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關為什麼要刪除出口數據
海關要刪除出口數據原因統計進出口的數據在海關總署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好多統計數字,為國家決策提供依據。
海關數據一般出自報關時單據上顯示的客戶信息,建議報關時將客戶名稱簡化或直接編一個假的,更不要留電話郵箱等信息,海關對報關單據上的客戶信息是沒有要求的.總之,報關時,在滿足海關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單據越簡單越好。
編制統計:
根據《海關法》規定,編制海關統計是中國海關總署的一項重要業務。海關統計是國家進出口貨物貿易統計,負責對進出中國關境的貨物進行統計調查和分析,科學、准確地反映對外貿易的運行態勢,實施有效的統計監督。
中國海關總署按月向社會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基本統計數據,定期向聯合國統計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報送中國對外貿易的月度和年度統計數據,數據發布的及時性居世界領先地位。
② 立陶宛進口商品能過海關了嗎
中國沒有解除立陶宛的進口制裁,因為立陶宛政府還在執迷不悟甚至還將希望全部都寄託在美國身上。但事實證明,美國往往只會大難臨頭各自飛,立陶宛的命運已經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祝願你在今後的生活中平平安安,一帆風順,當遇到困難時,也可以迎難而上,取得成功,沒嫌慎如果有什麼不懂得者液問題,還可以繼續詢問,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或者有所顧慮,我們一直都是您最堅定的朋友後台,現實當中遇到了不法侵害,和不順心的事情也能夠和我詳聊,我們一直提供最為靠譜的司法解答,幫助,遇到困難不要害怕,只要堅持,陽光總在風雨後,困難一定可以度過去,只要你不放棄,一心一意向前尋找出路。
一千個人里就有一千個哈默萊特,世界上無論如何都無法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對同一件事情,大家也會有不同的評判標准。我的答案或許並不是最為標准,最為正確的,但也希望能給予您一定的幫助,希望得到您的認可,謝謝!
③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中國已要求跨國公司在中國和立陶宛之間二選一
【文/觀察者網 齊倩】波羅的海彈丸小國立陶宛在美西方鼓動下,走上了反華一線。在中方宣布兩國外交降級之後,路透社12月9日獨家報道稱,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透露,中國已要求跨國公司二選一:與立陶宛企業切斷聯系,否則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這一消息得到擁有2700餘家會員企業的立陶宛工業家聯盟的證實。該聯盟負責人稱,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中國向跨國企業提出類似要求,「以前這只是可能發生的威脅,現在變成了現實」。
官方數據顯示,立陶宛主要貿易對象是歐盟國家,中國是其第22大出口目的地。但路透社提到,盡管雙方直接貿易規模不大,但立陶宛有數百家公司依賴出口經濟,為與中國貿易的跨國公司生產零部件、傢具、服裝等產品。
路透社獨家報道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告訴路透社,最近,中方一直向跨國公司發出信息, 「如果他們使用立陶宛企業供應的零部件等產品,便將不再被允許向中國市場進出口」。
阿多梅納斯還聲稱,現在,一些跨國公司已經取消了與立陶宛供應商的合同。
立陶宛工業家聯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strialists)向路透社證實了這一消息。
公開資料顯示,該聯盟是立陶宛國內大型商業中介機構,設有37個分會和8個地區協會,擁有會員企業2700餘家,包括立陶宛大部分生產企業、銀行、貿易企業、外國企業代表處、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其會員企業幾乎涵蓋了立陶宛工業的各個領域,該國幾乎所有的工業產品均由該聯盟會員單位生產。
「本周,我們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向(跨國)供應商施壓,要求他們放棄立陶宛產品。」立陶宛工業家聯盟主席亞努利亞維丘斯(idmantas Janulevicius)稱,「以前這只是可能發生的威脅,現在變成了現實」。
在談到一家取消立陶宛供應商合同的跨國公司時,亞努利亞維丘斯說道:「對我們來說, 最痛苦的部分是,它是一家歐洲公司。許多立陶宛企業都是此類公司的供應商。 」
阿多梅納斯和亞努利亞維丘斯均未提及受影響的公司和供應商名稱。
此外,一位立陶宛政府高級官員告訴路透社,立陶宛正在考慮設立一個基金,以保護該國公司免受「中國的報復」,包括向企業提供可能的金融支持(例如貸款)。
汪文斌強調,中方一貫按照 世貿組織的規則辦事 。立陶宛背信棄義, 公然違背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 向中方所做的政治承諾,在世界上製造「一中一台」, 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在國際上開創惡劣先例, 性質極為惡劣。 我們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
立陶宛工業家聯盟主席亞努利亞維丘斯(資料圖)
