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c語言中排序方法
1、冒泡排序(最常用)
冒泡排序是最簡單的排序方法:原理是:從左到右,相鄰元素進行比較。每次比較一輪,就會找到序列中最大的一個或最小的一個。這個數就會從序列的最右邊冒出來。(注意每一輪都是從a[0]開始比較的)
以從小到大排序為例,第一輪比較後,所有數中最大的那個數就會浮到最右邊;第二輪比較後,所有數中第二大的那個數就會浮到倒數第二個位置……就這樣一輪一輪地比較,最後實現從小到大排序。
2、雞尾酒排序
雞尾酒排序又稱雙向冒泡排序、雞尾酒攪拌排序、攪拌排序、漣漪排序、來回排序或快樂小時排序, 是冒泡排序的一種變形。該演算法與冒泡排序的不同處在於排序時是以雙向在序列中進行排序。
原理:數組中的數字本是無規律的排放,先找到最小的數字,把他放到第一位,然後找到最大的數字放到最後一位。然後再找到第二小的數字放到第二位,再找到第二大的數字放到倒數第二位。以此類推,直到完成排序。
3、選擇排序
思路是設有10個元素a[1]-a[10],將a[1]與a[2]-a[10]比較,若a[1]比a[2]-a[10]都小,則不進行交換。若a[2]-a[10]中有一個以上比a[1]小,則將其中最大的一個與a[1]交換,此時a[1]就存放了10個數中最小的一個。同理,第二輪拿a[2]與a[3]-a[10]比較,a[2]存放a[2]-a[10]中最小的數,以此類推。
4、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是在一個已經有序的小序列的基礎上,一次插入一個元素*
一般來說,插入排序都採用in-place在數組上實現。
具體演算法描述如下:
⒈ 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認為已經被排序
⒉ 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後向前掃描
⒊ 如果該元素(已排序)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⒋ 重復步驟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
⒌ 將新元素插入到下一位置中
⒍ 重復步驟2~5
② c語言的兩種排序
1、選擇排序法
要求輸入10個整數,從大到小排序輸出
輸入:2 0 3 -4 8 9 5 1 7 6
輸出:9 8 7 6 5 3 2 1 0 -4
代碼:
#include<stdio.h>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argv[]){
int num[10],i,j,k,l,temp;
//用一個數組保存輸入的數據
for(i=0;i<=9;i++)
{
scanf("%d",&num<i>);
}
//用兩個for嵌套循環來進行數據大小比較進行排序
for(j=0;j<9;j++)
{
for(k=j+1;k<=9;k++)
{
if(num[j]<num[k])//num[j]<num[k]
{
temp=num[j];
num[j]=num[k];
num[k]=temp;
}
}
}
//用一個for循環來輸出數組中排序好的數據
for(l=0;l<=9;l++)
{
printf("%d",num[l]);
}
return 0;
}
2、冒泡排序法
要求輸入10個整數,從大到小排序輸出
輸入:2 0 3-4 8 9 5 1 7 6
輸出:9 8 7 6 5 3 2 1 0-4
代碼:
#include<stdio.h>
int main(int argc,const char*argv[]){
//用一個數組來存數據
int num[10],i,j,k,l,temp;
//用for來把數據一個一個讀取進來
for(i=0;i<=9;i++)
{
scanf("%d",&num<i>);
}
//用兩次層for循環來比較數據,進行冒泡
for(j=0;j<9;j++)
{
for(k=0;k<9-j;k++)
{
if(num[k]<num[k+1])//num[k]<num[k+1]
{
temp=num[k];
num[k]=num[k+1];
num[k+1]=temp;
}
}
}
//用一個for循環來輸出數組中排序好的數據
for(l=0;l<=9;l++)
{
printf("%d",num[l]);
}
return 0;
}
(2)c語言有幾種排序演算法擴展閱讀:
return 0代表程序正常退出。return是C++預定義的語句,它提供了終止函數執行的一種方式。當return語句提供了一個值時,這個值就成為函數的返回值。
return語句用來結束循環,或返回一個函數的值。
1、return 0,說明程序正常退出,返回到主程序繼續往下執行。
