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諾貝爾文學獎是什麼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余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並非任何人都有資格作為諾貝爾獎提名人,團體提名和自我申請不被接受。文學獎的提名人資格是:瑞典文學院院士和各國相當於文學院士資格的人士;高等院校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各國作家協會主席。
文學院從復會到公布評獎結果,只有少則2周多則4周的時間。每星期四晚上進行討論、評議、表決,直到有一名候選人得票超過投票數的半數以上(至少需要8票)。如果經多次投票無人過半,有時會達成妥協評出兩人分享(至今有4次),有時只好當年空缺,留到下一年再評。
(1)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密碼是什麼擴展閱讀
評選機構:1786年4月5日,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蘭西學院的模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了「瑞典學院」。「瑞典學院」的正名既未掛「皇家」的頭銜,也無「文學」的限定,比「瑞典皇家(科)學院」只少「皇家」(Royal)一詞,因此經常被人混為一談,以為文學獎和科學獎是一個機構頒發的。「
瑞典文學院限定由18名終身院士組成,最初都是古斯塔夫三世直接聘任的。院士各坐一把有編號的交椅,終生固定不變。去世院士的缺額由其他院士提名,秘密投票補選,然後經國王批准聘任,公布於眾。由於以往的重點是語言,因此傳統上的院士多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文學家和作家只是少數,這種情況只到如今才有根本改變。根瑞典學院章程,院士中始終有一名法律界權威。
1896年,瑞典文學院接受了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任務,其功能才逐漸向文學方面傾斜,越來越多的文學家和作家被補選為院士,如今終於超過半數,作為「文學院」總算實至名歸。
⑵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
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憑借作品《孤獨與沉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2年,特奧多爾·蒙森憑借作品《羅馬風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憑借作品《挑戰的手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憑借作品《金島》,何塞·埃切加賴憑借作品《偉大的牽線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05年,亨利克·顯克維支憑借作品《第三個女人》、《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6年,喬祖埃·卡爾杜齊憑借作品《青春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7年,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憑借作品《老虎!老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8年,魯道爾夫·歐肯憑借作品《精神生活漫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9年,西爾瑪·拉格洛夫憑借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0年,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憑借作品《特雷庇姑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憑借作品《青鳥》、《花的智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2年,蓋哈特·霍普特曼憑借作品《群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3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評價作品《吉檀枷利》、《飛鳥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5年,羅曼·羅蘭評價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名人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憑借作品《朝聖年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憑借作品《磨坊血案》,亨瑞克·彭托皮丹憑借作品《天國》,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19年,卡爾·弗里德里希·格奧爾格·施皮特勒憑借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0年,克努特·漢姆生憑借作品《土地的成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1年,阿納托爾·法郎士憑借作品《苔依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2年,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憑借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3年,威廉·勃特勒·葉芝憑借作品《麗達與天鵝》、《凱爾特的薄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憑借作品《福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喬治·蕭伯納憑借作品《皮格馬利翁》、《聖女貞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6年,格拉齊亞·黛萊達憑借作品《邪惡之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7年,亨利·柏格森憑借作品《創造進化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8年,西格里德·溫塞特憑借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保爾·托馬斯·曼憑借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0年,辛克萊·劉易斯憑借作品《大街》、《巴比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憑借作品《荒原和愛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2年,約翰·高爾斯華綏憑借作品《福爾賽世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憑借作品《耶利哥的玫瑰》、《米佳的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4年,路伊吉·皮蘭德婁憑借作品《尋找自我》、《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