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一參加藍橋杯c語言比賽,望有經驗的來指教一下。到目前為止我只學了c語言,我看過往年的題目,那絕不
首先,把你們學習的C語言教材全部看完,包括C語法,三種結構、數組、函數、指針、結構體、共用體、聯合體、位運算、文件等等
然後多做題,尤其是與日常生活接近的一些題目
尤其重視解題的方法,也就是演算法
㈡ 精通c語言是達到什麼程度
精通的話,先做個大項目再說。編譯器的錯誤和庫函數的錯誤能找得出來。理解至少一個版本的C語言的標準例如C99。我覺得說精通至少要寫一個類似gcc或者lcc的編譯器功能全部具備,那基本上對C語言的全部語法和語義都了解就可以算精通了。我寫過20多年C語言的程序,但不敢稱精通,因為還有太多的語法現象不能理解。當年的《新編C語言大全》,是那個時代精通C語言的標志。作者對C語言,乃至當時各各版本的編譯器的bug都了如指掌。現在的C語言更加復雜,例如充分了解內聯匯編__asm,內聯inline,易變volatile,函數指針等如何能提高C語言的效率又不會讓編譯器出錯是相當復雜的問題。如果你對我提到的東西都很熟悉,那麼你的C語言可以說已經初步了解了。
㈢ 藍橋杯全國軟體大賽的賽程如何,參加藍橋杯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藍橋杯是大學生IT學科賽事,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辦。 為推動軟體開發技術的發展,促進軟體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向軟體行業輸送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全面推動行業發展及人才培養進程,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特舉辦“全國軟體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大賽包括個人賽和團隊賽兩個比賽項目,個人賽設置:1、C/C++程序設計(本科A組、本科B組、高職高專組)2、Java軟體開發(本科A組、本科B組、高職高專組)3、嵌入式設計與開發(大學組、研究生組)4、單片機設計與開發(大學組)5、電子設計與開發(大學組),團隊賽設置:軟體創業賽一個科目組別。
1、組別
個人競賽分為:c/c++本科A組,c/c++本科B組,c/c++高職高專組,java本科A組, java本科B組,java高職高專組,嵌入式設計與開發大學組,嵌入式設計與開發研究生組,單片機設計與開發本科組,單片機設計與開發高職高專組,電子設計與開發本科組,電子設計與開發高職高專組共12個組別。每位選手只能參加其中一個組別的競賽。
2、時長
軟體比賽:4小時,全程封閉。
電子類比賽:5小時,全程封閉。
3、形式
軟體類:全程機考。
選手機器通過區域網連接到各個分賽區的競賽伺服器。
選手答題過程中無法訪問互聯網,也不允許使用本機以外的資源(如USB連接)
以“伺服器-瀏覽器”方式發放試題、回收選手作答。
電子類:動手操作。
4、參賽選手機器環境
X86 兼容機器,內存不小於1G,硬碟不小於60G
Windows NT 內核系統(WindowsXP, Windows2000等)
c/c++ 開發環境:
Dev-cpp 5.4.0 支持ANSI C,ANSIC++,STL
c/c++ API 幫助文檔(中文,chm格式)
Java 開發環境:
JDK 1.6
Eclipse Helios for JavaSE
API 幫助文檔(中文,chm格式)
5、題目形式
軟體類競賽題目完全為客觀題型,選手所提交作答的運行結果為主要評分依據。
(1)填空題
題目為若干具有一定難度梯度、分值不等的結果填空題或代碼完善填空題。
結果填空題
題目描述一個具有確定解的問題。要求選手對問題的解填空。
不要求解題過程,不限制解題手段,只要求填寫確定的結果。
代碼填空題
題目描述一個具有確定解的問題。
題目同時給出該問題的某一解法的代碼,但其中有缺失部分。
要求選手讀懂代碼邏輯,對其中的空缺部分補充代碼,使整段代碼完整。
只填寫空缺部分,不要填寫完整句子。
(2)編程題
題目為若干具有一定難度梯度、分值不等的編程題目。這些題目的要求明確、答案客觀。
題目一般要用到標准輸入和輸出。
要求選手通過編程,對給定的標准輸入求解,並通過標准輸出,按題目要求的格式輸出解。題目一般會給出示例數據。
一般題目的難度主要集中於對演算法的設計和邏輯的組織上。理論上,選手不可能通過猜測或其它非編程的手段獲得問題的解。
選手給出的解法應具有普遍性,不能只適用於題目的示例數據(當然,至少應該適用於題目的示例數據)。
為了測試選手給出解法的性能,評分時用的測試用例可能包含大數據量的壓力測試用例,選手選擇演算法時要充分考慮可行性的問題。
6、涉及知識
Java高職高專組
解題所涉及的知識:基本語法、面向對象、網路編程、介面、集合、IO、多線程、內部類、異常。(數據結構、swing等圖形界面不涉及,不涉及html、JSP、Tomcat、開源框架等web開發方面,不涉及JDBC、SQL等資料庫編程方面)
解題允許使用的特性:JDK1.5支持的全部特性
Java本科B組
解題所涉及的知識:Java高職高專組全部知識 + 數據結構(高校《數據結構》教材中出現的經典結構,及其通過組合、變形、改良等方法創造出的變種)
解題允許使用的特性:同java高職高專組
Java本科A組
解題所涉及的知識:Java本科B組全部知識 + 設計模式,反射,XML,多核與並發,測試理論,Swing界面。
解題允許使用的特性:同java高職高專組
c/c++高職高專組
解題所涉及的知識:結構、數組、指針、標准輸入輸出、文件操作、遞歸
(在代碼填空中不會出現c++知識,不會出現ANSI C之外的windows API調用)
解題允許使用的特性:選手可以使用c風格或c++風格或混合風格解答編程大題。
允許使用ANSI C++特性。允許使用STL類庫。