在今年8月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後,立陶宛政府便開始頻繁炒作台灣問題,在反華一線上躥下跳。自此,該國企業日子就不大好過了。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9月曾報道,中國公司正取消與立陶宛方面的貿易合作。立陶宛一乳製品加工商負責人坦承,台灣地區在市場規模上「根本無法與中國(大陸)相比」。「中國(大陸)人口眾多,而台灣有兩千多萬人口。因此,無論是台灣還是其他任何小市場都無法取代中國(大陸)」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復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此事導致中方在11月22日宣布將中立兩國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
當時,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訴觀察者網,中國有一整套政治、經濟、軍事的政策工具,足以捍衛國家利益。中國宣布和立陶宛外交關系降為代辦級,發出的信號是:第一,立陶宛的行為觸及了紅線;第二,中國肯定會採取措施報復;第三,除非立陶宛糾正錯誤行為,否則中方將持續推進相關反制措施。
沈逸指出, 如 果立陶宛一意孤行,不把台灣的所謂「代表處」關掉,之後還會有梯次升級的措施。 歷史 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在觸碰「台灣問題」紅線後,不付出代價,即使強如美國。
立陶宛「15分鍾」新聞網12月2日援引一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的話報道稱,中國海關似乎已經把立陶宛從系統中移除,這導致他們的貨品無法在華清關。立陶宛外交部當天證實了這一消息,並且稱「已經聯系了歐盟委員會,尋求在歐盟層面協調反應」。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貝爾吉斯12月3日再度就此事發聲,並且希望歐盟為其出頭。蘭茨貝爾吉斯6日向歐盟致信宣稱,中國正以「前所未見」的強度對立陶宛施加「難以接受」的經濟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立陶宛政府不惜以經濟為代價、炒作台灣問題,該國大部分民眾似乎並不認同。立陶宛最新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在對華政策上,只有33.66%的民眾支持立陶宛目前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40.59%民眾不贊成,另外25.74%沒有意見。
僅約1/3受訪者支持立陶宛政府對華政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④ 報應來了!中方將立陶宛從海關系統中刪除,所有貿易都將全面停止
前段時間,中方宣布降低與立陶宛方面的外交關系以後,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了。立陶宛方面很頑強,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就自己的錯誤行徑作出道歉和整改,以至於讓很多人覺得可能是中方的反制措施還不夠,應該在經濟上採取行動。事實上,經濟上的行動早就開始展開了,只是沒有公開罷了。最近,一艘從立陶宛運輸木材的商船在到達上海港口時就遇到了麻煩,上海的海關系統中沒有立陶宛這個國家的任何信息,這意味著這船貨無法在上海卸貨。 對於這件事,立陶宛方面進行了證實,並且表示中國和立陶宛方面的貿易可能因此中斷,目前他們正在尋求歐盟出面解決問題。
根據觀察者網12月4日的報道,立陶宛外交部在早前證實了一個正在廣為流傳的消息,即立陶宛這個國家已經被中國海關系統刪除,這意味著兩國之間正常的貿易往來將全面中斷。起因是近日一家立陶宛木材出口商將貨物運輸到上海的時候,發現海關找不到立陶宛的任何信息,因此所有的和立陶宛有關的商船都無法完成中國海關的手續,即無法卸貨。
這件事讓所有人都有點措手不及,因為中方此前並未公布這方面的消息,立陶宛更是沒有接到任何的通知。隨後立陶宛外交部只能「遺憾」地表示,中立雙方貿易將「暫停」,立方將盡快尋求讓歐盟出面解決這件事。立陶宛倒是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解決不了這件事,想要拉背後的靠山歐盟出面解決,歐盟真的有這個能力嗎?
歐盟最近還是非常忙碌的,由於德國總理默克爾卸任,目前歐盟內部在缺少主心骨的情況下,手頭上至少有三件事要處理。其一是英國和法國的一系列糾紛,這個說到底也還是英國脫歐之後的後遺症。其二是歐盟內部法律上的糾紛,主要矛盾點在波蘭,如果波蘭「廢除」歐盟法律這件事得不到妥善的解決,以後歐盟的法律法規就形同虛設了。
其三就是歐盟和白俄羅斯的邊境難民問題,現在已經到了必須要處理的時候了,光靠波蘭等國家是處理不好的。以上三件事,無論哪一件的重要性都比立陶宛這點事重要,更何況立陶宛這事直接面對的是中國,即便是歐盟派出代表跟中國接觸,多半也是沒有結果。
從立陶宛屢教不改,一意孤行要在台灣問題上觸犯中方底線的時候開始,後面的事情就是註定的。他們以為自己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中方拿他們沒有辦法,事實上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的是辦法給立陶宛上課。
現在立陶宛知道去找歐盟出面解決問題,說實在的,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自己認識到錯誤,否則找誰的沒用。這件事本身就是美國在背後挑起的,出了事不去找美國,回過頭找歐盟幫忙,真當歐盟都是「傻子」?立陶宛一邊想抱美國的大腿,一邊又想要歐盟出面給他解決問題,真把自己當一個大國了?
