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oracle整理sql結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oracle整理sql結構

發布時間: 2023-08-01 01:37:01

A. oracle資料庫的結構是什麼

Oracle資料庫的體系結構包括四個方面:資料庫的物理結構、邏輯結構、內存結構及進程。

1. 物理結構

物理資料庫結構是由構成資料庫的操作系統文件所決定,Oracle資料庫文件包括:

數據文件(Data File)
數據文件用來存儲資料庫中的全部數據,例如資料庫表中的數據和索引數據.通常以為*.dbf格式,例如:userCIMS.dbf 。

日誌文件(Redo Log File)
日誌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所做的全部變更(如增加、刪除、修改)、以便在系統發生故障時,用它對資料庫進行恢復。名字通常為Log*.dbf格式,如:Log1CIMS.dbf,Log2CIMS.dbf 。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
每個Oracle資料庫都有相應的控制文件,它們是較小的二進制文件,用於記錄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如:資料庫名、資料庫的數據文件和日誌文件的名字和位置等信息。用於打開、存取資料庫。名字通常為Ctrl*ctl 格式,如Ctrl1CIMS.ctl。

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記錄Oracle資料庫運行時的一些重要參數,如:數據塊的大小,內存結構的配置等。名字通常為init*.ora 格式,如:initCIMS.ora 。

2 邏輯結構

Oracle資料庫的邏輯結構描述了資料庫從邏輯上如何來存儲資料庫中的數據。邏輯結構包括表空間、段、區、數據塊和模式對象。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將支配一個資料庫如何使用系統的物理空間.模式對象及其之間的聯系則描述了關系資料庫之間的設計.

一個資料庫從邏輯上說是由一個或多個表空間所組成,表空間是資料庫中物理編組的數據倉庫,每一個表空間是由段(segment)組成,一個段是由一組區(extent)所組成,一個區是由一組連續的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組成,而一個資料庫塊對應硬碟上的一個或多個物理塊。一個表空間存放一個或多個資料庫的物理文件(即數據文件).一個資料庫中的數據被邏輯地存儲在表空間上。

表空間(tablespace)
Oracle資料庫被劃分為一個或多個稱為表空間的邏輯結構,它包括兩類表空間,System表空間和非System表空間,其中,System表空間是安裝資料庫時自動建立的,它包含資料庫的全部數據字典,存儲過程、包、函數和觸發器的定義以及系統回滾段。除此之外,還能包含用戶數據。。

一個表空間包含許多段,每個段有一些可以不連續的區組成,每個區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組成,數據塊是資料庫進行操作的最小單位。

每個表空間對應一個或多個數據文件,每個數據文件只能屬於一個表空間。

資料庫塊(database block)
資料庫塊也稱邏輯塊或ORACLE塊,它對應磁碟上一個或多個物理塊,它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db-block-size(在文件init.ora中)決定,典型的大小是2k。Pckfree 和pctused 兩個參數用來優化數據塊空間的使用。

區(extent)
區是由一組連續的數據塊所組成的資料庫存儲空間分配的邏輯單位。

段(segment)
段是一個或多個不連續的區的集合,它包括一個表空間內特定邏輯結構的所有數據,段不能跨表空間存放。Oracle資料庫包括數據段、索引段、臨時段、回滾段等。

模式對象(schema object)
Oracle資料庫的模式對象包括表、視圖、序列、同意詞、索引、觸發器、存儲.過程等,關於它們將重點在後面章節介紹。

3.Oracle Server系統進程與內存結構

當在計算機伺服器上啟動Oracle資料庫後,稱伺服器上啟動了一個Oracle實例(Instance)。ORACLE 實例(Instance)是存取和控制資料庫的軟體機制,它包含系統全局區(SGA)和ORACLE進程兩部分。SGA是系統為實例分配的一組共享內存緩沖區,用於存放資料庫實例和控制信息,以實現對資料庫中數據的治理和操作。

