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搭建私有雲存儲
虛擬化技術在企業私有雲IT基礎架構中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同時,為了進一步提升應用效率,越來越多的生產環境也正在逐步變革,從以虛擬機為中心的架構向以容器和微服務為中心的雲原生架構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存儲如何有效支撐各種雲主機應用與微服務應用,對於企業的私有雲數據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戰。
企業面臨的問題
存儲設施七國八制,硬體鎖定缺少彈性
多種雲平台對於存儲的要求各不相同,塊/文件/對象存儲對應不同類型的應用,對外提供不同的服務介面,一種存儲設備無法滿足多種類型的雲平台存儲需求,而且傳統存儲在擴展性方面不能滿足雲時代大規模雲平台對存儲在線彈性擴容的需求,在可維護性方面則面臨硬體架構綁定、運維復雜、難以維保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會隨著存儲設備種類和數量的增多進一步放大。
業務調度變更頻繁,資源不能共享
隨著開發測試虛擬機以及容器、微服務平台在企業私有雲平台的上線,大型企業的應用快速迭代、頻繁發布對存儲系統的支撐提出了嚴峻挑戰,不同業務的數據保存在不同廠商的存儲設備中,數據流動性差,不僅導致存儲空間及性能資源浪費嚴重,數據災備方案也很難統一化。
開源產品難以維護,不能實現企業級產品化
基於開源虛擬化技術的雲平台如OpenStack為眾多客戶提供了快速構建私有雲基礎設施的能力,但是存儲部分卻不一樣,開源的存儲系統如Ceph雖然可以小規模部署試用, 但在大規模商用時會遇到很多問題:與硬體和企業級應用生態融合程度不高,嚴重依賴人工開發運維,在性能和服務質量方面不能滿足核心業務的需求
杉岩私有雲存儲解決方案
杉岩私有雲存儲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了杉岩統一存儲平台(USP)的雲適配、開放等優勢,支持各種復雜的應用負載,可靈活支撐私有雲的虛擬化平台,如VMware、Citrix、OpenStack等虛擬化和雲平台,以及通過Kubernetes軟體一致性認證的所有容器雲平台,如:Rancher、Openshift、Kubernetes等。
通過杉岩統一存儲平台,用戶可快速構建能夠兼容所有主流虛擬化平台與容器微服務平台的統一存儲資源池,面對各種虛擬機和微服務需求,池化的存儲平台為大規模雲環境提供了可靠的存儲基礎架構支撐,幫助用戶從紛繁復雜的基礎架構運維工作中解放出來,更關注於私有雲上運行的業務本身。
客戶價值
資源整合,鏈接企業信息孤島
單資源池提供塊、文件、對象多種存儲服務,支持虛擬化平台和資料庫應用;強大的存儲資源生命周期管理能力,跨雲平台在線遷移數據,實現數據共享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存儲卷QoS等級和性能優先順序在線調整,可根據企業資源和業務需求合理配置資源。
開放兼容,適配多種私有雲平台
通過VMware VAAI和Citrix Ready認證,針對主流虛擬化平台優化I/O性能,大幅提升虛擬機訪問的性能。通過OpenStack Cinder認證,可提供塊和對象存儲基礎架構支撐支持容器平台CSI介面認證,為Kubernetes生態的容器應用提供塊和文件存儲服務。
智能管理,解決規模化運維難題
向導式安裝部署和自助擴容配置,極大提升易用性和可維護性,管理自動化降低運維成本;針對大規模集群優化的可靠性管理,檢測和修復硬碟軟錯誤的專利技術,節約用戶硬體投資。存儲視角的管理功能,可視化展示主機、容器與存儲的映射關系和性能監控協助管理員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2. 雲端磁碟:網路巨頭如何存儲數據(上)
