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英文參考文獻 關於java和oracle和簡訊網站平台介紹的 翻譯後4000-5000字
MAXIMO是IBM公司的產品, MAXIMO以工單的創建、審批、執行、關閉為主線,合理、優化地安排相關的人、財、物資源,將傳統的被動檢修轉變為積極主動的預防性維修,與實時數據採集系統集成,可以實現預測性維修。通過跟蹤記錄企業全過程的維護歷史活動,將維修人員的個人知識轉化為企業范圍的智力資本。集成的工作流與業務流程配置功能,使得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系統的授權管理和應用的客戶化改造工作。
在商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對於擁有高價值資產的企業來說,設備維護已不再局於成本范疇,更成為獲取利潤的戰略工具。 MAXIMO系列產品使這個目標得以實現。
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 即企業資產維護管理系統, 它是面向資產 密集型 (Asset -intensive) 企業的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總稱,其前身稱作 CMMS (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計算機維修管理系統, 主要適用於資產密集型企業對高價值固定資產的維護、保養、跟蹤等信息管理。它以提高資產可利用率、降低企業運行維護成本為目標。以優化企業維修資源為核心,通過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維修計劃及相關資源與活動,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今天,EAM系統涵蓋了維護、修理和運營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從庫存和采購到工作管理和建立設備模型,但這些僅是EAM系統的基本功能。EAM系統通過創建背後信息來提升維護技術,這些背後的信息在實施EAM之前並不存在,它是加速故障診斷和工作建立的知識基礎。優秀的EAM系統的領先性在於其對復雜設備的建模能力,如從公路、管道、線路到產品流程。EAM系統提供任何工廠和服務領域所需的成熟技術,不受設備所處室內外位置的影響。它還通過連接終端用戶和最有效的信息源支持簡化運營工作,並且這些信息都是在系統中預先設置的。此外,一個端到端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目標實現的成本。
EAM系統以用戶需要的所有工具開發和設置,用戶無需編程,今天的EAM系統可以適合任何工廠的特定需要,無論工廠的規模大小。
它包括:設備管理、工單管理、預防性維護管理、資源管理、作業計劃管理、安全管理、庫存管理、采購管理、系統管理、應用設置、屏幕編輯等基本模塊,以及工作流管理、決策分析等可選模塊。
多年來,MAXIMO專注於企業資產維護領域,始終站在技術發展的前沿。90年代,它是第一個採用 Client/Server 結構的EAM軟體供應商。如今,在風起雲涌的互聯網 應用大潮中,MAXIMO將它的產品置於Internet技術基礎之上。它可以運行在多種常用的伺服器硬體平台和網路操作系統( UNIX或 NT)上,支持Windows NT/95/98/2000 客戶機環境。 MAXIMO適用領先的商業化關系型資料庫,包括 Oracle和 Microsoft sql Server。
MAXIMO 的設計宗旨是:
提高工人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減少停機時間
控制維護費用
降低零件庫存和費用
提高采購效率
充分利用設備、設施、人力及其它資源
MAXIMO 是目前市場上最廣泛使用的企業資產管理系統。針對不同行業, MRO 軟體公司設計了相應的應用解決方案: MAXIMO for Facilities、 MAXIMO for Instry。
MyEclipse,是一個十分優秀的用於開發Java, J2EE的Eclipse插件集合,MyEclipse的功能非常強大,支持也十分廣泛,尤其是對各種開元產品的支持十分不錯。
目錄
簡介
分類
版本
使用
配置開發
項目發布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myeclipse6.6
MyEclipse企業級工作平台(MyEclipse Enterprise Workbench ,簡稱MyEclipse)是對Eclipse IDE的擴展,利用它我們可以在資料庫和JavaEE的開發、發布,以及應用程序伺服器的整合方面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它是功能豐富的JavaEE集成開發環境,包括了完備的編碼、調試、測試和發布功能,完整支持HTML, Struts, JSF, CSS, Javascript, SQL, Hibernate。