進程是操作系統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一個進程執行一組操作,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對ORACLE資料庫治理系統來說,進程由用戶進程、伺服器進程和後台進程所組成。

當用戶運行一個應用程序時,系統就為它建立一個用戶進程。伺服器進程處理與之相連的用戶進程的請求,它與用戶進程相通訊,為相連的用戶進程的ORACLE請求服務。

為了提高系統性能,更好地實現多用戶功能,ORACLE還在系統後台啟動一些後台進程,用於資料庫數據操作。

系統進程的後台進程主要包括:
SMON 系統監控進程:(system monitor)負責完成自動實例恢復和回收分類(sort)表空間。
PMON 進程監控進程:(PRocess monitor)實現用戶進程故障恢復、清理內存區和釋放該進程所需資源等。
DBWR 資料庫寫進程:資料庫緩沖區的治理進程。
在它的治理下,資料庫緩沖區中總保持有一定數量的自由緩沖塊,以確保用戶進程總能找到供其使用的自由緩沖塊。
LGWR 日誌文件寫進程:是日誌緩沖區的治理進程,負責把日誌緩沖區中的日誌項寫入磁碟中的日誌文件上。每個實例只有一個LGWR進程。
ARCH 歸檔進程:(archiver process)把已經填滿的在線日誌文件拷貝到一個指定的存儲設備上。僅當日誌文件組開關(switch)出現時,才進行ARCH操作。ARCH不是必須的,而只有當自動歸檔可使用或者當手工歸檔請求時才發出。
RECO 恢復進程:是在具有分布式選項時使用的一個進程,主要用於解決引用分布式事務時所出現的故障。它只能在答應分布式事務的系統中出現。
LCKn 封鎖進程:用於並行伺服器系統,主要完成實例之間的封鎖。
內存結構(SGA)
SGA是Oracle為一個實例分配的一組共享內存緩沖區,它包含該實例的數據和控制信息。SGA在實例啟動時被自動分配,當實例關閉時被收回。資料庫的所有數據操作都要通過SGA來進行。

SGA中內存根據存放信息的不同,可以分為如下幾個區域:Buffer Cache:存放資料庫中資料庫塊的拷貝。它是由一組緩沖塊所組成,這些緩沖塊為所有與該實例相鏈接的用戶進程所共享。緩沖塊的數目由初始化參數DB_BLOCK_BUFFERS確定,緩沖塊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DB_BLOCK_SIZE確定。大的數據塊可提高查詢速度。它由DBWR操作。

b. 日誌緩沖區Redo Log Buffer:存放數據操作的更改信息。它們以日誌項(redo entry)的形式存放在日誌緩沖區中。當需要進行資料庫恢復時,日誌項用於重構或回滾對資料庫所做的變更。日誌緩沖區的大小由初始化參數LOG_BUFFER確定。大的日誌緩沖區可減少日誌文件I/O的次數。後台進程LGWR將日誌緩沖區中的信息寫入磁碟的日誌文件中,可啟動ARCH後台進程進行日誌信息歸檔。

c. 共享池Shared Pool:包含用來處理的sql語句信息。它包含共享SQL區和數據字典存儲區。共享SQL區包含執行特定的SQL語句所用的信息。數據字典區用於存放數據字典,它為所有用戶進程所共享。

Cursors:一些內存指針,執行待處理的SQL語句
其他信息區:除了上述幾個信息區外,還包括一些進程之間的通訊信息(如封鎖信息);在多線索伺服器配置下,還有一些程序全局區的信息,請求隊列和響應隊列等。 本文來自: http://hi..com/ipbun/blog/item/3f75d7230a7f5ee698250a7c.html

