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主存儲器為什麼需要進行帶寬擴展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主存儲器為什麼需要進行帶寬擴展

發布時間: 2022-01-30 10:13:18

1. 什麼是存儲器的帶寬,若存儲器的數據匯流排

因為從主體裡面的帶寬的話是不一樣的,所以的話它這邊的數據匯流排也是各不相同的。

2. 主存儲器性能的主要參數有哪些

主存儲器的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存儲周期和存儲器帶寬。 字存儲單元即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字地址。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 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 下面列出主存儲器的主要幾項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主要幾項技術指標 指標含義表現單位 存儲容量 在一個存儲器中可以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 存儲空間的大小 字數,位元組數 存取時間 啟動到完成一次存儲器操作所經歷的時間 主存的速度 ns 存儲周期 連續啟動兩次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 主存的速度 ns 存儲器帶寬 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數據傳輸速率技術指標 位/秒,位元組/秒 主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 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通常稱為字存儲單元,相應的單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個位元組的單元,稱為位元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位元組地址。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字存儲單元,則該計算機稱為按字編址的計算機。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位元組,則該計算機稱為按位元組編址的計算機。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以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例如,PDP-11系列計算機,一個16位二進制的字存儲單元可存放兩個位元組,可以按字地址定址,也可以按位元組地址定址。當用位元組地址定址時,16位的存儲單元占兩個位元組地址。 在一個存儲器中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通常稱為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用字數或位元組數(B)來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為了表示更大的存儲容量,採用MB,GB,TB等單位。其中1KB=2B,1MB=2B,1GB=2B,1TB=2B。B表示位元組,一個位元組定義為8個二進制位,所以計算機中一個字的字長通常為8的倍數。存儲容量這一概念反映了存儲空間的大小。 存儲時間有稱存儲器訪問時間,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器操作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講,從一次讀操作命令發出到該操作完成,將數據讀入數據緩沖寄存器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即為存儲器存取時間。 存儲周期是指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如連續兩次讀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通常,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儲時間,其時間單位為ns

3. 內存都有 什麼參數呀

內存參數主要有以下幾個.

主要參數
型號
適用類型
內存類型 內存容量
插腳數目
性能參數
晶元分布 內存主頻 顆粒封裝 延遲描述
內存電壓 ECC校驗
其它參數
包裝 其他性能

4. 衡量主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存儲周期和存儲器帶寬。
字存儲單元即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字地址。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
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
下面列出主存儲器的主要幾項技術指標:
主存儲器的主要幾項技術指標
指標 含義 表現 單位
存儲容量 在一個存儲器中可以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 存儲空間的大小 字數,位元組數
存取時間 啟動到完成一次存儲器操作所經歷的時間 主存的速度 ns
存儲周期 連續啟動兩次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 主存的速度 ns
存儲器帶寬 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數據傳輸速率技術指標 位/秒,位元組/秒
主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是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和存儲周期。
存放一個機器字的存儲單元,通常稱為字存儲單元,相應的單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個位元組的單元,稱為位元組存儲單元,相應的地址稱為位元組地址。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字存儲單元,則該計算機稱為按字編址的計算機。如果計算機中可編址的最小單位是位元組,則該計算機稱為按位元組編址的計算機。一個機器字可以包含數個位元組,所以一個存儲單元也可以包含數個能夠單獨編址的位元組地址。例如,PDP-11系列計算機,一個16位二進制的字存儲單元可存放兩個位元組,可以按字地址定址,也可以按位元組地址定址。當用位元組地址定址時,16位的存儲單元占兩個位元組地址。
在一個存儲器中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通常稱為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用字數或位元組數(B)來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為了表示更大的存儲容量,採用MB,GB,TB等單位。其中1KB=2B,1MB=2B,1GB=2B,1TB=2B。B表示位元組,一個位元組定義為8個二進制位,所以計算機中一個字的字長通常為8的倍數。存儲容量這一概念反映了存儲空間的大小。
存儲時間有稱存儲器訪問時間,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器操作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講,從一次讀操作命令發出到該操作完成,將數據讀入數據緩沖寄存器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即為存儲器存取時間。
存儲周期是指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如連續兩次讀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通常,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儲時間,其時間單位為ns

5. 控制器沒有足夠的帶寬供USB大容量存儲設備

只有比較新的主板晶元才支持.
可以混用,就是快慢的不同

U口設備也有1.1和2.0之分,買時問問,最好試一下速度,與商家所說的1.1介面的設備對比一下,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了.