2、return 1,說明程序異常退出,返回主調函數來處理,繼續往下執行。return 0或return 1對程序執行的順序沒有影響,只是大家習慣於使用return(0)退出子程序而已。
③ c語言排序方法有哪幾種
C,語言常用的排序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說冒泡排序,直接交換排序,直接選擇排序,直接插入排序,二分插入排序,快速排序,歸並排序,二叉排序樹排序,小學生排序,等等。
④ C語言實現七種排序演算法的演示代碼是什麼
(1)「冒泡法」
冒泡法大家都較熟悉。其原理為從a[0]開始,依次將其和後面的元素比較,若a[0]>a[i],則交換它們,一直比較到a[n]。同理對a[1],a[2],...a[n-1]處理,即完成排序。下面列出其代碼:
void
bubble(int
*a,int
n)
/*定義兩個參數:數組首地址與數組大小*/
{
int
i,j,temp;
for(i=0;i<n-1;i++)
for(j=i+1;j<n;j++)
/*注意循環的上下限*/
if(a[i]>a[j])
{
temp=a[i];
a[i]=a[j];
a[j]=temp;
}
}
冒泡法原理簡單,但其缺點是交換次數多,效率低。
下面介紹一種源自冒泡法但更有效率的方法「選擇法」。
(2)「選擇法」
選擇法循環過程與冒泡法一致,它還定義了記號k=i,然後依次把a[k]同後面元素比較,若a[k]>a[j],則使k=j.最後看看k=i是否還成立,不成立則交換a[k],a[i],這樣就比冒泡法省下許多無用的交換,提高了效率。
void
choise(int
*a,int
n)
{
int
i,j,k,temp;
for(i=0;i<n-1;i++)
{
k=i;
/*給記號賦值*/
for(j=i+1;j<n;j++)
if(a[k]>a[j])
k=j;
/*是k總是指向最小元素*/
if(i!=k)
{
/*當k!=i是才交換,否則a[i]即為最小*/
temp=a[i];
a[i]=a[k];
a[k]=temp;
}
}
}
選擇法比冒泡法效率更高,但說到高效率,非「快速法」莫屬,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它。
(3)「快速法」
快速法定義了三個參數,(數組首地址*a,要排序數組起始元素下標i,要排序數組結束元素下標j).
它首先選一個數組元素(一般為a[(i+j)/2],即中間元素)作為參照,把比它小的元素放到它的左邊,比它大的放在右邊。然後運用遞歸,在將它左,右兩個子數組排序,最後完成整個數組的排序。下面分析其代碼:
void
quick(int
*a,int
i,int
j)
{
int
m,n,temp;
int
k;
m=i;
n=j;
k=a[(i+j)/2];
/*選取的參照*/
do
{
while(a[m]<k&&m<j)
m++;
/*
從左到右找比k大的元素*/
while(a[n]>k&&n>i)
n--;
/*
從右到左找比k小的元素*/
if(m<=n)
{
/*若找到且滿足條件,則交換*/
temp=a[m];
a[m]=a[n];
a[n]=temp;
m++;
n--;
}
}while(m<=n);
if(m<j)
quick(a,m,j);
/*運用遞歸*/
if(n>i)
quick(a,i,n);
}
(4)「插入法」
插入法是一種比較直觀的排序方法。它首先把數組頭兩個元素排好序,再依次把後面的元素插入適當的位置。把數組元素插完也就完成了排序。
void
insert(int
*a,int
n)
{
int
i,j,temp;
for(i=1;i<n;i++)
{
temp=a[i];
/*temp為要插入的元素*/
j=i-1;
while(j>=0&&temp<a[j])
{
/*從a[i-1]開始找比a[i]小的數,同時把數組元素向後移*/
a[j+1]=a[j];
j--;
}
a[j+1]=temp;
/*插入*/
}
}
(5)「shell法」
shell法是一個叫
shell
的美國人與1969年發明的。它首先把相距k(k>=1)的那幾個元素排好序,再縮小k值(一般取其一半),再排序,直到k=1時完成排序。下面讓我們來分析其代碼:
void
shell(int
*a,int
n)
{
int
i,j,k,x;
k=n/2;
/*間距值*/
while(k>=1)
{
for(i=k;i<n;i++)
{
x=a[i];
j=i-k;
while(j>=0&&x<a[j])
{
a[j+k]=a[j];
j-=k;
}
a[j+k]=x;
}
k/=2;
/*縮小間距值*/
}
}
上面我們已經對幾種排序法作了介紹,現在讓我們寫個主函數檢驗一下。
#include<stdio.h>
/*別偷懶,下面的"..."代表函數體,自己加上去哦!*/
void
bubble(int
*a,int
n)
{
...