B. oracle 查看錶結構,表裡的數據

1、首先,我們打開PLSQL工具連接到需要進行數據比對的ORACLE資料庫。

C. 【基於ORACLE資料庫的SQL語句優化分析】 資料庫查詢語句的優化

【摘要】隨著資料庫應用范圍及規模的不斷擴大,資料庫的性能問題逐漸顯現,優化資料庫有助於維持系統的穩定性以及運行的高效性。本文主要依據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精坦敏拍英,對SQL語句優化的目的、SQL語句優化技術及原則進行全面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ORACLE資料庫;SQL語句;優化
1前言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及,資料庫技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作為信息系統管理的核心,資料庫的主要操作就是查詢,資料庫的應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查詢速度決定的,特別是對於規模較大的資料庫而言,查詢速度十分關鍵。查詢速度在SQL語句中佔有很大比重,所以,通過對查詢語句進行優化有助於促進應用系統性能及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2SQL語句優化分析
2.1SQL語句優化的目的
對於一個資料庫而言,在確保設計無誤的前提下,要想避免出現性能問題必須確保其擁有合理的SQL語句拿喚結構。最簡單的資料庫尋找數據路徑是對SQL語句進行調整,ORACLE資料庫性能提升的主要途徑就是對SQL語句進行適當的調整。從本質上講,SQL語句優化就是確保所使用的語句可以被優化器識別,對索引進行有效利用以便控製表掃描的I/O次數,有效防止出現表搜索。用高性能的SQL語句替代低性能的SQL語句,確定最佳的數據查找路徑,盡可能使CPU時間與I/O時間保持平衡是進行優化的主要目的。在對SQL語句進行優化的過程中,以系統需求為依據確定最有可能實現性能提升的語句並進行優化。
2.2SQL語句優化技術及原則
當數據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對於資料庫全表SQL語句進行一次掃描,若查詢策略較好,一般只用幾秒鍾,但如果SQL語句性能較低,就需要用幾分鍾甚至更多時間。從這點不難看出,SQL語句性能對於查詢速度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對於應用系統而言,不僅能滿足功能的實現,還要保證SQL語句的質量。
(1)採取適宜的索引。為達到優化查詢的目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確定相適應的索引,並嚴格依照原則加以使用,與此同時,為有效控制I/O競爭,不可以在同一個磁碟中同時建立索引和用戶表空間。
語句1:SELECT CUS_NO, CUS_NAME FROM CUSTOMER WHERE CUS_NO NOT IN
(SELECT CUS_NO FROM SERVICE);
語句2: SELECT CUS_NO, CUS_NAME FROM CUSTOMER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SERVICE WHERE SERVICE.CUS_NO=CUSTOMER.CUS_NO);
上述兩個語句可以達到一致的查詢結果,對二者進行對比,當執行語句1時,由於ORACLE未利用CUSTOMER 表上CUS_NO索引,所以就會掃描整表,在執行語句2的過讓羨程中,ORACLE所掃描的只是CUSTOMER 表子查詢中的聯合查詢,並且使用了CUS_NO索引,因此,在執行效率方面明顯優於前者。
(2)避免在SELECT子句中出現「*」。ORACLE在進行解析時,需要按照一定順序對「*」進行轉換,該項轉換工作的進行需要對資料庫的數據字典進行查詢,勢必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這樣就會導致較低的效率,所以,要避免在SELECT子句中出現「*」。
(3)如果必要可以利用COMMIT提交事務。ORACLE能夠自動提交DDL語句,而諸如DML等類型的語句的提交則是通過手動方式或者回滾事務實現的。在編寫應用程序的過程中,在操作諸如insert、delete以及update 等較為復雜的語境的時候,利用COMMIT提交事務可以講會話中持有的鎖加以釋放,將存在於緩存中的未經修改的數據塊進行清除,進而將系統資源予以釋放,促進系統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因此,如果有必要,可以利用COMMIT對相關事務進行提交。
(4)聯合查詢連接順序的確定。如果查詢操作涉及到多個表,基礎表應當是交叉表,所謂交叉表具體是指被其他表引用的表。連接執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FROM語句中表的順序的影響,對於FROM中所包含的表,ORACLE解析器進行處理的順序是由右至左,SQL語句中所選擇的基礎表會因優化器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在使用CBO的情況下,優化器會對SQL語句中各個表的物理大小以及索引狀態進行檢查,在此基礎上確定一個花費最小的執行路徑;在使用RBO的情況下,如果全部的連接條件均有索引與之相對應,那麼,FROM子句中位置最後面的表就是基礎表。
(5)IN用EXISTS取代。在對數個基礎表查詢過程中,一般需要進行表的連接。因為利用IN的子查詢過程中,ORACLE的掃描對象是全表,因此,出於提高查詢效率目的的考慮,應當將IN用EXISTS取代。
(6)在索引列中不使用計算。當通過對函數進行引用在WHERE子句中進行計算的時候,假如索引列只是函數的一部分,優化器就會針對全表進行掃描,而不會使用索引,所以,在索引列中不能使用函數。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應用的日益普及,資料庫技術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信息量迅速激增的形勢下,資料庫優化調整成為當前所面臨的一大關鍵性問題,特別是對規模較大的資料庫而言,及時進行優化的意義更加倍重大。對於資料庫的運行性能而言,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資料庫系統架構的設計是否合理,資源配置是否科學以及SQL語句編寫效率等。筆者從事的是電信企業的運營分析工作,每天都要從資料庫取各種數據,可以說是離不開資料庫,所以在實踐中,我覺得嚴格遵守SQL語句優化原則及方法,並在實踐中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可以實現對系統響應時間的有效控制,促進運行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許開宇,胡文驊. 如何提高ORACLE資料庫應用程序的性能[J]. 計算機應用與軟體. 2002(10)
[2] 鄭耀,吳建嵐. 基於Oracle資料庫的語句優化策略[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1(07)
[3] 高攀,施蔚然. 基於Oracle資料庫的SQL語句優化[J].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 2010(22)
[4] 鍾小權,葉猛. Oracle資料庫的SQL語句優化[J]. 計算機與現代化. 2011(03)
作者簡介:
王勇軍,男,(1981.1-),吉林通化人,就職於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長春市分公司,通信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SQL使用
(作者單位: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長春市分公司)