傳輸無極限
USB2.0專題
烏雲

part1 USB世界一瞥

高速需求與落後的介面規范

IT產業的一切都變化很快,尤其是在電腦方面,筆者使用的PC的處理器從30MHz發展到如今高達3000MHz,變化何止100倍這么簡單,但是有些東西的變化卻實在跟不上節奏。放眼PC上眾多的介面種類,隨口說出的信息就足以讓人吃驚:

● 串口,通常簡稱COM,學名RS232的介面,早在AT/XT時代就開始使用,經過一次升級後其傳輸速率最高也只有115.2Kbps。

● 並口,通常也稱為列印口、LPT口等,比COM稍晚後開始使用,至今已經用了超過10年,最高傳輸速率也只有1Mbps。

● PS/2,通常作滑鼠、鍵盤口使用,也是一種並行傳輸設備,運行頻率比並口高,應用時代較晚,但也已經有足足8年之久。

這三種外部介面的年齡加起來大概也可以相當於一個中年人了吧,與如今不到一年就會有一次變革的電腦技術相比,它們實在是太長命百歲了。但是,人們對外設的應用需求實在是越來越大,現有的這些外部介面根本無法滿足它們的需要。

● 目前電信主推的ADSL寬頻網路提供的傳輸速率為512Kbps,對於通訊設備我們一般使用串列介面,但COM口區區115.2Kbps的可憐帶寬實在太令人失望了。

● 高解析度掃描儀掃描一張海報,文件容量達到幾十兆已經很常見了,但我們必須等待LPT口傳輸時間長達數分鍾,但Photoshop處理一下卻只要幾秒。

● PS/2介面的滑鼠解析度太差了,每秒只有40到60次的數據交換對如今越來越頻繁移動滑鼠的人們而言顯得有些難以為繼。

除此以外,老式介面都無法擴展延伸使用,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設需要介面,攝像頭、數碼相機、MP3隨身聽、外置硬碟、光碟機等接踵而來,這么多的設備往哪兒接呢?面對人們的日趨擴大的需求,老式的外部介面雖經人們一再改進、加強,卻實在無法繼續「老當益壯」了。

USB規范實現外部介面大一統

需求和不足引起了矛盾,於是精明的商人們察覺出了其中的商機,一個全新的外設介面規范應運而生了。USB,中文全稱為通用串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其介面總共只使用4根連線,其中兩根為電源線,兩根為數據線,是典型的串列數據傳輸模式。

USB2.0的工作示意圖

USB第一版的規范定為1.1,其最大傳輸速率為12Mbps,最多可支持127個USB外設連接到計算機系統,物理結構為星型,也就是說,即使你的主板上只有一個USB介面,只要你能找到合適的USB Hub,你就可以實現連接最多127個USB設備。

USB規范的傳輸模式覆蓋了原先我們現有的三種傳統外部介面,其中同步傳輸模式滿足了列印機等設備要求高速、持續的數據傳輸模式,中斷傳輸模式滿足了類似滑鼠、鍵盤這樣的輪尋機制、低速傳輸設備的需求,而塊數據傳輸則讓各類數據機設備得以充分發揮。除了上面的這些傳輸模式以外,USB規范還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技術——即插即用。我們常用的外部介面往往是只能通過主動而且手動發送檢測信號來獲取介面上設備的種類信息,甚至有時候我們還無法查到。COM設備的型號種類檢測不易,一般需要手動設置,LPT口在開機狀態下不能安裝或者拆除,因為並行設備在帶電操作時插拔介面可能導致短路,燒毀電腦,PS/2介面電流量小,保護措施妥當,一般不會導致燒毀,但開機時插上設備並不能讓電腦檢測出來,無法使用。這樣的情況嚴重影響了人們對越來越多外設的使用,USB規范提供的即插即用技術有效幫助人們解決了使用方便性問題,無論何時,只要你想使用,你就可以將設備插入介面,使用完畢就可以拔下,大大提高了電腦的使用效率。

隨著全新的USB 2.0規范誕生,USB設備的傳輸速率已經高達480Mbps,原先在USB 1.1上可以使用,但嫌速度不夠的設備也成為可供選擇的對象,人們不但能夠使用USB介面的滑鼠、鍵盤,USB介面的掃描儀、列印機,更多的則是越來越流行的數碼設備和移動存儲設備。雖然到現在為止還有不少人在使用PS/2的滑鼠、鍵盤,LPT口的列印機,COM的數據機,但是憑借內置電源供應,高速傳輸速率,以及PnP即插即用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巨大便利性,USB實現外部介面大一統並不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需求是USB發展的原動力

USB技術的產生是由於人們迫切需要更快速、更方便、更統一的介面標准,那麼它的發展原動力也由需求來提供。

快速:現有的USB 2.0傳輸速率已經高達480Mbps,摺合約60MB/s的峰值傳輸速率,雖然從目前看來,這個速度已經足夠應付絕大多數應用,但誰都知道,速度的提升永遠沒有極限。以對速度需求最大的移動存儲設備來看,酷魚V硬碟的峰值傳輸速率已經超過70MB/s,持續傳輸速率也高達44MB/s,由它構成的移動硬碟即使用USB 2.0介面也難以實現最大速率,由此可見,比480Mbps帶寬更高的USB 3.0也指日可待。

方便:USB設備在即插即用方面設計得不錯,但是人們會期待更可靠、方便的USB設備規范,人們會期待USB可以提供更高的電流(現有的為500mA),這樣移動刻錄機可以不再需要外接電源,人們會期待USB的熱插拔技術會更加可靠,這樣在實際使用中我們不必擔心數據會意外丟失。

