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中摩絲密碼502和2零3是什麼意思誰能解釋一下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由兩種基本信號和不同的間隔時間組成:短促的點信號「·」,讀「滴」(Di);保持一定時間的長信號「—」,讀「嗒」(Da)。
下面就是字母與數字對應的莫爾斯電碼表
例如:M O R S E(空格) C O D E這幾個單詞轉換成莫爾斯電碼就是:-- --- ·-· ··· · / -·-· --- -·· ·
然後一台發報機就按照這個「-- --- ·-· ··· · / -·-· --- -·· ·」信號發出去,之後任何一台收報機就到的還是這一串點橫信號,然後收報員就拿出上面的電碼表,對應吧長簡訊號翻譯過來,就回到「M O R S E(空格) C O D E」這個片語了。
回到你的問題,二戰中無論哪個國家,採用的莫爾斯電碼表都差不多「502」和「203」的電信號都是「····-----··---」 ,「··--------···--」。也就是說美國人發的502莫爾斯碼,德國人收到的也是502。
所以單純的莫爾斯碼沒有保密可言,所以也被稱為明碼
2. 二戰時欺美軍採用那一種密碼
是納瓦荷密碼。
美軍在二戰中構建的基於納瓦荷族語言的密碼,區別於普通的密碼系統,號稱日軍永遠無法破解的密碼,因電影《風語者》而倍受關注。
具體信息科參考 網路 納瓦荷密碼
http://ke..com/link?url=381-pEp51-Q0LKw1l-nrj__oHghor2_0icmvkojk7RTOKzcXrHQqAeKq
3. 一戰,二戰時期的「摩爾斯」電碼究竟是怎樣的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它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有爭議,是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或者艾爾菲德·維爾。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字元間短的停頓(在點和劃之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摩爾斯電碼由兩種基本信號組成:短促的點信號「·」,讀「滴」;保持一定時間的長信號「—」,讀「嗒」。間隔時間:滴=1t,嗒=3t,滴嗒間=1t,字元間=3t,單詞間=7t。
4. 二戰時期最早使用的密碼是什麼
自然密碼的鼻祖是凱撒密碼,就是每個字母後移三個,A-D,B-E,比如WORD,變為ZRUG。
而現代密碼的起源是一戰時,在二戰時充分發展起來,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使密碼學作為一門專門學科發展起來。其原理是通過二進制的置換和變換,通過增加信息的冗餘度來加密。
密碼是按特定法則編成,用以對通信雙方的信息進行明密變換的符號。換而言之,密碼是隱蔽了真實內容的符號序列。就是把用公開的、標準的信息編碼表示的信息通過一種變換手段,將其變為除通信雙方以外其他人所不能讀懂的信息編碼,這種獨特的信息編碼就是密碼。
密碼是一門科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密碼在古代就被用於傳遞秘密消息。在近代和現代戰爭中,傳遞情報和指揮戰爭均離不開密碼,外交斗爭中也離不開密碼。密碼一般用於信息通信傳輸過程中的保密和存儲中的保密。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密碼技術的發展也非常迅速,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密碼除了用於信息加密外,也用於數據信息簽名和安全認證。這樣,密碼的應用也不再只局限於為軍事、外交斗爭服務,它也廣泛應用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當今世界已經出現了密碼應用的社會化和個人化趨勢。例如:可以將密碼技術應用在電子商務中,對網上交易雙方的身份和商業信用進行識別,防止網上電子商務中的「黑客」和欺詐行為;應用於增值稅發票中,可以防偽、防篡改,杜絕了各種利用增值稅發票偷、漏、逃、騙國家稅收的行為,並大大方便了稅務稽查;應用於銀行支票鑒別中,可以大大降低利用假支票進行金融詐騙的金融犯罪行為;應用於個人移動通信中,大大增強了通信信息的保密性等等。
據路透社4日報道,英國安全局近日解密的一批文件,首次向世人展示了英國情報部門的工作成果。破譯「裙中密碼」就是其中著名的一起。
黑客密碼密碼的應用裙中藏玄機
二戰期間,納粹特工在探測盟軍機密軍事情報後,將這些情報傳遞給他們的負責人,從而決定作戰方針。一次,盟軍的檢查員截獲了一張設計圖紙。這張設計草圖上是3位年輕的模特,她們穿著時尚的服裝。
表面上看起來,設計草圖很尋常,然而這張看似「清白」的圖紙沒能瞞過英國反間諜專家們的眼睛。英國安全局的官員們識破了納粹特工的詭計,命令密碼破譯員和檢查員迅速破譯這些密碼。