當你和成千上萬的其他人同時提交搜索時,這個快照也正在不斷地隨著這些變化被更新著。與此同時,數據是由數以千計的獨立伺服器進程處理的,每個都各司其職,從計算出給你提供的相關聯廣告,到決定搜索結果的排列順序。 支持谷歌搜索引擎的存儲系統必須能夠承受每天由運行於數以千計的伺服器上的成千上萬的獨立進程所發出的數百萬計的讀寫請求,幾乎不能停機來備份或維護,還必須不斷擴容以容納由谷歌網頁抓取機器人添加的日益擴大的眾多頁面。總體下來,谷歌每天要處理超過20PB。 這可不是谷歌可以從一個現成的存儲架構就能完成的。而且對於運行超大規模的數據中心的其他網路和雲計算巨頭來說也是如此,比如亞馬遜和Facebook。雖然大多數數據中心已經通過在一個存儲區網路添加更多硬碟容量來解決擴充存儲的問題,更多的存儲伺服器,通常是更多的資料庫伺服器,因為雲環境的性能限制,這些方法卻失效了。在雲環境下,任何時候都可能有成千上萬的活躍用戶的數據,而且數據的讀寫在任何時刻都能達到數千TB。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磁碟讀寫速度的簡單問題。以這些卷上的數據流來講,主要的問題是存儲網路的吞吐量;即使有最好的交換機和存儲伺服器,傳統的SAN架構也能成為數據處理的性能瓶頸。 接下來就是老生常談的擴大存儲的成本問題。超大規模網路公司增加容量的頻率(舉個例子,亞馬遜現在每天為其數據中心增加的容量相當於整個公司在2001年全年的容量,根據亞馬遜副總裁傑姆斯·漢密爾頓的說法),用大多數數據中心的同樣做法來擺平所需的存儲,依照所需的管理,硬體和軟體成本,花費將是巨大的。這種花費在關系資料庫被添加到混合資料庫時甚至更高,這取決於一個組織對它們的分割和復制如何處理。 對於這種不斷擴展和持久存儲的需求,驅使互聯網巨頭——谷歌,亞馬遜,Facebook,微軟等等——採取一種不同的存儲解決方案:基於對象存儲的分布式文件系統。這些系統至少都部分受到其他分布式集群文件系統的啟發,如Red Hat的全局文件系統和IBM的通用並行文件系統。 這些雲巨頭的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架構把元數據(關於內容的數據)從它存儲的數據中分開。這能通過多個副本對數據進行大量並行讀寫操作,並且拋掉了像「文件鎖定」這樣的概念。 這些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它們為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而創建的范疇——它們會直接影響那些使用公共雲服務的公司(比如亞馬遜的EC2,谷歌的AppEngine和微軟的Azure)如何開發和部署程序。公司,大學和政府機構尋找一種快速存儲和提供大量數據訪問的方法正日益變成受雲巨頭們啟發的數據存儲系統的新階段。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它們的發展史和過程中所做的工程折衷方案。谷歌文件系統 谷歌是最早面對存儲容量問題的主流網路公司中的一家。在2003年,谷歌工程師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就是建立一個可為谷歌數據中心戰略定製的分布式文件系統——谷歌文件系統(GFS)。 谷歌文件系統幾乎是所有公司雲服務的基礎。它能夠處理數據存儲,包括公司的BigTable資料庫和為谷歌的AppEngine「平台即服務」的數 據儲存,並且為谷歌搜索引擎和其他程序提供數據。谷歌創建谷歌文件系統的設計決定推動了大量雲架構下的軟體工程技術,反之亦然。谷歌往往把程序數據儲存在 大量的文件里,並把文件作為「生產者-消費者隊列」使用,數以百計的機器收集的數據可能被寫入同一個文件。這個文件可能會由另一個合並或分析數據的應用程 序處理——或許甚至是在數據正被寫入的時候。 「這當中的某些伺服器一定會出錯——因此谷歌文件系統被設計為能夠容忍這種錯誤,不會丟失(太多)數據」。 谷歌為自己保留了大量技術細節,原因很明顯。但是由谷歌研究員Sanjay Ghemawat,首席工程師Howard Gobioff和高級工程師Shun-Tak Leung在2003首次發表的報告中提到,谷歌文件系統在設計上是帶有一些非常具體的優先考慮的:谷歌想把大量便宜的伺服器和硬碟驅動器變成一個可以儲 存數百TB數據的能夠在出錯時自行管理可靠的數據存儲。並且它需要被設計成按谷歌的方式收集和讀取數據,允許多個應用程序同時把大批量數據添加到系統上, 且能以高速訪問。 就像是一個RAID 5存儲陣列通過多磁碟放置數據進行出錯保護,谷歌文件系統把文件分成固定大小的塊,復制到整個伺服器集群。因為它們是用著廉價硬碟的電腦,其中一些伺服器肯定會出錯——因此谷歌文件系統被設計為能夠容忍這種錯誤,不會丟失(太多)數據。 但是RAID和GFS的相同點就到此為止了,因為那些伺服器可以分布於網路——既可以在第一個單獨的物理數據中心也可以分散於不同的數據中心,取決 於數據的用途。GFS設計主要用於批量處理大量數據。重點是高速讀取數據,而不是到文件中某個部分的訪問速度,也不是數據寫入到文件系統的速度。GFS提 供如此高輸出是以犧牲更高密度的讀寫和更快速度的數據寫入為代價的。