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sqlserver線程數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sqlserver線程數

發布時間: 2023-08-23 10:20:33

sql server 屬性配置最大內存設為多少合適

SQL Server 使用內存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動態改變它的內存需求。
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會依據可獲得的系統資源動態改變它的內存需求。如果 SQL Server 需要更多的內存,它會要求操作系統確定是否有空閑的物理內存可用,並使用可用的內存。若 SQL Server 不再需要當前分配給它的內存,它就將內存釋放給操作系統。當 SQL Server 動態使用內存時,它要求系統定期地檢測可用的物理內存數量。SQL Server 根據伺服器活動增大或收縮高速緩沖存儲器,以使可用物理內存保持在 4 MB 到 10 MB 之間。這就避免了系統進行換頁操作。
[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SQL SERVER 本身不會使物理可用內存小於4M,如果比較長的時間內都小於4M的話,則要看一下是不是該伺服器上其它應用程序有問題]

第二種情況:限制使用內存
使用 set working set size 為sql server保留等於伺服器內存設置的物理內存空間。即使是sql server 進程此時是空閑的,系統也不會將 SQL Server 頁交換出去。
使用min server memory 保證sql server 使用的最小內存。SQL Server 啟動時不立即分配 min server memory 中所指定的內存量。但是,當內存使用由於客戶端負荷而達到該值後,SQL Server 將無法從已分配的緩沖池中釋放內存。
使用max server memory 則防止 SQL Server 使用多於指定數量的內存,這樣剩餘的可用內存可以快速運行其它應用程序。SQL Server 啟動時不立即分配 max server memory 中所指定的內存。內存使用隨 SQL Server 的需要而增長,直到達到 max server memory 中所指定的值。SQL Server 無法超過該內存使用值,除非增加 max server memory 值。
第一種情況比較適用於伺服器專做sql server伺服器的情況,第二種情況適用於為在同一台計算機上運行的其它應用程序保留一定的內存以便於快速響應。(另:如果想動態分配sql server 的內存,則不要設置set working set size 選項,使用默認值即可。至於這些參數如何設置參見另外的文檔)

監視 SQL Server 所使用的內存和計數器有助於確定:
是否由於缺少可用物理內存存儲高速緩存中經常訪問的數據而導致瓶頸存在。如果是這樣,SQL Server 必須從磁碟檢索數據。
是否可通過添加更多內存或使更多內存可用於數據高速緩存或 SQL Server 內部結構來提高查詢性能。
SQL Server 需要從磁碟讀取數據的頻率。與其它操作相比,例如內存訪問,物理 I/O 會耗費大量時間。盡可能減少物理 I/O 可以提高查詢性能。

對sql server伺服器內存的監視:
Memory:Available Bytes
計數器表示當前進程可使用的物理內存位元組數。
如果小於4M或更小,說明計算機上總的內存可能不足,或某個程序沒有釋放內存
● Memory: Page Faults / sec
每秒軟性頁面失效的數目(包括有些可以直接在內存中滿足而有些需要從硬碟讀取)較page/sec只表明數據不能在內存指定工作集中立即使用。
如果該值偶爾走高,表明當時有線程競爭內存。如果持續很高,則內
存可能是瓶頸。
Memory:Pages/sec
計數器表示由於缺頁處理而從磁碟取回的頁數,或由於缺頁處理而寫入磁碟以釋放工作集空間的頁數。
● Page Reads/sec
每秒發出的物理資料庫頁讀取數。這一統計信息顯示的是在所有資料庫間的物理頁讀取總數。由於物理 I/O 的開銷大,可以通過使用更大的數據高速緩存、智能索引、更高效的查詢或者改變資料庫設計等方法,使開銷減到最小。
● Page Writes/sec
所發出的物理資料庫頁寫入的數目。
監視 SQL Server 正在使用的內存量:
Process:Working Set
計數器表示的是一個進程所佔用的內存數量。
若這一數值持續低於 SQL Server 配置使用的內存數量(由"最小伺服器內存"和"最大伺服器內存"伺服器選項設置,( min server memory 的默認設置為 0,max server memory 的默認設置為 2147483647。),則表示 SQL Server 所配置的內存比它所需要的多。否則,用"設置工作集大小"伺服器選項修改工作集大小。
[在設置了sql server 使用的最小 和 最大內存後,查看此參數比較有意義。如果沒有設置sql server 內存使用范圍,則該值可以與系統總的內存比較,設置分配給sql server 的最大最小內存分配的是物理內存+虛擬內存的一部分]
● SQL Server:Buffer Manager:Buffer Cache Hit Ratio
數據請求可以從數據緩沖區中獲得所需數據的成功率
計數器值依應用程序而定,但比率最好為 90% 或更高。增加內存直到這一數值持續高於 90%,表示 90% 以上的數據請求可以從數據緩沖區中獲得所需數據。
● SQL Server:Buffer Manager: Total Pages
緩沖區池中頁的數目(包括資料庫、可用頁和被盜用頁)
若 Total Server Memory (KB) 計數器值與計算機的物理內存大小相比一直很高,可能表示需要更多的內存

結論:
對sql server 伺服器內存的監視,可以看出該伺服器整體的內存的佔用情況
對 sql server 使用內存的監視, 可以看出是否是sql server 使用了大多數內存
根據監視的結果確定是否是內存不夠。

其它:

內存相關參數調整(見後面)
SQL Server 對象內存使用情況說明(見後面)

疑問:
使用 set working set size =1 後,系統是在sql server 啟動時就分配給它要求的內存 還是 開始不分配這么多,而是等到用了這么多之後不釋放就行了?

SQL Server 對象內存使用情況說明
下表列出 Microsoft® SQL Server™ 中不同對象的內存使用量。下表中的信息不適用於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Windows® CE 版。
對象大小
對象 SQL Server 7.0 SQL Server 2000
鎖 96 位元組 每個所有者 64 位元組外加 32 位元組。
開放式資料庫 2.880 位元組 每個文件 3924 位元組外加 1640 位元組,每個文件組 336 位元組。
開放式對象1 276 位元組 每個對象上打開的索引 256 位元組外加 1724 位元組2。
用戶聯接 12 KB +(3 * 網路數據包大小)3。 12 KB +(3 * 網路數據包大小)3。

3 開放式對象包括所有的表、視圖、存儲過程、擴展存儲過程、觸發器、規則、默認值及約束。
2 在表或視圖上可以打開索引。
3 網路數據包大小是表格格式數據方案 (TDS) 數據包的大小,該數據包用於應用程序和關系資料庫引擎之間的通訊。默認的數據包大小為 4 KB,由 network packet size 配置選項控制。

內存相關:
伺服器虛擬內存的配置
頁面文件和物理內存或RAM構成虛禮內存

虛擬內存設置方法:
啟動"控制面板"的"系統"選項,然後選擇"虛擬內存"按鈕來創建一個附加的頁面文件或增加當前頁面文件的大小。

虛擬內存不足:
當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程序請求的內存超過伺服器上可用的內存時,Microsoft® Windows® 打開"伺服器進程 — 虛擬內存用完"對話框,其文本如下所示:
系統的虛擬內存已經不足。請關閉一些應用程序。可以啟動"控制面板"的"系統"選項,然後選擇"虛擬內存"按鈕來創建一個附加的頁面文件或增加當前頁面文件的大小。

一般情況下,將虛擬內存大小設置為計算機中安裝的物理內存的 1.5 倍
如果另外安裝了全文檢索功能,並打算運行 Microsoft 搜索服務以便執行全文索引和查詢,可考慮:
將虛擬內存大小配置為至少是計算機中安裝的物理內存的 3 倍。
● 將 SQL Server max server memory 伺服器配置選項配置為物理內存的 1.5 倍(虛擬內存大小設置的一半)。
如考慮其它服務需要的虛擬內存,則配置 SQL Server max server memory 選項,使得留有足夠的虛擬內存滿足全文檢索內存需求。全部虛擬內存 -(SQL Server 最大虛擬內存 + 其它服務需要的虛擬內存)>= 1.5 倍物理內存。

Sql server 使用的內存參數的配置:
手工配置給 SQL Server 多於物理內存數量的虛擬內存會導致性能較低。默認情況下,SQL Server 能夠可用系統資源動態改變它的內存需求。min server memory 的默認設置為 0,max server memory 的默認設置為 2147483647。可以為 max server memory 指定的最小內存量為 4 MB。
作用:如果在運行 SQL Server 實例的計算機上頻繁啟動或停止其它應用程序,啟動這些應用程序所需的時間可能會因 SQL Server 實例分配和釋放內存而延長。另外,如果 SQL Server 是幾個在一台計算機上運行的伺服器應用程序中的一個,系統管理員可能需要控制分配給 SQL Server 的內存量。在這些情況下,可以使用 min server memory 和 max server memory 選項控制 SQL Server 可以使用的內存量。

對SQL Sserver 使用內存的配置主要是對以下三個參數進行配置:
min server memory 保證了 SQL Server 實例使用的最小內存量。
max server memory 則可防止 SQL Server 使用多於指定數量的內存,這樣剩餘的可用內存可以快速運行其它應用程序。
set working set size 為 SQL Server 保留等於伺服器內存設置的物理內存空間。

