的一部分已經被鎖定。當另一個查詢需要鎖定頁或是表時,再一行行去看這個頁和表中所包含的數據是否被鎖定就有點太痛苦了。因此SQL Server鎖定一個粒度比較低的資源時,會在其父資源上加上意向鎖,告訴其他查詢這個資源的某一部分已經上鎖。比如,當我們更新一個表中的某一行時,其所在的頁和表都會獲得意向排他鎖,如圖所示。
B. 級別和資料庫鎖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資料庫鎖的分類一般有兩種:鎖類型分類--共享鎖、獨占鎖
鎖范圍分類--表級鎖和行級鎖。
表級鎖:鎖住整個表,限制其他用戶對該表的訪問方式,例如 只讀、加共享鎖等。
行級鎖:鎖住表的某一行,限制其他用戶對該行的訪問方式,例如 只讀、加共享鎖等。
C. sql server中有幾種資源鎖,它們是系統自動分配的嗎
Microsoft SQL Server(以下簡稱SQL Server)作為一種中小型資料庫管理系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系統更強調由系統來管理鎖。在用戶有SQL請求時,系統分析請求,自動在滿足鎖定條件和系統性能之間為資料庫加上適當的鎖,同時系統在運行期間常常自動進行優化處理,實行動態加鎖。 對於一般的用戶而言,通過系統的自動鎖定管理機制基本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但如果對數據安全、資料庫完整性和一致性有特殊要求,就必須自己控制資料庫的鎖定和解鎖,這就需要了解SQL Server的鎖機制,掌握資料庫鎖定方法。 鎖的多粒度性以及鎖升級 資料庫中的鎖是指一種軟體機制,用來指示某個用戶(也即進程會話,下同)已經佔用了某種資源,從而防止其他用戶做出影響本用戶的數據修改或導致資料庫數據的非完整性和非一致性。這兒所謂資源,主要指用戶可以操作的數據行、索引以及數據表等。根據資源的不同,鎖有多粒度(multigranular)的概念,也就是指可以鎖定的資源的層次。SQL Server中能夠鎖定的資源粒度包括:資料庫、表、區域、頁面、鍵值(指帶有索引的行數據)、行標識符(RID,即表中的單行數據)。 採用多粒度鎖的重要用途是用來支持並發操作和保證數據的完整性。SQL Server根據用戶的請求,做出分析後自動給資料庫加上合適的鎖。假設某用戶只操作一個表中的部分行數據,系統可能會只添加幾個行鎖(RID)或頁面鎖,這樣可以盡可能多地支持多用戶的並發操作。但是,如果用戶事務中頻繁對某個表中的多條記錄操作,將導致對該表的許多記錄行都加上了行級鎖,資料庫系統中鎖的數目會急劇增加,這樣就加重了系統負荷,影響系統性能。因此,在資料庫系統中,一般都支持鎖升級(lock escalation)。所謂鎖升級是指調整鎖的粒度,將多個低粒度的鎖替換成少數的更高粒度的鎖,以此來降低系統負荷。在SQL Server中當一個事務中的鎖較多,達到鎖升級門限時,系統自動將行級鎖和頁面鎖升級為表級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SQL Server中,鎖的升級門限以及鎖升級是由系統自動來確定的,不需要用戶設置。 SQL Server鎖類型 1. HOLDLOCK: 在該表上保持共享鎖,直到整個事務結束,而不是在語句執行完立即釋放所添加的鎖。 2. NOLOCK:不添加共享鎖和排它鎖,當這個選項生效後,可能讀到未提交讀的數據或「臟數據」,這個選項僅僅應用於SELECT語句。 3. PAGLOCK:指定添加頁鎖(否則通常可能添加表鎖)。 4. READCOMMITTED用與運行在提交讀隔離級別的事務相同的鎖語義執行掃描。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2000 在此隔離級別上操作。。 5. READPAST: 跳過已經加鎖的數據行,這個選項將使事務讀取數據時跳過那些已經被其他事務鎖定的數據行,而不是阻塞直到其他事務釋放鎖,READPAST僅僅應用於READ COMMITTED隔離性級別下事務操作中的SELECT語句操作。 6. READUNCOMMITTED:等同於NOLOCK。 7. REPEATABLEREAD:設置事務為可重復讀隔離性級別。 