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密碼管理 » 精神密碼什麼時候提出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精神密碼什麼時候提出

發布時間: 2022-11-29 08:52:11

❶ 四牛精神是什麼

四牛精神指的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和「昆侖牛」,象徵著底蘊深厚的文化意象,蘊含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牛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往往與踏實、忠順、勤奮、厚道、質朴、堅毅、無私奉獻等諸多優秀品質相聯系。「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則又因其職責、使命和所處歷史條件的不同而有其個性化的精神標識。

「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矢志不渝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偉大實踐圖景的摹畫,蘊涵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

(1)精神密碼什麼時候提出擴展閱讀:

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始終不變的初心使命。「孺子牛」出自《左傳·哀公六年》即齊景公牙咬繩子裝作牛以取樂小兒子荼(晏孺子),孺子牽其繩致齊景公不小心摔壞牙齒仍不言痛,表示父母對子女的疼愛。

創新發展拓荒牛精神形象註解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並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實踐智慧。世界上沒有哪一種牛天然是為拓荒而生的,只有在困境中不斷開拓創新、求索進取,才能誕生出「拓荒牛」。

❷ 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絕的精神密碼是什麼

中華民族5000年綿延不絕的精神密碼指的就是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包括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夢想精神等。

❸ 精神譜系中江蘇符號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雨花英烈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和淮海戰役精神,是江蘇眾多紅色文化資源的突出代表,是中國共產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不懈追求在江蘇大地的真實寫照,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江蘇符號」,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動展現。

也是涵養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和為民情懷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撐和寶貴財富,是我們民族永葆旺盛鬥志和進取精神的強大動力,是構建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不竭源泉。

發揚「江蘇符號」

偉大的事業一脈相傳,美好的未來我們接力奮斗。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江蘇符號」,既是我們奮進百年的「精神密碼」,也是開創未來的「精神航標」。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我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

以雄健的精神闖關奪隘、以堅定的意志砥礪前行,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以及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江蘇符號」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始終站在時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堅克難最前沿、站在最廣大人民之中,積極作為,奮發有為,不斷展現江蘇「強富美高」現代化階段的嶄新模樣!

❹ 孫瑞雪老師講敏感期

我先從一個故事講起。

荷蘭的植物學家德弗里斯曾對普通的蝴蝶做了一個描述,他描述到:普通蝴蝶的幼蟲生長速度非常之快,具有毀滅植物的、貪婪的那種食慾。它的媽媽在產卵的時候,會把卵產在樹乾和樹枝交接所形成的角落裡。在那個地方,既安全又隱蔽。這些幼蟲從它的殼里鑽出來的時候,是什麼告訴這些幼蟲,讓它們能獲得它們應該獲得的食物呢?是光線。

因為這些幼蟲有一個極度的敏感點,就是對光的敏感。由此幼蟲就順著樹梢慢慢的爬向了樹枝的最前頭,因為那個地方有非常嫩的樹葉,這些幼蟲就瘋狂地偷吃這些樹葉。但是隨著它的成熟、它對光的敏感度就喪失了,對嫩葉也喪失了興趣,就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苦行僧的階段。它會給自己做一個棺木,然後躲在裡面不吃不喝,繁忙地在創造著另外一個東西,就是翅膀。一段時間以後,它會從蛹里破繭而出,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這位科學家把幼蟲這個時期的特點,尤其是生物這個時期的特點,稱為敏感期。蒙特梭利借用了生物學上的這個概念來闡述幼兒的敏感期。

我在這里說的時候大家可能知道,動物、生物、跟人類有一個巨大的不同點。如果你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你就能知道曾經在地球上有一段時間,可能有很多很多億年,地球上只生長著大量的植物,但是沒有一棵植物開花。突然有一天,植物進化出可以開花的植物時,這個地球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飛躍。所以,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出現,也是這樣一次生命的飛躍,是新生命的起點。由於人類跟所有的生物的不同,所以人類的敏感期也跟動物有著本質性的不同。

盡管蒙特梭利借用了這位生物學家對生物的描寫、借用了這個概念,但是他在描述兒童敏感期的時候,卻給予了兒童童年完全不同的意義。

我們先從蒙特梭利的敏感期概念開始說起。蒙特梭利借用了荷蘭生物學家對生物的敏感期的概念,應用在了兒童身上。在她的著作中,有五個敏感期概念的闡述。第一個是秩序的敏感期,第二個是口手的敏感期,第三個是行走的敏感期,第四個是社會性興趣的敏感期,第五個是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蒙特梭利在闡述敏感期的時候,她這樣描述人類的兒童跟生物界本質的不同點。她說胚胎期是所有哺乳動物的一個共有的特質,人類的兒童也有胚胎期,就是在媽媽肚子里,懷胎十個月。但是漫長的人類童年,與動物完全的區分開來。人類是這個地球上最高的生命狀態,跟這個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有著完全不同的本質,因為人有精神。