手工設置 SQL Server 內存選項有兩種主要方法:
第一種方法,設置 min server memory 和 max server memory 為同一數值。該數值與分配給 SQL Server 的固定內存量相對應。
● 第二種方法,把 min server memory 和 max server memory 數量設置到一個范圍段內。這種方法在系統或資料庫管理員希望配置 SQL Server 實例,使其適應在同一台計算機上運行的其它應用程序的內存需求時很有用。

如果只設置了min server memory 和 max server memory ,sql server 使用的內存值在最小和最大值之間變動(如果sql server 使用的值超過過最小值的話)
如果設置set working set size =1,必須先將min server memory 和 max server memory的值設成同一個值,這個值就是為sql server 保留的物理內存空間。即使當 SQL Server 空閑,另一個進程可以使用 SQL Server 頁時,系統也不會將 SQL Server 頁交換出去。

參數的設置方法:
1. 在查詢分析器中運行 [要先運行下面的語句,否則內存頁面打不開]
use master
exec sp_configure 'show advanced option','1'

2. 在企業管理器中配置,步驟:
打開Sql Server 屬性配置,選擇內存頁面,然後在裡面配置就行了。
(不過這里用圖形界面配置內存的時候好像不能超過物理內存的大小,可以用命令來分配大於物理內存的內存空間,下面有簡單的介紹。 )

對上圖的說明:
動態配置 SQL Server 內存
指定在更改伺服器屬性之後立即配置 Microsoft® SQL Server™ 內存。
使用固定的內存大小
為 SQL Server 指定固定的內存大小。
為 SQL Server 保留物理內存
為 SQL Server 保留與內存設置相等的物理內存空間。這意味著 Microsoft Windows NT® 4.0 或 Windows® 2000 不會將 SQL Server 頁交換出去,即使當 SQL Server 閑置時可以更容易地使用這些頁。
最小查詢內存
設置可以分配給每個用戶執行查詢的最小內存大小。默認為 1024 KB。
配置值[顯示現在配置的值,不做其它用途]
查看或更改此選項卡上的選項的配置值。如果更改了這些值,單擊"運行值"查看更改是否已生效。如果沒有,必須重新啟動 SQL Server 實例才能使更改生效。
運行值[顯示現在運行值,不做其它用途]
查看此選項卡上的選項的當前運行值。這些值為只讀值。

另:如果要用命令來設置比較麻煩。如下簡單舉個例子:
Set working set size 設置方法:
set working set size 是一個高級選項。如果要用 sp_configure 系統存儲過程改變該選項,必須把 show advanced options 設置為 1,該選項在停止並重新啟動伺服器後生效。
設置 show advanced options 設置為 1,在查詢分析器中運行以下命令:
use master
exec sp_configure 'show advanced option','1'
如果成功,會返回如下結果:

DBCC 執行完畢。如果 DBCC 輸出了錯誤信息,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系。
已將配置選項 'show advanced options' 從 1 改為 1。請運行 RECONFIGURE 語句以安裝。

設置set working set size =1,運行如下命令:
use master
exec sp_configure 'set working set size','1'
如果成功,會返回如下結果:
DBCC 執行完畢。如果 DBCC 輸出了錯誤信息,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系。
已將配置選項 'set working set size' 從 0 改為 1。請運行 RECONFIGURE 語句以安裝。

…………………………………………

Cache Hit Ratio(高速緩存命中率,所有Cache」的命中率。在SQL Server中,Cache可以包括Log Cache,Buffer Cache以及Procere Cache,是一個總體的比率。) 高速緩存命中次數和查找次數的比率。對於查看SQL Server高速緩存對於你的系統如何有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計數器。如果這個值很低,持續低於80%,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內存。

設置架構高速緩存:
架構高速緩存可顯著提高 XPath 查詢的性能。當對帶批註的 XDR 架構執行 XPath 查詢時,架構存儲在內存中,而必要的數據結構內置在內存中。如果設置了架構高速緩存,架構仍保留在內存中,因而提高了後續 Xpath 查詢的性能。
解釋:
架構-SCHEMA
CREATE SCHEMA
創建一個架構,並且可以在概念上將其看作是包含表、視圖和許可權定義的對象。
CREATE SCHEMA 提供了在單個語句中創建表、視圖以及授予對象許可權的方法。如果在創建任何對象或授予任何許可權(這些是在 CREATE SCHEMA 語句中指定的)時發生錯誤,則不會創建任何對象。

XPath查詢-Xpath(XML Path 語言)是一種圖形導航語言
個人理解簡單的說就是在URL中指定查詢。[詳細知識參照sql server 聯機幫助文檔]

設置方法:
可通過在注冊表中添加下列鍵來設置架構高速緩存的大小: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MSSQLServer\Client\SQLXMLX\SchemaCacheSize。
[我在注冊表中沒找到位置!?]
根據可用內存和要使用的架構數設置架構大小。默認的架構高速緩存大小為 31。如果設置更高的架構高速緩存大小,需使用更多的內存。因此,如果架構訪問速度慢,可增加高速緩存大小,如果內存少則可減小高速緩存的大小。
出於性能方面的考慮,建議將架構高速緩存的大小設得比通常所用的映射架構數多。當架構數增加時,如果架構高速緩存的大小比所擁有的架構數少,性能會降低。

