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的話,這個得看你需求才能寫,一般語法也不是特別麻煩,多學學循環,動態sql的基本可以應付一切了。
執行的話,一般開個sql窗口
begin
存儲過程名(參數1,參數2……);
end;如果沒有參數,括弧里一堆就不用寫了,然後執行即可。
Ⅱ 如何在EXCEL中使用SQL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在EXCEL中使用SQL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步驟有:
工具原料:excel2013版本
打開「excel」,在「數據」選項卡中,找到「自其他來源」;
Ⅲ 如何讓一個SQL執行並行
資料庫事務是指作為單個邏輯工作單元執行的一系列操作。 設想網上購物的一次交易,其付款過程至少包括以下幾步資料庫操作: · 更新客戶所購商品的庫存信息 · 保存客戶付款信息--可能包括與銀行系統的交互 · 生成訂單並且保存到資料庫中 · 更新用戶相關信息,例如購物數量等等 正常的情況下,這些操作將順利進行,最終交易成功,與交易相關的所有資料庫信息也成功地更新。但是,如果在這一系列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例如在更新商品庫存信息時發生異常、該顧客銀行帳戶存款不足等,都將導致交易失敗。一旦交易失敗,資料庫中所有信息都必須保持交易前的狀態不變,比如最後一步更新用戶信息時失敗而導致交易失敗,那麼必須保證這筆失敗的交易不影響資料庫的狀態--庫存信息沒有被更新、用戶也沒有付款,訂單也沒有生成。否則,資料庫的信息將會一片混亂而不可預測。 資料庫事務正是用來保證這種情況下交易的平穩性和可預測性的技術。 [編輯本段]資料庫事務的ACID屬性 事務處理可以確保除非事務性單元內的所有操作都成功完成,否則不會永久更新面向數據的資源。通過將一組相關操作組合為一個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的單元,可以簡化錯誤恢復並使應用程序更加可靠。一個邏輯工作單元要成為事務,必須滿足所謂的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離性和持久性)屬性: · 原子性 (atomic) 事務必須是原子工作單元;對於其數據修改,要麼全都執行,要麼全都不執行。通常,與某個事務關聯的操作具有共同的目標,並且是相互依賴的。如果系統只執行這些操作的一個子集,則可能會破壞事務的總體目標。原子性消除了系統處理操作子集的可能性。 · 一致性 (consistent) 事務在完成時,必須使所有的數據都保持一致狀態。在相關資料庫中,所有規則都必須應用於事務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數據的完整性。事務結束時,所有的內部數據結構(如 B 樹索引或雙向鏈表)都必須是正確的。某些維護一致性的責任由應用程序開發人員承擔,他們必須確保應用程序已強制所有已知的完整性約束。例如,當開發用於轉帳的應用程序時,應避免在轉帳過程中任意移動小數點。 · 隔離性 (insulation) 由並發事務所作的修改必須與任何其它並發事務所作的修改隔離。事務查看數據時數據所處的狀態,要麼是另一並發事務修改它之前的狀態,要麼是另一事務修改它之後的狀態,事務不會查看中間狀態的數據。這稱為可串列性,因為它能夠重新裝載起始數據,並且重播一系列事務,以使數據結束時的狀態與原始事務執行的狀態相同。當事務可序列化時將獲得最高的隔離級別。在此級別上,從一組可並行執行的事務獲得的結果與通過連續運行每個事務所獲得的結果相同。由於高度隔離會限制可並行執行的事務數,所以一些應用程序降低隔離級別以換取更大的吞吐量。 · 持久性 (Duration) 事務完成之後,它對於系統的影響是永久性的。該修改即使出現致命的系統故障也將一直保持。 [編輯本段]DBMS的責任 企業級的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都有責任提供一種保證事務的物理完整性的機制。就常用的SQL Server2000系統而言,它具備鎖定設備隔離事務、記錄設備保證事務持久性等機制。因此,我們不必關心資料庫事務的物理完整性,而應該關注在什麼情況下使用資料庫事務、事務對性能的影響,如何使用事務等等。 本文將涉及到在.net框架下使用C#語言操縱資料庫事務的各個方面。 體驗SQL語言的事務機制 作為大型的企業級資料庫,SQL Server2000對事務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們可以使用SQL語句來定義、提交以及回滾一個事務。
Ⅳ 在SQL語句中用PARALLEL指定並行查詢,應該怎麼用
並行查詢在sql語句上不用設置。
是通過系統參數,將並行設置打開的。
oracle 11g中,parallel_degree_prolicy控制的,默認是manual關閉
在未開啟的狀態下,也可以對執行表進行並行處理
1. alter table table_name parallel;
2.也可以sql中加hits 如 select /*+ PARALLEL(t1, <degree>)*/ * from t1
<degree>如果不輸入,是使用默認的值Ⅳ 從哪些方面,sql語句性能如何分析
一段SQL代碼寫好以後,可以通過查看SQL的執行計劃,初步預測該SQL在運行時的性能好壞,尤其是在發現某個SQL語句的效率較差時,我們可以通過查看執行計劃,分析出該SQL代碼的問題所在。
1、 打開熟悉的查看工具:PL/SQL Developer。
在PL/SQL Developer中寫好一段SQL代碼後,按F5,PL/SQL Developer會自動打開執行計劃窗口,顯示該SQL的執行計劃。
2、 查看總COST,獲得資源耗費的總體印象
一般而言,執行計劃第一行所對應的COST(即成本耗費)值,反應了運行這段SQL的總體估計成本,單看這個總成本沒有實際意義,但可以拿它與相同邏輯不同執行計劃的SQL的總體COST進行比較,通常COST低的執行計劃要好一些。
3、 按照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的方法,了解執行計劃的執行步驟
執行計劃按照層次逐步縮進,從左至右看,縮進最多的那一步,最先執行,如果縮進量相同,則按照從上而下的方法判斷執行順序,可粗略認為上面的步驟優先執行。每一個執行步驟都有對應的COST,可從單步COST的高低,以及單步的估計結果集(對應ROWS/基數),來分析表的訪問方式,連接順序以及連接方式是否合理。
4、 分析表的訪問方式
表的訪問方式主要是兩種:全表掃描(TABLE ACCESS FULL)和索引掃描(INDEX SCAN),如果表上存在選擇性很好的索引,卻走了全表掃描,而且是大表的全表掃描,就說明表的訪問方式可能存在問題;若大表上沒有合適的索引而走了全表掃描,就需要分析能否建立索引,或者是否能選擇更合適的表連接方式和連接順序以提高效率。
5、 分析表的連接方式和連接順序
表的連接順序:就是以哪張表作為驅動表來連接其他表的先後訪問順序。
表的連接方式:簡單來講,就是兩個表獲得滿足條件的數據時的連接過程。主要有三種表連接方式,嵌套循環(NESTED LOOPS)、哈希連接(HASH JOIN)和排序-合並連接(SORT MERGE JOIN)。我們常見得是嵌套循環和哈希連接。
嵌套循環:最適用也是最簡單的連接方式。類似於用兩層循環處理兩個游標,外層游標稱作驅動表,Oracle檢索驅動表的數據,一條一條的代入內層游標,查找滿足WHERE條件的所有數據,因此內層游標表中可用索引的選擇性越好,嵌套循環連接的性能就越高。
哈希連接:先將驅動表的數據按照條件欄位以散列的方式放入內存,然後在內存中匹配滿足條件的行。哈希連接需要有合適的內存,而且必須在CBO優化模式下,連接兩表的WHERE條件有等號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哈希連接在表的數據量較大,表中沒有合適的索引可用時比嵌套循環的效率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