而人跟動物的差異最根本性來自於哪裡呢?就來自於人類漫長的童年。漫長的童年期是人成為人的核心時期。

也就是說,兒童的童年跟在子宮里的生活不同,也跟已經形成的成人的生活,完全的不同。他是完全獨立於這兩部分的。他的重要性在哪裡?他的重要性就在於:一個成人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0—6歲或者0—12歲這個形成期。也就是說,人類跟動物的本質的不同,在於人類有兩個胚胎期,一個是在媽媽的肚子里10個月,另外一個是在出生之後0—6歲或者更長一些,我們把他說成12歲。在這12年裡,兒童完成、形成並破譯了他的精神胚胎。

很多人會問這個精神胚胎是什麼,是不是這個精神胚胎只有人類才有,而動物沒有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人類擁有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如果用文學的詞彙來描述的話,可以稱為靈魂;如果用宗教的語言來說,精神胚胎是我們內在的佛性;如果用教育的語言來說,我們就稱他為精神胚胎。

精神胚胎是生命的最主要的內容,而這部分的內容想要把它呈現為我們可以看見的狀態,想要把它實體化、想要把它破譯出來,就是透過兒童的敏感期來展現的。

也就是說,這個被我們稱為純粹的、人類精神的胚胎,如果它要顯現出來,顯現為可以被我們觀察到、觸摸到、能夠呈現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們就是通過對兒童的敏感期的觀察。

我們可以在觀察兒童的時候發現,兒童具備這樣一個把內在的潛能釋放出來的能力。我解釋一下蒙特梭利對敏感期的基本解釋。

蒙特梭利說,兒童的敏感期是與敏感性有關的。這種敏感性出現在兒童的頭6年。越小的時候敏感性的出現就越密集,它是一種暫時的傾向。通過一種暫短的刺激和潛能,使兒童在這個暫時的傾向中,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一旦獲得這種品質之後,這個敏感點或者敏感性就消失了。

比如說:兒童口的敏感期,所有人類的嬰兒在出生以後的頭一年,基本上是用口來認識世界的。無論他生在哪裡,亞洲、歐洲、美洲、澳大利亞,他出生之後第一年都是用口,來認識這個世界的。而這種敏感性一旦獲得滿足之後,這個現象就會在兒童的生命中暫時消失。

我們就在想一隻貓,它喜歡撲線團、玩耍,它的目的是為了捕捉食物,我們觀察到所有的動物在童年的時候,例如:天鵝模仿媽媽的飛行,尋食、覓食或者求偶,這都是生存和繁殖的需要,但只有人類超越了這種動物的本能,超越了動物的這種局限,人類擁有更加高級的品質,而這種品質的潛力指的是什麼?指的是透過破譯精神胚胎,也就是敏感期的呈現,滿足兒童這種敏感性而獲得一個完整人的狀態。

如果總結上面所述的內容,我們知道蒙特梭利本人提出了五個敏感期的概念,但是我們透過20年來對上千個兒童的觀察,發現兒童0—6歲的時候,敏感期是一個接一個來完成的。尤其是在0—6歲期間,有的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幾個月內完成一個,有的孩子甚至一個月、兩個月就會完成一個。我們並不知道敏感期的完成,對這個生命的未來究竟會產生怎樣的一個特殊的品質,或者獲得怎麼樣的一種能力,我們是不知道的。

這就是人類的復雜性,這也是人類生命最高級的地方,但是,有一點我們是可以確定的。兒童越好地能完成敏感期的狀態,未來兒童越容易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兒童的人格狀態和心智狀態也越能更好的形成。

我們知道人類的童年和動物的童年相比,人類的童年非常非常的漫長,他有18年的時間,甚至有的心理學家認為0—40歲都是人類成長的時期。由於這樣一個特質,我們並不知道敏感期究竟幫助我們的孩子產生了怎樣的特質,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敏感期的完成幫助一個生命成為了一個健全的、完整的、有品質的生命。

