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資格刪掉中小學的課本比如魯迅先生的文章。
魯訊 魯迅媽媽
㈡ 為什麼現在的中學教材中刪除了魯迅的小說呢
最近網上熱議中學教材減少魯迅作品一事。有的人小題大做,把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的形勢下,適當調減魯迅作品在中學教材中的篇目,上綱上線,把它上升到民族精神、國家靈魂的高度,指雞罵狗,借題發揮。著名左派鬥士、在鳳凰衛視開創電視罵人第一人的郭松民(就是大名鼎鼎的郭跳跳)發表文章稱:刪除魯迅文章是數典忘祖。其實教育部門對某個作家的作品在教材中的比例有所調整,歷年來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何況現在已經不是獨家出版中學語文教材,全國有多種版本,它們在選收名家著作入教材時,也是各有輕重的,你把這種版本與那種版本加以比較,都可以得出誰多一篇,誰少一篇的結論,只要你存心想大做文章,每天都有題材,教育園地也就變得十分熱鬧了。這令我想起1976年某月某日,某領袖逝世的消息公布了,某小學生問老師:老師,明天還上課嗎?老師答:×××都死了,還上什麼課?現在大有人認為,魯迅作品都減少了,還學什麼語文,還成什麼語文教材?
曾幾何時,我國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除了馬、列、毛,剩下就是魯迅,除此之外,就只有簡單粗暴的大批判文章。文化教育領域和其他領域一樣,經過了撥亂反正,此後,領袖著作和魯迅作品,理所當然地減少。哪能讓某一個作家「獨霸」中學語文教材呢?現在某些省份,把極//左路線統治時期產生和流行的宣揚個/人/崇/拜的所謂紅色歌曲又重新搬上舞台,充斥電視熒屏,這本來是一件很不正常的現象,但是某些人樂此不疲,也許是他們看來,現在教材的一些變化,都是離經叛道,必欲加以聲討而後快。
過去,中國現代作家,只有魯迅一個人,他的作品在中學語文教材中所佔的比重自然占壟斷地位。沒有巴金,沒有老舍,沒有沈從文,沒有徐志摩,沒有梁實秋,沒有林語堂,沒有張愛玲……當代作家更沒有一席之地,中學生不知道王蒙,余華,王小波,蔣子龍、畢淑敏……即使我們對魯迅再崇拜,也不能只看他一個人的作品呀。據說現在已經刪掉《葯》《阿Q正傳》等小說,高中教材只剩下《祝福》《記念劉和珍君》《拿來主義》這三篇魯迅作品,我個人認為這個數目還是比較恰當的。一個現代作家在高中語文教材中能佔三篇作品(據說魯迅作品數量在初中課本基本保持不變),除了魯迅之外,還有誰有這么大的「福氣」?總體上說這個數字並不少,學生每年可以學一篇魯迅作品,而且這三篇作品,小說、散文、雜文各有一篇,在體裁上也是比較恰當的安排。至於部分學生還有更多研究魯迅作品的興趣,可以通過選修課程或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進一步學習鑽研。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減少魯迅作品,怎麼才能讓中學語文教材百花齊放,讓中學生從語文教材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何況課改後必修教材中課文篇目總數也減少了。)
㈢ 課本刪除的魯迅文章有哪些
《阿Q正傳》
《故鄉》
《孔乙己》
《狂人日記》
《葯》
《論雷峰塔的倒掉》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藤野先生》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三味書屋》
0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語文教材中,魯迅的《葯》、《為了忘卻的紀念》等作品不見了,留下來的只有《拿來主義》、《祝福》和《紀念劉和珍君》。
㈣ 中小學語文課本書中是否要去掉魯迅的文章,請大家給予寶貴意見,衷心的謝謝!
最近中學語文教科書里刪了幾篇魯迅的文章,發現就有人感覺天塌下來一樣,好像教科書里少了魯迅之後,中華民族的下一代就沒了脊樑骨。老實說,魯迅在教科書中的出鏡率確實高了一點,有些文章確實不適合給中學生看,選進教科書的里那幾篇恐怕就更不適合了。
在語文教科書中的魯迅,大致可以分成這么幾類。一是魯迅的童年回憶,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等等,選這些文章大概是想貼近學生的生活,只可惜學生大都不了解那個年代的鄉村背景,再加上魯迅的文字比較別扭,反倒是讓學生看得一頭霧水,最後弄明白之後也就是那麼回事。其實,國外像《小王子》之類的既美妙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很多,用不著讓魯迅這位嚴肅的大叔裝可愛逗小孩玩。
第二類是一些時事文化方面的評論,比如《紀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紀念》等等,這樣的文章藝術價值是非常有限的,主要就是為了撕破謊言,現在連謊言也進化了一個層次,還不如直接去看韓寒的文章呢!此外,還記得有一篇《文學與出汗》,基本上屬於蠻不講理的敗筆,選進教科書也只是因為迎合了壓抑人性的文化傳統,應該乾脆的刪掉才是!