中方的反制措施肯定不止降低外交關系和海關中刪除立陶宛信息,更多深層次的東西還有待立陶宛方面自己慢慢的體驗。當初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中方底線,就要做好付出代價的准備,在台灣問題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挑戰中國底線後不付出代價。
⑤ 俄烏之爭(113)俄烏沖突與這個世界(6)攪屎棍一一立陶宛(中)
在立陶宛這次悍然切斷俄本土到加里寧格勒陸地通道的問題上,歐盟也不想因此激怒俄羅斯,所以一直都試圖通過外交方式解決俄立之間的紛爭,但立陶宛卻想通過切斷加里寧格勒陸地通道的方式,一邊為歐盟爭取更多與俄對話的籌碼,一邊拉歐盟下水對抗俄羅斯。
從 歷史 和現實上看,這立陶宛的確不是什麼好人。國際上他為了一味討好美國人,一是帶頭狂妄挑戰俄羅斯,天天事事想出風頭,不但罵俄反俄,而且抗俄坑俄,做盡了頑劣惡事。二是一心想把歐盟拖下水,為美固化其美歐關系,以達成改善自己四流小國無地位之目的。三是想讓藉助北約在本國駐軍,共同擔責抗擊俄羅斯(內心一直想打敗俄羅斯)。立陶宛內心的上述想法,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俄立兩國的對立性,也就無法在外交層面上解決加里寧格勒危機了。
應該講,如果俄羅斯這時候對立陶宛下手實施各種報復,也是一種必然的選項。而對立陶宛來說,一旦遭到俄羅斯的報復,立陶宛賣慘求助,那歐洲人會更加依賴美國共同抗俄,美國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立陶宛所要付出的代價必然是挨揍甚至亡國,要自己為自己的愚蠢買單。
同時要相信,俄羅斯若想要收拾立陶宛,絕不會只是有軍事打擊這一選項。正如阿里汗諾夫所言,俄羅斯可以通過反制裁等手段,摧毀立陶宛一半的經濟。當地時間8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方正在與歐盟委員會和立陶宛繼續就加里寧格勒問題進行對話,但俄方也做好了對歐盟和立陶宛採取強硬措施的准備。
立陶宛甘當美西方的「反俄」馬前卒,時常沖鋒在前,就差把自家軍火庫搬給烏克蘭了。另外,在經濟制裁上出頭招風,處處撩撥俄羅斯,這對俄的經濟無疑是一個巨大打擊。但在俄飛地加里寧格勒,現還有俄軍的艦隊及大本營,加上已布置的戰略及戰術核武器,這無疑會北約和立陶宛形成巨大壓力,估計毆盟惹事也會掂量掂量的。
當然了,在烏克蘭戰爭目下仍看不到結束希望的當下,俄羅斯不大可能會因為立陶宛的挑釁而動武。不過,憑俄羅斯有仇必報的民族特性,絕不可能會坐視立陶宛的挑釁而無動於衷。現在隨著俄羅斯的威脅升級和歐盟的勸和,可立陶宛仍然採取了無視和滿不在乎,無奈之下,歐盟只好自己出來打圓場稱,只要不是通過加里寧格勒轉運他國的貨物,就不在歐盟的禁止之列。一邊想給俄降溫敗火,一邊想給立陶宛留下台階。但立陶宛就是不給面子,非但沒有解除對俄飛地加里寧格勒的過境限制,反而決定加碼限制俄運輸品種,一派絕對是想把事弄大的架勢。
據路透社報道,立陶宛海關發言人表示,自當地時間7月11日起,立陶宛開始禁止新一批受歐盟制裁的貨物通過立領土過境到加里寧格勒,包括水泥、木材、酒精和奢侈品等。立陶宛通訊社稱,立陶宛短時間內不太可能與歐盟方面就此事達成妥協協議,因此,立陶宛對於加里寧格勒實施的過境運輸限制將至少持續到今年秋季中旬左右。可毆盟也不傻,隨後便做出了澄清,宣布他們並沒有要求立陶宛這么做,這完全是立方單方面的決定。同時,以德國為首的27個歐盟國家,還是一致勸說立陶宛不要在這件事上與俄方「硬剛」。因為,當初立陶宛加入北約與歐盟時,歐洲與俄羅斯簽署過協議,保證俄方可以過境立陶宛向加里寧格勒運輸物資。這是俄歐之間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的契約,協議上並沒有註明如果歐盟制裁俄羅斯,立陶宛就可以禁止俄方的商品貨運流通,這完全是立陶宛單方面的決定,想給歐盟挖了個深坑!
另外,現德國、法國以及其他諸多歐洲國家,現在的天然氣供應依然嚴重依賴於俄羅斯。俄方供應德國的天然氣已經不足高峰時的40%,並且還剛剛宣布因檢修設備,斷供十天。德國的天然氣儲備幾乎已經見底,如果俄羅斯徹底停供,那麼德國的發電及製造業就將完全停擺。而其他歐洲國家「缺氣」的狀況也與德國大致相同,盡管法國還擁有不少核電站能夠發電,但同樣在工業及民生領域缺乏天然氣,最近甚至還曝出了法國正在私下偷偷購買俄產天然氣的消息。可是,對以上情況立陶宛人一律採取了忽視和蔑視態度,仍是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你看,這立陶宛人還真是聽不懂人話,簡直是存心找死!