我們經常會使用一個詞——開發人的潛力,這個潛力並不是不可觸摸的,也不是靠外力強行放在孩子的身體里的,潛力的開發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在於兒童是否能夠完成這種敏感性或者刺激。這種敏感期的完成恰恰是一個生命對潛力的一種最大的開發。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人類漫長的童年,尤其是頭6年,如果說胚胎期完成著兒童成為人的那一部分的發展,那麼敏感期就把這個我們肉眼看不到的胚胎期展現了出來,是兒童最終成為一個人的非常重要的內容。非常幸運的是,只要媽媽或成人,成為一個觀察者,你就一定能夠很快的發現兒童會在長達幾個月的時間內對一個事物不斷地、重復地進行著,那麼我們就可以斷定那個就是兒童的敏感期。

比如說:前兩天我在江邊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一歲的孩子拿著奶奶手裡的一個小MP3正在播放音樂,當我走近的時候,我停住了腳步,他看著我,馬上就把那個MP3抱在懷里,警覺地看著我,身體往後退著。我馬上就知道他的敏感期到了自我形成的點上了,他必須靠區分你、我、你的、我的來完成這個內容。因此我蹲下來慢慢地對他說:「那個是你的。」然後我把我的手機掏出來,讓他可以看著我的手機,對他說:「這是我的。」然後又重復對他說:「那是你的,這是我的。」

我每一次說的時候都配合著肢體語言,反復說了三四遍後,這個孩子才一下子鬆了一口氣,釋然了。我知道他明白了我說的意義,這個就是兒童在形成敏感期前端的時候,在區分你我的概念中一個主要的特點,但是由於成人不知道,可能就會把這個敏感期給錯過去。

《捕捉兒童敏感期》這本書已經把0—6歲中間所有的敏感期都詳細的以實例的故事寫給了大家,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每一個敏感期都是每一個孩子真實的描寫,沒有一個故事是虛構的。所以,你可以通過這些故事發現你孩子的敏感期在哪裡。你可以翻開這本書的目錄,這本書的目錄詳細的描述了敏感期的每一個敏感點在哪裡。

仔細閱讀目錄你就會發現兒童敏感期的形成最主要體現在兩部分,一部分是兒童自我的建構,一部分是兒童心智的建構。自我的建構和心智的建構往往總是伴隨著兒童的情緒的存在,但是你通過這些小故事的閱讀,就能發現兒童敏感期的特質在哪裡,兒童敏感期到來的時候表現在哪裡,以及你如何去做。

我先從兒童的口的敏感期說起。你的寶寶出生的時候第一個能被自己控制的就是頭,除了頭之外,兒童甚至連手都沒辦法自控。也就是說,兒童的意識還沒辦法走到手上,或者我們說兒童內在的精神胚胎的能量還沒有辦法支配到他的手。所以,兒童只擁有口。

有趣的是當兒童通過口把手喚醒了以後,兒童的口就逐漸地不用了或者少用了,兒童這個時候就會用手抓住東西,使用手以後再把手裡的東西往嘴裡放。等到兒童的手使用的非常熟練的時候,兒童口的功能就完成了,兒童口的敏感性就過去了。

這是兒童其中的一個敏感點。所有的媽媽大概都能夠發現這個敏感點,我再舉第二個例子,自我形成。

剛才說如果你從整個的目錄上來仔細閱讀的話,就會發現自我形成是生命中最核心的一個點。兒童是依靠自我的創造,也就是說依靠精神胚胎來創造出一個自我的,而這個創造的模式我們是可以通過敏感期來觀察到的。先是教室是我的,桌子是我的;然後發展成我的想法是我的,我的感覺是我的;然後發展到我的情緒是我的;然後再發展到我就是我。

這樣一個漫長的時期是從多大的孩子開始發展的?自我的敏感期是在1歲左右產生的。很多媽媽大概都知道,兒童在1歲到兩歲之間,在他會說話不久後,就會不斷地說「不」。「吃飯嗎?」「不。」「睡嗎?」「不。」「回家嗎?」「不。」甚至邊吃著飯邊說著不。這個時候兒童就產生了另外一個更高級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我的想法是我的,我跟你的想法不一樣。由此我用說「不」的方法來拒絕你。在說「不」之前,兒童自我形成的一個更大的敏感點,是當他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如果讓他做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就會用打的方式來完成不願意的這個過程。也就是說,我不同意的時候,一巴掌就上去,就是打。但兒童並不知道這是打,兒童只是在表達排斥的意思,就是我不願意。因此,你經常會觀察到幾乎兒童在這個年齡階段,2歲左右,或早或晚會出現這種敏感期的特徵。

