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主要存儲器是什麼
存儲器是計算機的記憶裝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據。程序是計算機操作的依據,數據是計算機操作的對象。不管是程序還是數據,在存儲器中都是用二進制的形式來表示的,並統稱信息。
在計算機中,存儲器容量以位元組(Byte,簡寫為B)為基本單位,一個位元組由8個二進制位(bit)組成。存儲容量的表示單位除了位元組以外,還有KB、MB、GB、TB(可分別簡稱為K、M、G、T,例如,128MB可簡稱為128M)。其中: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存儲器一般分成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存儲器的組成見圖。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主存儲器(內存)
只讀存儲器(ROM)
存儲器
硬碟
輔助存儲器(外存) 軟盤
光碟
其它
圖1.1.2 存儲器的組成
主存儲器與CPU直接相連,存放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有關數據,存取速度快,但價格較貴,容量不能做得太大,目前微型計算機的內存配置一般為128MB或256MB;
主存儲器(內存)按工作方式又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中的數據可隨機地讀出或寫入,是用來存放從外存調入的程序和有關數據以及從CPU送出的數據。人們通常所說的內存實際上指的是RAM。
只讀存儲器(ROM)佔主存儲器(內存)的很小一部分,在通常情況下CPU對其只取不存,它一般用來存放固定的、專用的程序或數據。
輔助存儲器存放計算機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需要時才調入內存),存取速度相對較
慢,但價格比較便宜,容量可以做得很大,例如,現在的硬碟存儲容量通常為幾十GB。
輔助存儲器一般包括硬碟、軟盤、光碟、移動硬碟等。
2. 主存儲器是什麼
主存儲器英文全稱是Main memory,也簡稱為主存。它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且能由中央處理器直接隨機存取。
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
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器,它和輔助存儲器相比下,具有容量小、讀寫速度快、價格高等特點。
(2)主存儲器的組成構圖擴展閱讀:
技術指標
1、容量
在一個存儲器中容納的存儲單元總數通常稱為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存儲容量用字數或位元組數(B)來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為了表示更大的存儲容量,採用MB,GB,TB等單位,存儲容量這一概念反映了存儲空間的大小。
2、時間
存儲器訪問時間或讀∕寫時間,是指從啟動一次存儲器操作到完成該操作所經歷的時間。具體講,從一次讀操作命令發出到該操作完成,將數據讀入數據緩沖寄存器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即為存儲器存取時間。
3、周期
是指連續啟動兩次獨立的存儲器操作(如連續兩次讀操作)所需間隔的最小時間。通常,存儲周期略大於存儲時間,其時間單位為ns。
容量擴展
由於存儲晶元的容量有限,主存儲器往往要是由一定數量的晶元構成的位擴展:位擴展是指只在位數方面擴展(加大字長),而晶元的字數和存儲器的字數。
位擴展的連接方式是將各存儲晶元的地址線、片選線和讀寫線相應地並聯起來,而將各晶元的數據線單獨列出字擴展。字擴展是指僅在字數方面擴展,而位數不變。
字擴展將晶元的地址線、數據線、讀寫控制線並聯,而片選信號來區分各個晶元字和位同時擴展:當構成一個容量較大的容器時,往往需要在字數方向和位數方向上同時擴展。