正如Ghemawat和公司在文件中所說,「在文件中任意位置的小的寫入是支持的,但 不一定非要高效。」 這種分布式的性質,隨著GFS處理數據量的龐大——數百萬的文件,當中很多都超過100MB而且通常都會變成GB——需要一些取捨,以便讓GFS和 你通常安裝在一台伺服器上的文件系統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成百上千的獨立進程可能同時對一個文件進行寫入和讀取,GFS需要支持「原子性」數據——在不影響 其他程序的情況下回滾出錯的寫入。而且它需要以非常低的同步開銷保持數據的完整性以避免拖垮性能。 GFS由三層組成:GFS客戶端,處理程序數據請求;管理伺服器,用內存中的索引追蹤數據文件名和所在區塊的位置;還有數據存儲伺服器本身。最初, 為簡單起見,GFS為每個集群使用一個單獨的管理伺服器,因此系統被設計成讓管理伺服器盡可能避開數據訪問。谷歌已經發開出了一個分布式管理伺服器系統, 可以控制數百台管理伺服器,每一台都能處理大約1億個文件。 當GFS客戶端收到一個特定數據文件的請求,它需要從管理伺服器請求數據的位置。管理伺服器提供其中一個副本的位置,之後客戶端就可以直接與存儲伺服器進行溝通,用來讀寫剩下的其他部分。管理伺服器就不再參與其中了,除非有錯誤發生。 為確保數據是高度可用的,GFS舍棄了其他一些東西——比如各副本間的一致性。GFS確實堅持數據的原子性——如果寫入失敗,它將返回一個錯誤,然 後將寫入回滾到元數據,並產生一個舊數據的副本。但是管理伺服器在數據寫入上的介入缺失意味著當數據寫入到系統時,它不能立刻讓副本遍布整個GFS集群。 在處理對數據同時訪問和網路限制的必要性之外,該系統遵循谷歌所謂的「寬松一致性模型」。 這意味著GFS對於在必要時從舊的副本提供陳舊的數據完全不在乎——只要數據最終得以更新。管理伺服器的追蹤變化,或「突變」,當變化發生時,區塊中的數據會用版本號來指示。由於一些副本被留下了(或變「舊了」),GFS管理伺服器會確保這些區塊在更新前不會送至客戶端。 但這並不一定發生在已經連接到那些區塊的部分。元數據的變更在管理伺服器處理這些變更,並將它們反映在元數據前是不可見的。元數據也需要在多個位置 生成副本,以防管理伺服器出錯——那樣的話整個文件系統就丟失了。而且如果在寫入過程中管理伺服器有錯誤發生,變更同樣會消失。由於谷歌處理數據的方式, 這並不是一個大問題:程序使用的大部分的數據很少變化,而且當變化發生時,數據通常是擴充的而不是原地修改的。 當GFS在為2003年運行的谷歌應用設計出來時,離谷歌開始遭遇擴展性問題並不遠。甚至是在公司收購YouTube之前,GFS開始碰壁——很大 原因是谷歌新添加的應用在64M文件大小下工作的不是很好。為了繞過它,谷歌轉向了Bigtable,一種基於表格的數據存儲,那依稀類似於資料庫,位於 GFS之上。Bigtable大多是一次寫入,因此變更被作為對表的擴展進行存儲的——谷歌將其用於如對Google Docs進行版本控制的類似應用上。 如果你不是在谷歌工作,那上述內容太過於學術性了(雖然它可以幫助AppEngine,谷歌雲存儲和谷歌其他服務的用戶更好地了解檯面下是怎麼事 兒)。雖然谷歌雲存儲通過一個網路介面提供了一個公開方式來儲存和訪問位於GFS上的文件,但是操控GFS的真正介面和工具並不是公開的。但報告稱GFS 引領了更廣泛使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統的發展,如: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 Hadoop是用Java開發的,作為Apache基金會的一個開源項目,它在網路公司和其他有「大數據」問題的公司間已經有了如下的口碑,它被稱 之為「二十一世界的瑞士軍刀」。所有這些宣傳意味著,你很可能會發現你遲早要以某種形式用Hadoop處理問題而不是用其他的分布式文件系統——特別是當 微軟開始將其列入Windows Server的擴展中的時候。 Hadoop是由開發者Doug Cutting在他兒子給一隻玩具大象起名後用它命名的,「靈感」來自於GFS和谷歌的MapRece分布式計算環境。在2004年,Cutting 和其他工作於Apache Nutch搜索引擎項目的人試圖尋求一種可以將抓取器和索引帶向「網路規模」的方式,Cutting閱讀了谷歌關於GFS和MapRece的論文並開 始動手開發自己的項目。雖然對於Hadoop的大多數熱情來自於它由MapRece啟發的分布式處理管理衍生出的分布式數據處理能力,但使用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還是因為它能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 Hadoop是在Apache許可證下開發的,有許多商業和自由發行版可用。