早安!!
⑥ 我想問一下立陶宛是怎樣的一個國家
立陶宛共和國(TheRepublicofLithuania),簡稱立陶宛。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立陶宛是一個歷史古國,與俄羅斯一直在北歐及東歐爭雄,曾遭沙俄與蘇聯的並吞,1990年再度爭取獨立並成功。它也是歐盟、北約、申根公約及多個國際組織的成員。1991年9月14日,中國與立陶宛正式建交。總面積65300平方公里,人口335萬(2008年12月)。國境線總長1644公里,海岸線長90公里。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氣候。最高點海拔293.6米。1月平均氣溫—1℃,7月平均氣溫19℃。
中文名稱:立陶宛共和國
英文名稱:TheRepublicofLithuania
簡稱:立陶宛
所屬洲:歐洲
首都:維爾紐斯
主要城市:考納斯,克萊佩達等
國慶日:1918年2月16日
國家代碼:LTU
官方語言:立陶宛語
貨幣:立特
時區:東二區
政治體制: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
人口數量:335萬人(2008年12月)
人口密度:55人/平方公里(2008年)
主要民族:立陶宛族,波蘭族等
主要宗教:天主教
國土面積:65300平方公里
水域率:1.35%
GDP總計:322.92億歐元(2008年)
人均GDP:9592歐元(2008年)
通貨膨脹率:8.5%(2008年)
國旗
立陶宛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條組成,自上而下分別為黃、綠、紅三色。立陶宛於1918年宣布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採用黃、綠、紅三色旗作為國旗。1940年成為原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採用左上角有黃色五角星及鐮刀、鐵錘圖案,下部有白色窄條和綠色寬條的紅旗作為國旗。1990年宣布獨立,採用上述三色旗為國旗。
立陶宛國徽
國徽
立陶宛國徽為盾徽。紅色盾面上一位身著銀裝的騎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右手揮一把銀劍,左手持藍地鑲金黃色雙十字的盾牌。
人口
立陶宛人口為335萬(2008年12月)。民族有立陶宛族、俄羅斯族、波蘭族、白俄羅斯族,還有少量的烏克蘭族、猶太族、拉脫維亞族和韃靼族等。南部人口密度較高,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半數以上。主要宗教為天主教東正教,其次是基督教新教、猶太教等。主要語言為立陶宛語和俄語,立陶宛語為官方語言。立陶宛傳統舞蹈
節日
【國家重建日(國慶日)】2月16日
(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國家重建,立陶宛共和國成立)
【恢復獨立日】3月11日(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發表獨立宣言)
【國家日】7月6日(1253年7月6日立陶宛國王明陶卡斯加冕)。
國家政要
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DaliaGrybauskaite),2009年5月當選;總理安德留斯庫比柳斯(AndriusKubilius),2008年12月就職;議長伊雷娜德古蒂埃內,2009年9月當選,德古蒂埃內是立陶宛歷史上首位女議長。
國花
芸香
自然地理
立陶宛一處國家公園立陶宛面積為6.53萬平方公里。國境線總長為1846公里,其中陸上邊界1747公里,海岸線長99公里。位於波羅的海東岸,北界拉脫維亞,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和波蘭。地勢平坦,東部和西部丘陵起伏,平均海拔200米左右,為灰化土壤。主要河流有涅曼河(內穆納斯河),境內多湖泊。屬海洋性向大陸性過渡的氣候。1月平均氣溫—5℃,7月平均氣溫17℃。
資源地理
森林和水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97.8萬公頃,覆蓋率為30.3%。有722條河流,4000多個湖泊。此外還有泥炭、礦物建築材料等。
歷史地理
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公元5—6世紀出現階級社會。12世紀起受到日耳曼封建主的侵略。1240年成立統一的立陶宛大公國。13世紀形成立陶宛民族。14—15世紀,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大部在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1558—1583年,立陶宛參加了反俄國的立窩尼亞戰爭。1569年根據盧布林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合並成立了波蘭立陶宛王國。1795—1815年整個立陶宛(除克萊佩達邊區外)並入俄國。立陶宛人民參加了1830年至1831年和1863年至1864年的波蘭起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立被德國佔領。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918年12月至1949年1月立陶宛大部分領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19年2月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聯合組成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8月成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並宣布獨立。