② MSSQL Server查詢優化方法


查詢速度慢的原因很多,常見如下幾種:
1、沒有索引或者沒有用到索引(這是查詢慢最常見的問世升州題,是程序設計的缺陷)
2、I/O吞吐量小,形成了瓶頸效應。
3、沒有創建計算列導致查詢不優化。
4、內存不足
5、搜蔽網路速度慢
6、查詢出的數據量過大(可以採用多次查詢,其他的方法降低數據量)
7、鎖或者死鎖(這也是查詢慢最常見的問題,是程序設計的缺陷)sp_lock,sp_who,活動的用戶查看,原因是讀寫競爭資源。
9、返回了不必要的行和列
10、查詢語句不好,沒有優化
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優化查詢 :
1、把數據、日誌、索引放到不同的I/O設備上,增加讀取速度,以前可以將Tempdb應放在RAID0上,SQL2000不在支持。數據量(尺寸)越大,提高I/O越重要.
2、縱向、橫向分割表,減少表的尺寸(sp_spaceuse)
3、升級硬體
4、根據查詢條件,建立索引,優化索引、優化訪問方式,限制結果集的數據量。注意填充因子要適當(最好是使用默認值0)。索引應該盡量小,使用位元組數小的列建索引好(參照索引的創建),不要對有限的幾個值的欄位建單一索引如性別欄位
5、提高網速;
6、擴大伺服器的內存,windows 2000和SQL server 2000能支持4-8G的內存。
配置虛擬內存:
虛擬內存大小應基於計算機上並發運行的服務進行配置。運行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時,可考慮將虛擬內存大小設置為計算機中安裝的物理內存的 1.5 倍。如果另外安裝了全文檢索功能,並打算運行 Microsoft 搜索服務以便執行全文索引和查詢,可考慮:
將虛擬內存大小配置為至少是計算機中安裝的物理內存的 3 倍。
將 SQL Server max server memory 伺服器配置選項配置為物理內存的 1.5 倍(虛擬內存大小設置的一半)。
7、增加伺服器CPU個數;但是必須明白並行處理串列處理更需要資源例如內存。使用並行還是串列程是MsSQL自動評估選擇的。單個任務分解成多個任務,就可以在處理器上運行。例如耽擱查詢的排序、連接、掃描和GROUP BY字句同時執行,SQL SERVER根據系統的負載情況決定最優的並行等級,復雜的需要消耗大量的CPU的查詢最適合並行處理。但是更新操作UPDATE,INSERT, DELETE還不能並行處理。
8、如果是使用like進行查詢的話,簡單的使用index是不行的,但是全文索引,耗空間。
like 'a%' 使用索引
like '%a' 不使用索引
用 like '%a%' 查詢時,查詢耗時和欄位值總長度成正比,所以不能用CHAR類型,而是VARCHAR。對於欄位的值很長的建全文索引。
9、DB Server 和APPLication Server 分離;OLTP和OLAP分離
10、分布式分區視圖可用於實現資料庫伺服器聯合體。聯合體是一組分開管理的伺服器,但它們相互協作分擔系統的處理負荷。這種通過分區數據形成資料庫伺服器聯合體的機制能夠擴大一組伺服器,以支持大型的多層 Web 站點的處理需要。有關更多信息,參見設計聯合資料庫伺服器。(參照SQL幫助文件'分區視圖')
a、在實現分區視圖之前,必須先水平分區表
b、在創建成員表後,在每個成員伺服器上定義一個分布式分區視圖,並且每個視圖具有相同的
名稱。這樣,引用分布式分區視圖名的查詢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伺服器上運行。系統操作如同每個成員伺服器上都有一個原始表的復本一樣,但其實每個伺服器上只有一個成員表和一個分布式分區視圖。數據的位置對應用程序是透明的。
11、重建索引 DBCC REINDEX ,DBCC INDEXDEFRAG,收縮數據和日誌 DBCC SHRINKDB,DBCC SHRINKFILE.
設置自動收縮日誌.對於大的資料庫不要設置資料庫自動增長,它會降低伺服器的性能。
在T-sql的寫法上有很笑稿大的講究,下面列出常見的要點:
首先,DBMS處理查詢計劃的過程是這樣的:
1、 查詢語句的詞法、語法檢查
2、 將語句提交給DBMS的查詢優化器
3、 優化器做代數優化和存取路徑的優化
4、 由預編譯模塊生成查詢規劃
5、 然後在合適的時間提交給系統處理執行
6、 最後將執行結果返回給用戶
其次,看一下SQL SERVER的數據存放的結構:
一個頁面的大小為8K(8060)位元組,8個頁面為一個盤區,按照B樹存放。
Commit和rollback的區別
Rollback:回滾所有的事物。
Commit:提交當前的事物.
沒有必要在動態SQL里寫事物,如果要寫請寫在外面如:
begin tran
exec(@s)
commit trans
或者將動態SQL 寫成函數或者存儲過程。
13、在查詢Select語句中用Where字句限制返回的行數,避免表掃描,如果返回不必要的數據,浪費了伺服器的I/O資源,加重了網路的負擔降低性能。如果表很大,在表掃描的期間將表鎖住,禁止其他的聯接訪問表,後果嚴重。
14、SQL的注釋申明對執行沒有任何影響
15、盡可能不使用游標,它佔用大量的資源。如果需要row-by-row地執行,盡量採用非游標技術,如:在客戶端循環,用臨時表,Table變數,用子查詢,用Case語句等等。游標可以按照它所支持的提取選項進行分類:
只進
必須按照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的順序提取行。FETCH NEXT 是唯一允許的提取操作,也是默認方式。
可滾動性
可以在游標中任何地方隨機提取任意行。
游標的技術在SQL2000下變得功能很強大,他的目的是支持循環。
有四個並發選項
READ_ONLY:不允許通過游標定位更新(Update),且在組成結果集的行中沒有鎖。
OPTIMISTIC WITH valueS:樂觀並發控制是事務控制理論的一個標准部分。樂觀並發控制用於這樣的情形,即在打開游標及更新行的間隔中,只有很小的機會讓第二個用戶更新某一行。當某個游標以此選項打開時,沒有鎖控制其中的行,這將有助於最大化其處理能力。如果用戶試圖修改某一行,則此行的當前值會與最後一次提取此行時獲取的值進行比較。如果任何值發生改變,則伺服器就會知道其他人已更新了此行,並會返回一個錯誤。如果值是一樣的,伺服器就執行修改。
選擇這個並發選項_仁褂沒Щ虺絛蛟背械T鶉危__砟切┍硎酒淥_沒б丫_雲浣_辛誦薷牡拇砦蟆Sτ貿絛蚴盞秸庵執砦笫輩扇〉牡湫痛朧┚褪撬⑿掠偽輳_竦悶湫輪擔_緩筧糜沒Ь齠ㄊ欠穸孕輪到_行薷摹?BROPTIMISTIC WITH ROW VERSIONING:此樂觀並發控制選項基於行版本控制。使用行版本控制,其中的表必須具有某種版本標識符,伺服器可用它來確定該行在讀入游標後是否有所更改。在 SQL Server 中,這個性能由 timestamp 數據類型提供,它是一個二進制數字,表示資料庫中更改的相對順序。每個資料庫都有一個全局當前時間戳值:@@DBTS。每次以任何方式更改帶有 timestamp 列的行時,SQL Server 先在時間戳列中存儲當前的 @@DBTS 值,然後增加 @@DBTS 的值。如果某
個表具有 timestamp 列,則時間戳會被記到行級。伺服器就可以比較某行的當前時間戳值和上次提取時所存儲的時間戳值,從而確定該行是否已更新。伺服器不必比較所有列的值,只需比較 timestamp 列即可。如果應用程序對沒有 timestamp 列的表要求基於行版本控制的樂觀並發,則游標默認為基於數值的樂觀並發控制。
SCROLL LOCKS
這個選項實現悲觀並發控制。在悲觀並發控制中,在把資料庫的行讀入游標結果集時,應用程序將試圖鎖定資料庫行。在使用伺服器游標時,將行讀入游標時會在其上放置一個更新鎖。如果在事務內打開游標,則該事務更新鎖將一直保持到事務被提交或回滾;當提取下一行時,將除去游標鎖。如果在事務外打開游標,則提取下一行時,鎖就被丟棄。因此,每當用戶需要完全的悲觀並發控制時,游標都應在事務內打開。更新鎖將阻止任何其它任務獲取更新鎖或排它鎖,從而阻止其它任務更新該行。然而,更新鎖並不阻止共享鎖,所以它不會阻止其它任務讀取行,除非第二個任務也在要求帶更新鎖的讀取。
滾動鎖
根據在游標定義的 SELECT 語句中指定的鎖提示,這些游標並發選項可以生成滾動鎖。滾動鎖在提取時在每行上獲取,並保持到下次提取或者游標關閉,以先發生者為准。下次提取時,伺服器為新提取中的行獲取滾動鎖,並釋放上次提取中行的滾動鎖。滾動鎖獨立於事務鎖,並可以保持到一個提交或回滾操作之後。如果提交時關閉游標的選項為關,則 COMMIT 語句並不關閉任何打開的游標,而且滾動鎖被保留到提交之後,以維護對所提取數據的隔離。
所獲取滾動鎖的類型取決於游標並發選項和游標 SELECT 語句中的鎖提示。
鎖提示 只讀 樂觀數值 樂觀行版本控制 鎖定
無提示 未鎖定 未鎖定 未鎖定 更新
NOLOCK 未鎖定 未鎖定 未鎖定 未鎖定
HOLDLOCK 共享 共享 共享 更新
UPDLOCK 錯誤 更新 更新 更新
TABLOCKX 錯誤 未鎖定 未鎖定 更新
其它 未鎖定 未鎖定 未鎖定 更新
*指定 NOLOCK 提示將使指定了該提示的表在游標內是只讀的。
16、用Profiler來跟蹤查詢,得到查詢所需的時間,找出SQL的問題所在;用索引優化器優化索引
17、注意UNion和UNion all 的區別。UNION all好
18、注意使用DISTINCT,在沒有必要時不要用,它同UNION一樣會使查詢變慢。重復的記錄在查詢里是沒有問題的
19、查詢時不要返回不需要的行、列
20、用sp_configure 'query governor cost limit'或者SET QUERY_GOVERNOR_COST_LIMIT來限制查詢消耗的資源。當評估查詢消耗的資源超出限制時,伺服器自動取消查詢,在查詢之前就扼殺掉。 SET LOCKTIME設置鎖的時間
21、用select top 100 / 10 Percent 來限制用戶返回的行數或者SET ROWCOUNT來限制操作的行
22、在SQL2000以前,一般不要用如下的字句: "IS NULL", "", "!=", "!", "!", "NOT", "NOT EXISTS", "NOT IN", "NOT LIKE", and "LIKE '%500'",因為他們不走索引全是表掃描。也不要在WHere字句中的列名加函數,如Convert,substring等,如果必須用函數的時候,創建計算列再創建索引來替代.還可以變通寫法:WHERE SUBSTRING(firstname,1,1) = 'm'改為WHERE firstname like 'm%'(索引掃描),一定要將函數和列名分開。並且索引不能建得太多和太大。NOT IN會多次掃描表,使用EXISTS、NOT EXISTS ,IN , LEFT OUTER JOIN 來替代,特別是左連接,而Exists比IN更快,最慢的是NOT操作.如果列的值含有空,以前它的索引不起作用,現在2000的優化器能夠處理了。相同的是IS NULL,「NOT", "NOT EXISTS", "NOT IN"能優化她,而」」等還是不能優化,用不到索引。