}
void
choise(int
*a,int
n)
{
...
}
void
quick(int
*a,int
i,int
j)
{
...
}
void
insert(int
*a,int
n)
{
...
}
void
shell(int
*a,int
n)
{
...
}
/*為了列印方便,我們寫一個print吧。*/[code]
void
print(int
*a,int
n)
{
int
i;
for(i=0;i<n;i++)
printf("%5d",a[i]);
printf("\n");
}
main()
{
/*為了公平,我們給每個函數定義一個相同數組*/
int
a1[]={13,0,5,8,1,7,21,50,9,2};
int
a2[]={13,0,5,8,1,7,21,50,9,2};
int
a3[]={13,0,5,8,1,7,21,50,9,2};
int
a4[]={13,0,5,8,1,7,21,50,9,2};
int
a5[]={13,0,5,8,1,7,21,50,9,2};
printf("the
original
list:");
print(a1,10);
printf("according
to
bubble:");
bubble(a1,10);
print(a1,10);
printf("according
to
choise:");
choise(a2,10);
print(a2,10);
printf("according
to
quick:");
quick(a3,0,9);
print(a3,10);
printf("according
to
insert:");
insert(a4,10);
print(a4,10);
printf("according
to
shell:");
shell(a5,10);
print(a5,10);
}
⑤ 數據結構C語言--三種以上的排序演算法
快速排序:
void QSort(int a[], int l, int r) //單關跡鍵坦鍵字交換法快排
{
int i = l, j = r, mid = (i + j) / 2; //二分[i,j]區間
while (i <= j) //讓a[mid]左邊都比a[mid]小,右邊都比a[mid]大
{
while (a[i] < a[mid]) //找到一個元素a[i]比a[mid]小
i++;
while (a[j] > a[mid]) //找到一個元素a[j]比a[mid]大
j--;
if (i <= j) //交換a[i]和a[j],並讓指針向中間靠攏
Swap(a[i++], a[j--]);
}
if (i < r)
QSort(a, i, r); //對右區間[i,r]遞歸排序
if (l < j)
QSort(a, l, j); //對左區間[l,j]遞歸排序
}
歸並排序亮橡:
void Merge(int a[], int l, int m, int r) //將a中區間[l, r]合並為有序
{
int x[101], y[101]; //循環變數
int i, j, k;
int l1 = m - l + 1, l2 = r - m; //l1表示區間[l, m]的長度,l2表示區間[m + 1, r]的長度
for (i = 1; i <= l1; i++) //將a中區間[l, m]復制到x中
{
x[i] = a[l + i - 1];
}
for (i = 1; i <= l2; i++) //將a中區間[m + 1, r]復制到y中
{
y[i] = a[m + i];
}
x[l1 + 1] = MaxInt; //設置一個很大的數作為結束標志
y[l2 + 1] = MaxInt;
i = 1;
j = 1;
for (k = l; k <= r; k++) //將兩個區間合並成為一個有序區間
{
if (x[i] <= y[j])
{
a[k] = x[i++];
}
else
{
a[k] = y[j++];
}
}
}
void MergeSort(int a[], int l, int r) //對a數組的[l, r]區間排序
{
int m;
if (l < r)
{
m = (l + r) / 2; //二分區間[l, r]
MergeSort(a, l, m); //遞歸二分區間[l, m]
MergeSort(a, m + 1, r); //遞歸二分區間[m + 1, r]
Merge(a, l, m, r); //合並姿桐區間[l, m]和[m + 1, r]
}
}
二叉排序樹排序:
struct BinaryTree //二叉樹結構
{
int data, p, l, r; //data數值域,p父節點編號,l左兒子編號,r右兒子編號
};
int root = 0;
void Init(BinaryTree a[], int &n) //讀入數據域,並初始化樹
{
cin >> n;
for (int i = 1; i <= n; i++)
{
cin >> a[i].data;
a[i].p = a[i].l = a[i].r = -1;
}
}
void Insert(BinaryTree a[], int i) //在二叉查找樹中插入編號為 i 的節點
{
int parent = -1, x = a[1].p; //parent 始終指向 x 的父節點編號
while (x != -1) //向下搜索,直到找到最下一層
{
parent = x;
if (a[i].data < a[x].data)
x = a[x].l;
else
x = a[x].r;
}
