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sql查詢6w條內存溢出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ql查詢6w條內存溢出

發布時間: 2023-08-19 23:05:06

1. 讀取大量數據時數據時內存溢出怎樣分批讀取該怎麼處理

眾所周知,java在處理數據量比較大的時候,載入到內存必然會導致內存溢出,而在一些數據處理中我們不得不去處理海量數據,在做數據處理中,我們常見的手段是分解,壓縮,並行,臨時文件等方法;例如,我們要將資料庫(不論是什麼資料庫)的數據導出到一個文件,一般是Excel或文本格式的CSV;對於Excel來講,對於POI和JXL的介面,你很多時候沒有法去控制內存什麼時候向磁碟寫入,很惡心,而且這些API在內存構造的對象大小將比數據原有的大小要大很多倍數,所以你不得不去拆分Excel,還好,POI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在3.8.4的版本後,開始提供cache的行數,提供了SXSSFWorkbook的介面,可以設置在內存中的行數,不過可惜的是,他當你超過這個行數,每添加一行,它就將相對行數前面的一行寫入磁碟(如你設置2000行的話,當你寫第20001行的時候,他會將第一行寫入磁碟),其實這個時候他些的臨時文件,以至於不消耗內存,不過這樣你會發現,刷磁碟的頻率會非常高,我們的確不想這樣,因為我們想讓他達到一個范圍一次性將數據刷如磁碟,比如一次刷1M之類的做法,可惜現在還沒有這種API,很痛苦,我自己做過測試,通過寫小的Excel比使用目前提供刷磁碟的API來寫大文件,效率要高一些,而且這樣如果訪問的人稍微多一些磁碟IO可能會扛不住,因為IO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還是拆文件才是上策;而當我們寫CSV,也就是文本類型的文件,我們很多時候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不過你不要用CSV自己提供的API,也是不太可控的,CSV本身就是文本文件,你按照文本格式寫入即可被CSV識別出來;如何寫入呢?下面來說說。。。在處理數據層面,如從資料庫中讀取數據,生成本地文件,寫代碼為了方便,我們未必要1M怎麼來處理,這個交給底層的驅動程序去拆分,對於我們的程序來講我們認為它是連續寫即可;我們比如想將一個1000W數據的資料庫表,導出到文件;此時,你要麼進行分頁,oracle當然用三層包裝即可,mysql用limit,不過分頁每次都會新的查詢,而且隨著翻頁,會越來越慢,其實我們想拿到一個句柄,然後向下游動,編譯一部分數據(如10000行)將寫文件一次(寫文件細節不多說了,這個是最基本的),需要注意的時候每次buffer的數據,在用outputstream寫入的時候,最好flush一下,將緩沖區清空下;接下來,執行一個沒有where條件的SQL,會不會將內存撐爆?是的,這個問題我們值得去思考下,通過API發現可以對SQL進行一些操作,例如,通過:PreparedStatementstatement=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這是默認得到的預編譯,還可以通過設置:PreparedStatementstatement=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ResultSet.TYPE_FORWARD_ONLY,ResultSet.CONCUR_READ_ONLY);來設置游標的方式,以至於游標不是將數據直接cache到本地內存,然後通過設置statement.setFetchSize(200);設置游標每次遍歷的大小;OK,這個其實我用過,oracle用了和沒用沒區別,因為oracle的jdbcAPI默認就是不會將數據cache到java的內存中的,而mysql里頭設置根本無效,我上面說了一堆廢話,呵呵,我只是想說,java提供的標准API也未必有效,很多時候要看廠商的實現機制,還有這個設置是很多網上說有效的,但是這純屬抄襲;對於oracle上面說了不用關心,他本身就不是cache到內存,所以java內存不會導致什麼問題,如果是mysql,首先必須使用5以上的版本,然後在連接參數上加上useCursorFetch=true這個參數,至於游標大小可以通過連接參數上加上:defaultFetchSize=1000來設置,例如:jdbc:mysql://xxx.xxx.xxx.xxx:3306/abc?zeroDateTimeconvertToNull&useCursorFetch=true&defaultFetchSize=1000上次被這個問題糾結了很久(mysql的數據老導致程序內存膨脹,並行2個直接系統就宕了),還去看了很多源碼才發現奇跡竟然在這里,最後經過mysql文檔的確認,然後進行測試,並行多個,而且數據量都是500W以上的,都不會導致內存膨脹,GC一切正常,這個問題終於完結了。