23、使用Query Analyzer,查看SQL語句的查詢計劃和評估分析是否是優化的SQL。一般的20%的代碼占據了80%的資源,我們優化的重點是這些慢的地方。
24、如果使用了IN或者OR等時發現查詢沒有走索引,使用顯示申明指定索引:
SELECT * FROM PersonMember (INDEX = IX_Title) WHERE processid IN (『男』,『女』)
25、將需要查詢的結果預先計算好放在表中,查詢的時候再SELECT。這在SQL7.0以前是最重要的手段。例如醫院的住院費計算。
26、MIN() 和 MAX()能使用到合適的索引。
27、資料庫有一個原則是代碼離數據越近越好,所以優先選擇Default,依次為Rules,Triggers, Constraint(約束如外健主健CheckUNIQUE,數據類型的最大長度等等都是約束),Procere.這樣不僅維護工作小,編寫程序質量高,並且執行的速度快。
28、如果要插入大的二進制值到Image列,使用存儲過程,千萬不要用內嵌INsert來插入(不知JAVA是否)。因為這樣應用程序首先將二進制值轉換成字元串(尺寸是它的兩倍),伺服器受到字元後又將他轉換成二進制值.存儲過程就沒有這些動作:
方法:Create procere p_insert as insert into table(Fimage) values (@image),
在前台調用這個存儲過程傳入二進制參數,這樣處理速度明顯改善。
29、Between在某些時候比IN速度更快,Between能夠更快地根據索引找到范圍。用查詢優化器可見到差別。
select * from chineseresume where title in ('男','女')
Select * from chineseresume where between '男' and '女'
是一樣的。由於in會在比較多次,所以有時會慢些。
30、在必要是對全局或者局部臨時表創建索引,有時能夠提高速度,但不是一定會這樣,因為索引也耗費大量的資源。他的創建同是實際表一樣。
31、不要建沒有作用的事物例如產生報表時,浪費資源。只有在必要使用事物時使用它。
32、用OR的字句可以分解成多個查詢,並且通過UNION 連接多個查詢。他們的速度只同是否使用索
引有關,如果查詢需要用到聯合索引,用UNION all執行的效率更高.多個OR的字句沒有用到索引,改寫成UNION的形式再試圖與索引匹配。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否用到索引。
33、盡量少用視圖,它的效率低。對視圖操作比直接對表操作慢,可以用stored procere來代替她。特別的是不要用視圖嵌套,嵌套視圖增加了尋找原始資料的難度。我們看視圖的本質:它是存放在伺服器上的被優化好了的已經產生了查詢規劃的SQL。對單個表檢索數據時,不要使用指向多個表的視圖,直接從表檢索或者僅僅包含這個表的視圖上讀,否則增加了不必要的開銷,查詢受到干擾.為了加快視圖的查詢,MsSQL增加了視圖索引的功能。
34、沒有必要時不要用DISTINCT和ORDER BY,這些動作可以改在客戶端執行。它們增加了額外的開銷。這同UNION 和UNION ALL一樣的道理。
SELECT top 20 ad.companyname,comid,position,ad.referenceid,worklocation,
convert(varchar(10),ad.postDate,120)
as postDate1,workyear,degreedescription
FROM jobcn_query.dbo.COMPANYAD_query ad
where referenceID
in('JCNAD00329667','JCNAD132168','JCNAD00337748
','JCNAD00338345','JCNAD00333138','JCNAD00303570',
'JCNAD00303569','JCNAD00303568','JCNAD00306698
','JCNAD00231935','JCNAD00231933','JCNAD00254567',
'JCNAD00254585','JCNAD00254608','JCNAD00254607
','JCNAD00258524','JCNAD00332133','JCNAD00268618',
'JCNAD00279196','JCNAD00268613')
order by postdate desc
35、在IN後面值的列表中,將出現最頻繁的值放在最前面,出現得最少的放在最後面,減少判斷的次數。
36、當用SELECT INTO時,它會鎖住系統表(sysobjects,sysindexes等等),阻塞其他的連接的存取。創建臨時表時用顯示申明語句,而不是select INTO.
drop table t_lxh
begin tran
select * into t_lxh from chineseresume where name = 'XYZ'
--commit
在另一個連接中SELECT * from sysobjects可以看到
SELECT INTO 會鎖住系統表,Create table 也會鎖系統表(不管是臨時表還是系統表)。所以千萬不要在事物內使用它!!!這樣的話如果是經常要用的臨時表請使用實表,或者臨時表變數。
37、一般在GROUP BY 個HAVING字句之前就能剔除多餘的行,所以盡量不要用它們來做剔除行的工作。他們的執行順序應該如下最優:select 的Where字句選擇所有合適的行,Group By用來分組個統計行,Having字句用來剔除多餘的分組。這樣Group By 個Having的開銷小,查詢快.對於大的數據行進行分組和Having十分消耗資源。如果Group BY的目的不包括計算,只是分組,那麼用Distinct更快
41、一次更新多條記錄比分多次更新每次一條快,就是說批處理好
42、少用臨時表,盡量用結果集和Table類性的變數來代替它,Table 類型的變數比臨時表好
43、在SQL2000下,計算欄位是可以索引的,需要滿足的條件如下:
a、計算欄位的表達是確定的
b、不能用在TEXT,Ntext,Image數據類型
c、必須配製如下選項
ANSI_NULLS = ON, ANSI_PADDINGS = ON, .
44、盡量將數據的處理工作放在伺服器上,減少網路的開銷,如使用存儲過程。存儲過程是編譯好、優化過、並且被組織到一個執行規劃里、且存儲在資料庫中的SQL 語句,是控制流語言的集合,速度當然快。反復執行的動態SQL,可以使用臨時存儲過程,該過程(臨時表)被放在Tempdb中。
以前由於SQL SERVER對復雜的數學計算不支持,所以不得不將這個工作放在其他的層上而增加網路的開銷。SQL2000支持UDFs,現在支持復雜的數學計算,函數的返回值不要太大,這樣的開銷很大。用戶自定義函數象游標一樣執行的消耗大量的資源,如果返回大的結果採用存儲過程
45、不要在一句話里再三的使用相同的函數,浪費資源,將結果放在變數里再調用更快
46、SELECT COUNT(*)的效率教低,盡量變通他的寫法,而EXISTS快.同時請注意區別:
select count(Field of null) from Table 和 select count(Field of NOT null) from Table
的返回值是不同的!!!
47、當伺服器的內存夠多時,配製線程數量 = 最大連接數+5,這樣能發揮最大的效率;
否則使用 配製線程數量最大連接數啟用SQL SERVER的線程池來解決,如果還是數量 = 最大連接數+5,嚴重的損害伺服器的性能。
48、按照一定的次序來訪問你的表。如果你先鎖住表A,再鎖住表B,那麼在所有的存儲過程中都要按照這個順序來鎖定它們。如果你(不經意的)某個存儲過程中先鎖定表B,再鎖定表A,這可能就
會導致一個死鎖。如果鎖定順序沒有被預先詳細的設計好,死鎖很難被發現
49、通過SQL Server Performance Monitor監視相應硬體的負載
Memory: Page Faults / sec計數器
如果該值偶爾走高,表明當時有線程競爭內存。如果持續很高,則內存可能是瓶頸。
Process:
1、 % DPC Time 指在範例間隔期間處理器用在緩延程序調用(DPC)接收和提供服務的百分比。(DPC 正在運行的為比標准間隔優先權低的間隔)。 由於 DPC 是以特權模式執行的,DPC 時間的百分比為特權時間百分比的一部分。這些時間單獨計算並且不屬於間隔計算總數的一部 分。這個總數顯示了作為實例時間百分比的平均忙時。
2、%Processor Time計數器
如果該參數值持續超過95%,表明瓶頸是CPU。可以考慮增加一個處理器或換一個更快的處理器。
3、% Privileged Time 指非閑置處理器時間用於特權模式的百分比。(特權模式是為操作系統組件和操縱硬體驅動程序而設計的一種處理模式。它允許直接訪問硬體和所有內存。另一種模式為用戶模式,它是一種為應用程序、環境分系統和整數分系統設計的一種有限處理模式。操作系統將應用程序線程轉換成特權模式以訪問操作系統服務)。 特權時間的 % 包括為間斷和 DPC 提供服務的時間。特權時間比率高可能是由於失敗設備產生的大數量的間隔而引起的。這個計數器將平均忙時作為樣本時間的一部分顯示。
4、% User Time表示耗費CPU的資料庫操作,如排序,執行aggregate functions等。如果該值很高,可考慮增
加索引,盡量使用簡單的表聯接,水平分割大表格等方法來降低該值。
Physical Disk: Curretn Disk Queue Length計數器
該值應不超過磁碟數的1.5~2倍。要提高性能,可增加磁碟。
SQLServer:Cache Hit Ratio計數器
該值越高越好。如果持續低於80%,應考慮增加內存。 注意該參數值是從SQL Server啟動後,就一直累加記數,所以運行經過一段時間後,該值將不能反映系統當前值。
40、分析select emp_name form employee where salary
3000 在此語句中若salary是Float類型的,則優化器對其進行優化為Convert(float,3000),因為3000是個整數,我們應在編程時使用3000.0而不要等運行時讓DBMS進行轉化。同樣字元和整型數據的轉換。
41、查詢的關聯同寫的順序
select a.personMemberID, * from chineseresume a,personmember b where
personMemberID = b.referenceid and a.personMemberID = 'JCNPRH39681'
(A = B ,B = 『號碼』)
select a.personMemberID, * from chineseresume a,personmember b where
a.personMemberID = b.referenceid and a.personMemberID = 'JCNPRH39681'
and b.referenceid = 'JCNPRH39681'
(A = B ,B = 『號碼』, A = 『