1926年9月28日,蘇聯政府同立陶宛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同年12月,法西斯分子發動政變得逞。根據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秘密議定書,立陶宛被劃歸蘇聯版圖,隨後蘇軍進入立陶宛,蘇德戰爭爆發後,立陶宛被德國佔領。1944年,蘇聯軍隊再度佔領立陶宛,並成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加入蘇聯。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脫離蘇聯獨立。1991年9月6日,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國務委員會正式承認立陶宛的獨立。同年9月17日,立陶宛加入聯合國。2001年5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
政區地理
立陶宛最高行政建制為縣。全國劃分為10個縣:阿利圖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馬里揚泊列、帕聶韋日斯、希奧利艾、陶拉格、特爾希艾、烏田納、維爾紐斯,下設108個市,44個區。主要城市有維爾紐斯、考納斯、克萊佩達、首萊等。
首都
維爾紐斯維爾紐斯(Vilnius),位於立陶宛東南部的內里斯河和維爾尼亞河匯合處(北緯54度41分、東經25度17分)。人口54萬人(2008年底),面積394平方公里。1月平均氣溫—7.8℃,7月平均氣溫20.8℃。
維爾紐斯郊區以景色優美著稱。城市東北郊有優良的浴場,瓦拉庫姆皮亞是別墅集中地。特拉凱湖泊群分布在城市西郊,這里湖水清澈,林木茂盛,景色宜人,是游覽勝地。特拉凱過去曾是特拉凱公國的首府,至今它還保存著昔日的宮殿遺址,殿中的殘存壁畫還依稀可見。
憲法
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立陶宛憲法1992年10月25日經全民公決通過,11月2日生效,後多次修訂。現行憲法共15章、154條。規定立陶宛是獨立的民主共和國,主權屬於全體人民,公民權力一律平等。立為議會制國家。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批准或否決總統提名的總理人選;任命和解除國家領導人的職務;有權彈劾總統,但需經3/5以上議員支持。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最多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且近3年在立連續居住的立公民可競選總統。如總統病故、辭職、被彈劾或因健康原因無法履行職務等情況,其職責由議長代為行使。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就重大外交問題做出決策,經議會同意任命和撤換總理,根據總理推薦任命和撤換部長。
截至2008年7月,立陶宛共有39個政黨和政治組織注冊登記。
2008年,立陶宛政局基本穩定。以社民黨為核心的執政聯盟成功維護內部團結,基本完成施政綱領。10月,立陶宛舉行議會選舉。12月,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民族復興黨、自由運動、自由中間聯盟組成中右聯合政府,祖國聯盟—基民黨主席安德留斯庫比留斯出任總理。2009年5月17日,獨立候選人、前財政部長、歐盟委員會財政和預算委員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當選立首任女總統,7月12日就職。
總統選舉
最近一次總統選舉在2009年5月17日進行,選舉結果如下:達莉亞格里包斯凱特69.1%;阿爾基爾達斯布特凱維修斯11.8%;瓦倫蒂納斯馬祖羅尼斯6.2%;其他三名候選人共12.2%
議會
議會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實行一院制,共立陶宛地圖有141個席位,任期4年。議員由25歲以上在立定居的立公民直接選舉產生,其中71名議員由全國71個選區中直接選出,其餘70名由進入議會的政黨產生,獲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和7%以上選票的政黨聯盟可進入議會,並根據各自獲得選票的比例分配議席。現議會於2008年10月選舉產生,其主要黨團及議席分別為:祖國聯盟—基民黨44席、社民黨26席、民族復興黨16席、秩序和正義黨15席、自由運動11席、勞動黨10席、自由中間聯盟8席、波蘭人選舉運動3席、農民人民聯盟3席、獨立議席4席、新聯盟1席。現任議長為民族復興黨主席伊雷娜德古蒂埃內(IrenaDegutien?),2009年9月17日當選。
政府
本屆政府為獨立後第15屆政府,由祖國聯盟—基督教民主黨與民族復興黨、自由運動、自由中間聯盟四個黨派聯合執政,於2008年12月組成,下設13個部。總理:安德留斯庫比留斯。內閣成員包括:衛生部長阿爾吉斯查普利卡斯、社會保障和勞動部長里曼達斯尤納斯達吉斯、國防部長拉薩尤克涅維切涅、環境部長蓋迪米納斯卡茲勞斯卡斯、經濟部長戴紐斯克雷維斯、交通部長埃利吉尤斯馬修利斯、內務部長雷蒙達斯帕賴蒂斯、農業部長卡濟米拉斯斯塔爾凱維丘斯、教育和科學部長金塔拉斯斯捷潘納維丘斯、財政部長阿爾吉爾達斯蓋迪米納斯謝梅塔、司法部長列米吉尤斯施馬修斯、外交部長維加烏達斯烏沙茨卡斯、文化部長列米吉尤斯維爾凱蒂斯。
司法