我們再聊聊其他的,數據拆分和合並,當數據文件多的時候我們想合並,當文件太大想要拆分,合並和拆分的過程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還好,這個在我們可控制的范圍內,如果文件中的數據最終是可以組織的,那麼在拆分和合並的時候,此時就不要按照數據邏輯行數來做了,因為行數最終你需要解釋數據本身來判定,但是只是做拆分是沒有必要的,你需要的是做二進制處理,在這個二進制處理過程,你要注意了,和平時read文件不要使用一樣的方式,平時大多對一個文件讀取只是用一次read操作,如果對於大文件內存肯定直接掛掉了,不用多說,你此時因該每次讀取一個可控范圍的數據,read方法提供了重載的offset和length的范圍,這個在循環過程中自己可以計算出來,寫入大文件和上面一樣,不要讀取到一定程序就要通過寫入流flush到磁碟;其實對於小數據量的處理在現代的NIO技術的中也有用到,例如多個終端同時請求一個大文件下載,例如視頻下載吧,在常規的情況下,如果用java的容器來處理,一般會發生兩種情況:其一為內存溢出,因為每個請求都要載入一個文件大小的內存甚至於,因為java包裝的時候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內存開銷,如果使用二進制會產生得少一些,而且在經過輸入輸出流的過程中還會經歷幾次內存拷貝,當然如果有你類似nginx之類的中間件,那麼你可以通過send_file模式發送出去,但是如果你要用程序來處理的時候,內存除非你足夠大,但是java內存再大也會有GC的時候,如果你內存真的很大,GC的時候死定了,當然這個地方也可以考慮自己通過直接內存的調用和釋放來實現,不過要求剩餘的物理內存也足夠大才行,那麼足夠大是多大呢?這個不好說,要看文件本身的大小和訪問的頻率;其二為假如內存足夠大,無限制大,那麼此時的限制就是線程,傳統的IO模型是線程是一個請求一個線程,這個線程從主線程從線程池中分配後,就開始工作,經過你的Context包裝、Filter、攔截器、業務代碼各個層次和業務邏輯、訪問資料庫、訪問文件、渲染結果等等,其實整個過程線程都是被掛住的,所以這部分資源非常有限,而且如果是大文件操作是屬於IO密集型的操作,大量的CPU時間是空餘的,方法最直接當然是增加線程數來控制,當然內存足夠大也有足夠的空間來申請線程池,不過一般來講一個進程的線程池一般會受到限制也不建議太多的,而在有限的系統資源下,要提高性能,我們開始有了newIO技術,也就是NIO技術,新版的裡面又有了AIO技術,NIO只能算是非同步IO,但是在中間讀寫過程仍然是阻塞的(也就是在真正的讀寫過程,但是不會去關心中途的響應),還未做到真正的非同步IO,在監聽connect的時候他是不需要很多線程參與的,有單獨的線程去處理,連接也又傳統的socket變成了selector,對於不需要進行數據處理的是無需分配線程處理的;而AIO通過了一種所謂的回調注冊來完成,當然還需要OS的支持,當會掉的時候會去分配線程,目前還不是很成熟,性能最多和NIO吃平,不過隨著技術發展,AIO必然會超越NIO,目前谷歌V8虛擬機引擎所驅動的node.js就是類似的模式,有關這種技術不是本文的說明重點;將上面兩者結合起來就是要解決大文件,還要並行度,最土的方法是將文件每次請求的大小降低到一定程度,如8K(這個大小是經過測試後網路傳輸較為適宜的大小,本地讀取文件並不需要這么小),如果再做深入一些,可以做一定程度的cache,將多個請求的一樣的文件,cache在內存或分布式緩存中,你不用將整個文件cache在內存中,將近期使用的cache幾秒左右即可,或你可以採用一些熱點的演算法來配合;類似迅雷下載的斷點傳送中(不過迅雷的網路協議不太一樣),它在處理下載數據的時候未必是連續的,只要最終能合並即可,在伺服器端可以反過來,誰正好需要這塊的數據,就給它就可以;才用NIO後,可以支持很大的連接和並發,本地通過NIO做socket連接測試,100個終端同時請求一個線程的伺服器,正常的WEB應用是第一個文件沒有發送完成,第二個請求要麼等待,要麼超時,要麼直接拒絕得不到連接,改成NIO後此時100個請求都能連接上伺服器端,服務端只需要1個線程來處理數據就可以,將很多數據傳遞給這些連接請求資源,每次讀取一部分數據傳遞出去,不過可以計算的是,在總體長連接傳輸過程中總體效率並不會提升,只是相對相應和所開銷的內存得到量化控制,這就是技術的魅力,也許不要太多的演算法,不過你得懂他。類似的數據處理還有很多,有些時候還會將就效率問題,比如在HBase的文件拆分和合並過程中,要不影響線上業務是比較難的事情,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場景,因為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但是大同小異,明白思想和方法,明白內存和體系架構,明白你所面臨的是沈陽的場景,只是細節上改變可以帶來驚人的效果。