編輯本段
分類
在結構上,MyEclipse的特徵可以被分為7類:
1. JavaEE模型
2. WEB開發工具
3. EJB開發工具
4. 應用程序伺服器的連接器
5. JavaEE項目部署服務
6. 資料庫服務
7. MyEclipse整合幫助
對於以上每一種功能上的類別,在Eclipse中都有相應的功能部件,並通過一系列的插件來實現它們。MyEclipse結構上的這種模塊化,可以讓我們在不影響其他模塊的情況下,對任一模塊進行單獨的擴展和升級。
簡單而言,MyEclipse是Eclipse的插件,也是一款功能強大的JavaEE集成開發環境,支持代碼編寫、配置、測試以及除錯,MyEclipse6.0以前版本需先安裝Eclipse。MyEclipse6.0以後版本安裝時不需安裝Eclipse。
編輯本段
Oracle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管理軟體及服務供應商,成立於1977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 Redwood shore。2000財年(99年6月到2000年5月)營業額達101億美元,再創Oracle公司銷售額歷史新高,比去年增長了13億美元,盈利增長61%,達到21億美元。Oracle公司現有員工超過三萬六千人,服務遍及全球145個國家。Oracle公司擁有世界上唯一一個全面集成的電子商務套件Oracle Applications R11i,它能夠自動化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深受用戶的青睞,促使Oracle應用軟體在2000財年第四季度的銷售額達4.47億美元,與SAP公司的同期應用軟體銷售額3.52億美元相比,多出近1億美元,這一事實表明,Oracle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應用軟體供應商。Oracle電子商務套件涵蓋了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雖然它在不同的方面分別面對不同的競爭對手,而Oracle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核心優勢就在於它的集成性和完整性,用戶完全可以從Oracle公司獲得任何所需要的應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們具有一致的基於Internet技術的應用體系結構,而如果用戶想從其它廠商處獲得Oracle電子商務所提供的完整功能,不僅需要從多家廠商分別購買不同的應用,而且需要另請咨詢公司把這些不同的應用裝配起來,還必須確保它們能夠協同地工作。
先進的產品和高效率的企業運作,是Oracle公司利潤得以繼續增長的重要原因,一年前,Oracle公司確定了通過採用自身的Internet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實現每年節省10億美元企業日常運作費用的目標,這一數據相當於將年度利潤率提高10%。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公司LOGO
公司類型: 上市公司 (NASDAQ: ORCL)
成立時間: 1977年
總部地點: 美國加州紅木灘市
首席執行官: 勞倫斯·埃里森 Lawrence (Larry) J. Ellison,
口號: 信息驅動
產業: 資料庫軟體
企業資源計劃
客戶關系管理
年營業額 $117.99 億美元 (2005年)
稅前盈餘 $40.22 億美元 (2005年)
凈利 $28.86 億美元 (2005年)
市值
員工數 49,872 (2005年)
編輯本段
主要產品
伺服器及工具(主要競爭對手:國際商用機器、微軟)
甲骨文公司的主要產品目前分為兩大類:
資料庫伺服器:2007年最新版本11G
應用伺服器: 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開發工具:Oracle JDeveloper,Oracle Designer,Oracle Developer,等等
Oracle公司總部
應用軟體(主要競爭對手:德國SAP公司。)
企業資源計劃(ERP)軟體。已有10年以上的歷史。2005年,並購了開發企業軟體的仁科軟體公司以增強在這方面的競爭力。
客戶關系管理(CRM)軟體。自1998年開始研發這種軟體。2005年,並購了開發客戶關系管理軟體的希柏軟體公司(Siebel)。
人力資源管理軟體(HCM)。收購了仁科(PeopleSoft)軟體。
編輯本段
應用產品
甲骨文公司伺服器技術執行副總裁Chuck