D. ORACLE資料庫結構的簡介

關於ORACLE資料庫結構的簡介

ORACLE的資料庫結構大家都了解嗎?如果不了解,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ORACLE資料庫結構簡介的文章,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一、物理結構:

1、數據文件:ORACLE資料庫包含若干數據文件,數據文件存儲資料庫數據,包括表、索引等等。數據文件的幾個特點:

1)一個數據文件只允許分配給一個資料庫

2)數據文件可設置為自動擴展

3)一個或多個數據文件構成表空間

在進行資料庫操作的時候,資料庫先從內存尋找要操作的數據,如果沒有找到的話,再從數據文件取出數據放在內存中,然後才對內存中的數據進行相關的操作。操作完的數據並沒有立即寫到數據文件中(這樣減少了磁碟的IO),而是放在內存中,然後由DBWn進程決定何時批量寫入數據文件。

2、控制文件:每一個資料庫都有一個或多個控制文件,控制文件包含了資料庫的物理結構,包括:

1)資料庫名

2)數據文件名及位置

3)重做日誌文件名及位置

4)資料庫的建立時間等等

一般一個資料庫都有若干個控制文件鏡像。資料庫在打開的時候(ALTER

DATABASE OPEN),會讀取控制文件中的信息來打開資料庫。當資料庫的物理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比如增加一個數據文件、一組重做日誌等等,控制文件都會自動地做相應的修改。在資料庫物理結構發生變化後,最好重新備份一下控制文件,用於資料庫恢復。

