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的大腦可以儲存多少東西...
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 大腦又稱端腦,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在人類為腦的最大部分,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脊椎動物的端腦在胚胎時是神經管頭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後發展成大腦兩半球,主要包括大腦皮層和基底核兩部。大腦皮層是被覆在端腦表面的灰質、主要由神經元的胞體構成。皮層的深部由神經纖維形成的髓質或白質構成。髓質中又有灰質團塊即基底核,紋狀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廣義的大腦指小腦幕以上的全部腦結構,即端腦、間腦和部分中腦(見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由約140憶個細胞構成,重約1400克,大腦皮層厚度約為2--3毫米,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 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最善於用腦的人,一生中也僅使用掉腦能力的10%。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水,佔80%。它雖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大腦的血液為2000升。大腦消耗的能量若用電功率表示大約相當於25瓦。
㈡ 人的大腦儲存容量是多少
大腦記憶容量等於多大硬碟
成年人腦容量有1400g左右,約占人體重量的2%~3%。
大腦是由神經元構成的,神經細胞相互之間通過神經突觸相互影響,形成極其復雜的相互聯系。記憶就是腦神經細胞之間的相互呼叫作用,其中有些相互呼叫作用維持時間是短暫的,有些則是持久的,而還有一些介於兩者之間,這就形成了我們的長期記憶、短期記憶以及也會遺忘一些記憶。
2014年3月Nature有一篇文章,分析稱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用了高達1TB的數據。而一個重約1.4千克的成年人大腦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
但1000億個神經元是否都用來存儲呢?其實,這1000億個神經元在人類大腦中並沒有全部被用來存儲,科學家估算,即使如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也只用了自己大腦三分之一的功能。大腦更多的細胞是處於「待業」的狀態,人類並沒有將所有的細胞都充分的利用起來。一般人類的記憶實際應用只相當於大腦的十分之一,這也是很多人認為人類的潛力依然巨大的主要依據。
下面我們來推算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的數據大小。1000億個神經元即使只用十分之一,也高達100億個神經元在使用。而小白鼠13個神經元系統就用來1TB的數據,那麼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相當於7.6億TB的數據。即使用當前最高達8TB硬碟來存儲這些數據,也需要9500萬塊硬碟。如果將這些硬碟(41mm)摞起來,大約相當3895000米,相當於4703座世界最高的迪拜塔(828.14米)的高度。
當然這個數據肯定是不準確的,畢竟大腦超級復雜的運算規則並不是計算機所比擬的。我們主要是通過估算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大腦存儲數據量之大。當然,如果只會存儲數據,那麼大腦也不會如此受關注。收集、整理、分析、檢索、遺忘等等,大腦的功能還有很多值得我們關注的,也是我們值得研究的課題。
㈢ 大腦是怎樣存儲信息的
在整理分類能力方面,大腦幾乎是無與倫比的,它能夠歸類和存儲所吸收的所有主要數據。
例如,要學會確認和辨別狗,你的大腦就設置了有關狗的存儲檔案。你要學會辨認的每一個其他種類的狗,也以相似的模式系統得到存儲。對鳥、馬、汽車、笑話或者任何其他內容,亦是如此。現在許多科學家認為,我們將許多相互關聯的內容,像樹上的樹枝那樣存儲在記憶中。
但是,大腦比這要復雜得多。如果我們要你舉出你所知道的蘋果種類,你會按照你的「蘋果」記憶樹馬上說出: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等等。我們要你列出你知道的所有水果,你會將蘋果連同桔子、梨子、葡萄一起存儲在你的「水果」記憶樹上。
如果我們要你舉出圓形物的名稱,你會依照你的「圓形物」記憶樹將桔子包括在內。因此,你的大腦將信息分類到許多不同的類別中——就像圖書館相互參照的書籍或書後索引。
然而,大腦效率更高。它通過充分利用聯系來存儲這樣的信息。每個人的大腦有一個聯系皮層,它按照不同的記憶庫將相似的信息連接起來。