USB OTG標準的提出,讓USB2.0可以擺脫一定要有主機端與設備端依賴,大大擴展了USB2.0標準的應用范圍

兼容:USB是一種通用的串列介面規范,它最大的優點就在於介面的結構和形狀都沒有改變,人們會越來越依賴它作為標準的外設介面,所以,在今後的USB規范中,我們可以相信它的外形和結構將不會改變,無論是USB 3.0還是4.0,都應該與1.1和2.0兼容,畢竟一個並非新生的規范最重要的就是向前兼容性。

USB技術是一種平民化產品,它誕生之初就沒有非常驚人的參數規格,但它所提供的卻是用戶最期待的,在可以預計的將來,未來的USB將沿著現在廉價而又優秀的軌道繼續前進,對科技來說,只有需求才會創造技術。

無限擴展的USB應用

USB開始使用到現在已經有超過5年的歷史了,在這5年中,USB規范一直沒有什麼更改,但USB的應用則在不斷增加,早期人們還只是用它作簡單的滑鼠外設介面,隨後才出現了USB介面的鍵盤、列印機、掃描儀。隨著USB 2.0的正式投入使用,USB介面的各類存儲設備發展之快讓人目不暇接,不僅成熟的USB硬碟伴隨著USB 2.0那高達480Mbps的帶寬一舉突破瓶頸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便攜刻錄機、閃盤存儲器也因為速度的提高而為人們所接受。

USB的發展將不會停止,串列介面已經被人們確認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頻率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使用越來越方便,將成為USB 3.0乃至4.0努力的方向,或許在不久的將來,USB將可以把它的應用領域擴展到現在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到的領域。USB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對於USB的依賴也將越來越明顯。

part2 USB2.0帶來了什麼

USB 1.1 vs USB 2.0:

速度上的鴻溝

為電腦硬體制訂標准無疑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制訂USB規范顯然就是其中之一,但如果你要說制訂USB 2.0規范是為什麼,那我想說的是這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

USB 1.1與USB 2.0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之間的區別究竟有多大?其實,USB 2.0和1.1之間的差異並不如我們通常所想的那麼誇張,但你也千萬不要把它看得太小了。

USB 1.0/1.1傳輸速度上與老式的介面相比提升了10倍有餘,此外,4芯電纜提供了500mA的電流讓我們可以不需要其他外接的電源,總體來說,它是一種廉價而且使用方便的介面。

魅力四射的NetMD離不開USB2.0

USB 2.0是USB 1.1的升級版本,USB 1.1設備與USB 2.0是相互兼容的。USB 2.0規范中詳細規定了如何通過硬體來辨別USB 1.1還是USB 2.0,所以,他們的相互兼容性問題毫不存在,只是如果你將一個USB 1.1設備與一個USB 2.0設備相連,你會發現它的速度只能達到USB 1.1的標准。既然沒有兼容問題,而且規格中也沒有涉及到電源供電問題,那麼唯一的差異就表現在突出的速度改變上:USB 1.1的最大傳輸速率為12Mbps,而USB 2.0的最大傳輸速率高達480Mbps!

480Mbps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它是傳統串列介面COM口速度的40000倍,加強型並行LPT口速度的48倍,USB 1.1版本的40倍,百兆乙太網絡的4.8倍,即使與高端外設介面IEEE 1394相比,它也比IEEE 1394a規范高出80Mbps的帶寬。如此高的速度,讓人們不禁感嘆USB 2.0和過去老式的外設介面之間真是有著巨大的速度鴻溝。

迅速擴展的應用領域

USB 2.0的流行只是在最近才開始的,但是這一點都不影響到其應用領域的迅速擴展,無論是何種外設,每個廠商都在研發或者生產相應的產品,而消費者也期待著新技術被應用到各種新產品上去。

USB2.0有望在DV上和IEEE1394共存

對USB 2.0技術反應最強烈的莫過於對帶寬需求巨大的移動存儲設備領域。移動存儲設備是自USB規范誕生以來受益最大的產品類型之一,過去我們所能使用到的移動存儲設備大概只有笨重的硬碟抽取盒,而當USB規范誕生之後,人們可以在開機狀態下熱插拔閃盤存儲器,可以使用大容量而安裝方便的筆記本硬碟盒,更有意思的自然是移動刻錄機。但是,雖然USB 1.1技術提供了比原先更大的帶寬和更方便的安裝方式,它那12Mbps,摺合1.5MB/s的傳輸速率瓶頸仍然嚴重製約了設備的實用意義。當USB 2.0正式進入流通領域之後,符合USB 2.0規范的移動硬碟、移動刻錄機、移動光碟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過去20GB數據要花超過3小時才能移動完畢,如今USB 2.0隻要不到6分鍾就能做到,僅此一項就足以讓所有人心動。正因為如此,移動硬碟的種類由原先以小容量筆記本硬碟為主,轉向大容量高速硬碟,甚至部分還使用了台式電腦的7200轉硬碟,充分利用USB 2.0的大帶寬優勢。移動刻錄機、光碟機方面,原先這類設備最大速度只能達到8倍速,絕大多數甚至只能達到4倍速或者6倍速,現在卻無一例外開始使用20速甚至24速的高速規格,可謂是飛越式的發展。