生命最主要的功能是依靠兒童自己創造一個自我。圍繞著這個自我,兒童有情緒、有心理、有心智,這些東西也在漫長的童年期形成。但是很多家長在這個鏈條中可能沒有辦法把它串在一起,原因是很多家長在生下自己的孩子以後,只能觀察到當下孩子出現了什麼,並不能夠知道兒童0—6歲這一段時間內生命狀態是什麼。所以,可能會經常出現很大的茫然區。

我們在《完整的成長》這本書里其中有一章詳細地解釋了自我形成,從一開始敏感點一直發展到最後自我形成的全部過程。這些現象基本上都是通過敏感期來表現出來的。有一句話叫「道法自然」,讓人感慨和慶幸的是,這樣一個純粹的、精神的東西,它也是非常自然的東西,它是兒童自然表現出來的,而且是可以被我們觸摸到,被我們看到,可以被我們理解。這樣我們就能夠幫助和支持兒童來發展自己。

最後一個是我在這本書目錄的另外一部分,寫到一個概念叫「螺旋式的敏感期」。螺旋式的敏感期指的是兒童從一歲開始起一直到十幾歲,敏感期都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出現。比如空間。我們都知道一歲的小朋友和兩歲的小朋友經常喜歡把沙發墊立起來,或者躲在一個角落裡,或者跟大人捉迷藏,躲在櫃子里。我們也經常能夠發現,尤其是一歲的兒童喜歡把抽屜里的東西拉出來,把外面的東西塞進去。我們也知道兩歲的兒童經常會把東西物品從樓梯上扔下去,或者從高處扔到下面,或者從窗子扔到外面。

這些都是兒童通過實物來形成空間的敏感期。等到孩子大一些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喜歡鑽進大衣櫃里,喜歡在桌子下面,喜歡在紙箱子裡面,喜歡鑽在被子裡面。更有甚者,大概很多家庭都會發現兒童喜歡把鍋頂在頭上,盆頂在頭上,喜歡從高處往下跳,越跳越高。喜歡從台階上、窗檯上往下跳,甚至從低矮的屋頂上往下跳。我們可能會這樣猜想兒童的敏感期,我們猜想人類在很多領域中,是需要擁有空間智能的,比如說建築、雕塑、舞蹈,比如說物理學,這些都是有空間感的。

心智的成長,生命的成長,空間感也一樣重要。如果一個孩子空間感發展得非常好,等到孩子長大,比如小學以後,你會發現孩子的心智和生命的內在被建構的非常宏大。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孩子長到八、九歲的時候,在對父母的理解上可能遠遠超過父母對他們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會這么說,我知道爸爸在用他的方式愛我,盡管那個方式我感到不好,但是他在以他的方式表達對我的愛。從這些情況來看兒童的內在空間已經能夠容下很多很多的東西,容下挫折、容下博愛、容下障礙,容下和朋友之間的失交,這都是對內在空間的一個非常好的發展。螺旋式的敏感期有很多,有音樂、空間、語言……這些都是兒童從1歲開始一直長到12歲,不斷出現的一個生命的狀態。

當我們了解兒童不同階段的各種敏感期的時候,我們每一個家長就能夠比較心安的、比較踏實地知道和把握孩子的成長,就不會偏離生命原本的軌道,我們就不會扮演上帝的角色,就不會依靠我們去創造一個兒童。我們會遵循自然法則,會尊重這個生命,讓這個生命內在最豐富的東西、最微妙的東西、最是我們難以假設的東西在頭6年或者在12年中發展出來。

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一個孩子生命狀態正常的話,那麼孩子的童年就是一個接一個敏感期的出現。在某一個時段兒童會高度專注於某一個事物,而且重復不斷的操作那一事物,直到滿足兒童內在的需求,兒童才會把注意力轉向另外一個敏感點。

怎麼樣才能夠保證兒童這種敏感性持久的發展出來,不被遏制,不被錯過,這里邊最主要的是敏感期發展的條件。

敏感期的發展我們認為有四個條件: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規則、一個是平等。愛指的是什麼?用一句簡單的話說,愛就是為兒童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就是讓媽媽的生命能跟孩子的生命產生聯結。當你為兒童提供一個和諧的環境,兒童就有了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讓兒童自動地把注意力放在生命內在的建構上、會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他有興趣的事物上。這個時候兒童就不會驚恐,不會恐慌,不會害怕。