憲法法院院長凱斯圖蒂斯拉平斯卡斯,2008年4月3日就職,任期至2011年3月。最高法院院長維陶塔斯格雷丘斯,1999年7月8日就任,任期9年。總檢察長阿爾吉曼塔斯瓦蘭蒂納斯,2005年11月24日就任,任期7年。
立陶宛現任總統格里包斯凱特
政要
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立陶宛總統。1956年3月1日生於維爾紐斯,1983年畢業於前蘇聯列寧格勒日達諾夫大學經濟學專業。1983年起在立科學院任職。1983年至1990年在維爾紐斯高級黨校任教。1990年至1991年在立經濟研究所工作。1991年至1994年任對外經濟關系部歐洲司長、外交部對外經濟司長。1994年至1995年任入盟談判副代表1996年至1999年任駐美使館公使。1999年至2001年先後任副財長和副外長。2001年至2004年任財政部長。2004年11月起任歐盟委員會財政和預算委員。2009年5月17日當選總統,7月12日就職。她未婚,無子女。
安德留斯庫比留斯:立陶宛總理。出生於1956年12月8日。1979年畢業於維爾紐斯大學物理系。1981年至1984年在維爾紐斯大學研究生院進修。1984年至1990年先後在維爾紐斯大學任實驗員、工程師和研究員。1990年參與立獨立運動薩尤季斯,1990年至1992年任該組織責任秘書。1992年至2008年連續五年當選第六屆至第十屆議會議員,先後在議會歐洲事務、自然保護、法律和法制、預算和財政等委員會工作,其中1996年至1999年任第一副議長。1999年至2000年任政府總理。2005年至2008年為議會反對黨領袖。2008年12月起任總理。他懂英語、俄語。已婚,有兩子。立陶宛現任總理庫比留斯
編輯本段
經濟
體制
工農業比較發達。獨立後通過企業私有化走向市場經濟,經濟形勢基本平穩。國內有三個自由經濟區:考納斯、克萊佩達和希奧利艾,那裡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有歐洲標準的公路網,4個國際機場,不凍港(東波羅的海岸)和該地區第一個衛星通訊系統。自然資源貧乏,但盛產琥珀,有少量的粘土、砂石、石灰、石膏、泥炭、鐵礦石、磷灰石及石油,所需石油和天然氣靠進口。西部沿海地區發現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儲量尚未探明。森林面積197.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30%以上。多野生動物,有60多種哺乳動物、300多種鳥類和50多種魚類。工業是立陶宛的支柱產業,主要由礦業及採石業、加工製造業以及能源工業三大部門組成。工業門類比較齊全,以食品、木材加工、紡織、化工等為主,機械製造、化工、石油化工、電子工業、金屬加工工業等發展迅速,生產的高精度機床、儀表、電子計算機等產品行銷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都維爾紐斯是全國工業中心,全市工業產值占立陶宛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農業以水平較高的畜牧業為主,占農產品產值的90%以上。農作物有亞麻、馬鈴薯、甜菜和各種蔬菜,穀物產量很低。
立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較發達,糖、奶、肉製品出口有一定優勢。現已基本完成市場經濟轉軌,非國有企業產值佔GDP的73%。2002年,宏觀經濟狀況進一步好轉,金融、稅收改革取得成效,私有化進程不斷深入,市場供求改善,外資流入增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GDP增幅為5.9%。但支柱產業不多,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政府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投入有限,失業率居高不下。
總量
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511.82億立特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2年):14780立特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2年):6.7%
貨幣名稱:立特(LITAS),輔幣為立分(CENTAS)。
1立特=100立分
匯率:1美元=3.25立特(2002年12月)。
通貨膨脹率(2002年):0.3%
失業率(2002年):11.3%。
工業
2002年工業產值266.52億立特,同比增長7.5%,佔GDP的52.56%。主要工業部門為采礦和採石業、加工和製造業以及能源,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例分別為1.7%、86.2%、12.1%。采礦和加工製造業產值222.93億立特,增長7.7%,電力、天然氣、供水業產值40.63億立特,增長6%。工業從業人口佔全部人口的17.9%。
據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1、2002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2000年2001年2002年
開采泥炭(萬噸)24.5526.3251.25
開採石英砂(萬立方米)4.075.704.37
化肥(萬噸)91.4487.85115.04
造紙(噸)122641473210436
水泥(萬噸)56.9555.8159.92
電視機(萬台)20.6216.8334.71
顯像管(萬個)276.2306.8342.7
亞麻纖維(噸)409565973660
套裝(萬套)54.0548.1436.20