大批敵方援軍隨時可能到來。」最終從這張設計圖紙上密碼破譯員們讀出了這樣的信息。
原來納粹特工利用莫爾斯電碼的點和長橫等符號作為密碼,把這些密碼做成裝飾圖案,藏在圖上諸如模特的長裙、外套和帽子等圖案中。
手段多種多樣
解密文件還展示了納粹特工其他巧妙的傳遞情報的方法。為了把情報偽裝得「天衣無縫」從而順利寄出,納粹特工可謂是殫精竭慮。
隱形的墨水、針刺的小孔以及字母的凹進都是他們的慣用伎倆。納粹特工利用這些暗示告知軍隊活動、轟炸式襲擊和軍艦建造的具體細節。
他們還會把密碼藏在活頁樂譜、教你下象棋的描述以及速記符號裡面。這些帶密碼的情報被偽裝成普通書信。
有時他們把明信片加厚一層,在夾層中塞滿極其薄的紙片和文書。種種稀奇古怪的手段讓人防不勝防。
老馬也失蹄
納粹特工還利用字母表「作弊」。看起來只是一份普通的信件,但你把每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拼起來,就是一封「機密情報」。
兩名德國特務1942年被捕,他們向英國情報部門坦白了這種藏匿密碼的方法。然而,英國情報部門兩次都與這樣的機密文件失之交臂,讓情報流傳了出去。原因是,他們認為不再會有這種藏匿情報的方法,所以並未把那兩封信當成機密文件處理。
這種密碼藏在一封「休伯特」寫給「珍妮特」姑媽的信中。信中暗藏的情報是「14架波音堡壘式轟炸機昨日抵達倫敦。飛行員將空襲基爾(德國城市)」。
英國戰時情報偵察負責人大衛·皮特里曾尷尬地承認這兩次失敗「有點煩人」。
但隨著戰爭的發展,反間諜官員們也發明了種種探測可疑信件的方法。
證據確鑿的納粹特工信件通常包括:文字散漫而沒有重點,信寄往中立國而信封上貼著大量的郵票。
書信中有艱深難懂又少用的短語是暗藏密碼的標志之一。
而信件中人員的羅列和大段關於橋牌的內容也會引起懷疑。
5. 二戰時希特勒的密碼加密原理
德國人二戰用的是恩尼格碼機。這種密碼加密加密機器的原理,簡單點說就是,26個字母,用其他一個字母代替這個字母,每個字母都是用別的字母代替,加密後的密碼,比如說LOVE L_A O_S V_D E_F 加密後就成了ASDF。原理是這樣,德國人在此基礎上設計出了,復雜的恩尼格碼機 http://ke..com/view/933211.htm
6. 二戰中日軍無線電用什麼密碼
1937 年以後,開始使用紫色密碼(日方稱為九七式歐文印字機)。1931年以後使用的是紅色密碼(日方稱為九一式印字機)。
7. 二戰中最出名的密碼
二戰中神奇的「無敵密碼」
孫子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二次大戰中,英國傾全國之力,破譯了德國的「謎語機」密碼,為戰勝納粹德國作出重要貢獻;美國則破譯了日軍密碼,由此發動空襲,擊毀日本大將山本五十六的座機。丘吉爾說,密碼員就是「下了金蛋卻從不叫喚的鵝」。
今年7月26日,美國總統布希在國會山上舉行隆重儀式,為一些已經沉默了半個多世紀的印第安「特殊密碼員」頒發了美國政府最高勛章——國會金質獎章。當年,正是他們編制出不可破譯的「無敵密碼」,為盟軍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攻佔硫磺島「無敵密碼」顯身手
對這遲到了半個世紀的表彰,布希也不勝感慨。他說:「他們勇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們對國家的貢獻值得所有美國人尊敬和感謝。」
在表彰儀式上,4名白發蒼蒼的印第安老戰士更是激動異常。當年,正是包括他們在內的29名印第安納瓦霍族人,編制出了這套「無敵密碼」。現在,其中25人已離開人世。
一名叫布朗的密碼員激動地說:「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歷史。」納瓦霍族語密碼員協會的主席薩姆·比利森也接受了獎章。他表示,他對此悲喜交加,但不覺得苦澀,因為「土地是我們的母親,而保衛母親是做人之本」。
用納瓦霍語編制軍事密碼,是一個叫菲利普·約翰遜的白人出的主意。約翰遜的父親是傳教士,曾到過納瓦霍部落,能說一口流利的納瓦霍語,而在當時,納瓦霍語對部落外的人來說,無異於「鳥語」。極具軍事頭腦的約翰遜認為,如果用納瓦霍語編制軍事密碼,將非常可靠而且無法破譯。因為這種語言口口相傳,沒有文字,其語法、聲調、音節都非常復雜,沒有經過專門的長期訓練,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通曉這一語言的非納瓦霍族人全球不過30人,其中沒有一個是日本人。
1942年初,約翰遜向美國太平洋艦隊上將克萊登·沃格爾提出了這個建議。約翰遜說,根據他的實驗,用納瓦霍語編制的密碼可以在20秒內將三行英文信息傳遞出去,而同樣的信息用機器密碼卻需要30分鍾。