8. ROWLOCK:使用行級鎖,而不使用粒度更粗的頁級鎖和表級鎖。 9. SERIALIZABLE:用與運行在可串列讀隔離級別的事務相同的鎖語義執行掃描。等同於 HOLDLOCK。 10. TABLOCK:指定使用表級鎖,而不是使用行級或頁面級的鎖,SQL Server在該語句執行完後釋放這個鎖,而如果同時指定了HOLDLOCK,該鎖一直保持到這個事務結束。 11. TABLOCKX:指定在表上使用排它鎖,這個鎖可以阻止其他事務讀或更新這個表的數據,直到這個語句或整個事務結束。 12. UPDLOCK :指定在讀表中數據時設置更新 鎖(update lock)而不是設置共享鎖,該鎖一直保持到這個語句或整個事務結束,使用UPDLOCK的作用是允許用戶先讀取數據(而且不阻塞其他用戶讀數據),並且保證在後來再更新數據時,這一段時間內這些數據沒有被其他用戶修改。
D. ORACLE里幾種鎖模式
ORACLE鎖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按用戶與系統劃分,可以分為自動鎖與顯示鎖
自動鎖:當進行一項資料庫操作時,預設情況下,系統自動為此資料庫操作獲得所有有必要的
顯示鎖:某些情況下,需要用戶顯示的鎖定資料庫操作要用到的數據,才能使資料庫操作執行得更好,顯示鎖是用戶為資料庫對象設定的。
2.按鎖級別劃分,可分為共享鎖與排它鎖
共享鎖:共享鎖使一個事務對特定資料庫資源進行共享訪問——另一事務也可對此資源進行訪問或獲得相同共享鎖。共享鎖為事務提供高並發性,但如拙劣的事務設計+共享鎖容易造成死鎖或數據更新丟失。
排它鎖:事務設置排它鎖後,該事務單獨獲得此資源,另一事務不能在此事務提交之前獲得相同對象的共享鎖或排它鎖。
3.按操作劃分,可分為DML鎖、DDL鎖
+DML鎖又可以分為,行鎖、表鎖、死鎖
-行鎖:當事務執行資料庫插入、更新、刪除操作時,該事務自動獲得操作 表中操作行的排它鎖。
-表級鎖:當事務獲得行鎖後,此事務也將自動獲得該行的表鎖(共享鎖),以防止其它事務進行DDL語句影響記錄行的更新。事務也可以在進行 過程中獲得共享鎖或排它鎖,只有當事務顯示使用LOCK TABLE語 句顯示的定義一個排它鎖時,事務才會獲得表上的排它鎖,也可使用
LOCK TABLE顯示的定義一個表級的共享鎖(LOCK TABLE具體用法請參 考相關文檔)。
-死鎖:當兩個事務需要一組有沖突的鎖,而不能將事務繼續下去的話,就 出現死鎖。
如事務1在表A行記錄#3中有一排它鎖,並等待事務2在表A中記錄#4 中排它鎖的釋放,而事務2在表A記錄行#4中有一排它鎖,並等待事務 1在表A中記錄#3中排它鎖的釋放,事務1與事務2彼此等待,因此就造 成了死鎖。死鎖一般是因拙劣的事務設計而產生。
死鎖只能使用SQL下: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sid,serial#';
或者使用相關操作系統kill進程的命令,如UNIX下kill -9 sid,或者 使用其它工具殺掉死鎖進程。
+DDL鎖又可以分為:排它DDL鎖、共享DDL鎖、分析鎖
-排它DDL鎖:創建、修改、刪除一個資料庫對象的DDL語句獲得操作對象的 排它鎖。
如使用alter table語句時,為了維護數據的完成性、一致性、
合法性,該事務獲得一排它DDL鎖。
-共享DDL鎖:需在資料庫對象之間建立相互依賴關系的DDL語句通常需共享
獲得DDL鎖。
如創建一個包,該包中的過程與函數引用了不同的資料庫表,
當編譯此包時,該事務就獲得了引用表的共享DDL鎖。
-分析鎖:ORACLE使用共享池存儲分析與優化過的SQL語句及PL/SQL程序,使
運行相同語句的應用速度更快。一個在共享池中緩存的對象獲得
它所引用資料庫對象的分析鎖。分析鎖是一種獨特的DDL鎖類型,
ORACLE使用它追蹤共享池對象及它所引用資料庫對象之間的依賴 關系。當一個事務修改或刪除了共享池持有分析鎖的資料庫對象
時,ORACLE使共享池中的對象作廢,下次在引用這條SQL/PLSQL語 句時,ORACLE重新分析編譯此語句。
4.內部閂鎖
內部閂鎖:這是ORACLE中的一種特殊鎖,用於順序訪問內部系統結構。
當事務需向緩沖區寫入信息時,為了使用此塊內存區域, ORACLE首先必須取得這塊內存區域的閂鎖,才能向此塊內存寫入
信息。