第二個就是自由。我要說的是為什麼是自由呢?因為兒童內在的敏感期什麼時候出現,出現哪個敏感點,我們並不確切地知道。就像兒童對書寫有興趣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兒童都在3歲或者4歲或者5歲對書寫有興趣。有的孩子是這一天開始對書寫有興趣,有的孩子是那一段時間對書寫有興趣。我們並不是兒童內在的一個細胞,所以,我們並不能夠知道兒童內在的狀態。所以說兒童的敏感期只有靠兒童自己來破譯,由此我們必須把自由給兒童。

這個自由指的就是允許兒童開發自己的潛能,允許兒童破譯自己內在的精神密碼,它指的是這個自由。由此,如果我們把自由交回給兒童的話,兒童就會呈現出他們生命內在的、自然的傾向。這個自然傾向才是敏感期發展的核心。

第三個是規則。並不是所有的阻礙都在外在。比如說當孩子一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會很惱火,甚至我們的脾氣先於孩子就發出來了,或者我們過分的掌控孩子,我們勒令孩子做什麼。或者孩子到了口腔的敏感期,把手指頭上塗上辣椒或者戴上手套,或者把他綁在襁褓里,這個是阻礙兒童的敏感期的。這是外在的對兒童的控制。

但是除了外在的控制之外,兒童內在也沒有完全進化到使他的生命的內在穩定而完全地走向那個部分。我們搞教育的時間久了,問老師,大家都說2歲半的孩子進幼兒園,很容易高度專注地對某一個事物產生敏感點,大一些的孩子對敏感點的表現因為各種原因被破壞了,表現的會弱些。

除了外在阻礙,內在也有一些阻礙。我們說內在會有一些黑天鵝的部分。大家看「天鵝湖」,有一隻白天鵝和一隻黑天鵝,那可能不是內在的,但表現出了我們生命內在的紛爭。那麼規則是什麼呢?規則就是要把外在的和內在的,這種破壞性的東西都擋在外面,讓孩子順著自然的法則,捕捉他生命內在的敏感性,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這就是規則。我們有七條規則。這七條規則可以終生受用。

1、粗野、粗俗的行為不可以。

任何侵犯個人「自我感」(包括傷害自己)的事物都是暴力,范圍包括行為領域和心理領域。

2、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歸自己所有,並有權力自由支配。(不是自己的,就都是別人的。)

3、請歸位。

從哪裡拿的東西,使用完畢後,請歸位到哪裡。

4、請等待

公共物品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請等待。

5、不可以打擾別人。

不可以打擾他人。

緊急情況下,一定要介入時,請學會說:「對不起,打攪一下,可以嗎?」

6、請學會道歉。

有勇氣向別人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學會知道每個人都擁有保護自己的權利。

7、請學會說不。

請學會對他人說「不」(懂得拒絕);

也請學會尊重和接納他人說「不」(尊重他人的拒絕)。

大家也能看到,在我們的幼兒園里,看不到太多老師的影子,孩子也自得其樂的在玩耍。孩子五歲的時候有個敏感期是建立規則與秩序,一旦規則建立,孩子會大大節約人生的成本、成長的成本。把注意力放在敏感點上。

最後一個就是平等,我們知道很多的邪惡、很多的際遇、很多的東西都是因為不平等導致的,包括成長。如果說老師是權威的、家長是權威的、有一個比孩子更強大的人是權威的,那麼這個權威就會認為我是對的,你必須聽我的,我讓你坐著就不要動,我讓你畫畫你就畫畫,即使你不愛畫畫,我讓你干什麼就干什麼。

6年時間對生命來說是彌足珍貴的,那麼這種權威就會剝奪兒童成長的機會。它剝奪的是零到6歲的潛能開發的機會,它剝奪的是一個生命建構自我,開發潛能的機會。不平等就意味著成長的機會不平等,就意味著在和兒童的關系中有著一種強制和依附。我們知道權威的關系容易讓人導致自卑和無價值感,那我們就知道,如果造成了這些心理上的問題的時候,兒童就沒有辦法把注意力放到敏感期的開發上,放到它的興趣點上,無法將全部精力,生命的精力集中在他要開發的品質上,他就失去了這個機會。