6年,尤金·奧尼爾憑借作品《天邊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7年,羅傑·馬丁·杜·加爾憑借作品《蒂伯一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8年,賽珍珠憑借作品《大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9年,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憑借作品《少女西麗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4年,約翰內斯·威廉·揚森憑借作品《漫長的旅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憑借作品《柔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6年,赫爾曼·黑塞憑借作品《荒原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7年,安德烈·紀德憑借作品《田園交響曲》、《背德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8年,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憑借作品《荒原》、《四個四重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威廉·福克納憑借作品《八月之光》、《我彌留之際》、《喧嘩與騷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0年,伯特蘭·羅素憑借作品《哲學—數學—文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1年,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憑借作品《大盜巴拉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2年,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憑借作品《給麻風病人的吻》、《愛的荒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3年,溫斯頓·丘吉爾憑借作品《不需要的戰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4年,歐內斯特·海明威憑借作品《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5年,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司內斯憑借作品《冰島之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內斯憑借作品《小毛驢和我》、《悲哀的詠嘆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7年,阿爾貝·加繆憑借作品《局外人》、《鼠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8年,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憑借作品《日瓦戈醫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9年,薩瓦多爾·誇西莫多憑借作品《水與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0年,聖瓊·佩斯憑借作品《藍色戀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憑借作品《橋·小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2年,約翰·斯坦貝克憑借作品《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3年,喬治·塞菲里斯憑借作品《「畫眉鳥」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4年,讓·保羅·薩特憑借作品《詞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5年,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憑借作品《靜靜的頓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6年,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憑借作品《行為之書》,奈莉·薩克斯憑借作品《逃亡》,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67年,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憑借作品《玉米人》、《總統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川端康成憑借作品《雪國·千隻鶴·古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9年,薩繆爾·貝克特憑借作品《等待戈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0年,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憑借作品《癌病房》、《古拉格群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1年,巴勃魯·聶魯達憑借作品《情詩·哀詩·贊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2年,亨利希·伯爾憑借作品《女士及眾生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3年,帕特里克·懷特憑借作品《風暴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4年,埃溫特·約翰遜憑借作品《烏洛夫的故事》,哈里·埃德蒙·馬丁遜憑借作品《露珠里的世界》,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75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憑借作品《生活之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6年,索爾·貝婁憑借作品《赫索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梅洛憑借作品《天堂的影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8年,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憑借作品《魔術師·原野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9年,奧德修斯·埃里蒂斯憑借作品《英雄輓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憑借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米沃什詞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1年,埃利亞斯·卡內蒂憑借作品《迷