布匹(億平方米)1.0861.0399240
立陶宛發電量(億千瓦/小時)113.84146.89176.725
輸送管道天然氣(億立方米)10.0658.6466.135
農業
2002年立農業產值35.5億立特,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穀物增長9%,糖類增長17%,油菜增長63%,馬鈴薯增長45%,肉類增長8%,蛋增長6%,牛奶增長1%。共有6.75萬個農場,耕地面積230.13萬公頃。全國33%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從業人口占總從業人口的17%。
據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2001、2002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分別為(千噸):
2000年2001年2002年
穀物2730.72397.52602.0
馬鈴薯1791.61054.41531.3
蔬菜329.4322.0261.0
甜菜881.6894.11029.8
亞麻7.24.07.8油菜籽81.064.8105.6
凈肉264208224
牛奶172517301752
雞蛋(億個)6.927.427.90
服務業
共有批發商11389家,零售商42886家,各類餐飲業實體4998家。從業人員及占從業人口的17%。
2002年零售業銷售額154.6億立特,同比增長12.4%;餐飲業產值為3.268億立特,增長18.7%。旅遊業
2002年共接待外國遊客399.94萬人次,同比下降4.7%。外國遊客人數和比例為:俄羅斯117.28萬(29.3%),拉脫維亞114.60萬(28.7%),白俄羅斯64.68萬(16.2%),波蘭30.49萬(7.6%),愛沙尼亞23.19萬(5.8%),德國11.78萬(2.9%),其它國家37.92萬。立陶宛人出境者約358.39萬人次,同比減少5.7%。主要旅遊景點:維爾紐斯老城、特拉蓋城堡、百浪港、尼達、希奧利艾十字架山、杜魯斯基寧蓋等。
交通運輸
交通體系完備,鐵路網與歐洲及前蘇聯各共和國連成一體,並擁有發達的公路網。運輸以公路、鐵路為主。
鐵路:總長1997.2公里。2002年鐵路貨運量3678.82萬噸,同比增長26.1%;其中國內貨運量652.5萬噸,同比增長2.9%,國際貨運量3026.32萬噸,同比增長32.5%。
公路:總長21316公里。干線公路1724公里,國家級公路4864公里,地區級公路14728公里。其中瀝青路面11980公里,水泥路面86公里,砂礫路面9227公里,塊石路面23公里。2002年公共交通運送乘客1.65665億人次,增長0.8%。
水運:2002年海運總量2582.14萬噸,同比增長15.5%;其中裝貨量2125.27萬噸,同比增長17.2%,卸貨量456.87萬噸,同比增長8.3%。內河貨運量51.50萬噸,同比下降5.2%。水路客運量為289.02萬人次,同比增加118.4%。克萊佩達是立唯一海港。年吞吐能力:7000多艘船隻,70000多名旅客,貨物轉運量2000多萬噸。
空運:2002年航空公司空運旅客37.63萬人次,同比增長3.6%,共計5.244億人/公里,增長8.4%。運輸貨物、行李、郵件量為3350.9噸,同比增長1.5%。機場進港35.06萬人次,同比增長8.8%;出港35.10萬人次,同比增長6.9%;中轉1.60萬人次,同比下降6.3%。飛機起降26013次,其中國際航線23541次。國際機場有:維爾紐斯機場、考納斯機場、百浪港機場。
財政金融
截止2002年底,黃金外匯儲備80.13億立特,同比增長20%。國家債務總額131.63億立特(佔GDP26.3%),其中外債91.78億立特,內債39.85億立特。
2000-2002年國家財政狀況(億立特)
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平衡
2000年57.81358.422-0.609
2001年63.44769.748-6.301
2002年104.74110.64-5.9
共有10餘家銀行,主要銀行及資產情況如下:
1.維爾紐斯銀行(VilniausBank),資產60.48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41.62億立特,貸款額27.44億立特。
2.漢莎-立陶宛儲蓄銀行(Hansa-LTB),資產39.59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33.60億立特,貸款額12.06億立特。
3.立陶宛農業銀行(AgriculturalBankofLithuania),資產17.92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11.79億立特,貸款額9.58億立特。
4.斯諾拉斯銀行("Snoras"Bank),資產9.01億立特,存款及信用證價值6.86億立特,貸款額5.48億立特。
對外貿易
據立海關統計,2002年出口額為202.798億立特,增長10.6%,進口282.201億立特,增長11%,逆差79.403億立特。主要出口商品是礦產品和紡織品,主要進口商品是礦產品和機電產品。
2000-2002年進出口貿易(億立特)
200020012002
出口額152.375183.328202.798
進口額218.260254.132282.201
差額-65.885-70.804-79.403
立陶宛2002年對歐盟國家出口98.154億立特,占出口總額的48.4%,同比增長12.0%;對獨聯體國家出口38.937億立特,占出口總額19.2%,同比增長7.7%。從歐盟國家進口126.990億立特,占進口總額45%,同比增長13.6%,;從獨聯體國家進口73.937億立特,占進口總額26.2%,同比減少0.9%。