除了存儲設備,列印機、掃描儀也是非常關注USB 2.0應用的設備。過去LPT口的列印機、掃描儀在對大容量圖片進行處理時速度非常慢,而且往往在傳輸數據時無法對電腦進行操作,換成USB 1.1時,這個情況得到了相當的改善,但當輸入輸出圖片的質量越來越高,逐漸向照片質量發展時,USB 2.0的應用就充分體現出來了。

此外,MP3播放器、數字視頻錄像等都可以開始面對USB 2.0,它們可都是數據傳輸的大戶,非常急需高速傳輸的帶寬。

堅強的競爭對手——IEEE 1394

IEEE 1394,又稱為FireWire或iLink,是Apple公司開發的一個名為FireWire的、高速、實時串列標准。IEEE 1394無需集線器,可以在一條帶寬為400Mbps的匯流排上最多連接63台設備,但若一味以一線串珠方式的(Staight Line)連接,最多隻能連接16台設備,只有採取混合連接才能實現額定的63台設備連接。設備間採用樹形或菊花鏈拓撲結構,最多可以有1023個匯流排進行互連。如果需要,IEEE 1394可以為接入設備供電。對於內部設備來說,IEEE 1394所供應的電量完全可以滿足使用要求,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外接設備,一般還是需要再使用專門的外部電源供電。

便攜硬碟的瓶頸被打破

從上面這個規格看來,IEEE 1394是一個與USB 2.0相比非常有競爭力的規范,現在使用的1394a標准於1995年就開始制訂,到現在持續了7年之久,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外設規范。它之所以沒有普及,關鍵在於它高貴的身價和定位。目前IEEE 1394已經成為數碼影像設備的傳輸標准,並且被廣泛地用來連接包括硬碟、掃描儀以及數碼相機等在內的計算機外設。

如果將USB 2.0和IEEE 1394a進行對比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趣區別。

首先是USB 2.0的傳輸速率與IEEE 1394a大致相當,但最新設計的IEEE 1394b即將出台, USB 2.0的480Mbps傳輸速率與IEEE 1394b的4Gbps相比,顯然是小巫見大巫,發展計劃上IEEE 1394規范更具有前瞻性。

掃描時快速的數據傳輸無需等待

其次USB設備對CPU資源的佔用率大,而IEEE 1394設備有專門的數據傳輸處理晶元,所以對CPU佔用率相當小,這在實際使用中就可以了解,USB 2.0的移動硬碟在傳輸數據時資源佔用率是IEEE 1394版本的10倍。

再次是設備無關性問題,IEEE 1394設備可以被廣泛應用,被用到不同的電腦平台,甚至連普通家電都可以直接使用,因為它具有設備無關性,而USB則無法脫離電腦生存。

從數碼相機中下載圖片的速度大增

然後是擴展能力,IEEE 1394每個匯流排可以連接最多63個設備,這似乎比USB要少,但實際上IEEE 1394可以允許1023個匯流排再進行互連,實際上其設備總數可以達到63×1023個之多,遠遠超過了USB。

有了USB2.0,外置刻錄機的速度不再被羈絆在4X左右

上面提到的四點都是純技術問題,從技術上看,IEEE 1394確實非常先進,無論從任何方面說,它都有相當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IEEE 1394未必可以取代USB技術,最關鍵在於它的市場定位。IEEE 1394是一種高技術的規范標准,長期以來它都定位於高端的數字影像傳輸等方面,由於擁有獨立的數字處理晶元,它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上非常高,但價格也相對昂貴,與價廉物美的USB 2.0相比,無法實現普及。在可以預見的將來,USB 2.0將把絕大多數普及的外設介面統一起來,而IEEE 1394系列則會延續其高端貴族應用的形象,繼續在數字視頻領域獨領風騷。

part3 USB2.0高速設備初體驗

USB 2.0規范的誕生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按照這個規范設計出的產品逐漸開始普及於世,除了對帶寬尤其不敏感的滑鼠、鍵盤之類小型設備,諸多設備都開始轉向USB 2.0模式。

控制晶元

要體驗USB 2.0給我們帶來的極速外設快感,首先得要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你的電腦必須內置有USB 2.0介面的支持。USB 1.1和USB 2.0為了相互兼容固然在介面規格上完全相同,但是數據處理上則有快有慢,將一個USB 2.0規格的外設與一台只有USB 1.1規格的電腦相連,其結果只能讓該設備運行於USB 1.1模式下,傳輸速率也只能降低到12Mbps。

Intel在南橋晶元中增加了對USB 2.0規范的支持,推動了USB 2.0的普及

支持USB 2.0規格的主板必須要有相應的控制晶元,目前來說,我們常見的系統有三種不同的晶元來支持USB 2.0介面:來自威盛(VIA)的VT6202和NEC的D720100AGM兩款晶元是專門為支持USB 2.0設備而設計的晶元產品,多用於集成在主板上,也被單獨製作成USB 2.0控制卡,供早期電腦使用;而來自Intel的FW82801DB晶元則是一款多用途的南橋晶元,也被稱為ICH4晶元,配合Intel的i845、i850系列晶元組使用。