a[i].p = parent; //把第 i 號節點的父親指向parent
if (parent != -1) //判斷樹是否為空
{
if (a[i].data < a[parent].data) //向父節點插入兒子
a[parent].l = i;
else
a[parent].r = i;
}
else //為空就以 i 節點為根節點
a[root].p = i;
}
void BuildTree(BinaryTree a[], int n) //建立二叉查找樹
{
root = 1;
for (int i = 1; i <= n; i++) //依次插入 n 個節點到二叉查找樹
{
Insert(a, i);
}
a[root].p = -1;
}
void Sort(BinaryTree a[], int i) //中序遍歷輸出
{
if (a[i].l > -1) //遞歸遍歷左兒子
Sort(a, a[i].l);
cout << a[i].data << " "; //輸出節點
if (a[i].r > -1) //遞歸遍歷右兒子
Sort(a, a[i].r);
}
堆排序:
void Heap(int a[], int n, int p) //維護最大(最小)堆,維護以P為根的堆
{
int l = p * 2, r = l + 1, t = p; //左兒子編號為2P,右兒子為2P+1,初始化根節點P為最大
if ((l <= n) && (a[l] > a[p])) //找一個最大的數,維護最大堆(改為<就是維護最小堆)
t = l;
if ((r <= n) && (a[r] > a[t])) //找一個最大的數,維護最大堆(改為<就是維護最小堆)
t = r;
if (p != t) //如果根節點不是最大,和最大的交換,再遞歸維護堆
{
Swap(a[p], a[t]);
Heap(a, n, t);
}
}
void HeapSort(int a[], int n)
{
int i;
for (i = n / 2; i >= 1; i--) //n / 2開始必然是根節點,依次調用Heap,建立一個最大堆
Heap(a, n, i);
for (i = n; i >= 2; i--) //每次將堆頂和當前堆最後一個節點(i)交換,然後將[1, i - 1]重新堆化
{
Swap(a[i], a[1]);
Heap(a, i - 1, 1);
}
}
插入排序:
void InsertionSort(int a[], int l, int r) //對區間[l, r]執行插入排序
{
int i, j, t;
for (i = l + 1; i <= r; i++)
{
j = i - 1;
t = a[i];
while ((j >= l) && (a[j] > t)) //後移操作,並找到正確的位置
{
a[j + 1] = a[j];
j--;
}
a[j + 1] = t;
}
}
以上所有的Swap函數的意思都是交換兩個變數。
⑥ 基於C語言的幾種排序演算法的分析
相關知識介紹(所有定義只為幫助讀者理解相關概念,並非嚴格定義):
1、穩定排序和非穩定排序
簡單地說就是所有相等的數經過某種排序方法後,仍能保持它們在排序之前的相對次序,我們就
說這種排序方法是穩定的。反之,就是非穩定的。
比如:一組數排序前是a1,a2,a3,a4,a5,其中a2=a4,經過某種排序後為a1,a2,a4,a3,a5,
則我們說這種排序是穩定的,因為a2排序前在a4的前面,排序後它還是在a4的前面。假如變成a1,a4,
a2,a3,a5就不是穩定的了。
2、內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所有需要排序的數都在內存,並在內存中調整它們的存儲順序,稱為內排序;
在排序過程中,只有部分數被調入內存,並藉助內存調整數在外存中的存放順序排序方法稱為外排序。
3、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
所謂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是指執行演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
一個演算法的空間復雜度,一般是指執行這個演算法所需要的內存空間。
================================================================================
*/
/*
================================================
功能:選擇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選出最小的一個數與第一個位置的數交換;
然後在剩下的數當中再找最小的與第二個位置的數交換,如此循環
到倒數第二個數和最後一個數比較為止。
選擇排序是不穩定的。演算法復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 select_sort(int *x, int n)
{
int i, j, min, t;
for (i=0; i<n-1; i++) /*要選擇的次數:0~n-2共n-1次*/
{
min = i; /*假設當前下標為i的數最小,比較後再調整*/
for (j=i+1; j<n; j++)/*循環找出最小的數的下標是哪個*/
{
if (*(x+j) < *(x+min))
{
min = j; /*如果後面的數比前面的小,則記下它的下標*/
}
}
