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華為和長江存儲哪個公司工作好
單單從待遇方面來講的話,肯定是華為公司的待遇要更好一點
② 國內的分布式存儲公司有哪些
杉岩數據,專注軟體定義存儲,目前,杉岩數據軟體定義存儲系列產品主要為統一存儲平台(SandStoneUSP)、海量對象存儲(SandStoneMOS)、超融合一體機(SandStoneHyperCube),已經在政府、企業、醫療、教育、金融和運營商等多個行業近百家用戶中成功部署。杉岩數據與Intel、Mellanox和三星等基礎架構技術領導廠商均有緊密的研發合作關系,在產品創新、用戶體驗、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將不斷提升和優化,力爭成為中國領先的軟體定義存儲領導廠商。
③ 從美國制裁日本半導體看「華為事件」
同樣是在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宣布新規,要求廠商將使用了美國的技術或設計的半導體晶元出口給華為時,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即使是在美國以外生產的廠商也不例外。
綜合這些信息來看,華為麒麟晶元以及其他重要的晶元的供應可能很難維持完下一季度。
5 月 18 日,日經亞洲評論刊登的台積電訂單告停的消息再一次印證了華為當前的情況不容樂觀。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多位消息人士表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已暫停接受華為新訂單,以回應美國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這些措施旨在進一步限制華為獲得關鍵的晶元供應。
美國為什麼要百般刁難華為呢?理論上講,在分析機構上華為的表現好就是「原罪」。在知乎上面有這樣一個帖子「華為到底有多強」。在這個帖子中,很多人都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且給出了論據和數據。筆者梳理了一下高贊回答中提到的點。
首先是華為在戰略層面的「強」。這其中任正非的幾句話最能夠展示華為的戰略高度:「如果在短期投資和長期利益上沒有看得很清楚的人,實際上他就不是將軍。將軍就要有戰略意識,沒有戰略意識怎麼叫將軍呢?」 「對未來的投資不能手軟。不敢用錢是我們缺少領袖,缺少將軍,缺少對未來的戰略。」 「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上述這些話都表明了華為的戰略高度。
二是人才聚集效應。美國哲學家、經濟學家、數學家、樂評人大衛·保羅·戈德曼在談論華為的時候講到這樣一句話,「這個帝國公司比我們更優秀,因為它吸引了許多國家的人才。華為工程師有一半是外國人。他們擊垮競爭對手,招納對方的人才。他們有五萬名外籍員工,而外籍員工負責研發工作的比例超乎尋常的高。」
而國內高校對於華為的嚮往也是明顯領先其他公司。
圖源:知乎
圖源:知乎
圖源:知乎
正如知乎網友「咖青」羅列的幾組數據,國內知名高校畢業生都是希望能夠入職華為,華為是他們就業的第一去向。
而知乎網友「北緯 30 度」說出的這句話在非 ICT 領域說出了華為的強,「高通強項在通信晶元(特別是基帶晶元),蘋果強在消費者終端。華為兼而有之。」
在 ICT 領域,「華為是全球移動通訊行業的領軍者,其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 170 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 50 強中的 45 家,以及全球 1/3 的人口。華為已經在全球 30 多個國家獲得了 50 個 5G 商用合同,5G 基站發貨量超過 15 萬個,位列全球第一,而且預計年底還將會增長 50 萬個基站。截止目前,華為在 5G 技術上的投入已經達到 40 億美元,擁有的 5G 專利技術數量占業界的 20%。」知乎網友 X-STATION 這句數據是很好的展示。
知乎網友「初善君」拉長了時間線看華為發展,華為營業收入由 2002 年的 175 億元增長至 2017 年的 6036 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 27% 。
圖源:知乎
其他論點就不在此贅述,華為的強也已經有很多文章提及,但筆者覺得這句話最能夠展示華為的強,「華為是 21 世紀第一個摸到老虎尾巴的人。」