3、重做日誌文件:重做日誌中記錄了數據的變化。一般一個資料庫都會有兩到三組重做日誌文件。同一日誌組的鏡像最好分布於不同的磁碟上。

4、歸檔日誌:當資料庫啟動歸檔的時候,重做日誌會被自動歸檔到指定的位置。

5、初始化參數文件:包含了資料庫啟動時的配置信息

6、警告和跟蹤日誌文件

1)跟蹤文件:每一個後台進程都有一個單獨的'跟蹤文件,比如當系統發現某一個進程有問題的時候,相關的信息就會寫到相應的跟蹤文件中。可以從資料庫的跟蹤文件來發現和調試資料庫的錯誤。

2)警告文件,也叫警告日誌。是一個特別的跟蹤文件,它記錄著資料庫啟動、運行中的相關信息,它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記錄的。

7、備份文件

二、邏輯結構

1、表空間:相關邏輯對象的集合。在oracle10g中,在創建資料庫的時候就自動創建了SYSTEM和SYSAUX表空間。

2、數據塊:數據存儲在數據塊中,一個數據塊的大小(DB_BLOCK_SIZE)由操作系統塊來決定。可以指定5種,分別為2K、4K、8K、16K、32K。

3、區:一系列連續的數據塊組成區,區存儲特定類型的數據,比如索引,表等等。

4、段:由一系列區組成段。

1)數據段:對於每一個非聚集表有一數據段,表的所有數據存放在該段。每一聚集有一個數據段,聚集中每一個表的數據存儲在該段中。分區表中的每一個分區有一個數據段,分區中的數據存儲在該段中。

2)索引段:每一個索引有一索引段,存儲索引數據。分區索引中的每一分區有一個索引段。

3)回滾段:用於臨時存儲要撤消的信息,這些信息用於生成讀一致性資料庫信息,在資料庫恢復時使用,回滾未提交的事務。系統回滾段用於處理系統事務,不建議用戶使用系統回滾段來做其它操作。

4)臨時段:當一個SQL語句需要臨時工作區時,由ORACLE建立臨時段。當語句執行完畢,臨時段的區退回給系統。

;

E. oracle中,如何利用sql語句查詢某個表的結構

利用sql語句查詢某個表的結構的方法:

通過Oracle中的user_tab_cols, user_col_comments, user_constraints, user_cons_columns表聯合查詢。
1、user_tab_cols用來獲取對應用戶表的列信息;
2、user_col_comments用來獲取對應用戶表列的注釋信息;
3、user_constraints用來獲取用戶表的約束條件;
4、user_cons_columns約束中用戶可訪問列。

示例代碼:

selectt.table_name,
t.column_name,
t.data_type,
t.data_length,
t.nullable,
t.column_id,
c.comments,
(SELECTCASE
WHENt.column_name=m.column_nameTHEN
1
ELSE
0
END
FROMDUAL)iskey
FROMuser_tab_colst,
user_col_commentsc,
(selectm.column_name
fromuser_constraintss,user_cons_columnsm
wherelower(m.table_name)='qh_outstoresabinfo'
andm.table_name=s.table_name
andm.constraint_name=s.constraint_name
ands.constraint_type='P')m
WHERElower(t.table_name)='qh_outstoresabinfo'
andc.table_name=t.table_name
andc.column_name=t.column_name
andt.hidden_column='NO'
orderbyt.column_id

F. oracle sql語句 顯示樹形結構

設計的表結構不合理,怎麼能用對象設計表呢。組多兩個欄位, people_id,parent_id
只關心他們的層級關系即可。
查詢出來是
select t.people_id, t.parent_id from family t
start with t.people_id is null connect by nocycle prior t.people_id=t.parent_id。

真多多層級查詢毫無壓力。另外 對 函數的理解多參考下語法用途。nocycle 防止死循環。可以舉一反三,自己試一下 start with 中 people_id 與 parent_id 互換位置,會有額外收獲,多動手。祝你oracle 之旅愉快~