if (min != i) /*如果min在循環中改變了,就需要交換數據*/
{
t = *(x+i);
*(x+i) = *(x+min);
*(x+min) = t;
}
}
}
/*
================================================
功能:直接插入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假設前面(n-1) [n>=2] 個數已經是排
好順序的,現在要把第n個數插到前面的有序數中,使得這n個數
也是排好順序的。如此反復循環,直到全部排好順序。
直接插入排序是穩定的。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 insert_sort(int *x, int n)
{
int i, j, t;
for (i=1; i<n; i++) /*要選擇的次數:1~n-1共n-1次*/
{
/*
暫存下標為i的數。注意:下標從1開始,原因就是開始時
第一個數即下標為0的數,前面沒有任何數,單單一個,認為
它是排好順序的。
*/
t=*(x+i);
for (j=i-1; j>=0 && t<*(x+j); j--) /*注意:j=i-1,j--,這里就是下標為i的數,在它前面有序列中找插入位置。*/
{
*(x+j+1) = *(x+j); /*如果滿足條件就往後挪。最壞的情況就是t比下標為0的數都小,它要放在最前面,j==-1,退出循環*/
}
*(x+j+1) = t; /*找到下標為i的數的放置位置*/
}
}
/*
================================================
功能:冒泡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對當前還未排好序的范圍內的全部數,自上
而下對相鄰的兩個數依次進行比較和調整,讓較大的數往下沉,較
小的往上冒。即:每當兩相鄰的數比較後發現它們的排序與排序要
求相反時,就將它們互換。
下面是一種改進的冒泡演算法,它記錄了每一遍掃描後最後下沉數的
位置k,這樣可以減少外層循環掃描的次數。
冒泡排序是穩定的。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2)--[n的平方]
=====================================================
*/
void bubble_sort(int *x, int n)
{
int j, k, h, t;
for (h=n-1; h>0; h=k) /*循環到沒有比較范圍*/
{
for (j=0, k=0; j<h; j++) /*每次預置k=0,循環掃描後更新k*/
{
if (*(x+j) > *(x+j+1)) /*大的放在後面,小的放到前面*/
{
t = *(x+j);
*(x+j) = *(x+j+1);
*(x+j+1) = t; /*完成交換*/
k = j; /*保存最後下沉的位置。這樣k後面的都是排序排好了的。*/
}
}
}
}
/*
================================================
功能:希爾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中,每次插入一個數,使有序序列只增加1個節點,
並且對插入下一個數沒有提供任何幫助。如果比較相隔較遠距離(稱為
增量)的數,使得數移動時能跨過多個元素,則進行一次比較就可能消除
多個元素交換。D.L.shell於1959年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排序演算法中實現
了這一思想。演算法先將要排序的一組數按某個增量d分成若干組,每組中
記錄的下標相差d.對每組中全部元素進行排序,然後再用一個較小的增量
對它進行,在每組中再進行排序。當增量減到1時,整個要排序的數被分成
一組,排序完成。
下面的函數是一個希爾排序演算法的一個實現,初次取序列的一半為增量,
以後每次減半,直到增量為1。
希爾排序是不穩定的。
=====================================================
*/
void shell_sort(int *x, int n)
{
int h, j, k, t;
for (h=n/2; h>0; h=h/2) /*控制增量*/
{
for (j=h; j<n; j++) /*這個實際上就是上面的直接插入排序*/
{
t = *(x+j);
for (k=j-h; (k>=0 && t<*(x+k)); k-=h)
{
*(x+k+h) = *(x+k);
}
*(x+k+h) = t;
}
}
}
/*
================================================
功能:快速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起止元素的下標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快速排序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本質改進。它的基本思想是通過一趟
掃描後,使得排序序列的長度能大幅度地減少。在冒泡排序中,一次
掃描只能確保最大數值的數移到正確位置,而待排序序列的長度可能只
減少1。快速排序通過一趟掃描,就能確保某個數(以它為基準點吧)
的左邊各數都比它小,右邊各數都比它大。然後又用同樣的方法處理