Oracle應用產品包括財務、供應鏈、製造、項目管理、人力資源和市場與銷售等150多個模塊,榮獲多項世界大獎,現已被全球近7600多家企業所採用。由於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傑出表現,Oracle公司在美國Mongan Stanley公司最新公布的權威性全球企業1000強中,從去年的第122名一躍成為第13名,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軟體公司和最大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目前, Amazon和Dell等全球十個最大的Internet電子商務網站、全球十個最大的B-to-B網站中的九個、93%的上市.COM公司、65家「財富全球100強」企業均不約而同地採用Oracle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四年前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還僅處於萌芽狀態時,Oracle公司便前瞻性地作出了從領先的資料庫廠商向以Internet計算為基礎的完整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的戰略部署。這一前瞻性戰略為Oracle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今天,Oracle能夠領先於競爭對手提供包括平台產品、應用產品和完善的服務在內的先進的、完整的、集成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可以無縫集成供應鏈管理(SCM)、企業資源管理(ERP)、客戶資源管理(CRM)和企業商業智能(BI)和電子商務應用IP(Internet Pocurement)、Exchange、Portal-to-go等產品。Oracle從低端到高端的所有方案100%基於Internet應用體系結構,都可以通過Web安全、直接地訪問,使企業能夠通過Web完成包括報價、定單、支付、執行、服務等在內的企業業務過程的所有環節,幫助企業將現有業務內容快速轉移到電子商務,迅速獲得來自電子商務的高效益。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Oracle 資料庫70年代 一間名為Ampex的軟體公司,正為中央情報局設計一套名叫Oracle的資料庫,Ellison是程序員之一。
甲骨文公司CEO拉里
1977年艾利森與女上司Robert Miner創立「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s),當時IBM發表「關系資料庫」的論文,艾利森以此造出新資料庫,名為甲骨文。
1978年公司遷往矽谷,更名為「關系式軟體公司」 (RSI),兩年後,共有8名員工,年收入少於100萬美金。最先提出「關系資料庫」的IBM採用RSI的資料庫。1982年再更名為甲骨文(Oracle)。
1984年三年內,先後進軍加拿大、荷蘭、英國、奧地利、日本、德國、瑞士、瑞典、澳大利亞、芬蘭、法國、香港、挪威、西班牙。1986年上市時,年收入暴升至5500萬美元,同年3月招股,集資3150萬美元。
1987年年收入達到 1.31 億美元,甲骨文一年後成為世界第四大軟體公司。兩年內再進軍墨西哥、巴西、中國、塞普勒斯、馬來西亞及紐西蘭。一年後,收入再升一倍至2.82億美元。
1990年甲骨文兩年內揮軍進入智利、希臘、韓國、葡萄牙、土耳其、委內瑞拉、台灣、比利時、阿根廷、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及菲律賓等地,但是當年甲骨文的業績首次發生虧損,市值急跌80%,艾利森首次安排資深管理人員參與經營。
Oracle 資料庫
1992年旗艦產品Oracle 7面世,使該公司業務重新步上軌道,年收入達到11.79億美元。曾被視為甲骨文接班人、但後來被踼出局的Raymond Lane擔任營運總監。
1995年艾利森宣布PC已死,把全數產品推向互聯網發展,並另組「網路計算機公司」(Network Computer),銷售「網路計算機」,最終被淘汰收場。
2000年科網接近尾聲時,推出E-Business Suite,搶占應用產品市場,與昔日的生意夥伴構成嚴重利益沖突。同期微軟及IBM數據技術提升,此後Oracle新增訂單數目的佔有率,在兩年內下跌6.6%,業務倒退10%。
2003年敵意收購仁科軟體公司,引起業界哄動。兩公司的爭議新聞層出不窮。同年美國司法部落案阻止甲骨文收購。 2009年4月20日,甲骨文公司宣布將以每股9.50美元,總計74億美金收購太陽計算機系統公司。
編輯本段
起源