2. sql server 執行循環插入100萬條數據,當插入10萬條左右時內存溢出了

CREATE TABLE #ta(A1 int,ID bigint NOT NULL IDENTITY(1,1));go
DECLARE @max AS INT, @rc AS INT;
SET @max = 1000000;
SET @rc = 1;
INSERT INTO #ta(A1) select 1
WHILE @rc < ceiling(log(@max) / log(2))
BEGIN
INSERT INTO #ta(A1) SELECT 1 FROM #ta;
SET @rc = @rc + 1 ;
END
select @max = @max - @@IDENTITY

INSERT INTO #ta(A1)
SELECT 1 FROM #ta where id <= @max

insert into book3
select 'a'+ltrim(str(id)),'b'+ltrim(str(id)),'c'+ltrim(str(id)),'d'+ltrim(str(id)),'e'+ltrim(str(id)),'2-12-2012'
from #ta

3. 資料庫查詢大數據內存溢出解決辦法

首先,這是你內存不夠,機器配置較低,所以可以先用虛擬內存替代物理內存,在我的電腦->右鍵->屬性->高級->性能設置->高級->虛擬內存更改->選中磁碟->自定義大小->設置->確定
其次,優化SQL語句,不要查詢無用、重復的數據

4. (問題解決再追加100分)sql server存儲過程實現查詢數據條數過大,分頁查詢怎麼實現

按說5-8w這樣數量級的數據沒有問題,寫入Excel是布比較耗性能,主要還是要通過優化寫入Excel的代碼效率上去考慮。你可以考慮利用分批查詢寫入的方式來避免一次寫太多的數據到Excel:將你的查詢結果分段,比方你的語句中能不能用時間來認為分段,每次返回部分結果。
回到你的問題,對大數據量查詢的解決方案有以下兩種:
(1)、將全部數據先查詢到內存中,然後在內存中進行分頁,這種方式對內存佔用較大,必須限制一次查詢的數據量。
(2)、採用存儲過程在資料庫中進行分頁,這種方式對資料庫的依賴較大,不同的資料庫實現機制不通,並且查詢效率不夠理想。以上兩種方式對用戶來說都不夠友好。

2.解決思路
通過在待查詢的資料庫表上增加一個用於查詢的自增長欄位,然後採用該欄位進行分頁查詢,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下面舉例說明這種分頁查詢方案。

(1)、在待查詢的表格上增加一個long型的自增長列,取名為「queryId」,mssql、sybase直接支持自增長欄位,oracle可以用sequence和trigger來實現。然後在該列上加上一個索引。
添加queryId列的語句如下:
Mssql: [QUERYID] [bigint] IDENTITY (1, 1)

Sybase: QUERYID numeric(19) identity

Oracle:
CREATE SEQUENCE queryId_S
INCREMENT BY 1
START WITH 1
MAXVALUE 999999999999999 MINVALUE 1
CYCLE
CACHE 20
ORDER;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queryId_T BEFORE INSERT
ON "test_table"
FOR EACH ROW
BEGIN
select queryId_S.nextval into :new.queryId from al;
END;

(2)、在查詢第一頁時,先按照大小順序的倒序查出所有的queryId,
語句如下:select queryId from test_table where + 查詢條件 +order by queryId desc 。
因為只是查詢queryId欄位,即使表格中的數據量很大,該查詢也會很快得到結果。然後將得到的queryId保存在應用伺服器的一個數組中。

(3)、用戶在客戶端進行翻頁操作時,客戶端將待查詢的頁號作為參數傳遞給應用伺服器,伺服器通過頁號和queyId數組算出待查詢的queyId最大和最小值,然後進行查詢。

算出queyId最大和最小值的演算法如下,其中page為待查詢的頁號,pageSize為每頁的大小,queryIds為第二步生成的queryId數組:
int startRow = (page - 1) * pageSize
int endRow = page * pageSize - 1;
if (endRow >=queryIds.length)
{
endRow = this.queryIds.length - 1;
}
long startId =queryIds[startRow];
long endId =queryIds[endRow];

查詢語句如下: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test_table" + 查詢條件 + "(queryId <= " + startId + " and queryId >= " + endId + ")";

3.效果評價
該分頁查詢方法對所有資料庫都適用,對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查詢客戶端的cpu和內存佔用都較低,查詢速度較快,是一個較為理想的分頁查詢實現方案。經過測試,查詢4百萬條數據,可以在3分鍾內顯示出首頁數據,以後每一次翻頁操作基本在2秒以內。內存和cpu佔用無明顯增長。

以上也僅僅是分頁查詢結果查看的問題,你需要寫入到Excel的話還需要考慮Excel寫入代碼的執行效率,這部分是很值得研究的。

5. SQL Server 2014 查詢出數據(大概30萬條數據),復制時出錯,彈出如下對話框,怎麼辦

數據量太大了啊。

OutOfMemoryException就是內存溢出異常。

那麼大的數據,復制時用的什麼?剪貼板?超過了剪貼板的內存大小了吧。

這么大的數據量,一般應該使用導出工具,批量導出才對。

6. sql 查詢結果太多(數萬條),導致運行很慢,甚至內存不足出現問題。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試過一下幾個方法:

  1. 嘗試把多餘的進程關閉了,增加內存,這樣速度和查詢條數都會增多

  2. 如果有多個關聯條件,並且可以拆分,建議用UNION ALL進行查詢,效率會有所提高

  3. 如果你只要查詢幾千條看看效果,那樓上的朋友的建議也是可取的

  4. 嘗試下查詢中,使用索引列,速度也會有明顯增加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籠統的我也就知道這些了,我也是新手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