以演講作簡單的實驗。大多數人將演講列為他們最大的恐懼之一。讓任何人馬上在公眾場合作即席演講,他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一言不發。腎上腺素迅速掠過腦細胞,大腦下調進了原始模式,恐懼關閉了他的記憶庫。他太恐懼了!但是,讓另外一個人開始講述隨便什麼笑話,群體中的每個人幾乎馬上會開始記起一個相關的幽默故事。又如,在聚會上人們圍著鋼琴,當一個人開始唱歌時,其他每個人幾乎馬上會記起這首歌。
這彷彿就像我們每個人有存儲信息的巨大能力——並且能在觸發正確的聯想時記起這些信息。事實上,這確實如此。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將電極接到大腦相應部位,會驚奇地發現,病人在蘇醒後會完整地回憶起特定的事件,甚至回溯到他們的童年。當然,這種情況通常在催眠狀態下發生。催眠師「解開了我們的思想之結」,並幫助我們回憶起存儲了多年的信息。
學習以分類和信息,這也許是通向開發你大腦潛力的第一步。
通過將記憶內容與給人印象深刻的畫面聯系起來並使用你的大腦一個或更多的能力,是提高你的記憶能力的首要方法之一。
㈣ 人腦的存儲量是多少
人腦遠遠勝過電腦 那些預言電腦的能力將超過人類大腦的人已經被證明是絕對錯誤的。研究人員首次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發現人腦在這方面的能力超過所有的電腦。 在《大腦與思維》雜志發表的文章稱,盡管最大的電腦的記憶容量是1,000,000,000,000個位元組(10的12次方),人腦的記憶容量的位元組數則大約到10後面跟8432個零。 人腦中神經元的數量是已知的,大約為1000億個,許多分析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電腦不久將超過人腦的觀點。但是,研究人員並不局限於這個角度,他們運用一系列運演算法則,計算出了人腦的記憶容量,其中包括不同神經網路的龐大功能。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項發現可能會改變電腦設計的思路。今後電腦的改進可能不是增加位元組,而是模仿人腦,更加註重神經網路。 作者:青雲譯 文章來源:中國公眾科技網 比存儲量 全球電腦記憶體總和也比不上一人腦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線 (2003-09-16 10:46:05) 來源:中國日報網 《人腦與思維》雜志9月14日發表文章指出,單個人腦的記憶存儲量遠勝全球電腦記憶體的總和。 風靡全球的科幻影片《黑客帝國》其實只不過是一個人類反抗電腦統治的故事:人類在電腦的步步進逼下只剩下最後的據點錫安。該片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普遍擔憂,即電腦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越來越依賴電腦處理各種事務,如此一來,人腦是否會最終輸給電腦,淪為電腦的奴隸?甚至有人預言,電腦戰勝人腦的日子近在眼前。最近,英國研究者第一次以事實數據駁斥了悲觀主義者的上述觀點。 研究人員經運算發現,單個人腦的容量竟比歷史上所有已生產出來的電腦記憶體總和還要大。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大的電腦記憶體容量是10萬億(10後面加12個零)比特,然而相比之下,人腦的記憶體容量更不可思議——那就是數位10後面加上8432個零,簡直是天文數位。 研究者指出,人腦的記憶體容量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所在。此前,科學家苦於沒有有效的運算公式,因此無法揭開人腦存儲量的大小之謎。甚至有一些武斷的科學家根據人腦只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就斷定電腦一定會很快超越人腦。 而現在,根據研究者最新發明的一系列運演演算法則,人腦容量的大小、千億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連接搭配形成的近乎天文數位的排列組合,都可以准確地算出來。電腦勝過人腦的預言不攻自破。 不過,新發現同樣可以用作改善電腦的程式設計,提高其運算能力。例如,科學家可模仿人腦原理,在不增加空間的情況下,通過擴大連接增大電腦記憶體量。
㈤ 人的大腦一生能存儲多少東西呢
第一,大腦大約有一萬億個腦細胞。 第二,一萬億腦細胞中間有一千億的腦細胞具有記憶和存儲功能。 這一千億細胞中的每一個細胞的信息存儲量相當於一個40G硬碟容量的奔騰Ⅳ計算機,如果你了解計算機你就明白,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一個40G硬碟的奔騰Ⅳ計算機,如果你想把他的空間全部存滿,每分鍾敲200字,連續不停的敲,需要敲200年!而你的大腦中有一千億個這樣的計算機! 這個數字,據很多科學家講,這個東西是沒辦法計算的,量太大了! 大腦的記憶是透過全析的方式進行記憶的,每個細胞只記憶某一信息,大腦會進行分類。我看過大約20本關於腦科學方面的著述。腦科學是現在生理學上最前沿的部分。它告訴我們,大腦是人身上唯一一個可以終生發育成長的器官。