1970年的6月,IBM公司的研究員埃德加·考特 (Edgar Frank Codd) 在 Communications of ACM 上發表了那篇著名的《大型共享資料庫數據的關系模型》(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論文。這是資料庫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要知道,當時還是層次模型和網狀模型的資料庫產品在市場上佔主要位置。從這篇論文開始,拉開了關系型資料庫軟體革命的序幕。
雖然早在1970年就誕生了關系模型理論,但是市場上遲遲不見關系型資料庫管理軟體的推出。主要原因是很多反對者認為關系型資料庫速度太慢,比不上當時的層次式資料庫。值得好笑的是,IBM雖然1973年就啟動了System R的項目來研究關系型資料庫的實際可行性,也沒有及時推出這樣的產品,因為當時IBM的的IMS(著名的層次型資料庫)市場不錯,如果推出關系型資料庫,牽涉到IBM很多人的自身利益。再者,IBM龐大復雜的官僚機構處在決策上遠不那麼靈活。
美國 Oracle 公司總部一瞥
1977年6月,Larry Ellison與Bob Miner和Ed Oates在矽谷共同創辦了一家名為軟體開發實驗室(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的計算機公司(ORACLE公司的前身)。那個時候,32歲的Larry Ellison,這個讀了三家大學都沒能畢業的輟學生,還只是一個普通的軟體工程師。公司創立之初,Miner是總裁,Oates為副總裁,而Ellison,因為一個合同的事情,還在另一家公司上班。沒多久,第一位員工Bruce Scott(用過ORACLE資料庫軟體的人都知道有個Scott用戶的吧?沒錯,就是這個Scott,至於Scott用戶的密碼Tiger,那是Scott養的貓的名字)加盟進來,在Miner和Oates有些厭倦了那種合同式的開發工作後,他們決定開發通用軟體,不過們還不知道自己能開發出來什麼樣的產品。Oates最先看到了埃德加·考特的那篇著名的論文連同其他幾篇相關的文章並推薦Ellison和Miner也閱讀一下。Ellison和Miner預見到資料庫軟體的巨大潛力(跟著IBM走,沒錯),於是,SDL開始策劃構建可商用的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
很快他們就弄出來一個不太像樣的產品,或者具體的說,更像一個Demo。根據Ellison和Miner他們在前一家公司從事的一個由中央情報局投資的項目代碼,他們把這個產品命名為ORACLE。因為他們相信,ORACLE(字典里的解釋有「神諭, 預言」之意)是一切智慧的源泉。1979年,SDL更名為關系軟體有限公司(Relational Software,Inc.,RSI),畢竟「軟體開發實驗室」不太像一個大公司的名字。1983年,為了突出公司的核心產品,RSI再次更名為ORACLE。
編輯本段
發展歷程
發布ORACLE產品
RSI在1979年的夏季發布了可用於DEC公司的PDP-11計算機上的商用ORACLE產品,這個資料庫產品整合了比較完整的SQL實現,其中包括子查詢、連接及其他特性。但不得不說,軟體不是很穩定,並缺少事務處理這樣的重要功能。出於市場策略,公司宣稱這是該產品的第二版,但卻是實際上的第一版。之所以被命名為第2版而不是第1版,是因為Ellison認為潛在的客戶更願意購買第2個版本,而不是初始版本。(雖然這樣做有些不太誠實,還是要承認這是個十分高明的技巧。到現在還有一些公司把自己賣給客戶的版本叫做1.0 ,學學1979年的ORACLE吧!)多年以後的今天,ORACLE公司聲稱是他們第一個提供了第一個SQL關系型資料庫管理系統。
雖然軟體不是很好,但是客戶還是有的。美國中央情報局迫不及待的想買一套這樣的軟體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但在咨詢了IBM公司之後發現IBM沒有可以商用的產品,他們聯系了RSI。於是RSI有了第一個客戶。在當時,政府和軍方的機構往往同時有幾種計算機,而那時還沒有什麼「軟體可移植」這樣的說法,當然,也幾乎沒有具有這樣的能力的應用軟體。也就是說,給PDP-11開發的ORACLE資料庫不能用在IBM主機和DEC的VAX上。很快用戶就表現出來這樣的需求:ORACLE能否同時在不同的操作系統上運行?這給RSI帶來了新的挑戰(主要是Miner和Scott)。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的軟體一般都設計成在單一操作系統上運行,具有可移植能力的軟體很少。
發布ORACLE第三版
