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存儲優化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存儲優化

發布時間: 2022-02-02 18:03:07

『壹』 iphone6照片設置了優化存儲容量,該如何取消

如果要禁用MacOS Catalina 10.15或更高版本中的「優化Mac存儲」,本教程將向您展示如何執行此操作。
如何打開或關閉優化Mac存儲
在最新的macOS版本(10.15和更高版本)中,您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禁用或啟用「優化Mac存儲」:
單擊屏幕左上角的Apple徽標,然後單擊「系統偏好設置」。
點擊「 Apple ID」。
如何啟用或禁用優化Mac存儲
如何啟用或禁用優化Mac存儲
啟用或禁用此功能可能會對iCloud Drive,iCloud數據甚至iCloud照片產生影響,因此,在使用或禁用該功能之前,您需要了解其工作方式的局限性和廣泛范圍。
如果禁用這些功能,請准備好讓Mac要求再次將數據從iCloud下載到本地計算機。
同樣,如果啟用了這些功能,請准備使Mac潛在地將大量數據上傳到iCloud,以便在本地驅動器存儲空間不足時可以從Mac上卸載這些數據。
無論上傳還是下載數據,您都可以輕松地在Mac上查看文件的iCloud狀態,也可以在Finder中查看iCloud Drive的上傳進度。
如果您要關閉此功能,則可能還希望在Mac上禁用iCloud桌面和文檔,因為這是另一個功能,導致某些Mac用戶感到困惑,焦慮和沮喪,尤其是在互聯網速度有限的情況下。
如果您擔心iCloud數據在Mac上可能佔用的存儲量,則可能在過去某個時候從Apple ID首選項窗格中啟用了「優化Mac存儲」。

『貳』 win10怎麼磁碟碎片整理無法啟動存儲優化

電腦Win10系統磁碟碎片清理優化方法/步驟:

1、在主機電源鍵上按一下啟動電腦,在桌面找到此電腦的圖標。

2、用滑鼠右鍵點擊此電腦圖標,選擇管理選項,開始進入計算機管理窗口。

3、進入計算機管理窗口之後,找到存儲-磁碟管理選項。

4、然後點擊存儲中的磁碟管理選項,在右邊主體窗口中顯示出本機所有的磁碟空間。

5、單擊滑鼠左鍵選中C盤然後單擊滑鼠右鍵選擇屬性選項,進入本地磁碟(C:)屬性。

6、然後我們點擊磁碟清理彈出C盤的磁碟清理界面,把要刪除的文件都選中,點擊確定開始刪除。

7、在本地磁碟(C:)屬性界面中,選擇工具選項,找到對驅動器進行優化和碎片整理選項。

8、左鍵單擊優化選項,彈出優化驅動器界面。選擇C盤,單擊分析選項對C盤的磁碟碎片進行分析。

9、碎片分析完成之後,我們選中C盤直接點擊優化,開始對C盤空間的碎片進行整理刪除。

10、C盤碎片整理完成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整理C盤的步驟,來依次整理其他的磁碟空間。