推出時間較早的NEC USB控制晶元在早期被高檔主板紛紛採用

在這三款控制晶元中,NEC的產品發布時間最早,是全世界第一款民用批量生產的USB 2.0控制晶元,在稍早一些的高檔主板上較為常見,但由於晶元自身表面積太大,很不適合用於製造獨立控制卡。因此,不久以後威盛就看準時機,推出專用的USB 2.0控制晶元VT6202,逐漸開始取代NEC D720100AGM,成為目前最常用的專用USB 2.0支持晶元。VT6202的表面積只有NEC產品的35%左右,而且在各項測試中,VIA控制晶元的CPU資源佔用率非常小,作為老電腦配套使用的USB 2.0專用控制卡相當合適。Intel的FW82801DB在支持USB 2.0方面也相當出色,與其他兩款產品不同的是,它在支持USB 2.0時充分利用了其內置的HUB式結構,雖然資源佔用率稍高,但不佔用PCI匯流排帶寬,不影響系統其他設備的使用,而且數據傳輸性能也獨占鰲頭。

採用VT120晶元的USB 2.0控制卡是現在的主流產品

操作系統和驅動程序

除了硬體上要支持以外,軟體也必須給予支持。我們現在能使用到的最新版本操作系統莫過於Windows XP了。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微軟在研發Windows XP之時還沒有任何一款USB 2.0晶元被開發出來,更不會有人將它送到微軟去認證驅動程序,於是微軟也自然不會把USB 2.0驅動程序包含在Windows XP中。所以,也有人說微軟的Windows XP不支持USB 2.0。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驅動程序畢竟只是一個軟體,Windows XP自己不曾攜帶也可以由別人提供。目前,NEC、Intel和VIA就已經各自提供了自己晶元所需要的驅動程序。NEC D720100AGM的驅動程序發布最早,有多個版本,其中早期為Beta版,由NEC與微軟共同開發而成,是一個集驅動程序和Windows的USB 2.0支持補丁包共存的軟體集合,只是兼容性始終有些問題。VIA的驅動程序更新速度較快,目前已經到2.42版,其兼容性和穩定性都讓人滿意。Intel在驅動方面本應該直接添加入主板驅動包內,但不知為何Intel始終將其獨立出來提供,最新版本為2002年7月開發,無論兼容性和穩定性都不錯。

移動硬碟

存儲類設備的確是對USB規范擴展最有實際需要的產品,而其中尤其以移動硬碟為甚。移動硬碟基本上是以桌面台式硬碟或者筆記本硬碟為核心,加裝IDE轉USB的控制系統組建的移動存儲設備,它的特點在於存儲容量大,單位容量的成本較低,而且存儲設備的傳輸速率非常高。但是移動硬碟往往容易碰到的問題就是即插即用的介面很難選擇,價格低廉的USB 1.1隻有12Mbps速率,而選擇速率高達400Mbps的IEEE 1394a又會碰到價格高、沒有普及的問題。所以,現在USB 2.0剛開始普及,眾多廠商都紛紛看好,推出各式各樣的移動硬碟來。

移動硬碟在USB 1.1模式下一般只能達到大約1MB/s的傳輸速率,一旦到了USB 2.0下那將會有多大提高呢?根據筆者使用邁拓3000LE的測試來看,使用各種不同的控制晶元,其傳輸速率都有不同,最快的Intel晶元可以維持在17MB/s左右,而NEC和VIA則一般維持在13MB/s左右,小文件傳輸時一般維持在3.54MB/s到4MB/s之間,這個數據雖距離480Mbps的USB 2.0極限(相當於60MB/s)還相當遠,但與早期USB 1.1規范的移動硬碟相比提高還是非常之大。過去,若使用一個20GB容量的移動硬碟,想要將其填滿,恐怕得花上5小時還不止,所以早期的移動硬碟大多隻有2GB、3GB容量,至多也不過10GB,即便如此,2GB容量的移動硬碟也得花半個多小時才能復制完,實用意義寥寥。如今USB 2.0的移動硬碟雖然不能真的提高40倍速度,卻至少提升了10倍有餘,移動硬碟使用意義大為增加,可以說是USB 2.0規范應用後得益最大的一種產品了。

在選購移動硬碟時,我們會發現,無論你的硬碟有多快,實際上它的持續傳輸速率都不會超過控制晶元的參數,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移動硬碟使用的高規格的硬碟(例如5400轉或者7200轉),而你的USB 2.0控制晶元卻是較低的VIA或者NEC晶元,那麼你的投資就會有相當部分的浪費。通常來說,USB 2.0移動硬碟即使只使用5400轉的硬碟也已經達到了速度極限,更高檔次產品則只有微小的提高了。如百事靈外置PC硬碟有一款使用7200轉硬碟的產品,在使用USB 2.0時性能也只比5400轉的Disk On The Go系列略微提升,只有改用IEEE 1394介面後才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掃描儀和列印機