E. 資料庫中什麼是S鎖什麼是X鎖它們區別是什麼
基本的封鎖類型有兩種:排它鎖(X鎖)和共享鎖(S鎖).所謂X鎖,是事務T對數據A加上X鎖時,只允許事務T讀取和修改數據A,...所謂S鎖,是事務T對數據A加上S鎖時,其他事務只能再對數據A加S鎖,而不能加X鎖,直到T釋放A上的S鎖
若事務T對數據對象A加了S鎖,則T就可以對A進行讀取,但不能進行更新(S鎖因此又稱為讀鎖),在T釋放A上的S鎖以前,其他事務可以再對A加S鎖,但不能加X鎖,從而可以讀取A,但不能更新A.
F. 資料庫中的鎖有哪些類型哪些鎖能夠共存
有共享鎖,排它鎖
select操作就是共享鎖
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時排他鎖
G. SQL 上鎖是啥意思舉例說明.
上鎖其實就是在他訪問一個表的時候別的線程不能訪問或不能改動(根據鎖的類型不同訪問限制也不同),上鎖就是為了防止死鎖,比如在多線程中兩個線程訪問兩個表,然後同時互相訪問,這時候兩個表都沒有放棄對原先表的控制權,就出現了互相等待對方放棄控制權的情況(死鎖)
H. Oracle資料庫鎖的常用類型有哪些
Oracle資料庫的鎖類型
根據保護的對象不同,Oracle資料庫鎖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DML鎖(data locks,數據鎖),用於保護數據的完整性;DDL鎖(dictionary locks,字典鎖),用於保護資料庫對象的結構,如表、索引等的結構定義;內部鎖和閂(internal locks and latches),保護資料庫的內部結構。
DML鎖的目的在於保證並發情況下的數據完整性,本文主要討論DML鎖。在Oracle資料庫中,DML鎖主要包括TM鎖和TX鎖,其中TM鎖稱為表級鎖,TX鎖稱為事務鎖或行級鎖。
當Oracle執行DML語句時,系統自動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請TM類型的鎖。當TM鎖獲得後,系統再自動申請TX類型的鎖,並將實際鎖定的數據行的鎖標志位進行置位。這樣在事務加鎖前檢查TX鎖相容性時就不用再逐行檢查鎖標志,而只需檢查TM鎖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統的效率。TM鎖包括了SS、SX、S、X等多種模式,在資料庫中用0-6來表示。不同的SQL操作產生不同類型的TM鎖。如表1所示。
在數據行上只有X鎖(排他鎖)。在 Oracle資料庫中,當一個事務首次發起一個DML語句時就獲得一個TX鎖,該鎖保持到事務被提交或回滾。當兩個或多個會話在表的同一條記錄上執行DML語句時,第一個會話在該條記錄上加鎖,其他的會話處於等待狀態。當第一個會話提交後,TX鎖被釋放,其他會話才可以加鎖。
當Oracle資料庫發生TX鎖等待時,如果不及時處理常常會引起Oracle資料庫掛起,或導致死鎖的發生,產生ORA-60的錯誤。這些現象都會對實際應用產生極大的危害,如長時間未響應,大量事務失敗等。
TX鎖等待的分析
在介紹了有關地Oracle資料庫鎖的種類後,下面討論如何有效地監控和解決鎖等待現象,及在產生死鎖時如何定位死鎖的原因。
監控鎖的相關視圖 數據字典是Oracle資料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戶可以通過查詢數據字典視圖來獲得資料庫的信息。和鎖相關的數據字典視圖如表2所示。
TX鎖等待的監控和解決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發現在執行某條SQL時資料庫長時間沒有響應,很可能是產生了TX鎖等待的現象。為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找出持鎖的事務,然後再進行相關的處理,如提交事務或強行中斷事務。
死鎖的監控和解決在資料庫中,當兩個或多個會話請求同一個資源時會產生死鎖的現象。死鎖的常見類型是行級鎖死鎖和頁級鎖死鎖,Oracle資料庫中一般使用行級鎖。下面主要討論行級鎖的死鎖現象。