每個人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頭6年,然後再接著一個6年。你今天成為什麼樣子,大部分是因為你的童年形成的,很多人說,如果我的孩子的敏感期錯過了,還會不會在未來的時間里補充上。我說這是很危險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敏感期錯過之後,兒童到了上小學以後,他基本上沒有機會再彌補了,就像在我們學校上小學的一個孩子,口腔的敏感期沒有完成,所以在一年級的整個一年中,他基本上都是在用口做很多的事情。他用口不斷地舔他的手掌,用口舔書,舔鉛筆盒。有一年的時間,這個敏感期就過去了。那這說明,原本兒童用幾個月的時間,或者兩個月的時間、或者一個月的時間完成的這個時期,如果後補的話,時間就會拉長,而在這個漫長的時期,可能大人不再容易給到兒童發展的空間。

所以,我要說的是,我們在頭6年裡,保證讓一個生命,按著它生命的軌道,按照道的法則,按照自然的法則來發展,是最好的。所以,當我們發展出敏感期的一系列的理論系統,完善出對兒童0到6歲詳細的觀察記錄的時候,我就感到非常非常的慶幸,因為這個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真實地看到兒童是怎樣的把生命的潛力呈現在我們可以觸摸到、可以看到、可以觀察到、可以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眼前的兒童的一系列事件之中。

我對敏感期的解釋就到這里。

❺ 精神密碼,是什麼短語類型

並列短語。並列短語又叫並列片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或數量片語合而成,「精神密碼」就是兩個名詞的組合,因此「精神密碼」是並列短語類型,並列短語可以在句子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成分。

❻ 解開「馬背搖籃」精神密碼

這是小班幼兒高盛祖第二次帶爸爸來院史館,他給爸爸講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 歷史 ,帶爸爸看榮譽牆……

「我想,這就是平時老師們帶孩子來學習的地方吧,紅色接力棒就是這樣一代代傳下去的。」高盛祖爸爸在參觀感受中寫道,「我為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成長而驕傲!」

紅色,是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精神底色。1945年6月1日,黨中央為了保護好奔赴前線的將士子女及革命烈士子女,創建了延安第二保育院,這就是北京市六一幼兒院的前身。1946年,國民黨准備進攻延安,136個孩子在「保育戰士」們的保護下,跟隨黨中央進行戰略轉移,他們在馬背上的木馱床里,渡黃河、汾河,翻太行山,穿過封鎖線,三千里行軍進入北京,竟「一個都沒少」,譜寫了流芳百世的「馬背搖籃」傳奇。

如今,北京市六一幼兒院內的「馬背搖籃」雕塑就復刻了這段波瀾壯闊的 歷史 。在六一人心中,「馬背搖籃」就是最美的風景,它是精神故鄉、信仰之源,它指引著六一人時刻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時刻謹記「孩子第一」。

一切為了孩子——寫在生命里的信念

延安小砭溝,那個空氣清新、陽光充足、離水源很近、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是朱德總司令和康克清同志親自查看地形為保育院選的址。如今,這里也是六一的孩子和家長們會去「打卡」的地方。

在「紅色尋根」課程活動中,孩子們重返延安小砭溝,去三千里行軍路上尋找昔日足跡,他們會說「我是六一娃」「我從延安來」「我是中國人」。

1946年11月,國民黨准備進攻延安,保育院奉命5天內撤離。張熾昌院長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動員,大家一起討論:在戰爭年代的烽火硝煙里行軍,怎麼保護136個孩子的生命安全?

「答案只能是一個,那就是憑著每個人的高度革命責任心和自我犧牲精神,去戰勝一切預料不到的困難,去排除一切預料不到的風險。」第三任院長姚淑平在回憶錄中寫道,同志們堅決響應黨組織提出的「一切為了革命、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孩子」的號召,並從內心發出了「大人在,孩子在,大人不在,孩子也要在」這一氣壯山河的豪邁口號。

從過去到現在,「一切為了孩子」始終是六一人牢記的紅色使命、育人初心。

「一切為了孩子」體現了六一人堅定的政治方向。保育院建院初期,保育員全是十幾歲到二十來歲的姑娘,她們一心想上前線殺敵,對「干老媽子的活兒」心裡有疙瘩。張熾昌院長由淺入深地進行思想教育,使這些姑娘認識到,培養革命後代同樣是革命工作,為革命帶好孩子就是保衛抗戰勝利果實。

「一切為了孩子」體現了六一人不怕犧牲的擔當精神。三千里行軍途中,發生了很多震撼人心的故事:程宜萍因為要保護革命後代花名冊和檔案資料,全然沒有管自己掉入汾河的兩個孩子;田喜英在敵機掃射時保護小漢元;肖桂英用身體掩護小正南;姚淑平獻血救護小奶亭……正是她們牢記黨的囑托,以生命守護生命,才換來了孩子們的安全轉移。