③ 如何實現多線程查詢Sqlserver庫

如何實現多線程查詢Sqlserver庫
在後台創建多個線程,訪問你對應的數據然後放在一個指定的對象裡面。 JSP上非同步不斷的發送請求向你存放數據的對象,返回數據後,放在JSP頁面裡面。

④ 如何使用SSMS配置SQL SERVER 伺服器屬性

可以使用系統存儲過程或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SSMS)工具對SQL SERVER 2005/2008伺服器進行設置,對於一般用戶來說,第二種方式更為直觀與簡便,不需要記得復雜的SQL語句及語法,就能在圖形化操作界面下來完成大部
分資料庫的操作與管理,從SQL SERVER 2005開始,資料庫管理方面推出了SSMS組件,此組件把以前版本的"企業管理器"和"查詢管理器"兩個工具組合到一個界面中,這使各種開發人員和一般的管理員都能輕松的訪問SQL SERVER.使用SSMS工具可以查看與配置SQL SERVER 2005/2008資料庫的伺服器屬性,本經驗以SQL SERVER 2005為例,演示配置的全過程,供大家參考.

方法/步驟

1
單擊"開始"|"所有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命令,或在開始菜單歷史項中單擊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命令,啟動SSMS

按照默認設置不變,點擊"連接"按鈕,連接到資料庫伺服器

在"對象資源管理器"中,右鍵單擊伺服器,選擇"屬性"命令

彈出"伺服器屬性"對話框,在"常規"選項卡中,可以查看到伺服器相關硬體及軟體信息,包括伺服器名稱,安裝的操作系統,內存容量,處理器數量,SQL SERVER版本,安裝根目錄等信息

點擊"內存"選項卡,對於32位的伺服器操作系統, 並且物理內存>=4GB,本例伺服器內存容量為8G 要勾選"使用AWE分配內存"復選框 ,64位系統直接支持大內存,
所以不要勾選"使用AWE分配內存"復選框,AWE可以讓32位操作系統定址更多內存,超過4GB的限制,在sqlserver中使用AWE,可以防止sqlserver的working set被操作系統page out,起到lock page in memory的作用.

點擊"處理器"選項卡,其中"最大工作線程數"的默認值是0,則允許SQL SERVER在啟動時自動配置工作線程,該設置對於大多數系統而言是最佳設置,也可以手工設置"最大工作線程數",輸入一個介於32-32767之間的值即可,如果此伺服器兼任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郵件伺服器時,可以勾選"提升SQL SERVER的優先順序",來提升SQL SERVER的優先順序.

點擊"安全性"選項卡,主要涉及"伺服器身份驗證","登錄審核","伺服器代理賬戶"和"選項"幾個方面."啟用C2審核跟蹤"選項是配置伺服器,以記錄對語句和對象的失敗和成功的訪問嘗試,這些信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系統活動並跟蹤可能的安全策略沖突;"跨資料庫所有權鏈接",可以為SQL SERVER實例配置跨資料庫所有權鏈接,此處勾選了"啟用C2審核跟蹤"選項

點擊"連接"選項卡,此處主要有"連接","默認連接選項","遠程伺服器連接"三部分,在"連接"選項組下面的"最大並發連接數"調節框內,可以輸入或選擇一個值(介於0-32767之間),以設置允許與SQL SERVER實例同時連接的最大用戶數量,0代表沒有限制,一般保持默認設置即可.

點擊"資料庫設置"選項卡,一般保持默認設置即可,"默認索引填充因子","恢復間隔(分鍾)",此處都為0,意思是讓SQL SERVER自動配置與管理.

點擊"高級"選項卡,此處包括並行的開銷閥值,查詢等待值,鎖,最大並行度,網路數據包大小,遠程登錄超時值等,本服務有四CPU,此處設定"最大並行度"為2,意思是限制並行計劃執行中使用的處理器數量為2個.

點擊"許可權"選項卡,此處可以選擇不同的登錄名或角色,也可以添加新的登錄名或角色來設置相應許可權.

⑤ sqlserver

摘自:http://database.ctocio.com.cn/analysis/465/7709465.shtml
【IT專家網獨家】SQL Server用戶自定義函數和存儲過程有類似的功能,都可以創建捆綁SQL語句,存儲在server中供以後使用。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以下的各種做法可以減少編程所需的時間:

重復使用編程代碼,減少編程開發時間。
隱藏SQL細節,把SQL繁瑣的工作留給資料庫開發人員,而程序開發員則集中處理高級編程語言。
維修集中化,可以在一個地方做業務上的邏輯修改,然後讓這些修改自動應用到所有相關程序中。
乍看之下,用戶自定義函數和存儲過程的功能似乎一摸一樣。但是,其實這兩者之間還有一些雖然細微但是很重要的差異:

存儲過程是使用EXEC命令獨立調用的,而用戶自定義函數是在另一個SQL語句中調用的。
l存儲程序是允許用戶和程序去使用存儲過程,而不是允許其存取表格,這樣能夠增強程序安全性。與標準的SQL Server相比,存儲程序限制用戶行動許可權方面更為細化。例如,如果你有一個貨存表格,每次賣出一個貨物收銀員都要對表格進行更新一次(從貨存中把該貨品減去一件)。你可以給收銀員設置許可權,允許其使用decrement_item存儲過程,而不是允許他們有任意修改或村表格的許可權。
函數必須始終返回一個值(一個標量值或一個表格)。而存儲過程可以返回一個標量值、一個表值或無需返回值。
總而言之,存儲程序對SQL Server開發員來說是最有價值的寶物之一,用於資料庫中,能夠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安全性,絕對超值。