當Oracle檢測到死鎖產生時,中斷並回滾死鎖相關語句的執行,報ORA-00060的錯誤並記錄在資料庫的日誌文件alertSID.log中。同時在user_mp_dest下產生了一個跟蹤文件,詳細描述死鎖的相關信息。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發現在日誌文件中記錄了ora-00060的錯誤信息,則表明產生了死鎖。這時需要找到對應的跟蹤文件,根據跟蹤文件的信息定位產生的原因。
如果查詢結果表明,死鎖是由於bitmap索引引起的,將IND_T_PRODUCT_HIS_STATE索引改為normal索引後,即可解決死鎖的問題。
表1 Oracle的TM鎖類型
鎖模式 鎖描述 解釋 SQL操作
0 none
1 NULL 空 Select
2 SS(Row-S) 行級共享鎖,其他對象只能查詢這些數據行 Select for update、Lock for update、Lock row share
3 SX(Row-X) 行級排它鎖,在提交前不允許做DML操作 Insert、Update、Delete、Lock row share
4 S(Share) 共享鎖 Create index、Lock share
5 SSX(S/Row-X) 共享行級排它鎖 Lock share row exclusive
6 X(Exclusive) 排它鎖 Alter table、Drop able、Drop index、Truncate table 、Lock exclusive
表2 數據字典視圖說明
視圖名 描述 主要欄位說明
v$session 查詢會話的信息和鎖的信息。 sid,serial#:表示會話信息。
program:表示會話的應用程序信息。
row_wait_obj#:表示等待的對象。
和dba_objects中的object_id相對應。
v$session_wait 查詢等待的會話信息。 sid:表示持有鎖的會話信息。
Seconds_in_wait:表示等待持續的時間信息
Event:表示會話等待的事件。
v$lock 列出系統中的所有的鎖。 Sid:表示持有鎖的會話信息。
Type:表示鎖的類型。值包括TM和TX等。
ID1:表示鎖的對象標識。
lmode,request:表示會話等待的鎖模式的信
息。用數字0-6表示,和表1相對應。
dba_locks 對v$lock的格式化視圖。 Session_id:和v$lock中的Sid對應。
Lock_type:和v$lock中的type對應。
Lock_ID1: 和v$lock中的ID1對應。
Mode_held,mode_requested:和v$lock中
的lmode,request相對應。
v$locked_object 只包含DML的鎖信息,包括回滾段和會話信息。 Xisn,xidslot,xidsqn:表示回滾段信息。和
v$transaction相關聯。
Object_id:表示被鎖對象標識。
Session_id:表示持有鎖的會話信息。
Locked_mode:表示會話等待的鎖模式的信
息,和v$lock中的lmode一致。
col owner for a12
col object_name for a16
select b.owner,b.object_name,l.session_id,l.locked_mode
from v$locked_object l, dba_objects b
where b.object_id=l.object_id;
select t2.username,t2.sid,t2.serial#,t2.logon_time
from v$locked_object t1,v$session t2
where t1.session_id=t2.sid order by t2.logon_time;
如果有長期出現的一列,可能是沒有釋放的鎖。我們可以用下面SQL語句殺掉長期沒有釋放非正常的鎖:
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sid,serial# ';
如果出現了鎖的問題, 某個DML操作可能等待很久沒有反應。
當你採用的是直接連接資料庫的方式,也不要用OS系統命令 $kill process_num 或者 $kill -9 process_num來終止用戶連接,因為一個用戶進程可能產生一個以上的鎖, 殺OS進程並不能徹底清除鎖的問題