(不允許使用MFC類庫,ATL類庫)
c/c++本科B組
解題所涉及的知識:c/c++高職高專組全部知識 + 數據結構、函數指針、位運算
解題允許使用的特性:同 c/c++高職高專組
c/c++本科A組
解題所涉及的知識:c/c++本科B組全部知識 + 函數模板、復雜宏、匯編知識
解題允許使用的特性:同 c/c++高職高專組
單片機設計與開發(本科組,高職高專組)
模擬、數字電路,感測器及MCS51系列單片機的相關知識,常用儀器使用方面的知識,程序編譯調試和下載軟體使用方面的知識。
嵌入式設計與開發(大學組)
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感測及STM32F103 MCU的相關知識,常用儀器使用方面的知識,Keil MDK4.10軟體方面的知識。
電子設計與開發(本科組,高職高專組)
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感測器及電力電子等相關方面的相關知識及應用,電子元器件知識及應用,常用儀器儀表使用方面的知識。
7、評分
軟體類
填空題:答案唯一。
程序填空題:按選手填寫的代碼代入程序中能否得出正確結果為判據。
編程大題:主要以選手所提交的程序的運行結果為依據(大於90%);同時會參考選手程序的編碼風格、邏輯性、可讀性等方面(小於10%)。
單片機和嵌入式類
硬體設計約佔25%,軟體編程及調試約佔60%,其他約佔15%。
電子設計類
硬體設計約佔45%,裝調約佔35%,其他約佔20%。
8、注意事項
(1)選手必須符合參賽資格,不得弄虛作假。資格審查中一旦發現問題,則取消其報名資格;競賽過程中發現問題,則取消競賽資格;競賽後發現問題,則取消競賽成績,收回獲獎證書及獎品等,並在大賽官網上公示。
(2)參賽選手應遵守競賽規則,遵守賽場紀律,服從大賽組委會的指揮和安排,愛護競賽賽場地的設備。沒有其固定的門檻可以直接進行管網的報名。
㈣ c語言要學到什麼程度
如果是做軟體工程,學習到什麼程度都不夠用。
要是我說做到以下程度可以考慮入門:
A、直接用紙寫程序,寫完後交給打字員,程序就OK。
B、別人的程序,看完紙上的源代碼,就知道問題之所在。
C、在一個規模達到100萬行的程序裡面,程序發生了崩潰,能夠在幾小時內定位問題。
D、能夠指出任意一段代碼,可能存在的和標準的不符合之處
E、常見的C語言編譯器,包括但不限於:TC、VC、BCC、LCC、C51、VDSP、GCC(MingW、Cygwin……),語法的差異,及移植可能產生的問題。
F、熟悉編譯器、操作系統、CPU的缺陷,知道編譯器是如何防止CPU的缺陷的,知道如何改進編譯器生成的代碼。
如果做到了上面所描述的事情,就算是小成了。不過距離「大牛」,還尚有距離。
其實,上面所說的要求很低,就是你已經不需要任何書籍了,所有書籍的東西已經完全在你的腦海里了。就好像真正會下象棋的人,很多都可以不用棋盤是一樣的。
㈤ 藍橋杯什麼語言容易拿獎呢,同樣水平在c語言和java組哪個更容易
c語言更容易。
C++組報名量很大,佔了一大多半,但發獎是按比例來的,所以c++選手拿省一相對來說是有難度的,國賽也是。Java組就很有優勢了,只要你學的好,演算法也精通,省一問題不大,壓力更小。
省賽每個組別設置一、二、三等獎,比例分別為10%、20%、30%,總比例為實際參賽人數的60%,零分卷不得獎。省賽一等獎選手獲得直接進入全國總決賽資格。所有獲獎選手均可獲得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賽組委會聯合頒發的獲獎證書。
「藍橋杯」不同組別所需知識:
1、Java高職高專組:基本語法、面向對象、網路編程、介面、集合、IO、多線程、內部類、異常。(數據結構、swing等圖形界面不涉及,不涉及html、JSP、Tomcat、開源框架等web開發方面,不涉及JDBC、SQL等資料庫編程方面)。
2、Java本科B組:解題所涉及的知識:Java高職高專組全部知識 + 數據結構(高校《數據結構》教材中出現的經典結構,及其通過組合、變形、改良等方法創造出的變種)。
㈥ 參加藍橋杯大專組C語言應該怎麼學
C語言是一門通用計算機編程語言,應用廣泛。C語言的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產生少量的機器碼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
盡管C語言提供了許多低級處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著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個標准規格寫出的C語言程序可在許多電腦平台上進行編譯,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處理器(單片機或稱MCU)以及超級電腦等作業平台。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了避免各開發廠商用的C語言語法產生差異,由美國國家標准局為C語言訂定了一套完整的國際標准語法,稱為ANSI C,作為C語言最初的標准。[1]
㈦ C語言的最高水平是什麼呢
不管什麼編程語言,最終目的都是讓機器聽懂人類的命令。
1)初級水平,你會編程,會通過編程語言操縱機器,讓器件按你的意願活動。
2)中級水平,就是根據機器的特性,編寫切當的程序,下達最貼切的指令,充分發揮機器的特性,讓機器更好的滿足人類的需求。
3)最高水平,就是不用編程,機器能有自己的意識,不用接受人類的指令(程序),能看見人類的需求,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來滿足人類。當然這個時候就不需要編程語言,也不需要程序員了。
所以說,程序員不斷的完善程序,讓機器的自主性發揮的越充分,其實就是不斷在給自己掘墳墓,讓自己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