第三類是魯迅的小說,比如《孔乙己》、《阿Q正傳》等等,這些小說寫得還不錯,只是過高了估計中學生乃至語文老師的理解能力,反倒是遭到了庸俗的理解。很多人得到一個精神勝利法之後如獲至寶,以此來鼓吹中國人實踐勝利法,好像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是失敗者就一概都是阿Q,要是他不幸讀過一點書,那就更是孔乙己了。恐怕這一點是魯迅當年所始料未及的,要是他看到自己投向土著們的匕首反倒被狡猾土著當成武器,也不知是會作何感想啊!
我曾經通讀過魯迅的雜文與小說,發現有很多文字比教科書中所選的篇目更具有普適的價值。記得有一篇講少讀中國書的,就是某個報紙請他推薦一些書,然後他就說中國書大都是「僵屍的樂觀」,還是要多讀外國的著作。能提出僵屍這個比喻,說明魯迅已經吃透了中國的傳統,可一些迂腐文人卻非要說他是偏激。如果由我來編中學語文教科書的話,一定會它放到高中語文課本的第一課!
其實,魯迅的一些雜文語錄是非常精彩的,但與其一大堆艱深晦澀的文字讓學生們拿著放大鏡提煉精華,不如由教科書編委搞一個精華語句摘錄,比如有一段談革命革革命的繞口令,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們回味無窮。此外,魯迅的《故事新編》很具有周星馳電影里的黑色幽默,也應該是中學生能夠看懂的,選上一篇進教科書也完全是無可厚非。
總之,我們不必驚慌魯迅退出語文教科書,主要還是得看魯迅之後候選的是怎麼樣的文字。如果所選的只是一些無聊的老夫子,那還是不如讓魯迅大叔來壓陣呢;若是能選一些國外的優秀作品,特別是像卡夫卡那樣具有現代風格的作品,那麼魯迅的退出可以說是順了他「少讀中國書」的心意。
㈤ 教科書中為什麼要刪去被封為經典的魯迅的文章
魯迅是近現代中國文學不可翻越的一座大山,所有中國文學者,可以說幾乎都拜讀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如果說你覺得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那隻能說明你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換言之,就是說你太幼稚,對生活的理解不夠透徹,無論是狂人日記還是阿Q精神,無論是朝花夕拾還是熱風。
所以說魯迅的文章慢慢都都從課本中移除了,小孩子固然有點看不懂,但更多的原因是沒人好好講,沒人喜歡讓他們看。
盡管現在對魯迅的爭議很多,盡管魯迅依舊有很多「敵人」很多人不喜歡他的文筆,但並不會影響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我們不能忘記魯迅,我們要「吶喊」。
㈥ 人教版刪除魯迅文章,魯迅曾有哪些文章在教材
註:《風箏》2013年被移除七年級教材
㈦ 中學語文課本中哪些文章應刪除
哪些文章不適合入選中學語文教材辛泊平 記得讀中學的時候,發新書絕對是一件高興的事,而新書里的語文課本更是其中的珍品。所以,領回新書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語文書翻一遍,喜歡的讀幾遍,不喜歡的一帶而過。這幾乎成了習慣。有了這個大概印象,等老師講課的時候,自己就彷彿多了一些優勢。然而,一些原來喜歡的文章經老師一講卻失去了興趣,一些不喜歡的文章等老師講完,卻有了異樣的感受。似乎也是一種叛逆,那時候,總是對老師條分縷析的文章持一種敵對態度。若干年後,再回顧過去讀過的文章,終於明白:有些文章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甚至抵觸,實在不是因為教師的水平,而是選文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專家認定的名篇,就因為種種原因和中學生的閱讀口味有很大的出入。 《背影》,這應該是朱自清久負盛名的作品,但和中學生的閱歷相差萬里,所以,學生很難理解其中深沉的內涵。記得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無論老師如何講解,我都讀不懂那幾近無言的父愛,相反,我感覺更深的卻是父親的醜陋和他對兒子的冷漠。因為,懂得父愛的深沉和博大,那幾乎是中年以後的事情。這篇文章情節極淡,而語言相對於《春》和《荷塘月色》而言又是笨拙的,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說,這篇文章都不應該是中學課本里出現的篇目,它更適合在大學里講。 《社戲》,多年以後,我終於讀懂了魯迅先生寫作的高妙,那種絮絮叨叨近乎啰嗦的敘述,正是少年不耐煩的心理寫照。但當時在課堂上,卻是無法欣賞的,聽著老師同樣絮絮叨叨的講解,瞌睡是必然的結果。即便到了偷羅漢豆那相對精彩的一段,也無法理解孩子因自己家的豆大而建議偷自己家的童趣,雖然那時自己也是少年。因為,許多童趣在孩子是正常,只有到了成人眼裡,那才成為趣味。所以,這篇寫孩子心理和趣味的文章,其實是成人帶著成人的眼光去回顧過去,自然就是對昔日印象的描摹,而非真正孩子心中的樂事。那種人生體驗是成人此時的體驗,孩子身在其中,無法盡享。 