我用的版本來自Cloudera公司(Doug Cutting現在的東家)——Cloudera發行版包括了Apache Hadoop(CDH),Cloudera企業平台的開源版本,和Cloudera服務和配置特別版,它可免費支持50個節點。 HortonWorks,該公司與微軟合作幫助後者把Hadoop移植到Azure和Windows Server,有其自己的基於Hadoop和HortonWorks數據平台,是一個受限的「技術預覽版」。同樣還有Apache Core的Debian包,和許多其他開源的或商業的基於Hadoop的某種形式的產品。 HDFS可被用於支持在大量廉價硬體和大數據下廣泛的應用。但由於其架構,它不完全適合於通用數據存儲,並且放棄了一定的靈活性。HDFS必須廢除 某些經常與文件系統有關的事情,以確保它能更好地處理在分布著數百甚至數千台物理機器上的大量數據——如對數據交互訪問這種事情。 雖然Hadoop運行於Java上,但是除了它的Java API之外還有許多種方式和HDFS進行交互。有一種C語言版本的API,通過Hadoop的命令行界面,文件可以通過HTTP請求瀏覽。還有 MountableHDFS,一個基於FUSE的擴展,允許HDFS被大多數操作系統作為一個文件系統掛載。開發者們正在製作一個WebDAV介面,讓系 統可以進行基於網路的數據寫入。 HDFS嚴格遵循了由谷歌的GFS奠定的架構路線,延續了它的三層,單管理伺服器模型。每個Hadoop集群有一個叫做「名位元組點」的管理伺服器, 它來追蹤關於位置和每個64M存儲「塊」副本的狀態的元數據。數據通過集群中的「數據節點」復制——從屬系統處理數據的讀寫。默認情況下每個塊都會被復制 三次,而且復制的次數還可以通過改變集群設置來增加。 像GFS一樣,HDFS讓管理伺服器盡可能快地避開讀寫循環,避免產生性能瓶頸。當從HDFS上訪問數據的請求產生時,名位元組點發回與這個請求最近 的數據節點上的塊的位置信息。名位元組點還可以通過一個「心跳」協議追蹤每個數據節點的健康度並停止向不響應的數據節點發送請求,把它們標記為「死的」。 在切換後,名位元組點就不處理任何更進一步的交互。對數據節點上數據的編輯被報告回名位元組點並記錄在日誌里,之後用變動的數據副本對其他數據節點進行 復制。同GFS一樣,這導致了一致性上相應的懶散形式,而且雖然名位元組點將為最近修改的數據塊發送新的請求,正在進行的工作仍然會碰到它們被分配到的數據 節點上的陳舊數據。 那不應該是經常發生的,然而,因為HDFS數據應該被「寫入一次」——變動通常是擴充數據,而不是改動現有數據,為了更簡單的一致性。而且由於Hadoop應用的性質,數據往往會大批量地寫入HDFS。 當一個客戶端發送要寫入HDFS的數據時,它首先被客戶端程序安置在一個臨時的本地文件中,直到寫入的數據達到了數據塊的大小——默認64MB。之 後客戶端聯系名位元組點並獲得一個數據節點和要寫入數據的塊位置。這一過程對每個塊的數據重復進行,一次一個塊。這減少了產生網路阻塞的數量,但也減慢了寫 入過程。但是HDFS是用於讀取的,而不是寫入。 HDFS可以減少網路寫入流量的另一個辦法是在於它處理復制的方式。通過激活一個叫做「機架感知」的HDFS特性來管理分布的副本,管理員可以為每 個節點指定一個機架序號,通過網路配置腳本中的一個變數指定它的物理位置。默認情況下,所有的節點都在同一個「機架」中。但是當機架感知被配置以 後,HDFS把每個塊上的一個副本放置於同一個數據中心機架的另一個節點上,另一個則在不同的機架上,來減少網路中數據寫入量——基於如下理由,就是一整 個機架出錯的幾率比一個單一節點出錯的幾率要小。理論上,它整體改善了HDFS的寫入性能而沒有犧牲掉可靠性。 與GFS早期版本一樣,對於一個要成為高度可用的分布式系統,HDFS的名位元組點創建一個單一的故障點。如果名位元組點中的元數據丟失了,整個 HDFS環境就變成不可讀了——就像一個缺少了文件分配表的硬碟。HDFS支持使用「備份節點」,它能與內存中的名位元組點的元數據保持版本同步,並儲存前 一系統狀態的快照,以便能夠在需要時回滾。快照也可以被分開儲存在叫做「檢查節點」的地方。
3. 分布式存儲需要做磁碟陣列嗎雲存儲呢
雲存儲和分布式存儲描述的概念不一致,無法對比
雲存儲是指將數據集中存儲在一起
分布式存儲是指存儲部署的一種方式
使用分布式存儲不推薦配合raid部署,如果在部署了raid情況下一塊硬碟損壞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節點進入停機rebuild狀態,而分布式存儲系統本身就有自動修復重建的功能,更換損壞磁碟後並不會影響到節點的工作