⑥ 深入淺出SQLServer2005系統管理與應用開發的目 錄

第1章 安裝SQL Server 2005 1
1.1 版本 1
1.2 組件 2
1.2.1 伺服器組件 2
1.2.2 客戶機組件 2
1.3 安裝企業版 3
1.3.1 安裝環境 3
1.3.2 安裝伺服器 3
1.3.3 安裝客戶機 8
1.3.4 安裝Service Pack 8
1.4 伺服器的後台服務 9
1.4.1 MSSQLSERVER 10
1.4.2 SQLSERVERAGENT 10
1.4.3 MSSQLServerOLAPService 10
1.4.4 ReportServer 10
1.4.5 MSDTSServer 10
1.4.6 SQLBrowser 10
1.4.7 MSFTESQL 10
1.5 客戶機上的管理工具 11
1.5.1 Management Studio 11
1.5.2 Visual Studio 2005 13
1.5.3 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 15
1.5.4 通知服務命令提示 16
1.5.5 報表服務配置 18
1.5.6 SQL Server錯誤和使用情況報告 18
1.5.7 SQL Server外圍應用配置器 19
1.5.8 SQL Server Profiler 21
1.5.9 資料庫引擎優化顧問 21
1.6 本章小結 22
1.7 習題 23
第2章 SQL Server 2005新特性 24
2.1 Service Broker 24
2.1.1 分布式系統 24
2.1.2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 25
2.1.3 Service Broker的作用 25
2.1.4 Service Broker的術語 26
2.1.5 Service Broker的組件 28
2.1.6 Service Broker的實現 28
2.2 CLR集成 31
2.2.1 .NET是什麼 31
2.2.2 .NET Framework是什麼 31
2.2.3 .NET Framework的特性 32
2.2.4 .NET Framework的結構 33
2.2.5 CLR是什麼 34
2.2.6 CLR集成的優點 35
2.2.7 CLR集成的編程增強 36
2.2.8 CLR集成是否可以取代T-SQL 36
2.2.9 啟用CLR集成 37
2.3 專用管理員連接DAC 37
2.3.1 有權使用DAC的用戶 38
2.3.2 DAC使用的局限 38
2.3.3 DAC使用的命令 39
2.3.4 Sqlcmd使用DAC 39
2.3.5 Management Studio使用DAC 40
2.4 resource系統資料庫 41
2.4.1 resource資料庫在哪裡 42
2.4.2 如何使用resource資料庫 44
2.5 用戶與架構分離 44
2.5.1 與架構相關的概念 44
2.5.2 基於用戶的數據對象描述 46
2.5.3 基於架構的數據對象描述 47
2.5.4 用戶與架構分離的優點 47
2.6 分區 48
2.6.1 概念 48
2.6.2 類型 48
2.6.3 分區的數據對象 48
2.7 本章小結 49
2.8 習題 49
第3章 配置SQL Server 2005網路 50
3.1 網路基礎 50
3.1.1 網路工作模式 50
3.1.2 網路管理模式 52
3.1.3 網路通信協議 52
3.1.4 TCP/IP 53
3.1.5 IP地址 54
3.1.6 埠 56
3.2 SQL Server網路基礎 57
3.2.1 進程和線程 57
3.2.2 IPC 57
3.2.3 常見的IPC機制 58
3.2.4 Net-Library 58
3.3 網路中的名稱 59
3.3.1 伺服器NetBIOS名稱 59
3.3.2 實例名稱 60
3.3.3 伺服器別名 62
3.4 TDS協議 63
3.4.1 TDS的概念 63
3.4.2 TDS的作用 63
3.4.3 TDS的結構 64
3.5 端點 64
3.5.1 端點的作用 65
3.5.2 端點的類型 65
3.5.3 TDS端點 66
3.5.4 需不需要創建TDS端點 66
3.5.5 創建TDS端點 66
3.6 網路配置工具與步驟 67
3.6.1 網路配置工具 67
3.6.2 網路配置步驟 68
3.7 配置共享內存網路 68
3.7.1 配置伺服器 68
3.7.2 配置客戶機 69
3.8 配置TCP/IP網路 70
3.8.1 配置伺服器 70
3.8.2 配置客戶機 72
3.9 配置命名管道網路 74
3.9.1 配置伺服器 75
3.9.2 配置客戶機 76
3.10 配置網路中的常見問題 78
3.10.1 怎樣選擇網路協議 78
3.10.2 不同的網路協議的效率 79
3.10.3 隱藏實例(HideInstance) 80
3.11 本章小結 81
3.12 習題 81
第4章 伺服器日常管理 82
4.1 注冊 82
4.1.1 注冊伺服器 83
4.1.2 排除常見注冊故障 86
4.1.3 總結注冊方法 87
4.2 暫停伺服器 87
4.2.1 在【控制面板】中暫停 87
4.2.2 在【Management Studio】中暫停 88
4.2.3 在【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中暫停伺服器 89
4.3 關閉伺服器 89
4.3.1 在【控制面板】中關閉 89
4.3.2 在【Management Studio】中關閉 90
4.3.3 在【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中關閉 91
4.4 啟動伺服器 91
4.4.1 在【控制面板】中啟動 91
4.4.2 在【Management Studio】中啟動 92
4.4.3 在【SQL Server配置管理器】中啟動 92
4.5 服務啟動信息 93
4.5.1 查看啟動信息的方法 93
4.5.2 分析啟動信息的內容 94
4.5.3 服務啟動順序 96
4.6 服務啟動參數 97
4.6.1 配置方法 97
4.6.2 -d參數 98
4.6.3 -l參數 99
4.6.3 -e參數 99
4.7 最小配置啟動 99
4.7.1 -f參數 100
4.7.2 最小配置的含義 101
4.8 本章小結 101
4.9 習題 102
第5章 伺服器配置 103
5.1 常規參數 103
5.1.1 基礎信息 103
5.1.2 排序規則 104
5.2 內存配置 105
5.2.1 有關內存的術語 106
5.2.2 SQL Server有關內存的術語 107
5.2.3 SQL Server伺服器內存結構 107
5.2.4 在內存中尋找數據 108
5.2.5 時鍾管理演算法 109
5.2.6 內存空間分配 110
5.2.7 最小伺服器內存 110
5.2.8 最大伺服器內存 110
5.2.9 索引佔用的內存 111
5.2.10 每次查詢佔用的最小內存 111
5.2.11 AWE內存分配 112
5.3 處理器配置 112
5.3.1 處理器關聯掩碼 112
5.3.2 I/O關聯掩碼 114
5.3.3 最大工作線程數 114
5.3.4 提升SQL Server優先順序 115
5.3.5 使用Windows纖程 115
5.4 安全性配置 117
5.4.1 伺服器身份驗證 118
5.4.2 登錄審核 119
5.4.3 啟用伺服器代理賬戶 121
5.4.4 啟用C2審核跟蹤 123
5.5 連接配置 125
5.5.1 最大並發連接數 125
5.5.2 使用查詢調控器 126
5.5.3 遠程伺服器連接 127
5.5.4 默認連接選項 127
5.6 資料庫設置配置 128
5.6.1 默認索引填充因子 128
5.6.2 磁帶備份和還原參數 129
5.6.3 恢復間隔 129
5.6.4 資料庫默認位置 130
5.7 高級配置 130
5.7.1 並行 130
5.7.2 網路 131
5.7.3 雜項 131
5.8 本章小結 132
5.9 習題 133
第6章 資料庫日常管理 134
6.1 資料庫的邏輯結構 134
6.1.1 資料庫關系圖 134
6.1.2 表 137
6.1.3 索引 138
6.1.4 視圖 139
6.1.5 同義詞 140
6.1.6 存儲過程 140
6.1.7 資料庫觸發器 141
6.1.8 類型 141
6.1.9 規則 141
6.1.10 默認值 143
6.1.11 程序集 143
6.2 資料庫的物理結構 143
6.2.1 數據文件 144
6.2.2 日誌文件 144
6.3 資料庫的類型 145
6.3.1 系統資料庫 145
6.3.2 用戶資料庫 146
6.3.3 資料庫快照 146
6.4 資料庫的狀態 147
6.4.1 查看資料庫狀態 147
6.4.2 狀態值的含義 148
6.5 創建資料庫 149
6.5.1 資料庫命名規則 149
6.5.2 創建資料庫 149
6.6 配置資料庫 152
6.6.1 備份信息 152
6.6.2 大小和可用空間 153
6.6.3 對用戶數的勘誤 155
6.6.4 排序規則 157
6.6.5 恢復模式 158
6.6.6 頁驗證 159
6.6.7 只讀資料庫 160
6.6.8 限制訪問 160
6.6.9 統計信息 160
6.6.10 自動關閉 161
6.6.11 自動收縮 161
6.7 分離和附加資料庫 162
6.7.1 分離資料庫 162
6.7.2 附加用戶資料庫 163
6.8 離線和聯機資料庫 165
6.8.1 離線用戶資料庫 165
6.8.2 聯機用戶資料庫 165
6.9 重命名資料庫 166
6.9.1 重命名資料庫 166
6.9.2 Alter Database重命名資料庫 166
6.10 本章小結 166
6.11 習題 167
第7章 資料庫文件管理 168
7.1 文件類型 168
7.1.1 主要數據文件 168
7.1.2 次要數據文件 169
7.1.3 日誌文件 170
7.2 文件狀態 170
7.2.1 查看文件狀態 170
7.2.2 文件狀態的含義 170
7.3 數據文件管理 171
7.3.1 數據文件內部的讀寫機制 171
7.3.2 添加次要數據文件 172
7.3.3 刪除次要數據文件 173
7.3.4 調整數據文件的增長屬性 175
7.3.5 收縮數據文件 176
7.3.6 移動數據文件的數據 178
7.4 日誌文件管理 179
7.4.1 VLF 179
7.4.2 日誌文件的內部讀寫機制 180
7.4.3 日誌文件的作用 181
7.4.4 日誌文件的特點 181
7.4.5 日誌文件的結構 182
7.4.6 查看日誌文件內容 182
7.4.7 添加日誌文件 183
7.4.8 移動日誌文件的內容 184
7.4.9 刪除日誌文件 185
7.5 文件組 185
7.5.1 概念 185
7.5.2 文件組的讀寫機制 185
7.5.3 文件組的使用原則 186
7.6 本章小結 186
7.7 習題 187
第8章 代理服務 188
8.1 代理服務基礎 188
8.1.1 作用 188
8.1.2 作業(Job) 189
8.1.3 計劃(Schele) 189