美國對於華為的不能容忍,讓我們想起來 20 世紀 80 年代的日本半導體。兩者都是在高 科技 領域動了美國的「乳酪」,雖然時間不同,但美國的態度很堅決,那就是這樣的事情是不允許發生的。
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半導體公司在 DRAM 市場擁有超過 80%的佔比,以及在全球半導體市場占據著第一大的份額。
區別在於日本是引進美國等國的半導體研發及製造技術,在美國的規劃中,日本半導體公司是「爬梯子」的人,另一個說法是美國的跟隨者,遵循美國的市場秩序,享受美國允許的紅利份額。
但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日本半導體的生產與研發進入了鼎盛期,其不再是爬梯子的人,而是搭梯子的人。1985 年,美國貿易逆差為 1485 億美元,其中,日本占據三分之一份額,為 497 億美元。之後, 日本的對美的貿易持續擴大,一度佔到 40%。
同樣在 1985 年,美日開始就半導體問題開始談判。 美國向負責談判的通產省開出極其苛刻的條件,要求將美國半導體在日本的市場提升到 20%~30%,建立價格監督機制,終止第三國傾銷。
1987 年,美日逆差進一步擴大到 586 億美元,美國發現美國半導體產品在日本的份額並未有所提升,發出最後通牒:4 月 1 日之前,必須改善市場准入和停止在第三國傾銷。
1989 年,一項民意測試的結果顯示,68%的美國人認為日本是最大的敵人。 這一年,美國加碼,迫使日本簽訂《日美半導體保障協定》,開放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知識產權、專利。1991 年,日本的統計口徑美國已經佔到 22%,但是美國仍舊認為是 20%以下,美國再次強迫日本簽訂了第二次半導體協議。
當 1996 年日美第二次半導體協議結束時,美國在日本市場的半導體市場份額達到 30%以上,在全球份額同樣超過 30%,而日本則低於 30%。美國在全球半導體的領先地位也延續至今。
不過,日本半導體的衰落不僅有美國的制裁,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日本半導體企業垂直分工體制的問題,尤其是研發體制在 20 世紀末已經明顯不適應但並未及時調整。
知乎網友「心向遠方」總結的很到位:
起步優勢,是泡沫經濟時期的巨大過剩資本,讓日本半導體不缺錢;
中途劣勢,是各個企業和機構,都有全產業鏈計劃,並且互相封閉競爭,最後力量分散,斗不過韓國台灣的舉國體制;
尾盤無力挽回,經濟通縮,讓企業和政府都沒有足夠資本進行行業整合,眼睜睜的看著一條條生產線被台美韓各個擊破後,收購帶走。
簡述了日本半導體在美國制裁階段的走勢,我們似乎能夠找出一些兩個事件的同與不同。
相同的點在於美國民調對於兩個國家(日本和中國)的「假想敵」設立。前面講到美國在當時對日本民調是 68%敵視,中國目前的處境也差不多。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對 1000 名成年人進行了一次民意調查顯示,約 66%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創下了自 2005 年以來這項調查的最高水平。並且,約有 90%的美國人將中國的影響力和實力視為一種威脅,其中 62%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主要威脅」。
戈德曼的一句話說出了為什麼美國民調敵視中國,而政府一定要針對華為呢。「華為就像是長槍的槍尖,因為在中國經濟擴張以及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過程中,寬頻網路是通往其他一切的鑰匙。」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政府也一定會出台反制措施。
第二個相同點在於,美國對於自己優勢的了解和利用。 歷史 雖然不是那麼驚人的相似,但美國對待日本和華為的策略還印證一個觀點,那就是參與制定美國一系列制裁政策的人都深諳美國的優勢在哪裡?20 世紀 80 年代,美國知道日本的政治和軍事嚴重依賴美國,所以任何條件必須以維持美日同盟關系為底線。今天,美國同樣知道自己的 科技 實力,尤其是在尖端領域的 科技 實力,是其手中的王牌,且正如撲克片中大王是單張最大的情況一樣,如果中國政府不能夠給出一個多張牌構成的「炸彈」,否則大王就是最大的。為什麼需要政府層面去回牌,因為單一公司很難去動搖。