4. 雲儲存的數據在伺服器硬碟上是如何存儲的
數據都是放在磁碟陣列上的而不是伺服器硬碟上。
硬碟陣列不是技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可以理解成一大堆硬碟組成的陣列設備。
雲存儲是現在流行的概念,靠虛擬化和集群技術整合以前的存儲,從而使可利用磁碟容量變得很大
5. 如何DIY一台高性價比的NAS個人雲存儲
家用NAS,不需要很高的配置,其實可以用一台性能較低的舊電腦進行改造,其關鍵在於四點:
穩定的運行。因為需要常年不關機,所以我們需要發熱量不大的CPU,不需要顯卡(甚至不裝任何顯卡驅動,使用默認的VGA模式就可以),家中如果有在性能上淘汰的電腦,尚能穩定運行的,就可以作為基礎。系統方面,應該選擇穩定性更好的windows server系統,而不是普通的windows系統。
流暢的網路。因為需要通過網路傳輸大量的數據,在當前寬頻中國的大環境下,一個千兆級別的網卡是必備品。老電腦如果主板自帶千兆網卡,也可以繼續使用,否則就要采購一個新的千兆網卡安裝上了。
海量的存儲。普通PC電腦的硬碟供電口較少,一般只有3個,接3個3T硬碟的話,一般可以滿足家用需要了。這是從性價比進行考慮,目前3T硬碟的容價比最高,1T200元。如果9T不夠用,就要考慮伺服器電源了,當時價格不是一般的貴,性價比缺失。
易用的軟體。硬體准備好了以後就需要實現NAS功能的軟體了。從易用角度考慮,不推薦專業軟體,配置和使用都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推薦使用現在鋪天蓋地的網盤作為載體。比如:網路網盤,360網盤,樂視網盤等等,都是有很大容量的,部分網盤甚至是沒有空間限制的,而且都是多平台的。只要把資料分類上傳到網盤上,就可以在移動端下載使用了,視頻文件更是可以在線看。
PS1:家中使用的話,就把硬碟上的資料進行共享或者高級一些的映射網路驅動器(很容易能查到教程的,推薦),就可以隨意使用了。
PS2:如果文檔類的小文件比較多,經常移動辦公,可以使用金山快盤,文件是同時保存在客戶端和伺服器的,本地修改保存後自動上傳,比較方便。缺點是容量小,但是很容易就能弄到1T左右,文檔類的足夠了。
6. 關於雲存儲的問題
簡單的說雲存儲就是將你的本地存儲虛擬開來,由其他服務商提供伺服器和磁碟陣列來存放管理你數據,你不需要知道你的數據究竟存放在什麼地方,你想用就可以提取出來。當然要做雲存儲,服務商就必須要具備巨大的存儲空間,想想谷歌這么大的數據都有地方存放,他的集裝箱數據中心遍布全球各地。
7. 小白用戶也能玩轉的「NAS」私有雲存儲:綠聯私有雲 DH2100
在數字時代里,對於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財富肯定就是個人數據了!如何安全、穩定的保存好自己越來越多的海量數據?免費的話可以用網盤,再高階一點可以上NAS。目前市面想要免費使用的網盤可以說真的是少之又少,主要是體驗差,主要集中在非會員用戶會有速度限制!成品的NAS可以說是已經大大降低了入門門檻,但是依然需要設定各種參數和埠調試,對於一些小白用戶來說真的是太復雜了,最近綠聯推出了一款面向家庭NAS存儲產品:綠聯私有雲 DH2100,最近剛借朋友的過來,下面分享一下使用體驗。
這款綠聯雲 DH2100主打個人以及小型家庭使用,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於數據存儲、雲訪問、雲備份,所以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台簡易的「NAS」。另外它還能遠程式控制制下載,支持網路網盤、迅雷下載等。包裝正面是它的渲染圖,左下角也標注了它的一定功能點:自動備份、極速傳輸、遠程訪問等。
背面是它的特點和配置介紹:搭載64位四核CPU,主頻1.4GHz,2GB DDR4 高性能內存,千兆乙太網口,USB介面,內置雙盤插槽,支持3.5寸、2.5寸SATA III硬碟。使用的處理器主打硬體級影音文件解碼,囊括近年來高端視頻升級H265封裝、4K@60P商用影音文件、HDR 10動態色彩技術,均為純硬解原生輸出,對於視頻解碼方面可以提供不錯的支持,例如群暉和威聯通等准專業NAS也是採用了同款處理器,綜合性能非常強悍。
綠聯雲 DH2100的硬體信息:
打開包裝之後,除了機身外,還標配有根千兆網線和DC電源適配器。配套的螺絲刀和螺絲是安裝2.5英寸硬碟使用的。