如今,「永遠和孩子在一起」是六一幼兒院的辦院理念,是對「一切為了孩子」的傳承與發展。

「『一切為了孩子』是六一人的精神信仰和追求,『永遠和孩子在一起』表達了六一人繼承傳統與堅持以兒童為本理念的結合。」北京市六一幼兒院黨總支書記、院長曹雪梅說,戰爭年代,保育院的目標是培養革命接班人,新中國成立後,這個目標變為培養 社會 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對這一目標進行了轉化,現在提出培養臉上有笑、心中有愛、行動有力的『六一小主人』,依然是緊緊圍繞國家的教育目的出發的。」

從「培養革命接班人」到「培養『六一小主人』」,「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和行動,是六一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生動體現,是他們在不同時期對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的回答。

愛孩子——深入骨髓的行動自覺

早上不到7點,遲芳老師就早早來到幼兒院。剛進大門,她會習慣性地拿出手機,拍一張沐浴在朝霞中的「馬背搖籃」雕塑。到了下午5點,把孩子們陸續送走以後,她會再拍一張七彩晚霞中的「馬背搖籃」。這時,一天的工作才算結束了。

在六一,很多老師都像遲芳一樣,喜歡拍「馬背搖籃」,安戈鋒就是其中之一。在讀書時,安戈鋒就知道「馬背搖籃」的故事,對六一心生嚮往。後來有機會調動工作,她終於夢想成真。

到六一工作後,她感覺這里的老師特別質朴,那種對孩子的好,跟養育自己的孩子一樣。冬天,孩子如廁後,老師會一個一個檢查內褲有沒有被浸濕、衣服有沒有塞好。過去條件不好時,擔心寄宿的孩子不適應,老師會整夜守護陪伴。夜裡叫尿時,怕孩子凍著,老師會給孩子披上衣服,扶著孩子接尿。

回望 歷史 ,在六一人的文化血脈中,一直流淌著愛孩子的行動自覺。三千里行軍中,怕小男孩阿斯林從被窩里出來著涼,保育員黃寶珍用吃飯喝水的搪瓷缸給他接尿;用水困難時,為了給長頭癬的孩子洗個頭,保育員半夜三更去岩洞一點一滴地接回一桶水……

現在,六一的老師骨子裡也流淌著這種愛,彷彿來到這里,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孩子。

2014年進入六一幼兒院工作的男教師劉玉忠覺得,是榜樣的力量在發揮作用。

六一幼兒院建院75周年,幾位特殊的「校友」被請回幼兒院。他們就是70餘年前三千里行軍途中被守護的孩子。如今,他們被幼兒院親切地稱為「老孩子」。

那天,「老孩子」們講述了當年自己在保育院的故事。其中,一個「老孩子」指著院史館里一張講述落水兒童故事的剪紙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呀!」劉玉忠望著老人,簡直不敢相信。那一刻,他突然意識到, 歷史 就在自己身邊。

而那段 歷史 ,對幼兒院所有的老師,都是一份沉甸甸的師德教材。

「用生命守護生命的 歷史 和精神,已經深入每名教師的內心,融化在血液中,內化為六一人的職業操守。」曹雪梅說,在六一,每名新入職的老師都有「六個一」的要求,即讀一本《馬背搖籃》、走訪一位老同志、采訪一名「搖籃」孩子、參觀一次院史館、寫一篇感受、做一次講解員。

潛移默化地,紅色文化融入老師們的日常保教工作,發揮著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體育 專業出身的劉玉忠,用戶外 游戲 的方式讓孩子們觸摸 歷史 ,翻綿山、過汾河、穿越火線的情境式 游戲 ,讓孩子們了解 歷史 的同時,也發展了基本動作。

孩子第一——始終堅守的保教理念

清晨,六一幼兒院的孩子們背著書包走到班級門口,主動和老師打招呼,領取自己的「熊寶護照」,然後順利找到自己的小櫃子、貼有自己名字的小床,按七步洗手法認真洗手……

76年來,在「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中,六一人始終堅守著「孩子第一」的保教理念。「兒童利益最大化」「以兒童為中心」,這些先進的科學保教理念,早已在六一人的保教實踐中紮根。

「孩子第一」的理念體現在 健康 、安全上,也體現在品德和智力上。

回望建院初期,康克清同志就提出了「保教合一,教養並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的辦院方針。對標黨中央要求的培養身體好、品德好、學習好的「三好孩子」,張熾昌等院領導認識到,光是 健康 第一、安全第一還不夠,「既要保好,又要教好」。

