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這個條件下的sql語句要怎麼寫。
恩....,好像沒必要左連接吧。有關卡必然有關卡的怪物,關卡的怪物必然存在與怪物表或者隨從表,這個應該不會存在例外吧。
兩個辦法:
用union,並上每個的查詢,只要在where後面,查詢monster表加上monster_type=0(就是你上面的查詢語句後面加),partner表時加上monster_type=1就行了,沒必要進行什麼判斷的。如果沒有那就出現空,查詢結果也不會錯的。(不過union的時候要注意,最好寫全部的欄位具體名稱,以便於對應,因為我發現你的monster表和partner表的欄位並不一致,monter表躲了一個解釋欄位,partner表沒有,這個欄位要不要顯示,怎麼顯示,只要對應好了就行)
一條sql語句應該可以搞定,不過需要測試,我這里只能大概寫一個意思,不過沒經過測試,select....from 這塊不寫了,如果放在一起顯示,可能需要用case when語句判斷,判斷條件就是 (case when B.monster_type=0 and B.monster_id=C.monster_id then C.欄位 else D.欄位 end),不過要寫好多。如果不寫,我也不知道行不行,反正就是沒辦法實驗,只能這么寫上,你看看能不能找到思路吧。
select A.ngeon_id,from ngeon_stage_info A,ngeon_stage_monster_info B,monster C,partner D where A.ngeon_id='XXXXXXX' and A.monsters_id=B.monsters_id and ((B.monster_type=0 and B.monster_id=C.monster_id) or (B.monster_type=1 and B.monster_id=D.partner_id))
B. 如何應用計算機網路發展古典文獻學
自古以來,歷代學者對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一直沿襲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後,計算機技術開始涉入到古典文獻研究中,對傳統的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方法(自然也對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獻資料的專業研究)起到了極大沖擊。首先簡單回顧一下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領域內發展的歷程。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一些圖書館、大專院校及科研機構陸續開始大規模地利用計算機設計並建立資料庫。大致說來有兩類資料庫,一類是書目資料庫,一類是文獻資料庫。南京圖書館於90年代初率先建立書目資料庫,對讀者檢索有關書目起到了極大的幫助。之後,各地圖書館紛紛效尤,類似的書目資料庫很快就普及了。雖說至今各地圖書館的書目資料庫的檢索方式,仍存在機讀編碼格式不統一的問題,然而書目資料庫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詢功能,對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具體到學術研究來說,至少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比較方便的查找有關古典文獻的實用工具。
在建立書目資料庫的同時,一些大專院校與科研機構開始研發各自的文獻資料庫。從數據製作格式來說,大致可以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圖像格式,即將按原著內容掃描成PDF圖像文本,另一類是元數據格式,即錄入文獻文本內容(或掃描並轉化為電子文本)導入資料庫,並轉換成可閱讀與檢索的資料庫機讀格式。一般說來,無論是PDF格式還是元數據格式,它們資料庫容量都較大,也提供了較為原始的檢索方式,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幫助。從上述兩類製作格式的資料庫來說,PDF圖像文本可以直接閱讀圖像文字,但總體說來不太適應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需要。而元數據格式較為精緻,初步具備了較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檢索、作卡片等等。古典文獻資料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類目資料庫,即按「類」收錄有關圖籍,如經學類、史學類、文學類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獻資料、石刻資料等等,另一類是綜合資料庫,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國學寶典》之類資料庫。
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古典文獻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其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研究中的運用仍然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也是不容迴避的。中國大陸最早的古典文獻資料庫是建立於1987年河南大學的《宋人筆記檢索系統南宋主要歷史文獻》。之後,各種資料庫紛紛涌現,比較重要的有南京大學、河南大學、蘇州大學聯合研製的《計算機甲骨文信息處理系統》、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唐詩》、《先秦魏晉南北朝詩》、《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十三經》、《全唐文》、《諸子集成》等資料庫、北京大學《全宋詩》資料庫、南京師范大學《全唐五代宋詞》資料庫、四川大學《宋會要輯稿》資料庫(與海外合作)等等。港台古籍數字化起步較早,均採用繁體字形式。1984年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研發《漢籍全文資料庫》,香港中文大學則有《漢及以前全部傳世文獻》、《魏晉南北朝全部傳世文獻》、《竹簡帛書出土文獻》資料庫等等。其中《竹簡帛書出土文獻》收錄《馬王堆漢墓帛書》、《武威漢簡》、《睡虎地秦墓漢簡》、《銀雀山漢簡》、《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及其它散見簡牘共140多萬字的竹簡帛書出土文獻,價值頗高。計算機技術在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中的貢獻是極大的,但目前存在著缺乏統一領導與規劃;開發商嗜利忘義;熱門文獻數據重復,冷門文獻數據罕見;技術關卡重重,難以互相兼容;功能單調,難以真正為科研服務;學術圈地,使人心有餘而力難用等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建立公共古典文獻資料庫和開發個性化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兩個方面。具體說來是加強總體規劃,建立公共古典文獻資料庫;資料庫內容與文獻檢索服務系統分離;加速確定字型檔方案;徹底解決古典文獻版權問題;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和發展新興學科,培養專業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料庫主要是提供給本單位研究人員使用的,當然也有部分資料庫對外開放,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幫助。雖然這些資料庫有種種限制,但它們無疑為古典文獻的研究(當然包括其它專業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後,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各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方的圖書館、以及其它數以百計的網站向用戶提供收費或不收費的古籍文獻檢索服務,甚至還提供古籍文獻的**服務。顯然,這些工作的開展,為學術研究的現代化提供了極為有力的支持。至今為止,據筆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各地圖書館資料庫之外,提供各種文獻**的中文網站至少在200個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獻**的網站。這些古典文獻資料庫或有關網站的建立,確實為古典文獻整理與研究乃至其它學術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幫助。
對於以上有更好觀點的朋友,歡迎**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展開剩餘內容
打開APP閱讀全文並永久保存
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如何撰寫文獻綜述報告
課堂回顧丨文科生寫論文如何精準找到合適的文獻資料庫?
個人數字信息資源管理
endnote操作界面簡介及如何新建endnote資料庫
歷史學電子圖書、期刊、資料庫網站介紹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易學研究菁華集成》取得豐碩成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