2002年主要出口夥伴國及所佔比例分別為:英國13.5%,俄羅斯12.1%,德國10.3%,拉脫維亞9.6%,波蘭6.2%。主要進口夥伴國及所佔比例為:俄羅斯21.4%,德國17.2%,義大利4.9%,波蘭4.8%。
【外國資本】截止2002年底,立獲外國直接投資累計131.82億立特,同比增長23.7%,其中2002年外來直接投資額23億立特,人均獲外國投資總額3808立特。主要投資領域為:加工製造業29.3%,金融20.1%,貿易17.3%,郵政及其它服務業務13.9%。主要投資國家為:丹麥17.2%,瑞典15.3%,愛沙尼亞11.7%,德國9.6%,美國8.7%。
【外國援助】2000年上半年,立共得到各種財政和人道主義援助1.326億立特,同比增長61.6%,其中1.03億是以物資形式提供的。這些援助15.9%來自立本國企業和個人,其餘84.1%來自世界35個國家,主要為:美國6000萬立特,德國2200萬立特,法國790萬立特,丹麥450萬立特,挪威190萬立特,波蘭158萬立特。
人民生活
2007年初,立全國住宅面積8140萬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1平方米,城市居民22.9平米,農村居民26.3平方米。全國共有醫院174所,病床27114張,醫生13510人,每萬名居民擁有病床80.1張和醫生39.9人。截至2007年初,立共有固定電話79.24萬部,行動電話用戶達471.82萬,家庭電腦和互聯網普及率分別達42%和40.3%。
截至2008年底,立居民月工資2174立特(約630歐元),比2007年同比增長20.6%,稅後實際收入1667.2立特,增長23.3%,平均養老金770立特(約223歐元),增長29.4%。2008年全年平均失業率為5.8%。2008年底,立登記注冊的失業人口9.43萬人。
編輯本段
軍事
國防
1992年11月19日,立陶宛組建軍隊,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立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家國防委員會是協助總統處理國防事務的決策機構,由總統立陶宛士兵、議長、總理、國防部長和三軍司令組成。現階段實行行政領導與作戰指揮相分離的軍政、軍令雙軌領導體制,即由國防部文職人員控制軍隊,由三軍司令及其領導的國防參謀部指揮部隊執行各種作戰訓練任務。
立國家安全政策是公開、透明和非對抗性的,認為目前國家安全未受到任何直接軍事威脅,不視任何國家為敵人。
軍力
2008年,立軍隊共有16000人,比2007年減少1000人,編為陸軍、空軍、海軍、特種作戰部隊、後勤保障部隊、軍事教育訓練機構和部隊等,其中陸軍有近6000人,空軍1000多人,海軍600多人。另有8000多名預備役人員。實行職業軍人和義務兵混合制,義務兵服役期12個月。目前,立軍在伊拉克、阿富汗、科索沃、波黑和喬治亞等地派有220餘人參加維和行動和國際軍事行動。
軍費
2008年度國防預算支出為3.7億歐元,同比增長13.5%,占國民生產總值1.16%。
飲食
立陶宛人主要食物有麵食、土豆、甜菜、白菜、豬肉、羊肉和奶製品等。火腿、香腸、熏豬肉是他們的傳統肉製品。他們一般都喜歡烤制食品,也愛吃土豆或豌豆煮的稀飯和用土豆泥、奶渣及肉末做的甜餃子,豬肉熏腸也是他們的常用食品。他們喜歡俄式西餐,用餐慣於使用刀、叉、匙作餐具。他們對中國菜餚也很感興趣,尤為喜歡熟透的風味菜餚。
立陶宛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講究菜餚要熟透,注重菜品要量大油重。
②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微辣味道。
③主食以麵食為主
④副食愛吃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魚及蛋類等;蔬菜喜歡土豆、捲心菜、豌
⑦ 中國人現在還能不能去立陶宛
能去,但是要赴立陶宛簽證辦理信息:
外國公民申請任何各類的立陶宛簽證都需要提供下列文件:
1、有效的出國護照;
2、合格的申請表;
3、近照一張(35*45mm)。
申請外交和官方簽證還需提供由外交部、使、領館或其它國際組織出具的申請書。
申請過境簽證還需要提供:
1、表明允許申請人進入立陶宛鄰國的簽證或證明;
2、付簽證費。
申請多次過境簽證需提供證明有多次過境必要的相關文件。
申請團體過境簽證需要提交該種簽證申請信(包括領隊的全名,出入境日期,訪問目的,旅行路線,組織負責人的全名及聯系電話)。
立陶宛簽證機構有權要求申請者提交其它文件。
入境須知:
1、須向邊防人員提供有效國際旅行證件,該證件有效期須不少於擬離境日期前90天。
2、如計劃一年內在立停留累計超過90天,應持特殊簽證入境。
3、未滿18周歲兒童來立須與父母、父母任何一方或其法定代理人一同入境,但如來立與父母、父母任何一方或其法定代理人團聚,可單獨入境。
4、立邊防檢查站可向下列人員發放普通和過境簽證:來立參加政府部門會議人員、急需醫療救助人員、飛行器機組成員。
5、如駕駛車輛入境,須提供本人駕駛執照、車輛證件及車輛維護文件。入境者還須在邊境上向經立財政部授權的保險公司購買一次性、有效期不少於15天的車輛民事安全保險,該保險僅在立境內有效。
海關規定:
1、入境申報物品:
(1)200支或250克以上的煙草、煙草製品;
(2)1升以上的烈性酒類、興奮類飲料,入境攜帶者需年滿18周歲;
(3)2升以上的葡萄酒、香檳酒;
(4)3升以上的啤酒;
(5)500克巧克力或含可可成分的食品;
(6)1000克以上的其它食品;
(7)2盒(瓶)以上的化妝品、日用化工產品;
(8)25克以上的非個人使用的珠寶首飾;
(9)1輛(含)以上的汽車或其它交通工具。
3天內僅可1次攜帶上述申報物品入境。
2、入境申報並須持有立陶宛授權部門許可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