8.1.4 警報(Alert) 189
8.1.5 操作員(Operator) 190
8.2 管理代理服務 190
8.2.1 啟動代理服務 190
8.2.2 配置代理服務 191
8.2.3 查看代理服務的錯誤日誌 194
8.3 基於代理服務的案例 195
8.3.1 創建操作員 195
8.3.2 創建警報 196
8.3.3 創建計劃 197
8.3.4 創建作業 198
8.3.5 配置警報屬性 202
8.3.6 總結案例的關系 202
8.3.7 查看作業的執行情況 203
8.4 本章小結 204
8.5 習題 204
第9章 維護計劃 205
9.1 作用 205
9.2 維護計劃管理 205
9.2.1 用向導創建維護計劃 206
9.2.2 修改維護計劃 210
9.2.3 修改優先約束 211
9.2.4 修改執行伺服器 211
9.2.5 執行維護計劃 211
9.3 本章小結 213
9.4 習題 213
第10章 集成服務SSIS 214
10.1 SSIS基礎 214
10.1.1 作用 214
10.1.2 體系結構 215
10.2 SSIS使用 217
10.2.1 導出數據 217
10.2.2 查看包 221
10.2.3 執行包 221
10.3 SSIS項目開發 222
10.3.1 開發SSIS項目 222
10.3.2 解決方案 224
10.3.3 SSIS項目剖析 225
10.3.4 開發復雜的SSIS項目 225
10.4 SSIS包 226
10.4.1 總體結構 226
10.4.2 容器 226
10.4.3 任務 227
10.4.4 優先約束 229
10.4.5 控制流 229
10.4.6 數據流 230
10.4.7 事件處理程序 230
10.4.8 包資源管理器 231
10.5 本章小結 232
10.6 習題 232
第11章 T-SQL基礎知識 233
11.1 語法約定 233
11.2 數據對象表示方法 234
11.2.1 參數說明 234
11.2.2 使用實例 234
11.3 安裝AdventureWorks資料庫 235
11.4 研究T-SQL的原則 237
11.4.1 功能與效率並重的原則 237
11.4.2 數據與日誌並重的原則 237
11.5 T-SQL的執行機制 237
11.5.1 引擎的工作流程 238
11.5.2 引擎的體系結構 239
11.5.3 T-SQL的執行過程 240
11.6 T-SQL的執行計劃 241
11.6.1 執行計劃的內容 241
11.6.2 執行計劃的執行 241
11.6.3 執行計劃的老化 242
11.6.4 查看T-SQL的執行計劃 242
11.7 T-SQL的優化 243
11.7.1 查詢優化器 244
11.7.2 基於CBO的優化 244
11.7.3 資料庫統計信息 245
11.7.4 查看錶的統計信息 245
11.8 研究T-SQL效率的方法 246
11.8.1 客戶端統計信息 247
11.8.2 T-SQL的I/O 248
11.8.3 T-SQL的執行時間 249
11.8.4 T-SQL的執行計劃 249
11.8.5 編程計算T-SQL的執行時間 251
11.8.6 編程計算成批T-SQL的執行時間 251
11.9 研究T-SQL數據的方法 252
11.9.1 DBCC PAGE命令 253
11.9.2 DBCC LOG命令 254
11.10 本章小結 256
11.11 習題 256
第12章 T-SQL語法要素 257
12.1 數據類型 257
12.1.1 整數型 258
12.1.2 二進制型 258
12.1.3 字元串型 258
12.1.4 日期時間型 259
12.1.5 小數型 259
12.1.6 貨幣型 259
12.1.7 其他類型 260
12.2 常量 260
12.2.1 常見的常量定義格式 260
12.2.2 常見的常量使用方法 262
12.3 變數 262
12.3.1 全局變數 263
12.3.2 局部變數 263
12.4 運算符 264
12.4.1 算術運算符 264
12.4.2 位運算符 264
12.4.3 比較運算符 264
12.4.4 邏輯運算符 265
12.4.5 字元串連接運算符 265
12.4.6 賦值運算符 265
12.4.7 運算符的優先順序 265
12.5 T-SQL函數 266
12.5.1 聚合函數 266
12.5.2 日期和時間函數 266
12.5.3 數學函數 267
12.5.4 字元串函數 267
12.6 T-SQL表達式 268
12.6.1 表達式的組合 268
12.6.2 表達式的結果 268
12.7 注釋 269
12.7.1 單行注釋 269
12.7.2 多行注釋 269
12.8 批處理 270
12.8.1 批處理的含義 270
12.8.2 批處理的特點 270
12.9 流程式控制制 270
12.9.1 程序塊語句BEGIN..END 270
12.9.2 判斷語句IF..ELSE 271
12.9.3 循環語句WHILE 272
12.9.4 分支判斷語句CASE 273
12.9.5 無條件退出語句RETURN 273
12.9.6 無條件跳轉語句GOTO 275
12.9.7 延期執行語句WAITFOR 275
第13章 查詢語句研究 277
13.1 語法結構 277
13.2 選擇列表 278
13.2.1 選擇所有列 278
13.2.2 選擇特定列 282
13.2.3 包含運算符的查詢 284
13.2.4 包含函數的查詢 285
13.2.5 消除重復項 286
13.3 FROM子句 287
13.3.1 使用表別名 287
13.3.2 使用表提示 290
13.4 WHERE子句 293
13.4.1 WHERE子句中的運算符 294
13.4.2 比較查詢 295
13.4.3 范圍查詢 296
13.4.4 列表查詢 297
13.4.5 模式匹配查詢 298
13.5 GROUP BY子句 299
13.5.1 語法結構 300
13.5.2 實例分析 300
13.6 ORDER BY子句 302
13.6.1 語法結構 302
13.6.2 實例分析 302
13.7 本章小結 303
13.8 習題 303
第14章 數據操作語句研究 304
14.1 INSERT語句研究 304
14.1.1 表結構和索引結構 305
14.1.2 執行前的日誌情況分析 305
14.1.3 執行情況分析 305
14.1.4 執行後的日誌情況分析 307
14.1.5 研究數據的變化情況 308
14.1.6 研究結論 308
14.2 UPDATE語句研究 309
14.2.1 執行前的日誌情況分析 310
14.2.2 執行情況分析 310
14.2.3 執行後的日誌情況 311
14.2.4 研究結論 313
14.3 DELETE語句研究 313
14.3.1 執行前的日誌情況分析 314
14.3.2 執行情況分析 314
14.3.3 執行後的日誌情況 315
14.3.4 研究結論 316
14.4 深入探討語句內部機制 317
14.4.1 誰先插入數據 317
14.4.2 誰先更新數據 317
14.4.3 誰先刪除數據 317
14.5 本章小結 317
14.6 習題 318
第15章 DBCC命令深入研究 319
15.1 驗證類DBCC命令 319
15.1.1 DBCC CHECKALLOC 319
15.1.2 DBCC CHECKCATALOG 323
15.1.3 DBCC CHECKDB 324
15.2 DBCC CLEANTABLE深入研究 326
15.2.1 創建測試表 327
15.2.2 表的存儲空間分配 328
15.2.3 刪除列 331
15.2.4 刪除列後表的存儲空間分配 331
15.2.5 執行DBCC CLEANTABLE命令 333
15.2.6 DBCC CLEANTABLE命令日誌分析 333
15.2.7 存儲空間的變化 335
15.2.8 結論 337
15.3 DBCC DBREINDEX深入研究 337
15.3.1 語法結構 337
15.3.2 查詢執行前的頁面情況 338
15.3.3 查詢執行前的日誌情況 339
15.3.4 重建索引 339
15.3.5 查詢執行後的日誌情況 340
15.3.6 查詢執行後的頁面情況 340
15.4 本章小結 341
15.5 習題 341
第16章 安全管理 342
16.1 安全方案 342
16.1.1 基於網路安全機制實現的方案 342
16.1.2 基於SQL Server 2005本身實現的方案 343
16.2 網路安全方案 343
16.2.1 網路安全的新需求 344
16.2.2 常規加/解密技術 344
16.2.3 公鑰加/解密技術 345
16.2.4 公鑰加/解密技術的實現方案 345
16.2.5 產生公鑰的數字證書實現方案 347
16.3 主流的網路安全技術 348
16.3.1 IPSec 348
16.3.2 VPN 350
16.3.3 SSL 351
16.4 SQL Server 2005的安全體系 352
16.4.1 安全體系 352
16.4.2 安全主體 353
16.4.3 安全對象 353
16.5 伺服器安全管理 354
16.5.1 身份驗證機制 354
16.5.2 更改身份驗證機制 355
16.5.3 查詢登錄名 357
16.5.4 新建登錄名 357
16.5.5 伺服器角色 361
16.5.6 密碼復雜性策略 361
16.5.7 啟用登錄審核 361
16.5.8 查詢登錄審核信息 363
16.6 資料庫安全管理 367
16.6.1 用戶管理 367
16.6.2 固定資料庫角色 369
16.6.3 創建應用程序角色 369
16.6.4 創建架構 370
16.7 加密機制 371
16.7.1 加密體系 372
16.7.2 密鑰的加密 373
16.8 對稱密鑰加/解密 374
16.8.1 產生對稱密鑰的語句 374
16.8.2 產生對稱密鑰 375
16.8.3 打開和關閉對稱密鑰 376
16.8.4 加密和解密數據的語句 377
16.8.5 實例:用對稱密鑰加密數據 378
16.8.6 實例:用對稱密鑰解密數據 378
16.9 非對稱密鑰加/解密 379
16.9.1 產生非對稱密鑰的語句 379
16.9.2 產生非對稱密鑰 380
16.9.3 加密和解密數據的語句 380
16.9.4 實例:用非對稱密鑰加密數據 381
16.9.5 實例:用非對稱密鑰解密數據 381
16.10 數字證書加/解密 381
16.10.1 產生數字證書的語句 382
16.10.2 產生數字證書 382
16.10.3 加密和解密數據的語句 382
16.10.4 實例:用數字證書加密數據 383
16.10.5 實例:用數字證書解密數據 383
16.11 密鑰管理 384
16.11.1 備份和恢復服務主密鑰 384
16.11.2 產生資料庫主密鑰 384
16.11.3 用服務主密鑰加密資料庫主密鑰 385
16.12 密碼策略 386
16.12.1 增加密碼的復雜性 386
16.12.2 強密碼 386
16.13 SQL注入式攻擊與防範 386
16.13.1 SQL注入式攻擊的產生 386
16.13.2 SQL注入式攻擊的防範 387
16.14 存儲介質的安全管理 387