它左右兩邊的數,直到基準點的左右只有一個元素為止。它是由
C.A.R.Hoare於1962年提出的。
顯然快速排序可以用遞歸實現,當然也可以用棧化解遞歸實現。下面的
函數是用遞歸實現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改成非遞歸的。
快速排序是不穩定的。最理想情況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log2n),最壞O(n2)
=====================================================
*/
void quick_sort(int *x, int low, int high)
{
int i, j, t;
if (low < high) /*要排序的元素起止下標,保證小的放在左邊,大的放在右邊。這里以下標為low的元素為基準點*/
{
i = low;
j = high;
t = *(x+low); /*暫存基準點的數*/
while (i<j) /*循環掃描*/
{
while (i<j && *(x+j)>t) /*在右邊的只要比基準點大仍放在右邊*/
{
j--; /*前移一個位置*/
}
if (i<j)
{
*(x+i) = *(x+j); /*上面的循環退出:即出現比基準點小的數,替換基準點的數*/
i++; /*後移一個位置,並以此為基準點*/
}
while (i<j && *(x+i)<=t) /*在左邊的只要小於等於基準點仍放在左邊*/
{
i++; /*後移一個位置*/
}
if (i<j)
{
*(x+j) = *(x+i); /*上面的循環退出:即出現比基準點大的數,放到右邊*/
j--; /*前移一個位置*/
}
}
*(x+i) = t; /*一遍掃描完後,放到適當位置*/
quick_sort(x,low,i-1); /*對基準點左邊的數再執行快速排序*/
quick_sort(x,i+1,high); /*對基準點右邊的數再執行快速排序*/
}
}
/*
================================================
功能:堆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
/*
====================================================
演算法思想簡單描述:
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是對直接選擇排序的有效改進。
堆的定義如下:具有n個元素的序列(h1,h2,...,hn),當且僅當
滿足(hi>=h2i,hi>=2i+1)或(hi<=h2i,hi<=2i+1)(i=1,2,...,n/2)
時稱之為堆。在這里只討論滿足前者條件的堆。
由堆的定義可以看出,堆頂元素(即第一個元素)必為最大項。完全二叉樹可以
很直觀地表示堆的結構。堆頂為根,其它為左子樹、右子樹。
初始時把要排序的數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順序存儲的二叉樹,調整它們的存儲順序,
使之成為一個堆,這時堆的根節點的數最大。然後將根節點與堆的最後一個節點
交換。然後對前面(n-1)個數重新調整使之成為堆。依此類推,直到只有兩個節點
的堆,並對它們作交換,最後得到有n個節點的有序序列。
從演算法描述來看,堆排序需要兩個過程,一是建立堆,二是堆頂與堆的最後一個元素
交換位置。所以堆排序有兩個函數組成。一是建堆的滲透函數,二是反復調用滲透函數
實現排序的函數。
堆排序是不穩定的。演算法時間復雜度O(nlog2n)。
*/
/*
功能:滲透建堆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參與建堆元素的個數、從第幾個元素開始
*/
void sift(int *x, int n, int s)
{
int t, k, j;
t = *(x+s); /*暫存開始元素*/
k = s; /*開始元素下標*/
j = 2*k + 1; /*右子樹元素下標*/
while (j<n)
{
if (j<n-1 && *(x+j) < *(x+j+1))/*判斷是否滿足堆的條件:滿足就繼續下一輪比較,否則調整。*/
{
j++;
}
if (t<*(x+j)) /*調整*/
{
*(x+k) = *(x+j);
k = j; /*調整後,開始元素也隨之調整*/
j = 2*k + 1;
}
else /*沒有需要調整了,已經是個堆了,退出循環。*/
{
break;
}
}
*(x+k) = t; /*開始元素放到它正確位置*/
}
/*
功能:堆排序
輸入:數組名稱(也就是數組首地址)、數組中元素個數
*/
void heap_sort(int *x, int n)
{
int i, k, t;
int *p;
for (i=n/2-1; i>=0; i--)
{
sift(x,n,i); /*初始建堆*/
}
for (k=n-1; k>=1; k--)
{
t = *(x+0); /*堆頂放到最後*/
*(x+0) = *(x+k);
*(x+k) = t;
sift(x,k,0); /*剩下的數再建堆*/
}
}
void main()
{
#define MAX 4
int *p, i, a[MAX];
/*錄入測試數據*/
p = a;
printf("Input %d number for sorting :\n",MAX);
for (i=0; i<MAX; i++)
{