掃描儀和列印機是一個長期使用LPT口的領域,這個領域的廠商長期以來就對USB介面規范非常感興趣。USB 1.1的到來解決了這些外設的即插即用問題,讓人們在安裝列印機、掃描儀時不必太擔心會導致介面短路、主板燒毀的問題,但是始終沒有辦法解決傳輸速率問題。在使用USB 1.1介面連接的列印機或掃描儀在處理高質量大幅面照片時,人們往往要等待數分鍾的數據傳輸才能讓設備開始動作,而且由於USB資源佔用率頗高,此時的電腦運行起來也相當緩慢。如今USB 2.0正式大面積投入使用,廠商焉有不投懷送抱之理。

USB 2.0介面的列印機和掃描儀種類和數量頗多,讓人目不暇接,主流的Epson、Canon和HP都有相應產品,但基本上我們可以發現一點,那就是無論列印機還是掃描儀,基本上都以中高檔級別產品才提供USB 2.0支持。低檔列印機和掃描儀只能處理低解析度的圖片信息,數據傳輸量不大,用USB 2.0沒什麼意義,而高檔的列印機、掃描儀往往使用的是專業的SCSI介面,一些商用列印機則採用了百兆網路介面,提供列印服務,所以USB 2.0存在也沒多大用處。

6. 英特爾845GL_VG主板能加多大內存加大內存後對電腦的性能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要詳細說明

1樓的在那復制的?真能粘貼.
簡單的說:
845最大能支持2G.
加大內存後,游戲等程序運行速度有提高,但提升有限.
因為你板子是845想必其他硬體也不能高級到那去.所以加不加內存主要看你用來做什麼了,想要有質量的飛躍最好換個機器,想要用少量的錢來提升的話,最好寫明你用這老機器做什麼,原配置是什麼,准備用多少錢來換東西等等!

7. 內存數據帶寬我要准確簡明的答案,,麻煩各位了,緊急,謝了。

內存
在計算機的組成結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存儲器。存儲器是用來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對於計算機來說,有了存儲器,才有記憶功能,才能保證正常工作。存儲器的種類很多,按其用途可分為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儲器又稱內存儲器(簡稱內存).內存在電腦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內存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單元,包括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以及高速緩存(CACHE)。只不過因為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儲器。S(SYSNECRONOU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為168腳,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機型使用的內存。SDRAM將CPU與RAM通過一個相同的時鍾鎖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夠共享一個時鍾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個時鍾脈沖的上升沿便開始傳遞數據,速度比EDO內存提高50%。DDR(DOUBLE DATA RAGE)RAM :SDRAM的更新換代產品,他允許在時鍾脈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傳輸數據,這樣不需要提高時鍾的頻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內存

內存就是存儲程序以及數據的地方,比如當我們在使用WPS處理文稿時,當你在鍵盤上敲入字元時,它就被存入內存中,當你選擇存檔時,內存中的數據才會被存入硬(磁)盤。在進一步理解它之前,還應認識一下它的物理概念。

●只讀存儲器(ROM)

ROM表示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在製造ROM的時候,信息(數據或程序)就被存入並永久保存。這些信息只能讀出,一般不能寫入,即使機器掉電,這些數據也不會丟失。ROM一般用於存放計算機的基本程序和數據,如BIOS ROM。其物理外形一般是雙列直插式(DIP)的集成塊。

●隨機存儲器(RAM)

隨機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表示既可以從中讀取數據,也可以寫入數據。當機器電源關閉時,存於其中的數據就會丟失。我們通常購買或升級的內存條就是用作電腦的內存,內存條(SIMM)就是將RAM集成塊集中在一起的一小塊電路板,它插在計算機中的內存插槽上,以減少RAM集成塊佔用的空間。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內存條有128M/條、256M/條、512M/條等。

●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Cache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概念,它位於CPU與內存之間,是一個讀寫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器。當CPU向內存中寫入或讀出數據時,這個數據也被存儲進高速緩沖存儲器中。當CPU再次需要這些數據時,CPU就從高速緩沖存儲器讀取數據,而不是訪問較慢的內存,當然,如需要的數據在Cache中沒有,CPU會再去讀取內存中的數據。

當你理解了上述概念後,也許你會問,內存就是內存,為什麼又會出現各種內存名詞,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看看下面這一段。

物理存儲器和地址空間

物理存儲器和存儲地址空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由於這兩者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且兩者都用B、KB、MB、GB來度量其容量大小,因此容易產生認識上的混淆。初學者弄清這兩個不同的概念,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內存儲器和用好內存儲器。

物理存儲器是指實際存在的具體存儲器晶元。如主板上裝插的內存條和裝載有系統的BIOS的ROM晶元,顯示卡上的顯示RAM晶元和裝載顯示BIOS的ROM晶元,以及各種適配卡上的RAM晶元和ROM晶元都是物理存儲器。

存儲地址空間是指對存儲器編碼(編碼地址)的范圍。所謂編碼就是對每一個物理存儲單元(一個位元組)分配一個號碼,通常叫作「編址」。分配一個號碼給一個存儲單元的目的是為了便於找到它,完成數據的讀寫,這就是所謂的「定址」(所以,有人也把地址空間稱為定址空間)。

地址空間的大小和物理存儲器的大小並不一定相等。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某層樓共有17個房間,其編號為801~817。這17個房間是物理的,而其地址空間採用了三位編碼,其范圍是800~899共100個地址,可見地址空間是大於實際房間數量的。