『叄』 ps cs6 gif存儲時會優化,不需要優化怎麼辦優化效果怎麼改

存儲界面自行調整參數
Ctrl+shift+Alt+S彈出對話框
在那個界面進行調整即可
具體參數是你自由控制的

『肆』 如何優化RAID控制器提升存儲性能

許多參數都與緩存和緩存利用率,以及眾所周知的RAID
關於RAID級別與性能有關的文章已經很多,這里就不再重復了,主要談一下RAID的調優,如果你想通過配置RAID優化存儲性能,不管是安裝在PC伺服器上的RAID控制器,還是高端企業級存儲陣列,閱讀本文之後,你將有清晰的方向。
首先我們來看看RAID控制器的種類,目前我們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企業級「Active/Active」:這種控制器允許你從任何主機向任何LUN寫入數據,不會造成性能下降,它通常具備很大的鏡像緩存(一般會超過32GB),這種控制器支持熱插播硬碟,正常運行時間很長,現在與控制器通信一般是走光纖通道(FC)或乙太網光纖通道(FCoE)。
2、中端「主動/被動」:這種控制器對於每個LUN來說都有兩個側面,一個主動側面,它是主要路徑,一個被動側面,用於故障轉移,你通常需要在主要和故障轉移側之間分割LUN,平均劃分你的系統,緩存可以在控制器上鏡像,但這種控制器的彈性沒有企業級控制器好。
3、RAID主機卡:這種卡插入到PCIe插槽,通過SAS或SATA數據線連接到硬碟,它沒有獨立的處理器,而企業級和中端控制器都有,它們支持的硬碟數量也沒有前兩種控制器多,此外,要想故障轉移到另一個控制器也是不可能的,你系統的彈性完全取決於你的PCIe插槽和控制器卡。
RAID緩存調整和配置
可以從三個方面調整RAID緩存:
調整緩存,讀優先,寫在後。
調整緩存塊大小。
調整緩存鏡像(對於中端控制器來說特別重要)。
讀優先,寫在後:你可能會認為這樣調整後不會產生實質性效果,但事實證明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如果讀優先,它會認為數據是連續的,這樣可以為數據分配連續的地址空間,RAID控制器不知道文件系統或數據的拓撲結構,它只知道連續塊地址。如果你的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小於RAID條帶尺寸,如果同時有多個文件寫入,這些文件將會在這些RAID條帶上變成碎片。
例如,如果文件系統分配尺寸是64KB,RAID 5
8+1條帶大小是512KB,同時有多個文件寫入,RAID控制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讀取你請求的數據,在這里是64KB,也可能是另一個64KB,如果你連續讀,直到讀完整個條帶,這就是讀優先,另一方面,如果你只讀一個64KB的塊,條帶中剩餘部分的數據來自其它文件,那麼讀優先只有害處,只有RAID條帶大小和文件系統分配單元相匹配時,實施讀優先才會獲得很好的性能。
寫在後:將塊讀入緩存以便寫入內容,當數據命中緩存時向寫入程序發送一個響應,這里的關鍵是數據在RAID條帶上必須是對齊的,如果沒有對齊,RAID必須完成「讀-修改-寫入」(讀入條帶數據,修改成新數據,再寫入條帶),這樣的後果是開銷大,延遲嚴重,RAID緩存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隱藏寫入磁碟的延遲,當數據命中緩存時接收確認。調整寫在後通常需要針對讀優先指定需要分配多少緩存空間,此外還需要指定可讀或寫的最小緩存塊大小。
調整RAID緩存塊大小
緩存塊大小是可以讀入緩存的最小數據量,例如,在一塊磁碟上的一個RAID分配單元可能是32KB,你可能會認為該磁碟的所有I/O單元都是32KB,但如果緩存塊大小是4KB,那對該磁碟的最小讀或寫大小應該是4KB,而不是32KB,它是今天磁碟扇區大小的8倍,如果你的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很大,你的寫入請求也很大,但緩存塊大小很小,就可能會降低RAID的性能。
我所見過的大多數RAID控制器都是這樣,緩存塊越小速度越慢,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處理器能力管理所有的塊,也許等下一代控制器上市會改變這一現狀(因為處理性能將會提升)。只有在RAID分配單元中數據處於非對齊狀態時,緩存塊小一點更好。
想像一下以小的請求寫,大的請求讀,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和條帶大小匹配時會是什麼狀況,發生多個連續寫操作時,文件系統不會產生嚴重的碎片,並且讀優先將會起作用,如果讀比寫更大,讀優先也有幫助,所有RAID控制器會認為讀是連續的,因此在調整讀操作時,你需要知道讀和寫請求大小,並確定同一時間有多少文件寫入,如果同一時間只有一個文件寫入,數據將很可能是連續分配的,直到文件系統產生碎片,讀優先將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另一方面,如果有多個文件寫入,並且寫入大小和文件系統分配單元比條帶尺寸小,這時讀優先的作用就很小,甚至毫無作用。歸結起來就是:讀優先適用於寫和分配單元相等,或者當有多個文件寫入時,大於RAID的條帶尺寸。
調整緩存鏡像
在許多中端RAID產品中,寫緩存鏡像是一個常見的功能,所有寫入內容全部鏡像到RAID控制器中,控制器處理I/O請求,將其寫入控制器的另一半緩存中,如果數據在條帶上是完全對齊的,有些廠商在控制器上使用一些技術繞過緩存寫入請求,但在普通環境中是具有寫緩存鏡像的,每一次寫操作都要寫入到緩存,在向I/O請求發出確認前再寫入到另一個緩存,寫緩存鏡像因此通常會降低性能,因為寫入其它緩存存在延遲,並會佔用一定的帶寬,每個緩存必須鏡像到其它緩存,因此緩存空間利用率會下降一半。
如果廠商提供了讀或寫緩存調整參數,可以根據負載和可靠性考慮進行微調。我經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用戶到底應不應該使用寫緩存鏡像,這要根據你對數據可靠性的需要而定。假設你正在寫一個文件,將數據寫入一個沒有寫緩存鏡像系統的緩存,如果這個時候整個控制器出現故障(從緩存到磁碟),你的應用程序會被告知寫入成功,但數據卻沒有來得及寫入磁碟。雖然這種事故發生的幾率非常小,但仍然是可能發生的,我就有幸見過一次。
如果你對同一個文件再執行一個寫入操作,你可能會遭遇I/O錯誤,大多數RAID這個時候會意識到它們不能從緩存寫入到磁碟,因此會暴露錯誤,有的RAID控制器會故障轉移到可以工作的一側,你的操作得以成功完成,但實際上已經有一個文件已經丟失了,但你的應用程序卻不知道,如果文件少寫入了內容,這可能會引發後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寫緩存鏡像默認啟用的原因。調整寫緩存鏡像需要指定為寫入操作保留多少緩存空間,寫緩存鏡像開關應該開啟,如果控制器損壞,想要找出損壞的數據或缺少的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只要掌握一點RAID控制器的常識,調整它就不難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如果同時有多個文件寫入,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很小時,讀優先是沒有用的,最糟糕的一個例子就是Windows上的NTFS。