16.14.1 盡可能保證日誌文件的安全 388
16.14.2 用硬體實現日誌文件的復用 388
16.14.3 分離存儲數據文件和日誌文件 388
16.15 本章小結 389
16.16 習題 389
第17章 事務和鎖 391
17.1 多用戶資料庫的並發問題 391
17.1.1 並發訪問的實例 391
17.1.2 並發問題 392
17.2 事務 393
17.2.1 事務的特性 393
17.2.2 事務的狀態 394
17.3 SQL Server 2005中的事務機制 395
17.3.1 事務模式 395
17.3.2 更改事務模式 396
17.3.3 事務的啟動 396
17.3.4 事務日誌記錄 397
17.3.5 事務編程語句 397
17.3.6 事務的調度 398
17.3.7 事務的隔離性級別 398
17.3.8 批(GO) 399
17.4 鎖 399
17.4.1 鎖的粒度 400
17.4.2 鎖的類型(模式) 400
17.4.3 鎖持有度 401
17.4.4 動態鎖機制 401
17.4.5 查看鎖 401
17.5 死鎖 402
17.5.1 死鎖的發生 402
17.5.2 消除死鎖的方法 403
17.5.3 SQL Server 2005死鎖檢測和結束機制 403
17.5.4 跟蹤和檢測死鎖 404
17.6 本章小結 404
17.7 習題 405
第18章 備份恢復 406
18.1 資料庫系統故障類型 406
18.1.1 事務故障 407
18.1.2 系統故障 407
18.1.3 介質故障 407
18.1.4 DBA需要應對的故障 407
18.2 不同類型故障的恢復機制 408
18.2.1 事務故障的恢復機制 408
18.2.2 系統故障的恢復機制 408
18.2.3 介質故障的恢復機制 408
18.3 基於事務日誌的備份和恢復機制 409
18.3.1 經典的事務日誌結構 409
18.3.2 Redo(重做)事務 409
18.3.3 Undo(回滾)事務 410
18.3.4 WAL原則 411
18.4 SQL Server 2005基於日誌的恢復機制 412
18.4.1 剖析日誌記錄結構的奧秘 412
18.4.2 Previous Page LSN參數的奧秘 414
18.4.3 Undo的實現機制 415
18.4.4 Redo的實現機制 416
18.5 檢查點機制 417
18.5.1 檢查點的操作 417
18.5.2 檢查點與恢復效率的關系 417
18.5.3 MinLSN的選擇 418
18.6 SQL Server 2005恢復模式 419
18.6.1 恢復模式與日誌的關系 419
18.6.2 完整恢復模式 419
18.6.3 簡單恢復模式 420
18.6.4 大容量日誌恢復模式 421
18.7 實例:完整備份與恢復 422
18.7.1 完整資料庫備份恢復的原理 422
18.7.2 完整資料庫備份 422
18.7.3 完整資料庫恢復 424
18.8 實例:完整+日誌備份與恢復 425
18.8.1 完整+日誌備份恢復的原理 425
18.8.2 完整+日誌備份 426
18.8.3 完整+日誌恢復 427
18.9 實例:完整+差異+日誌備份與恢復 429
18.9.1 完整+差異備份恢復的原理 429
18.9.2 完整+差異+日誌備份 430
18.9.3 完整+差異+日誌恢復 431
18.10 BAK文件恢復 434
18.10.1 查看BAK文件的內容 434
18.10.2 實例:從BAK文件恢復 435
18.11 本章小結 437
18.12 習題 437
第19章 高可用性 438
19.1 故障轉移群集 438
19.1.1 網路服務新需求 438
19.1.2 SMP解決方案 439
19.1.3 群集 439
19.1.4 故障轉移群集 440
19.2 資料庫鏡像 441
19.2.1 資料庫鏡像方案 442
19.2.2 資料庫鏡像的具體實現 443
19.2.3 資料庫鏡像的特點 443
19.2.4 故障轉移的實現 443
19.2.5 資料庫鏡像模式 444
19.3 日誌傳送 444
19.3.1 日誌傳送方案 445
19.3.2 日誌傳送的特點 446
19.3.3 日誌傳送的具體實現 446
19.3.4 構建實例環境 447
19.3.5 步驟1:以有許可權的用戶登錄 447
19.3.6 步驟2:創建專門的目錄 448
19.3.7 步驟3:初始化輔助伺服器的資料庫 448
19.3.8 步驟4:配置主資料庫的日誌傳送 449
19.3.9 步驟5:查看作業情況 453
19.3.10 步驟6:分析配置腳本 453
19.4 本章小結 456
19.5 習題 456
第20章 分布式復制 457
20.1 分布式復制概述 457
20.1.1 構建高可用性伺服器環境 457
20.1.2 構建分布式數據交換環境 458
20.2 分布式復制模型 459
20.2.1 發布伺服器 459
20.2.2 訂閱伺服器 459
20.2.3 分發伺服器 459
20.2.4 項目 460
20.2.5 發布 460
20.2.6 訂閱 460
20.3 分布式復制類型 461
20.3.1 事務復制 461
20.3.2 快照復制 462
20.3.3 合並復制 462
20.4 分布式復制代理 463
20.4.1 快照代理 463
20.4.2 日誌讀取器代理 463
20.4.3 分發代理 463
20.4.4 分發代理 463
20.4.5 隊列讀取器代理 464
20.5 兩台伺服器間復制資料庫案例 464
20.5.1 案例環境 464
20.5.2 實現步驟 464
20.6 典型的復制案例 468
20.6.1 配置分發伺服器 468
20.6.2 配置分發伺服器的屬性 472
20.6.3 配置發布伺服器的屬性 473
20.6.4 創建發布 474
20.6.5 創建訂閱 479
20.6.6 同步發布和訂閱 482
20.7 本章小結 482
第21章 Transact-SQL實例 483
21.1 配置參數檢測調整 483
21.1.1 配置伺服器的AWE內存 483
21.1.2 配置最小伺服器內存 484
21.1.3 配置最大伺服器內存 484
21.1.4 配置伺服器的身份驗證方式 484
21.1.5 配置伺服器的登錄審核 485
21.1.6 配置伺服器的遠程連接 486
21.1.7 啟動OLE自動化 486
21.1.8 配置資料庫的恢復模式 487
21.1.9 配置資料庫的統計信息參數 488
21.1.10 檢測CPU資源調度模式設置 489
21.1.11 配置參數綜合檢測與修改 491
21.2 性能監控實例 498
21.2.1 性能計數器種類 498
21.2.2 當前內存總數 499
21.2.3 當前用戶連接使用內存數 499
21.2.4 當前鎖使用內存數 500
21.2.5 當前查詢優化使用內存數 500
21.2.6 當前工作空間使用內存數 501
21.2.7 當前過程緩沖區使用內存數 502
21.2.8 當前可用內存 502
21.2.9 當前數據緩沖區內存數 503
21.2.10 數據緩沖區使用比例 504
21.2.11 數據緩沖區命中率 504
21.2.12 數據緩沖區中消耗資源Top對象 505
21.3 本章小結 507
第22章 DBA Expert項目開發實踐 508
22.1 項目概述 508
22.1.1 DBA Expert安裝 509
22.1.2 DBA Expert使用 510
22.2 構建開發環境 510
22.2.1 C/S模式的開發環境 511
22.2.2 B/S模式的開發環境 511
22.2.3 項目的開發環境 512
22.2.4 構建本書的開發環境 513
22.3 項目總體結構 513
22.3.1 解決方案和項目 513
22.3.2 DBAExpertSQLServer項目 514
22.3.3 DBAExpertSQLServerSetup項目 515
22.4 資料庫設計 515
22.4.1 需要重點關注什麼內容 515
22.4.2 表的設計應重點關注什麼內容 517
22.4.3 索引的設計應重點關注什麼內容 518
22.4.4 DBA Expert項目資料庫設計 519
22.5 存儲過程設計 521
22.5.1 存儲過程P_DataBaseCollationCheck 521
22.5.2 存儲過程P_GetAllDataBase 521
22.5.3 存儲過程P_GetAllocationUnit 522
22.5.4 存儲過程P_GetBuffer 523
22.5.5 存儲過程P_GetFile 524
22.5.6 存儲過程P_GetFileGroup 525
22.5.7 存儲過程P_GetIndex 526
22.5.8 存儲過程P_GetObject 527
22.5.9 存儲過程P_GetPartitions 528
22.5.10 存儲過程P_GetPrincipal 529
22.5.11 存儲過程P_GetSchema 530
22.5.12 存儲過程P_DeleteAllIndex 531
22.5.13 存儲過程P_DeleteAllObject 531
22.5.14 存儲過程P_DeleteAllocationUnit 531
22.5.15 存儲過程P_DeleteAllPartitions 532
22.5.16 存儲過程P_DeleteAllSchema 532
22.5.17 存儲過程P_DeleteBuffer 533
22.5.18 存儲過程P_DeleteCacheTop 533
22.5.19 存儲過程P_DeleteDataBase 533
22.5.20 存儲過程P_DeleteFile 534
22.5.21 存儲過程P_DeleteFileGroup 534
22.5.22 存儲過程P_DeleteIndex 534
22.5.23 存儲過程P_DeleteObject 535
22.5.24 存儲過程P_DeletePartitions 535
22.5.25 存儲過程P_DeletePrincipal 536
22.5.26 存儲過程P_DeleteSchema 536
22.5.27 存儲過程P_Init 536
22.5.28 存儲過程P_BufferTopObject 537
22.6 典型模塊與技巧 541
22.6.1 如何設計公用類 541
22.6.2 如何使用公用類 545
22.6.3 如何使用第三方控制項 545
22.6.4 如何設計報表列印數據 547
22.6.5 如何實現自動保存連接信息 548
22.6.6 如何實現窗體之間傳遞數據 553
22.7 事務處理與實現 554
22.7.1 基於開發語言的事務實現機制 554
22.7.2 基於T-SQL的事務實現機制 555
22.7.3 什麼樣的事務語句有意義 555
22.8 DBA Expert項目典型窗體剖析 555
22.8.1 主窗體 555
22.8.2 直接執行T-SQL的窗體 557
22.8.3 獲取存儲過程輸出參數的窗體 569
22.8.4 圖形顯示結果的窗體 572
22.9 項目打包發布 577
22.9.1 打包項目 577
22.9.2 生成安裝包 579
22.9.3 集成運行環境的安裝包 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