對於386以上檔次的微機,其地址匯流排為32位,因此地址空間可達232即4GB。但實際上我們所配置的物理存儲器通常只有1MB、2MB、4MB、8MB、16MB、32MB等,遠小於地址空間所允許的范圍。

好了,現在可以解釋為什麼會產生諸如:常規內存、保留內存、上位內存、高端內存、擴充內存和擴展內存等不同內存類型。

各種內存概念

這里需要明確的是,我們討論的不同內存的概念是建立在定址空間上的。

IBM推出的第一台PC機採用的CPU是8088晶元,它只有20根地址線,也就是說,它的地址空間是1MB。

PC機的設計師將1MB中的低端640KB用作RAM,供DOS及應用程序使用,高端的384KB則保留給ROM、視頻適配卡等系統使用。從此,這個界限便被確定了下來並且沿用至今。低端的640KB就被稱為常規內存即PC機的基本RAM區。保留內存中的低128KB是顯示緩沖區,高64KB是系統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空間,其餘192KB空間留用。從對應的物理存儲器來看,基本內存區只使用了512KB晶元,佔用0000至80000這512KB地址。顯示內存區雖有128KB空間,但對單色顯示器(MDA卡)只需4KB就足夠了,因此只安裝4KB的物理存儲器晶元,佔用了B0000至B10000這4KB的空間,如果使用彩色顯示器(CGA卡)需要安裝16KB的物理存儲器,佔用B8000至BC000這16KB的空間,可見實際使用的地址范圍都小於允許使用的地址空間。

在當時(1980年末至1981年初)這么「大」容量的內存對PC機使用者來說似乎已經足夠了,但是隨著程序的不斷增大,圖象和聲音的不斷豐富,以及能訪問更大內存空間的新型CPU相繼出現,最初的PC機和MS-DOS設計的局限性變得越來越明顯。

1.什麼是擴充內存?

EMS工作原理

到1984年,即286被普遍接受不久,人們越來越認識到640KB的限制已成為大型程序的障礙,這時,Intel和Lotus,這兩家硬、軟體的傑出代表,聯手制定了一個由硬體和軟體相結合的方案,此方法使所有PC機存取640KB以上RAM成為可能。而Microsoft剛推出Windows不久,對內存空間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它也及時加入了該行列。

在1985年初,Lotus、Intel和Microsoft三家共同定義了LIM-EMS,即擴充內存規范,通常稱EMS為擴充內存。當時,EMS需要一個安裝在I/O槽口的內存擴充卡和一個稱為EMS的擴充內存管理程序方可使用。但是I/O插槽的地址線只有24位(ISA匯流排),這對於386以上檔次的32位機是不能適應的。所以,現在已很少使用內存擴充卡。現在微機中的擴充內存通常是用軟體如DOS中的EMM386把擴展內存模擬或擴充內存來使用。所以,擴充內存和擴展內存的區別並不在於其物理存儲器的位置,而在於使用什麼方法來讀寫它。下面將作進一步介紹。

前面已經說過擴充存儲器也可以由擴展存儲器模擬轉換而成。EMS的原理和XMS不同,它採用了頁幀方式。頁幀是在1MB空間中指定一塊64KB空間(通常在保留內存區內,但其物理存儲器來自擴展存儲器),分為4頁,每頁16KB。EMS存儲器也按16KB分頁,每次可交換4頁內容,以此方式可訪問全部EMS存儲器。符合EMS的驅動程序很多,常用的有EMM386.EXE、QEMM、TurboEMS、386MAX等。DOS和Windows中都提供了EMM386.EXE。

2.什麼是擴展內存?

我們知道,286有24位地址線,它可定址16MB的地址空間,而386有32位地址線,它可定址高達4GB的地址空間,為了區別起見,我們把1MB以上的地址空間稱為擴展內存XMS(eXtend memory)。

在386以上檔次的微機中,有兩種存儲器工作方式,一種稱為實地址方式或實方式,另一種稱為保護方式。在實方式下,物理地址仍使用20位,所以最大定址空間為1MB,以便與8086兼容。保護方式採用32位物理地址,定址范圍可達4GB。DOS系統在實方式下工作,它管理的內存空間仍為1MB,因此它不能直接使用擴展存儲器。為此,Lotus、Intel、AST及Microsoft公司建立了MS-DOS下擴展內存的使用標准,即擴展內存規范XMS。我們常在Config.sys文件中看到的Himem.sys就是管理擴展內存的驅動程序。

擴展內存管理規范的出現遲於擴充內存管理規范。

3.什麼是高端內存區?

在實方式下,內存單元的地址可記為:

段地址:段內偏移

通常用十六進制寫為XXXX:XXXX。實際的物理地址由段地址左移4位再和段內偏移相加而成。若地址各位均為1時,即為FFFF:FFFF。其實際物理地址為:FFF0+FFFF=10FFEF,約為1088KB(少16位元組),這已超過1MB范圍進入擴展內存了。這個進入擴展內存的區域約為64KB,是1MB以上空間的第一個64KB。我們把它稱為高端內存區HMA(High Memory Area)。HMA的物理存儲器是由擴展存儲器取得的。因此要使用HMA,必須要有物理的擴展存儲器存在。此外HMA的建立和使用還需要XMS驅動程序HIMEM.SYS的支持,因此只有裝入了HIMEM.SYS之後才能使用HMA。

4.什麼是上位內存?