《燈下漫筆》,在我看來,這幾乎就是魯迅先生最好的隨筆,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國歷史上平民的非人命運。然而,對於只有中學歷史知識背景的孩子而言,是怎麼也理解不了在官、匪以及所謂的農民軍之間輾轉掙扎的百姓的苦難的。那是需要深厚的歷史底蘊才能洞悉的歷史秘密。所以,竊以為,這篇黃鍾大呂更適合大學歷史系的學子們對照歷史文本研讀,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項脊軒志》,這也是中年人的體驗。青春期的孩子對父親殷切的關心尚且無法理會,更遑論祖母、母親那近乎無事的情感細節了。至於那喪妻之愁,作者一筆的神韻,恐怕是孩子們難以接受的懷念方式。所以,歸有光這篇沖淡的文章能怎樣讓孩子感同身受,那肯定是對老師的挑戰了。 等等等等,還有許多這樣教師講起來滔滔不絕、而學生卻如聽天書或者如同嚼蠟的文章,幾乎成了師生的夢魘。 寫到這里,也許有人會問,這些經過時間淘洗的經典如果都不選,那麼還有什麼是夠格的呢。這的確是一個大問題,它應該是編選教材的專家們仔細考慮的。但有一點不能忽視,那就是課文面向的是青少年,是缺少人生閱歷和知識儲備的孩子,如果選文和他們的生活和理解能力差距太大的話,那麼即使是經典中的經典,也根本無法進入他們的心靈。這樣的選文就流於表面,就是不負責任。我們為什麼不選一些有相同教育意義和審美價值的時文呢?同樣是講親情,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就很容易打動學生;同樣是講百姓的命運,魯迅的《阿Q正傳》就生動地多。多選一些這樣的文章,教學的效果是否能更合情、更實效呢?08/10/29夜
㈧ 魯迅文章從小學課本移除的原因是什麼
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刻,重在接地氣,有常識,且有趣味。魯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歲以後寫的,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
「《傷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們能感知的。」趙瑜認為,魯迅是以一個成年人的價值觀來評價世事,魯迅的種種好,應該是成年後才能體味。
(8)學生課本刪除什麼文章擴展閱讀
刪掉的課文:
沈復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兩篇》(張曉風的《行道樹》、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
周國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難的王子》)
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齡的《山市》
魯迅的《風箏》
郭沫若詩兩首(《天上的街市》、《靜夜》)
新增的文章:
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魏巍的《我的老師》
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
馬及時的《王幾何》
賈平凹的《風雨》
選自《禮記》的《雖有嘉餚》
紀昀的《河中石獸》
吳承恩的《小聖施威降大聖》
改動的文章:
《論語》十則改成了《論語》十二章,節選內容略有變化。
㈨ 中小學課本是否該刪除《琅崖山五壯士》的課文
課本刪除「五壯士」失之於簡單化http://news.163.com2005-03-25 12:37: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據報道,新近出版的上海市新版小學語文課本正式刪除了《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課本也刪除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內容。而就在幾天前,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的最後一名倖存者葛振林剛剛病逝。盡管語文課本刪除「五壯士」與葛老英雄的去世沒有任何關系,但人們還是難免會將這兩件事聯系起來,難免會感到頗不是滋味。中小學語文課本是未成年人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聖經」,承擔著對未成年人進行語言文字教育和思想審美教育的重任。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編寫者對語文課本的內容做出一些調整和改動,符合教育科學的客觀規律。