沃格爾接受了約翰遜的建議。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納瓦霍人被徵召入伍,並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亞一處海濱編制密碼。他們根據納瓦霍語共創建了有500個常用軍事術語的詞彙表。由於納瓦霍語沒有描述現代軍事設備的詞語,因此他們經常使用比喻說法和擬聲詞。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共徵召了420名納瓦霍族人充當密碼通訊員。這些納瓦霍族人參加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發動的每一場戰役。他們用密碼下達戰斗命令,通報戰情,緊急時還參加戰斗。他們的英勇獻身,為最終打敗日本軍國主義者起到重要作用。
攻佔硫磺島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打的一場經典戰役,美軍把旗幟插上硫磺島的照片,成為美國在二戰中浴血奮戰的象徵。硫磺島戰役結束後,負責聯絡的霍華德·康納上校曾感慨地說:「如果不是因為納瓦霍人,美國海軍將永遠攻佔不了硫磺島。」當時,康納手下共有6名納瓦霍密碼員,在戰斗開始的前兩天,他們通宵工作,沒有一刻休息。整個戰斗中,他們共接發了800多條消息,沒有出現任何差錯。
諾曼底登陸科曼切語密碼報捷
除了納瓦霍語外,美軍在二戰中還曾使用另一種印第安語——科曼切語作為密碼。納瓦霍語主要在太平洋戰場使用;而科曼切語則在歐洲戰場大顯身手。查爾斯·希比蒂是目前惟一在世的科曼切語密碼員,現已78歲,居住在出生地俄克拉荷馬。他仍然清楚地記得參戰的經歷。
老人回憶說:「我是1941年1月入伍的,當時不滿20歲,還是個孩子。我是看到當地報紙上的廣告後參軍的。廣告說,『徵召年輕的科曼切人。要求未婚、無家庭拖累、會說本族語。』他們在語言方面要求極為嚴格。如果你說得不流利,他們就不要你。」
應征入伍後,希比蒂和其他12人隨即被送至喬治亞州本寧堡接受基本軍事訓練,學習無線電發報技術。但直到當年夏天,他們方才明白工作的真正性質。8月,他們被召集到了閱兵場。一名叫休·福斯特中尉告訴他們:「對信號連來說,你們的土語非常重要。它從未用文字書寫。除了你們沒有人說這種語言,也沒有人聽得懂。這意味著,它是無法破譯的,是絕妙的密碼。美國陸軍需要你們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需要你們成為密碼通訊員。」
美軍根據科曼切語創建出包括250個軍事術語的詞彙表。在這個詞彙表裡,轟炸機成了科曼切語中的「懷孕的鳥」,自動化武器由於發出時斷時續的聲音而被稱為「縫紉機」。一天,福斯特與這些印第安人見面時帶來了一張照片:「我們需要給這個人起一個代號。」這些印第安人看了看照片,那是一個黑發、留著卓別林式鬍子、表情嚴肅的德國男子。希比蒂想起了他看過的歐洲新聞短片,於是說:「『瘋了』怎麼樣?或者『瘋狂』?」後來就確定使用「瘋狂的白人」來稱呼這個元首,而此人就是希特勒。頗有意味的是,戰後一些精神病專家分析說,希特勒確實有歇斯底里症和癔病。
1944年1月,希比蒂在入伍近3年後被派往英國,旋即參加了諾曼底登陸戰役。當他登上猶他灘時,他聽到指揮官在向他喊話:「酋長,我需要你發報。通知總部我們成功登陸了。重復一遍——登陸成功,現正准備佔領敵方陣地。」
頂著炮彈掀起的沙子和海水,希比蒂掏出他的無線電發報機,迅速用科曼切語發出了這條信息。這似乎只是歷史上一個微不足道的瞬間,但美國陸軍竟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拒絕公開承認這個事實:科曼切密碼通訊員希比蒂發出了第一條登陸諾曼底的信息。
猶他灘上,炮彈和曳光彈不斷在頭頂上爆炸。一陣靜電干擾之後,無線發報機重新開始工作:「信息收到。守住灘頭陣地,弄清敵人方位。增援部隊很快抵達。完畢。」希比蒂迅速將電文從科曼切語譯成英語,並報告給他的指揮官。
繼在諾曼底灘頭大顯神通之後,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國,親眼目睹了盟軍在巴黎的軍事行動。
對於這種密碼,納粹德國的情報部門也絞盡了腦汁,甚至他們在確認這是一種語言之後,也始終未能找到破譯的方法。
但同納瓦霍族密碼員一樣,科曼切族密碼員沒有因為作戰勇敢或為國服役而在戰時或戰後獲得表彰。相反,五角大樓命令他們嚴格保守秘密。當時的五角大樓出於冷戰的考慮,認為這些密碼員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場,因而不宜暴露。直到世界邁入新的世紀,密碼技術的進步,使得這些密碼顯得多餘,這些密碼員才終於獲得了遲到的榮譽,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已經默默無聞地離開了人世。
8. 稱為二戰時最難破譯的密碼,納瓦霍密碼究竟有何神秘之處
納瓦霍密碼是二戰時最難破譯的密碼,為何有此稱號,是因為納瓦霍密碼是納瓦霍族的語言並且這種語言除納瓦霍人以外是沒有人能過學習,不僅因為發音與我們不一樣他們的語言文字還沒有書籍形式記錄。這才造成納瓦霍語言非本族人不能學習。
在戰爭結束納瓦霍的那些傳遞情報的人仍閉口不談曾為軍方工作過,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經歷,直到美國親自承認他們在二戰期間使用納瓦霍密碼,這才公布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