大約你在18歲時基本完成,大腦的細胞不會再增多了,在人25歲時各個器官停止發育,基本按照成熟的人來行為了。身上唯一的器官,大腦細胞透過學習、思考,他進行網路連接,一個細胞大約可以和15萬個細胞發生聯系,如果你學過大學的高等數學,你可以知道1千億個的細胞,1萬個億的細胞中的每一個再有15萬種可能性來進行網路聯系,這個數字幾乎是無法說明它有多龐大的。實際上,我們只要思考,學慣用腦,大腦細胞就會產生新的網路聯系。大腦是英特網的一個縮影,或者說地球現在目前使用的英特網是一個人使用大腦的一個外化。一個人的大腦比作地球的話,它表面的新皮質的聯系就是構成目前地球上的英特網,英特網每天都在增長,實際上大腦的每個細胞相當於一台計算機,然後再和其它細胞相連。大腦細胞不再成長,但是網路是可以終生成長的! 如果了解腦科學前沿,你會感嘆人腦太不可思議了!那些大科學家發出驚嘆:宇宙間再也沒有比人腦更大的秘密!現在,假如按人的啟蒙程度的話,我們人類對大腦的了解還停留在小學生那樣的粗淺程度。我們所有影響大腦的方法都是間接的方法,還沒有找到直接影響大腦的通路。大腦太奇妙了!從這個意義上講,大腦的存儲量是無限的。所以,原來英國科學家的估計都是保守的了,一個普通人的大腦1/3的空間相當於將200間足球場那麼大的房間全部裝滿書籍的空間!這是九十年代英國科學家的測算,現在的研究認為,人腦的存儲量要比這多得多。 第三,大腦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創造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需要訓練的。現在,很多朋友會開車,我們想一下不會開車的朋友們,你們有沒有能力把開車學會?只要經過訓練,任何人都有開車的能力!如果我來訓練大家,一周的時間百分之百可以上路,沒有問題!人腦的創造力和駕駛技能一樣是一種能力。如果我們今天能夠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這個創造力是大腦的一種特殊運算程序。經過訓練,任何人都可以有創造力,任何人都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東西!實際上,對於大腦如果不懂它的運算程序,就像一個計算機沒有操作系統,根本不知道如何啟動。這是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所以,我們說人腦的創造性是無限的。 大腦的理解力。什麼叫理解呢?把一個事物跟你已知的事物聯系起來,找出這個事物之所以是這樣的原因叫理解。那麼,這句話暗含著只要你的背景知識足夠大,你就可以理解任何的事情。說對一個事物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是說你的背景知識還不夠。在這個意義上,知識是可以隨時學的,只要你的知識量足夠了,你就可以理解所有的事情了。這里要說到人智力的三個基本方面:記憶力、創造力、理解力。在這三個方面,我們任何一個人,幾乎是無限的。所以說,人的潛能是無限的,主要是指大腦的潛能是無限的。那麼,我們想告訴大家,一個人終生使用大腦,開發程度都不會超過10%。曾有人認為愛因思坦的大腦開發程度沒有超過25%,現代腦科學研究認為,他絕對沒有達到那麼多。 如果我們了解了大腦,並且學習使用,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出很大的成就。
㈥ 人的大腦究竟能存儲多少東西
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
大腦又稱端腦,脊椎動物腦的高級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兩半球組成,在人類為腦的最大部分,是控制運動、產生感覺及實現高級腦功能的高級神經中樞。脊椎動物的端腦在胚胎時是神經管頭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後發展成大腦兩半球,主要包括大腦皮層和基底核兩部。大腦皮層是被覆在端腦表面的灰質、主要由神經元的胞體構成。皮層的深部由神經纖維形成的髓質或白質構成。髓質中又有灰質團塊即基底核,紋狀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廣義的大腦指小腦幕以上的全部腦結構,即端腦、間腦和部分中腦(見中樞神經系統)。
大腦由約140憶個細胞構成,重約1400克,大腦皮層厚度約為2--3毫米,總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據估計腦細胞每天要死亡約10萬個(越不用腦,腦細胞死亡越多)。 一個人的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於1萬個藏書為1000萬冊的圖書館,最善於用腦的人,一生中也僅使用掉腦能力的10%。人腦中的主要成分是水,佔80%。它雖只佔人體體重的2%,但耗氧量達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臟輸出血量的15%,一天內流經大腦的血液為2000升。大腦消耗的能量若用電功率表示大約相當於25瓦。
㈦ 大腦是以什麼方式存儲記憶的