無論是當初語文課本選入《狼牙山五壯士》,還是現在從語文課本中刪除《狼牙山五壯士》,從程序意義上看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而從實體意義上看,有關方面負責人對語文課本刪除「五壯士」的解釋是:《狼牙山五壯士》所反映的時代與現代社會差距太大,和平時期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形式應該進行轉化,只要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人都是英雄,比如楊利偉、桑蘭、劉翔,他們用新的方式付出,這些方式很貼近生活,與孩子們的環境很接近。事實上,在上海市的新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已經收入了一篇講述劉翔奪冠故事的新聞特寫,此舉據稱「創造了上海市教材快速引進最新時文的紀錄」。按照這名負責人的解釋,在語文課本中講述楊利偉、桑蘭、劉翔的故事,顯然要比講述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更貼近今天的未成年人的生活環境,也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從講述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變為講述楊利偉、桑蘭、劉翔的故事,也許在明年或後年的教材中,楊利偉、桑蘭、劉翔的故事,又變成了另外幾名國防科技界和競技體育界的傑出人才的故事,如果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形式如此這般快速轉化,是不是又失之於簡單化、概念化了?楊利偉、桑蘭、劉翔是英雄,狼牙山五壯士是英雄,文天祥、岳飛也是英雄,我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不能厚古薄今,但也不能割裂歷史,不能簡單地以時間先後為標准,無條件地讓「先來」的英雄為「後到」的英雄讓出席位。更何況,未成年人可以很容易從身邊的報紙、電視上讀到楊利偉、桑蘭、劉翔的故事,如果從平衡的角度看,語文課本倒應該適當「照顧」一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才對。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距離今天很遠了,但有水平的編寫者不能一味責怪它「與現代社會差距太大」,而完全應該而且可以把它寫得精彩動人,使之像楊利偉、桑蘭、劉翔的故事那樣,對今天的未成年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請注意,當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在忙著刪除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的時候,日本的《新歷史教科書》卻在大肆美化日本侵華戰爭,宣傳中日歷次戰爭責任都在中國,煽動對中國的仇恨。過於簡單化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是不可能教會我們的下一代「究天人之際,通古今天之變」的。還望有關方面應當三思。人教社表示"狼牙山五壯士未從課本刪除"只是調整 http://news.163.com2005-03-25 05:09:23來源: 新京報人教社表示只是將其從小學五年級課本調到四年級自讀課本,葛振林兒子不做評價■「《狼牙山五壯士》課本事件」追蹤本報訊關於小學課本刪除《狼牙山五壯士》的消息見報後,引起廣泛關注。昨晚,葛振林的二兒子說,對《狼牙山五壯士》從課本刪除一事他們不做評價。而人民教育出版社負責人表示,出版社只是將該課文由小學五年級新課本調整到四年級的自讀課本中去了,並強調不是刪除只是調整。人教社強調只是調整昨晚8時30分,葛振林的二兒子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們全家都還沉浸在父親去世的悲痛之中。他說,「我和我的兄弟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課本里學到過父親的事跡,都是受到過他們的精神鼓舞,至於課本為什麼刪除,那是教育部門的安排,我們也不知道,也不做評價」。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關部門負責人昨日表示,《狼牙山五壯士》並沒有從小學課本中刪除掉,只是將這篇課文從小學五年級課本中調整到四年級自讀課本了,不過他並沒有解釋對這篇課文加以調整的具體原因。這位負責人強調,並不是所謂的「刪除」,只是調整。他說這次小學語文課文調整是符合教育部有關課程標準的。這位負責人承認《狼牙山五壯士》激勵了很多人的愛國熱情,也承認由正式課本調整到「自讀課本」算是比較大的調整,但他沒有解釋對這篇課文加以調整的具體原因和理由,並仍堅持說並不是取消這篇課文。語文課應偏重文學色彩北京小學分校校長王玉芬對教材的改變還是頗為贊成的。她認為,孩子從小就應該了解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但是,既然開展思想品德課和歷史課,學生們完全可以通過這些課程受到教育。語文課本應該體現文學、藝術方面的作用,讓孩子學到更好的語文知識。