『伍』 存儲為Web的連續和優化有什麼區別

同問,敢問老鐵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陸』 win10存儲優化設置在哪兒修改

Win10更改默認存儲位置步驟如下:1、點擊開始菜單,點擊設置圖標;然後點擊「系統」選項;

2、進入系統設置的界面然後再點擊【存儲感知】

3、在這里可以看到它默認的是保存在C盤下面,點擊一下下面的按鈕就可以開始更改存儲的位置。更改音樂,圖片,視頻,文檔默認保存位置這些下面都有相關的設置。

4、選擇一個想存儲的盤符,一般建議選擇一個專門的盤符存這些東東。

5、修改到指定的盤符以後,再到那個盤去看看就可以看到它自動生成了一個文件夾以後保存的應用程序就會在這里。

『柒』 sql存儲過程優化

如何獲取執行計劃

1 把存儲過程放在查詢分析器中,先採用執行計劃自動優化一下,看看是否缺少索引

2 減少存儲過程中的循環操作

『捌』 SQL Server 優化存儲過程的方法有哪些

優化存儲過程有很多種方法,下面介紹最常用的7種。
1.使用SET NOCOUNT ON選項
我們使用SELECT語句時,除了返回對應的結果集外,還會返回相應的影響行數。使用SET NOCOUNT ON後,除了數據集就不會返回額外的信息了,減小網路流量。
2.使用確定的Schema
在使用表,存儲過程,函數等等時,最好加上確定的Schema。這樣可以使SQL Server直接找到對應目標,避免去計劃緩存中搜索。而且搜索會導致編譯鎖定,最終影響性能。比如select * from dbo.TestTable比select * from TestTable要好。from TestTable會在當前Schema下搜索,如果沒有,再去dbo下面搜索,影響性能。而且如果你的表是csdn.TestTable的話,那麼select * from TestTable會直接報找不到表的錯誤。所以寫上具體的Schema也是一個好習慣。
3.自定義存儲過程不要以sp_開頭
因為以sp_開頭的存儲過程默認為系統存儲過程,所以首先會去master庫中找,然後在當前資料庫找。建議使用USP_或者其他標識開頭。
4.使用sp_executesql替代exec
原因在Inside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T-SQL Programming書中的第四章Dynamic SQL裡面有具體描述。這里只是簡單說明一下:sp_executesql可以使用參數化,從而可以重用執行計劃。exec就是純拼SQL語句。
5.少使用游標
可以參考Inside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T-SQL Programming書中的第三章Cursors裡面有具體描述。總體來說,SQL是個集合語言,對於集合運算具有較高的性能,而Cursors是過程運算。比如對一個100萬行的數據進行查詢,游標需要讀表100萬次,而不使用游標只需要少量幾次讀取。
6.事務越短越好
SQL Server支持並發操作。如果事務過多過長,或是隔離級別過高,都會造成並發操作的阻塞,死鎖。此時現象是查詢極慢,同時cup佔用率極低。
7.使用try-catch來處理錯誤異常
SQL Server 2005及以上版本提供對try-catch的支持,語法為:
begin try
----your code
end try
begin catch
--error dispose
end catch
一般情況可以將try-catch同事務結合在一起使用。
begin try
begin tran
--select
--update
--delete
--…………
commit
end try
begin catch
--if error
rollback
end catch
====================== 分割線 =======================