搭配綠聯雲 DH2100使用的是希捷酷魚硬碟, 3.5英寸大小,SATA 6Gb/s規格,256MB緩存,轉速5400RPM,是疊瓦設計的SMR硬碟,2TB單碟的。 因為NAS存儲需要長時間運行,所以建議小夥伴們在選擇NAS存儲的硬碟時盡量選針對NAS設計的硬碟,這樣可以保證NAS長時間運行的穩定性,同時也保證存儲資料安全完整,所以不要吝嗇用於NAS的硬碟,數據無價。
綠聯雲 DH2100的設計格外的簡潔,機身採用了比較耐看的金屬灰色,在機身上是沒有開機按鍵的。在機身正面可以看見採用了豎式排列指示燈和USB介面,從上到下:電源指示燈、網路指示燈、硬碟工作狀態指示燈、USB-C 3.0介面、USB-A 3.0介面。
綠聯雲 DH2100的側面帶有綠聯的LOGO標志,整機豎立放置的造型占據桌面空間還是非常少,整體尺寸作為家庭和個人用的雲存儲終端來說還是比較纖細小巧的,可以輕松放在路由器的附近。
背面可以看見最上方的是散熱欄柵口, 實際使用感受機身的熱量控制的還是相當不錯。 介面方面分別是:RESET復位鍵、USB-A 2.0介面、RJ45千兆網口、DC電源輸入介面。從介面設計來看,布局還是很不錯的,前置是常用高速傳輸的USB 3.0介面,後置則是USB 2.0介面,對於日常使用頻率來說還是USB 3.0比較多。
綠聯雲 DH2100的的頂蓋,頂蓋是放置硬碟的地方,通過按壓頂蓋的打開鍵,就可以彈起頂蓋打開。
豎立插入硬碟,在機身底部還設計了風扇來輔助散熱。
機身底部為了保證機身放置穩定性,設計了防滑橡膠腳墊,配合機身的重量可以很好的保證運行時足夠的穩定。
安裝硬碟的方式非常簡單,只要輕按頂蓋就可以抽拉出硬碟托架,支持3.5寸、2.5寸硬碟安裝。頂蓋的內側,可以看見有一個二維碼,這是用於安裝綁定設備的。
硬碟托盤採用快拆式設計,先取下硬碟支架側面的塑料隔板,放入硬碟之後再進行卡入固定即可。如果使用的是2.5英寸固態硬碟,需要使用下方預留的螺絲孔位進行螺絲固定安裝。
安裝好硬碟到托盤後,就可以放入綠聯雲 DH2100內部,安裝會感覺有點托盤會有點「澀」,應該是為了硬碟減震的設計所以托盤空隙做得比較小。綠聯雲 DH2100是雙硬碟設計, 最高支持高達36T(18+18)的海量存儲容量 ,可以組普通模式或者Raid1模式。
普通模式: 兩個完全獨立的硬碟,容量為兩個盤之和。優點是存儲空間容量最大,缺點是如果損壞其中一個硬碟,該硬碟數據都無法重組。
Raid1模式: 一個盤存儲、另一個盤做備份。Raid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優點就是當一個磁碟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碟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缺點就是2塊硬碟,相當於只能存儲1塊硬碟的容量。
初次接觸NAS的小夥伴經常是一頭霧水,要怎麼才能使用NAS呢?其實類似綠聯雲 DH2100這種簡易NAS已經精簡化了,只需要把它與路由器的LAN介面連接,接入電源通電,下載客戶端APP安裝下載綁定,就可以使用了。
綠聯雲 DH2100的開機設定相當簡單,可以用「傻瓜流程」來形容。接通電源前先安裝手機端APP:綠聯雲。然後將綠聯雲 DH2100接通電源和網線之後,機身就會自動開始工作。打開綠聯雲APP之後自動掃描區域網內的綠聯雲 DH2100是否已經啟動,或者可以直接掃描頂蓋內側的二維碼綁定。
除了手機端支持iOS和安卓版本之外,綠聯雲還有Windows客戶端以及MAC客戶端。
檢測到區域網內有綠聯雲 DH2100之後就可以綁定設備進行初始化了。首次初始化設備,你可以選擇兩種硬碟組模式,分別是RAID1的雙盤備份模式以及使用兩塊硬碟全部空間的普通模式。如果這里只有1塊硬碟的話,也可以選擇使用RAID1模式的,未來增減硬碟需要備份數據,就直接安裝硬碟插入另一塊盤位便可。
進入APP管理界面後可以看到在頁面頂部可以查看NAS的存儲容量狀態,中間是8個主要功能,分別是:自動備份、迅雷下載、Samba、網路網盤、照片、視頻、文檔、更多。點右下方的加號可以自動備份手機上的資料,在設備信息中可以自定義設備名稱查看硬體配置。
點擊「更多」,看見還有其他服務:外部存儲、共享空間、加密空間、音頻、離線下載,可以通過拖拉替換在展示首頁。
在【 自動備份 】中,可以針對手機的照片視頻備份,這個功能真的是太實用了。選項中設置好,以後每次打開APP,它就會自動把手機新增照片和視頻上傳,這樣就不用擔心手機存儲空間不夠用了,特別是我使用手機拍攝4K視頻素材,要知道手機4K拍攝視頻都是GB級別的,利用這個功能就可以上傳到綠聯雲 DH2100,釋放手機存儲空間。