G. oracle sql優化涉及哪些原理

B 樹索引(B-Tree索引)
B樹索引是我們在oracle資料庫中最常用的索引,在詳細介紹訪問方法之前,我們看一下B-TREE索引的結構(圖片來源網路)
oracle的B樹索引就好像一顆長到的樹,他包含兩種類型,一種是索引分支塊(根節點塊,分支節點塊)一種是索引葉子塊(葉子節點塊)。分節點用來搜索,葉子節點用來存儲數據。根節點存儲索引的低層分支節點的數據。 由於所有的葉子節點均會自動的存儲成相同的深度,所以稱為「平 衡樹索引」, 故此,從任何葉子處檢索數據消耗的時間都是相同的。
對於分支節點塊(包括根節點塊)來說,其所包含的索引條目都是按照順序排列的(預設是升序排列,也可以在創建索引時指定為降序排列)。每個索引條目(也可以叫做每條記錄)都具有兩個欄位。第一個欄位表示當前該分支節點塊下面所鏈接的索引塊中所包含的最小鍵值;第二個欄位為四個位元組,表示所鏈接的索引塊的地址,該地址指向下面一個索引塊。 比如從上圖一可以看到,對於根節點塊來說,包含三條記錄,分別為(0 B1)、(500 B2)、(1000 B3),它們指向三個分支節點塊。其中的0、500和1000分別表示這三個分支節點塊所鏈接的鍵值的最小值。而B1、B2和B3則表示所指向的三個分支節點塊的地址。在一個分支節點塊中 所能容納的記錄 行數由數據塊大小以及索引鍵值的長度決定。
對於葉子節點塊來說,其所包含的索引條目與分支節點一樣,都是按照順序排列的(預設是升序排列,也可以在創建索引時指定為降序排列)。每個索引條目(也可以叫做每條記錄)也具有兩個欄位。第一個欄位表示索引的鍵值,對於單列索引來說是一個值;而對於多列索引來說則是多個值組合在一起的。第二個欄位表示鍵值所對應的記錄行的ROWID,該ROWID是記錄行在表裡的物理地址。
當用戶創建索引時,Oracle 取得所有被索引列的數據並進行排序,之後將排序後索引值和與此值相對應的 rowid 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載入到索引中。例如,以下語句:
[html] view plain print?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CREATE INDEX employees_last_name ON employees(last_name);
Oracle 先將 employees 表按 last_name 列排序,再將排序後的 列及相應的 rowid 按從下到上的順序載入到索引中。使用此索引時,Oracle 可以快速地搜索已排序的 last_name 值,並使用相應的 rowid 去定位包含用戶所查找的 last_name 值的數據行。
在一個平衡樹索引中,最底層的索引塊(葉塊)存儲了被索引的數據值,以及對應的
rowid。葉塊之間以雙向鏈表的形式相互連接。位於葉塊之上的分支塊中包含了
指向下層索引塊的指針。
接下來介紹一個索引查詢的流程,從上往下,第一層為根節點,第二層為分支節點,第三層為葉子節點(包含了列值和rowid)。比如我們的條件為where=29,(補充說明如果被索引的列存儲的是字元數據,那麼索引值為這些字元數據在當前資料庫字元集中的二進制值)就從跟節點開始查詢,29在0-500中,指向分支節點最左邊第一個分支節點塊(也就是B1),就B1中去找,發現29在0-200中,指向葉子節點的L1,於是在L1中找到29的值和響應的rowid。如果只查找索引列的值,就不用根據rowid去表中查找了,如果還要查找值29這行的其他列的值就得根據rowid去表裡查查詢(這個過程叫做回表查詢)。葉子節點還有個雙向鏈表(如圖)。在通過索引進行范圍掃描時會起作用,比如要查找值29-700,如果當查找到值29的時候,不就會再從跟節點開始查找其他的值,而是根據本葉子節點鏈表的指向去查找其他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