保育院的同志從零開始摸索、探求,先後確立了「科學的觀點」「一切從孩子出發的觀點」「愛孩子的觀點」等11個保教觀點,還從有利於孩子身心 健康 出發,按每天從早到晚的順序,摸索制定了一日生活的26個環節。張熾昌院長還動員保育員創編兒歌、故事、 游戲 ,為孩子們創制玩具,以首創精神解決了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

「孩子第一」的理念還體現在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創造精神上。

在劉家會村停留時,保育院辦起了以孩子為主體的《兒童畫報》,幾個畫畫好的孩子當編輯,所有孩子都是通訊員,看到好人好事向我輯講了,就是投稿。「《兒童畫報》調動了每個孩子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思想,使他們初步懂得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互相學習、不斷進步。」姚淑平在回憶錄里寫道。

這段富含首創精神的 歷史 ,給安戈鋒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記得那時孩子們創造的「玩阿姨」 游戲 ,就是保育員在「要教育好孩子就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理念下,鼓勵孩子自主生成的。

今天,「孩子第一」的理念在六一人身上繼續傳承,化為他們對科學保教的不懈追求。

那些來幼兒院年頭久的老師,至今仍記得自己當徒弟時經歷的保教檢查,「戴著白手套到處摸,不允許見黑」「問班級針線盒裡大針有幾根、小針有幾根」。「這種提問讓我們明白,作為教師一定要心中有數,教育無小事。」如今已成為「寶藏老師」的陳皓,把這種嚴格和嚴謹也傳給了徒弟。她不禁感嘆:「真不知道六一人到底在這些細節上傾注了多少心力。」

時至今日,曹雪梅帶著老師們不但構建了「搖籃課程」,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兒童城市活動」這一課程實施載體。

「幼兒院的自然環境、 社會 環境和人,構成了一個城市的基本元素,這里就是一座城市。在城市的生活中,幼兒實現了與人的充分交往、與物的深入探究、與事的充分接觸。幼兒在與自然、與 社會 、與人的互動中生活、 游戲 、學習的活動總和,就是兒童城市活動。」曹雪梅說。

如今,兒童城市活動已成了「六一小主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他們每天都在「兒童城市」中交往著、體驗著、 探索 著、成長著。負責管理共享單車的大班孩子,每天都會把單車整齊地擺好,方便弟弟妹妹們取用。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會自然地傳遞愛。

或許,劉佳佳說的魅力,就是「馬背搖籃」的精神實質——愛孩子。而「一切為了孩子」「孩子第一」,或許就是「馬背搖籃」精神密碼的內核。

❼ 中國精神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

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

在革命戰爭年代誕生的「紅色精神」的引領和影響下,才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鐵人精神、航天精神、特區精神等"中國精神」的一脈相承、相互輝映。我們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提出「弘揚延安精神、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祖國,體現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新要求。

中國共產黨人以表率行動,生動詮釋

了「中國精神」的真諦,譜寫了一曲曲「中國精神」的動人樂章,鑄就了一座座「中國精神」的不朽豐碑。改革開放為「中國精神」注入時代元素,是一個開放、自信的民族。一個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總有一種積極進取的意志。

❽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簡短是什麼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簡短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不僅成為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生動寫照,也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的精神密碼。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讓民族團結這條生命線歷久長青,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每個民族、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關鍵就在於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已成為一個血脈相通、溫暖和諧的大家庭。

只有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才能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常開長盛。

❾ 從文化生活的角度看為什麼要弘揚建黨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偉大建黨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風范,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源和本、根和魂。能夠讓我們的文化有了根基。偉大建黨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是全面認識和准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精神密碼」
偉大建黨精神對於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偉大建黨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和強大動。偉大建黨精神可以讓我們樹立開拓進取的精神

❿ 支撐中國繼續強大的精神密碼是什麼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不斷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中國精神貫穿於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積蘊於近現代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快速崛起中迸發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集聚、動員與感召效應的精神及其氣象,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顯示。

「中國精神」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

(10)精神密碼什麼時候提出擴展閱讀:

「中國精神」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傳統文化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精髓的內在動力,是指導民族文化不斷前進的基本思想。廣泛流傳,推動中國文化傳統與民族精神發展的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精神「尊祖宗、重人倫、崇道德、尚禮儀。」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發展的觀點、自強不息和好學不倦的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給我們民族和國家增添了光輝,「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燈塔,它將照亮我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