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2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作品《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3年,威廉·戈爾丁憑借作品《蠅王》、《金字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4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憑借作品《紫羅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5年,克洛德·西蒙憑借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6年,沃萊·索因卡憑借作品《雄獅與寶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7年,約瑟夫·布羅茨基憑借作品《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8年,納吉布·馬哈富茲憑借作品《街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憑借作品《為亡靈彈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0年,奧克塔維奧·帕斯憑借作品《太陽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1年,內丁·戈迪默憑借作品《七月的人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2年,德里克·沃爾科特憑借作品《西印度群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3年,托尼·莫里森憑借作品《天堂》、《寵兒》、《所羅門之歌》、《最藍的眼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4年,大江健三郎憑借作品《個人的體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5年,謝默斯·希尼憑借作品《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6年,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憑借作品《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7年,達里奧·福憑借作品《喜劇的神秘》、《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8年,若澤·薩拉馬戈憑借作品《里斯本圍困史》、《修道院紀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9年,君特·格拉斯憑借作品《鐵皮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0年,高行健憑借作品《靈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維·蘇·奈保爾憑借作品《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街》、《大河灣》、《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憑借作品《無形的命運》、《英國旗》、《船夫日記》、《慘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3年,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憑借作品《恥》、《彼得堡的大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4年,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憑借作品《利莎的影子》、《鋼琴教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5年,哈羅德·品特憑借作品《看房者》、《生日晚會》、《歸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6年,奧罕·帕慕克憑借作品《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7年,多麗絲·萊辛憑借作品《金色筆記》、《倖存者回憶錄》、《黑暗前的夏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8年,勒·克萊齊奧憑借作品《戰爭》、《逃之書》、《墨西哥之夢》、《非洲人》、《訴訟筆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9年,赫塔·米勒憑借作品《河水奔流》、《行走界線》、《狐狸那時已是獵人》、《呼吸鞦韆》、《心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0年,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憑借作品《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1年,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憑借作品《17首詩》、《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見黑暗》、《為生者和死者》、《悲哀貢多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莫言憑借作品《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愛麗絲·門羅憑借作品《逃離》、《快樂影子之舞》、《愛的進程》、《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親愛的生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憑借作品《星形廣場》、《暗店街》、《青春咖啡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5年,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憑借作品《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最後的見證:失去童年的孩子們》、《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鮑勃·迪倫憑借作品《隨風飄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7年,石黑一雄憑借作品《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別讓我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8年,補頒獎項給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2019年,獎項頒發給彼得·漢德克。
⑶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六要素是什麼
要寫清楚一件事情,一般要寫到六個方面,有人稱之為「六要素」,這六要素就是時間(什麼時間發生的)、地點(在哪裡發生的)、人物(誰是參與者)、原因(為什麼會發生)、事件(發生了什麼事)、結果(怎麼樣)。也稱為「五個W」和「一個H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時)、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這也是新聞寫作經常說到的「六要素」。