第三個相同點在於,美國「利己」法律的制定。在美國制裁華為的上一階段,台積電並未遵守,且調查組在台積電的調查也發現,台積電對華為供應並未「違反美國對華為的禁令」。而現在美國商務部則要求所有對於華為的供應都需要美國的允許,這明顯是超過此前的政策范圍的。
在兩個事件中,也有一些不同,能夠被視為華為的機會。
第一點就是前面提到,華為的戰略相較於日本垂直分工的企業戰略明顯更為高明,「備胎計劃」也說明華為更具有憂患意識。日本經濟中文網報道,在日本專業調查公司 FomalhautTechnoSolutions 的配合下,對華為 Mate30 5G 版進行拆解發現,在受到制裁之後,中國產零部件的使用率按金額計算已經從 25%左右大幅上升到約 42%。與此同時,美國產零部件則從 11%左右降到了約 1%。這可能就是作為後來人的好處,以史為鑒。
第二點在於華為雖然是只是一家公司,但是產業分布較為多元,日本單獨在 DRAM 的強勢,即便沒有美國的制裁,韓國的舉國投資同樣有很大幾率終結其統治,也就是說韓國存儲企業的崛起是必然的。反觀華為,市場化的大趨勢加上良性的研發投入,如若沒有美國干預,華為在通信領域和智能手機領域的成長還有很高的期待值。美國此前屢次延遲對於華為的制裁已經說明華為在全球產業供應方面的影響力。
第三點是國家地位不同,日本迫於美國軍事壓力是顯然的,而中國並不會。這就讓中國反制或者華為尋求突圍的過程中有更大的自由度。華為事件是中美貿易戰的一部分,美國修訂「外國製造直接產品」再出口規則和「實體清單」制裁華為的同時,消息人士也表示中國依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國企業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采購波音公司飛機等等。
「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的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今天積累了這么多的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句話來自於任正非 2012 年的回答,再結合今天華為「自古英雄多磨難」的論調,華為自始至終就知道要做領先一定是有劫難的。
當然,華為有憂患意識,美國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接下來可以說是華為發展的至暗時刻。華為的生機在於,在深水中前行,比被中國制裁的美國公司閉氣更久一些!
④ 華為發布六大數據存儲新品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表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新增數據量將突破1YB量級。有數據的地方要用存儲,有存儲的地方一定要用專業存儲。企業數字化轉型、雲、大數據正在深刻改變著全球數據產業,華為將和全球的客戶、生態合作夥伴、科研工作者一起持續創新,打造世界領先的數據存儲產品和解決方案。
專業存儲設備承載的是千行百業的數據資產,數據不能丟、訪問不能停、訪問不能等是各行業對專業存儲的關鍵訴求。面向不同數據場景,華為發布了六大數據存儲新品。
其中,全新的OceanStorDorado全快閃記憶體存儲,發力網路連接存儲市場,能實現文件跨部門安全共享,性能領先業界30%,保障業務持續在線,為半導體EDA、企業研發、金融數據交換平台、運營商話單等場景提供高效、可靠的萬億級海量小文件基礎設施;新一代OceanStor混合快閃記憶體存儲,全新定義了五大融合,即存算融合、多協議融合、溫熱數據融合,跨代融合以及多雲融合,實現高性能、多功能的兼容並舉,為普惠多樣化場景提供更簡潔、更具性價比的數據基座;OceanProtect專用備份存儲,能實現業界3倍備份帶寬、5倍恢復帶寬、72:1數據縮減率,以及全方位防勒索病毒方案,幫助用戶實現高效備份恢復,構築保護數據的最後一道防線;全新OceanStorPacific系列分布式存儲,是業界唯一支持混合負載,實現一套存儲即可支持HPDA、大數據、視頻、備份歸檔等多樣化應用。同時在大數據場景支持近實時處理,輔助千億數據集分析時間從幾天縮短至幾分鍾,大大縮短創新應用開發周期;FusionCube超融合+系列產品,通過算力融合、存算網融合、業務融合,實現從傳統超融合到以效率+、節能+、應用+為特徵的超融合+能力升級,實現虛擬機/容器密度提升20%以及節能效率提升15%,為新型數據中心的發展構築基石;面向數據中心的DCS數據中心虛擬化解決方案,以虛擬化、容器、災備套件為核心,南向兼容預驗證的推薦硬體,同時通過全棧統一管理平台實現智能管理。