1983年3月,RSI發布了ORACLE第三版。Miner和Scott歷盡艱辛用C語言重新寫就這一版本。要知道,C語言當時推出不久,用它來寫ORACLE軟體也是具有一定的風險的,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很快就證明了這樣做是多麼的正確:C編譯器便宜而又有效,還有很好的移植性。從現在起,ORACLE產品有了一個關鍵的特性:[可移植性]。ORACLE第3版還推出了SQL語句和事務處理的「原子性」--SQL語句要麼全部成功,要麼全部失敗,事務處理要麼全部提交,要麼全部回滾。ORACLE第3版還引入了非阻塞查詢,使用存儲在"Before Image File"中的數據來查詢和回滾事務,從而避免了讀鎖定(read lock)的使用(雖然通過使用表級鎖定限制了它的吞吐量)。同樣是1983年,IBM發布了姍姍來遲的Database 2(DB2),但只可在MVS上使用。不管怎麼說,ORACLE已經佔取了先機。 在開發第三版還沒有結束的時候,Scott離開了ORACLE。當時用C語言改寫ORACLE的壓力很大,無休止的軟體調試終於讓Scott不堪重負,選擇了一走了之。把剩下的重擔交給了Miner一個人。在出售了自己的%4的股票之後,Scott 後來創建了Gupta公司(現更名為Centura Software)和PointBase公司(提供百分之百純Java嵌入式資料庫),都是開發和資料庫相關的產品。多年後有人問到他的%4的ORACLE股票的時候,Scott,這個曾經給ORACLE寫出第一行代碼的技術高手,也只能報以一笑了。如果能堅持下來,那是一筆幾億美金的財富。不過當時的Scott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他只是太累了。
可移植性
ORACLE最先將其軟體移植到DEC VAX計算機上的VMS操作系統上。早在1979年公司就已經雇了一位DEC公司的技術高手Robot Brandt進行VAX上ORACLE的開發。開始的時候資金有限,只能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去蹭機器進行開發,後來好一些,但機器也是借來的。盡管困難重重,Brandt還是比較成功的完成了移植工作。隨著VAX小型機的大量銷售乃至供不應求,ORACLE軟體也成為VAX上最受歡迎的程序。這一點要歸功於Larry對市場的先知先覺。如果說,是IBM引領著ORACLE公司走上資料庫的大船,那麼DEC公司的VAX就是帶著他們揚帆出海了。短短的幾年之後,ORACLE資料庫被移植到各種主要平台之上。ORACLE產品也一直因為有可移植性這個關鍵特性而被那些潛在的客戶關注。
Oates這個時候因為婚姻趨於破裂而情緒沮喪,已經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到公司上,不得不離開公司。幾年後,他又重返公司,重新為ORACLE做出巨大的貢獻,他許下諾言,在公司員工超過1萬人的時候會再度離開。1999年,他完成了心願。現在他正在縱情於音樂,自得其樂。
很長一段時間里,公司研發由Miner獨力承擔。Miner視金錢如無物,為人低調,和Ellison的鋒芒必露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公司里,大家一致認為他是老好人,他也深受員工愛戴。Ellison是公司的大腦,Miner則當之無愧的成為公司的心臟。他是個沉默的英雄,正如Steve Jobs背後的Steve Wozniak一樣。
② Javaweb開發,到底什麼能叫做框架,什麼又叫做中間件呢
框架:
1是什麼:框架就是一套規范。既然是規范,你使用這個框架就要遵守這個框架所規定的約束。在Java開發中,框架是用一套規則+一群jar包來表示的。
2為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使用框架?
(1)原因:就好比蓋房子,有10個人一起合作蓋,此時,框架就好比圖紙。如果沒有蓋房子的圖紙,那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麼蓋出的房子一定不是房主想要的。而有了圖紙,就可以約束每個人要怎麼蓋我們的房子,砌磚的要切成什麼樣子,方向的門要超南朝北等都被約束了。這樣便於團隊的合作與開發。放在我們的開發中,如果一個類的名字,A同學起名字叫A.java B同學起名教B.java,可是其實這兩個類的功能是一樣的,但是就是因為沒有規范,所以造成了混亂,不利於團隊合作與開發,如果使用了框架,框架就會對類的名字有約束,比如Struts,控制類我們都起名字叫**Action 這樣很容易讓人看明白功能。
(2)意義:框架不僅僅只完成這些簡單的約束,更重要的是,框架為我們封裝好了一些冗餘,且重用率低的代碼。並且使用反射與動態代理機制,將代碼實現了通用性。比如如果你說servlet開發,你需要在servlet獲取表單的參數,每次都要獲取很麻煩,而struts底層就使用反射機制和攔截器機制幫助我們獲取表單的值,我們就不用每次都手寫那些代碼了,簡化了開發,當然你必須遵守一些規定來配置。還有比如hibernate,它提供了一些通用性很強的對資料庫的增刪改差,如果你使用jdbc每次做一些簡單的crud的時候都必須寫sql,但使用hibernate就不需要這么麻煩了,直接save,update就可以了。。。當然,你還是要遵循其一些規范而配置。同理spring也是如此。
3怎麼使用 剛才說了,框架在java中是通過jar體現的。如果使用這個是學習的東西,我也沒法講,但首先你需要把jar導入,才可以使用其「規定」。先寫個helloworld。。。慢慢學習。。。