那麼,「首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發」這件事情的記述有哪六要素呢?根據上面所說的寫作六要素來看,應該是:
時間:1901年12月;
地點:斯德哥爾摩;
人物:瑞典學院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成員、法國詩人蘇利—普呂多姆;
原因: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中,法國詩人普呂多姆以其詩作因其「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結晶的實證」而獲獎;
事件:舉行盛大、隆重的頒獎儀式,為首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普呂多姆頒獎;
結果:由於普呂多姆身體狀況不好,沒能親自到現場領獎,而是由在場的法國公使代為領獎,並以瑞典文學院的名義將此獎金轉達給普呂多姆。
為了讓讀者對諾貝爾文學獎有更多的了解,下面介紹相關情況。
一、關於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諾貝爾獎中的一個獎項。諾貝爾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該「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諾貝爾文學獎由瑞典文學院頒獎,獎金約100萬美元。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此後,除1914年、1918年、1940—1943年因戰爭沒有頒獎外,每年頒發一次。
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決定捐贈大筆遺產設立諾貝爾獎金時,曾引起舉世關注。由於他畢生從事科學研究,這就使他尤其偏愛對大自然的研究,也使他決心對那些在某些相關科學領域有所新發現的人進行獎賞;同時,他那種四海一家的胸懷更使他立志要倡導國際和平,他主張世界各民族之間都應情同手足。在他的遺囑中也包括了文學獎項目,雖然在順序上將它排列在各類科學獎之後,但在心目中他對此卻是最為關切的。
諾貝爾先生把文學也作為他關心和獎勵的對象之一,從事文學的所有人理應對此表示感謝。最高級的、也許是最精美的文明花朵是盛開在現實穩固的大地之上的,因而這項文學獎被列在末位,也應該說是合乎情理的。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獲獎者在得到這一當代榮譽的花環時,他的報償遠遠勝過舊時代那種黃金桂冠所代表的物質價值。
諾貝爾文學獎就其本身而言也存在一些問題。所謂的「文學」,原是個含意極為廣泛的術語,諾貝爾基金會的法則明確規定,被提名評選的作品不僅要屬於純粹的文學,而且作品在形式和表現方面也要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這一規定固然擴大了評選的范圍,但評選的難度卻也相應地增加了。倘若在候選人的水平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抒情詩、史詩或詩劇之間究竟哪個該獲獎就成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種麻煩比在一個傑出的歷史學家、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和一個天才的詩人之間作出抉擇還要大,而且大得無法估量。幸好這項文學獎每年頒發一次,一位優秀的作家如果不得已讓位給另一位業績斐然的作家,但只要他確實夠格,來年仍有希望獲獎。
這次被推薦到瑞典文學院來參加文學獎角逐的優秀作家為數不少,我們對他們一一作了嚴密的審核;這些候選人在世界范圍內皆有不同程度的聲譽,在世界文壇上所佔的地位也旗鼓相當。我們全面考慮了各種觀點,幾經斟酌才確定了這次優先得獎的人選:法蘭西學院的詩人、哲學家蘇利—普呂多姆有幸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位獲得者。
蘇利—普呂多姆出生於1839年3月16日,早在1865年,他的非凡的詩才便在第一部作品集《節日與詩》中初露鋒芒,接著他又推出許多其他詩集,還有一些關於哲學和美學方面的論著。如果說許多詩人的想像力是外視的,即反映生活和我們周圍的世界,那麼蘇利—普呂多姆的特點卻是在纖細敏感中顯示出內省的實質,他的詩很少涉及意象和外在的情況,即便個別詩中有這類描寫,其作用也只不過作為反映詩人沉思的一面鏡子。心靈深處對愛的渴求、無法驅散的疑慮和傷感,成為他作品中常見的主題。這些作品形式完美、措詞嚴謹,並富有一種精雕細琢的美感。他的詩色調豐贍華麗,對音韻旋律不十分注重,但在他所創造的形式中,卻使感情與意念的表達更能伸縮自如。他的整個心靈在這些詩中展露無遺,他娓娓而敘,柔順而不流於傷感,那種高貴、深邃的沉思和無法抑制的哀怨深深地引起讀者的共鳴,字里行間滲透出來的憂郁的氣息使人人為之感染。
優雅精緻的辭藻,完美無瑕的表現藝術,蘇利—普呂多姆正是通過他的詩作中所具有的這種特殊魅力使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為數不多的大詩人,他的一些不朽之作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不朽瑰寶。他那些玲瓏剔透的抒情詩篇充滿了感情和冥思,呈現出一種高貴和尊嚴,更難能可貴的是那種豐富細膩的情感與優雅精緻的文體完美地融為一體,使之獨具魅力。瑞典文學院的評委們對這些詩的興趣遠遠地超過他的那些教誨詩和玄理詩。
在最後下結論之前,我們有必要強調指出蘇利—普呂多姆的一個重要特徵,那就是他時常在自己的詩作中充分地顯示出善於質疑和思考的心靈;他能從道德的范疇、良知的呼喚以及高尚的、責無旁貸的義務中發現人類超乎自然的命運。除此之外,在過去的年代裡他沒有發現其他什麼,在未來的歲月中他似乎也不再知道別的什麼。蘇利—普呂多姆的創作思想體現了諾貝爾先生在文學中所期望的那種理想主義傾向,就這點來看,他比大部分作家更高一籌,文學院的評委們也確信他正是實踐了諾貝爾先生的心願,因此在第一次頒獎之際,我們特別從眾多的名家之中推舉出蘇利—普呂多姆為本屆文學獎的獲得者。
普呂多姆已欣然同意接受這份榮譽,遺憾的是由於健康原因使他未能參加今天的頒獎儀式,我們特此恭請在場的法國公使代為領獎,並以瑞典文學院的名義將此獎金轉達給他。
⑷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這次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是什麼
[個人簡介]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為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1919年出生於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國人。
[代表作品]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簡·薩默斯日記》;
⑸ 怎麼解比爾密碼
比爾密碼是在1885年出版的一本小冊子中提到的三份密碼;根據被破解的第二份密碼,第一份密碼說明了財寶的位置,第二份密碼則說明了財寶的內容,第三份密碼則列出了財寶所有者的姓名;財寶的價值達6500萬美元。
然而,至今仍然未有人破解到其餘兩份密碼或者找到第二份密碼中所指明的財寶。
⑹ 基因密碼是否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剛剛去查了一下網路,貌似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