Oracle鎖表(死鎖) 2011-05-03 17:46:41| 分類: Java技術 | 標簽: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
資料庫與操作系統一樣,是一個多用戶使用的共享資源。 當多個用戶並發地存取數據時,在資料庫中就會發生多個事務同時存取同一數據地情況。 若對並發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會讀取和存儲不正確地數據,破壞資料庫地一致性。 加鎖時實現資料庫並發控制地一個非常重要地技術。 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會遇到地與鎖相關地異常情況,當兩個事務需要一組有沖突的鎖,而不能將事務繼續下去的話,就會出現死鎖,嚴重影響應用的正常執行。
在資料庫中有兩種基本的鎖類型:排它鎖(Exclusive Locks,即X鎖)和共享鎖(即S鎖)。當數據對象被加上排它鎖時,其他的事務不能不能對它讀取和修改。加了共享鎖的數據對象可以被其他事務讀取,但不能修改。資料庫利用這兩種基本的鎖類型來對資料庫的事務進行並發控制。
死鎖的第一種情況:
一個用戶A訪問表A(鎖住了表A),然後又訪問表B; 另一個用戶B訪問表B(鎖住了表B),然後企圖訪問表A;這時用戶A由於用戶B已經鎖住表B,它必須等待用戶B釋放表B才能繼續,同樣用戶B要等用戶A釋放表A才能繼續,這就死鎖產生了。
解決方法:
這種死鎖比較常見,是由於程序的BUG產生的,除了調整程序的邏輯沒有其它的辦法。仔細分析程序的邏輯,對於資料庫的多表操作時,盡量按照同樣的順序進行處理,盡量避免同時鎖定兩個資源,如操作A和B兩張表時,總是按先A後B的順序處理,必須同時鎖定兩個資源時,要保證在任何時刻都應該按照相同的順序來鎖定資源。
死鎖的第二種情況
用戶A查詢一條記錄,然後修改該條記錄;這時用戶B修改該條記錄,這時用戶A的事務里鎖的性質由查詢的共享鎖企圖上升到獨占鎖,而用戶B里的獨占鎖由於A有共享鎖存在必須等A釋放掉共享鎖,而A由於B的獨占鎖而無法上升到獨占鎖也就不可能釋放共享鎖,於是出現了死鎖。這種死鎖比較隱蔽,但在稍大點的項目種經常發生,如在某項目中,頁面上的按鈕點擊後,沒有使按鈕立刻失效,使得用戶會多次快速點擊同一按鈕,這樣同一段代碼對資料庫同一條記錄進行多次操作,很容易就出現這種死鎖的情況。
解決方法:
1、對於按鈕等控制項,點擊後使其立刻失效,不讓用戶重復點擊,避免對同時對同一條記錄操作。
2、使用樂觀鎖進行控制。樂觀鎖大多是基於數據版本(version)記錄機制實現。即為數據增加一個版本標識,在基於資料庫表的版本解決方案中,一般是通過為資料庫增加一個「version」欄位來實現。讀取處數據時,將此版本號一同讀出,之後更新時,對此版本號加一。此時,將提交的數據的版本數據與資料庫表對應記錄的當前版本信息進行比對,如果提交的數據版本號大於資料庫表當前版本號,則予以更新,否則認為是過期數據。樂觀鎖機制避免了長事務中的資料庫加鎖開銷(用戶A和用戶B操作過程中,都沒有對資料庫加鎖),大大提升了大並發量下的系統整體性表現。 Hibernate在其數據訪問引擎中內置了樂觀鎖實現。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樂觀鎖機制是我們的系統中實現,來自外部系統的用戶更新操作不受我們系統的控制,因此可能會造成臟數據被更新到資料庫中。
3、使用悲觀鎖進行控制。悲觀鎖大多數情況下依靠資料庫的鎖機制實現,如Oracle的select.......for update語句,以保證操作最大程度的獨占性。但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料庫性能的大量開銷,特別是對長事務而言,這樣的開銷往往無法承受。如一個金融系統,當某個操作員讀取用戶的數據,並在讀出的用戶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時(如更改用戶帳戶余額),如果採用悲觀鎖機制,也就意味整個操作過程中(從操作員讀出數據、開始修改直至提交修改結果的全過程,甚至還包括操作員中途去煮咖啡的時間),資料庫記錄始終處於加鎖狀態,可以想見,如果面對成百上千個並發,這樣的情況將導致災難性的結果。所以,採用悲觀鎖進行控制時一定要考慮清楚。