產品分類
1、RAM是構成內存的主要部分,其內容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按地址讀出或寫入,以某種電觸發器的狀態存儲,斷電後信息無法保存,用於暫存數據,又可分為DRAM和SRAM兩種。
RAM一般使用動態半導體存儲器件(DRAM)。因為CPU工作的速度比RAM的讀寫速度快,所以CPU讀寫RAM時需要花費時間等待,這樣就使CPU的工作速度下降。人們為了提高CPU讀寫程序和數據的速度,在RAM和CPU之間增加了高速緩存(Cache)部件。
2、ROM是只讀存儲器,出廠時其內容由廠家用掩膜技術寫好,只可讀出,但無法改寫。信息已固化在存儲器中,一般用於存放系統程序BIOS和用於微程序控制。
3、PROM是可編程ROM,只能進行一次寫入操作(與ROM相同),但是可以在出廠後,由用戶使用特殊電子設備進行寫入。
4、EPROM是可擦除的PROM,可以讀出,也可以寫入。但是在一次寫操作之前必須用紫外線照射,以擦除所有信息,然後再用EPROM編程器寫入,可以寫多次。
5、EEPROM是電可擦除PROM,與EPROM相似,可以讀出也可寫入,而且在寫操作之前,不需要把以前內容先擦去,能夠直接對定址的位元組或塊進行修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儲存器
3. 畫出該存儲器的組成邏輯框圖
按大小來看,一共需要16塊DRAM晶元,將每四塊分為一組,形成32位的數據寬度,根據該儲存容量大小一共需要16位地址線(可以根據儲存容量除以數據寬度來確定)。將地址線的低14位作為全部DRAM晶元的地址,然後將高2位作為組片選信號,即選擇各組輸出的32位數據。
4. 主存和輔存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主存儲器(Mainmemory),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
2、輔存狹義上是我們平時講的硬碟。科學地說是外部存儲器(需要通過I/O系統與之交換數據,又稱為輔助存儲器)
二、特點不同
1、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器,與輔助存儲器相比有容量小、讀寫速度快、價格高等特點。
2、輔存:存儲容量大、成本低、存取速度慢,以及可以永久地離線保存信息。
三、分類不同
1、主存儲器主要由存儲體、控制線路、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和地址解碼電路五部分組成。
2、輔存:包括磁表面存儲器、軟盤存儲器、磁帶存儲設備、光碟存儲設備。
5. 存儲器的結構組成
微機系統中主存儲器通常由若干存儲晶元及相應的存儲控制組織而成,並通過存儲匯流排(數據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控制匯流排)與CPU及其他部件相聯系,以實現數據信息、控制信息的傳輸。由於存儲器晶元的容量有限,實際應用中對存儲器的字長和位長都會有擴展的要求。
6. 存儲器是由哪四部分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存儲器是由存儲體、地址寄存器、地址解碼驅動電路、讀/寫控制邏輯、數據寄存器、讀/寫驅動器等六個部分組成
存儲體是存儲器的核心,是存儲單元的集合體
地址寄存器用於存放CPU訪問存儲單元的地址,經解碼驅動後指向相應的存儲單元。
解碼器將地址匯流排輸入的地址碼轉換成與其對應的解碼輸出線上的高電平或低電平信號,以表示選中了某一單元,並由驅動器提供驅動電流去驅動相應的讀/寫電路,完成對被選中單元的讀/寫操作。
讀/寫驅動器用以完成對被選中單元中各位的讀/寫操作,包括讀出放大器、寫入電路和讀/寫控制電路。
數據寄存器用於暫時存放從存儲單元讀出的數據,或從CPU輸出I/O埠輸入的要寫入存儲器的數據。
讀/寫控制邏輯接收來自CPU的啟動、片選、讀/寫及清除命令,經控制電路綜合處理後,發出一組時序信號來控制存儲器的讀/寫操作。
很高興為你解答,願能幫到你。
7. 電子計算機主存儲器一般是由什麼組成
一般是由ROM、RAM 組成
麻煩請及時採納回答,謝謝!