據了解,從2019年起,華為針對數據存儲業界難題發布「奧林帕斯懸紅」,旨在牽引基礎理論研究方向,激勵全球科研工作者突破存儲關鍵技術難題,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實現產學研合作共贏。在本次論壇上,2021奧林帕斯獲獎團隊正式揭曉。會上,華為同時發布「2022年奧林帕斯懸紅」兩大數據存儲難題方向,一是極致能效比的超融合數據基礎設施,二是每bit極致性價比的下一代存儲。華為表示,希望與學術界持續合作,共同攻堅,構築更好的數據存儲未來。
⑤ 華為存儲賣給了誰
主要還是國內市場。
自從中美貿易戰開始,美國針對中國部分企業進行了反壟斷等相關的制裁,致使國內存儲晶元行業出現供應危機,華為果斷轉戰存儲晶元行業開始進行布局,雖然現在技術上可能達不到世界領先,但是國內一些供應還是能保證的。
存儲晶元,是嵌入式系統晶元的概念在存儲行業的具體應用。因此,無論是系統晶元還是存儲晶元,都是通過在單一晶元中嵌入軟體,實現多功能和高性能,以及對多種協議、多種硬體和不同應用的支持。
⑥ 快看 | 傳華為將包機運回晶元;長江存儲否認國產設備比重目標
據數碼博主爆料,近日華為將包下一架貨運專機,運回9月14日前台積電生產出的全部晶元。
根據相關機構推測,麒麟9000晶元總計生產1000萬片,一季度可滿足800萬台華為Mate40系列旗艦手機的銷售,全量則可支撐大約半年。
但我們預計,半年的銷售恐怕也將面臨挑戰,華為旗艦手機的銷售呈現逐代火爆的局面:Mate20系列4個半月出貨量破千萬,而到了Mate30系列,僅3個月出貨量即破千萬。
另外,麒麟9000系列晶元將可能推出麒麟9000E和麒麟9000兩個版本,在性能和GPU上有差別。
近日有日媒報道,中芯、長江存儲正在加緊測試自主研發生產線中的非美設備,其中長江存儲計劃將生產線上的國產設備比重從30%提高至70%。
對此,長江存儲聯席副總裁否認設置了這一目標,目前企業80%的設備均來自美日,他們長期的研發投入造就了他們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國產設備雖有突破,但還難以取代。一味追求「去美化」,可能會對企業的技術和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根據企查查顯示,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最新投資了 混合模擬集成電路製造商睿芯微電子, 持股比例約9.26%、為第四大股東。
目前可以明顯感受到終端廠商對上游半導體行業的重視,小米已經透過旗下產業基金連續投資了芯源微電子、芯來 科技 、晶晨半導體、樂鑫 科技 等。
另外OPPO也在9月8日東莞濱海灣新區投資設立晶元研發中心,OPPO稱此舉是為了增強產品競爭力和提升用戶體驗。
三星、蘋果等世界巨頭、和本土企業華為在手機和穿戴設備、大屏產品的成功顯然讓友商們看到了自研晶元的重要戰略意義,而面對未來商業競爭的不確定性,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破解的唯一之道。
⑦ 華為存儲系列產品有哪些
華為OceanStor 磁碟存儲系列:
華為OceanStor S2200T
華為OceanStor S2600T
華為OceanStor S5500T
華為OceanStor S5600T
華為OceanStor S5800T
華為OceanStor S6800T
華為OceanStor HVS85T
華為OceanStor HVS88T
華為大數據雲存儲系列:
華為OceanStor CloudStor CSE
華為OceanStor CloudStor CSS
華為面向企業高性能存儲:
華為OceanStor Dorado2100
華為OceanStor Dorado5100
以上差不多是華為存儲全線產品,目前誠愷科技均有最新價格。
⑧ 華為在全球存儲市場躋身前三甲,背後都經歷了怎樣的辛酸
從早期的自主研發晶元到目前探索研究新型石墨烯電池、再到目前華為積極參與研究和建設5G網路的設備與 技術工作,也全方面彰顯了華為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決心與魄力。從此前媒體的報道訊息來看,華為去年於成 都開展的大規模的5G空口新技術外場驗證(峰值速率突破3.6Gbps),以及目前正推進的快充技術和剛剛發布 在P9手機上拍照創新,都正一步步地驗證著華為在創新方面的探索步伐正在一步步得到彰顯——正是這些深諳消費者需求痛點和創新趨勢的探索舉動,使得華為在高端市場一直深受市場認可。
⑨ 華為雲存儲有哪些競爭對手
現在做雲存儲的還是比較多,不過對華為雲有競爭力的企業我知道的有:七牛,深信服,亞馬遜,元核雲等。