【離線下載】功能支持種子文件下載以及連接下載,連接支持HTTP、FTP以及磁力連接。我測試了離線下載功能,下載速度和網速以及資源熱度都有關系,不過這個功能真的是很不錯,可以 實現離線下載,不用一直開著電腦掛機下載了。
在【我的用戶】中,可以為綠聯雲 DH2100增加共享新用戶。通過管理員賬戶來添加,通過引導來生成邀請碼,這個邀請碼僅限1個用戶使用,5分鍾刷新一次。
另一部手機賬號登陸填寫邀請授權碼就可以加入使用綠聯雲 DH2100了,作為家庭雲存儲終端的話,每個用戶都可以將個人數據同步到綠聯雲 DH2100上。添加共享用戶之後,管理員賬戶可以禁用/刪除共享用戶,也可以通過轉讓管理員許可權給共享用戶。
共享空間: 存儲的文件都可以通過共享來進行分享他人,共享內容只能共享用戶才能瀏覽。共享的內容在共享空間中都是根據共享者來獨立分開的,也便於管理。
發送: 現在的工作都使用微信比較多,工作時需要用到某文件時,就算身邊沒有電腦,也能拿出手機通過遠程下載存在綠聯雲 DH2100上的文件,利用手機分享發送到微信上給對方,非常的方便。
加密空間: 目前個人數據安全也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同樣綠聯雲 DH2100針對個人數據安全設計有加密空間功能,需要密碼才能登陸瀏覽加密空間存儲的文件。如果忘記密碼只能重置加密空間,所以小夥伴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牢記登陸密碼。在加密空間的文件,是相互無法看見的,這點隱私安全非常不錯,多用戶共同使用綠聯私有雲時,每個用戶的數據都是獨立存儲,即便所有用戶的數據保存在同一塊硬碟,但每個人僅能查看自己非共享的資料。
【網路網盤】功能,通過登陸網路賬號後,就可以直接通過網盤和綠聯雲 DH2100聯通,實現雙向備份工作,日常使用方面。即使沒有充值網路會員,也是可以使用的,雖然速度會慢一些,但是通過綠聯雲 DH2100實現離線掛機下載上傳,不佔用電腦資源,加上低功耗,非常適合掛機使用。
手機端APP:
關於傳輸速度的話因為每個地方和每個人的網路狀態不同,家裡的寬頻是200M,這里我簡單測試了一下綠聯雲 DH2100的上傳速度。上圖左側為手機端通過區域網上傳一段視頻素材上傳速度達到了21MB/s左右,右側為通過外網訪問綠聯雲 DH2100上傳同樣素材,速度達到了約2.18MB/s左右,可以說作為一款面向普通家庭和個人的雲存儲設備的話,綠聯雲 DH2100的備份速度還是相當讓人滿意的。
下載速度方面,我也通過區域網和遠程外網訪問的方式對綠聯雲 DH2100內的文件進行了測試,手機端通過區域網下載達到了51.64MB/s左右,通過外網下載達到了1.55MB/s左右。
電腦端客戶端:
NAS的傳輸速度是關鍵,這決定了它是否能實時讀取,保證流暢的使用體驗。我使用的是領勢MX5300路由,電腦安裝了支持WiFi6的AX200網卡,通過5G頻段接入路由器。測試一個7.6G的視頻素材,從區域網內上傳到綠聯雲 DH2100,上傳速率是79MB/s左右。
在區域網內,從綠聯雲 DH2100下載到本地電腦,下載速率是72.4MB/s左右。通過區域網的上傳下載文件測試看,整體的速度基本保持穩定不掉速,總體來說還是很滿意的。
在不下載的前提下,通過軟體打開存儲在綠聯雲 DH2100內的 1080P電影 ,基本上等待個2、3秒就可以播放出來,而且能保持無卡頓的觀看,體驗非常不錯。
支持不同設備的備份,可以使用APP或者電腦客戶端進行備份手機或者電腦上的文件。通過測試,我利用電腦客戶端進行備份,設置備份指定的文件夾目錄,就開始備份了。
綠聯雲 DH2100集成了迅雷下載功能,登錄迅雷賬戶後就可以使用了,支持下載的鏈接格式也是非常全面的,磁鏈接、BT種子等, 下載速度基本也可以跑滿家裡的網速 。和網路網盤一樣,實現了離線下載,這對於經常下載電影的小夥伴來說非常實用的。
綠聯雲 DH2100支持 Samba功能,手機端和電腦端都可以設置本地賬號密碼,設置之後就可以訪問了。訪問的方式很簡單,通過輸入訪問地址,登錄賬號,就能進行硬碟的讀寫功能。對於本身硬碟空間不富裕的低配版本Mac電腦來說,真的是非常有用,掛載網路硬碟方式來增加硬碟空間,另外也可以直接查看備份資料的文件資料。
綠聯雲 DH2100前置有USB-C和USB-A 3.0介面,後置有USB-A 2.0 介面。通過接入U盤存儲設備直接讀取存儲的內容,可以實現復制粘貼加密等操作,這樣就能完全脫離電腦操控。特別是一些攝影的小夥伴,或者經常辦公使用移動硬碟作為存儲的小夥伴,就知道數據無價了!如果一不小心SD卡突然壞了,辛苦一天的拍攝內容沒了,又或者第二天上班包中的移動硬碟丟失了,這時候有個備份都是救命的。當然誰也不想回到家後還專門開個電腦來復制粘貼備份這么的繁瑣,可以使用綠聯雲 DH2100代替電腦來完成備份工作。
