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伺服器通過連接線接了外置存儲,怎麼在操作系統中識別
可能數據線有問題也可能是卡被防寫了你把卡拔出來用讀卡器連接電腦試下能不能繼續你刪除的步驟如果可以就是線有問題了如果我的答案能提供上幫助請點一下採納
㈡ 磁碟陣列櫃用做存儲,沒有操作系統,與伺服器之間如何訪問呢,通過什麼方式把文件存儲進去,怎麼看到
磁碟陣列要掛到伺服器上,在伺服器上識別為伺服器的本地硬碟。就像移動硬碟一樣。
㈢ 伺服器連接磁碟陣列該怎麼連
伺服器連接磁碟陣列連接方式:
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一、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 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連接方式
二、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 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Powervault MD3000 i
三、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 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
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
傳輸速率ISCSI < SAS < FC
㈣ 請問伺服器如何連接存儲設備
最好的做法就是安裝HBA卡,然後光纖跳線。
㈤ 怎麼在linux上查看伺服器的存儲空間多大
df命令是linux系統以磁碟分區為單位查看文件系統,可以加上參數查看磁碟剩餘空間信息,命令格式:
df -hl
顯示格式為:
文件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hda2 45G 19G 24G 44% /
/dev/hda1 494M 19M 450M 4% /boot
/dev/hda6 4.9G 2.2G 2.5G 47% /home
/dev/hda5 9.7G 2.9G 6.4G 31% /opt
none 1009M 0 1009M 0% /dev/shm
/dev/hda3 9.7G 7.2G 2.1G 78% /usr/local
/dev/hdb2 75G 75G 0 100% /
/dev/hdb2 75G 75G 0 100% /
以上面的輸出為例,表示的意思為:
HD硬碟介面的第二個硬碟(b),第二個分區(2),容量是75G,用了75G,可用是0,因此利用率是100%, 被掛載到根分區目錄上(/)。
下面是相關命令的解釋:
df -hl 查看磁碟剩餘空間
df -h 查看每個根路徑的分區大小
-sh [目錄名] 返回該目錄的大小
-sm [文件夾] 返回該文件夾總M數
更多功能可以輸入一下命令查看:
df --help
--help
查看linux文件目錄的大小和文件夾包含的文件數
統計總數大小
-sh xmldb/
-sm * | sort -n //統計當前目錄大小 並安大小 排序
-sk * | sort -n
-sk * | grep guojf //看一個人的大小
-m | cut -d "/" -f 2 //看第二個/ 字元前的文字
查看此文件夾有多少文件 /*/*/* 有多少文件
xmldb/
xmldb/*/*/* |wc -l
40752
解釋:
wc [-lmw]
參數說明:-l :多少行;-m:多少字元;-w:多少字
兩個命令df 、結合比較直觀
df -h 查看整台伺服器的硬碟使用情況
cd / 進入根目錄
-sh * 查看每個文件夾的大小
這樣的組合可以快速定位大文件和分區滿了
㈥ 怎麼把存儲映射到伺服器上
用storage manager軟體 筆記本接到存儲上 打開存儲 然後添加主機 從邏輯卷映射到主機
㈦ 磁碟陣列如何與伺服器連接
一共三種連接方式:SAS、iSCSI、FC(光纖),都需要安裝在伺服器上HBA(連接主機I/O匯流排和計算機內存系統的I/O適配器)卡,通過相對應的線纜連接盤櫃。
1、SAS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SASHBA卡,通過SAS線連接到盤櫃上的SAS介面。速率3Gb/S,可以通過SAS交換機(此類SAN交換機相對其它SAN交換機較少)擴展成SAS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 Powervault MD3000 用的是SAS連接方式
2、iSCSI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iSCSIHBA卡,通過乙太網線連接盤櫃上的iSCSI介面,速率1Gb/S,可以通過乙太網交換機擴展成iSCSI(IP) SAN存儲區域網路 如:Powervault MD3000 i
3、FC連接方式:伺服器需要安裝FCHBA卡,通過FC線連接到盤櫃上的FC介面(介面上必須安裝短波光模塊)。速率4/8/10Gb/S,可以通過FC交換機(需要安裝短波光模塊)擴展成FC SAN存儲區域網路
目前企業數據存儲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後者經濟實惠、擴展方便。SAS介面的存儲一般都用於入門級直連存儲,少有擴展成SAS SAN的。傳輸速率ISCSI < SAS < FC
(7)怎麼在伺服器上看存儲連接擴展閱讀:
磁碟陣列(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rives,RAID),有「獨立磁碟構成的具有冗餘能力的陣列」之意。
磁碟陣列是由很多價格較便宜的磁碟,組合成一個容量巨大的磁碟組,利用個別磁碟提供數據所產生加成效果提升整個磁碟系統效能。利用這項技術,將數據切割成許多區段,分別存放在各個硬碟上。
磁碟陣列還能利用同位檢查(Parity Check)的觀念,在數組中任意一個硬碟故障時,仍可讀出數據,在數據重構時,將數據經計算後重新置入新硬碟中。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發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談到了RAID這個詞彙,而且定義了RAID的5層級。伯克利大學研究目的是反映當時CPU快速的性能。
CPU效能每年大約成長30~50%,而硬磁機只能成長約7%。研究小組希望能找出一種新的技術,在短期內,立即提升效能來平衡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當時,柏克萊研究小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與成本。
另外,研究小組也設計出容錯(fault-tolerance),邏輯數據備份(logical data rendancy),而產生了RAID理論。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碟也是主要的重點,但後來發現,大量便宜磁碟組合並不能適用於現實的生產環境,後來Inexpensive被改為independent,許多獨立的磁碟組。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餘地)的方法。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碟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碟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餘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資料來源:網路:磁碟陣列)
㈧ 磁碟陣列連接到伺服器上怎麼用啊在顯示器上怎麼查看呀磁碟陣列就像本地磁碟一樣嗎
磁碟陣列是在系統啟動之前設置的,在操作系統裡面看起來就是一個大的磁碟空間。
如3個1TB的磁碟做Raid5陣列,操作系統里看到的就是一個2TB的磁碟。可以進行劃分分區等操作。
㈨ 伺服器與存儲之間連接問題
你說的「存儲」應該是指盤陣列或盤櫃吧?
存儲設備一般都提供光纖介面或者rj45的網路介面,你准備相應的介面卡就行了。卡與計算機的介面現在一般是pci-x或pci-e的,看一下你的伺服器主板是什麼樣的介面,別買錯了。
你所說的交換機一般應是san交換機,可以有光口和電口。其作用是把多個伺服器和存儲設備組成一個專門的交換網路,提供高速的存儲連接。搜索「san」,可以找到大量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