死鎖的第三種情況
如果在事務種執行了一條不滿足條件的update語句,則執行全表掃描,把行級鎖上升為表級鎖,多個這樣的事務執行之後,就很容易發生死鎖和阻塞。類似的情況還有當表種的數據量非常龐大而索引建的過少或不合適的時候,使得經常發生全表掃描,最終應用系統會越來越慢,最終發生阻塞或死鎖。
解決方法:
SQL語句中不要使用太復雜的關聯多表的查詢;使用「執行計劃」對SQL語句進行 分析,對於有全表掃描的SQL語句,建立相應的索引進行優化。
***查詢死鎖表以及解鎖表***
通過select * from v$locked_object
可以獲得被鎖的對象的object_id及產生鎖的會話sid,通過查詢結果中的object_id,可以查詢到具體被鎖的對象。
鎖有以下幾種模式:
0:none
1:null 空
2:Row-S 行共享(RS / S鎖):共享表鎖
3:Row-X 行專用(RX / X鎖):用於行的修改
4:Share 共享鎖(S):阻止其他DML操作
5:S/Row-X 共享行專用(SRX):阻止其他事務操作
6:exclusive 專用(X):獨立訪問使用
數字越大鎖級別越高, 影響的操作越多。
一般的查詢語句如select ... from ... ;是小於2的鎖, 有時會在v$locked_object出現。
select ... from ... for update; 是2的鎖。
當對話使用for update子串打開一個游標時,
所有返回集中的數據行都將處於行級(Row-X)獨占式鎖定,
其他對象只能查詢這些數據行,不能進行update、delete或select...for update操作。
insert / update / delete ... ; 是3的鎖。
沒有commit之前插入同樣的一條記錄會沒有反應,
因為後一個3的鎖會一直等待上一個3的鎖, 我們必須釋放掉上一個才能繼續工作。
創建索引的時候也會產生3,4級別的鎖。
locked_mode為2,3,4不影響DML(insert,delete,update,select)操作,
但DDL(alter,drop等)操作會提示ora-00054錯誤。
有主外鍵約束時 update / delete ... ; 可能會產生4,5的鎖。
DDL語句時是6的鎖。
以DBA角色, 查看當前資料庫里鎖的情況可以用如下SQL語句:
select object_id,session_id,locked_mode from v$locked_object;
select t2.username,t2.sid,t2.serial#,t2.logon_time
from v$locked_object t1,v$session t2
where t1.session_id=t2.sid order by t2.logon_time;
如果有長期出現的一列,可能是沒有釋放的鎖。
我們可以用下面SQL語句殺掉長期沒有釋放非正常的鎖:
I. 「sql」加鎖機制是什麼
您好!鎖是資料庫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用於多用戶環境下保證資料庫完整性和一致性。
我們知道,多個用戶能夠同時操縱同一個資料庫中的數據,會發生數據不一致現象。即如果沒有鎖定且多個用戶同時訪問一個資料庫,則當他們的事務同時使用相同的數據時可能會發生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丟失更新、臟讀、不可重復讀和幻覺讀。資料庫加鎖就是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
當然,加鎖固然好,但是一定要避免死鎖的出現。
在資料庫系統中,死鎖是指多個用戶(進程)分別鎖定了一個資源,並又試圖請求鎖定對方已經鎖定的資源,這就產生了一個鎖定請求環,導致多個用戶(進程)都處於等待對方釋放所鎖定資源的狀態。這種死鎖是最典型的死鎖形式, 例如在同一時間內有兩個事務A和B,事務A有兩個操作:鎖定表part和請求訪問表supplier;事務B也有兩個操作:鎖定表supplier和請求訪問表part。結果,事務A和事務B之間發生了死鎖。死鎖的第二種情況是,當在一個資料庫中時,有若干個長時間運行的事務執行並行的操作,當查詢分析器處理一種非常復雜的查詢例如連接查詢時,那麼由於不能控制處理的順序,有可能發生死鎖現象。