8. 計算機的主存由什麼組成
主存,主要指的是內存。內存是隨機存儲器(RAM)存儲器的任何一個存儲單元都就可以隨機存儲,存取的時間與存儲單元的物理位置無關。
而存儲系統這包含有高速緩存,主存,輔存。他們的存取速度是由高到低排列的。之所以採用這樣的多級存儲器主要是為了解決提高速度,增大容量,同時又降低成本。cache(高速緩存)-主存主要是為了匹配cpu和主存之間的速度,cpu速度快,而訪問主存的速度慢,所以弄了一個訪問速度快的高速緩存,提前把cpu要用的數據放到cache中,這樣就可以減少cpu訪問內存的時間了,提高整體的運行速度了;輔存是用來存放文件的,斷電的情況下,數據還在,這樣cpu需要訪問時,則先通過io匯流排將數據讀到內存上,然後再訪問內存。
自從計算機的祖師爺馮·諾依曼提出了計算機的馮·諾依曼結構,那麼多年來計算機就一直按照這個結構發展下來了。馮·諾依曼結構中有一點,就是把計算機劃分成五個部分,即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對於CPU,充當的是運算器和控制器的作用;主板,主要是控制器,協調CPU和各外設直接工作;內存,即主存,是最重要的存儲器;顯卡則是兼有運算器和輸出設備;而網卡則是典型的輸入輸出設備。
對於組成方法,單片機估計跟你想像中的計算機就很不一樣。一個主板,上面CPU、內存什麼都有。
計算機是可以沒有CPU的,在CPU誕生之前,運算器和控制器是分開的,不過,現在一般都有了;
計算機是可以沒有主板的,主板的存在主要還是為了拓展性,在不需要這種拓展的系統中,比如航天控制的計算機可能就沒有這樣的主板,至少家裡面冰箱或者微波爐中使用的計算機是沒有這樣的主板的。
計算機是可以沒有主存的,對於一些存儲量不大的計算機,可以只使用寄存器或者非常少的存儲器。
計算機是可以沒有顯卡的,顯示的任務是可以由CPU獨立完成的,對於伺服器之類的一些特殊計算機,顯卡很可能根本就用不了。
計算機是可以沒有音效卡的,我們實驗室買了好幾個伺服器都是沒有音效卡的;
計算機是可以沒有網卡的,我家買的第一個電腦就沒有,那時候上網還用傳說中的數據機。
9. 主存儲器的基本組成
主存儲器(英文:Main memory,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通常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器,與輔助存儲器相比有容量小、讀寫速度快、價格高等特點。計算機中的主存儲器主要由存儲體、控制線路、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和地址解碼電路五部分組成。
從70年代起,主存儲器已逐步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用得最普遍的也是最經濟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晶元(DRAM)。1995年集成度為64Mb(可存儲400萬個漢字)的DRAM晶元已經開始商業性生產,16MbDRAM晶元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DRAM晶元的存取速度適中,一般為50~70ns。有一些改進型的DRAM,如EDO DRAM(即擴充數據輸出的DRAM),其性能可較普通DRAM提高10%以上,又如SDRAM(即同步DRAM),其性能又可較EDO DRAM提高10%左右。1998年SDRAM的後繼產品為SDRAMⅡ(或稱DDR,即雙倍數據速率)的品種已上市。在追求速度和可靠性的場合,通常採用價格較貴的靜態隨機存儲器晶元(SRAM),其存取速度可以達到了1~15ns。無論主存採用DRAM還是SRAM晶元構成,在斷電時存儲的信息都會「丟失」,因此計算機設計者應考慮發生這種情況時,設法維持若干毫秒的供電以保存主存中的重要信息,以便供電恢復時計算機能恢復正常運行。鑒於上述情況,在某些應用中主存中存儲重要而相對固定的程序和數據的部分採用「非易失性」存儲器晶元(如EPROM,快快閃記憶體儲晶元等)構成;對於完全固定的程序,數據區域甚至採用只讀存儲器(ROM)晶元構成;主存的這些部分就不怕暫時供電中斷,還可以防止病毒侵入。
10. 計算機主存器一般由什麼組成
計算機中的主存儲器主要由存儲體、控制線路、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和地址解碼電路五部分組成。
主存儲器,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現代計算機是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顧合理的造價,往往採用多級存儲體系。即由存儲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適中的主存儲器是必不可少的。
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達4GB的存儲器地址。這對多數應用已經足夠,但對於某些特大運算量的應用和特大型資料庫已顯得不夠,從而對64位結構提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