語文課本中英雄主義之類的文章過多並不是很合適,就文學文化色彩來說,完全可以採納更優秀的作品。而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初二的幾名女生表示,自己還非常清楚地記得小學這篇課文的內容,如果這篇課文被刪了,「實在太可惜了」。同學們坦誠地說,如果是劉翔和五壯士擺在一起,那一定會更加喜歡看劉翔的,但是這不代表歷史題材的課文就應該消失。有必要保留抗日篇章昨日下午,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辦公室嚴老師對此表示意外,她說,對小學生進行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課文講解引導他們,現在的情況是,很多青少年離過去的歷史和英雄越來越遠了,而更多地選擇了卡通和動漫等。也正因為如此,才更有必要保留狼牙山五壯士等抗日英雄的篇章,「畢竟歷史是不能忘記的,英雄是不能忘記的!」衡陽市委宣傳部新聞辦的陳新平從1999年至今,用6年多的時間,在關注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葛振林老人。昨晚,他對課本中刪除《狼牙山五壯士》文章之事表示,這樣的課文不應該被刪除,五壯士等英雄的精神和事跡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孩子們更不能忘記。陳新平說,在他與葛振林接觸的6年中,深刻感覺到這些老一輩英雄的朴實,一把藤椅能坐幾十年,出去講課都執意拄著拐杖走著去,堅決不坐等等,這些精神永遠令人感動。(記者張劍鋒郭少峰王薈張潔) 《狼牙山五壯士》從課本刪除?選稿:項凌 來源:東方網 作者:殷建光 2005年3月24日 09:09
據《新聞晚報》報道前日記者了解到,上海市新語文教材已經正式刪除《狼牙山五壯士》一課。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課本也刪除了《狼牙山五壯士》的內容。(3月24日新京報)
談到刪除的原因,上海市教材編寫組主編徐根榮告訴記者,把《狼牙山五壯士》從新課本中刪除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狼牙山五壯士》所反映的時代與現代社會從時間上來說也有差距,學生從小的生活環境與那時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文章也越來越難勾起年輕老師們的共鳴,「教」與「學」的作用都不會很大,新的時期,革命英雄主義仍然需要,只是這種需要應該轉化形式了,只要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奉獻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義,過去戰爭時期有革命烈士,現在和平時期,有楊利偉,有桑蘭,甚至還有劉翔。我對這些解釋,實在不敢苟同。
質疑之一,《狼牙山五壯士》從新課本中刪除是現代社會的需要?我認為,狼牙山五壯士表現出來的英雄精神一種跨時代的永久精神,是對我們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精神靈魂的一個很好寫照,戰爭年代需要,和平時代同樣需要,說刪除是現代社會需要,無疑是對這民族精神跨時代性的否定,我想不通。
質疑二,《狼牙山五壯士》所反映的時代有差距,難勾起年輕老師們的共鳴,「教」與「學」的作用都不會很大?我認為,時代的差距不能割斷英雄主義的傳承,「難勾起年輕老師們的共鳴」恰恰說明我們的年輕教師缺乏這種革命英雄主義的滋養,應該很好的補上這一課,「教」與「學」的作用都不會很大的說法是教學方法問題,如果因為這樣的原因就讓五壯士走出課本實是因小失大。
質疑三,新時期革命英雄主義應該轉化形式?革命英雄主義就是革命英雄主義,我認為不存在新和舊的問題,也不存在什麼形式的問題,因為,我們繼承的是那種的浩然正氣,汲取的是那種民族精神營養,本質是一樣的,時代不同,形式自然就不同,用著我們去主動轉化形式嗎?我看,有點顧此失彼。
看到今天的《狼牙山五壯士》從課本刪除,我想到了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那是什麼時代的歌曲?但是她折射出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永遠激勵著我們國人的,同樣,我們也不能因為狼牙山五壯士因為時代久遠的關系,就要從課本上刪除,我們現在的孩子因為距離戰爭年代遠,恰恰需要狼牙山五壯士這樣英雄豪烈,充滿浩然正氣,陽剛之氣的精神滋養。
㈩ 刪除中小學語文課本中英雄文章時,誰教育部長
摘要 你好,教育部長是陳寶生,男,漢族,1956年5月生,甘肅蘭州人,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5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政治學專業,經濟學學士,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