補充-框架的好處和缺點:框架的好處已經說了很多了,便於團隊開發,提供了一些現成的機制,簡化開發難度,還有些框架可以解耦等,比如spring。缺點就是效率上沒有servlet開發高,但是隨著硬體的提高,這些也不是什麼問題。差異不大,其實如果要求效率的話,servlet+jdbc是最好的,但多方面考慮的話,使用框架更好。
什麼是消息中間件
1 用來提升系統性能:
簡單理解就是應用不用關心處理結果的部分,可以通過消息中間件非同步通知消息。然後其他應用伺服器接收到消息後,慢慢處理。
2 應用解耦和通信:
簡單理解就是多個應用之間進行數據交互。
例:簡訊發送,你不可能一直等到簡訊發送成功了。再去處理邏輯,所以就可以用到消息中間件通知可以發簡訊的系統慢慢去發。
你上面的這些 Mybatis Shiro是屬於java的框架,RabbitMQ,Redis是屬於消息中間件, 而Eureka是注冊中心,相當於java的客戶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想要對這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歡迎關注私信我,帶你玩轉java
③ JAVA工作流框架哪個比較好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流程引擎, 快速地完成流程引擎技術架構選型, 快速地完成項目交付。下面一起來看看java快速開發框架工作流引擎快速開發平台。 希望您能從中找到適合您自己的流程引擎。
Activiti是由jBPM 的創建Tom Baeyen離JBoss之後建立的項目,構建在開發 jBPM 版本1到4時積累的多年經驗的基礎之上,旨在創建下一代的 BPM 解決方案。文檔豐富,csdn有相應專欄,並且國人貢獻了一本《activiti實戰》詳細地講解了基於activiti的開發內容,網上教程資源豐富。Activiti上手比較快,界面也比較簡潔、直觀,學習周期相對較短。
官方提供webapp war包,部署在Tomcat下可快速操作和了解activiti,esclipse提供支持activiti項目的ide插件,總的來說環境支持良好。
代碼量大,核心代碼改動難度較大,但提供了完整的技術文檔,架構良好,網上開發文檔較多,一定上降低了二次開發的難度。
支持,用戶體驗好,但是流程設計器是英文版,還需要漢化。
支持多種表單:動態表單,外置表單,普通表單,但表單設計未集成,需要自己集成表單設計。
支持絕大部分工作流功能,符合中國國情的審批流程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
JBPM(Java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JAVA業務流程管理,是一個可擴展、靈活、開源的流程引擎, 它可以運行在獨立的伺服器上或者嵌入任何Java應用中。
1、jBPM3是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系統實現,面向開發人員,目的在於簡化對組織核心流程進行支撐的軟體創建,不支持標准。
2、jBPM4引入PVM,使其擁有更強大的擴展性,同時增加BPMS特性,這些特性包括了對BPMN的支持、面向業務人員的Web建模器和簡單統計分析功能的加入。
3、jBPM5基於原先的Drools Flow,支持BPMN,通過與Drools的合並支持BAM,通過內容倉庫增加對流程可視化的支持。由於放棄了jBPM4的PVM,引擎的可擴展性受到損害,並且不再支持jPDL。
XJR快速開發平台可視化開發,高效快速,開發成本低。兼容強,支持多種資料庫,基於B/S架構,純瀏覽器應用,只需要拖拽組件,拼接流程,就能實現各層的審批。面向服務介面設計,容易整合企業現有的資源。前後端分離設計,採用shiro許可權驗證,通過簡單配置就可以實現功能許可權和數據許可權。開源級代碼,二次擴展強。
XJR快速開發平台技術選型
使用目前流行的多種web技術,包括springboot, JPA,Druid, Activiti,Lombok,swagger,poi,WebSocket,Jquery,BootStrap, maven,Jenkins 等等,支持多種資料庫MySQL, Oracle, sqlserver等。 分層設計:使用分層設計,分為,service,Controller,view層,層次清楚,低耦合,高內聚。 安全考慮:嚴格遵循了web安全的規范,前後台雙重驗證,參數編碼傳輸,密碼md5加密存儲,shiro許可權驗證,從根本上避免了SQL注入,XSS攻擊,CSRF攻擊等常見的web攻擊手段。
模塊功能
功能模塊:開發向導、代碼 生成器,商業智能、工作流、報表管理、移動端開發、作業計劃、多語言、數據源管理、企業微信、釘釘、消息管理,菜單 管理,用戶管理,機構管理,角色管理,區域管理,字典管理,日誌查詢等基礎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