用科學家們的表述,即大腦在秒級尺度內存儲和操縱信息的一種基本認知功能。比如,在腦中進行數學運算、閱讀、思考、語言的學習等。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能力就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第一,時間短,存在的時間以秒級計;像電腦的緩存,如果信息不被使用,就會隨著時間自然衰減。第二,容量有限,科學家們認為一般人的「工作記憶」長度是5至9個記憶單元。第三,抗干擾,存在並行信息或者無關干擾時,依然可以維持原記憶信息。
但大腦是如何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的呢?日前,《神經元》期刊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給出了答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組發現,瞬時性神經元,而非持續性神經元,是負責在工作記憶的過程中存儲信息的關鍵組分。換句話說,在當前實驗條件下,大腦更傾向於通過瞬時性編碼的神經機制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
「此前,經過大約半個世紀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大腦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存在兩種可能的神經機制:一、持續性編碼;二、瞬時性編碼。」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李澄宇介紹,前者認為,大腦只需要通過少量的神經元持續性放電就可以存儲信息;而後者認為,大腦更傾向於調用大量的神經元通過瞬時性放電來存儲信息。
雖然,前人基於電生理記錄的相關性研究表明,這兩種信息編碼的方式均可能發揮作用,但仍沒有研究直接比較這兩種信息編碼方式與工作記憶行為調控的對應關系。
向著未知的方向挺進,李澄宇帶領團隊綜合應用行為學、光遺傳、電生理等手段,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研究。
初步的實驗結果提示,瞬時性神經元,而非持續性神經元,與小鼠執行工作記憶的行為表現水平有更緊密的關聯,即瞬時性編碼的神經機制更有可能負責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
事實果真如此嗎?為進一步驗證這一結論,研究人員又設計了一組實驗。這組實驗的基本邏輯在於,通過在工作記憶過程中人為加入不同的干擾性刺激,並監測瞬時性和持續性神經元與小鼠抵抗外部干擾刺激能力的關聯性,進而推測是哪種神經元類群負責在工作記憶中存儲信息。
結果顯示,當小鼠成功抵抗較弱干擾時,瞬時性神經元的比例顯著增加。相反,如果沒能有效抵抗復雜的干擾性刺激時,瞬時性神經元的比例也沒有出現相應上升。而在兩組實驗中,持續性神經元的比例都沒有發生任何顯著變化。
㈧ 大腦是如何存儲記憶的,
以前人們認為大腦中的記憶是儲存在RNA中的,後來被否定。
記憶到底是怎麼儲存的之今都是一個爭議很到的問題.
經典理論認為,大腦象倉庫一樣儲存記憶.記憶片段想貨物一樣儲存在大腦里.這被稱為"倉庫模型".經典的記憶定義可以表達為:
Human memory is a system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 of course, acquried through our senses"(Baddeley,1997)
(譯)人類的記憶是一個儲存和獲取有感官收集的信息的系統(巴德尼,1997)
根據這種理論,記憶有可能是被分成碎塊,儲存在神經原里(但不會是RNA).很多傳統的AI技術就是基於這個理論,如各種狀態搜索法.
但是現在很多現代的科學家提出,記憶的新理論.他們認為記憶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儲存在大腦里:
Memory is best viewed as a set of skills serving perception and action (MacLeod, 1997)
(譯)記憶最好看成聯系感知和行為之間的技能(麥克雷奧德,1997).
根據這種理論,記憶不是什麼東西儲存在神經原細胞體類,而是有神經原細胞觸角的狀態來表述的.當我們的感知(看到的,摸到的)變為電信號後,這些觸角將信號分配到一級又一級知道最後到肌肉,觸發行為.
現代理論認為記憶是這些動態變化的觸角所代表的關系.這種關系把我們的行為和感官聯系起來,我們才會"處境傷情",記憶也就由此而生.
觸角的變化是和通過的觸角直接相關的.如果一個觸角長時間沒有相關電信號觸發,觸角就會"萎縮",相關的記憶就會削弱.如果觸角收到長時間刺激,或者一個很猛的突然刺激,觸角就變的很強壯,記憶就很深刻.
觸角功能的分配有很強的隨即性,所以很難想像觸角的狀態可以深化到RNA中遺傳下去.所以記憶遺傳目前還很難的證明,除非我們證明人的大腦中在同一位置有同一個神經原的同一個觸角記憶同一中信息.如果這樣的話,記憶遺傳(記憶保存到RNA中)就有可能了。
http://..com/question/65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