scanf("%d",p++);
}
printf("\n");
/*測試選擇排序*/
p = a;
select_sort(p,MAX);
/**/
/*測試直接插入排序*/
/*
p = a;
insert_sort(p,MAX);
*/
/*測試冒泡排序*/
/*
p = a;
insert_sort(p,MAX);
*/
/*測試快速排序*/
/*
p = a;
quick_sort(p,0,MAX-1);
*/
/*測試堆排序*/
/*
p = a;
heap_sort(p,MAX);
*/
for (p=a, i=0; i<MAX; i++)
{
printf("%d ",*p++);
}
printf("\n");
system("pause");
}
⑦ c語言各種排序演算法
1:桶排序;
2:堆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選擇排序;
6:插入排序;
7:希爾排序;
8:歸並排序;
9:基數排序;
10:計數排序;
⑧ C語言冒泡排序法是什麼
冒泡排序法,是C語言常用的排序演算法之一,意思是對一組數字進行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排序的一種演算法。
具體方法是:
相鄰數值兩兩交換。從第一個數值開始,如果相鄰兩個數的排列順序與我們的期望不同,則將兩個數的位置進行交換(對調);如果其與我們的期望一致,則不用交換。重復這樣的過程,一直到最後沒有數值需要交換,則排序完成。
C語言常見的排序演算法:
1、冒泡排序
基本思想: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如果前者比後者大,則進行交換。每一輪排序結束,選出一個未排序中最大的數放到數組後面。
2、快速排序
基本思想:選取一個基準元素,通常為數組最後一個元素(或者第一個元素)。從前向後遍歷數組,當遇到小於基準元素的元素時,把它和左邊第一個大於基準元素的元素進行交換。在利用分治策略從已經分好的兩組中分別進行以上步驟,直到排序完成。
3、直接插入排序
基本思想:和交換排序不同的是它不用進行交換操作,而是用一個臨時變數存儲當前值。當前面的元素比後面大時,先把後面的元素存入臨時變數,前面元素的值放到後面元素位置,再到最後把其值插入到合適的數組位置。
4、直接選擇排序
基本思想:依次選出數組最小的數放到數組的前面。首先從數組的第二個元素開始往後遍歷,找出最小的數放到第一個位置。再從剩下數組中找出最小的數放到第二個位置。以此類推,直到數組有序。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排序演算法、網路-c語言冒泡排序
⑨ C語言排序演算法一共多少種
選擇排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voidselect_sort(intarr[],intnum);
voidoutput_array(intarr[],intnum);
intmain()
{
inta[10];
for(inti=0;i<10;i++)
{
cin>>a[i];
}
select_sort(a,10);
output_array(a,10);
return0;
}
voidselect_sort(intarray[],intn)//形參array是數組名
{
inti,j,k,t;
for(i=0;i<n-1;i++)
{
k=i;//先設第i個就為最小
for(j=i+1;j<n;j++)
if(array[j]<array[k])
k=j;//通過循環,得到k為最小
t=array[k];//交換a[i]和a[k]
array[k]=array[i];
array[i]=t;
}
return;
}
voidoutput_array(intarr[],intnum)
{
inti;
for(i=0;i<num;i++)
{
cout<<arr[i];
cout<<endl;
}
return;
}
2.冒泡排序
#include<stdio.h>
intmain()
{
inti,j,a[10],t;
for(i=0;i<10;i++)
scanf("%d",&a[i]);
for(i=0;i<10;i++)
for(j=i+1;j<10;j++)
if(a[i]>a[j])
{
t=a[j];
a[j]=a[i];
a[i]=t;
}
for(i=0;i<10;i++)
printf("%d",a[i]);
return0;
}
3.堆排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voidpaii(inta[20],inti,intm)
{
intk,t;
t=a[i];
k=2*i+1;
while(k<m)
{
if((k<m-1)&&(a[k]<a[k+1]))
k++;
if(t<a[k])
{
a[i]=a[k];
i=k;
k=2*i+1;
}
elsebreak;
}
a[i]=t;
}
voidipai(inta[20],intn)
{
inti,k;
for(i=n/2-1;i>=0;i--)
paii(a,i,n);
for(i=n-1;i>=1;i--)
{
k=a[0];
a[0]=a[i];
a[i]=k;
paii(a,0,i);
}}
intmain()
{
inta[10],i;
for(i=0;i<10;i++)
cin>>a[i];
ipai(a,10);
for(i=0;i<10;i++)
cout<<a[i]<<endl;
}