『自己的一些調優經驗』
1. 少使用游標是個很好的建議,為此,我自己也遇到過一些事故,是游標所造成的,由於,游標是逐行逐行操作的,當記錄較多時,經常會遇到超時的情況。
2. 多表join做查詢時,查詢的欄位盡量不要使用case when then else end的語法,或者使用用戶函數,例如:
select (case when fType=1 then '是' else '否' end) as fTypeName, dbo.F_GetFullName(fID) as fFullName from Table1 inner join Table2……
當兩個表的數據量非常大時,你可以在查詢分析器中明顯感覺到:直接查詢fType和fID與查詢上面兩個欄位的速度,很可能使用了一個case when then就導致超時。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分兩種做法:
第一,把一些簡單的轉換可以放在程序中完成。
第二,如果需要通過ID查詢全名或者全稱,類似的,可以創建好視圖,直接查視圖,或者,先把所有的fFullName查出來放到臨時表中,直接join臨時表(如果這個數據不是很多的話),獲得fFullName。
3. 少使用一些嵌套的查詢,用臨時表緩存中間數據,例如:
select * from Table1
inner join (
select count(1) as count, Table2.ID2 from Table2 inner join Table3 on ID2=ID3 group by Table2.ID2

) as t1 on t1.ID1 = Table1.ID1

我曾經遇到這樣情況,上面的語句是那種情況的簡化版本,把其他不影響結果的表格都去掉了,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嵌套查詢的結果集並不大,大約就200多行,Table1有6w條記錄,結果,這個查詢語句超時,查詢分析器中執行2分鍾也得不到結果。
後來,這樣一改,就Ok了,3秒出結果:
select count(1) as count, Table2.ID2 into #temp from Table2 inner join Table3 on ID2=ID3 group by Table2.ID2
select * from Table1
inner join #temp as t1 on t1.ID1 = Table1.ID1
這樣一改,效率提升了幾十倍,猜想:可能是嵌套的查詢是動態的,每一行的join可能都需要先執行嵌套的查詢,從而導致效率極差。
所以,如果查詢足夠復雜,join多個表,需要連接多個通過group by求和、求平均數等運算計算出來的中間數據,那麼,不妨多使用臨時表緩存中間數據。
4. 還有一些是必須遵守的一些默認規則,比如:

先過濾後連接。
查詢的欄位最要不要用「*」,指定需要用的欄位,減少網路流量。

『總結』
對於性能的追求是沒有極限的,做到你所能做到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有些業務邏輯放在存儲過程中處理比較方便,而有些業務邏輯交給程序來處理,同樣會提升系統整體的效率,看實際情況而定。
總之,盡可能減少這些容易引發性能問題的隱患,系統就會跑得更穩定更有效率,一切從小細節做起。

『玖』 優化存儲過程

在使用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創建應用程序時,Transact-SQL 編程語言是應用程序和 SQL Server 資料庫之間的主要編程介面。使用 Transact-SQL 程序時,可用兩種方法存儲和執行程序。可以在本地存儲程序,並創建向 SQL Server 發送命令並處理結果的應用程序;也可以將程序在 SQL Server 中存儲為存儲過程,並創建執行存儲過程並處理結果的應用程序。

SQL Server 中的存儲過程與其它編程語言中的過程類似,原因是存儲過程可以:

接受輸入參數並以輸出參數的形式將多個值返回至調用過程或批處理。

包含執行資料庫操作(包括調用其它過程)的編程語句。

向調用過程或批處理返回狀態值,以表明成功或失敗(以及失敗原因)。
可使用 Transact-SQL EXECUTE 語句運行存儲過程。存儲過程與函數不同,因為存儲過程不返回取代其名稱的值,也不能直接用在表達式中。

使用 SQL Server 中的存儲過程而不使用存儲在客戶計算機本地的 Transact-SQL 程序的優勢有:

允許模塊化程序設計。
只需創建過程一次並將其存儲在資料庫中,以後即可在程序中調用該過程任意次。存儲過程可由在資料庫編程方面有專長的人員創建,並可獨立於程序源代碼而單獨修改。

允許更快執行。
如果某操作需要大量 Transact-SQL 代碼或需重復執行,存儲過程將比 Transact-SQL 批代碼的執行要快。將在創建存儲過程時對其進行分析和優化,並可在首次執行該過程後使用該過程的內存中版本。每次運行 Transact-SQL 語句時,都要從客戶端重復發送,並且在 SQL Server 每次執行這些語句時,都要對其進行編譯和優化。

減少網路流量。
一個需要數百行 Transact-SQL 代碼的操作由一條執行過程代碼的單獨語句就可實現,而不需要在網路中發送數百行代碼。

可作為安全機制使用。
即使對於沒有直接執行存儲過程中語句的許可權的用戶,也可授予他們執行該存儲過程的許可權。

SQL Server 存儲過程是用 Transact-SQL 語句 CREATE PROCEDURE 創建的,並可用 ALTER PROCEDURE 語句進行修改。存儲過程定義包含兩個主要組成部分:過程名稱及其參數的說明,以及過程的主體(其中包含執行過程操作的 Transact-SQL 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