如果在綠聯雲 DH2100誤刪一些文件,是可以在手機APP中的【回收站】裡面找到恢復的。選中被誤刪除的文件,點一下還原,這樣誤刪除的文件又回來了。同樣在電腦客戶端也可以實現恢復或者徹底刪除等操作。
綠聯雲 DH2100作為一款簡易型的NAS,綜合各方面性能來說,對於入門級不想過於復雜的用戶來說,很不錯的。當然功能方面也偏向於不愛折騰,但能很好的解決存儲需求和數據保護的用戶。另外集成了迅雷下載和網路網盤的功能,實現離線下載功能,對於經常喜歡下載的用戶來說能低功耗又不用開電腦掛機,真的非常方便。綠聯雲 DH2100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加入自動備份、手機備份照片和視頻的選擇等。簡易的操控,很大程度降低了專業NAS的使用門檻,當然比較友好的就是直接外網訪問,不用任何的搭建設置,通過客戶端登陸賬號就能訪問,上傳下載的速度也基本能滿足在線觀影。希望這次分享能給計劃選擇簡易NAS的小夥伴們有所幫助喲。
8. 如何部署雲存儲
如何部署雲計算中的雲存儲?本文將從七個方面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公共雲和私有雲之間做出選擇 明確你的選擇:私有雲還是公共雲,哪種最符合你的機構呢?用最簡單的方法來描述這兩種雲:公共雲,即可以在互聯網上,存儲你的信息和運行應用程序;私有雲,是在企業內部區域網中具有以上功能,相比之下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控制和安全性。 全面的虛擬化策略 當你明確選擇之後,就要將更全面的虛擬化策略,選擇數據中心最恰當的位置進行部署。將計算能力和存儲資源虛擬起來是使雲計算真正運作的關鍵。業界認為首要是虛擬化的伺服器,但IT數據中心也同樣需要虛擬化存儲。反之,如果沒有雲計算,將大大降低企業在應用層上所能做的。 根據雲特點提供最佳服務 當部署了雲之後,就要知道何時使用公共雲和私有雲,以最經濟的方式,提供給終端用戶最恰當的服務。 對現有系統進行測試和研發,也許是最好的解決之道。私有雲的優勢是部署速度和安全優勢,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建立的私有存儲雲,可以兼容多種伺服器和桌面虛擬化平台。如果是風險較低的商業應用,則可建立公共服務的主機上。 雲存儲的兩大好處 那麼雲存儲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呢?我們知道,選擇一個雲存儲環境,提供一些必要工具,諸如自動存儲分層和自動精簡配置,以應對自動化的共同復雜任務。這一切都始於虛擬存儲,它使得系統能夠在正確的存儲資源,以合適的時機,自動遷移工作量。如果沒有它,則不能運行這些先進的功能。 存儲架構選擇要謹慎 此外,確定公司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足以應對快速、無計劃的數據增長之需求。選擇一種存儲架構,允許在任何方向存在合理有序增減比例。先要問問自己:需要給SAN增添哪些功能?如果不僅要停機,還要加之很多工作人員的重視和維護。那麼說明,從這套系統中,也許你並沒有得到真正最佳的應用價值。 雲存儲的功能廣受業內推崇 雲存儲在業內逐步被推廣,其功能得以廣泛的認知。建立管理工具和報告功能,不可忽視SRM工具,如存儲扣款和使用准確地收益性分析。 三種環境適合採用雲存儲 以下三種環境,最適合採用雲存儲。其實也正是這些實際需求,催生了雲存儲,也為雲存儲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首先,判定是否存在著這種相關性,就是軟硬體升級的費用和系統"無限"的可擴展性密切關聯。此時就要注意了:當系統的能力受到限制後,一些架構隱含著驚人的再次認證許可費用。例如:你是否受到軟體許可費的困擾呢?當你不得不再次增加驅動器或存儲陣列的數量,這種做法實際上已超出了邊際的最優成本。 其次,在系統維護過程中或軟硬體重新配置時,確認存儲環境是否在線、數據是否可用。包括軟硬體,所有的存儲系統有可能隨時需要升級。當更新時,一定要知道在系統上會產生哪些影響。 最後,如果選擇數據和災難備份產品,如自動讓快照和復制。但要提醒的是,提防一些隱性成本,如帶寬要求。它可能限制一些快照的次數或復制(即每次都要更改或整個復制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