4.快速排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voidQuicksort(inta[],intlow,inthigh)
{
if(low>=high)
{
return;
}
intfirst=low;
intlast=high;
intkey=a[first];
while(first<last)
{
while(first<last&&a[last]>=key)
--last;
a[first]=a[last];
while(first<last&&a[first]<=key)
++first;
a[last]=a[first];
}
a[first]=key;
Quicksort(a,low,first-1);
Quicksort(a,last+1,high);
}
intmain()
{
inti,a[100],x,n=0;
while(cin>>x)
{
a[n]=x;
n++;
}
n--;
Quicksort(a,0,n);
for(i=0;i<=n;i++)
cout<<a[i]<<"";
cout<<endl;
return0;
}
5. 基數排序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main(){
intdata[10]={73,22,93,43,55,14,82,65,39,81};//對十個數進行排序
inttemp[10][10]={0};//構造一個臨時二維數組,其值為0
intorder[10]={0};//構造一維數組,其值為0
inti,j,k,n,lsd;
k=0;n=1;
for(i=0;i<10;i++)printf("%d",data[i]);//在排序前,對這10個數列印一遍
putchar(' ');
while(n<=10){
for(i=0;i<10;i++){
lsd=((data[i]/n)%10);//lsd先對個位取余,然後再對十位取余,注意循環
temp[lsd][order[lsd]]=data[i];//temp[3][0]=73,temp[2][0]=22,temp[3][1]=93,temp[3][2]=43,⋯⋯
order[lsd]++;//需要區分的是lsd和order[lsd],這兩個不是一樣的概念嗷
}
printf(" 重新排列:");
for(i=0;i<10;i++){
if(order[i]!=0)
for(j=0;j<order[i];j++){
data[k]=temp[i][j];
printf("%d",data[k]);
k++;
}
order[i]=0;
}
n*=10;//第二次用十位
k=0;
}
putchar(' ');
printf(" 排序後:");
for(i=0;i<10;i++)printf("%d",data[i]);
return0;
}
6.希爾排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voidshell_sort(inta[],intn);
intmain()
{
intn,a[10000];
cin>>n;
for(inty=0;y<n;y++)
cin>>a[y];
shell_sort(a,n);
for(inti=0;i<n;i++)
cout<<a[i]<<"";
cout<<endl;
}
voidshell_sort(inta[],intn)
{
intgap,k,temp;//定義增量;
for(gap=3;gap>0;gap--)//設置初始增量,遞減;
{
for(inti=0;i<gap;i++)//按增量分組;
{
for(intj=i+gap;j<n;j=j+gap)//每組分別比較大小;
{
if(a[j]<a[j-gap])
{
temp=a[j];
k=j-gap;
while(k>=0&&a[k]>temp)
{
a[k+gap]=a[k];
k=k-gap;
}
a[k+gap]=temp;
}
}
}
}
}
7.歸並排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std;
voidMergeSort(intp[],ints,intm,intt)
{
intq[100];//q[100]用來存放排好的序列
inti=s;
intj=m+1;
intk=s;
while(i<=m&&j<=t)
{
if(p[i]<=p[j])
q[k++]=p[i++];
else
q[k++]=p[j++];
}
if(i<=m)
while(i<=m)
q[k++]=p[i++];
elsewhile(j<=t)
q[k++]=p[j++];
for(intn=s;n<=t;n++)
p[n]=q[n];
}
voidMerge(intp[],ints,intt)
{
if(s<t)
{
intm=(s+t)/2;//將數組分成兩半
Merge(p,s,m);//遞歸拆分左數組
Merge(p,m+1,t);//遞歸拆分右數組
MergeSort(p,s,m,t);//合並數組
}
}
intmain()
{
intn;
intp[100];
cin>>n;
for(inti=0;i<n;i++)
cin>>p[i];
Merge(p,0,n-1);
for(intj=0;j<n;j++)
cout<<p[j]<<"";
cout<<endl;
return0;
}
排序方法基本就這些,還有雙向冒泡這種拓展的排序方法,還有直接排序如桶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