為了解釋上位內存的概念,我們還得回過頭看看保留內存區。保留內存區是指640KB~1024KB(共384KB)區域。這部分區域在PC誕生之初就明確是保留給系統使用的,用戶程序無法插足。但這部分空間並沒有充分使用,因此大家都想對剩餘的部分打主意,分一塊地址空間(注意:是地址空間,而不是物理存儲器)來使用。於是就得到了又一塊內存區域UMB。

UMB(Upper Memory Blocks)稱為上位內存或上位內存塊。它是由擠占保留內存中剩餘未用的空間而產生的,它的物理存儲器仍然取自物理的擴展存儲器,它的管理驅動程序是EMS驅動程序。

5.什麼是SHADOW(影子)內存?

對於細心的讀者,可能還會發現一個問題:即是對於裝有1MB或1MB以上物理存儲器的機器,其640KB~1024KB這部分物理存儲器如何使用的問題。由於這部分地址空間已分配為系統使用,所以不能再重復使用。為了利用這部分物理存儲器,在某些386系統中,提供了一個重定位功能,即把這部分物理存儲器的地址重定位為1024KB~1408KB。這樣,這部分物理存儲器就變成了擴展存儲器,當然可以使用了。但這種重定位功能在當今高檔機器中不再使用,而把這部分物理存儲器保留作為Shadow存儲器。Shadow存儲器可以占據的地址空間與對應的ROM是相同的。Shadow由RAM組成,其速度大大高於ROM。當把ROM中的內容(各種BIOS程序)裝入相同地址的Shadow RAM中,就可以從RAM中訪問BIOS,而不必再訪問ROM。這樣將大大提高系統性能。因此在設置CMOS參數時,應將相應的Shadow區設為允許使用(Enabled)。

6、什麼是奇/偶校驗?

奇/偶校驗(ECC)是數據傳送時採用的一種校正數據錯誤的一種方式,分為奇校驗和偶校驗兩種。

如果是採用奇校驗,在傳送每一個位元組的時候另外附加一位作為校驗位,當實際數據中「1」的個數為偶數的時候,這個校驗位就是「1」,否則這個校驗位就是「0」,這樣就可以保證傳送數據滿足奇校驗的要求。在接收方收到數據時,將按照奇校驗的要求檢測數據中「1」的個數,如果是奇數,表示傳送正確,否則表示傳送錯誤。

同理偶校驗的過程和奇校驗的過程一樣,只是檢測數據中「1」的個數為偶數。

總 結

經過上面分析,內存儲器的劃分可歸納如下:

●基本內存 占據0~640KB地址空間。

●保留內存 占據640KB~1024KB地址空間。分配給顯示緩沖存儲器、各適配卡上的ROM和系統ROM BIOS,剩餘空間可作上位內存UMB。UMB的物理存儲器取自物理擴展存儲器。此范圍的物理RAM可作為Shadow RAM使用。

●上位內存(UMB) 利用保留內存中未分配使用的地址空間建立,其物理存儲器由物理擴展存儲器取得。UMB由EMS管理,其大小可由EMS驅動程序設定。

●高端內存(HMA) 擴展內存中的第一個64KB區域(1024KB~1088KB)。由HIMEM.SYS建立和管理。

●XMS內存 符合XMS規范管理的擴展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HIMEM.SYS。

●EMS內存 符合EMS規范管理的擴充內存區。其驅動程序為EMM386.EXE等。
內存:隨機存儲器(RAM),主要存儲正在運行的程序和要處理的數據。

8. 存取時間與存取周期的區別存儲器帶寬的含義是什麼

存儲器帶寬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里存儲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一、主體不同

1、存取時間:是CPU讀或寫內存內數據的過程時間。

2、存取周期: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讀」或「寫」操作(如連續的兩次「讀」操作)所需的最短時間。

二、原理不同

1、存取時間:從CPU發出指令給內存時,便會要求內存取用特定地址的數據,內存響應CPU後便會將CPU所需要的數據送給CPU,一直到CPU收到數據為止,便成為一個讀取的流程。

2、存取周期:將存儲單元與存儲寄存器(MDR)之間進行讀寫。存儲器從接收讀出命令到被讀出信息穩定在MDR的輸出端為止的時間間隔。


三、代表含義不同

1、存取時間:用存取時間的倒數來表示速度。

2、存取周期:為存儲器的性能指標之一,直接影響電子計算機的技術性能。


9. 主存儲器帶寬和匯流排帶寬的區別是什麼 計算公式為何會有區別

  1. 主存儲器帶寬是說的內存的吞吐量,也就是說內存能一次處理的數據寬度。

  2. 匯流排頻率也就是前端匯流排頻率。

  3. 公式是:匯流排的頻率 * 位寬 /8 = 匯流排的帶寬.

  4. 匯流排帶寬是主板南北橋的數據傳輸速度,是數據在主板上每秒鍾傳送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