在應用程序中就可以採用下面的一些方法來盡量避免死鎖了: (1)合理安排表訪問順序。 (2)在事務中盡量避免用戶干預,盡量使一個事務處理的任務少些, 保持事務簡短並在一個批處理中。 (3)數據訪問時域離散法, 數據訪問時域離散法是指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中,採取各種控制手段控制對資料庫或資料庫中的對象訪問時間段。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合理安排後台事務的執行時間,採用工作流對後台事務進行統一管理。工作流在管理任務時,一方面限制同一類任務的線程數(往往限制為1個),防止資源過多佔用;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不同任務執行時序、時間,盡量避免多個後台任務同時執行,另外, 避免在前台交易高峰時間運行後台任務。 (4)數據存儲空間離散法。數據存儲空間離散法是指採取各種手段,將邏輯上在一個表中的數據分散到若干離散的空間上去,以便改善對表的訪問性能。主要通過以下方法實現: 第一,將大表按行或列分解為若干小表; 第二,按不同的用戶群分解。 (5)使用盡可能低的隔離性級別。隔離性級別是指為保證資料庫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而使多用戶事務隔離的程度,SQL92定義了4種隔離性級別:未提交讀、提交讀、可重復讀和可串列。如果選擇過高的隔離性級別,如可串列,雖然系統可以因實現更好隔離性而更大程度上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各事務間沖突而死鎖的機會大大增加,大大影響了系統性能。 (6)使用綁定連接, 綁定連接允許兩個或多個事務連接共享事務和鎖,而且任何一個事務連接要申請鎖如同另外一個事務要申請鎖一樣,因此可以允許這些事務共享數據而不會有加鎖的沖突。
總之,了解SQL Server的鎖機制,掌握資料庫鎖定方法, 對一個合格的DBA來說是很重要的。
J. 怎麼理解資料庫的鎖 一般鎖分別哪幾種
資料庫是一個多用戶使用的共享資源。當多個用戶並發地存取數據時,在資料庫中就會產生多個事務同時存取同一數據的情況。若對並發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會讀取和存儲不正確的數據,破壞資料庫的一致性。
加鎖是實現資料庫並發控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當事務在對某個數據對象進行操作前,先向系統發出請求,對其加鎖。加鎖後事務就對該數據對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該事務釋放鎖之前,其他的事務不能對此數據對象進行更新操作。
在資料庫中有兩種基本的鎖類型:排它鎖(Exclusive Locks,即X鎖)和共享鎖(Share Locks,即S鎖)。當數據對象被加上排它鎖時,其他的事務不能對它讀取和修改。加了共享鎖的數據對象可以被其他事務讀取,但不能修改。資料庫利用這兩種基本的鎖類型來對資料庫的事務進行並發控制。
(10)sql鎖類型擴展閱讀:
排它鎖和共享鎖的不同之處:
1、共享鎖(S鎖):如果事務T對數據A加上共享鎖後,則其他事務只能對A再加共享鎖,不能加排他鎖。獲准共享鎖的事務只能讀數據,不能修改數據。
排他鎖(X鎖):如果事務T對數據A加上排他鎖後,則其他事務不能再對A加任任何類型的封鎖。獲准排他鎖的事務既能讀數據,又能修改數據。
2、共享鎖下其它用戶可以並發讀取,查詢數據。但不能修改,增加,刪除數據,資源共享。
3、共享鎖又稱為讀鎖(Share lock,簡記為S鎖),若事務T對數據對象A加上S鎖,則其它事務只能再對A加S鎖,而不能加X鎖,直到T釋放A上的S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